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烟锁重楼完整版: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61——与元朝并立的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钦察汗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27:03
 

察合台汗国(Chagatai Khanate),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儿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建于1227年,于14世纪中叶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亡于帖木儿帝国。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简介

   

察合台汗国(Chagatai Khanate),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察合台汗国一名是来自察合台王子,因他的领地而得名。它的领域相当于原古儿罕们统治下的喀喇契丹国。像喀喇契丹一样,它也是一个蒙古统治下的突厥地区。由察合台及其儿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建于1227年,于14世纪中叶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亡于帖木儿帝国[1]

察合台汗国-历史

   

察合台汗国, 13世纪晚期

察合台汗国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与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时建都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汗国君主都哇与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军队争战,终元世祖忽必烈一朝未断,并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至公元1304年始与海都子察八儿与元成宗讲和。

1306年,笃哇败窝阔台汗国的君主察八儿,并尽收海都生前所占有的察合台汗国领土。1310年笃哇子怯别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汗国。他的后人答儿麻失里因为改宗伊斯兰教,引起蒙兀儿斯坦的伊塞克湖和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动乱。他的前辈怯别放弃每年到蒙兀儿斯坦的巡视,使汗国开始分裂。

哈赞汗由突厥贵族加兹罕拥立,汗国正式分裂。西汗国的汗成了傀儡。河中的察合台人实际上仅仅是形式上的统治者。权力已经转到地区突厥贵族手中。这些部落有巴鲁剌思部,速勒都思部,札剌亦儿部,乃蛮部。蒙古汗国成了突厥汗国。东汗国的杜格拉特部拥立了秃忽鲁帖木儿成为新可汗,他和他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曾经统一汗国,但帖木儿在1369年消灭最后的西汗国。

察合台汗国的对外活动,主要是与德里苏丹国开战与掠夺阿富汗,因为被重重包围,因此军事活动限于掠夺印度。

[2]

察合台汗国-起源

   

察合台汗国一名是来自察合台王子,因他的领地而得名。它的领域相当于原古儿罕们统治下的喀喇契丹国。察合台汗国(一写察哈台汗国),名义上为元朝西北宗藩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依其领地扩建而成。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斡尔朵(宫帐)设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该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其统治者是察合台后裔。

察合台汗国-建立

   

窝阔台大汗统治时期,察合台(窝阔台兄)在蒙古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居有崇高地位,在重大问题上起着一定的决策作用。他不仅统治了成吉思汗给予的兀鲁思和军队,而且在别失八里(今新疆维吉尔萨尔护堡子)自己的王国中也享有至高的权力。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合罕(大汗)经常派去使者就一切重大事件和察合台商议,没有他的意见和同意就不处理这些大事。

察合台汗离世后,其孙子哈剌斡忽勒继承汗位。由于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家族反对蒙哥继承大汗位,所以蒙哥大汗把河中地区交拔都统辖。哈剌斡忽勒的统辖区只限于东部地区,而且本人尚未抵达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乃哈敦(皇后)统治了察合台汗国,长达10年之久。蒙哥大汗死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阿里布哥、海都等都企图占据察合台汗国,该地区成为角逐之地。忽必烈曾派供职于他的阿必夫合(察合台曾孙)的儿子兀鲁克去察合台汗国当君主,不幸的是,兀鲁克在途中被阿里布哥的军队所杀害。阿里布哥则派拜答儿(察合台的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并保证军需的供应,让其注意防备忽必烈军队的侵袭。后来阿鲁忽又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真正成为独立汗国。

 

 

察合台汗国-统治时期

   

1264年,阿鲁忽去世。1265年,哈剌斡忽勒的儿子木八剌-沙登上汗位。忽必烈为了控制察合台汗国,于同年派八剌与木八剌-沙共同掌管察合台汗国。木八剌-沙倾向于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所以对八剌并不欢迎。于是,八剌按照忽必烈的旨意,串通木八剌-沙的书记官和一部分士兵,进行了推翻木八剌-沙的活动,最后当上了察合台汗国的君主。

阿里布哥与忽必烈的争夺战结束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以叶密立为据点,联合术赤系诸王展开了反对忽必烈的斗争。八剌遵照忽必烈的旨令,率军攻打海都,占领了其中的一部分领土。而术赤系的忙哥-帖木儿又派别儿哥率5万骑兵前去援助海都,使海都重新召集起已四散的军队与八剌交战,结果八剌失利。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都想独占河中地区,但为调合彼此的矛盾,1269年在阿姆河以东的塔剌思草原集会决定:将河中地区分成三份,分归八剌、海都和忙哥-帖木儿管辖。会上还决定诸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忽必烈。塔剌思会议后,八剌与海都结为"安达(义兄弟),他们清除了忽必烈的拥护者,并没收其资财,继而将矛头指向托雷系的伊利汗国。1270年,八剌发兵侵扰呼罗珊(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海都派钦察和察八忒(脑忽之子)率军前去援助,八剌军占领了呼罗珊的大部分地区,并抄掠了尼沙布儿等地。钦察和察八忒却按海都的指示离开八剌回师。七月,八剌的军队被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军队击败,仅率残军5000人逃往布哈拉。八剌到达布哈拉后改信伊斯兰教,集兵3万人,准备分两路讨伐钦察和察八忒,未及,病故于布哈拉。八剌死后,布花帖木尔继承汗位。

布花帖木尔在位后,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分裂,八剌的长子伯帖木儿等率众投奔忽必烈;木八剌-沙及哈剌斡忽勒二人的诸子则投奔了阿八哈汗。

1274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交给八剌之子都哇,统治长达32年之久。都哇在位期间,把矛头指向伊利汗国和忽必烈的统治。他曾占领了伊利汗国的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兹尼),并以此为基础,几次远征印度,进入旁遮普和信德,但在哥疾宁和印度均未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298年,都哇又袭击驻守于金山一线的元朝军队,俘杀守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1301年,都哇、海都率军与元朝军队大战于帖坚古山(阿尔泰山与札卜哈河之间),都哇中箭受伤,海都亦受伤致死。都哇与海都之子察八儿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都哇与元朝联兵击败察八儿,吞并了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

