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我的提款机中国股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7:36

我的提款机-中国股市 (第四章) 『原创』

[ 2008-08-09 08:09:49 ]标签: 零风险周教授周佛郎波动博弈   阅读对象:所有人把中国股市变成中国人的提款机(以后的每个周六都会刊登周佛郎教授的著作,敬请大家留意收看)(1)中国股市的发展概貌。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到2007年,经历了一个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型,非常类似美国第一个阶段,从1802—1870年,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但又比美国当时的发展速度要快,经济更加成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引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股票市场。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是非营利性的会员制事业法人。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常设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公平的集中竞价交易,即时公布交易行情,办理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暂停上市、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事务,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等。上交所采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成交价格由计算机自动撮合,实行电子无纸化交易,股票以数据的形式存放于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的电子账户内,股票的买卖由计算机自动划转。1997年投入使用的上海交易大厦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设有交易席位3200多个,与国内几十个证券交易中心实施计算机联网,整个交易系统的计算机报价竞价终端达 6000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向世界一流的证券交易所迈进。到2007年12月14日止:共有上市公司857家;上市证券1122只;上市股票901 只;总股本14046亿股;总流通股本3296亿股;总市值249529亿元;总流通市值57317亿元。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它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实行会员制的事业法人。它的领导体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同,是由会员大会、理事会、总经理三个环节组成。组织公平的集中竞价交易,即时公布交易行情,办理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暂停上市、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事务,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等。深交所的发展目标是用15~20年的时间,进入国际主要证券市场行列,成为国际知名的证券市场。到2007年12月14日止:共有上市公司664 家;上市证券860只;总市值50052亿元;总流通市值25354亿元。
二地股票市值达到了29.9581万亿人民币。  中国股市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中国股市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最大和发展最快的股市。  (2)中国股市发展的过程。  纵观中国股市历程,从1990年到2007年12月14日,比较清晰有序的下跌熊市有三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在这期间,市场最大跌幅达到79%,证券管理层的主要政策取向就是救市。1994年7月的“三项政策救市”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1996年年底,管理层发现股市已经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时,于是开始收紧。以《人民日报》“12?16社论”打压股市为开端,管理层连发后来俗称的“十二道金牌”,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于1997年5月进行调整。  这两次大的调整当然有市场自身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都是政策指导下的调整。  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5月的下跌,是由价值回归、与国际接轨、制度缺陷等复杂的原因所致。随着理性的投资者逐渐主导市场,救市政策逐渐连短期的效果都很难产生。与此同时,持续的熊市使制度的缺陷和风险日复一日的暴露,使下跌更加惨烈。  就在这一次下跌中,监管者逐渐认识到简单的救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通过制度改革来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成为监管者主动的选择。这是市场发展到这一阶段提出的内在要求,也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的完善,让中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出现雏形;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ETF、LOF、买断式国债回购等诸多创新产品,让中国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QFII等各种资金的入市,表明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合规资金入市”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推出证券公司创新试点,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改善证券公司征税方式,这个艰难的行业开始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诸多措施改变了市场危机四伏的局面,变得越来越健康。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类社会资金保值增值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判断,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已经多于消极因素,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转折。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国资本市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此后,中国加强了股市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措施。  自2006年4月29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中国超过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改革。