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屎啦你3d裸眼: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41:42
★长征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3
  •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1937年2月编好的《二万五千里》一书有5个附录,前面提到的《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后专门有说明,说明指出一军团直属队:“除休息外,行军作战时间,1934年10月12天,11月24天,12月24天,1935年1月22天,2月26天,3月24天,4月30天,5月27天,6月23天,7月10天,8月14天,9月16天,10月19天。”作战的时间加起来共271天。如果以每天红军行军70里,271天应走18900里,可是编者却将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为什么?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1个月的时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仅这两次有一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 

毛泽东在计算里数时,为什么不扣除休息的天数呢?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 

这里仅举一例:红军为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三军团四师和先头部队十一团占领古陂圩后,敌人撤退逃跑,十一团和十二团乘胜追击,张爱萍回忆:“敌人不顾命地逃跑着,我们也不顾一切地勇猛跟着追。”“一口气追了七十余里,终于追到安息圩。”敌人缴械后,他们再返回追红军大部队,一去一回起码140里。 

部队的这些行动都是奉军委之令,毛泽东对此一清二楚。他知道在中央停留时,作战部队一直在运动,作战部队行军的里数路线远远超过中央直属队。所以他在计算红军长征里数时,没有扣除中央机关停留的时间。 

最早进入陕北的斯诺,于1936年秋采访了许多长征干部,看到《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他说:“红军自己普遍总说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连所有的转折和走回头路都算起来,从福建最远的一点到陕西的西北隅,长征军中的某一些部队所走的路程无疑地要超过上述的数字。照第一军团所记的一个准确的,一段一段的旅程计,显示了全部路程两倍于美国大陆的宽度——而且这还是主力红军中的最小的里程。我们必须记着,在全部旅程中,都是步行的,他们这样地跨过了世界最难走的通道,爬越了几个最高的山岭,横渡了亚洲最大的河流,而且从头到底就是一个长久的战争。”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4
  •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中央红军从这里踏上长征路 

  中央红军西出赣南,进入粤北山区。我们沿着当年红军战略转移的路线,进入广东北部的南雄。 

  南雄有一个三面临江一面依山的地方,名叫水口墟。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桥——水口桥横跨在大部河上。向导告诉记者,中央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正是通过这里踏上漫漫长征路的。 

  70多年过去了,水口桥依然坚强地矗立着,向人们见证着当年的历史。大部河畔突起的红色沙岩上,依稀还能分辨出当年的弹痕。县人武部政委曾玉峰向记者讲起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激战。 

  1932年7月初,红一方面军决定集中3个团,消灭由南雄出动进抵乌径的粤军。9日,粤军援兵6个团由南雄赶至水口,粤军增至10个团。红军未能及时获悉军情之变,仍按原计划攻击水口,结果造成很大伤亡。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亲自率领手持大刀的战士,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在红三军团的阵地上,红军战士连续激战8个小时,干部和预备队全部参战,仍无法扭转战局,幸亏陈毅率领的红军独立第三、第六师及时增援,才稳住了战局。10日,红一军团、闽西红十二军赶至水口地区,红军各部对水口守军发起总攻,击溃粤军10个团,迫其退守南雄。 

  这场相持了3天3夜的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尽管毙伤敌人3000多人,打了胜仗,但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年参加战斗指挥的聂荣臻元帅回忆说:“水口战役是著名恶仗,双方伤亡之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 

  站在大部河畔,记者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崇尚英雄的环境中成长的。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也有一些人对英雄情结逐渐淡漠,丢失了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图注:水口战役遗址纪念碑。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4
  •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军事历史纵横谈:红军长征会师的战略意义 

作者:王普丰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每一次会师都伴随着作战的胜利,没有沿途作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会师的出现。所以会师本身就象征着胜利。在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很多次英勇浴血的奋战,如红二十五军的袁家沟战役,毙敌300余人,俘敌1400余人,缴枪1000余支等,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等,其中遵义之战,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红四方面军的包座战役歼敌5000人,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等;红二、红六军团的龙家寨战役毙敌10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枪2200余支,等等。红军在这些战斗中,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以英勇的作战和灵活的战术取得惊人的胜利,然后才实现了会师。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一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即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行动”,但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再次建议“暂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每次会师后,紧接着就是战略作战的胜利。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随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又如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打了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但大振了我军的声威,而且对分化敌军营垒、促进逼蒋抗日的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就能在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较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把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已进行战略退却的消极行动,升华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对全国人民和对全军有号召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伸张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有名,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就获得全民族的拥戴。而反动军队对红军的“剿杀”就把自己摆在抗日的对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力地团结了全党,在党内存在着“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择上,党中央、毛泽东坚定地坚持北上抗日,并以此团结了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无理,是逃避。这就促使了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焘的分裂危险。 

