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版搜狗输入法下载:『北京』北京城的怪异地名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5:34

『北京』北京城的怪异地名儿

楼主作者:顺城巷  发表日期:2010-12-16 10:02:07    如题,大家来说一说北京城的怪异地名儿,最好说自己去过的。我先说几个啊?孛罗营、马圈、马连道……
 
  • 更多>>
 1#作者:挥舞天空的翅膀  回复日期:2010-12-16 11:49:00  衙门口2#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6 11:50:00  兵马司3#作者:口加口厘  回复日期:2010-12-16 12:02:00  小扁担胡同4#作者:xingdianquan  回复日期:2010-12-16 12:05:00  骚子营 算不算5#作者:意驱玄火驾八荒  回复日期:2010-12-16 12:07:00  奶子房6#作者:很大的鼻涕  回复日期:2010-12-16 12:16:00  赖马庄,马坊,官牛坊7#作者:fortis  回复日期:2010-12-16 12:30:00  兵马司也算怪异地名?有没有天理啊8#作者:猫咪抓痒  回复日期:2010-12-16 13:49:00  我最奇怪的是奶子房和骚子营
  
  
  打车怎么跟司机说?
  
  “师傅,我去奶子房."????9#作者:jackiss0429  回复日期:2010-12-16 13:56:00  奶妈之前住的地方,公主坟不也是公主死了后住的地方吗?10#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6 16:12:00  奶子房是在顺义吗?还有骚子房之前还真没有听过。呵呵,叫什么“坟”的是真不少,像八王坟、公主坟、英家坟等等。11#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6 16:13:00  作者:很大的鼻涕 回复日期:2010-12-16 12:16:00
    赖马庄,马坊,官牛坊
  那牛街算不算是啊。我觉得也挺怪异的。12#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6 16:14:00  奶子房是在顺义吗?还有骚子房之前还真没有听过。呵呵,叫什么“坟”的是真不少,像八王坟、公主坟、英家坟等等。
  
  更正一下,骚子营~@~13#作者:小_好儿  回复日期:2010-12-16 16:21:00  刚来北京那会儿
  
  觉得上帝挺恐怖的14#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6 17:24:00  作者:小_好儿 回复日期:2010-12-16 16:21:00
    刚来北京那会儿
    
    觉得上帝挺恐怖的
  
  说的是“上地”吧,这个也挺有意思的。15#作者:有点肚子的男人  回复日期:2010-12-16 17:42:00  四根旗杆16#作者:高小墩  回复日期:2010-12-16 17:43:00  羊肉胡同17#作者:黑白意匠  回复日期:2010-12-16 18:41:00  羊坊店,大学时外地同学问那以前是不是养羊的地方。18#作者:穿假弹  回复日期:2010-12-16 19:28:00  
  
   奶子府 分司厅19#作者:subzero3000  回复日期:2010-12-16 23:57:00  奶子房!白脂肪!21#作者:吃点饼干喝点牛奶  回复日期:2010-12-17 4:43:00  下岗胡同22#作者:双鸭山人民  回复日期:2010-12-17 6:25:00  大牛坊 小牛坊24#作者:hakunamatataya  回复日期:2010-12-17 8:22:00  上次坐车,路上看到有一站叫做……奶奶蹉25#作者:nysgd  回复日期:2010-12-17 8:23:00  四拨子26#作者:longfei_9707  回复日期:2010-12-17 8:36:00  。。。。上地~我朋友在上地那儿上班,我给他打电话老是我去上帝哪儿找你哈!我日~老整得丫跟天使似的~27#作者:Phoebe_chai  回复日期:2010-12-17 8:51:00  地名嘛
  本来就是那有什么、住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就起什么名
  骡马市,就是卖骡马嘛
  西什库,就是放西洋玩意的仓库
  虎房、豹房,就是驯养虎豹的地方
  上面好多人提的那“奶子房”其实是过去王宫贵族大户人家找奶妈的地方28#作者:donotsing  回复日期:2010-12-17 9:50:00  还是奶子房29#作者:mmmjjj2009  回复日期:2010-12-17 9:55:00  大钟寺
  一线台
  二龙路
  三义庙
  四季青
  五孔桥
  六朗庄
  八王坟
  七里庄
  九路山
  十里堡30#作者:mmmjjj2009  回复日期:2010-12-17 9:58:00  十一学校
  十二街坊
  十三陵
  十四中学
  十五所餐厅
  十六支桥
  十七孔桥
  十八里店
  十九茶舍
  二十里堡31#作者:mmmjjj2009  回复日期:2010-12-17 10:00:00  二十一世纪饭店
  二十二世纪汽配
  二十三号商店
  二十四号烧烤帮
  
  到此结束,实在续不下去了,累的……3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02:00  白塔寺坐落在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面,距现在的阜城门立交桥(当年阜城门城楼所在地)有大约一里地。叫妙应寺白塔。建于1271年,来自尼泊尔的工艺大师阿格尼参加设计和修建。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城(北京早期)时的重要工程之一。当时被称为“大圣寿万安寺”。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改名妙应寺。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白塔也是喇嘛塔,有种传说,北海白塔是仿它而造,由来大约出于此。塔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上面是半圆突起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十三天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四十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其周边悬挂高1.8米有镂空花纹的三十六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华盖顶上还有个铜做的小塔形宝顶,高约5米,重四吨。特别显眼的是,在肥大的覆钵形塔身上有七条铁箍环绕。由于这七道铁箍周长好几丈,离地几十米,非一般的人力所能及,后人常常大惑不解——好好的白塔为什么要锔上并不好看的铁箍?是何人何能将这铁箍锔上去的?
  
   白塔寺白塔建好以后,微风吹来,铃铛声清脆入耳,悠扬远播,许多心烦意乱的人听了这悠扬的铃声不知不觉中心也平了意也静了,周围百姓十分喜欢。妙应寺香火因此旺盛,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求平安,颇有几分灵验,成了京城百姓非去不可的一个好地方。
  
   到了明朝,忽一日,随着隆隆做响猛兽一般恐怖的怪叫声从地底下一阵阵传出来,山摇地动,北京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只见一座座房屋东倒西歪,房屋倒处,便是烟尘矗起,由于倒塌的房子太多,刹时间天也昏了,地也暗了,全城的人东奔西窜,大都站立不稳,只好连滚带爬,鬼哭狼嚎声和房屋倒塌声混在了一起,其惨状不忍观看,其凄厉声不忍卒听。就在全城百姓惶惶不知所措时,从宣武门那里又传来猛烈的连续爆炸声,原来一家爆竹做坊因为地震,火药无端撞击,引发了接二连三大爆炸,滚滚黑烟直冲九霄……
  
   地震过后,人们发现白塔寺的白塔出现了好几条大裂缝。看上去似乎随时都有四分五裂倒塌的可能。这下可不得了,白塔的上半截要是掉下来,那还不得把周围人家夷为一片平地,刚刚修复的房子又得被砸个稀里哗啦。每日远远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想搬家但又没地方可去,不搬的话,说不定这几十万斤重的石头、铜华盖掉下来,不光房子保不住,小命也得玩完啊。眼见裂缝只往大了阔不见往里收,老百姓吃不下喝不下,只好这么干看着。找人上去修,那么老高,就是皇帝下了圣旨也没用——谁会锔直径几丈的白塔啊?大家只好提着心吊着胆一天天苦苦煎熬。本来风一吹,铃铛一响是当地老百姓的一个享受,现在可好,风一刮大家急着忙慌撂下饭碗赶紧得往空旷地界跑,连吃饭睡觉都塌实不了,唯恐风大了把这白塔给吹塌喽!
  
   这一日,大晌午,太阳特别毒,知了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往常人们都躲在大树底下乘凉睡觉,现在可不行,都得昂着脑袋看着白塔什么时候塌,好抓紧时候躲。正在人们烦闷的时候,听见大街上有人吆喝:“锔大家伙来,锔大家伙嗷……”还一声比一声高。闹地震那几天有不少人家的水缸、花瓮,大瓦盆什么的还真让躲地震时不小心给碰坏了,一听有锔大家伙的师傅,家家户户出来不少人,问:“锔锅的,我们家的水缸有半人高,你给锔一下,多少钱呐?”那人答道:“水缸太小不锔。”又有人问:“锔锅的,我家那养金鱼的大花缸比他们家的水缸可大不少,你锔不锔?”答道:“不锔,我专锔大家伙。”老百姓家里头也就水缸鱼缸最大了,他还不给锔,有人不高兴了,说:“去!去!找没人的地方凉快儿去,水缸还不大?你在这里捣什么乱,你没看见大家伙心了正烦着呢?”有人说俏皮话:“锔大家伙?白塔寺大,裂了那么多缝,你抬头看看,你锔的了吗?”周围的人哄地全笑了,等大家的笑声小了,这人拿出了个汗烟锅子,不紧不慢地装上烟丝,凑过来,说:“老少爷们,借个火,我还真不是吹的,我还就是冲着这裂了缝的白塔寺来的……”他这话一出口,大家伙全楞住了,“什么,你能锔白塔寺的白塔?”
  
   老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又把烟灰磕掉,随即又装上了一锅,这次不用他说话,自动有人用火镰打着了火,帮他把烟点上。连着吸了三锅,过足了烟瘾。这时已经有人把已经凉好的酽茶端了上来。老汉喝了几口茶,说:“乡亲们对我还真不坏,就冲这火和这茶,再难我也要把这白塔给锔上,你们从明天起给我炼几锅铁水,做几个大铁箍放在塔底下,别的你们就什么也不用管了。”
  
   随后的日子里,老汉每天都准时出现在炼铁的工地上,指挥大家怎么做铁箍,由于大家解除危险心切,谁也没顾上问他的来历。
  
   铁箍做好了,已经到了秋天,天也黑的早了,完工时,一富户送来了十几篓子上好白酒,送给忙了好多日子的人们喝。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早早各回各的家安歇。
  
   第二天,天一亮,大家抬头一眼就看见白塔上紧紧地均匀地箍上了七条铁箍。人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昨天晚上什么动静也没有,连最起码的脚手架都没见着,怎么就箍好了呢?
  
   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辰到了,大家给那老汉准备好了碗筷,但是迟迟不见那老者出现,有人发话了: 我看那老先生一定是鲁班转世,专门给咱们老百姓解难的,要不谁有那么大的本事,楞给几丈粗的白塔加上铁箍!
  
   就是到了今天,也没有人能说明白,白塔上的铁箍到底怎么锔上去的?
  3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04:00  老北京的地名传说—辟才胡同
  
  听老人说,辟才胡同西口路北有一个大红门,大门东边是一所中学。过去国民统治的时候,有个当大官的在那儿住过。
  
    听说这个大门里的房子很阔气,里面有三层院,都空着没人敢住。对门有个卖馄饨的,叫张二,他一边卖馄沌,一边带看着这院儿。这时,有一个要饭的叫李二,带着老婆孩子蹲在门口儿。张二问他:“你在这儿干嘛?”李二说:“想寻个宿。”张二说:“这院子挺阔,就是没人敢住,你要住,钥匙在我这儿。”李二说:“我一个要饭的,什么也不怕。”就这样,李二住在一进门的南房里。
  
    晚上,李二起来想看看到底闹什么鬼,他来到第一层院子,推开月亮门一看也没有什么动静;他到了第二层院子,也没听到什么,他又进第三层院子,看到门口有站岗的,正房北屋里灯火通明。他走进去,站岗的给他打立正,他继续往里走,正座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见他进来了就说:“主人来啦!接主人。“这位老人来到院里一摆手,灯全着了,整个院子灯火通明。老人把李二让到正座上说:“公子,你可来啦!你的这些财产,我们给你看了二十八年啦!就是找不到你。”李二说:“我整天在外要饭,你们上哪儿找我呀?”老人说:“你有个朋友叫张大,原来你父亲和他的父亲在同朝做官,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们的父亲被奸臣所害,这些财产是他们留下的,叫我们给看着。”李二说:“听说张大在朝阳门外鱼市口。败家以后,媳妇上吊死了,剩下他一个人。他有手艺,摆个钉鞋摊。”老人说:“你要用钱叫张大写个纸条,写多少给多少。”李二一听,心想,见鬼了吧!9 j3 I) t& X/ U6 h2 w
  
    第二天早上,李二不去要饭了,直奔朝阳门外,到鱼市口一打听,真有个钉鞋的张大。张大问:“什么事儿呀?”李二说:“别在街面上说。”俩人来到张大家里,李二说:“我住的院子相当阔,他们叫我主人,把我让到正座上,说那些金银是咱们俩的,他们给咱们看了二十八年啦!要用钱的话,你开个条儿,你写多少,他们给多少!”张大说:“这可不行,我修鞋糊口得啦!”李二再三央告,张大就顺手撕了块破窗户纸,写了白银二百两。李二小心地收藏起来。到了晚上,李二又去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立刻张灯结彩迎接主人,把他让到上座上。他把张大的纸条拿出来,马上得到了二百两白银。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又到朝阳门外鱼市口,把钱送到张大家,两家都有钱花啦!张大又写个条,五百两。又取了五百两,俩人分了花。过了些日子,又写了一千两,一家五百,这两家的日子可就好起来了。有一天,老人对李二说:“你把张大请来,我们把帐给你们算清。”一天晚上,李二、张大一同来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的人张灯结彩,跪下迎接他们,老人把家产一一做了交待。东屋多少,西屋多少,哪缸动了,哪缸没动,一共二十四缸白银。老人说:“你们父亲死的时候有话,叫我们把这些东西看到你们长大交给你们。”后来,李二、张大就把这些财产分了。从此,这个胡同取名辟才胡同。3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10:00  
  “奶子房"始创于公元1206年(距今有803年历史),该地的出名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野史记载,公元1204年的寒冬,成吉思汗被仇敌篾古真追杀,一路流亡到该地,断粮断水之际,幸得一位少妇用人奶喂救,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一统草原,创建蒙古帝国,忆起昔日救命恩人,于是派人追寻到该地寻找那少妇,却未有所果,于是在该地建造了“奶子房”予以追念,并题下了“天下第一奶”的牌匾(该匾目前为纽约博物馆所收藏)。
  
    由于名气较大,之后“奶子房”成了多数蒙古贵族欣然向往的养马饮奶地(相当于现在的VIP俱乐部场所)。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奶子房”也先后在西方各地设立了无数处分点(也就是早期的连锁店),如今能查证的保存良好的尚还有两处,一处是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古城,一处是埃及的开罗(靠近吉萨区)。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奶子房”的连锁经营历史是一部蒙古帝国征战世界的见证史。
  
    1368年,元朝灭亡了,奶子房却未跟着沦落,反而应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偏好受到了重视(没有确切的说法,似乎能解释的就是朱元璋想要跟成吉思汗比),明朝在这里建造了大明第6座行宫,取名“奶子宫”,不料在公元1409年的北京大火(那时已经叫“北京”了)中灰飞烟灭,之后奶子房或叫奶子宫在大明的历史未再出现过,直到清朝建国后,与大清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蒙古博王(也叫僧王,为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即“孛儿只斤氏”,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专用姓氏,清朝建国后,皇太祖赐号博尔济吉特氏为“博多勒噶台”,故简称博王)向皇太祖申请建议重建“奶子房”得到允许,“奶子房”才重见于历史,且覆盖范围有所扩大,至清朝末年,该地人口已近7万。3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15:00  北京地名的传说—六郎庄、望儿山(百望山)、亮甲店、东北旺、西北望
   
