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长大后的井野:中国十年房产大牛市的根本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0:58:47
吸收通膨

就这4个字。其他统统是辅助因素。
首先请回忆一下,这波大牛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1年末,是的,这正好是大陆加入WTO的时间。有这么巧吗?就这么巧。那房价上涨和WTO有什么关系?

  加入WTO,意味着这个国家正式进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达尔文链。如果他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他将不得不身披所谓最惠国待遇从利润分配的最底层往上爬。搞了50年红色意识形态的大陆会叫屈吗?不会,因为这是睿智平替大陆人民做出的选择,平的理论已以惊人生命力扫荡了一切党内极左思潮。大陆坚持的下去吗?没问题,大陆人什么苦没吃过?给国外富翁打长工总比固守在国内绞尽脑汁的搞经济来的容易,前者是从外抽血,后者得自己凭空造血,难度高得多。大陆加入WTO的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吗?比如会否面临“变色”,会否因长期分工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会否沦为国外资本大国的经济附庸,会否导致两极分化等等?没关系,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控制住坏的那面即可。另外,平的猫论和摸石头论完全可以成为一把手的免责状。
  
  加入WTO,意味着这个国家参与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游戏。这个游戏表面上是经济性质的互惠互利,在理论上也是“双赢”的。外资享受了大陆低端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和960万平方公里的新增市场容量,大陆则享受了廉价外卖国内资源获得的收入和相对先进的国外资源。其自身经济规模将随竞争力的增强而增加。经济规模的增加意味着货币投放的增加。规模增的越大,货币必须投放得越多。货币投放得越多,则通膨几率越大。当升息这样最有效的通膨调节手段必须为经济扩容让道的话,那对通膨的指标不治本只能导致其肆无忌惮。
  
  虽然外资流入有相应限制规定,但隐形渠道是禁不了的。不管什么渠道进来,外资持有的外币必须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这种兑换造成了人民币的投放,并形成外汇占款。同时,由外来资金带动的内需型经济发展更是促进了国内信贷投放。而非揽储所得或非自有资金性质的信贷投放则是另一种人民币投放方式。这两种投放意味着人民币的凭空增加,如果暂时无对应商品,或商品总价未变,即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个人民币凭空增加的投放需要寻找归宿。
  
  鉴于大陆在80年代末有严重的通膨失控之鉴,大陆政府对通膨造成的基础民生问题非常警觉。因为吃穿住行的CPI涨幅和政府的控制力呈敏感的负相关态势。那通膨是否可以避免?事实证明,从长周期来看,非严格的金本位体系最终都是货币走向膨胀,而不是收缩。其次,货币投放不可能精确对应待交换商品,大多数情况下货币投放更是先行于商品生产,所以要发展经济,就必须面临先通膨的局面,然后才有可能透过通缩来调节货币供应。所以通膨在现有货币体系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通膨从长周期来看不可避免,短周期又不宜以常规通缩手段来调节,那就必须为通膨寻找其他宣泄口,也就是吸收通膨。
  
  怎么吸收?无非三种方法:一、增产某类商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证券市场扩容);二、允许某类商品涨价;三、即增产某类商品,又允许某类商品涨价,也就是两者结合。
  第一种方法受供需影响,增产实物商品后会导致其价格下挫。
  第二种方法同样会受供需影响,商品价格上升后会导致成交减少。但如果该商品同时具有投资品属性的话,则会对原低价位持有者有利,但会损害仅将其视为消费品的后期消费者利益。
  第三种方法,因产量和价格是天然负相关的。虽对通膨吸收效果最好,但操作难度最大。
  
  那么可能的实际操作会是怎么样的呢?
  是三种混合的。在部分流入外资和对内信贷满足了原初目的,也就是完成基本的商品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多余的货币投放中一部分会以收益最大化、变现最易化、风险最低化原则冲入各种市场,主要是股市、期市和房市中去接盘和炒盘,享受溢价和食利。这里面外资和信贷都有。另有部分货币投放会被投入到重复低效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以信贷为主。还有部分可能无影无踪,谁都说不清楚。
  
  冲入股市、期市的这部分资金为大陆资本市场扩容做出了贡献,应该感谢他们。
  投入到重复低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这部分资金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应该感谢他们。
  冲入房市中的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该表示感谢?我想如果你是原初的低价位持有者,你应该感恩。如果你是仅将商品房视为消费品的后期消费者,那对不起,你得为它的溢价买单。
  
  那可能有人要问:在大陆以商品房市去吸收通膨是否合适?答案是无可厚非。因为商品房作为消费品同时还具有投资属性,这在各国都是通例。通过投资品享受溢价和食利早已不算投机倒把,在世界资本主义的达尔文链中这更是被视为美德。正因商品房具有投资属性,所以不将其计入CPI也就有了正当理由,这种做法在各国更是通例。这就为商品房可能远大于普通消费品的价格波动创造了条件,即赋予了其大幅度涨跌价的合理性。然后我们都看到了97年房改之后大陆并未以合适步调开展非商品房建设,同时之后的商品房供给层面还受到相当控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房市只能选择向上,其飙升量和冲入房市的通膨量呈正相关。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不以其他普通消费品的增产或涨价来吸收通膨?我想一、普通消费品的增产不太现实,因为内外需求没那么多。二、普通消费品的涨价密切关联CPI
  
  另外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大陆不选择增加房市供给以平抑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而是选择以房价飙涨来吸收通膨呢?我想这和大陆的民情现状、政府行政开支来源、分配政策到底该向谁倾斜有关。
  
  好了,原因已经揭晓。至于房价是否还会飙涨,就得看这最后三大因素如何变化了。但不管怎么变,原初的通膨是消除不了的。因为现时的货币体系最终都会走向通膨,而不管你处于何种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