1302年海都因伤去世后,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汗国的东部土地交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统治。但察八儿却想控制整个察合台汗国,与都哇发生了权力之争。都哇和察八儿之间的斗争,为元朝廷干预汗国之事提供了方便。元朝统治者都支持都哇,迫使察八儿屈从了都哇。从此,窝阔台系失去了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

1306年,都哇病逝,宽彻继立为汗,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1309年,都哇的长子怯伯汗即位,以察八儿为首的窝阔台系诸王联合起来向怯伯汗发动了武装进攻,在几次战役中都被击败,最后投奔了曲律汗(武宗)。窝阔台家族的领地被察合台家族所占领,其臣民的一部分归属于察合台家庭,另一部分则成为钦察(金帐)汗国的臣民。窝阔台汗国于1310年被并入到察合台汗国中。

怯伯汗即位不足一年,就将汗位让给自己的兄弟也先布花。在也先布花统治汗国时期,为扩大牧场,率军入侵元朝,被元军击败。为弥补损失,他又入侵伊利汗国,元军乘机再度深入中亚草原,他才被迫撤兵。

1318年,怯伯汗又重新登位。当时,河中地区正处于财政混乱、政权机构不相统一的无秩序状态。怯伯汗在河中地区进行了货币改革,制造了全国通用的银币;在政权设置上取缔了双重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了万户,由汗委派的代表进行管理。

怯伯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与元朝恢复友好关系,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1330年,怯伯弟笃来帖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相并列。

察合台汗国-分裂变迁

   

河中地区是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心,迁居河中地区的部分蒙古贵族,迷恋城市生活,改信伊斯兰教,并积极主张突厥化。但有一部分人则反对突厥化,主张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部分人的主张遭到了木八剌-沙的反对。木八剌-沙为了表示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虔诚,不仅在河中地区举行加冕礼,还把居住在七河流域的札剌亦儿部和巴鲁剌思部迁到河中地区,使其很快突厥化。居住在汗国东部(今新疆天山南路)的蒙古族人仍然保留着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1321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为“蒙兀儿斯坦”,西部称为“马维兰纳儿”。

察合台汗国分裂后,首先在马维兰纳儿的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政治局势陷入混乱。仅从1321年至1346年间,先后有10个汗即位,而且每个汗即位时,都采用谋杀手段。如1322年答儿麻失里即位后,不仅自己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强令整个河中地区百姓信奉伊斯兰教。这一强化政策引起了一部分蒙古统治者的反对,答儿麻失里的弟弟布罕将其杀死。

随着察合台汗国的分裂和马维兰纳儿的突厥化以及内部纷争,使察合台汗国失去了政治中心。为此,察合台后裔企图把蒙兀儿斯坦作为政治中心,以保障察合台系的正统统治。但此时的蒙兀儿斯坦已不存在一个为公众所承认的察合台系君主,诸异密决定迎回也先布花,拥立他为可汗。也先布花自1310年至1320年统治蒙兀儿斯坦。也先布花汗曾远征河中地区,但未能实现重新统一察合台汗国之目的就去世了,其子(蒙力克哈敦所生)图古鲁克帖木儿继承汗位。

图古鲁克帖木儿是统治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裔中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在他统治时期,不仅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而且还统一了整个察合台汗国。占领河中后,将管理权交给了他的儿子亦里牙思火者,自己则返回喀什噶尔,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察合台汗国又重新陷入混乱状态。帖木儿和忽辛(库塞音)起兵反对亦里牙思火者,把他赶回喀什噶尔,占据了河中地区。但是,帖木儿和忽辛又发生了矛盾,在河中地区出现了两雄相争、互相残杀的局面。最后,于1370年帖木儿杀死了忽辛,成为河中地区的唯一主宰。在蒙兀儿斯坦则发生了哈玛鲁丁的反叛。哈玛鲁丁是播鲁只的三弟。播鲁只死后,图古鲁克帖木儿将其官位授与了播鲁只的七岁儿子忽岱达。哈玛鲁丁乘忽岱达年幼之机,企图夺取掌管朝政的权柄,但遭到图古鲁克的反对。图古鲁克汗死后,哈玛鲁丁杀死了亦里牙思火者及其家族成员18人,夺取了汗位。哈玛鲁丁虽励精图治,但由于众异密的反对,使国内纷争不已,在帖木儿数次袭击之下,哈玛鲁丁被迫逃往伊利汗国。1388年,帖木儿征服了蒙兀儿斯坦,但只据有天山南路的阿克苏和喀什噶尔地区。天山北路为瓦剌部所据

察合台汗国-君主列表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

哈剌旭烈

也速蒙哥

兀鲁忽乃

阿鲁忽

木儿剌沙

八剌

尼克伯

托喀帖木儿

都哇

宽阇

塔里忽

也先不花别失八里

黑的儿火者 (不迟于 1386 - 1404以前)

沙迷查干 (1404以前 - 1408)

马哈麻(1408 - 1415)

纳黑失之罕 (1415 - 1418) 

亦力把里

纳黑失之罕 (1415 - 1418)

歪思汗 (1420 - 1437)

也先不花二世 (1437-1462)

驾思式马黑麻儿 (1462 -1468)

怯别速檀乌黑阑

西亦力把里

羽奴思(1468 - 1487)

速檀马哈木 (1487 - 1508) 马速 (1565 - 1570)

马黑麻(1570 - 1575)

阿力仆把都儿 (1575 - 1583)

马黑麻虎答遍迭 (1583 - 1609之前)

阿都剌因 (1609 - 1634)

阿不都拉哈汗 (1634 - 1639)(阿不都拉1639进攻叶尔羌成为大汗) 叶尔羌汗国

速檀赛德 (阿黑麻汗之子,满速儿之弟)(1514 - 1533)

拉失德 (1533 - 1560)

阿不都克木 (1560 - 1592)

马黑麻 (1592 - 1607)

术扎丁阿合迈德 (时间很短)

沙拉夫·丁·速檀(时间很短)

忽来失速檀 (时间很短)

阿布杜拉提甫 (1608 - 1619)

夫拉德汗 速檀阿黑麻 (1619 - 1629)

克雷奇汗 速檀马合木 (1629 - 1635)

夫拉德汗 速檀阿黑麻 第二次在位(1635 - 1638)

阿不都拉哈汗(1638 - 1667)

尧勒瓦斯 (1667 - 1669)