   在海淀区香山有个“挂甲塔”村,传说杨七郎一次独自去搬兵,在山下与辽兵相遇,他一见寡不敌众,便逃到山上,并将身上的盔甲挂在一个小塔上,巧妙地骗过追杀他的辽兵,于是这个小山村被叫成了“挂甲塔”村。离此不远,有一山崖,如刀劈一般,人称“刀劈崖”,据传杨门女将穆桂英追击辽兵于山下,眼看辽兵要逃过山口,她急得一挥手,绣绒大砍刀便朝辽兵逃去的方向飞去。因为用力太猛,大砍刀一下子砍在了山头上。只听得“咔嚓”一声,山头被砍下了一半儿,五百多辽兵被埋在了山下,后来人们就把她用绣绒大砍刀劈成的那座山崖叫成了“刀劈崖”。在颐和园北面不远处,有座“望儿山”,当地盛传在辽宋争战时,这里是宋军的营地。佘太君的儿子带兵和辽军交战时,佘太君常在此登高望儿,擂鼓助阵,后人为纪念她,便把这山叫成了“望儿山”。她所望见东北方的村子被叫成了东北望(东北旺),西北方的村子叫成了西北望(西北旺)。受这一传说影响,离此山不远的羊(杨)坊和韩家川两个村子据说是杨家将和辽兵韩昌驻扎的地方,数百年来有着“杨韩不通婚”的习俗。直到1990年两村的一对男女青年才冲破历史的隔阂,结为姻缘。由望儿山往北数里,有个地方叫“亮甲店”,传说有一次杨六郎率兵路过此地遇大雨,于是就地宿营,雨后晾甲于此,故得名“晾甲店”,后来按此谐音,叫成了“亮甲店”。颐和园东墙外有个村子叫“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传说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还除掉了村里的一个恶霸,人们为了纪念他,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3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16:00  六郎庄的村名始自杨家将的传说,据说当年六郎杨延昭曾在这一带领兵抗辽,因此得名六郎庄。随着六郎庄的出现附近还出现了与此有关的一系列地名,如离六郎庄咫尺之遥的有挂甲屯,再往北一点还有造甲屯、亮甲店韩家川等,以至出现了佘太君登山遥望金沙滩古战场的望儿山、东北旺、西北旺等。这些美丽的传说本意是反映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更显示出百姓们期盼安居乐业,反对外来势力侵扰的愿望。而真实的情况与此却有天壤之别,据历史记载六郎杨延昭兴兵抗辽大都在河北保定一线,因为北宋建国之初,北方的辽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当时的北京一带早已控制在辽人的手中,宋军唯一的一次打到北京是在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虽然是宋太宗赵匡义御驾亲征,在高梁河畔展开了一场激战,最后以宋军大败而归告终。因此,杨家将在北京的一系列传说故事,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而已,昌平居庸关下的穆桂英点将台,密云古北口镇的令公庙、七郎坟也属于此类。
  
    六郎庄的名字早在明永乐年间已经出现,因其水草丰沛,是天然放牧场所,曾名牛栏庄。又因这一带风光秀丽,柳烟如浪,借用杭州西湖柳浪闻篱的雅致,一度更名柳浪庄。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六郎庄的名字又出现了一个小岔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颐和园便成了夏季的寝宫,每年住在颐和园的时间多于城里的大内皇宫,慈禧来颐和园行程分水旱两路,旱路是从大内皇宫乘辇到城西万寿寺,在此驻跸一日,第二天早晨登程乘船经长河(今天的昆玉河)到颐和园。因六郎庄紧挨颐和园,又是慈禧弃舟登岸的地方,故事就发生了,众所周知慈禧一生极为迷信,十二生肖中她属羊,狼是羊的天敌,郎与狼同音极不吉利,因此下旨改六郎庄为吉祥庄,但当地百姓不买她的账,仍呼六郎庄。今天,这位位极人品的皇太后终于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六郎庄村因在玉泉山脚下,南临万泉河,北依昆明湖,当年泉水河水湖水极为丰沛,自古就是以塞北江南著称,几百年来享誉京城的京西稻就产在这里,它晶莹剔透,粒粒如珠,入口劲道香甜,是明清两朝皇宫里帝王们的美食。因水质甘洌清澈,种植的莲藕和养殖的北京鸭也非常出名,成了北京名牌产品。
  
    六郎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几百年来也享受到了特殊礼遇,乾隆皇帝的三山五园建成以后,清代历代皇帝夏日都要到此消夏避暑,军机处就建在了海淀镇的老虎洞内,军机大臣和王公贵族为攀龙附凤,也纷纷在海淀一带建造别墅住宅,六郎庄便成了首选之地,至今村内还留有清末都察院遗址及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军机首辅荣禄的私宅遗迹。
  
    六郎庄村还有一著名古迹真武庙,它建于清康熙年间,三进院落,庙宇恢宏,当年有房几百间。它的监造者不是别人,他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是曹寅在监造畅春园西园时同时负责的一个工程,今天,一切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到史书上去寻找它的遗迹了。3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19:00  北京地方大,历史又悠久,不知多少王朝都曾把北京作为自己的都城。所以在北京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都可能埋藏着深厚的历史,光是一个公主坟,北京就不知道有多少个,那么这个“骚子营”又是怎么得名的呢?
   骚子营位于现在北京市圆明园西侧,这个词的来源和元朝有关。
  
    当时汉人称呼蒙古族人的时候不好叫,统一称为鞑靼(dádá)。在鞑靼入侵之前,老百姓只是听说过他们,没有过身体接触。后来元朝建立之后,大批的鞑靼和汉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汉人发现这帮人有狐臭,于是就在从前的称谓之前加了一个“骚”,变成了“骚鞑靼”。可老百姓总觉得这么说不顺嘴,还容易让蒙古族人听出来是在骂他们,渐渐就演化成了“骚鞑子”。
  
    由于当时圆明园曾驻扎大量蒙古兵军营,改朝换代之后,老百姓就叫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变成了现在的骚子营。
  38#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23:00  老北京数字地名的由来
  
   当您查看北京市城区地图或乘坐公交车时,或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地名和站名由数字打头,如一亩园、二龙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铺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所不包,大约有200来个。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
  
   这些以数字打头的地名各有来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涵盖宽泛,或有掌故,或有传说,或有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个特点。
  
  1、由地标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产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见的地上标志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们常在此歇脚,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闸”因曾有一座九个孔的水闸,形成村落后,村名由闸而得。“四槐居”也是因曾有四棵古槐树,有人在此定居后便以四棵槐树而得村名。
  
  2、由某一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而得地名,“一亩园”是清代举行耕礼的地方,每年清明时节皇帝都象征性地在此进行耕种,以祈求五谷丰登,“一亩园”取“一亩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亩数而得。“二里沟”因曾有一条二里长的土沟,地名由沟而得。“四顷村”也是因曾有四顷耕地,后来有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村名由耕地的亩数而得。
  
  3、由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得地名,“八道湾胡同”因曲折多达八个弯,故此得名。“二龙路”因曾是玉河分支出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形似两条巨龙,故此得名。“万泉庄”因地势低洼,泉水随地涌现,数不胜数,故此得名。
  
  4、由古建筑而得地名,如“三虎桥”因有一座石桥,桥头有三只活灵活现的石虎,地名由桥而得。“四统碑”因曾有清初四块石碑,从东往西为姚公之碑、葛公之碑、席公之碑和乌里布公之碑,地名由碑而得。“万寿路”因北面不远处有一座明代建的永安万寿塔,简称万寿塔,此地由塔而得。
  
  5、由甲乙两地距离而得地名,多是从某一城门到某地的距离,如“八里庄”因从阜成门往西行八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庄,故称的名。“十八里店”也是因距正阳门约十八华里而得名。“六里屯”因东至小牛房六里,西至唐家岭六里,因此而得名。这种以两地距离而得地名的在北京有许多,重名的也多,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重复的地名前加上一个方位词,如称朝阳的八里庄为“东八里庄”,海淀的八里庄为“西八里庄”。
  
  6、由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位名人而得地名,如“五四大街”因纪念1919年发生在此地的“五·四爱国运动”而命名。“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相传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人们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三不老胡同”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因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的府第在此,为纪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实为“三保老”的讹称。
  
  随着北京城区建设和改造迅速的加快,一些以数字打头的老地名已经是“名存实亡”,或被拆迁,或与其他地名合并,但其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进行保护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广泛地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热爱北京。39#作者:shanzhaidaodi  回复日期:2010-12-17 10:25:00  奶子房哈哈。。。。
  应该说多数地名非本地人看都会觉得奇怪的不得了哈哈~~~








40#作者:燃烧的结果是毁灭  回复日期:2010-12-17 10:27:00  新马太41#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28:00  
  孛罗营据说成吉思汗南下中原,命大将军孛罗率部驻扎于此,故名
  
  孛罗帖木儿(?—1365),又作孛罗铁木儿。元末将领。蒙古散只兀氏。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
  
  初随父与红巾军刘福通攻战,至正十二年(1352),以平襄阳功,授云南行省理问。十五年(1355),兵败中牟,为农民军所执,旋被救归。次年,以平太康功进四川行省左丞。十八年(1358),父死,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职,总领其父原管诸军,退屯井陉。继破刘福通军于卫辉,克濮州、曹州。次年,移兵大同,领大都督兵农司及十道分司,专督屯种,以援京师。同年,领兵徇丰州、云内,败关先生所领红巾军。二十年(1360),进中书平章政事,败王士诚军于台州,受命守石岭关以北。与守石岭关以南之察罕帖木儿不睦,构兵,争夺晋、冀之权,顺帝屡诏和解,无效。二十二年(1362),升太尉、中书第一平章。翌年,又领兵南攻察罕帖木儿义子扩廓帖木儿守地,据真定。
  
  二十四年(1264),因恃权跋扈,匿护罪臣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被解兵权;拒不听命,举兵攻京师大都(今北京),迫顺帝复其职。寻以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遣扩廓帖木儿发兵攻己驻屯地大同,复领兵犯京师,相继取得中书左丞相、右丞相职,节制天下军马。以皇太子在外调兵来讨,竟恃权幽禁皇后,并遣军攻上都附皇太子者,南御扩廓帖木儿,为帝所患。二十五年(1365),入朝奏事,被顺帝所遣伯颜达儿等刺死。4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31:00  老北京地名——明光村
  
  
   明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元代这里是元大都城的肃清门(现明光桥的位置),今天这里仍然保留着元大都城垣遗址。关于明光村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以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庙号“明光”为名。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清代西直门外是一片大坟场,称为索家坟,顺治帝的首席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康熙时的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族坟,索家坟之北即为明光村,“明光”二字在佛家含有超度之意,因靠近坟场而取名“明光村”。4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32:00  老北京地名—索家坟
  
   西直门桥往北一带叫索家坟,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家的坟地。据资料记载,在北师大为建设南部科研区购置的地界内有一座黑舍里氏墓,墓主就是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索额图的长女,一名7岁夭折的女孩,当地人称之为“姑娘坟”。现在这个地方应该在现在在今典花园附近4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33:00  老北京地名——西土城
  元朝的城墙与明朝的城墙不同,元朝的城墙只有土,外面没有包上城砖(到了明朝城墙里面是土,外面包城砖),所以现在称之为“土城”,邮电大学西门外的土城墙是元朝时城墙的西段,所以边上的路称之为西土城路。(明朝的城墙在新中国建国后被陆续拆除,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将拆下来的城砖用于修建防空洞,现在二环路的位置就是明城墙的位置)
  现在明光桥的位置在元朝时是元大都城墙的“肃清门”的位置。45#作者:天便便  回复日期:2010-12-17 10:36:00  百花深处。。。。。一直以为是歌词,没想到真是地名4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0:00  老北京地名—小西天、铁狮子坟
  
  小西天
  此地原为旷地,西北有庙,叫“小西天”,周围之地泛称小西天。小西天的庙,通常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据说,此处的小西天为一小庙,并无僧侣。现已无存。小西天是佛教寺庙的一个等级,供奉佛祖的庙宇一般称大西天,供奉如来佛的庙宇一般称小西天。新街口小西天其实供奉的是关帝庙。
  
  铁狮子坟
  
  北京北太平庄地区是在元大都时期被圈在城郭以内的,虽然空旷荒凉,但毕竟还算“城里”。明军攻克元大都之后,为了便于防守,把北城墙向南缩进了2.5公里,退到了现在护城河的位置。于是,太平庄地区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城外。太平庄一带坟茔很多,其中有的墓室建造讲究,以砖发券。有普通人家的私墓,也有埋葬贫民的义地。档案记载,1954年,北师大征用建筑用地114.93亩,起出有主坟174座,无主坟284座。这是有坟茔的情况,掩埋地下没有坟茔的尸骨就更多了。据经手迁坟工作的老人回忆,为了使得无主尸骨尽量都能妥善迁移,当时曾经动员老百姓参加有偿挖寻工作,挖出的无主头盖骨有数千之多。铁狮子坟不是以某个坟主的姓氏身份命名,而是以一对铁狮子命名。狮子自东汉以来一直作为帝王公侯陵寝镇墓的神兽,多为石狮,铁狮子少见。这对铁狮子镇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经很难查考。据当年参加过购地工作的老人们回忆,墓主姓白,他的后人曾经要求发掘墓穴。挖开后,发现墓穴中有两个放置棺木的台子。虽然没有挖掘出什么东西,但是既然有铁狮子镇墓,估计不会是一般人的坟墓,有可能早已被盗过。那对铁狮子后来一直摆在东门口,成为北师大新校舍家属宿舍大门的标志。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对铁狮子未能幸免,被送进了炼铁炉,化为一文不值的铁水。4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2:00  老北京地名——蓟门
  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至明代始称今名。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对蓟城的始建之地,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以下几种说法较为集中:①广安门以西、莲花池以东; ②宣武门、和平门一线的南北侧;③广安门以南。上述说法均以出土遗物为推断依据,极少文字记载。元、明以来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
  蓟门烟树碑蓟门烟树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乾隆御书蓟门烟树碑位於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元大都城墙遗址上。48#作者:我是小妮娜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3:00  看见楼上有人把白纸坊说成白脂肪= =。。
  
  我深感压力很大。。。
  
  而且我怎么就没觉得这些地名怪异呢= =??
  49#作者:大妞风中凌乱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3:00  骚子营!!!50#作者:supermanyan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5:00  真是有文化的城市51#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5:00  老北京地名——积水潭、冰窖口胡同
  
  积水潭
  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冰窖口胡同
  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凿冰窖储,古已有之。《诗经·七月》中便有“凿冰冲冲”的记载。延至清末民初,北京有三大冰窖,一个是北海东夹道陡山门,一个是什刹海东南,一个就是德胜门外窖口。这条胡同,清时称冰窖口,1965年定为冰窖口胡同。5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6:00  老北京地名——学院路与学院南路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建设。当时在“学习苏联”的热潮中,1952年进行了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根据苏联教学经验,将全国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例如北京航空学院是由清华大学航空系、天津北洋工学院航空系和厦门大学航空系合并组成,北京政法学院是由清华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北京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组成。合并包括教职员工、在读学生、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并于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开学。这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把该地区称为八大学院的历史由来。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主干路命名为学院路,马路西侧从南到北依次是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马路东侧依次是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今中国农业大学)。学院路于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道路两侧除去学院占地外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当时通过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车首发站开始是西安门至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颐和园(今331路,行车路线有所变更)。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八大学院的名声也随之远播。今天的学院路两侧教育科研单位林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学院路南段(北土城以南)及其延长线改建成为西土城路,八所学院先后升格为大学,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学院南路位于学院路南边,同样是因为路上有几所高校而得名: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等。53#作者:冷眼旁观er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9:00  一渡
  二渡
  ...
  十渡5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49:00  
  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
  