被誉为资本市场第二次革命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国在设计股市基本制度时规定,只有占股市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这种畸形的制度致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绝对控股,没有必要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股权分置”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向上发展的空间。  为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迅速发展壮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政策。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约占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0%以上,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  此外,中国近年来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和《刑法》。修订后的法律更进一步放松了对市场创新和发展的限制,赋予了证券监管部门更为有力的执法手段,增加了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罪、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罪的规定等。大大推动了证券法律体系的完善。  (3)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  同样,中国的股市也给了投资者很高的回报率,远远大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回报。投资股市的风险远远小于存于银行的风险,投资风险同样是零。      图1-4反映了深成指从1991年到2007年17年的实际走势。股指从1991年的1000点升到了2007年12月14号的16153点。凡是在深圳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1991年投入1000元,在2007年将有16153元的投资收益。每年的复利投资收益率是17.8%。  如果考虑1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5%。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每年的14.3%。  图1-4深成指17年的走势(1991—2007)  同期投资者在银行的存款收益率只有3%,如果扣除物价的通货膨胀率是3.5%。每年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就变成了–0.5%。实际上投资者在银行的投资出现了风险和亏损。  中国股市和西方国家股市一样,都能给投资者很高的投资回报。深成指的17年走势说明了中国股市平均每年能给投资者17.8%的的投资回报。  各国股市投资复利回报率:  中国:17.8%  美国:7.00%  德国:6.44%  英国:6.01%  日本:2.3%  虽然中国股市在17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三次政策性的调整,股价出现了三次下降,这是股价的短期波动,给投资者造成短期账面上的损失。正如美国和西方的股市一样,这些短期账面上的损失无损股票市场给与投资者巨大的长期投资回报。可以预计,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同样要高于存银行、买国债等其他投资形式。  中国股市深成指17年的走势是沿着每年95%的斜率向上攀升。这就是说,中国股市每年的算术平均增长率是95%。投资回报率(复利增长率)是17.8%。  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  注:深成指的走势能反映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上证指数仅反映中国股市的扩容速度。 
                中国股市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深思
   (1)17年来指导我们的股市理论提倡了什么?  中国股市和西方国家股市一样,都能给投资者很高的投资回报。深成指的17年走势说明了中国股市平均每年能给投资者17.8%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这样好的一个中国股市,却会有大部分人亏损呢?  造成中国股市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不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本身,而在于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他们不了解在股票市场上如何投资,不了解股市的风险是价格短期波动产生的,不了解股市长期投资策略是股市赢利的关键。  中国股票市场上至今还没有一套很好的投资理论来指导广大投资者。广大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股票需要长期持有,股市任何短期下调都是买进股票的机会,而不是卖出股票止损出局。  长期以来在中国股票市场流行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论很多都是错的,都在误导广大投资者。  中央到地方大小电视台最好的黄金时间段,各种平面媒体,各种网站和各种投资论坛充斥了各种股评家、荐股高手、黑马高手、形形色色的投资机构和荐股软件都在为投资大众推荐股票,寻找涨停板的股票,寻找黑马。他们都在做一件不可能做得到的事,都在做一件违反短期股价不可预测的客观规律的事,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这个市场就不会有交易和亏损。事实是,他们用偶然的成功个例,散布了大量错误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造成:17年中国股市的发展本应给每一个投资者丰硕回报的中国股市变成了投资者大面积亏损的股市。  这些错误的投资方法在2006年和2007年的股市投资中仍然在流行。这种方法流行的结果是股票价格非理性的疯狂上涨。一些题材股、垃圾股、ST股票等绩差股在操纵股价庄家的引导下,股价上涨几倍到十几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最有投资价格的股票中国银行(601988)的股价在2007年5月只有5元多,是市场最低的。很多快退市的股票和ST股票股价都高于中国银行,有些高出好几倍。这种股票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可以预计如果广大散户的投资方法不再改变,虽然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在牛市期间,但市场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仍要亏损。    (2)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和美国股市投资者的方法对比。  由于中国股市流行的软件、股评家、投资咨询机构的倡导,在市场上流行的方法是以短线投机为主,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博取短期价格波动。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  在美国和西欧成熟的股票市场,年平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平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如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200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十多次,而2007年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5%以上。  交投过旺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2006年上海和深圳二个交易所的总成交量是12.4万亿。