毛泽东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却的终结和战略转移的完成,开创陕甘宁苏区新局面战略阶段的开始,并为向民族革命战争实施战略转变作了准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红军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就成了战略转变的转折点。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说明红军长征会师后,党中央、毛泽东可以在相对稳定的(较之长征中被围追堵截的作战环境而言)“大本营”内筹划和决定政治战略方面的问题了,可以出台新的战略了。如果说长征胜利是北上抗日战略的胜利,那长征只是实施北上抗日的第一步。到了西北,长征是结束了,但抗日没有结束,还必须把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持续不懈地进行下去。而这一切,只有在红军会师后才能贯彻实行。事实说明,红军会师后,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对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影响很大,以至于发生“西安事变”,促成建立了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红军完成人类历史纪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红军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着革命精神来完成了长征。长征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两点:就是强渡大渡河,强攻腊子口,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的革命本色在长征途中最显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了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红军就是用这种精神完成了长征任务,会师胜利更使这种精神光芒万丈。这种精神,可以养成人们高尚的情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可以完成一切艰难困苦的任务。这种精神,在我国我军的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5
  •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5
  • 回复此发言

7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6
  •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6
  • 回复此发言

9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示意图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7
  •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简介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7
  •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披露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 
 
  在20世纪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发生了一件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一支二十来万人的军队,分别由中国的南部、中部,穿越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的西部,转战到中国的西北部胜利会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2年评论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翔实记载长征这段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历程,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组织该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共同编纂了红军长征历史的通俗读物——《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丛书日前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共分七册,分别记叙了“历史选择——长征中的红军领袖”、“征程军魂——长征中的著名将领”、“跨越雄关——长征中的重大战役”、“战地女杰——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永恒情谊——长征与少数民族”、“东方魅力——长征与外国人”以及“是非曲直——长征中的政治斗争”等方面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永恒情谊:刘伯承与彝族头领歃血为盟 

  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几个省,不仅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而且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 

  作者苗晓平介绍,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在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就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 

  在这些困难面前,红军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通过广大红军的实际行动,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8
  • 回复此发言

13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诗词选1 

·长征〔毛泽东·一九六二年四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过草地〔张爱萍·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长征·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忆长征〔李志民·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七律·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乌兰夫·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8
  • 回复此发言

15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 

(一) 
红军北上突重围,扫寇驱顽挽国危。 
收复河山平战乱,醒狮一吼振声威。 
(二) 
长征壮举礴云天,唤起人民解倒悬。 
华夏中兴迎盛世,千秋伟绩仰先贤。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抗击强梁卫国宁,八年浴血胜东瀛。 
沉思弱肉残食痛,深恶日军寇罪行。 
前事不忘防战患,警钟常叩保清醒。 
长城固筑和谐建,崛起中华促共荣。仰先贤。 

浣溪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感赋 
(一) 
隔岸遥闻鼓躁张,是非颠倒瞎胡嚷,修书篡史实猖狂。左翼横行图再起,侵华罪责岂能忘,枕戈防寇固金汤。 
(二) 
屡见东瀛恶浪翻,邻邦敌对露凶颜,夜郎坐大恣横蛮。军国阴魂余孽在,当年折羽不心甘,谨防狼狈合为奸。 

江城子·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峥嵘岁月历危艰,越重关,挽狂澜,斩棘披荆,困难视等闲。万里长征辉火炬,除腐恶,解倒悬。华年七十绩空前,焕新颜,国增妍。巨变雄姿,如丽日中天。高举红旗扬特色,与时进,谱新篇。 