阿不都·拉提夫 (1669 - 1670)

伊思玛业勒 (1667 - 1680)(与尧勒瓦斯同时在阿克苏立汗,灭亡阿不都·拉提夫政权后统一汗国)

察合台汗国-经济状况

   

察合台银币

中亚很早就有发达的城市工商业;土地肥沃,适合于农业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察合台汗国答儿麻失里在位时,提倡外国商人前来经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商人和旅行者云集在中亚各城镇。为了方便商旅,在每个城镇、道路两旁及村落里都设有驿馆,仅布哈拉城内就有近千个,河中地区共有1万个之多。在察合台汗国内通行的"迪儿赫木"是用纯银制作的货币,与埃及和叙利亚的货币具有同等价值。布哈拉、撒马尔罕是两座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城内有高大的建筑和宽敞的街道,以及学校和教堂,科学文化事业比较发达。

河中地区,农业和园林业尤为发达,不仅农作物种类繁多,而且产量也高,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还有部分剩余,可支援外地。这里种植的水果有葡萄无花果石榴、苹果、桃、梨等10余种,撒马尔罕的西瓜著称于世。河中地区的水利灌溉设施也比较完善,仅利用撒马尔罕上游河水建成的法失儿迪咱水渠,就可以给2000个园林和大片农田提供水源。畜牧业有马、牛、骆驼和小牲畜的饲养。一般家庭可饲养25到500头牲畜。东部阿力麻里地区的畜牧业尤为发展。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贸易十分活跃。

察合台汗国-察合台封地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西域蒙古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1348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秃黑鲁帖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

1389 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 。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取代,计立国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不久,便被自己的将军铁木尔夺取了政权。

察合台汗国-银币

   

内蒙古博物馆藏察合台汗国银币

据文物专家王长方介绍,察合台汗国的这几枚银币其形状呈圆形,最大直径3.5厘米,最小直径1.7厘米,厚度为0.15厘米。银币用打制法制成,币的正面印有库法文和阿拉伯文,意为“安拉是惟一的神”。

据研究,这些银币是察合台汗国期间的货币。该汗国的创始人察合台,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他在蒙古汗国的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察合台在青年时,即随成吉思汗西征,立下了赫赫战功,与其兄术赤、弟窝阔台、拖雷一道,形成了大蒙古国的“四大宝柱”,创建了著名的蒙古四大汗国,即: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其中,察合台汗国地处亚洲西部,其疆域东至吐鲁蕃,西至中亚阿姆河,北至塔尔巴哈台山,南至阿富汗,其版图包括今新疆、中亚五国和阿富汗等地,是蒙古四大汗国中版图较大的一个。[4]

察合台汗国-开国汗王

   

察合台(?~1241)蒙古开国君主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二子。又译察合带、察哈歹、茶合、茶合带。1211年,随成吉思汗伐金,与术赤、窝阔台攻掠云内、东胜、武、朔诸州。1213年,再次大举分道伐金。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随后与术赤窝阔台奉命进攻花剌子模(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古国),陷其首都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成吉思汗把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他。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台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与长兄术赤不和,与弟窝阔台相处较融洽。成吉思汗逝世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即大汗位。亲执臣属之礼,平时亦守臣下礼节,维护大汗尊严。察合台熟悉札撒(法令),执法严峻。窝阔台对察合台极尊重,汗国大事,必先遣使咨商,征得他的同意而后行。1241年5月,察合台先窝阔台七个月病逝。因窝阔台称他为阿哈(兄),以后历代大汗亦皆称其继承人为察合台阿哈。贵由即大汗位后,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于是改命也速蒙哥嗣为察合台汗国可汗。

察合台汗国-吐虎鲁克·铁木尔汗

   

察合台汗国吐虎鲁克·铁木尔汗

在伊犁霍城县西北38公里的大麻扎乡,有一座宏伟壮观的陵寝,这就是吐虎鲁克·铁木尔麻扎(麻扎为阿拉伯语音译,泛指陵墓、坟茔)。麻扎呈长方形,圆拱穹隆顶,无木柱横梁,高约14米,面宽约11米,进深15米。殿内除陵墓外,四面空洞,可由阶梯登临顶部。拱门朝东,宽4米,高8米,上有古兰经经文,两旁有阿拉伯文书写的赞颂铭文,墙上有由紫蓝白三色为主26种规格的彩釉琉璃砖镶砌成多种几何纹和植物纹图案,使麻扎显得庄重华贵。南侧还有一座规模稍小的陵寝,据称安葬的是吐虎鲁克·铁木尔之妹,保存也较完好。吐虎鲁克·铁木尔是蒙古汗王,为什么其陵寝是伊斯兰样式的?原来他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

 

喀喇汗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仅局限于喀什噶尔、和田一带,库车、吐鲁番地区及天山北部诸地仍然以信奉佛教为主。公元1219年起,成吉思汗带兵征服中亚各地,1225年分封诸子,新疆及河中地区处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创建的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为了维护统治,成吉思汗及蒙古诸汗王实施宗教宽容政策,使新疆地区多种宗教并立。察合台汗国末期,由于突厥语诸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中亚的一些蒙古汗王如木八剌沙及最后一位汗王答儿麻失里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

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西察合台汗国以河中地区为中心,大权旁落到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手中;与此同时,东部的喀什噶尔格拉特蒙古贵族则拥立成吉思汗第七代孙、年仅18岁的吐虎鲁克·铁木尔为东察合台汗国可汗,定都于阿力麻里(今霍城县西)。这一政权历时三个世纪之久,穆斯林史籍称“蒙兀儿斯坦”,汉文史书称“别失八里”。

吐虎鲁克·铁木尔为摆脱杜格拉特贵族的控制和巩固汗权,除削弱该家族势力外,所取的另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接受伊斯兰教。

据16世纪喀什噶尔史学家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撰述的《拉失德史》记载,吐虎鲁克·铁木尔在阿克苏遇到祖籍中亚的苏菲派传教士谢赫贾拉里丁与额西丁和卓父子,受其说教表示愿意皈依伊斯兰教,但同时提出,要等到“做了汗而且具有最高权力”之后,才能入教。后来他登上汗位,额西丁遵从其父遗嘱前往阿力麻里求见可汗,为他主持了入教仪式,诵读真主祷词,行割礼,取经名艾布伯克里·穆罕默德,成为一名穆斯林。