  新街口北大街明《宛署杂记》作新开道街。此街北端元代为积水潭水域,明以后积水潭水面缩小逐渐演变为陆地,后于此筑路,形成街道。相对于旧有街巷,乃称新开道街。南端的新街口也由此派生。清称新街口北街。民国时期称新街口北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易名为“红旗路”。
  新街口北大街北端原有北京内城北城墙,1950年11月于城墙辟豁口,时称4号豁口(现在称之为新街口豁口,即现在积水潭桥的位置),向北筑路(即现在的新街口外大街),成为南北通衢。1952年修建成宽9米的简易路,1953年铺为碎石路,同时加砌两侧偏沟式道牙。1954年将城墙豁口由9米拓宽为20米,对碎石路面铺筑沥青。1966年两侧共拓宽7米,构成宽16米的南北交通要道。2000年夏,开始动员西侧临街店铺拆迁,向西展宽。
  
  杏坛路
  
  名称来历估计是因为路边上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原因(根据27楼)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杏坛遂成为万世师表的象征。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
  
  小西门
  
  学校南门的公交站原来叫“小西门”,现在叫“明光桥东”。
  小西门位于海淀区东南部。东起西土城路,西至京包铁路,北临一间房,南抵笑祖塔院。因居小西门外而称。
  小西门是元大都西部的城门,亦称肃清门。今土城遗址公园西南(学院南路与西土城路相交处南),尚存一段约四十米的弧形土坡,即小西门瓮城遗址。
  小西门原属明光寺乡,后划归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作为地名,泛指土城以东,笑祖塔院以北,明光村以南,较今范围要大。有古迹福庆寺,建于清嘉庆年间,位于小西门残址上,供奉关帝、菩萨诸像,俗称小西门庙。现已成为民居。
  
  西单、东单、西四、东四,是根据原有牌楼的数量而得名。
  
  比如:西单,原来叫单牌楼 因其在西边,所以叫 西单牌楼,同样,东边也有一个牌楼,就叫东单牌楼,因为后来牌楼拆了,名称里也就将牌楼省略了,直接叫西单、东单
  同理,西四,原来叫西四牌楼,是因为在西边,而且有四个牌楼(东西南北各一个),东四==东四牌楼。此二者也是因为后来牌楼拆了,简称为西四、东四
  
  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
  
  中关村
  
  关”原为“官”,即“中官”,就是太监。旧时这里有太监的坟地,故称“中官村”,后谐音为“中关村”。
  
  黄庄
  
  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皇庄、官庄、太监庄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北京的皇庄源于明太祖洪武23年(1390),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增设皇庄7处,就包括此处。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性质相尽的官庄保留到明末。
  
  大栅栏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大北窑
  
  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烧得好砖。多年以来,砖窑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亮马河
  
  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保福寺
  
  位于中关村东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五棵松
  
  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5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0:00  老北京地名——公主坟
  
  公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的苍松翠柏之中,据史料记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她被称为公主,并予厚葬,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孔四贞的父亲叫孔有德,汉族,辽阳人,在明末清初不是一般人物。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天启五年,清太宗兴兵伐明,为了招贤纳士,发布了一份带有收买性质的诏文。孔有德看到明朝的没落腐败,于是投降了清廷。清兵入关后,率兵驰骋疆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竭力效忠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曾多次给予重赏与表彰。顺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与明朝将领李定国交战失败,最后于桂林和他两位夫人一起自杀身亡。父母阵亡后,年幼的孔四贞回到北京。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将此功臣之女认定为自己的义女,把她留在宫中抚养,让她分享荣誉,并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生长在军营中,善骑射,通武艺,长大后嫁给内务大臣孙延龄为妻。后来,清王朝特赐孔四贞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并令孙延龄同其妻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到广西后纵兵骄横,并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毅然率兵进行讨伐。孔四贞智勇双全,很快就平息了云南的叛乱,为清王朝的安定局势立下了一大功劳。平定云南叛乱后,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5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1:00  老北京地名——八王坟
  
  据有关资料记载,八王坟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老居民也回忆说,从祖辈上流传下来就知道这里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地。既然英亲王阿济格在努尔哈赤的众多皇子中排位第十二,为什么会对他死后的墓地称为“八王坟”呢?这是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所以对于他去世后所葬的墓地,民间老百姓一直俗称“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几百年至今。
  英亲王阿济格生于1605年,于1651年被顺治帝赐死。他与当朝摄政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为同母胞兄,并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随后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大军三万余人,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
  英亲王阿济格后来也曾因“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之罪被降为郡王,但又复亲王爵。从授贝勒,到晋多罗武英郡王、封和硕英亲王、授命为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由于阿济格后人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拆除、变卖八王坟的地面建筑,还有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酿酒厂的开发,估计从那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八王坟的踪迹。致使五十年代就在这里居住的老居民们也无缘一睹八王坟“真容”。这也可能就是八王坟至今“片瓦未存”的原因。5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2:00  老北京地名——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在旧中国时为使馆区。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明令侵略军“正式特许抢劫三日”,东交民巷也在劫难逃。仅巷内的户部银库就被日本侵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翰林院内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珍本也被毁劫殆尽。《辛丑条约》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中华民族的自尊受到极大的挑战。直到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在北京市内各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耻辱才宣告结束。
  1928年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南京,但东交民巷旧址未废,现有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地点,沿街有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青年旅行社、外交部招待所、新侨饭店、红都时装公司等。
  德国使馆是1862年设立的,位于东交民巷路南、洪昌胡同北口西侧,与法国使馆隔街相对。1900年后,占用了广成木厂及附近大量民房,扩建使馆和建立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其兵营归荷兰使用。58#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3:00  老北京地名——西交民巷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面对东交民巷,西至北新华街。
  西交民巷与东交民巷,明时统称江米巷。江米即糯米。在东西交民巷进口处各有一座牌楼,东曰“敷文”,西曰“振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
  西交民巷,早年多银行,清代有大清银行,民国初年改为中国银行,除此之外,还有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等。1999年天安门广场重修,市政工人们在毛主席纪念堂西侧出土一块石匾上刻“四行储蓄会”五字,重约一公斤,长约一点五米,宽约一米,厚约三十厘米。这块石匾源于西交民巷。《北京晚报》1999年1月9日发表一篇文章,记述其事:“专家称这块牌匾刻于二十年代,对北京早期商业银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四行储蓄会’中的‘四行’是指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国银行;‘四行储蓄会’则是这四家银行协同输银行业务的机构。”
  清朝末年,北京银行业兴起,当时的金融街就在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及其附近地带。辛亥革命以来,这一带的银行已形成相当规模。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家银行外,还有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工银行、福顺德钱庄、平安保险公司、日本的正金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等等。今东交民巷正义路南有座旧式建筑,那是日本正金银行旧址;今北京市公安局北门的两幢旧式楼宇,即英国汇丰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早年在西交民巷内还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銮仪卫等衙门。今人民大会堂南门外有条南北走向的路,即清代之刑部所在地,民国后改为司法部,其地名为司法部街。今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是清都察院、大理寺所在地。59#作者:我叫顾小天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5:00  围观、60#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58:00  老北京地名—王府井
  
  北京的胡同里有不少官井,各家住户自用自汲,彼此无争。后来有钱有势的人家,在自家的院儿里打井,井由伙夫管理。他们找人给他们挑水,同时也给别人送水,收取“井租”。久而久之,挑水的仗着井主的钱势成为这一片儿的“水霸”。 北京的水井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王府井,但如今它已蜕变成一个抽象的地名,不仅已枯竭,连井址都失传了。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下令将这条街道更名为“莫里逊大街”———因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乔治·莫里逊在路西100号(今271号)居住,而他替袁世凯当皇帝捧过场,后担任北洋政府的政治顾问(1919年以北洋政府代表团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可王府井是绝对不属于某一个人的。虽然西方人士习惯称之为莫里逊大街,但“北京的老百姓没有人承认它,依然叫这条街为王府井大街。1948年,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原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所立的用英文书写的莫里逊大街路牌也被老百姓推倒,将其投进垃圾堆中”。(王永斌语)61#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03:00  老北京地名—白纸坊
  
  “白纸坊”并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胡同,而是方圆十几里的一个地域。大致北起枣林街,南至南菜园,东起牛街,西至广安门南滨河路(也就是过去的广安门至右安门城墙)。就像今天人们称呼“和平里”一样。那时候,在这个地域里有很多坟地、菜园子、臭水坑,是南城比较偏僻的地方。这里分布着几十家造纸作坊,其规模多为一家一户,无字无号,以姓氏为记,诸如焦记、王记。造纸原料大都是较易得到的废纸、蒲棒绒等。制作工艺简单,全部为手工操作。先将原料在俗称“石头窝子”的石制容器里用木槌捣烂。然后放入水井(俗称“麻井”)边一个直径3米、铺有滤布(白粗布)、荆条编成的筛子里。几个人围跪在四周,反复搓揉,再提井水冲洗,压出部分水即得湿料。在“麻井”旁大都建有一座神龛,以求神灵保佑。冲洗过程中排出的污水送至废水坑,即俗称的“麻坑”,当时白纸坊地区有大小“麻坑”十几个。得到的“湿料”放到抄纸用的地池里,调成一定“稠度”,然后用形似竹帘子的“箅子”抄纸,一张一张地抄在一起。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小车把抄好的纸坯子运到晒纸墙,用毛刷一张一张地贴在晒纸墙上,自然风干后得到成品。这一道一道的晒纸墙俗称“纸墙道”。当时白纸坊地区“纸墙道”比比皆是,墙墙之间有的是坟,有的是菜地,这里生产的纸均为质地粗糙的非文化用纸,俗称“豆纸”,多用作手纸,自产自销。当时还有句顺口溜“公公抄,儿媳晒,大伯子去跑外(卖纸)”,可见是家庭作坊。
  
  而今,这种纸早已不见了。这里的“麻井”、“麻坑”、“纸墙道”……也已荡然无存。早在1958年就已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建筑所取代。连那座正规的造纸厂也不存在了。这一地域留下的也只是“白纸坊”的地名了。不知笔下所云是否完全妥当,然而至少可作为“白纸坊”变迁的回忆。6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11:00  老北京地名—六铺炕
  
  六铺炕的两种说法
  
    旧时北城墙外,是一片乱坟地,六铺炕荒凉冷僻。从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自东向西,有一条脚夫们踩出的小道,就是现在安德路的前身。途中,开有一小店,专供脚夫们饮水歇息。小店之小,土炕上只能放下六床铺盖,所以人称小店“六铺炕”,此地便以小店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稍显不同:所谓“炕”,并不是指供人睡觉的土炕,而是指小店院中用砖石黏土垒成的土台子。因小店穷,买不起正经的桌子,只能垒土作台,权当桌子用。一个土台,称作“一铺炕”,小店里有六个这样的“桌子”,所以叫“六铺炕”。究竟哪种说法准确,无从判断,只待民俗学家们有兴趣时去考证吧。但这两种说法都能证明一个事实,就是这地方在旧时穷困荒凉的状况。过去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之说,六铺炕这个地名就直接见证了“北贫”。
  
  六铺炕茶馆
  
    六铺炕本是茶馆带酒座的铺子。掌柜的姓杨,人称杨二。这个茶酒馆开业的时间大约在清末民初,有土房五间,三间北房,两间西房。据当地人讲,1923年前后就歇业了。“六铺炕”,并非指的是六个铺位大的土炕,而是指茶酒馆场院中,有六个用土坯砌成的土台子,外抹青灰,形如土炕一般当作“茶桌”,上搭凉棚,院中还有几棵大树可以遮阳。因为茶酒馆没有字号,来此吃茶喝酒的人,就依据六个土台子,呼之为“六铺炕”。当年,这种茶酒馆还有一个“雅号”,叫做“雨来散”。六铺炕茶酒馆,位于现在安定门外177中学后身、青年湖公园的西墙外,因为它离当地的西营房很近,所以来此吃茶喝酒的人多是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由于这个茶酒馆处于当时的荒郊野外,赌博之人更是无所顾忌,六铺炕因此而出名,以至雍和宫的喇嘛、黄寺的喇嘛、钟楼后身娘娘庙的太监,坐着车来此逗鸟玩鹰,赌博作乐。一些珠宝商人和打小鼓的也趋集于此,做些古玩交易。
  
  铺的来源
  
    明代,北京的行政范围分属宛平和大兴县两个县,城内又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五城下又共分为三十四个街坊(另外还有六个城外居民点也按类似编制划分)。为了更加严格地控制人民的动态,又将街坊以下的居民划分为若干铺。
  铺的作用
  
    北京的铺,大致有两种作用。一是负责官文书籍的及时传递。古时,交通工具很不发达,凡官文书信都是通过人、马来传递的。其人力步行传递称之为邮,骑马传递称之为驿。因此,全国各地主要干道旁每隔数十里便设一个驿站,并备有马匹,以供来往传递信件之用。当官文书信紧急,不容延误,驿夫不能当天赶回自己家中时,就在驿站休息过夜,所以这些供驿站夫役休息的地方就称为铺舍。每铺设铺司一名,掌管过往的文件,设铺兵三名,轮流负责传递这些文件。铺的另一个作用,是负责附近居民的治安。城内各街坊根据居民的多少,共分为七百二十铺,每铺设铺头和夫役三五人,由总甲统领,隶属五城兵马司;城外各村,随地方远近,分为若干保甲,每保又设牌甲若干人,从中精选身体强壮者作为分兵,配以兵器,由捕盗官一人,正副保长各一人统领。这些铺与保甲,在全市星罗棋布,比之外府州县,控制得更加严密,对居民和各铺夫役的压迫更加厉害。本来统治阶级设立铺的目的是为了严肃法纪,但是由于城内勋臣贵戚很多,法不得拘役,又得罪不起,所以当地居民都不愿意在铺内应役,只好让一些流寓之民承担,因此城内外的总甲、保甲都是些无业游民。这些差役,依势欺人,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每当民间有事,需要他们解决,就要鞋脚钱;如果双方事主不愿纠纷,请他们和息民事,则要酒饭钱;如果奉命纠察可疑分子,对错抓的要收宽限钱,对已经抓起来的要收买放钱;城内每月每家要交灯油钱;买卖房屋要交画字钱;每次新的铺头上任或到年终,每家都要出银,置酒邀会。如此巧立名目,不可枚举。而那些夫役则要不分风雨寒暑,日夜值勤,凡地方上出现人命案、盗窃案、水灾、路人冻饿而死等事,必须及时上报。上司三日一比,五日一卯,随时监察,使各夫役叫苦不迭。城外各保甲夫役更是辛苦,如西山百余村要轮流守卫矿洞,大路的数十村要轮流巡查窝铺,还有很多临时性的巡山、巡路的任务,稍有不合意,则声讨四出,而责骂也随之而来。
  铺舍的曲用
  
