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网桥可以蹭网吗:2008,金融危机与政策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36:43
 ——简论当前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唐元逵

【摘要】金融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大体上有过度金融化、监管不力、过度投机和道德败坏等一些观点,然而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着力点、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模式、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逻辑出了错误。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基本归于无效,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变。欧美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难以实行。最终结果是发达国家货币贬值以尽快走出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外贸出口,但这是一次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是不可能根本性地改变。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策评价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这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现已波及全球,论者可谓不可胜数。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状仍历历在目,仅仅10年过去,又出现此次“百年难遇”的风暴,在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问题重重困扰下的世界再次迎来世纪挑战与变革,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感受到了这股刺骨的寒风。各国政府连续召开各类峰会,纷纷降息,确保贸易自由,以图阻止危机进一步深化,但是现实的情况确是金融危机越走越远,本文在简要阐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各国的主要政策并作出相关评价,另外文章末尾试图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机遇。

一、金融危机原因略论

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以次级贷款为基础打包的金融衍生品进入各类市场和金融机构,从而只要次贷市场出现问题,就会波及所有相关机构和投资者,这是没有争议的,下面简要探讨几种比较流行的关于金融危机原因的看法。

1、过度金融化。指的是美国金融市场太发达了,各类金融衍生品令人眼花缭乱,看不明白,金融衍生品越高级(初级衍生品一般指的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等比较简单的金融交易,稍微高级一点的则是指期权交易等具有一定杠杆性质的交易,在高级一点的交易就是很难让人搞懂的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其杠杆越高,从而只要出现问题,通过杠杆作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过度金融化使得这种影响范围相当广泛,现在看来,是影响到了全世界。

2、监管不力。金融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所有参与者都有为了自己的利益侵犯他人利益的可能,投资者的一方所拥有的信息一般是远远少于融资方的,这样,就会出现“委托——代理”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只要到位,金融危机就“可以避免”。

3、过度投机。过度投机观点认为金融风险大多与过度投机有关,特别是投行的过度投机。这次危机出现的主要“帮凶”就是投行,投行的杠杆非常高,高财务杠杆下的过度投机极大地放大了收益和风险,在市场环境好(也就是投资人对收益的关心高过了风险)的时候,投行可以有效融资并获取高收益,而一旦风险被觉察,投资者开始回收资金的时候,风险就开始显现。

4、道德败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华尔街金融机构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把次级债打包成投资品,通过“花言巧语”欺骗投资者,评级机构与这些金融机构“狼狈为奸”,给次级投资品打上“优质”标识,共同欺骗投资者。

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经不住推敲。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的监管手段和机构总是被全世界认为是最先进的和最合理的,至于道德败坏则更是任何市场“监管不到位”的地方都可能发生,而投行的所谓投机常常被认为是通过金融操作获取高额回报的重要手段,中银国际[㈠]和中投国际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在这种高回报的吸引下组建的。

笔者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出了问题。刺激经济发展简单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首先必须保证消费要与生产相适应,超过生产的消费是不可能继续的。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将经济增长的目光转向了房地产市场,为了刺激经济,开出了“两年不还贷还息”的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大量向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出售房地产。美国是主要以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家,这项措施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是问题很快出现,即两年后购买房地产的人无力还款了。原本这最多使得银行收回房地产并拍卖了事,但是问题是房贷的发放机构,主要是房贷美和房利美还将这些债权抵押给了银行和投行,这些金融机构又通过金融衍生品打包卖给了更多的投资者,所以问题一触即发。这里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的消费原本是超过生产能力的,也就是说他们原本就消费得比生产多,这种情况下消费原本就是需要合理限制而不是大规模刺激的问题。这里,讨论原因只是次要的,因为对原因的讨论是从长期建立新的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的,短期内,要考虑的是怎样应对这个金融危机。

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及评价

金融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美国是怎样应对金融危机的呢?