甫一入教,就迫不及待地与额西丁商量如何传教,他二人逐个会见王公贵族,在其胁迫下,所有的王公贵族都自愿或不自愿地接受了伊斯兰教。接着他又向各地派出传教士,强迫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在他的强制下,1353—1354年(伊斯兰教历743年),阿力麻里就有16万蒙古人集体接受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

这一时期,吐虎鲁克·铁木尔支持额西丁使伊斯兰教在库车取代佛教,远征撒马尔罕,又返回镇压阿力麻里的基督教徒和库车佛教徒的暴动。1363—1364(伊斯兰教历766年)吐虎鲁克·铁木尔在阿力麻里病逝,其长子也里牙思火者继承汗位,为他修建了麻扎。1388年,他的幼子黑的儿火者为汗,于1392年亲自率军攻占吐鲁番,将其纳入统治之下和伊斯兰教势力范围。1399年发动了对哈密的战争,结果黑的儿火者和额西丁家族的阿布纳赛尔丁和卓均被打死,以失败而告终。但随着明朝势力退出哈密,佛教势力也基本退出了哈密。伊斯兰教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2009-02-20 14:55吐虎鲁克·铁木尔汗(亦称秃黑鲁·贴木尔汗)麻扎位于县城西北六十一团场七连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是成吉思汗第7世孙,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察合台后王。公元1346年,年仅16岁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被拥立为蒙兀儿斯坦汗王,18 岁信奉了伊斯兰教,并于四年后强迫所属的16万蒙古人皈依了伊期兰教,从而加快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1360年,他发动了统一河中地区的战争,再一次短暂地统一了察合台汗国。1363年吐虎鲁克·铁木尔汗死后(年仅36岁), 伊斯兰教信徒为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穹隆式陵墓,按照伊斯兰教殡仪进行埋葬。吐虎鲁克·铁木儿死后,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了吐虎鲁克·铁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1389年,幸存的吐虎鲁克·铁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继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里把力国”。

“麻扎”维吾尔族语意为“陵墓”,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是具有伊斯兰教陵墓风格的穹隆式墓群,墓外地势平坦,为农田所环绕,陵院围墙内果树、林木茂密,景色优美,寝殿正门朝东,东西长 15米,南北宽8.8米,高13.35米,正门墙壁用紫、兰、白三色26种规格釉砖镶砌, 绘制成各种几何形修饰图案,门额上用兰色釉砖嵌有阿拉伯文的伊斯兰教颂辞,拱门两侧各有一段阿拉伯铭文,右侧意为“伟大的苏丹......他是恩惠恩典的海洋,伊斯兰及领土的保卫者,一切善良人的护卫者,被上天造就的战胜敌人的......阐扬安拉最高语言的和平的源泉.....(下残)。”

 

左侧意为:“(缺)王后是当代的华丽克西,普通人的光荣,世上妇女无与伦比,......碧蒂帕丽哈王后,祝她贞洁长在,寿命绵长,她的事迹在东方和西方名闻远近......”。整个墙面华丽精美,光彩夺目。建筑外观庄严古朴,雍雅宏丽,殿内无木栏横梁,属纯砖穹隆式,四壁空洞,可由暗梯登临顶部。他是新疆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老建筑,据查,旁边的规模小一些的是他妹妹的陵墓。

据说建筑师为伊拉克人,也有传说,当时修建陵墓所用的琉璃砖是用几十头骆驼从中亚运来,并且麻扎的建筑式样仿造了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麻扎建筑风格。[5]

察合台汗国-反思

   

察合台汗国统治河中地区百余年,曾经富裕而安详。令人深思的是,建立她的是蒙古人,让她忍受战乱之苦的也是蒙古人,甚至真正推倒她的竟也是蒙古人。

伊儿汗国(Ilkhanate),1256–1335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突厥语“从属”之意。 伊儿汗国的位置大约在今日中亚南部至西亚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腊格),后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叶(今伊朗西北部)。

伊利汗国-简介

   

版图

元朝西北宗藩国﹐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统治波斯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il)﹐突厥语“从属”之意。 

伊利汗国-建立过程

   

1221~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

1231年﹐窝阔台遣大将搠里蛮统诸部军三万西征﹐攻灭在波斯西部复国的花剌子模算端(Sul an﹐阿拉伯语“国王”之意)札阑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其后﹐谷儿只(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鲁迷(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等国也先后归附蒙古。窝阔台命搠里蛮领所部军队镇戍波斯﹐并设置了管辖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机构。

1251年蒙哥即位后﹐置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以阿儿浑为行省长官﹐设治于呼罗珊的徒思城(今伊朗马什哈德附近)。

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旭烈兀分镇波斯﹐统兵征讨尚未降服的国家﹐以搠里蛮军和出征怯失迷儿(克什米尔)等处的蒙古军并隶旭烈兀﹐又命诸王各从所属军队中签发十分之二随从出征。

1256年﹐旭烈兀军攻灭盘踞 拶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势力。其它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mul idah﹐意即“异端者”)。1258年攻陷报达(伊拉克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Khalifat﹐伊斯兰教主的称号)﹐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

1259年﹐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于四川﹐于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征进﹐自率其余军队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军在阿音札鲁特被密昔儿(埃及)算端忽秃思军击溃﹐蒙古所占叙利亚诸城尽失。 

旭烈兀回波斯后﹐获悉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不再东返蒙古。他向争位双方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指责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又一个汗国。其领土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以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命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1262年﹐钦察汗国别儿哥汗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地区﹐发兵来攻﹐双方激战两年多。别儿哥虽然退回﹐但此后两蒙古汗国经常为领土争端发生冲突。 

伊利汗国-发展

   

1265年旭烈兀卒﹐诸王﹑大臣奉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以未得大汗许可﹐只权摄国政﹐同时遣使报丧﹐于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他为汗。现存1279年阿八哈颁发的一张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当是忽必烈颁赐给他的王印。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以蔑剌哈为陪都。忽必烈大举攻宋﹐征工匠于阿八哈﹐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入京应命﹐回回炮技术因而传入中国。

