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蝎怎么获得:枭龙身世之迷:俄罗斯米格-33设计团队集体跳槽加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35:14
枭龙身世之迷:俄罗斯米格-33设计团队集体跳槽加盟 (2009-11-30 04:38:05) 标签:军事  米格-33是前苏联计划参照F-16设计思想研发的单发轻型战斗机,然而在1986年前后中止了计划。俄罗斯方面有观点认为,“枭龙”正是米格-33设计思路的完全体现。图为米格-33的方案图。上图为米格-33模型。

  “枭龙”出世

  1986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CAC)成都飞机制造厂和美国格鲁曼公司签订合同,双方将共同研制一款代号为超-7(Super-7)的轻型战斗机。在此之前,中国就试图利用当时在航空电子技术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取得的进步,对歼-7型战斗机进行改进和提升,这笔合同便是原计划的延续。但合同签署4年后,由于中美关系陷入低谷,联合研发项目也被迫中止。一年后中国再次试图通过自身力量重启超-7项目,研发计划被转交给了611所,项目名称也改为 FC-1型,其代表含义为中国战斗机(Fighter China-1),同时该型飞机也得到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枭龙”。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中国设计师摆脱了美国同行之前设计理念的惯性束缚。与此同时,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内的航空科研机构陷入困境,一些俄罗斯航空专家纷纷前往国外寻找工作机会,其中一些曾参与过米格-33研发工作的前米格设计局科研人员也加入了FC-1型战斗机的研制团队。

  1990年由于印巴核试验,美国对巴基斯坦实施了制裁,使巴基斯坦失去了采购F-16战斗机的机会。1998年日渐成型的FC-1战斗机引起了巴方的注意,并决定向该项目注资1.5亿美元(随后增加到5亿美元),巴方遂成为FC-1战斗机研发项目的成员国。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此举主要是应对印度方面的LCA轻型战斗机研发项目。从此,FC-1又多了一个新的代号——JF-17“雷鸣”(JF意为联合战斗机,Joint Fighter),两个名称被中巴两国同时使用。

  1999年得到巴方注资后的“枭龙”项目研制进度大大加快。2001年2月,巴国空军司令采纳了“枭龙”战斗机的最终设计方案。但有趣的是,中国空军方面对“枭龙”却没有任何评价。这意味着当时“枭龙”只是正在研制中的歼-10战斗机的保险替代品,因为当时歼-10战斗机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如果歼-10项目失败,中国空军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枭龙”战斗机。歼-10战斗机研制成功后,“枭龙”战斗机只能成为不折不扣的外贸型战斗机,不过为了保障“枭龙”能够顺利外销,预计中国空军也会少量装备。

  2003年5月31日,经过一再延期后,“枭龙”终于问世,同年8月25日进行了17分钟的首飞,随后在9月3日便向观众开放。“枭龙”的第一架原型机主要用于确定具体飞行数据和性能评估,因此大部分航电设备并没有安装,但在“枭龙”机翼末端挂载了两枚“霹雳”-5E型空空导弹的模型。“枭龙”第二架原型机主要用于进行地面强度试验。“枭龙”第三架原型机主要用于气动学研究,并在2004年4月9日成功首飞,3号原型机不但承担着“枭龙”气动外形最后定型的重担,而且还要兼顾飞行手册的修订与完善,期间巴基斯坦飞行员也对3号机进行了试飞。

  2006年4月,“枭龙”4号原型机也进行了首飞。4号原型机配备了齐全的航电设备,挂载了各型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并首次挂载了电子对抗吊舱,其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进气口采用了类似美国F-35的DSI技术(无附面层隔板),在进气口前方的机身上设计一个鼓包状突起部,对进入进气道的空气进行预压缩,同时消除影响发动机吸气的附面层,起到了减小飞机雷达波反射面积的作用。此后不久,5号机也制造完成,主要用来在地面进行一系列疲劳试验,以检测“枭龙”的稳定性。

  经过一系列实验后,2007年6月,“枭龙”在巴基斯坦方面的广泛介入下正式投入量产,巴基斯坦厂商负责生产“枭龙”的机翼和采购大部分航电设备。据称,成飞目前能够年产30架“枭龙”。2008年1月,巴基斯坦境内卡姆拉市新建完工的飞机制造厂也开始正式组装“枭龙”战斗机,目前的年产量为20架,巴基斯坦还计划提高“枭龙”战机的国产化程度。
早期的“超-7”设计图,仍很大部分沿袭歼-7的设计。

  “枭龙”优势何在?

