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任务升级攻略:粟裕在决战淮海中的历史功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1:23:02

【中华史林】粟裕在决战淮海中的历史功绩

    粟裕在决战淮海中的历史功绩 纪念粟裕逝世十周年论文集 

    今年2月是粟裕同志逝世10周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的45周年,现撰此文,以志纪念。 

    淮海战役,是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同志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是很精辟的概括,说出了淮海战役的实质和它的主要特点。 

    淮海战役所以形成战略决战,是党中央根据战局的发展,审时度势正确指导战役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淮海战役始终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与“攻济打援”的原则,共歼敌(包括起义、投城)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56个师(旅),计55万 5千余人。 

    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歼敌44万多人。粟裕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之一,是华野代司令、代政委、华野前委书记。他远见卓识,从战争全局出发,几次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议;在战役3个阶段中他亲临第一线指挥华野主力,积极配合中野作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对淮海战役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一、适时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前夕,粟裕向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陈(毅)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次日军委即复电,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粟裕的建议是久经考虑并着眼于:1.贯彻中央9月会议在长江以北歼敌的精神。2.改善中原战局与利于尔后渡江作战。3.粟裕一贯具有积极歼敌的优良品质与作风。济南战役时,粟裕手中控制着8个多纵队的打援部队,由于济南战役蒋军3个军团的援兵,慑于被歼,直到9月24日战役即将结束时,未敢出动。因此,如果举行淮海战役,他手中有力量可以立即投入战斗。 

    二、促使“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粟裕开始建议举行的淮海战役,是先攻两淮(淮阴、淮安),后取海州、连云港(故名淮海),其目的是求歼津浦路东刘峙集团一部。但淮海战役打响前后,整个形势有了变化: 1.辽沈战役11月2日胜利结束,歼敌47万,敌我兵力对此发生根本变化;2.陈毅、邓小平率中野主力攻克郑州,收复开封,中野与华野逐步靠拢,已由战略配合发展为战役协同;3.新安镇(今新沂)黄百韬兵团退到运河以西碾庄圩地区,华野主力将形成对黄的包围态势;4.山东兵团的3个纵队,由北向南插断黄的退路并将对徐州方向形成对外正面的有利态势;5.海州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军已开始西撤,我军遂即占领海州,切断敌之海上退路。粟裕、张震根据上述情况的发展变化,向中央军委提出:“歼灭黄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蚌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强调“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11月8日粟裕报告军委,敌有南撤企图,建议迅速破击徐蚌路。军委复电指出,华野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粟张建议与军委复电是由“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的关键。毛主席于11月23日把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称之谓指导淮海战役的总方针。 

    三、筹划何张起义,取得一个大胜利 

    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的两个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都是直属党中央的特别党员,中央要求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粟裕、谭震林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对何、张所部采取了军事上攻势,配合政治上积极争取的方针,对进攻部队领导交待了政策:一、力争该部起义;二、如不起义,要给我军让开通路;三、如既不起义又不让路,则坚决予以歼击。实践证明粟谭规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军的军事行动促成了何张于11月8日在贾汪、台儿庄率领3个半师 2.3万多人起义。当此情况报告党中央后,毛泽东、周恩来非常高兴,以茶代酒庆贺何张起义的成功。何张起义成功,给国民党军极大的震动,同时,捅开了徐州东北大门,对徐州与南京投了一枚重磅炸弹,给蒋介石、刘峙一个沉重的打击。 

    四、全歼黄百韬兵团,获得第二个大胜利 

    攻歼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要一战。此战胜利,事关重大。粟裕根据战场形势发展,从全局出发,于 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11月1日复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随后,中央军委电示,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粟裕在围歼黄百韬兵团过程中,紧紧掌握三个关键:1.11月 6日淮海战役打响时,粟裕指挥华野主力,以万钧雷霆之势,直扑新安镇,首歼其六十三军于窑湾地区,给黄以沉重打击;2.指挥山东兵团3个纵队以最快速度由北向南指向徐州以东陇海路,切断黄之退路,以后又指挥苏北兵团4个纵队进逼徐州及其东南附近地区,与徐东阻援的3个纵队配合,形成打援、阻援的徐东集团,贯彻了毛主席指示的“攻济打援”原则;3.华野主力在碾庄圩地区包围黄百韬的4个军后,粟裕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改进攻击野战防御之敌战法,确定:“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十六字原则。从17日开始,经6个昼夜激战,全歼黄百韬兵团。中共中央11月25日贺电称:“此种重要成就深堪庆贺”。 