1282年阿八哈卒﹐弟贴古迭儿(又名阿合马)继立。

1284年﹐阿八哈子阿鲁浑声言其父尝受大汗册命﹐汗位应当属己﹐于是在权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其叔﹐并遣使入元奏报。忽必烈命他继承汗位﹐并授不花为丞相。在此之前﹐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

1284年到达。孛罗在元朝历任要职﹐学识丰富﹐阿鲁浑将他留在汗廷参议政事。阿八哈﹑阿鲁浑父子为夺取叙利亚之地﹐采取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结盟的政策﹐和拜占廷帝国结亲﹐并遣使赴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1291年阿鲁浑卒﹐弟海合都(又名亦邻真朵儿只)继立。海合都挥霍无度﹐国库空虚﹐于是仿效元朝钞法﹐在孛罗丞相指导下印造发行交钞(见钞)﹐但行用未久即废。

1295年﹐权臣谋杀海合都﹐奉诸王拜都为汗﹐阿鲁浑子合赞起兵讨灭叛者﹐夺取汗位。合赞为取得当地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信伊斯兰教﹐并定为国教。他的即位和改变宗教信仰﹐都得到元成宗铁穆耳的承认。

1298年﹐合赞遣使入朝﹐贡珠宝等物。蒙哥时﹐曾以彰德路为旭烈兀分地﹐这时﹐成宗即将旭烈兀分地历年应得岁赋赐合赞。现存1302年合赞致法国国王信上﹐钤用汉字“王府定国理民之宝”方印﹐当是元朝新颁给伊利汗的王印。合赞即位后﹐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等制度﹐限制蒙古贵族﹑将校和官吏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他还鼓励发展科学文化﹐在首都兴建天文台﹐设立学校﹐命宰相拉施都丁编纂《史集》。合赞通晓多种语言﹐对天文﹑医学和许多工艺都颇有知识﹐尤精通历史﹐被誉为贤君。他与密昔儿的马木路克王朝为争夺叙利亚多次发生战争﹐察合台汗国的笃哇汗乘机攻占伊利汗国东部的吐火罗(今阿富汗东北部)之地。

1304年合赞卒﹐弟合儿班答继立﹐号完者都汗﹐迁都于新建的孙丹尼牙(今伊朗阿塞拜疆苏丹尼耶)。合儿班答遵循其兄政策﹐仍用拉施都丁为宰相﹐继续发展经济﹑文化。拉施都丁除完成《史集》巨著外﹐还编纂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介绍中国历代的医学成就。这时﹐元成宗与笃哇﹑察八儿达成和议﹐蒙古皇室的内争暂停﹐东西驿路畅通﹐伊利汗国和元朝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

1305年﹐合儿班答致信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宣告此事﹐信上钤用汉字“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方印。

1316年合儿班答卒﹐子不赛因嗣位﹐还都桃里寺。权臣出班有拥立之功﹐不赛因为他向元朝请封。

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赐银印﹑金符。出班专擅国政﹐诸子皆居要职﹐与不赛因发生矛盾。不赛因杀其第三子﹐出班举兵叛﹐兵败被杀。经过这次内乱﹐国势削弱﹐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同时迸发。 

伊利汗国-灭亡

   

 

1335年不赛因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权臣﹑统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

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入桃里寺﹐杀操纵朝政的出班后人﹐伊利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在纷乱中﹐一些地方贵族也乘机独立﹐形成割据局面。据有报达的蒙古贵族哈散(札剌亦儿氏)于1340年自立为汗。

1358年﹐其子兀洼思汗兼并阿塞拜疆等省地﹐移都于桃里寺﹐史称札剌亦儿朝。

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伊利汗国-成就

   

伊利汗国的君主们都住在帖必力思附近的兀章,夏天移居阿剌答黑,冬季住报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旭烈兀被册封为伊利汗后,承认忽必烈的宗主权,而自己有权处理伊利汗国内部的一切政务,并向各地委派了官吏。旭烈兀汗把伊拉克、呼罗珊一带(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至阿姆河口的土地赐给了其长子阿八哈汗;高加索地区赐给了第三个儿子玉疏木忒。将迪牙儿剌必阿(叙利亚边界处)直到幼发拉底河边的土地,交给异密图答温管理;同时把鲁木地区交给木因丁·彼尔瓦捏,帖必力思交给篾力撒都剌丁,起尔曼交给图儿坚哈敦(王后),法儿思交给异密汪吉阳管理。任命马合谋·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作者)为撒希卜-底万(宰相兼财政大臣),使其全权决定、主宰、安排和掌握国事(拉施特《史集》)。

按照贯例,伊利汗国的最高法官应由伊儿汗的后裔担任,再由他任命各级司法官员,但在伊拉克例外,因为报达有自己的最高法官,可有权任命各级司法官员。

伊利汗国的军事制度,仍沿用蒙古的万户、千户、百户、什户制。军队的最高统帅权由四人共同掌握,但这四名成员须由兀马剌·兀鲁思中地位最高的人种,即伯列儿伯人组成。只有兀马剌·兀鲁思才能制定军规,颁布军令。

 

伊利汗国出产桑蚕和羊毛,是生产珍贵纺织品的国家,如提花锦缎、绫织品、天鹅绒、地毯等都闻名于世。乞失和兀满,是两个珍珠产地。在沙班葛剌地区出产牛黄,这在当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解毒药,它具有吸收动物身上或植物体内各种毒素的特性。帖必力思是汗国的政治中心,世界各地的商人可到此经商。在伊利汗国,华丽的建筑艺术特别引人注目,如星期五清真寺、祈祷堂、教堂学校、寺院和旅店以及医院、慈善机构和许多用于宗教和福利事业的建筑物都是令人惊叹的"(乌马里《眼历诸国记》)。

旭烈兀汗重视科学文化的发展,曾在篾剌哈建造了天文台。在阿剌答黑建造了宫殿,在各地修建了教堂。

1265年二月,旭烈兀汗去世。阿八哈汗即位后,向全国各地委派了官吏,命志费尼继续担任宰相职务,阿儿浑-阿全主管各地包税制;规定凡旭烈兀汗制定的一切法律和他所颁布的各种诏令,都要坚决遵守和履行,严禁更改歪曲。阿八哈汗还击败了来自察合台汗国八剌及来自钦察(金帐)汗国忙哥-帖木儿的侵扰,使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合赞汗统治时期,是伊利汗国的最强盛时期。合赞汗是阿鲁浑汗(1284-1291年在位)的儿子,曾任过呼罗珊的都督。他即位后,对外战胜了埃及、叙利亚,同英国、法国和罗马教廷建立了使节来往关系;对内进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文化科学事业。