    铺舍本来是供铺兵休息的地方,但是在统治阶级大肆挥霍,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的时候,根本顾不上这些下等人的死活,因此许多铺舍徒有其名,大多数是“虽有六铺炕房数楹,其实极敝,不可以居”,甚至“败垣荒草,仅存遗址”。如北安门外的宛平县署前有一铺名,但是铺址和铺舍都没有,铺的夫役往往是租赁旁边的民房凑合着居住。这个地方前靠近皇宫,后靠近什刹海、鼓楼风景区和商业区,所以租赁的房价很贵。这些夫役的工钱很少,不得已只好到僻街陋巷住宿。所以每当投递官文书信的人来到这里,往往要到处呼唤,不能找到这些夫役办理公事。这些夫役不但工钱很低,而且遇到闰月时(农历闰月为十三个月),连闰月的工钱也不发给。对此,甚至连宛平县知县沈榜也看不过去,说:“难道闰月就不递送公文了吗?那些官署衙门每年春秋间到陵墓祭祀,到郊外游玩,花费巨大。难道偌大的天下就节俭不下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工钱吗?”当然,沈榜也只是对天感叹一番而已,他的县衙里也拿不出银子来支付这些工钱。
    明代这种铺舍的体制,现在还留有一些痕迹,六铺炕就是当时铺舍的名称。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安定、德胜关外共六铺”。这六铺管辖的街坊有安定门外:税课司、北郊方泽(即今地坛)、四卫勇士营、大教场、三大营、苜蓿地;德胜门外:税务公司、冰窖小店儿。铺舍就设在安定门外和德胜门外的中间位置,非常简陋,不过是设置几个供铺兵们休息的土炕而已。因此这里就被当地人称为“六铺炕”,运用至今。另外近郊还有些诸如“十里堡(铺)”、“马家堡(铺)”之类的地名,也都是这样延用下来的。
  红铺
  
    明代,这种城内外各街坊的铺称为白铺,还有一种专门保卫皇城的铺称为红铺。紫禁城墙外铺称为内红铺,共三十七铺。其中前九铺象征九翟,周围二十八铺象征二十八星宿,隶属五府勋臣管辖。皇城墙外的铺称为红铺,共七十二铺,象征着七十二诸侯,围绕皇城,隶属留守等指挥。这七十二外红铺,均有官军驻守,每日夜巡。在长安右门(今中山公园门前西侧)备有铜铃七十八只(弘治年间丢失二铃,仅剩七十六只)。每晚初更时起,十名官军由此持铃出发,将铜铃一一摇振,沿着长安右门、西安门、北安门、东安门、长安左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东侧)的方向,环城巡逻。官军巡逻经过这五个皇城门时,每十只铜铃以兵部火牌(铜牌)一面为凭证,交付五门的值守人员检验发铃收铃之数。这样,当各城门及七十二铺官军巡逻并交验铜铃完毕回到长安左门时,天已经亮了。巡逻过程中,如果在外红铺辖区范围内发现有冻饿而死或跳河上吊的死者,必须请随驾锦衣卫一人,并有宛平、大兴县县官相验,写出报告,盖印具结,然后奏请有关部门定夺。如果尸体正好停在红白铺或内外红铺的界线上,则要两铺具到,按尸体占各铺的多少来决定由谁处理。处理完毕,尸体送出五皇城门,由北城或中城的兵马司具结领尸掩埋。然而这具尸体是谁,究竟是怎么死的,兵马司是一概不管的。
    到了清代,由于皇城内居民逐渐稠密,人们出入城门的次数增多,所以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地安门)夜间闭而不锁,凡是居民中有重病或接生等情况6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17:00  老北京地名—十大胡同
  
  1、丰富胡同
  
   关于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西城的这条至今仍叫丰盛胡同,因明成主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见明嘉靖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至清初便讹传为丰盛胡同了。
  
    而那条富于传奇色彩的胡同,则是与东城乃兹府(明:奶子府)胡同垂直相交,清末时亦叫丰盛胡同的小胡同,现名为丰富胡同。
  
   去过王府井的外地人很多,但知道丰富胡同或去过的却不多。这是个很普通的胡同。但这条胡同在北京文化中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因为老舍,因为丹柿小院。
  
   老舍纪念馆(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9号)
  
   1950年4月老舍先生51岁时,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即用一百匹白布的代价购置的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座旧式四合院,老舍与家人一同在此生活了16年。
  
   老舍非常爱这个家——自己动手布置陈设,每天仔细打扫,还用花木精心装点。据说当年仅菊花就有几百盆,一到爽秋,赏菊的朋友们便应主人之邀纷至沓来。那时小院里还种植了柿子树、枣树、石榴树……因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丹柿小院”。就在这个恬适、典雅和宜人的家里,老舍写下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几十部著作和大量曲艺、杂文、诗歌、散文等。“文革”初起,老舍不堪屈辱,以死抗争。1966年8月24日这一天,他诀别了自己深爱的家,也离开了这个多难的世界。1999年2月,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当你推开了老舍的家门,也就走近了一位既普通又充满了情趣的人,走进了一个既亲切又丰富的文学殿堂。
  
   进入丹柿小院,北房前两棵高大的柿子树为老舍先生亲手栽种,至今仍格外茁壮,年年硕果累累。北房三间和两侧耳房作原状陈列,向人们展现老舍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
  
   院内东、西厢房,现辟为纪念性展室,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馆、照片、手稿及生前遗物等,从6个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童年和创作历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和各类文字的作品荟萃期间,仅《骆驼祥子》就有30多种译本,虽然展览规模不大,但也足以让人领略到老舍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进一步感受到他作品的独特魅力,及对后人的影响。
  
  2、烟袋斜街
  
   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这就是烟袋斜街的来历。此外,就是烟袋斜街本身就像一只烟袋,三百米长的街道像是烟袋杆,东口像是烟袋嘴,西口向南边儿,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像是烟袋锅。这种巧合让人感觉惬意。
  
    民国以后,清朝灭亡,王公贵族没了依靠,纷纷破产,于是便把家里的古董拿出来变卖。而那些新权贵以及富商大贾们又都好玩这些东西,所以烟袋斜街又变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据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古玩玉器店。这里的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所以老北京人对它的感情特别的深。烟袋斜街有全北京胡同最好吃的羊肉串,烟袋斜街上,在两头的入口处各有一个为附近居民生活所不能离开的羊肉串摊,以各自略为不同的手法每天为大家带来无数个喷香平凡的幸福肉串。
  
    烟袋斜街的小店铺挨家挨户的以家庭为单位排列着,很多家是几辈人繁衍生息在这里,店铺是他们生活的根。从前这条从1数到50就能走完的小街上有两家很大很出名的烟袋店。两家各自的店门口都立着一个巨大的烟袋。另外还有绸缎店、成衣店、理发店、粮店,小吃就更多了。烟袋斜街上的利通商行是个很老的店。最早这是个粮店铺子。两辈人过来,现在这里卖的是工艺品,都是有点年头的瓷器摆件,此外兼营渔具。东西都很自然错落着搁在四处。瓷器架子上、窗台上甚至电视机上都额外摆了个笼子来养蝈蝈。店主还是个爱说话的和善老人,他指着显眼地挂在墙上镜框中的英文报纸,帮你很快认出上面拍的图片就是这个店,占整半个版,介绍这条街和这个店。老人就进一步介绍他的独特宝贝:店里现在还收着和出售的古旧烟袋,价格没有你想像的那么贵,可年头够久。
  
    烟袋斜街的又一大文化景观就属由莲花市场门楼方向进来的各间装潢别致的Bars了!莲花是这里的第一家酒吧。坐在楼下就看街景,到了楼上就可以望见整条老街,信步一走,就又到了宽敞无比的大露台,想必设计者一定是用心良苦!相关人士预言,早已抛弃三里屯的精华人群将在这里重新凝聚,这条街将要很出名。
  6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18:00  3、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在北京南城,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琉璃厂的繁荣还和中国一部重要书籍的编纂有关系,乾隆时《四库全书》的编修使得大批的文人学者聚集到了京城,他们居住在前门外的会馆中,琉璃厂就成了他们交流学识和书籍的最佳去处;切磋研究、查实资料的绝好地点;精明的书商们也是正好看中了这两点而在此开市营业。
  
    再后来,随着书店的增多,慢慢的经营古玩字画,陶瓷玉器的商家也都来到这里开店。据说,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这里的文物范围从竹简甲骨,到商周铜鼎,魏晋时期的佛头,宋元的人物山水,几乎每家店铺里面都有几件精品的“镇店之宝”。有的不起眼的小店里出售的物品甚至堪比故宫收藏的国宝,的确是令人乍舌。现在的琉璃厂,虽然不再有惊世奇珍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流连于瓷瓶、玉碗、陶马、铜镜之间,想象二百年前文人墨客的诗酒风情,也是相当惬意的事情。
  
  4、帽儿胡同
  
   位于北京老城区鼓楼和地安门之间呈东西走向。全长585米,宽7米。帽儿胡同没有平常老街旧巷的落寞。它两端与繁华热闹的大街相接,内里不时有各色轿车穿梭,浓密的林阴道下,时尚的跑车与古老的三轮车交错行驶在红门灰墙间,隐隐中透着帽儿胡同的非凡地位。想当年,当末代皇帝无比隆重地从这里接走他的16岁新娘时,帽儿胡同何等风光!帽儿胡同里出生长大的婉容,即便不幸成了“末代皇后”,也曾使她的门庭蓬荜生辉。时隔近一个世纪,她的娘家故里依然是这个胡同里的亮点。
  
   街边的棋局,永远是胡同中的一道风景线。没有硝烟的战场,有的是厮杀,欢笑和畅快淋漓!
  
   胡同的院落里,总有那么一棵不知活了多少岁的老树,或是枣树,或是柏树,或是槐,阳光烈烈的夏日,摇着蒲扇的老人们坐在树荫儿里扯着闲篇儿,孩子在院门口三五嬉戏,生活在那一刹那定格,幸福便是此时的闲淡吧!
  
   胡同,后海;老墙,绿树;你走在人来人往的胡同里,你停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后海岸边,中国悠长浓厚的京味文化,便都融在了空气里,浸润了你的灵魂。。。
  
  1号文昌庙(现仅存一块刘墉题写的御制碑),现为居民院;
  11号的“可园”是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所建,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现空置;
  35号、37号原为宣统皇后婉容娘家,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乙38号为东城区少年美术馆主要服务接待设施:
  38号为汇福达宾馆;
  乙43号为海丽舍茶馆;幕府拉兹印度餐馆;
  6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19:00  5、国子监街
  
  【曾用名】国子监孔庙、成贤街、国子监、红日北路九条
  【临近街道】西起安定门内大街,与车辇店胡同相临;东至雍和宫大街
  【历史渊源】
  
   国子监街东西向,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位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金鱼胡同
  
  东华门大街往东走到头,穿过繁华嚣杂的王府井,对面是金鱼胡同。现在叫金宝街,以前金鱼胡同西起八面槽,就是现在东安的北门,东到米市大街,金宝街现在向东一直通到二环了。
  
   金鱼胡同比一般胡同宽,长五百四十米,可算是条马路。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再往东,是和平宾馆,这儿本是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金鱼胡同中段与校尉胡同相交,沿校尉胡同向南到冰盏胡同再往东转,那片毫不起眼的围墙里,便是从前的贤良寺。
  
   贤良寺原在校尉胡同西侧,雍正十二年由怡亲王故邸舍地为寺,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后身也到金鱼胡同。乾隆二十二年迁到现址,规模缩小三分之二。
  
   旧时,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宫观并不是天天对外开放的,更不收门票。一般多在初一、十五开庙,接受信徒膜拜和香火布施。也有的是一年仅开放几天的,如白云观是每年正月初一至二十日,黄寺是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等等。平常的费用花销,除了靠香客布施和做水陆道场赚取些收入外,大多依赖出租“庙寓”维持。唐代元稹在《莺莺传》中写到张生寓普救寺,遇借宿的崔莺莺母女,就可看出这种房产生意的悠久历史。
  
   如今在北京卧佛寺两旁,有六七个精致的四合院落,提供开会租用,名曰“卧佛寺饭店”,很有从前“庙寓”的遗风。我对贤良寺感兴趣,是因为这里在清朝时,曾是高级地方官员进京时常借的馆舍,更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进京时的行辕。那时李鸿章虽开府保定、天津,却以文华殿大学士的身份而据相国之位,是晚清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大员。史载,李鸿章当时外出,必有一百名身穿灰呢窄袖衣,肩抗洋枪的淮军卫队作前导,贤良寺门前冠盖如云,风光一时。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因签订《马关条约》和《中俄密约》,为国人垢病,又被罢去直隶总督的职务,挂着大学士和总理衙门大臣的头衔,在京闲赋;1901年庚子之乱时,李鸿章奉诏从两广总督任上北旋,与各国公使谈判和约,也都住在这里。《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说:“东城名刹最少,只有校尉营冰渣胡同内贤良寺。……自李文忠侨居之后,已成什官行台矣”。
  6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20:00  7、定阜街
  
   定阜街在明朝时为定府大街,有明朝定国公府第,故而得名,民国年间,谐音为定阜大街,建国以后称为定阜街。定阜街的东边路北,是辅仁大学旧址,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大楼,大门内绿树成荫。从正门穿过,便可以来到后花园,那里植有很多棵松柏,与古朴的回廊融在一起,韵味十足。很多电影的外景都曾在这里拍摄,风行一时的《手机》的一场戏就是在辅仁大学旧址的后花园拍摄的。
  
    辅仁大学建于1927年,前身是英敛之和马相伯创立的辅仁社,英敛之是《大公报》的主要创办人,马相伯学识渊博,力主抗战,不惜变卖家产办学。二人受天主教会之托创办起了辅仁大学。辅仁大学聘请了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学家、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出任校长,学校分为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当时辅仁大学还办有附属中学,即今天的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在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名为“励耘”的奖学基金,这个奖学金的创立人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辅仁校长陈垣的得意门生,“励耘”就源自陈垣先生的书斋“励耘书屋”,学生对老师的敬意与怀念尽于此中。
  
    很多年以前,合并后的辅仁是北师大的化学系,后来是艺术系,再后来,艺术系建了自己现代的新楼,搬走了,这里便成为了继续教育学院的所在,头几天来这里的时候,发现又多了块牌子,应该是一所民办大学的标志。几年以前,当这里还是艺术系的时候,我曾经到过这儿,那时候,透过窗子就能看到里面上课的学生,感觉真的很好。
  
  8、菊儿胡同
  
   从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这一带已经是北京的东城,最沉重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来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在这里,这里的每个胡同都有着显赫的过去和令人胆颤的故事。比如说,东城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不过,那些和这些的陈年往事,任何一本老北京的书和网站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现在的他们只是2000年之后的北京一道显眼的背景,这里就不再多提。走到这里便是开始向东边的夜晚中心——三里屯一带开始进发了,算是一个过渡。
  
    也许正是和那片繁华相邻又有着浓重的历史书似的味道,很多迷恋中国又还不甚深入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住进了菊儿胡同。每次去菊儿胡同找朋友的时候,都可以看见他们自在地在胡同口拉家常。
  
    菊儿胡同新建的房子因为建筑的特色曾经获奖,几年来渐渐聚集了一大批喜欢北京或者初到北京的外国人。现在这里住着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或者更多国家的友人。他们或者没有像生活在后海的外国人那么深入北京,却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因为这里有着胡同的外貌,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内部生活环境,足以满足他们的北京梦。相比五道口的学生,他们的经济能力稍强,可以应付,最起码是几个人共同应付菊儿胡同完美的建筑设计和宽大的房间。
  