美国首先接管了“两房”,企图通过国家信用的保证阻止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结果失败了。然后,美国首先不顾大量财政赤字的存在,抛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主要目标是购买次级债务,企图让政府吞下这颗毒丸,继续尽量保持经济的自由运转,在英国政府提出在银行中以参股的方式直接注资国有银行后,似乎恍然大悟,也准备通过国有化银行的方式阻止这场金融危机。与此同时,美联储不断降息,企图通过降低利息来“电击”已经休克的经济,防止金融危机陷入经济危机,然而美国消费的急剧减少,严重打击了消费市场,特别是汽车制造业,金融危机滑向经济危机的局势已经难以阻止,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11年政府投资3000亿美元,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计划,而布什政府更是要投资8000亿美元刺激经济,美国从尽量避免使用凯恩斯策略滑向了不得不使用凯恩斯策略的境地。

英国的策略实际上和美国差不多。欧洲央行也是不断降息,并且欧洲各国也逐渐开始提出各类救市计划。面临国家破产的国家纷纷寻找帮助,冰岛甚至企图向俄罗斯借债,而巴基斯坦自然想到了中国。

我们再看中国的情况。中国实际上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十分明显,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出口依存度长期在30%以上,这使得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中国只有启动内需在有可能勉强躲过此劫。启动内需,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市场,然而十七大提出的是到2020年中国农民收入翻两番,2020年实在太遥远了,当务之急只有迅速调整战略增加投资,否则中国经济衰退将是必然,根据经济衰退的官方定义,连续两个极度的经济增长放缓就意味着经济衰退,实际上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得如此高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承认中国经济衰退(世界银行最近的预测说中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率将是7.5%)。但是增加投资面临的可能是在几年后通货膨胀将再次让人难以忍受。这就是说现在的政府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迅速增加投资预防严重的经济衰退,但是要忍受下一步的通货膨胀[㈡],或者等待中国农村市场的兴起[㈢],显然第一种选择是当务之急,从而政府投资在所难免,就在笔者和一位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之后没几天,中央发布了投资4万亿的计划。进而强调要“坚定信心促发展”,地方政府更是推出了总额达6万亿元投资计划。这十万亿投资甚至鼓舞了全世界。中央领导人开始访问各国并承诺“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出去投资”。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房贷政策开始放松,央行利息多次下调,出口退税增加,增值税改革加快,全国各地的工地开始大张旗鼓起来。

笔者关于各国政策的一些看法如下:

1、降息措施。欧美金融市场是一体的,所以单独的降息措施很难有效,所以全球央行总是“联手降息”,联手降息的结果很明显:无法改变人们对经济衰退的预期,从英格兰银行一次降息1.5%的市场反应看,实际上现在的情况已经进入了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可以说货币政策的作用已经非常微弱了。

2、财政政策。欧美国家的财政大多是平衡的或者是巨额赤字存在的,实行财政政策要求政府能够大量融资,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向民间融资的可能性并不大,从而只有向有大量外汇的国家融资,主要是向中、日等国家融资。在政府并没有多少资金的情况下实行大面积的财政政策,自然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可能的结果就是中央银行大量印发钞票。

3、美国的两种思路。首先,美国不想干预金融体系,最多是把金融体系的恶果吞下,这就是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初衷,这个计划失败后,美国不得不仿效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如冰岛),实行银行国有化,或者直接向银行购买优先股,相当于直接注资,这个结果实际上是干预了金融体系,并且美国也放弃了投资银行和存款银行分而治之的规定,这实际上是在调整金融体系了,这样美国从不干预金融体系最终发展到干预经济体系了。其次,美国不准备动用财政政策,因为财政赤字实在太高了,而且财政政策也会“挤出”民间投资,实际上是干预了市场,这是自由的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结果是美国不得不动用财政政策。

从各国的政策看,现在货币政策对挽救世界经济的作用已经十分微弱了,或许只有通过财政政策才能实现,然而实行财政政策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实际上是很难筹集的,这样欧美国家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结果:经济陷入衰退和低谷,印发货币应对危机,货币适当贬值,通过贬值将其他国家的财富转移一部分到这些国家,帮助他们自己的经济尽快走出低谷。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最少需要两年。

中国能否拯救美国,能否拯救世界?