  “枭龙”战斗机的优势究竟在何处?简单说来,“枭龙”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多功能第四代战斗机,可用来替换世界上绝大多数第二、三代战斗机,如米格- 21、成都歼-7、南昌强-5、“幻影”-35、F-5“虎”式战斗机。相对于上述功能单一的战斗机/攻击机而言,由于“枭龙”采用了先进的航电技术,大大节省了空重和空间,可容纳更多的设备,实现更多的战术性能;“枭龙”的推重比也大大提高,更加省油。

  “枭龙”采用的气动布局如同是米格-21和F-16的混合体,虽然像米格-21一样采用了三角翼设计,但是也和F-16一样采用了中等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式气动布局,突出了较强的中低空和高亚音速机动性能,但在细节上又和F-16又有很多不同,“枭龙”的边条面积显然大大超过了F-16。边条翼设计可提高飞机在一定迎角下的升阻比,改善飞机的大迎角性能,是第四代现代战斗机普遍采用的设计手段,如米格-29和苏-27等。“枭龙”的翼面面积比米格-21 增大了10%,起飞重量也增加了30%,其重量和外形尺寸已经达到了瑞典JAS-39“鹰狮”型战斗机的水平。如果注意观察“枭龙”机翼部分的承力结构设计,就会发现早期苏联航空设计的影响和痕迹依旧明显,而机身尾部以及尾翼的设计却和F-16十分相似。

  “枭龙”采用了现代化的动力装置,装备了一台俄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的RD-33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也被大量装备在米格-29战斗机上。该型发动机较其早期的原型发动机,加装了传动装置,并进行了大量改进,运行参数更佳,具备低耗油率、低发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枭龙”在试飞期间,中国试飞员夸赞最多的就是RD-33发动机所带来的强大加速性能。由于中国对RD-33没有知识产权,因此预计不久的将来,中国设计师将为“枭龙”全面换装涡扇-13 (WS-13)型国产发动机,相较RD-33而言,涡扇-13的重量高出7.5%,同时推力也高出6.2%。

  为了提升“枭龙”的战斗力,中国专家采用了大量的先进航电设备。他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构架,方便整合不同来源的电子设备。“枭龙”的数据交换接口采用了美国STD-MTL-1553B标准,机载计算机的处理器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的88000型芯片,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其他型号的处理器芯片。

摩托罗拉88000处理芯片

  起初“枭龙”原计划装备俄Phazotron公司的多样式“超级蚊子”雷达,该雷达是从升级后的米格-21-93型战斗机配备的Kopyo雷达衍生而来。“超级蚊子”雷达的探测扇面角度达到60度,可同时捕捉跟踪10个目标,并能同时攻击其中4架战机。但由于“超级蚊子”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60公里,因此不但被中国设计者摒弃,巴基斯坦方面也拒绝使用。“枭龙”原型机进行试飞时,曾对多种机载雷达进行了试用,其中第一次试用了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的 EL/M-2032型机载雷达。

  “枭龙”试飞初期,巴方媒体曾报道称,“枭龙”最有可能采用意大利伽利略航空公司的GRIFO-S7型雷达,因为巴方已经获得了其生产许可证,但该型雷达比俄制“超级蚊子”型雷达更重,且同时跟踪目标能力也更弱,只是在稳定性方面比俄制雷达性能优异(GRIFO-S7型雷达连续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为 220小时)。后来又有消息透露,中国为“枭龙”安装了中国南京雷达科研部门研制的KLJ-7型雷达。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国外更多用户的需要和选择,“枭龙”还尝试了安装英法两国的机载雷达(英国GEC公司的“蓝鹰”型雷达和法国汤姆森公司的CSF RC-400型雷达),以确保这些现代化的外国雷达能和“枭龙”上装备的国产电子设备相兼容。其中来自法国的雷达采用了美国标准,而中国国产设备则采用了 BIGIBUS标准。来自英国的雷达在引导中国制式的大部分空空导弹时也需要进行调试。  

  “枭龙”的第二种最重要的探测设备——“虹光”-1型光电雷达,也被新锐的歼-10采用。该型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75公里,这一距离已经超出了苏-27战斗机上的俄制OLS-27型光电头,在有关“枭龙”的宣传材料中也强调了“虹光”-1型比俄制光电雷达更轻、更小。从实际情况来看,该型光电雷达对于“枭龙”这样的轻型战斗机似乎还是显得有些过重、过大,不然“枭龙”完全可以将光电雷达和机载雷达共同装备在机头位置,如米格-29和苏-27的光电头就位于飞行座舱旁。目前“虹光”-1型光电雷达采用了吊舱搭载的方式,但是不排除日后中国设计师会通过减轻机载雷达的重量来解决光电雷达的安装难题,这也是“枭龙”在初期没有最终确定机载雷达的原因之一。