    入夜,三三两两的外国人,如同自己人回家般在胡同中穿梭而行,一下就感觉在北京的外国人更容易将自己融进北京的生活。走到胡同口回头看去,那些匆忙回家的背影,和路灯下交头接耳的黑色影子,总有一种很超现实的感觉,那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6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23:00  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通西四南大街)的砖塔而得名。提起此塔,颇有来历,正式的名称是“元万松老人塔”。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言之甚详。竟陵派“幽深孤峭”的好文章,不妨全录:
  
    万松老人,金元间僧也。兼备儒释,机辩无际,自称万松野老,人称之曰万松老人。居燕京从容庵。漆水移刺楚材,一见老人,遂绝迹屏家,废餐寝,参学三年。老人以湛然目之,后以所评唱《天童颂古》三卷,寄楚材于西域阿里马城,曰《从容录》。自言着语出眼,临机不让也。楚材序而传至今。老人寂后,无知塔处者。今干石桥之北,有砖塔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荣其顶,群号之曰砖塔,无问塔中僧者。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犹闷塔占其堂奥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为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矣。万历三十四年,僧乐庵讶塔处店中,入而周视,有石额五字焉,曰“万松老人塔”。僧礼拜号恸,募赀赎而居守之。虽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瓮、刀砧远矣。
  
   文中“移刺楚材”,即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干石桥”,因桥下原有一条干河而得名,今讹作“甘石桥”。此文应作于崇祯初年,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一百年后,到乾隆年间,乐庵和尚早就有了自己的骨塔,而这座年年顶上长草的砖塔,想必也岌岌可危了。《日下旧闻考》:“万松老人塔在西四牌楼南大街之西,其北则砖塔胡同也。塔在民居中,原额元存。本朝乾隆十九年奉敕修九级,仍旧制,塔尖则加合者也。”多亏这一修,砖塔得以保存下来。这以后的沧桑,不太清楚。笔者首次从砖塔脚下走过,已是本世纪六十年代。
  
   塔有院,院有墙,墙临街,辟门,门上有石额,依稀可辨“元万松老人塔”六字,叶恭绰书。木门两扇,敝旧,常扃不启。从门缝中窥视,乃一荒凉的小院,杂草蔓生,一塔颓然。又二十年,塔、墙、门、额皆焕然一新。墙上钉一红色塘瓷牌: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再过几年,墙内建屋,屋中开店,卖家用电器。店堂的后墙挡住了砖塔,所幸在街上和胡同里[视频]还能看到塔的上半截。又过几年,家电商店变成妇女用品专卖店,门口站着两个木头模特儿,分别穿着红色和黑色的性感内衣。行人不以为不协调,近在咫尺的广济寺的和尚走过也不以为忤。昔年乐庵和尚不能容忍万松老人的遗蜕与酒瓮、刀砧、豕肩共处,当代的高僧无所谓塔院里出售文胸。佛法本圆通,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可不必较真儿。
  
   砖塔的故事到此为止。砖塔胡同有它自己的故事。
  68#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24:00  这条胡同所属的街区,元、明两代叫咸宜坊。其南有粉子胡同,今天还叫这个名字。“粉子”亦妓女的名称,《水浒传》中叫“粉头”。砖塔胡同与妓业也有关联。据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清代的“红灯区”,初叶在“外城内之东西及外城之南”。乾嘉时,青楼集中在东城灯市口一带。咸丰、同光年间,多在城外。光绪初又移于西城内砖塔胡同(俗呼“口袋底”)。《骨董琐记》引萍迹子《塔西随记》云:“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串胡同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道之南,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大约始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出城。及今三十余年,已尽改民居,话章台故事者,金粉模糊,尚一一能指点其处。”这以后,便是宣南的“八大胡同”兴起了。
  
   复归平淡的砖塔胡同,在本世纪似与文人特别有缘。一九二三年八月至一九二四年五月,胡同里常见一个小个子中年男子,长衫布鞋,挟着书包往来。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或在街门口闲眺的居民,都不会注意他,更不可能知道,是中华民族最硬的脊梁支撑着这个瘦小的身躯。他是鲁迅。一九二三年八月二日下午,他从八道湾“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次年五月二十五日晨,他从这个空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十一号的大门,今天装着两道防盗铁门,沿胡同的窗户皆已堵死,大概是改作仓库了。没有人建议在墙上钉一块牌子,提醒路人鲁迅曾经居住此宅。
  
   在鲁迅之前,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七月间,砖塔胡同迤南的缸瓦市基督教堂里住着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新受洗的基督教徒。他是北京土著,当时的身分是教堂举办的主日学校的主任。他喜爱北京的每一条胡同,砖塔胡同是他日常行经之地。后来他在济南的齐鲁大学教书,一九三三年写了一部以小公务员为主人公,以西单、西四一带为地理背景的小说。他是老舍,这部小说是《离婚》。
  
   小说里,热心人张大哥为同事老李找到一处住房:“房子是在砖塔胡同,离电车站近,离市场近,而胡同里又比兵马司和丰盛胡同清静一些,比大院胡同整齐一些,最宜于住家——指科员们说。三合房,老李住北房五间,东西屋另有人住。新房油饰得出色,就是天生来的房顶爱漏水。张大哥晓得自从女子剪发以后,北平的新房都有漏水的天性,所以一租房的时候,就先向这肉嫩的地方指了一刀,结果是减少了两块钱的房租;每月省两圆,自然可以与下雨在屋里打伞的劳苦相抵;况且漏水与塌房相距甚远,不必过虑。”
  
   作者明言“北平”,可以借此断定故事发生的年代。前辈学者似白头宫女话天宝的回忆文字中都说,从民国首都迁至南京,北京改称北平到抗战前夕,故都北平空房多、物价低,一般公教人员的日子都过得很滋润。大学教授家里雇着厨子、包车夫和老妈子是常事。科员老李靠工资租五间北房,养活老婆和两个孩子,自然不难。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是后话。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二月,张恨水从南京飞抵北平,筹备北平《新民报》。他有钱买下一所有四进院落、三十多间房的大宅,门牌北沟沿甲二十三号,后门即在砖塔胡同西口。
  
   这个时期,北京经常停电。逢到停电,我们这位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无法执笔写作,常携杖出门散步。他有一篇《黑巷行》写他穿行砖塔胡同的情景:“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探索着,这路就不好走。在西头遥远地望着东头,一丛火光,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抬头看胡同上一片暗空,小星点儿像银豆散布,已没有光可借。眼前没人,一人望了那丛火光走去,显得这胡同是格外的长。手杖和脚步移动,其声的笃入耳。偶然吱喀吱喀一阵响声,是不带灯的三轮儿,敲着铁尺过来,嗤的一声由身边擦过去,吓我一跳。再走一截,树阴下出来两个人。又吓我一跳。一个仿佛是女子,一个是手扶自行车的。女的推开路边小门儿进去了,自行车悠然而去。此行不无所获。我没出胡同,我又回去了。”
  
   他还填了一首《白话摸鱼儿》,记“禁夜市声”:
  
    满长街电灯黄色,三轮儿无伴。寒风一卷风沙起,落叶枯条牵线。十点半,原不是更深,却已行人断。岗亭段,有一警青衣,老枪挟着,悄立矮墙畔。
  
   谁吆唤?隔条胡同正蹿,长声拖得难贯。硬面饽饽呼凄切,听着教人心嘇。将命算,扶棍的,盲人锣打叮当缓。应声可玩,道萝卜赛梨。央求买,允许辣来换。
  
    一九四九年五月,张恨水患脑溢血症,陡然病倒。经治疗,虽无大碍,但还不能写作。他家人口多,开销大,不得不卖掉北沟沿的大房子,迁到砖塔胡同四十三号一所小四合院居住。作家后来在这里病逝。张氏后人大概无力维修祖宅。今天从门口看,这房子已很破旧,甚至有点破落了。
  
   现在的砖塔胡同,早就铺上柏油路面,大树却所剩无几了。从砖塔脚下进胡同,两侧除了民国时代的三合院、四合院,几所很有气派的大宅,也有五十年代的红砖灰瓦顶宿舍楼,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八十年代的商用楼。算命瞎子的锣声,硬面饽饽和萝卜赛梨的吆唤声只留在老人的记忆中了。将近西口,从一个小胡同往南走,相当于昔日“口袋底”的地方,每天早晨开设早市,万头攒动。为了每斤瓜果蔬菜禽蛋鱼肉能省下几角钱,附近的居民,大娘大嫂,下岗职工,退休人员,教员科员,以赶早市为每日第一大事。你若是闲人,再说时间也不是早晨,就继续往前走。拐两个弯,豁然开朗,就到了西口。右首一幢高层居民楼,一个种着龙爪槐和月季花的街心花园。这是当年的北沟沿,今天是太平桥大街的一段。马路对过,偏南是拆了清朝的顺承郡王府,后来是张作霖的元帅府花园新盖的全国政协办公楼。偏北是北京最贵的火锅餐厅,门前停满公私轿车,门厅里一对——不是一个——穿红缎旗袍的礼宾小姐亭亭玉立,更显得这家饭馆身价非凡。假如政协的清贵和京城第一火锅的豪奢都与你无缘,天公也有安排你的去处。这条街号称火锅一条街,高、中、低三档饭馆一年四季开涮,肥牛海鲜可涮,白菜豆腐更可涮,有的还兼售最平民的水饺、炸酱面和打囱面。真是:太平桥畔花又发,砖塔巷口日已斜。凭君莫话兴衰事,菠菜粉丝味亦佳。
  69#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26:00  10、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从广义上讲,八大胡同是指从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南新华街以东,煤市街以西这一大片区域内的许多胡同,这些胡同中有过明妓或暗娼,至少也住过“八大胡同”中的从业人员。只是上面说的这八条胡同多为一二等妓院。
  
    八大胡同的区域因时间不同说法不一。
  
    后来八大胡同附近又有相当的发展,社会上曾流行过“十条胡同”之说。即:王(王皮胡同)、蔡(蔡家胡同)、朱(朱家胡同)、百(百顺胡同)、柳(谐音:留守卫)、石(石头胡同)、广(王广福斜街)、火(火神庙夹道)、燕(燕家胡同)、纱(小李纱帽胡同)。这十条胡同的说法,虽不如“八大胡同”出名,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此地区除公开营业的妓院之外,还有无照的暗娼及游娼。1949年,据北京市公安局调查,暗娼有17家,分布在延寿寺、施家胡同、掌扇胡同、虎坊桥等12条胡同。所以说清末民初在大栅栏这一带就有三十多条的胡同中存有妓院。
  
    还有一种游娼,是以旅店为活动之地。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有110家,大、中、小旅店,如惠中、撷英、国民、光明、春华、留香、远东等大饭店,中美、林春、中西、庆安、玉华、云龙等中等旅馆,杨柳春、悦来、永裕、华北、新丰、金顺、大同、大兴、大生等小客店,均有游妓出没,约有100多人。
  
  民国时在“八大胡同”以南的天桥地区也存在大量的暗娼,如大森里、莲花间、四圣庙、花枝胡同、赵锥子胡同、金鱼池大街、蒲黄榆的黄花楼,还有朝阳门外的东三里、神路街,这些都是二三等妓院所在区域。
  
    当时妓院在北京的各区都有,惟独前门外较多,而天桥地区与八大胡同只有一街之隔,是连成一片的。
  
    另外,小观胡同(今前门外好景胡同)、西兴隆街、磁器口新生巷、培乐园、西南门外黄土坑等,都曾是四等妓院的聚集地。
  
    因为前门外大栅栏中的八大胡同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地区,所以我们选取了这儿加以重点介绍。
  
    八大胡同应是在清初期奠基,清中期兴起,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大名”。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是以相公业为生的。
  
    《清稗类钞》言之甚详:“伶人所居曰下处,悬牌于门曰某某堂,并悬一灯。客入其门,门房之仆起而侍立,有所问,垂手低声,厥状至谨。”
  
    《梦华琐簿》:“戏园分楼上、楼下。楼上最近临戏台者,左右各以屏风隔为三四间,曰官座,豪客所聚集也。官座以下场门第二座为最贵……”另开戏之前,戏园有“站条子”(或称“站台”)的恶习。主要男旦扮好戏装站立台口让“老斗”(指嫖客)们品头论足。一旦在台上看到相识的老斗,他们就会眉眼传情,作姿作态,并且还会直接下台前去侍候。当时在演出安排上,流行由主要男旦演“压轴儿”,之后的“大轴儿”
  
    (送客的大武戏)将散之际,男旦换装完毕与老斗登车,去附近酒楼或下处“销魂”去了。
  
    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因此,内城的妓院迁移到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乾、嘉时期,京城青楼,多在今东城灯市口一带。咸、同年间,则多在城外。
  
  70#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1:31:00  北京的地名背后是一个个老北京的传说。翻开北京城的历史,就像是翻开一部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厚著。读也读不完。71#作者:qbeovnacyeadbz  回复日期:2010-12-17 11:34:00  积水潭
    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72#作者:有今儿没明  回复日期:2010-12-17 11:38:00  受教了,原来我生活的城市有这么多故事73#作者:羽灵翼影  回复日期:2010-12-17 11:51:00  内九外七皇城四 九门八点一口钟75#作者:aizzk  回复日期:2010-12-17 12:08:00  四根旗杆76#作者:冰山一角999  回复日期:2010-12-17 12:13:00  小取灯胡同。
  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个胡同。77#作者:lolicon哥  回复日期:2010-12-17 12:19:00  同打楼主的pp!!! ^_^79#作者:可爱的肥兔兔  回复日期:2010-12-17 12:38:00  好像有个造甲村。。。81#作者:片刻留铭0106  回复日期:2010-12-17 13:00:00  炮局 = = 每次地铁提醒公交提醒。。都会幻想。炮局到了82#作者:肖楠20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3:01:00  通州的 梨园 果园83#作者:baggiodz  回复日期:2010-12-17 13:02:00  知识贴 马克慢慢看84#作者:倚剑长歌一杯酒  回复日期:2010-12-17 13:04:00  m85#作者:Belinda_G  回复日期:2010-12-17 13:06:00  我觉得最怪异的是 小西天
  每次去那都觉得很怵86#作者:我要说话_ok  回复日期:2010-12-17 13:14:00  北京地名都是有来历的.可以去查查.总比北京路.香港路.南京路好听.87#作者:yi族  回复日期:2010-12-17 13:15:00  造甲村89#作者:dinghaodm  回复日期:2010-12-17 13:43:00  真是晕了,六郎庄有那么好吗,我每天都在那里经过,真是的。90#作者:我是看热闹的闲人  回复日期:2010-12-17 13:58:00  我现在住的地方叫鹅房村,我想以前是个养鹅的地方吧。91#作者:靠谱不是盖的  回复日期:2010-12-17 14:02:00  史各庄!9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4:09:00  真是晕了,六郎庄有那么好吗,我每天都在那里经过,真是的
  ----------------------------
  我小时候,父母带着去颐和园玩的时候,六郎庄还那样。北京现在没有历史了。9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4:13:00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9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4:14:00  老北京地名—王府井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就在这里,至今仍有帅府园之称。罗艺是《隋唐演义》小说中罗成的父亲,唐高宗封罗艺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随着紫 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被称十王府、王府街,民国时期,帝王时代结束,百姓渐渐淡忘了这些,在当时,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时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卖,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名为甜水,其实就是无色无味,相对来说,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9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4:18:00  老北京地名—来广营
  