在旭烈兀、阿八哈、阿鲁浑任大汗时,原伊朗的贵族们从蒙古统治者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相反地,他们的土地被全部没收,变成国有土地,掌握在蒙古统治者手中。只有忠实效劳于伊儿汗的少数伊朗贵族,才能得到一定的特权。如,志费尼年收入可达3000底纳儿。由于蒙古统治者对当地伊朗农民的过分剥削使得他们四处逃亡,大片土地处于荒芜状态。即使蒙古统治者采取了一些缓和措施,迫使农民归乡务农,仍无效果,逃亡人数有增无减。这种局面严重地影响着国库收入和社会秩序。

为维护蒙古统治者的权势,合赞汗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任命伊斯兰教徒拉施特为首相,由他负责改革的任务。拉施特在合赞汗的支持下,首先废除了税课预支制。合赞汗规定收取税额须直接由汗庭派出官员到各州,不准各州长官支配税额。各州派有书记官一人,负责调查和登记州内财产。税收种类分货币税和实物税两种,并造册登记。在帖必力思附近建有档案库一座,储藏诸州、县的《脱册》,州内存有副本。为防止收税中出现营私,把盖上金印的收税单发给各州,收税官凭此种税单征税,除《税册》中规定的数额以外,不得擅自多征,多征者处死。如果书记官擅自多开一张收税单,批准者将被处死,而书写者将被砍掉手臂。规定征收现金,不准收税官以物代交;收税人不得接受馈赠。废除《税册》之外的一切摊派,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官、学者和阿里的后裔,不准征收课税和"忽卜出儿,不得摊派驿役。

合赞汗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规定:在度量单位上实行严格的制度,使得所有各地的度量单位统一,做到各州各村的市场上没有不同的重量单位。他下令全汗国的金银钱币和货物的重量单位,谷物度量单位和长度单位,都须与帖必力思的度量衡单位相一致。委派工匠法黑剌丁和呼罗珊人别哈丁制作了全国通用的度量衡器具,并盖上他们的印戳,凡使用没有印记的度量衡者或伪造假印者,均被处死。

 

 

发展农业生产是合赞汗改革的又一重要措施。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根据河渠远近与垦殖难易,分别免税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允许拨出一部分税额,购买耕牛、种子和农具分给无力耕种者。为解决灌溉问题,合赞汗主张开凿灌溉渠,其中一条被命名为合赞汗(在希剌州)。该渠利用幼发拉底河的河水,灌溉了无水荒漠的怯儿别剌,使其变成为富庶的农业区,粮食的年收获量约10万塔合儿。为使荒芜的大片农田得以恢复,合赞汗下令:凡能修整和耕种已荒芜的农田者,将获得地产权,并能世袭相传,具有转让权;在税额上实行优惠。其结果,使农业得到进一步恢复,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在高加索地区,种植了大量果树、蔬菜及青草等。

 

蒙古人组成的军队是合赞汗统治伊利汗国的支柱,但长期以来,驻守在各州的军队得不到汗庭拨给的数额。为能保障军需供应,对军队实行了采邑制。采邑制是从各地区登记册和税册中的封地、草原、耕地及荒地中,拨出一部分靠近军队适合军队耕种的部分,按照千人一伍分地发出去,军队对所得部分享有所有权。政府规定:(1)采邑中的农民依旧从事农耕,按《税册》规定的税额交给军队;军卒亦从事耕作,有属于中央的土地及采邑范围内的荒地、牧场内的土地,其余荒地由俘虏、奴隶耕种,如荒地已有人开恳耕种,可将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交给主人,改由俘虏或仆人耕种。(2)实行采邑制之前,逃走达30年,而且未登记入册的农民须立即返回故土,任何一个采邑州不准收留其他州的农民,农民不准转迁到其他村落。军队只能获得税收,无权摊派任何劳役。(3)军队不得随意侵占邻近村庄的土地,不能断水源和限制农民放牧。(4)享受采邑的军卒,每年需向国库交纳50曼的谷物。(5)获得采邑地的军卒要按其名登记入册,如使土地荒芜须受到惩处,随意出卖或转让则处死刑。

享受采邑的军卒,平时劳动生产,战时出征打仗。

蒙古帝国内部的纷争和战争,使许多蒙古青年被沦为当地阿拉伯人的奴仆,大大降低了蒙古军队在人们心中的威望。为此,合赞汗下令,凡是被卖出的蒙古族青年,必须用现金赎回,以为汗王效力。这样,在两年之内赎回了近1万人,组成御林军,派孛罗丞相担任万夫长。

 

合赞汗是个知识比较渊博的人,懂得蒙古、阿拉伯、波斯、印度、喀什米尔、藏、汉、富浪(法兰西)等多种语言,并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据拉施特《史集》说,在蒙古,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除孛罗丞相外,无他人能与之相比。合赞汗对医学和天文学亦有较深的造诣,他了解阿拉伯人、汉人、蒙古人的医疗方法,而且熟悉一些药物的品种及性能。在天文学方面,他曾多次到篾剌合天文台了解情况,并下令在帖必力思阿卜瓦卜-必儿的天文台附近建造放有测绘仪器的拱顶建筑物。

合赞汗鼓励蒙古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在他统治时期,各城市和各州都出现了蒙古工匠,可以制做弓箭、箭筒、马刀等军用武器。合赞汗还组织制定出了严密的法律。其中,明确规定法官的职责和权力。处理、判决一切事情,均按法律行施。合赞汗的大改革,使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的农业和工商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伊利汗国-君主列表

   

 旭烈兀

阿八哈

贴古迭儿

阿鲁浑

海合都

拜都

合赞

完者都

不赛因

钦察汗国(1242年-1502年),又称金帐汗国、术赤兀鲁思,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建立于蒙古帝国西北部、后来突厥化的汗国,位于俄罗斯咸海和里海北部,占有东欧和中欧地区,由拔都及其后裔管理。钦察汗国首都由拔都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萨莱城(阿斯特拉罕附近);诃即贝在位时,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1242年拔都在萨莱定都,正式建立钦察汗国。1502年被伊凡三世所灭。

