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签约条件需要什么:关于中国的外汇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51:01

关于中国的外汇制度  

中国的外汇管制制度,除了汇率政策,就是企业结汇和个人售汇制度。银行结售汇是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变化的基础,市场供求的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器。   
  1、银行结售汇的内容
         银行结售汇包括结汇、售汇和付汇。
  
  结汇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或其他交易中介卖出外汇换取本币;
  
  售汇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和其他交易中介用本币买入外汇;
  
  付汇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金融机构对外支付外汇。
  
  2、我国的外汇市场的构成
  
  我国的外汇市场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个层次是客户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零售市场,又称银行结售汇市场;
  
  第二个层次是银行之间买卖外汇的同业市场,又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包括银行与银行相互之间的交易,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
  
  银行结售汇市场是我国的外汇零售市场。在结售汇制度下,办理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是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在规定的幅度内制定挂牌汇率,办理对企业和个人的结售汇。
  
  3、银行结售汇制度:
  
  (1)结汇
  
  1)对私: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一天结汇不能超过等值1万美金;非居民现钞不能结汇超过等值5000美元,现汇结汇10000美元以下,一个月不能超过50000美元;若有特殊需要超过以上限额,请到外管局核准,凭核准件结汇.
  
  2)对公: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没什么限制,资本金结汇20万以下需提供上次结汇的用途明细,20万到100万要付支付指令,100万以上外管批.外汇贷款(除了押汇,买方信贷,福费庭)不能结汇,外债结汇需要外管批准.
  
  (2)售汇
  
  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用汇单位和个人,按一定的汇率收取本币的行为。从用汇单位和个人的角度来讲,售汇又称购汇。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项下对外支付用汇,持与支付手段相应的有效商业单据和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购汇手续。
  
  1993年12月28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据此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之时1美元折合8.70元人民币。同时央行取消了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体制,对于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也即大凡贸易顺差、国际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统由央行强行结汇。与       此同时,央行将向市场投放等量于强制结汇金额的人民币货币供应,据此也就构筑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体制的两项基础,即外汇结售汇制度和外汇占款制度。目前这种建基于中国进出口总额高速成长的外汇占款制度已经导致了占款越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就越大,货币的乘数效应也就越高,货币流动性正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着重大的转折影响。
  
  199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仅为516亿美元,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更高达12020亿美元,已较1994年推行强制结售汇制之时增加了近24倍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是1994年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9328亿元的12倍,2006年末流通中现金金额为2.7万亿元,是1994年末7289亿元现金流通量的近4倍。         由此2007年与1994年相比,强制结汇制度设计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制结汇制度已经充分暴露了期效性、阶段性的特点,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迫切需要。
  
  4、过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构成了一种超真实的拟象控制
  
  为了维系强制性结汇制度,央行采用了人民币收益远高于美元收益的套利政策。       由于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面临着资产贬值和长期收益率下降的客观情况。与此同时未顾及中国社保、能源、土地、税务等社会透支和政府广义负债的实际情况,人民币升值已经被炒作为全球投资者的流行性预期心理,过高的升值预期构成了一种超真实的拟象控制,国际热钱更恐慌性涌入中国,目前热钱已经构成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性、集合性冲击,人民币的市场稳定正遭遇着严重挑战。
  
  因之,近几年的中国不但成为国际热钱的投资福地,简直就是国际提款机。为此分立、分构、分解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市场和转换制度,已经成为自1905年大清银行设立102年以来,中国金融界与国际金融界最高的智慧接触、利益融合和权利竞赛;为此新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体系的建立,也将成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颠覆点。
  
  5、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是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
  
  从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内,依靠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供应体制,支持了中国经济实现了超过翻两番的高速增长,1994年中国GDP仅为4380亿人民币,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功不可没。以央行票据对冲货币流动性的举措也行之有效。        但是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了107747.79亿元人民币,巨额的外汇储备支撑的货币供应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特色。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中国政府的财产盈利,它由外贸顺差、国际贷款、境外直接投资等组成,外汇储备是央行负债表上的资产,维持这一资产是央行相应的负债。若以第一季度外汇占款的增速,2007年全年外汇占款而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将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已经成为中国难以实现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制度性原因。倘若仍以央行发行票据对冲风险,而不是实施外汇管理体制的转型,将难以控制流动性过剩和建立中国未来的竞争力。
  
  6、央行票据本质上是中央银行的债券,它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央行公布的票据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8162.57亿人民币,央行为此需要支付较大的利息成本,这也是央行票据使用的局限性。
  以外汇储备作为中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并不是一种错误。问题在于已经推行了14年的中国结售汇制,这种来自统制经济和借鉴了香港联系汇率而来的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在中国GDP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在中国基本运行市场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其不足之处也就越来越多。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乱象,我国的外汇政策已有必要认真检讨、调整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