  来广营曾是正蓝旗兵营
  
    来广营乡在清朝是正蓝旗的兵营所在地,俗称“蓝营”,后来成为村后取谐音叫“来营”。1908年,才最早使用“来广营”一名。
  
    明、清至民国时期,来广营都是各朝政府的屯兵重地,到现在还有一些旧营房遗址。来广营乡原有32个自然村,从一些村的名字上可看出当年的地域特点,比如来广营乡带“营”字的村名非常多,现在有来广营、勇士营、清河营、黄军营,都与明初驻军屯垦和清代驻扎八旗拱卫京师有关。
  
  
  望京西园多“坟”地
  
    来广营一带由于地处明清时期的郊区,因此这一带还是一片皇家坟地。达官贵人、皇宫中的宫女太监甚至一些皇亲国戚也都安葬在此。
  
    在地名上,过去来广营乡带“坟”的村就多达14个,比如“师家坟”、“赵家坟”、“王爷坟”、“六公主坟”等。“师家坟”村现在位于澳洲康都小区的西侧,是望京存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村落,不过目前已列在拆迁范围之内。“赵家坟”就是现在的望京西园一带。望和桥附近的“六公主坟”,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伦公主坟墓之地。前段时间在望京西路挖出的明清古墓,也说明瞭望京曾经存在大片坟地。
  
    上世纪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来广营乡的这些村名末尾“坟”字陆续改为“村”、“庄”以及“屯”等。9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4:22:00  老北京地名——“营”
  
  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
  
  高丽营
    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驼房营
    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骚子营
    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常营 
   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
  
  大安澜营胡同
    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四川营胡同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
  
    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
  
    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有个“蛮子营”,是福建教官们的驻地。
  
    北京还有许地名虽不带“营”字,但也和军营有关,如香山以东的正蓝旗、正白旗、红旗村等都是清代云梯部队“香山健锐营”的驻地。还有德胜门外的教场口街,宣武门外的校场口胡同,都是明清两代的练兵场。98#作者:bamboo8127  回复日期:2010-12-17 14:26:00  九棵树。
  果园。
  梨园。
  临河里。
  土桥。
  这些地名应该都有讲究的! 九棵树。
    果园。
    梨园。
    临河里。
    土桥。
  这些地方原来属于河北,50年代划归北京。成为远郊区为北京提供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果园、梨园等应该是以土地种的作物为名的。103#作者:同是天崖围观者  回复日期:2010-12-17 14:48:00  营慧寺! 听起来像 淫 秽 寺105#作者:zhu110119  回复日期:2010-12-17 15:14:00  小西天106#作者:zhuyunfei606  回复日期:2010-12-17 15:19:00  垡头啊
  
  过去处决犯人的地方
  
  午门 是杀当官的 菜市口 是 杀 市民的107#作者:1193974485  回复日期:2010-12-17 15:21:00  4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0:33:00
    老北京地名——西土城
    元朝的城墙与明朝的城墙不同,元朝
  --------------------------------------------------
  
  看了你写的,我就是在扫盲了,谢谢!北京作为自己最后的故乡,了解的太少了,加油!108#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5:29:00  看了你写的,我就是在扫盲了,谢谢!北京作为自己最后的故乡,了解的太少了,加油
  --------------------------
  惭愧!不是我写的,是转的。这些个地名,小时候都听长辈们说起过,有的还记得,有些已经忘了。109#作者:飞龙02  回复日期:2010-12-17 15:39:00  LZ加油,要不要吃个鸡翅垫垫先110#作者:renayang20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2:00  还有横七条、顺三条等等,感觉像麻将牌。111#作者:suyuansu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2:00  长学问了,谢谢楼主112#作者:renayang20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3:00  造甲村是咋来的呢?113#作者:suyuansu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3:00  谢谢楼主起头,谢谢bj246810普及114#作者:科技创造生活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6:00  奤夿屯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115#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7 16:07:00  作者:科技创造生活 回复日期:2010-12-17 15:56:00
    奤夿屯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
  
  “奤夿屯”没听说过,我都不知道怎么读?11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11:00  奤夿屯(Hǎ bā Tún),地名,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清设经制外委防守。   
  奤夿屯是蒙古语译音,原意是河边的意思。11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14:00  造甲村是咋来的呢?
  ---------------------------
   六郎庄的村名始自杨家将的传说,据说当年六郎杨延昭曾在这一带领兵抗辽,因此得名六郎庄。随着六郎庄的出现附近还出现了与此有关的一系列地名,如离六郎庄咫尺之遥的有挂甲屯,再往北一点还有造甲屯、亮甲店韩家川等,以至出现了佘太君登山遥望金沙滩古战场的望儿山、东北旺、西北旺等。118#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23:00  九棵树。
      果园。
      梨园。
      临河里。
      土桥。
  --------------------------
   果园:因村得名。清朝“内务府所领官地……曰菜园、曰瓜园、曰果园……”这些地与八旗官兵的园地不同,是由内务府直接管理的民地。被役使的农奴渐多,团居在官地上,渐成一村,于是村子便以种植品种命名,如永顺镇的红果园、果园、黄瓜园和宋庄镇的菜园村。
  
   梨园:因村得名。元明以来,朝廷十分重视桑、枣栽植,以解决绸缎衣料来源和度荒解饥问题。桑农果农居于林侧而渐成村落则以园称之,如台湖镇的桑园村、梨园镇的梨园村便是。
  
   临河里:因村得名。隋唐时代,中国南北大统一,北部疆域扩展到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内外长城都失去防敌保边作用。这里的防城营地便渐成村落。当时潞县县城在今燃灯塔以南、新华东街以北、通州宾馆路以东、北果子市以西这一片区域,因是潞县县城而称为“潞城”。今小街村在潞城南10余里处,属于“潞城乡”管辖。由于今小街村在当年潞河的右岸(西畔),因此而名“临河里”。史籍无记载,1983年在村东南出土的唐代孙如玉墓志铭中有清楚的记述。
  
   土桥:因桥得名。元代通惠河繁忙之时,南北大运河北端码头张家湾,运物及漕务为重要,尤其通惠河水量不足之时更加繁重,南方漕米,北方贡物由此下船,再陆运北京和通州。于是,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木桥以供通行。初名广利桥,因地近广利闸而得名。桥面灰土填垫夯实,因日夜车马人流不停,桥面旱时为土,雨时为泥,故俗称土桥,相沿至今。119#作者:bizibizi  回复日期:2010-12-17 16:25:00  七里渠120#作者:贝尼的幸福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0:00  牛皮胡同、汪芝麻胡同121#作者:老祝松狮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1:00  有意思12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2:00  五十年代北京建筑工人建造的十大建筑 
  
   北京于20世纪50~90年代曾3次评选十大建筑。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工程。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大兴土木,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由于这项计划大体上包括10个大型项目,故又称“十大建筑”。1958年9月6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召集了北京1万多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作关于国庆工程的动员报告。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创作。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项工程先后提出了400个方案,其中仅人民大会堂就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并结合工程对天安门广场提出了多种规划意见。1959年2月,当时的“十大国庆工程项目”最后确定。   
  
   周恩来总理提出“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在10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创作思路基本是自由的,并不忌讳曾经遭遇过批判的大屋顶模式(全国农业展览馆),也不拒绝西洋古典(人民大会堂)或类似前苏联模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同时包含着对新结构和新形式下的中国建筑的探讨(民族文化宫)。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西方的经济封锁之下,这其实是中国建筑师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一次独立的现代建筑创作探索。但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不可能产生普遍的建筑创作高潮。12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3:00  这些作为当时地标性的建筑,也加入了北京市地名的行列。124#作者:一般俗人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6:00  呜呜呜呜呜呜12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16:38:00  汪芝麻胡同
  -----------------------
  据史料记载,汪芝麻胡同全长436米,相当于一圈标准跑道的长度。早在明朝,汪芝麻胡同叫“汪纸马胡同”,所谓纸马,就是祭祀用品的统称,包括纸钱、香烛、银箔等等。而汪纸马胡同正是因为一家祭祀用品专卖店而得名的。早在明朝,纸马专卖店可谓是遍布京城。当时有罗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以及汪纸马胡同。现如今罗纸马胡同变成了了芝麻胡同,何纸马胡同改叫黑芝麻胡同,而汪芝麻胡同自然就是从“王纸马”演变过来的了。127#作者:别把我踹下床  回复日期:2010-12-17 18:04:00  奶子房原来还是连锁的128#作者:tianning1222  回复日期:2010-12-17 18:04:00  刚来北京的时候,坐地铁2号线,有一站印象特别深,因为名字特别绕嘴:东四条站,当时想东、四十条,天啊,怎么那么多条啊,真乱。后来一次去东四,看到一个个的站牌才知道自己一直都错了,是东四、十条,呵呵129#作者:迟到缘分  回复日期:2010-12-17 18:20:00  好东西!值得收藏130#作者:爱吃鱼的懒猫猫  回复日期:2010-12-17 18:20:00  八王坟131#作者:啊娜丫头  回复日期:2010-12-17 18:28:00  狼儿峪135#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7 19:27:00  各位大虾们实在是太博学了,80%的我都没有听过,更别说去过了。太有意思了,所以说呀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136#作者:heaven2021  回复日期:2010-12-17 19:27:00  巴沟
  138#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7 19:48:00  ” 炮局 = = 每次地铁提醒公交提醒。。都会幻想。炮局到了“
  
  有这个地方吗?
  
  开贴的时候就是觉得奇怪的地名挺多的,不过看到大家说出了很多我没有听过的真是长了见识。还有一些自己知道的,大家不提出来的,自己刚开始还真是没有意识到呢。像耳熟能详的“大栅栏、琉璃厂、五道口、巴沟”之类的。
  
  我的ID取自于西安的城墙,城墙外环绕一圈的是环城公园和护城河,墙内疚叫顺城巷,没有完整的走过,但是也还是有很多有名的路段,比如像书院门、湘子门等。西安城也有很多怪异的地名儿,有很多也有历史典故,可能时代比较久远,查证起来比较困难一些。
  
  所以,建议大家都能踊跃发言,说说自己身边的也都行,不光是咱们现在生活的北京城。仅为互相长见识而已。139#作者:胜利的继承者  回复日期:2010-12-17 19:48:00  这叫哪门子事呀140#作者:凑合凑合用着吧  回复日期:2010-12-17 19:50:00  臭泥坑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141#作者:菜包100  回复日期:2010-12-17 19:52:00  公主坟、李县坟、八王坟。。。哎呀可多了!142#作者:菜包100  回复日期:2010-12-17 19:55:00  北京地名海了去,数也数不清!在北京呆了10几年有的地方都没去过!143#作者:菜包100  回复日期:2010-12-17 19:57:00  北京光胡同都数不过来。。。144#作者:我叫王猫猫  回复日期:2010-12-17 20:00:00  m145#作者:tony002  回复日期:2010-12-17 20:13:00  营慧寺--公交报站老听成淫*秽寺146#作者:woaijizhou  回复日期:2010-12-17 20:18:00  北新桥~~147#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0:33:00  老北京的地名-----高梁桥
  
  高梁桥一种说法是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另一种说法是建于辽代。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但是民间传说,高梁桥名字的由来可是有一段故事:
  
   相传,明初燕王和刘伯温选都址在北京,当时的北京是一片苦海。刘伯温便命掌管北京水源的龙王把水搬到别的地方,否则就修座哈达门把他压在底下。龙王无耐,只好照办。北京城建好后,龙王忌恨刘伯温,便偷着把城中水井的水抽干放在水袋里和龙母一起推着小车逃出了西直门。刘伯温知道后变了脸色,派大将高亮骑上快马,出西直门朝北追去。高亮赶上了龙王,向车上的水袋猛戳一枪。立刻山崩地裂的一声响,高亮调马便跑,快到城门时,高亮回首一瞧,见洪水滚滚,白浪滔天,一个浪头把他连人带马冲进了长河。之后,水势慢慢缓和下来,流入长河一直向东。高亮为北京城保住了水源,北京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亮桥”。后音转为“高梁桥”。
  
   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桥,早年间,确实人丁兴旺的地段。长河是明清时期前往西山园林风景区的必经水道;桥下有闸,桥西南有船坞,桥东北有绮虹堂,慈禧在此小憩后登舟;高梁桥以西,垂柳成荫,风光秀丽,为老北京人春游踏青胜地。此处稻田荷池甚多,颇具乡村风味。有提笼架鸟者,有蹲坐河畔纳凉者,有于茶社中品茗者,亦有蔽荫树下席地高卧者。并有逸隐者流,歙神屏息,手把鱼竿临风垂钓者。临时更有各种小贩,荟萃河畔,乘机牟利者。雨花轩茶社备有点心,虽非佳品,然当饥肠辘辘之际,亦美味也。早年该处设有游船,由高梁桥至白石桥,船资仅铜元九大枚,往返倍之。
  
   就高梁桥的风景,文人墨客也纷纷用文章表达形容,董其昌曾作《四月八日集高梁桥》:人天皈佛日,风土纪皇都。水坐疑修禊,觞行或赐(酉甫)。花茵调怒马,珠弹起栖凫。谁识逃虚者,高明混酒徒。袁宏道也曾在《浴佛日游高梁桥》诗中描写高梁桥“妖童歌串乱,天女漫花随,是树皆停盖,无波不泛扈。
  
   高梁桥后来的衰落,据考证是因为清朝的皇室喜欢喝玉泉山的水,既然宫廷要喝玉泉山的水,那平民百姓自然不能也与宫廷一样享受玉泉山来的水。很可能从那以后,清政府便切断了玉泉山的水源,使之不能流向高梁桥。高梁桥水的枯竭直接导致了高梁桥的衰落。
  
  148#作者:绿色小灵通  回复日期:2010-12-17 20:34:00  搬起小马扎占座149#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0:41:00  老北京地名----魏公村、动物园
  
   魏公村:魏公村,在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畏吾村”,后来又称“畏兀村”。清代乔松年《萝藦亭札记》载:“畏兀村,盖京西直门外村名,本西域畏吾部落,元太祖时归来,聚于此地,以称村焉。”1915年绘制的《实测京师四郊图》始称“魏公村”。“文革”期间被改为“为公村”,1982年恢复原名。
   
   动物园:明代为皇室庄园,清乾隆年间改建为御园,称乐善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农事试验场”,俗称万牲园。民国时期,农事试验场逐渐衰败,并屡易其名。1949 年2 月北京解放时,仅有十几只动物。此后经过整修园容,修缮兽舍,增添动物,于1950 年以“西郊公园”之名对外开放。1955 年正式定名为“北京动物园”。150#作者:把红旗插到白宫去  回复日期:2010-12-17 20:50:00  心急火燎!!!!!!!!!!!!!!!!!!!!!!151#作者:a笨鸟先飞a  回复日期:2010-12-17 20:55:00  上念头
  下念头
  马池口152#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1:07:00  老北京地名----北苑
  
  所谓的“苑”也称“囿”,最初是指水草丰美、林木茂盛,适合饲养禽兽的地方,后来成为供帝王游玩射猎的皇家园林。元明清时期此地为皇族围猎之处,因地处京城北郊而称北苑。当年这一带方圆数十里是草深林密,皇家派人在此饲养了大量的鹿、獐等动物,并建有亭台、水榭,景色宜人。每年的春秋两季,帝王们便来此狩猎,寻欢作乐。清末时此禁苑逐渐衰落,至民国年间,一度为屯兵重地。民国以后,逐渐荒弃成为村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此建设了北苑家园居住区,为京城的超大型社区之一。153#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1:09:00  老北京地名--------雍和宫
  