钦察汗国-简介

   

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1242年-1502年),又称金帐汗国术赤兀鲁思,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建立于蒙古帝国西北部、后来突厥化的汗国,位于俄罗斯咸海和里海北部,占有东欧和中欧地区,由拔都及其后裔管理。钦察汗国首都由拔都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萨莱城(阿斯特拉罕附近);诃即贝在位时,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

钦察汗国-国名来历

   

钦察汗国因为别称之一为金帐汗国,关于金帐汗国国名来历:金帐汗国国号中的“金”据信是来自中华文明和草原民族中的五色方位系统: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或金色)。依天干,术赤的汗国在西方,应命名为白帐。十五世纪一本波斯历史书《伊斯坎达尔的匿名书》称东汗国为白,西汗国为青。但另一史料,波斯的古德卜曾经在诗中称札尼别汗为白帐汗国之君。所以命名为金帐,或因黄是皇权的颜色,在地理意义上,黄是国家的中央,一位伊斯兰教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说乌兹别克汗在金色天幕接待他。金帐汗国一名,最早在俄罗斯史料出现,出现于1564年喀山汗国史。在17世纪前很少有文献称呼为金帐汗国,早期档案一般记录为术赤汗国(术赤的兀鲁思,Ulus of Jochi)或大斡儿朵(俄罗斯人对术赤汗国的称呼)。一些学者将金帐汗国称呼为钦察汗国(Kipchak Khanate),因为大量钦察人活跃在此汗国中。

钦察汗国-建立起源

   

1389年的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的起源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分封给了他的四个嫡子,术赤是长子因此得到了最西方的土地。南俄罗斯一带的土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拔都统领青帐汗国(东方),斡儿答统领白帐汗国(西方)。

拔都控制了黑海北岸的海滨土地后,吸收了许多突厥系人民参加他的军队,在1230年代后期和1240年代初,他不断攻击伏尔加保加利亚和基辅罗斯的后继国家,结束了这些地区的繁荣景象。拔都率领他的青帐持续向西方开拓,在勒格尼卡战役和莫希战役之后入侵了波兰和匈牙利。1241年,窝阔台在蒙古本土去世,拔都终止维也纳围城战东归,此后蒙古军队再也没有西进超过维也纳。

1242年拔都在萨莱定都,正式建立钦察汗国。不久后的一番争斗,拔都的弟弟昔班离开拔都的军队,奔赴到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与额尔齐斯河之间建立了他自己的营帐,版图最远至哈萨克的阿克托贝,称蓝帐汗国。拔都的另一位兄长斡儿答建立了白帐汗国,起先是臣下,后来实际上处于自治地位。别儿迪别死后,金帐汗绝后,汗位由马麦控制,脱脱迷失后,汗位基本上由白帐汗出任。

钦察汗国-强盛时期

   

钦察汗国创建者拔都

钦察汗国治下的人民是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混合。汗国逐渐突厥化而丧失了蒙古文化的特性,不过拔都率领的蒙古战士后裔始终是社会的上层阶级,这些蒙古人包括山只斤、许兀慎、弘吉剌、乞颜。汗国的人口主要是钦察人、保加尔鞑靼人、柯尔克孜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钦察人与土库曼人居多。

内部组织

政治上,钦察汗国原为蒙古帝国之一脉,自蒙哥汗去世后基本上完全独立,并曾与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多次交战。种族上,有钦察、康里、保加尔人、可萨人余部和乌克兰人、希腊人、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汗国的统治者是由库里尔台自拔都的后裔中选举出来,可汗以下有宗王,宗王以下有大臣以及一种名为答剌罕的人,意思是自由的人,免税。他们是行政和军事长官。行政文书使用回鹘文与察合台文,外交文书用蒙古文,语言是使用钦察语为语言。政治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和突厥人,地位较低是阿兰人和俄罗斯人、北高加索人,他们在萨莱城有一定地区居住,乌克兰人居住在奥卡河下游一带。希腊人与意大利人住在克里米亚,大臣下有市民与农民,一种名为撒班赤(sabanchi),用犁者。佃农称为urtakchi,最低微的是奴隶

军队分东、中、西三路,左右两翼,中军由可汗指挥。兵制是以十进制为单位,最小的单位是十。每大军团置统帅一人,每一个军事单位,屯兵在某地区。行政上可分为万人团、千人团、百人团。各单位的长官负责管理政务与镇压叛逆。宗教上,伊斯兰教受到蒙古人和突厥人信仰,被定为国教,伊斯兰教制度和蒙古制度并驾齐驱。

钦察汗国-在俄罗斯行政

   

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

钦察汗国对俄罗斯的行政,有两目的,征兵与征。手段因地不同。有些地方蒙古人直接管理。大部分容许自治。自治的地方大公在可汗的钦差大臣宣布下即位。他们的权力在蒙古人监视下受制。在地方行政上,以十户为基本行政单位,每个十有男女200人,每个百有2000人,每个千有20000人,每个万有200000人,每人数单位要提供该单位人数的兵力和税款,十供出十人,如此类推,每地数字不同。十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在西俄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 1345年。在东俄有两次人口普查。一次在1258-1259。一次在1274-1275。在1275年没再普查。数量也是行政单位。东俄有27个万,西俄有16个万,全俄有43个万。在1275年人口有850万。不包括在万的,大约一千万。每万蒙古人派官员行政,不受大公指挥。只向可汗负责。这些千与万的军官后成为行政长官。另派一个同级征税员。日后达鲁花赤成为全区负责人。有三个级数的达鲁花赤:万、城、村。每一行政单位,皆有达鲁花赤,有少量军队供指挥,维持秩序。

钦察汗国在蒙古人直辖区,十人置一十夫长,百人置一百夫长。第一次在俄罗斯征兵是男子人数的十分之一,以后是二十分之一。司法上,有最高法庭与地区法庭,大公也会在此受审。设达鲁花赤和哈的(伊斯兰教法官),有法官八人,按案件性质决定。