总换手率是550%,交易税和手续费近4340亿。这种不停地换股的短线操作造成了中国投资者大面积亏损。  这两个市场的数据对比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股市出现投资者70%以上亏损而美国股市出现投资者95%赢利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的市场不如美国市场,而是我们倡导和流行的投资方法出现了问题。  (3)中国股市的利好政策促进了中国股市的大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1992年1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股市受此影响走出强势行情。同年5月21日,沪市股价全面放开,股价直线飙升,上证指数当日就从617点涨到最高点1266点,此后更创出1429点历史新高。  1994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三大救市政策  1993年至1994年之间,股市从1500点跌到325点,市场行情处于极度萧条之中。1994年7月底,管理层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政策。利好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全线井喷,股指急速飙升,一天上涨33.2%。此后上证指数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从 300多点持续上涨到1000点之上。     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  1995年初,国债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吸引了市场中大部分的资金,股市资金分流严重,每天成交仅20 多万手,行情陷入低迷。由于国债期货市场爆发了震惊全国的“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收盘后,中国证监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虽然这是一次规范政策,但对股市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作用,使得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资金大量回流股市,由此爆发了“5?18”行情,股指在3天内暴涨60%。  1996年大规模发展证券市场  “5?18”井喷行情持续时间很短,1995年至1996年初大盘再次陷入低迷中。1996年,管理层希望能够利用股市来实现国企解困的目标。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此引发的牛市行情持续时间较长,直到次年5月12日才见顶,时间跨度达一年半之久,其间上证指数从512点涨到1510点,累计涨幅达到195%。  1999年组合利好催生“5?19”行情  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的两年时间里,股市处于长期熊市调整中,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市场萎靡不振。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政策建议。股市由此出现“5?19”井喷行情。  1999年9月8日,三类企业获准入市   1999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首次明确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3类企业,除可参与配售股票外,还可参与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对参与股票投资的上述3类企业的限制是“在二级市场买入又卖出或卖出又买入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9月9日,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6.59%,收于1675.12点。然而,这一对股市有重大影响的利好只使得行情昙花一现,股市随后步入强势调整中,4个月后才重新步入上升轨道。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1年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股票停止出售国有股”,受此消息影响,当天沪深股市开盘即放出巨量,股指跳空高开,沪深股市涨幅一度接近10%的涨停线,股指涨幅创出实施涨停板制度后的最高记录,两市股票几乎全线涨停。但利好引发的强势并没有得到延续,仅仅在第二天股指就出现滞涨现象,很快又恢复疲软走势中,直到第8个重大利好出台才走出这种困境。  2001年11月16日,证券印花税下调到2‰  这个被市场呼唤良久,并且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欢迎的利好政策,并没有对行情的起色带来多大帮助。相对于暂停国有股减持利好的两天行情而言,这次印花税减半的大幅下调只给股市带来半天的激情。11月16日,沪深两市大盘分别大幅跳空高开了100多点和200多点,但随即开始震荡回落,最终沪指以1646点报收,仅上涨25点。  2002年6月24日,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第二天股市爆发了著名的“6?24”行情,大盘指数当天涨幅接近10%,个股几乎全线涨停,898亿元的天量创出了历史最高记录。但行情在一步到位后,随即转入调整走势。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该重大利好政策发布后,当天市场反应并不十分热烈,2月2日,股指一度高开低走。由于在近3年的熊市调整中曾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但行情始终起色不大,一些投资者对这次《意见》的市场意义也持保守态度。事实上,本次出台的《意见》与以往的利好有着本质的区别:《意见》是中国的最高行政机构首次以国发文件的形式,提出了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管理层对发展资本市场的积极支持,是股市彻底摆脱边缘化阴影,走出中长期牛市的坚实基础。随着后续的实质性具体措施的出台,必将为投资者带来历史性的投资机遇。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5月9日,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成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拟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上午11:03,沪指跌破千点大关。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5年9月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  2005年9月12日,全面股改首批40家上市公司名单公布。  2005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  2006年1月5日,商务部、证监会、国税总局、工商总局、外管局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2006年3月23日,《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要求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开始执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该方案的执行打开了中国股市发展的无限空间。  中国的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6月6号的998.23点上升到了2007年12月13日的4958.04点。  中国的深成指从2005年的6月3号的2590.53点上升到了2007年12月13日的16035.19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