  
   雍和宫曾称“雍亲王府”,是清康熙皇帝的四子胤禛的官邸。胤禛继位后,年号“雍正”,其王府被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皇帝死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将该宫改成了喇嘛庙,一是为了给他的父皇超度。二是当时蒙、藏两个民族都信仰喇嘛教,把雍和宫改为黄教的上院,就可以广泛吸引蒙、藏地区的宗教信徒,以达到安抚目的。
    “雍和宫”三个字从字义上理解可解释为宏大、昌顺、和谐的宫殿。藏文称“噶丹敬恰林”,意为“兜率壮丽洲”,即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宫,佛国净土。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时,其灵柩在皇宫里只停放了19天就移厝于雍和宫永佑殿内。后来鉴于京城没有传播藏传佛教经典的场所,于是在乾隆九年(1744年)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调集500多名僧人在此咏经传教。从此这里的香火越来越盛,成为北京最著名的寺院。154#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1:12:00  老北京地名-----苏州街
  
  
  这条古老的街道南起紫竹院西侧的万寿寺,北至海淀镇西侧,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其母也随之前往。皇太后时年已六旬,是第一次去江南,大开眼界,回宫后仍念及江南的秀丽景色。为博得母亲的欢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以为圣母祝贺七十大寿为由,仿照江南的街景,从万寿寺开始一直往北到海淀镇、畅春园沿线,大兴土木,建成了一条长达数里的苏式“商业街”,得名“买卖街”,俗称“苏州街”,并从姑苏城里选派商人在此经营,喧闹的街景商铺、熙熙喃喃的吴侬软语,使人真好像置身于繁华的苏州街头。老太后每当想起江南的景色,就到此游赏,很是欢欣。不想在咸丰十年(1860年),此街被英法联军焚毁,以后便逐步地只有其名而无其形了。155#作者:心无尽空虚  回复日期:2010-12-17 21:14:00  +115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17 21:16:00  老北京地名-----古城
   
   早年间这里因临近西山而被称为西山村。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李自成率领义军攻打北京城。一天夜里,他们来到今天的古城村一带,见西边隐约有一座“城池”,便不敢贸然攻城,怕“城”中有重兵埋伏。谁知天亮以后再看那西边的“城池”,原来是个小小的村子。只是村子被两行枝叶茂盛而高大的白皮松合围起来,朝东的方向是村口,合围的白皮松在此有个很大的缺口,远远望去,很像打开的城门。李自成走到村前,不觉笑道:“真是虚惊一场,原来误将村庄当城池了。”李自成便将村名改为“古城”。闻讯赶来的村民们见李闯王为村子起了新的村名,便在村口修建了一个大影壁,上写“古城”两个大字,此后西山村被改成了古城村。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兴建了古城小区,以后随着长安街向西延长,使这里成为石景山区最为繁华的地区。157#作者:思慕华  回复日期:2010-12-17 21:23:00  北京不仅有上帝(地),还有大帝(地)呢。每次在九棵树等车,都是数着,976支大地,938支柴厂屯,支廊坊,支香河,支一城。。。。。一量支不好,就会坐错车的。上地在海淀,大地在通州,离次渠不远。158#作者:小报社长  回复日期:2010-12-17 21:29:00  九道弯 帽儿胡同 狗仔胡同159#作者:83051300  回复日期:2010-12-17 22:00:00  **庄 **桥 **营 **里 **坟 **苑 **胡同160#作者:中国的金鹰  回复日期:2010-12-17 22:17:00  鼓励楼主162#作者:igogoo  回复日期:2010-12-17 22:35:00  mark163#作者:小川的故事  回复日期:2010-12-17 23:09:00  强帖164#作者:唬唬唬  回复日期:2010-12-18 1:42:00  106#作者:zhuyunfei606 回复日期:2010-12-17 15:19:00
    垡头啊
    
    过去处决犯人的地方
    
    午门 是杀当官的 菜市口 是 杀 市民的
  =============================================
  午门从来就没杀过人!
  
  古代杀人都是在闹市,为了示众(就如同现在各地常在火车站开宣判大会)
  
  
  明朝的刑场在柴市口,就是在西四附近,袁崇焕就在那里被杀的
  
  
  到了满清,因为北城住的是旗人,南城住汉人。为了满清统治,就把刑场搬到了菜市口这个汉人集中的闹市商业地带,有向汉人示威的意思。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杀的。
  
  165#作者:TYsc2010  回复日期:2010-12-18 1:45:00  淫秽寺166#作者:左岸2395  回复日期:2010-12-18 2:16:00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胡同名。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
    明代有张氏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后在园中辟地种植牡丹、芍药,在池中种植莲藕。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故称此地为百花深处。清代花园荒废,渐成街巷,乾隆年间称花局胡同。光绪年间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简称今名。1965年护国寺后庙并入。
    老舍这样描写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顾城有《题百花深处》诗一首,“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陈升在歌曲《北京一夜》中唱到“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曾拍过短片《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片断,英文译作《100 Flowers Hidden Deep 》。
  167#作者:屠城Tokyo  回复日期:2010-12-18 2:21:00  西局168#作者:函谷天下  回复日期:2010-12-18 5:14:00  马克170#作者:koufeng518  回复日期:2010-12-18 10:42:00  肖家河171#作者:鹰飞倒仰  回复日期:2010-12-18 10:46:00  100#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7 14:41:00
    对了,那个叫“珠窝村”的是在哪里呀?
  --------------------------------------------------
  珠窝不在城里 在门头沟山里 永定河大峡谷172#作者:201034nian  回复日期:2010-12-18 12:11:00  六里桥173#作者:udd1230  回复日期:2010-12-18 12:31:00  回龙观175#作者:regainworld  回复日期:2010-12-18 12:43:00  小汤山是杨七郎匹马陷泥浆万箭攒心的地方吗?176#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0-12-18 13:16:00  拆迁以前
  
  最窄的胡同 一尺大街
  最短的胡同 文津街 东起北海桥西,西至 原北图西墙
  无独有偶 天津有耳朵眼炸糕 北京有耳朵眼胡同
  最弯的胡同 罗圈胡同 辟才胡同 东头路北
  “炮局”是有的 北京市公安局科研所在那里。
  “锦衣卫的” 东厂,西厂
  
  人民日报社所在地 小猪店 后改名
  
  史各庄 据考证 是“史家庄”的音变 其他 “*各庄”类推。
  
  王广福胡同 王寡妇胡同(斜街)
  朱韦伯胡同 猪尾巴胡同
  礼士路 驴市
  缸瓦市 米市 骡马市 灯市 等等
  
  北京是规划好建成的,所以胡同走向是东西向或南北向,“斜街”是因为水沟的原因。
  烟袋斜街 东斜街,西斜街 等等 有的干脆就叫“沟沿”。原规划时是岸边绿地。后建房居住就叫沟沿了。177#作者:我为观止  回复日期:2010-12-18 13:24:00  nice178#作者:web1108  回复日期:2010-12-18 13:58:00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胡同名180#作者:地大团座  回复日期:2010-12-18 14:19:00  有意思
  顶182#作者:清影伊人2011  回复日期:2010-12-18 15:16:00  讲礼村 神仙村184#作者:新生活愤青  回复日期:2010-12-18 16:23:00  哇哈哈,留名185#作者:莲花河畔的微风  回复日期:2010-12-18 16:37:00  马克,挺有趣的186#作者:cctvwxl  回复日期:2010-12-18 17:02:00  一次打车对师傅说:“我要去北皋。”司机沉吟半天说:“您得告诉我地方,您去哪白搞。”187#作者:hjkhfkjd  回复日期:2010-12-18 17:44:00  别太high啊188#作者:许亮a  回复日期:2010-12-18 18:22:00  大北窑 黑山扈189#作者:reddb  回复日期:2010-12-18 18:54:00  当年上学的时候,去同班同学家串门,他们村口写着:团瓢村,同学说,自打村名改了之后,他就再也不从村口走了,觉得丢人190#作者:kaifaye  回复日期:2010-12-18 19:29:00  奶子房,原名叫做“马奶子房”,是清代时蒙古人开的马场,专门给贵族提供马奶的地方,后来为了简化名称,在民国时期改成了马奶子房,同理还有奶西村,原名叫做“马奶子西村”,乍一听还以为是做奶昔的。。。191#作者:德芙小萨摩  回复日期:2010-12-18 21:41:00  奶子房,奇怪···192#作者:西门堆雪08版  回复日期:2010-12-18 21:56:00  外地人少见多怪贴。。193#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8 21:59:00  营慧寺~~好地方195#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18 22:25:00  西安有一个叫“西羊市”的地方,小吃不错!196#作者:人人保护环境  回复日期:2010-12-18 22:26:00  21#作者:吃点饼干喝点牛奶 回复日期:2010-12-17 04:43:00
    下岗胡同
  ===========================================
  专门修理屁眼儿的地方197#作者:白芷芳情  回复日期:2010-12-18 22:39:00  有没有人讲讲奶子房的故事?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198#作者:tixiadadi  回复日期:2010-12-19 9:36:00  大家听说过在丰台区有这么一个村吗?它的名字叫怪村、怪村、怪村。就在丰台区王佐镇。这个村名是其他村名无法超越的。怪村、怪村。最符合题意,请关注。   北京朝阳区好像有个地方叫泗上村不知因何得名206#作者:爱你一生一世够已  回复日期:2010-12-19 18:00:00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奶子房和骚子营会榜上有名,而且排名很靠前207#作者:卿何怜侬  回复日期:2010-12-19 19:10:00  还有造甲村,交道口。上面那个是白纸坊,不是白脂肪啊。209#作者:野原广治  回复日期:2010-12-20 9:45:00  什么时候魏公村改成为公村的?212#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20 11:55:00  作者:野原广治 回复日期:2010-12-20 9:45:00
    什么时候魏公村改成为公村的?
  
  是有一个魏公村,但好像没有改啊,这个“为公”是叫“为公桥”215#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21 9:54:00  什么时候魏公村改成为公村的?
  
  魏公村,在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畏吾村”,后来又称“畏兀村”。清代乔松年《萝藦亭札记》载:“畏兀村,盖京西直门外村名,本西域畏吾部落,元太祖时归来,聚于此地,以称村焉。”古代西域的畏兀\畏吾就是现在的维吾尔族。(民族学院建在那不知和这段历史没有关系,瞎猜的)
   1915年绘制的《实测京师四郊图》始称“魏公村”。“为公村”,是在“文革”期间被改的名,粉碎四人帮后,1982年又恢复了原名。216#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0-12-21 9:58:00  刚来北京那会儿
      
      觉得上帝挺恐怖的
    
    说的是“上地”吧,这个也挺有意思的
  -----------------------------------------
  上地”之名由来已久,地处海淀区中东部,南临圆明园遗址不远。早年间因这里的地势微见岗丘,相对来说比周边地区略高一些,形似一个高地,故称“上地”,意为“上升之地”,形成村落后称“上地村”。具体位置在今天的上地一街与上地南路之间,也就是上地街道办事处附近。此外这里还有个别称,叫永顺庄,是因此地曾有苏老公庙,相传是清末慈禧太后身边一位姓苏的太监所建,并在附近置有农田百顷,为取“永远风调雨顺”之意,将村子称为“永顺庄”。220#作者:不变的龙之心  回复日期:2010-12-22 13:27:00  马克一记等下文221#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23 13:59:00  哦,没有下文了222#作者:火树樱花  回复日期:2010-12-23 15:36:00  造甲村
  感觉就像造假村
  魏染胡同
  不知道啥意思
  前泥洼、后泥洼
  估计以前是泥坑
  五棵松
  是不是以前有五棵松树啊
  还有好多,记不起来了223#作者:michaelfeng007  回复日期:2010-12-23 15:50:00  新街口缺口,哈哈

    本贴发自掌中天涯Android客户端224#作者:顺城巷  回复日期:2010-12-24 14:54:00  作者:michaelfeng007 回复日期:2010-12-23 15:50:00
    新街口缺口,哈哈
  
  
  呵呵,没有叫新街口缺口的,有一个叫”新街口豁口“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你听错了。225#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1-1-12 18:27:00  造甲村 制造盔甲的村子。
  
  现在看不到了,早先走街串巷的磨刀人,手里提一串钢板串起来的响板,一路走,一路用手抖动它,发出哗楞,哗楞的响声。
  会吆喝:磨剪子勒~,戗菜刀。那个“勒~” 据说原文是“磨甲片”。而那串钢响板就是实战用的钢质甲片。
  
  戗菜刀:普通菜刀用的钢材质比较软。不耐用,钝的很快。磨的次数多了,菜刀的刃部变厚了,就要用很硬的钢材--淬火。打制成近似一块长条形的样子,固定在一个长钢棍的中间,用它的楞边,像削铅笔那样,从菜刀的刃部刮下一薄层金属,这个步骤叫“戗”。然后再用磨刀石,把刀磨锋利。226#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1-1-12 18:35:00  前泥洼,后泥洼 在报子胡同往南,东西向的胡同。西口在赵登禹路东侧。
  赵登禹路是一条弯曲有点斜的马路,因为它原来是一条“水沟”!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接太平桥大街,一路往南可以直达陶然亭公园。227#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1-1-12 18:43:00  豁口通常是指民国以后为交通便利,把原城墙扒开一个口子。
  
  复兴门,建国门也不在“九城”之内,同样是民国后开的。
  
  北京人把嘴唇有缺陷的人(腭裂)称为“豁嘴子”。(蔑称,知道就行了)228#作者:大黑猫儿  回复日期:2011-1-13 15:59:00  还记得李琦演的一个电影,李琦来北京找他的亲戚住在东四十条,他念成是东---四十条,问谁都说不认识,哈哈 当时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念东四---十条,这算不算怪名啊229#作者:bj246810  回复日期:2011-1-13 16:46:00  造甲村 制造盔甲的村子。
    
    现在看不到了,早先走街串巷的磨刀人,手里提一串钢板串起来的响板,一路走,一路用手抖动它,发出哗楞,哗楞的响声。
    会吆喝:磨剪子勒~,戗菜刀。那个“勒~” 据说原文是“磨甲片”。而那串钢响板就是实战用的钢质甲片。
    
    戗菜刀:普通菜刀用的钢材质比较软。不耐用,钝的很快。磨的次数多了,菜刀的刃部变厚了,就要用很硬的钢材--淬火。打制成近似一块长条形的样子,固定在一个长钢棍的中间,用它的楞边,像削铅笔那样,从菜刀的刃部刮下一薄层金属,这个步骤叫“戗”。然后再用磨刀石,把刀磨锋利。
  ----------------------------------------
  好怀念呀。小时候睡午觉的时候会被这个吆喝声给叫醒。磨剪子有自行车推着个长条凳,到个地方,就骑坐在一个长条凳上吆喝,凳子旁边挂着个布袋,里面放着各种刀剪。长凳上放着石头,用刀粘一下铁皮桶里的水后,就开始在石头上磨起来。跳绳、拍元宝、跳油锅、踢包儿的孩子都不玩了围在旁边看着。230#作者:mcymcy2011  回复日期:2011-1-13 20:44:00  6#作者:很大的鼻涕 回复日期:2010-12-16 12:16:00
    赖马庄,马坊,官牛坊
  小汤山算不算?231#作者:乖乖小黑  回复日期:2011-1-14 13:06:00  祁家豁子,六铺炕够意思232#作者:wjpaizjw  回复日期:2011-1-17 6:20:00  还有五棵松
  清河
  沙河
  马家沟子
  祁家豁子
  史各庄
  多着能怪里怪气的名字233#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1-1-17 21:44:00  一个笑话儿,务必当作笑话听,否则就不好了.....
  