“枭龙”虽然定性为低档战机,但座舱设备却体现最新一代的水平。

  “枭龙”的飞行座舱内装备了3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屏,液晶屏的制造国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显示器的亮度变化范围相当大,在飞行员佩戴夜视仪的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从显示器所显示的字幕来看,操作系统采用了中英文系统。驾驶舱的平显玻璃由巴基斯坦方面制造。飞行员座椅靠背可以调节斜度,以缓解过载和长时间飞行过程中的疲劳。“枭龙”的控制系统采用了HOTAS(手不离操纵杆)设计理念,可使飞行员在空战格斗中,手不离开操纵杆就能操纵飞机作战。“枭龙” 的目标指示系统由中国企业自行开发设计,中国生产厂商也强调其性能已完全超越了同类型俄制产品,目前也已经投向了国际市场。该系统具备大视角、高稳定性、体积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完全可以内置在“枭龙”内部,而不需要通过挂载吊舱来装备。

  “枭龙”的其他电子系统采用了当前现代化战斗机的通用标准设备,雷达照射警戒系统可识别500种各类雷达信号波;导弹来袭告警系统具有球面视野(总计 3个传感器,其中两个位于飞机前部,另外一个位于飞机尾部。),可以警告飞行员来袭导弹方位,其频谱范围可以同时达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频率范围,使得探测距离达到60公里。“枭龙”还可携带大量的电子吊舱,包括假目标干扰吊舱、电子侦察吊舱、导航和制导吊舱(用于对地攻击,或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用特种雷达波将飞机探测信息与远程地面站进行数据交换)。“枭龙”最多可以挂载3.7吨有效武器载荷,其中中国仿制的苏联早期老旧的GSH-23-2型23 毫米航炮(200发备弹),以及飞机7个外部挂架上可携带各型导弹和航空炸弹。其中导弹包括中巴两国现役的所有空空导弹、以及美国、法国、以色列的部分空空导弹,还可使用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空对地导弹,也可装备美国、南非、俄罗斯的部分空地导弹。“枭龙”作为一款现代化的战斗机,与其老旧航炮十分不匹配,目前中国正在仿制俄罗斯的GSH-301型30毫米航炮(苏-27SK型战机就装备了该型航炮)。

“枭龙”先行量产型已经批量装备巴基斯坦空军

  为了使“枭龙”战机能够达到很高的战备能力,设计者紧跟国际流行的设计理念,为战机研发了一套战斗机地面保养维护设备。据称,其系统相较苏-27SK 战斗机的俄制地面设备更加现代化,而且通用性很高,价格也十分低廉。中国地面设备越来越接近西方系统,可以满足好几种战斗机的养护需要。在这套地面设备的帮助下,“枭龙”在野战条件下更换发动机并完成调试只需两个小时,据称在训练时中国地勤人员甚至只用1小时55分就完成了上述工作。该地面维护系统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战斗机的战备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生逢其时的市场新宠

  军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轻型战斗机是整个军机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轻型战斗机相较重型战斗机,最根本的优势在于采购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低廉。目前国际轻型战斗机市场上,性价比较高的轻型战斗机买方市场正在萎缩,导致萎缩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近50年来享誉世界、且产量名列前茅的米格-21/歼-7系列轻型战斗机目前已经全面停产,而同级别轻型战斗机后继乏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米格公司在对待米格-21的改进问题上固步自封,始终没有让米格-21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突破10吨,这样也限制了米格-21性能提高的空间;第二,原先装备F-16早期型号战斗机的国家如果继续换装改进后的F-16 Block 50型战斗机,将要付出高昂的采购代价。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划分标准是,重量在13吨之内的战斗机为轻型战斗机,而F-16改进型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达到了 18吨,已经游离在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之间,世界范围内更多的潜在客户将无力负担其高昂的采购价格。

  轻型战斗机向来被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非洲和亚洲各国所青睐,而当前军用航空市场上来自这些国家的轻型战斗机采购量却高达400~500架。面对这样一个不小的市场份额,世界各主要航空工业强国却往往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美国将主要精力投入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而俄罗斯也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四代半重型战斗机的项目中,欧洲航空工业则力图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其联合研制的战斗机大部分也仅够“内部消化”。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人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处于“真空”状态的市场份额,中国航空工业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研制出了价格低廉、功能又“够用”的轻型战斗机,对于那些装备大量米格-21、经济实力又相对较弱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巴基斯坦空军幻影-5、枭龙、歼-7PG战斗机。

