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卡门粤语张学友:东营率先发展跨越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4:10:11
人民网济南10月27日电(记者 徐锦庚)东营,黄河三角洲上的年轻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世人的目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战略的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推动东营率先发展跨越崛起?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杰。

  “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担负着率先突破崛起的重大责任。我们按照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黄蓝经济区建设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总任务,抢抓历史机遇,乘势开拓奋进,迅速展开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姜杰市长侃侃而谈。

  他告诉记者,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虽然开发建设起步较晚,但作为我国最年轻、最广阔的土地,后发优势明显,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东营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京津冀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接点,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加快建设,将进入北京、天津、济南、青岛一至两小时经济圈。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未利用土地410多万亩,大部分为国有未利用荒地,并且成方连片,适宜布局大项目。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黄河年平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地热可采储量750亿立方米。岩盐资源储量5882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三是基础设施完备。东营北临天津港、东临青岛港,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胜利机场是4D级机场,已开通4条国内航线,即将开通国际航线。市内基本实现半小时经济圈,多条高速公路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与胶济、京九、京沪等重要交通干线贯通,随着德大铁路、黄大铁路的逐步建成,将全面打通铁路大动脉。四是产业优势突出。东营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构筑起了结构合理、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石油装备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560万吨,是全国地方炼油能力最大的市;新闻纸产能居全国第一位;离子膜烧碱、橡胶轮胎、阴极铜产能居山东省首位;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五是生态环境独特。全市湿地总面积约62万公顷,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境内水面总面积11万公顷,中心城初步形成了“九横十纵”的水网水系。森林面积14万公顷,中心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谈及下步工作打算,姜杰市长告诉记者,东营市根据国家规划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东营的发展优势,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宜居城市,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努力把东营建成一座秀美宜居、富有活力的生态之城。在工作重点上:一是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城市东部,依托滨海生态城建设和广南水库、广北水库开发及东八路湿地公园建设,打造135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南部、西部,发展多个千亩以上森林片区,规划建设环城防护林带,打造10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观,建设森林城市。城市北部,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现黄河入海口的生态良性维持,同时,利用自然地势落差引黄河水入城,打造130平方公里的生态循环系统。城市中部,结合实施广利河两岸绿化改造和城市水系建设,打造10处1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绿化休闲空间。同时,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抓好总面积1691平方公里的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提升近海环境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生态门槛,加快构筑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加快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重点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广汽吉奥、飞利浦3D电视等大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着力突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以大项目为支撑,构建高端服务业产业链,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服务中心和服务业聚集区。集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渔业、畜牧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与农业开发,实施一批高附加值项目,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蓝色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渔业、现代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物流、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突出“大湿地、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贯通城市湿地、水系、湖泊、水库,实现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彰显黄河水城的独特魅力。把城区内的重要河道规划建设为带状滨河绿地,把面积较大的湖面规划建设为点状公园绿地,把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为绿色风景线,形成点、线、面、带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把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实施奥体中心、儿童乐园、水城雪莲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全面改造提升旧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扎实开展水气污染治理,对中心城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开展重点流域和化工企业集中区专项治理,配套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四是繁荣具有东营特色的先进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从东营入海,积淀了丰厚的黄河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传播优秀文化成果,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在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中,突出东营特色,深入挖掘和研究黄河文化,大力弘扬和宣传黄河文化精神,推进创新和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着力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提高东营文化软实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作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扎实做好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和蓝色经济区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国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等试点工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发展探索路子。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尽快在产业集群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等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创新人才建设体制机制,搭建更加广阔的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东营创业发展,为实施两大战略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