酹酒祭先烈——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王润生〕 

君投红军无逡巡,立誓共产献青春。 
长征跋涉过桑梓,苦雨遭逢累亲人。 
壮志未酬殉华夏,英名犹存昭乾坤。 
国泰民安福祉在,敬斟先烈酒三樽。 

红色铁流——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向东〕 

红色铁流势雄壮,斩关夺隘不可挡。 
大江索桥能飞越,雪山草地亦敢闯。 
北上抗日赴国难,平原歼寇志气昂。 
亘古未有此壮举,长征精神放光芒。 

长征颂〔杨善钧〕 

正义之师何惧艰,万水千山若等闲。 
迂回智取遵义城,施计巧夺娄山关。 
昂扬斗志震四海,浩然正气撼山巅。 
冲天烈焰此处起,红旗一展亮了天。 


英雄赞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杨新我〕 

七十年前奔长征,草地雪山冒死生。 
五次围剿敌险恶,四渡赤水我扬名。 
遵义会议谋大业,延安宝塔导航程。 
华夏大厦成金瓯,无数英雄血染成。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夏军〕 

五度围剿临危难,长征壮举誉人寰。 
雄关密锁如破竹,万水千山只等闲。 
遵义雾开举赤帜,天兵航正奏凯旋。 
长征精神制胜宝,神州崛起百业繁。 

长征赞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徐涛〕 

四渡赤水建奇功,泸定飞夺再驰骋。 
遵义城内易统帅,延安窑洞聚精英。 
持久战略驱倭寇,精锐雄师克金陵。 
继承先烈未竟志,接力奋勇新长征。 

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唐双全〕 

一 
步步泥淖步步潭,长征万里万般难。 
腊子口外西风烈,夹金山上冰雪寒。 
腹背受击巧应对,左右临危急周旋。 
凛然舍生挽颓势,动地感天七十年。 
二 
七十春秋弹指间,今日幸福自思源。 
泸定曾染将士血,赤水佐证船夫言。 
两餐草根仍战斗,一息弥留尚攥拳。 
险巇百折何所惧,苌弘化碧笑对天。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09
  • 回复此发言

16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歌曲选摘 

·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来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与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书(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四方百姓泪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 
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象(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祝捷·长征组歌 

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 
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 
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 
万余敌兵一网荆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 
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 
军民凯歌高入云。 

·报喜·长征组歌 

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 四方面军, 
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 
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痛斥张国焘, 
欢呼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 
红旗招展迎亲人。 

·大会师·长征组歌 

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 
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 
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飞越大渡河·长征组歌 

雄关险,豺狼凶。 
靳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 
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 

·过雪山草地·长征组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突破封锁线·长征组歌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 
迷雾途中盼太阳。 

·到吴起镇·长征组歌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遵义会议放光辉·长征组歌 

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 
全党全军齐欢呼, 
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礴向前进。 

·告别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 
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 
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 
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 
敌人终将被埋葬。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0
  • 回复此发言

17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毛泽东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0
  • 回复此发言

18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之路》 沈尧伊 1981年作 

  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力图综合长征的主要事件,吸收壁画的手法,通过富有想象力的中心光环的组合,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历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具有很强感染力且生动写实的人物刻画,以史诗般的宏大气势和浪漫的革命情操展现出长征精神永恒的辉煌与意义。 

  画家自1975年起投入长征题材的创作,1975年、1977年曾两度跋涉于红军走过的长征之路,完成了大量的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创作出一系列表现长征题材的油画及木刻连环画作品。《长征之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历时一年精心创作完成的重要作品之一。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1
  • 回复此发言

19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1934年10月10日在江西省瑞金开始长征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1
  • 回复此发言

20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遵义会议会址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2
  • 回复此发言

21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泸定铁索桥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2
  • 回复此发言

22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3
  • 回复此发言

23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3
  • 回复此发言

24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参加红军的部分彝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4
  • 回复此发言

25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固陂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4
  • 回复此发言

26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城口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5
  • 回复此发言

27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宜章渡口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5
  • 回复此发言

28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广西省界首渡口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6
  • 回复此发言

29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6
  • 回复此发言

30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7
  • 回复此发言

31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与黔军激战的地点之一——娄山关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7
  • 回复此发言

32

回复:很全面的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 作者:微笑音乐
  • 2006-11-14 01:18
  • 回复此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