  北京的公共汽车有人售票的日子里。
  女售票员:上不来啦!别挤啦,等下一趟!非往上挤,你倒是使劲呀。好了,司机关门儿,走~
  老乡:快开开门儿,开门儿。
  女:车已经开啦。不能开门儿。
  老:快开门儿,夹了俺的腚啦。
  女:刚才不让你上,你非往上挤,夹着了吧!司机!开下门儿。好了,走~
  女:告诉你!这是北京,不叫腚,叫屁股!
  女:刚上车的买票!你!说你哪,你买票了吗?
  老:买票!
  女:哪儿?
  老:去按屁股门儿多儿钱?
  女:成心捣乱是不是,不就是夹了一下吗,至于吗?你去哪儿?
  老:安定门
  女:两毛!
  老乡:你还不乐意啦,是你说的北京不叫腚,叫屁股!234#作者:handsome2012  回复日期:2011-1-18 12:44:00  南沟泥河235#作者:handsome2012  回复日期:2011-1-18 12:46:00  还有一次一个人在公交上问售票员去八王坟怎么走,由于不熟悉:请问王。。。。。。。。。。。八。。。。。。。。坟怎么走,众人笑,原来要去八王坟236#作者:案上红灯  回复日期:2011-1-19 4:22:00  有次坐大望路上的某公交车 看了行驶站名表觉得很好笑 感觉都不是人住的地方 比如上面提到的八王坟 马圈 垂杨柳啥的
  大北窑这个窑字 听起来怪怪的 最奇怪九龙山这站 附近没有叫九龙山的地方237#作者:906044657654  回复日期:2011-1-19 12:01:00  东四一条到 东四十条,都很怪异 啊238#作者:cc7459200  回复日期:2011-1-21 14:28:00  红民村。239#作者:yajiu77  回复日期:2011-1-21 16:00:00  27井见多识广,听说有本北京的地和路。240#作者:AllegroOpus33  回复日期:2011-1-22 12:22:00  造甲村242#作者:我有一半很笨  回复日期:2011-1-23 11:56:00  曾经祖孙三代居于烟袋斜街,现在那里已没有童年时代浓厚的感觉了。北京正渐渐变成一个被摧毁的历史之城243#作者:神马啊啊浮云  回复日期:2011-1-23 13:55:00  mark244#作者:贝蒂的草帽  回复日期:2011-1-23 14:01:00  奶子房245#作者:xyh161  回复日期:2011-1-23 15:14:00  北京246#作者:xyh161  回复日期:2011-1-23 15:15:00  223L...那是新街口豁口247#作者:沙漠里的宅宅  回复日期:2011-1-26 12:50:00  太后 这个名字.................248#作者:让让2010  回复日期:2011-1-26 13:44:00  盆儿胡同249#作者:苏小色  回复日期:2011-2-3 1:52:00  我家住宣武 南边有个车的终点站叫 奶子房 我邪恶了 真的250#作者:苏小色  回复日期:2011-2-3 1:53:00  我是宣武140的 盆儿胡同里的251#作者:atout  回复日期:2011-2-3 5:58:00  从新街口、积水潭、小西天、铁狮子坟、杏坛路、索家坟、蓟门桥……勾起我无数回忆,但是至于地名典故是今天才知道。后来她工作去了六铺炕。我每次都念成六炕铺!呵呵,也许现在她都为人妻为人母了吧,无数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了,逝去了……252#作者:镶黄伊尔根觉罗  回复日期:2011-2-3 6:05:00  顶LZ 我们的老北京再也回不来了,节哀吧253#作者:镶黄伊尔根觉罗  回复日期:2011-2-3 6:06:00  错了是顶bj246810254#作者:我是我是大爷  回复日期:2011-2-3 11:05:00  鹿圈255#作者:我是我是大爷  回复日期:2011-2-3 11:06:00  东高地 西洼地256#作者:lismallfish  回复日期:2011-2-3 12:48:00  Beta寺,这是一个老外跟我说的地名~~我靠!还阿尔法寺呢!257#作者:wangyinuo110  回复日期:2011-2-3 13:18:00  不觉得怪异,想起来蛮亲切的,呵呵~~
  
  不知道耳朵眼胡同这些的都还有没有了,哎~258#作者:自动电蚊拍  回复日期:2011-2-5 13:04:00  黑山扈!
  这地方一听以为是黑社会扎堆儿的地方呢259#作者:orforu  回复日期:2011-2-6 14:18:00  marker260#作者:moonwear  回复日期:2011-2-10 15:11:00  冰窖口261#作者:aodi  回复日期:2011-2-10 16:18:00  二拨子 奶子房262#作者:8CATS  回复日期:2011-2-10 20:00:00  作者:bamboo8127 回复日期:2010-12-17 14:26:00  九棵树。
    果园。
    梨园。
    临河里。
    土桥。
  ——————————————————————
  哈哈哈哈,这位肯定住通州~~~~263#作者:naughty1989  回复日期:2011-2-10 22:52:00  可惜了那一溜烟儿的城门楼子264#作者:chaoyang_cool  回复日期:2011-2-11 13:48:00  水锥子 算不算265#作者:光棍一座塔  回复日期:2011-2-12 10:26:00  29#作者:mmmjjj2009 回复日期:2010-12-17 09:55:00
    大钟寺
    一线台
    二龙路
    三义庙
    四季青
    五孔桥
    六朗庄
    八王坟
    七里庄
    九路山
  ========================================
  大钟寺 小武基 一亩园 二里沟 三里屯(三塔寺) 四季青 五路居 六里桥(六铺钪) 七里庄 八里桥 酒仙桥 十里居266#作者:牵你手环游世界  回复日期:2011-2-13 18:59:00  刚来北京时。上帝(上地),这个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多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什么 霍营,龙泽,回龙观,五道口,车公庄,勺药居,金台夕照... ...
  
  等等太多了。267#作者:九_lpc  回复日期:2011-2-13 19:31:00  营慧寺,以前一直以为是淫‖秽寺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268#作者:maggie_dean  回复日期:2011-2-13 20:10:00  觉得上地听有意思的,我哥家刚搬进新楼,在装修,楼下的人上来看看,我姨父挺热情,跟人家一下唠上了,问那女生,你在哪里工作,她说,我在上帝那工作,我姨父刚来不久没听说过上地,一下没有听明白,当时就憋着怕笑了尴尬,结果没憋住。。。。。。。
  
  我一新认识的姐们,我问她 ,姐,你住哪? 她说,上地那。269#作者:酸菜包  回复日期:2011-2-13 20:39:00  一中
  二中
  三中
  四中
  五中
  六中
  七中
  八中
  ·
  ·
  十三中
  ·
  ·
  一零一中
  ·
  ·
  一五六中
  ·
  ·
  270#作者:粮民没品  回复日期:2011-2-13 22:34:00  小西天
  皮裤胡同
  灵境胡同(灵境宫)
  271#作者:劝架补丁  回复日期:2011-2-15 11:46:00  马克吐温272#作者:欣欣燎原  回复日期:2011-2-15 14:58:00  门头沟区雁翅镇珠窝村273#作者:欣欣燎原  回复日期:2011-2-15 15:01:00  珠窝村属于门头沟区雁翅镇,雁翅镇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深山区,距北京市中心7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门城镇40公里,全镇辖22个行政村,有农户3364户,农村人口9088人,劳力4456个;全镇有居民1100人,设居民委员会274#作者:驻溪欣舟  回复日期:2011-2-15 15:05:00  高碑店275#作者:buct99  回复日期:2011-2-16 13:16:00  好贴收藏276#作者:看见狗就打  回复日期:2011-2-16 22:22:00  北墙缝 南深沟.说话就没了.277#作者:ajiak2000  回复日期:2011-2-18 16:35:00  珠窝村。。。头次听说。。。。278#作者:聊表心仪  回复日期:2011-2-18 20:12:00  
  到处都是阳坊涮肉
  
  279#作者:聊表心仪  回复日期:2011-2-18 21:14:00  
  龙背村
  
  280#作者:易冰天  回复日期:2011-2-20 6:47:00  3281#作者:南岸渔火  回复日期:2011-2-20 7:57:00  半步桥282#作者:xmd80263828  回复日期:2011-2-23 10:11:00  明春苑!
  很和谐的!284#作者:tianshanyu2009  回复日期:2011-2-23 11:46:00  马家楼 马家堡 玉泉营 双泉堡 万泉河 乳沟桥285#作者:xlbp2010  回复日期:2011-2-23 12:04:00  马圈286#作者:每一天都是绿色的  回复日期:2011-2-23 23:05:00  小西天~287#作者:birthdei  回复日期:2011-2-24 16:15:00  mark一下,挺有意思的288#作者:a246810  回复日期:2011-2-24 16:21:00  高碑店
  ------------------------------ 
   地铁八通线上的“高碑店”站,位于朝阳区的东南部,是城区到通州的必经之地,素有“京东第一店”之称。其得名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这里旧称“京亭”。按宋洪皓《松谟纪闻》云:“潞县(今通州区境内)三十里至交亭,三十里至燕。今之高米店疑即古之交亭,交,高,音讹也。”后演变为“高米店”或“高碑店”。
    二是说“高碑店”本是“高米店”。《燕京略纪》载:“通州至京城,乘舟西行过高米店,一日即到。高米店乃高氏所营米市也。”这样看来,“高碑店”原来叫“高米店”,最初是一位姓高的在此经营粮食生意,形成村镇后以店名得地名,以后谐音为“高碑店”。
    三是说“高碑店”曾叫“高蜜店”,因此地曾有古刹地藏庵,原有铸钟和石碑,上面均有“齐门外(今朝阳门)高蜜店信众”等铭刻,可以为佐证,但“高蜜”何解,并没有说明.
  
   据说北宋年间,大宋和辽国常年打仗,高碑店一带是辽宋征战的地方,杨家将曾在这一带驻守边关,留下了很多的地名都和杨家将有关系,这里的村庄叫××营的很多,其中还有大将孟良驻扎的大营,今叫孟良营。后来辽宋议和,把高碑店、雄州、霸州一带设为边界,是当时辽宋的分界线。并在这设立两国交易的地方,叫“榷场”。辽宋后来在现在的高碑店立下了四块界碑,分别上书“辽南宋北”四个字,意思就是辽国的南面,宋国的北面,也就是边界的意思。后来这个地方逐渐繁华起来,这就是高碑店名字的由来。289#作者:a246810  回复日期:2011-2-24 16:32:00  家听说过在丰台区有这么一个村吗?它的名字叫怪村、怪村、怪村。就在丰台区王佐镇。这个村名是其他村名无法超越的。怪村、怪村。最符合题意,请关注
  ----------------------------
   在《丰台地方志》上有记载,王佐隶属于北京市丰台区,原称屯里,是清道光皇太子墓,旧有贝勒王坟。贝勒王坟在选择墓地时,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头枕侯家峪,手扶东西王佐,脚踩南北两宫,取辅佐帝王之意,追封为供上佐王,后定名为王佐。这就是王佐地名的来历。
  
   关于王佐名字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在《岳飞传》里曾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话说南宋时期,金邦初次进攻中原,潞安州守将陆登抵抗失守自杀殉难,金邦元帅金兀术把其遗孤陆文龙收为义子,送往金邦抚养,陆文龙到16岁,学成武艺。金兀术在中原与南宋名将岳飞作战,屡屡失败。这时陆文龙闻讯前来朱仙镇助战。由于陆文龙武艺高强,宋兵的多员大将无法战胜他,这使岳飞心中十分愁闷,这时宋军一名叫王佐的将领,想起了列国“要离刺订忌”的故事,决定砍断右臂去诈降,等待机会刺杀金兀术和陆文龙,以苦肉计取得金兀术的信任。一天他来到陆文龙的营前,遇到陆的奶娘,发现奶娘是宋国人,在聊天的过程中奶娘将陆的身世告诉了王佐。后在王佐的多次与陆文龙的交往过程中,将身世告知陆,最后使陆文龙投靠岳飞帐下,使岳飞取得朱仙镇胜利。
  
   这里便是当时南宋大将王佐断臂之处,因此而得名。1984年,成立了王佐乡人民政府。2000年10月,王佐乡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定为33个小城镇之一,2002年3月份撤乡立镇,成立了王佐镇人民政府。290#作者:a246810  回复日期:2011-2-24 16:49:00  大钟寺 小武基 一亩园 二里沟 三里屯(三塔寺) 四季青 五路居 六里桥(六铺钪) 七里庄 八里桥 酒仙桥 十里居
  
  
   大钟寺: 从西直门乘坐城铁13号线北行,第二站就是大钟寺,该站因临近京城著名的古刹大钟寺而得名。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铸造了一口大铜钟,称“永乐大钟”。万历年间这口大钟被移置西郊的万寿寺,每日里由6个和尚撞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人说钟放在万寿寺里不吉利,每天都是看见钟(终),听到钟(终)声,怎么能万寿呢?乾隆皇帝最为迷信,于是传旨,将大铜钟移出万寿寺。他先派人四处寻找能放大钟的地方,一是离京城不能太远,二是每年除夕之夜敲钟时四九城都能听见。十几个人选来选去,最后觉得京城西北面的觉生寺地理位置最好,离京城只有十几里地。因大铜钟太重,当时又没有相应的运载工具,于是只好利用冬季,以水泼道,使之结冰,然后将大钟滑运到觉生寺,从此该寺被称为大钟寺。
  
   小武基村、大武基村,原来是两个寺名;~~~~武基寺,后来有人家落户于寺旁,现寺没了,人家多了、村子大了,大家习惯了老称呼而形成现在的地名。在大、小武基村南,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这条小河是北京的主要排污河之一。平时臭的要命,尤其是夏季,外人在此经过还真受不了,因萧太后在此河乘船路过,现这条小河叫~~~~萧太后河。国家本来想开发这条河~~~~旅游,因代价太高,一直没有实施这项计划。在大武基的村东,有一片几百年的松树林,清代的武将~~~~年羹尧就葬在这里。
  
  “一亩园”取“一亩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亩数而得。
  
  “二里沟”因曾有一条二里长的土沟,地名由沟而得
  
  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明、清时属顺天府大兴县。作为地片名,泛指左家庄、朝外大街、呼家楼、麦子店合围地域。1962年在地域内建北使馆区,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291#作者:北京龙天  回复日期:2011-2-27 23:11:00  巴沟292#作者:北京龙天  回复日期:2011-2-27 23:12:00  太舟坞293#作者:蓝领单反  回复日期:2011-3-2 9:32:00  东四
  西四
  南苑
  北皋
  孙河
  康营
  回民营
  左家庄
  宋家庄
  三元桥
  四元桥
  五元桥
  ........................294#作者:蓝领单反  回复日期:2011-3-2 9:35:00  王四营附近好像有个萧太后河在画家街附近
  798
  大山子
  酒仙桥
  疃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