    五、积极配合中野围歼黄维兵团

     11月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后,战役转入第二阶段。当时,淮海战场面临3个歼击对象:一是徐州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二是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三是蒙城地区的黄维兵团。11月23日,刘、陈、邓向中央军委报告:“现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中央军委于24日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粟裕立即向刘陈邓并中央军委表示,全力保刘陈邓歼黄胜利,负责阻击蚌徐敌人增援,相机歼灭李延年兵团之一部,坚决阻击徐敌增援。 

    当时,徐州杜聿明、蒙城黄维、蚌埠李刘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津浦线。粟裕决心以华野主力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侧后的安全。当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我中野主力包围后,粟裕于12月10日电报刘陈邓并中央军委,为防备杜聿明抽兵空运蚌埠,合股北援,造成我的被动,建议抽出华野部分兵力协同中野,先解决黄维兵团。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粟的意见。接着粟裕先后派出5个纵队第三、七、十三、鲁中南、特种兵纵队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任务。由于徐南、蚌北我阻击部队英勇顽强,敌伤亡惨重,进展缓慢。中野主力组成东、西、南3个攻击集团,邓小平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号召全军一定要全歼黄维兵团,取得第二阶段伟大胜利。至此,杜聿明集团在徐南被我阻击,寸步难进,李延年、刘汝明获悉黄维被歼,星夜逃回淮河以南。 

    六、猛追杜聿明集团,解放徐州 

    蒋介石知悉黄维突围无望,徐蚌援兵攻击受阻,于11月28日前后两次于南京召见杜聿明面商对策,蒋最后决定杜集团放弃徐州,南下永城、涡阳地区。 

    徐州杜集团邱、李、孙3个兵团30万人于12月1日弃徐,沿萧(县)永(城)公路南窜。粟裕当即指挥华野11个纵队,采取多路、多层尾追与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的追击方式猛追逃敌。广大指战员不顾疲劳,昼夜兼程,奋勇直追,到12月4日拂晓,在永城东北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抓住敌人,随后,包围了杜集团,孙元良兵团企图首先突围,遭我全歼。当杜聿明集团弃徐南逃时,粟裕立即命令渤海纵队进入徐州,担任警卫徐州任务。 

    七、召开联合支前会议 

    淮海战役进入12月,中野和华野都进入豫皖苏地区,战线迅速西移,战局扩大,参战人员急剧增加,部队分散,后方和前方的距离愈来愈远,供应量加大,支前任务重、数量大,如不及时解决前方的供给,将直接影响作战。鉴于以上供应情况与战场要求,粟裕同志在12月15日报告中央军委:应有一支机构在总前委意图下,通盘运筹,解决好粮食供应方面的复杂问题,建议迅速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4方面代表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中央军委立即于12月20日指示,考虑召开一次总前委会议,讨论今后 3个月的粮食供应、弹药补给、交通运输及其他有关后勤支前工作,并指出,如你们认为有召开联合支前会议的必要,即由你们直接召开包括华东、华中、中原、冀鲁豫4方面支前代表会议,解决具体问题,并由总前委中一人主持。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总前于12月26日至29日在徐州召开了4个方面和两大野战军的代表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明确了任务分工,规定了工作要求,使各地的支前工作更加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保证了淮海战役支前任务圆满完成。 

    八、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 

    从12月16日起,淮海战役转入第三阶段。此时,平津战役发起,中央军委为了稳住傅作义,不使其南撤,两次指示华野对杜集团采取“围而不打”,要求华野主力转入休整,养精蓄锐,尔后一举歼之。与此同时,刘伯承、陈毅到军委商谈战略方针前,12月17日刘陈邓粟谭在华野司令部驻地萧县西南的蔡洼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方案和对部队整编的意见。这是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聚会,拍下了5个在一起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自12月16日以后,天气骤变,雨雪交加,被围的杜集团处于饥寒交迫,粮弹两缺的困境,士气低落,已完全陷于绝境。粟裕指示各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对敌政治攻势,充分运用毛泽东为前线司令部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采取敌前广播,部队喊话,发射传单,释俘劝降,送饭等各种形式,瓦解敌军。在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的20天中,蒋军整连整营携械来投降的,共达1万4千余人。 

    九、适时发起总攻,全歼杜集团 

    华野部队经20天的休整,充实了兵员,补足了粮弹,总结了经验,鼓足了士气,到1月5日做好了总攻准备。此时,平津前线已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粟裕根据以上情况,适时地报经总前委、中央军委批准,于 1月6日下午3时30分发起对杜集团总攻。华野组成东、北、南3个攻击集团和外围拦截部队,经4昼夜激战,1月 10日全歼杜集团,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只身潜逃。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在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下,经各级指挥员广大战斗员英勇顽强地连续战斗,在广大人民支援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粟裕对战役作出的贡献,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