银行刷卡机怎么办理: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01:04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11-04-10 16:40:56) 标签:

自我教育

真正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

分类: 著作文章解读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研究13)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和谐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之七

逍遥行者

2011年4月10日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基深信“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个性上的自我确认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离不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即是说,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可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注意到对学生的教育,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如何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和道德信条上面,捆住了学生的手脚,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道德真理,学生并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教师生怕学生一旦单独活动的时候,就经不起坏榜样的诱惑。事实上,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他更多的是常常一个人独处。真正的教育不应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而应该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从根本上否认了不相信学生的自觉和自我完善,对学生进行限制束缚的旧办法,也完全改变了只重视教育者和外在条件的教育作用,而否认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主动性的重大作用的陈腐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实施要求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探讨,认真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德育理论,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甚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的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他认为: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第338-339页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调动自身的精神力量促使自身道德修养变得更加美好和完善的活动,其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实现和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1、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德育的任务在于把社会意识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个转化过程必须有教育的诱导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他认为: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的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在集体的关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劳动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过程进行得究竟是否深刻。《给教师的建议》第338页

 

    因为,“要知道真理只有在被学生亲自获得,亲自体验到,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个人信念之后,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他说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把青少年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对他们的兴趣、感情、能力不予重视,忽视他们积极主动性的话,那么教育学生的工作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克服教育青少年学生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德育的效果。

    2、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培养自觉的共产主义新人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苏维埃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不仅要把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道德方式让学生认知,而且要把社会的道德观念、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使他们成为身体力行地贯彻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一代新人。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新人,就应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领会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并使他们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信念去束缚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就无法有计划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蚀,其成长过程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反复论证,“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41页)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高度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提出了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具体要求。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的环境。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外部环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因素,因此他认为要保证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他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在童年,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就能表现自己,如果你希望一个学生的行为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就得在学校里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而且要善于保持并使之经常充满着崇高的精神。”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重视从教育着眼,在帕夫雷中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文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等方面。他和他的同事们创设的学校教育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育人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里的任何东西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蝎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必定精神焕发,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督促着他们进步。

    二是参与性。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让学校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积极参与校园建设,该校的校园环境中浸透了每个孩子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学生的智慧,从而激发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对周围一切的无比关怀和爱护,而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富有成效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的综合教育。

三是重视学校的图书建设。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下,“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精神生活中心,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儿童的许多兴趣在这里得到满足,激发幻想的火花往往在这里点燃。”(《帕夫雷什中学》第64页)。形式上书籍是学校的一种物质设备,实质上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2、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在童年和少年早期的学生容易接受长辈的劝告,饶有兴致地做有益的需要和必需做的事情,他开始自己照料自己,辨别和评价自己身上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因此他强调应当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即7岁到11、12岁),就应引导学生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和“战胜自己”。他认为:“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所有这些都是精神生活的领域,随着一个人接近青年早期的年龄,它们越来越深入地成为自我教育的因素。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的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343页

 

    因此他强调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尽量多地参加劳动、身体锻炼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从劳动的成就中得到欢乐,使他们摆脱那种无能为力和依赖别人的情绪,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及意志努力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因为“自己从事劳动的满足感是一个人的自尊感的根源,同时,也是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的根源。只有那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要“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即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教育者应该相信学生,要让他们独立地安排活动计划,教育者只是检查他们活动完成的情况,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以帮助,不能说三道四,包办一切。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认为青少年精神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课外阅读。他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引起他去深人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只有那些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找到榜样,强烈地希望从人类经过艰难困苦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吸取养料的人,才能上升到这个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周围有一个由4万本书籍汇成的书籍的海洋,有的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很有帮助,有些书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即不能丰富学生的智慧,也无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另一些书简直是有害的。他通过调查发现,“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本。”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既要重视给青少年学生购置书,又要指导严格地选择书,不能消极地等待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于他读的那本书,而应当跟每一个青少年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努力去揭示书籍的真正的美,以便指导他找到他喜欢且适合他的书籍。

    阅读对加强孩子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心爱的、可以反复进行阅读的好书。尤其是英雄人物的传记是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他曾说过:

 

    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必须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为了使他为自己的命运而感到激动。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而如果在少年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上课、听讲和单单为了识记而死抠书本,那么这种自我衡量、自我认识就是不可能的。    《给教师的建议》391页

 

    4、要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时间保证,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空闲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许多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感到烦闷无聊,不知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其根本原因在于“因为他在学校时期没有自由支配的时候,不懂得,也没有感受到,时间是给人以精神财富的巨大源泉。”因此他强调,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就应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要使他们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点,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选择找到个人喜爱做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由活动时间并非无事可做,而是紧张劳动的时刻。徽徽散散,放荡无羁是青年时代的最可怕的敌人。”因此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既要为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又要教会他们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他强调应让青少年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刻做最重要的事,要强制自己按时完成作业等,要使自己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论述对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德育改革有何借鉴意义呢?

    1、教育者要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实现教育目的,把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彻底摒弃陈腐的德育理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监护式的德育方式及空洞说教式的德育内容,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他们真正地当作教育的主体,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2、学校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为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校应注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设施应齐全,校园环境应整洁、干净,学校的图书数量要充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教育性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教育。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切实减少教学科目和授课时数,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使他们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参加课外校外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

    3、教育者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要进行指导。教育者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参加自我教育活动,但应注意既不应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干预过多,又不应撤手不管,应对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指点,协助他们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