欧美国家在面对这场危机的时候实在无能为力了,把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主要指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尼等。其中,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因此中国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就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了。很明显,中国政府认为:中国解决好了自己的发展问题就是帮助了整个世界。这似乎有点令人失望,但是这确实是中国唯一能做的。中国政府总投资10万亿元,这十万亿就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市场产品的需求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对于其他国家的出口而言,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而言,是令人振奋的。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实际上已经在为拯救美国出力了,但是以中国增持的美国国债来说,其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为美国提供足够资金,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无奈选择是美元中心地位支配下的无奈选择,但是中国不可能拯救美国。同样,中国虽然能给世界带来好消息,但是同样不可能拯救整个世界。

就中国来说,第一步投资到位的时间大约在4个月之后,也即明年3月份,而投资起作用还有一定的时滞,从而中国经济最快开始恢复应该在明年下半年,政府可以给经济投资输血,这会很快见效,但是通过这些血液实现经济的自我造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自然是经济衰退,然而对中国来说,或许有更多意义。金融危机虽然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这更加促使了我国经济转向内需拉动的模式。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的外向型越来越明显,2004、2005的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100%,世界市场的略微波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同时这也是一次产业调整的机会,虽然调整的过程将是十分的痛苦。

同时,由于出口对经济拉动的作用非常明显,这实际上长期使我国忽略了开发国内市场,在98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开发国内市场的政策,但是很快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变没有什么声音了。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实际上是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息息相关的,提高国内消费不是为了短暂地应对金融危机而被动采取的措施,而是应该以实现国内消费长期增长为目标,不是金融危机来了就“启动国内消费”,金融危机远了就“忘了国内消费”,这种启动意义不大,而且也难以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带动的局面。当然这轮启动国内消费的措施实际上仍然是投资拉动型的,很明显,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启动是不可能持续的,政府不可能每年拿出10万亿来投资经济,要知道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也不过5万多亿。

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来说,这轮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起因,中国如何在这轮改革中争取有力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成熟,在世界上受到的认可度还不高,中国的金融体系并不健全(虽然进步很大),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不太可能承认中国取得领导地位,而中国本身的经济实力也不能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因此这轮金融危机进而经济危机会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但是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欧美占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来说,他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主导地位的,正如华盛顿日报网站的一篇文章所说:“美国现在的情况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赶上美国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给奥巴马先生重新兜售美国价值观提出了新的问题,原有的G8已经难以代表世界,如何将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在美国的价值观下联合起来成为他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看来美国关心的并不是现在的经济状况给它带来问题,而是更加关心它领导全世界的地位是否会受到威胁!

参考文献:

[1] 张衔.金融专题研究讲义.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8,未刊

[2] 叶辅靖.美国金融危机的拯救行动及美国经济地位走势(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

[3] 曾康霖.试析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J).金融发展研究,2008.2

[4] 刘光溪.苏鹏.新货币主义与美国金融危机(J).国际贸易,2008.11

[5] 蒋定之.美国金融危机的九个警示(J).中国金融,2008年12期

[6] 徐克恩.鄂志寰.美国金融动荡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0

[7]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Z).林巧燕整理.求是,2008年22期

[8] 李京阳. 李京晔.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应对之策(J).中国金融,2008年12期

[9] 华盛顿日报网站: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10] 经济学家网站:http://www.economist.com/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2] 唐元逵.试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07

[13] 唐元逵的主页:http://alantyk.censpace.cn

[14] 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报道

 

注:本文参考了经济学家网站和华盛顿日报网站大量文章,由于网站更新等原因,原有文章已经难以查找,文中没有注明出处,这里谨致歉意,并对这些作者表示诚挚感谢!文中除金融危机原因的四点归纳外,主要是作者自己的观点。

11月16日完成,12月16日修改

 

--------------------------------------------------------------------------------

[㈠] 中银国际原总裁李山曾在高盛任职,目睹高盛高额回报,极力推动中国组建自己的投行,中银国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李山离开中银国际后组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三山公司,同时合伙创办了搜房网。

[㈡] 通货膨胀只是一种可能,考虑到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下降。

[㈢] 中国农村市场的兴起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根据笔者的分析,农村市场兴起需要农民收入增长出现持续性,这是很困难的,而且城乡一体化进程还十分缓慢,农村消费市场打开还需要时日。参见笔者网站文章: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http://alantyk.censpace.cn 。这轮投资是否真的会引起通货膨胀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通货膨胀至少依赖于三个因素,第一、需求过旺,这点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不存在;第二、原材料价格上涨,即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国内重要原材料、能源的价格都在普遍下降,这一点应该也不存在问题;第三、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部类平衡引发的通货膨胀在这里是可能存在的。投资主要是针对基础建设部门、重工业部门,我们从中央投资计划看,部类失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下一轮的通货膨胀极有可能是从部类失衡的通货膨胀开始。虽然现在多研究通货紧缩问题,但是防止下一轮的过度通货膨胀应是投资之前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