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五人组国语完整版:唤不醒廉耻心也治不了懒和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49:5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

  中央决定加强“治懒治庸”力度,建立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这为“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讲,整天让别人用“紧箍咒”逼着才能严以律己、有所上进,甚至天天“敲打”还是管不了自己,仍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官员缺乏廉耻之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生活条件很艰苦,那时的党员干部用不着要求,绝大多数都能自觉做到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为什么在今天各种条件都很好的局面下,不能严格自律的官员却有所增多呢?回想起曾经的典型干部,譬如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助人为乐的雷锋、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等,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战线上,都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都有廉耻之心,能够时刻以知荣明耻要求自己。

  廉耻,新华字典上解释为“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觉”。其实,从“耻”和“廉”的关系来看,做到“知耻”要比做到“廉洁”容易得多。前者是为人的根本之德,后者是为人立身之节。“廉洁”可以在现象上予以矫正,而“知耻”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容不得伪装。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之所以不作为,乃至于贪赃枉法、失职渎职,做出种种不合乎道德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为官者不知耻,就会使国家蒙受灾难和耻辱。由此可见,有一颗廉耻的心,对于为官者是多么重要。

  当前,全国都在用考核等作为杠杆,来督促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可还是有一些官员不能坚守廉耻底线。笔者认为,如果不唤醒一个人的廉耻之心,就难以让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的人能够在审计的“治懒治庸”敲打下真正幡然醒悟。

  我们当前不缺乏对官员严厉的惩戒机制,只不过在执行中过于疲软,才让某些官员得以蝇营狗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必须让为官者有廉耻心,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规规矩矩做官。

  “相鼠有皮。”廉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一个人的本质。人人有颗廉耻心,和谐社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