  2006年8月14日,在巴基斯坦的独立日庆典上,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萨拉夫声称,“枭龙”将在次年3月23日前出现在首都伊斯兰堡上空。正如其所言,2007年3月12日,第一批两架“枭龙”被成飞移交给巴军方。当月23日,两架飞机便盛装出现在伊斯兰堡上空,其中一架“枭龙”机身采用了巴基斯坦和中国国旗相间的涂装。当天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将总计采购250架“枭龙”战机,以装备10~12个飞行中队。

  在预计交付的250架“枭龙”中,中国将组装其中的几十架,而剩余的飞机将在巴基斯坦境内组装。目前巴境内的飞机组装厂生产能力有限,第一批50架 “枭龙”将采用俄制发动机和中国航电设备与武器。飞机采购价格在1500万到1800万美金之间,预计不久“枭龙”将全面换装中国国产的WS-13型发动机,并采用某些隐身工艺。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不但会在巴境内组装,而且有可能会在欧洲安装西方先进雷达系统(巴基斯坦为了向中方压价和提高性能的惯用做法)。此前国际航空专业媒体已经传出消息称,巴方和意大利、英国、法国就雷达设备引进问题进行了磋商。

  作为一款先进的轻型战斗机,在中巴两国“二重唱”中诞生的“枭龙”不但可采用多国多制式的武器和设备,而且其低廉的价格也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绝对堪称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轻型战斗机,这些优势都可确保“枭龙”必将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军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机型。目前,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国、埃及、津巴布韦、伊朗、黎巴嫩、摩洛哥、缅甸、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空军都对“枭龙”产生了兴趣,上述国家的潜在采购量大约在 250架~300架之间。多国空前浓厚的兴趣也促使“枭龙”的生产商加快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步伐。

  然而,2007年4月份“枭龙”的第一笔外销合同眼看就要达成,却因印度的搅局而告吹。就在3月23日“枭龙”出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上空后,印度官方即正式向俄方提出抗议,因为根据新德里和莫斯科此前签订的协议,俄罗斯不得向伊斯兰堡提高性能武器和军事技术。印度方面还暗示,巴基斯坦获得“枭龙”装备的俄制RD-93型发动机将威胁到俄印两国的军事贸易,要求俄方禁止俄制发动机流向巴基斯坦。俄印两国每年平均高达15亿美元的军事贸易,是俄对外军贸的重大利益所在,而且2007年正值印度公开招标采购价值高达90亿美元的126架先进战斗机,俄制米格-35被认为最有可能中标。

  虽然俄印两国之间的军贸利益对于俄方至关重要,但是正如俄《观点报》所称,不能因为印度的诉求,就损害俄罗斯同样重要的军贸伙伴——中国。为了解决这一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的外交纠纷,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甚至几次访印,通过私人关系劝说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巴基斯坦不采购中国的“枭龙”战机,也会采购性能更加先进的F-16或其他西方战机,这样印度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出口RD-93型发动机不会威胁印度的安全。在俄方的游说下,印度最终做出了让步。

  俄罗斯和中国在2005年签署了价值3.28亿美元的合同,以购买100台RD-93型发动机(2006年年底向中国交付了15台),随后中俄两国扩大了这笔交易,合同金额增至37.5亿美元,以采购1000台俄制发动机。据俄《生意人报》称,这笔采购合同因受到前总统普京的保护才最终未受印度的干扰。在对待“枭龙”俄制心脏的问题上,俄罗斯艰难地做出了战略选择。相较印度而言,中国毕竟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军售与战略伙伴,而印度只能退而求其次。这样的选择虽然巩固了中俄合作关系,却疏远了印度,最终导致印度主动向西方军火商靠拢以牵制俄罗斯。在这一时期,印度不但采购了西方武器,而且还同美国签订了核技术合作协议。

  “枭龙”在俄国“心脏”的帮助下,不但飞向了巴基斯坦,还飞向了埃及、尼日利亚、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对于俄罗斯人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而言,“枭龙”最值得关注的事件就是,位于高加索地区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已和巴基斯坦方面签署了采购24架~26架中国“枭龙”战机的合同,此事曾引发了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媒体的广泛讨论。不过,正如阿塞拜疆国内著名军事评论家所言:对于国力薄弱的阿塞拜疆而言,购买10架中国战机的价钱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买到5架并不很先进的主流战斗机,面对这样的诱惑力,没有哪个军方人士不愿意促成这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