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咖id是什么:借鉴日本素质教育改革 平衡家庭、中等、大学和精英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5:10

借鉴日本素质教育改革 平衡家庭、中等、大学和精英教育

 (2010-12-1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教育也可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靠质量补数量不足,日本从60年代开始面临劳动力不足困境。 教育也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日本教育与产业配合比较好,劳动密集型一般识字、计算和能沟通,技术密集型工人最少就要高中水平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技术和管理工作要大学,文化识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各级教育课程相对领先于经济发展,产业落后于教育水平,年青人找不到工作。

  日本在以前讲应试教育, 最近20年也像现在中国一样,进行了素质教育改革,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减负和降低竞争,从重视知识和技能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从重视课堂转变为学生实践,重视个性和多样性,批判式学习。 日本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考试中排名就比很多东亚国家落后,居于中国、韩国,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列第八位。高等教育,也是培养创造性和研究性人才,扩大高等教育竞争和自主权,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增加专业硕士。

  教育改革批评人事认为,“破坏教育的公共性和平等的原理,产生基于市场原理的新的差别和竞争”,“教育现场的混乱”,大前研一认为经过素质教育改革之后,缺乏竞争,日本年青一代变得身体强壮而愚蠢,不思进取的一代,变得没有自己判断分析能力,容易被恶劣媒体欺骗,这是才是日本一蹶不振的原因,日本政府公务员没有以前那样有很高素质去领导国家。日本获得诺贝尔奖增加,但是还是70年代前后出来工作的人,不少在美国工作。中国教育改革也在走日本道路,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如出一辙。 应当借鉴这日本教训。

  中日同类的教育改革,国家发展阶段不同效果不同。中国目前比较贫穷,学生向上的精神还很足够,学生自主性强,但是经济和社会应该给予努力学习能找到好工作的激励。日本国民精神在富裕后,不是很进取,放松和自主的教育改革负面效果严重。日本大学质量不高,但是日本企业对人才培养很重视,中国企业产业级别比较低,对人才培养不重视。

  上海得到PISA世界第一名, 有人觉得这正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只能培养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而不能培养高级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作法。现在学校培养高级人才方法多数是如下情况,大学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地方,在学校里经过多年一对多教育后,成为高水平人才,一般要像学徒那样得到老师亲身传授。民国时代,小孩进校学戏8年,后师从京剧大家们像带徒弟一样学习。现在大学也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有好的老师,通过学术研究,能把学生带进高级人才,成为高级人才在这一阶段很关键,很多大学引进国外优秀教授带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要在各个部门逐步成为高级人才,但是我国产业水平低,缺乏成为高级人才环境。

  PISA读写,数学和科学素质,正是创新和沟通的基础,中国中学生很优秀是世界著名的,当然,出国访问的未必能代表全体。

  目前来看,中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等教育系统提供了达到合格水平的读写,计算和科学知识的员工。 如果像美国那样,很多公立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读写计算达不到标准,显然不好;像印度那样公立教育腐败透顶更糟。中等教育找工作相对容易,说明中等教育比较成功。

  现在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能力强, 使用计算机等技能比较强,但是与人合作方面不是很好,不考虑其他人,对现代企业不是很适应,不是很坚强自信。

  高等教育从学士到硕士,在质和量上也要达到一定标准。 但是,目前看来培养的学生不满意。 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对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同样的抱怨:无法独立工作,缺少团队工作所需的社会技能,傲慢自负不屑于学习新技术,现在很多外国大学教授对中国学生也不是太满意,虽然他们很愿意带中国学生。中学教育后起码有学习能力,大学毕业丧失了学习精神? 高等教育失败之处!

  大学为什么在培养学习精神方面失败? 这就要好好检讨。东亚大学特点是,学生拼命考上大学,但是大学学习比较松弛,一般都保证取得学士学位。以前大学毕业生,能很顺利找到工作,现在很困难,必须达到要雇主满意水平。教学方式,美国作业量比较大,这样花在玩魔兽世界上时间就少了,主要是留大作业。美国大学没有班的管理单位,学生自行选修课程。

  自我中心,与人合作有问题,以前在多子女家庭问题比较少,现在就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弥补。中小学要减轻一定学习负担,小班教学可以增强同学紧密联系,离开父母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一些集体活动,例如参加集体运动,日本把足球当成培养小朋友团队精神的方法。家长和老师追求高分数,孩子上各种各样补习班,特长班,但是比较忽略道德教育,认为中国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对导师不尊重,不愿意克服困难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不少家长灌输负面的价值观,学校应该弥补。

  公立教育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 社会和家庭环境优越是比较少的。儒学四圣之一的东亚大思想家王阳明,出身与世代书香,祖父对他的教育有很好指导,从小学习就很严谨,每写一篇文章把文献查得非常仔细(这需要有家庭足够藏书或者当地有公立或者私立图书馆),有自身学习动力,探索精神,独创思想和亲力实践。教育精英的像是国际学校,批判性思维,经典文献教育,小班教育,宗教式的互相提问式教育,美国小学10岁就到图书馆查文献。教学资源和方法要保证绝大多数人达到很高的教育标准,很多地方连图书馆配置都不够,中国需要另辟蹊径达到提高创造力水平。

  中国公立学校和精英的转换不是很顺,一个在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天才,露初天才之后,整个社会是开绿灯的,中国有一个著名小提琴家,音乐学院不愿意照顾,要邓小平亲自过问,才小小年龄进了音乐学院。

  因此,中国中等教育保持优点上减负-现在学习负担增加已经是效益递减状态,增加培养坚强自信,社会实践和团队精神,培养责任感和道德感。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要向欧美大学学习,变得要求比较严格些。日本对大学和研究生改革, 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开设不同领域的专门课程; 严格审核学生成绩.。

  广州 麦辰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