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纪冰剑捡取流程:中国经济的红色警报?(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47:38

中国经济的红色警报 (四)

(2011-10-26 20:01:11)

  住宅市场

 

由于现金的利率低、股票波动性大,对中国储户来说,房地产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在过去十年中,全国房价以8%的年均速度上涨。这一贯表现使人们普遍认为,楼价只能上涨。

 

支持住房市场是中央经济刺激计划的关键一环:贷款利率被降低,银行被勒令打开信贷投放;抵押贷款的成数上升;向二套房的买家提供优惠的按揭利率;降低购房的税收。国有企业也受到鼓励进入住房市场。地方政府为购房者提供优惠券和居留证,他们还为新项目提供了近一半的融资。

 

这些措施施展了魔法。去年,中国的住宅销售上升到3.8万亿人民币,比2008年同比增长87%。平均房价在2009年上升8%。几个地方的市场出现20%以上的强劲上涨。住宅新开工项目也迅速上升。新建住房开工(按建筑面积计算)在去年前11个月上涨了16%。2010年住房建设预计将再上升20%。这就提出了一个潜在的供过于求的问题。大家的一致看法是,新的供应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将随着经济持续扩大而被消化。

 

但按现在大城市的房价,农民工毕竟是买不起的。大城市的住房所有者比例已经上升到70%。在北京,住宅建成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速。这种供应过剩的部分被地产市场“投资者”所吸收。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最近已出售的房产有五分之一空置。由于新房子出租后往往价格下降,所以很多投资者选择把房子空着。公寓大楼夜间熄灯的照片,揭示了投机者的住 房所在。

 

住宅价格已经高的惊人。摩根士丹利估计,即便支付了大笔的首付款后,供按揭的钱要占平均收入的43%。就全国而言,房价已攀升至收入的8倍左右。

 

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衡,这可能低估了承受不起的问题。在北京,房价与收入的比例已经上升超过15倍(2000-2008年平均为10倍)。相比之下,东京公寓价格在1990年达到高峰,为平均家庭收入的9倍。首次购房者据说要通过借家庭成员的钱来凑够首付款。隔代的按揭贷款也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房产的一个特点。

 

房屋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困扰。最近几个月,几个重要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都对住房市场的泡沫表示了担忧,但华尔街没有理睬这些担忧。分析师说,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其最近的速度增长,那么一切都会变好。

 

  商业房地产市场

 

商业房地产市场看起来也同样离谱了。作为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允许开发商承担更多的债务,以促进土地的购买。去年,商业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1%。中国正在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总量相当于罗得岛(Rhode Island)的大小。

 

按国际标准,在主要城市的商业租金也非常昂贵。去年夏天,在上海和北京的黄金地段,估计分别为每平米702美元和每平方米532美元。这些价格大体上与纽约相同,尽管曼哈顿的人均产出是中国大都市的4倍之多。

 

国有企业被要求支持商业地产市场。他们标出了很多“地王”。例如,在2009年9月,中国海外发展支付人民币70亿元,购买了上海一块31.3万平方米的地,楼面地价每平方米人民币22400元。

 

地方政府拥有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已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主要受益者。卖地收入约占其2009年收入的一半。去年,地方政府获得了人民币1.6万亿的卖地收入,相当于中央的刺激计划的40%,或者GDP的5%。这些收入被循环,作为开发商购买更多土地的贷款。正如前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谢国忠评论的:“当国有企业借用国有银行的钱,在土地拍卖中把钱交给地方政府,这个地价还有什么意义?”

 

高层建筑正在纷纷建设,而按西方标准,空置率已经非常高。在浦东新区,空置率已达50%,但新楼还在盖不停。投资者自我安慰,如果中国的经济保持像这样迅猛生长,那么所有的空办公室将很快会有找到租客。

 

  梦想之地

 

三年前,温家宝总理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来形容中国经济。而经济危机并没有治愈这些个“不”。相反,中国过热的投资和天量的信贷加剧了上述的经济失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了典型的泡沫状态——过高的价格、疯狂的投机以及大量的新建筑物。这个泡沫迟早破裂。

 

过去,当以上十个红色警报在一个经济体都显现出来的时候,总会发生令人不快的结局。预测泡沫何时破灭非常困难,因为泡沫总能推至极致。加上中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让预测难上加难。国有企业可以被叫来支撑市场。像过去一样,亏损也可以被掩盖起来或塞到某处。但是诸如此类的手段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推迟问题的爆发而已。

 

  就算未来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无法预测,也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问题就应该被忽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房地产投资占据着GDP的12%。对于中国的许多重工业,建设是主要的需求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大约有20%的银行新增贷款直接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另外,房地产还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北京市去年20%的收入就是来自卖地。而大多数基础设施的贷款要靠地方的卖地收入来偿还。国企的大多数贷款以房地产做抵押。最后在正常银行系统以外,还有一个房地产借贷市场,数字不详。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事实上是中国的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都形成了一个信仰,即未来中国将以过去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一假设让更多的投资变得合理,从而刺激增长,进而带来更多的投资。中国的这种现状令人想起互联网泡沫的后期,投资者把过去的增长率套用在了未来,然后被广阔的增长空间所迷惑。伴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巨大的投资创造的需求似乎印证了最乐观的预测。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梦想之地,一个“先建设,一切都会随之而来”的经济体。

 

  一个评论家把中国与好莱坞的惊悚片《生死时速》联系起来,中国就好像一辆装有炸弹的大巴在路上飞奔,而一旦速度小于每小时50英里,它就会爆炸。这个比喻很贴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大部分新建的基础设施将会毫无用处。过剩的产能将在很多工业存在很多年。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而银行系统将面临大规模坏账。那些正沉浸于中国梦的投资者忽视了这样的场景。当中国这部巨型机器最终停滞,这些投资者们就会从美梦中痛苦地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