钦察汗国在征税上,在别儿哥时代,最初使用伊斯兰商人与犹太人及亚美尼亚人包税,第一位包税长是一位改宗伊斯兰教的俄罗斯人,名称叫伊佐希马。后来改为使用征税官,再后来一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征税。税收分农村和城市两种,有实物税和货币税,可汗有权征收临时税。税率是十分之一。有三种税吏:书记、农村征税员、城市征税员,也是八思哈。不同的罗斯公国,税收大相迳庭,弗拉基米尔每年交85000卢布,莫斯科只是4000。汗国幅员辽阔,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乌尔根奇、萨莱、别儿哥萨莱、阿速、喀法、速答黑是贸易中心。经济上有牧民和城市居民,农人。南俄和北高加索大草原是土库曼人、康里人、钦察人、蒙古人放牧的地方,伏尔加河和卡马河地区与梁赞州,是生产粮食的地区。

兵力多为突厥人。在宗教上,信仰自由,忙哥帖木儿时代,东正教受到优待,忙哥帖木儿发了一道诏书,它和属民一律免税,豁免他们的户口普查,诽谤正教的人一律处死。教会成为一特权团体。他们的工作是为俄罗斯人提供精神生活与道德上的指教,这时代也是东正教最独立的时期。到月即别汗时期,侮辱东正教信仰与破坏教会财物的人要处死,帖木儿·忽都鲁格诏书也言明,不得干预教会运作。蒙古统治的第一个世纪,教会繁荣,对精神生活上的活动有甚大帮助。另一方面,东正教有自己的法庭,宗教案件只能由教会法庭审判,绝不能在汗庭审判。

另一方面,钦察汗国与元朝有不少的交往,在1330年代,有三万俄罗斯人在中国服役,以前也有阿兰人与钦察人军团,证明两者交往密切。对外关系主要是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交往。

对俄罗斯司法上,所有公国的大公也在可汗的权威下,大公若反抗,可汗会立刻处置。教会已立法保护。蒙古人不干涉俄罗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诉讼,大公可保留司法权。如俄罗斯人与蒙古人争执,由蒙古达鲁花赤处置。死刑与体罚是蒙古的遗产。

钦察汗国对俄罗斯的政策是不让任何一个公国太强大,但如果没大问题,一般会照章做事,发给敕令,在乌兹别克汗时代后,全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由莫斯科大公世袭。

钦察汗国-城市与工商业

   

钦察汗国

13世纪至14世纪,钦察汗国的许多城市,如克里木的苏达克、刻赤、卡法,阿速夫海的阿咱黑 (阿速夫),花剌子模的兀龙格赤以及保加尔、必里牙儿等城市有了很大发展。有的经过复建,超过了原来的规模,如兀龙格赤重建后,成为东方的最大城市之一。在金帐汗国统治时代又新建了一些城市,如克里木(今旧克里木城)、伏尔加河上的拔都萨莱与别儿哥萨莱、北高加索的马札儿城等。

由于汗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邻国的贸易往来,使各城市商业很快发展起来,特别是别儿哥萨莱城。根据1333年到过该城的阿拉伯旅行家伊宾·巴都塔的记载:“萨莱城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规模特别大,建在平坦的土地上,城里人众拥挤,到处有漂亮的市场、宽阔的街道……城中有十三座举行礼拜的清真寺……城中(居住着)不同的民族:蒙古人(他们是国家真正的居民与统治者,其中一些是伊斯兰教徒)、信奉伊斯兰教的阿速人、钦察人、契尔克斯人、俄罗斯人与拜占庭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每个民族分占一定地区,有自己的市场”。月即伯汗统治时代(1312-1341年)是别儿哥萨莱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达到10万以上。城内建有街坊,每一个街坊从事一定的手工业生产,有制造铁器、农具、青铜器的作坊,其中以制作皮革和毛纺品最为发达。城内还有规模较大的熔矿厂等。

钦察汗国与外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有俘虏,亦有当地手工业者和自愿从中亚、高加索、克里木,甚至从埃及等处来的手工业者。13世纪至14世纪时,在金帐汗国各城市已形成了具有世袭权的手工业者居住的街区。

拔都萨莱、别儿哥萨莱、兀龙格赤、保加尔、克里木等城市,是东西贸易的集散地。根据《金帐汗国兴衰史》记载,中国、中亚以及欧洲的商品都运到这些城市,通过这里再运往东西方各国。14世纪时,丹纳(阿速夫)城与苏达克城享有同等地位,这里的贸易被威尼斯商人所操纵。克里木及其港口是联络东西方的枢纽,从克里木出发,到兀龙格赤,再转向河中方向,可到达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兀龙格赤出发,通过草原,经讹答剌与阿力麻里,可到达大都(北京)及哈剌和林(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境)。还有一条通往中国的商道:丹纳-萨莱-兀龙格赤或萨莱-讹答剌-阿力麻里- 甘州-大都,整个行程需要9个月。

贩马贸易在汗国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钦察草原的马可以运往各国,其中以印度居多,贩马商队最多时可贩运6000匹。15世纪上半叶,钦察草原的一个商队向伊朗赶运了4000匹马,每匹马价值100底纳儿以上,从中获利达四成左右。

商人在钦察汗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13世纪和14世纪,商业集团--斡脱商,是汗的商业代理人,这种商人大部分与朝廷合股经商。斡脱商不仅投资于各种商业与手工业企业,而且还包办整个州或城市的税赋。斡脱商接近朝廷,谋取重要官职,并常担任使节。朝廷需要金钱时,则向商人借贷。

钦察汗国-盛衰与分裂

   

当初在钦察汗国内,拔都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蒙古军事贵族统辖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贵由汗去世后,拔都支持蒙哥夺取大汗位,打击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势力,乘机占有河中地区。

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别儿哥在位时(1257-1266),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成为独立国。别儿哥因同伊利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无力东顾,于是河中地区被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占领,别儿哥便支持窝阔台之孙海都对阿鲁忽作战,帮助海都崛起。

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继位(1266-1282),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册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与海都联盟的钦察汗国拘留了数年。直到1282年脱脱蒙哥继位时,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钦察汗国脱脱汗出兵协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后王笃哇、窝阔台后王察八儿,笃哇、察八儿战败,归顺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册封脱脱为宁肃王。

月即伯继位钦察汗(1313-1341),1314年元仁宗遣使册封,予以承认,此后双方经常遣使往来。1336年,月即伯遣使请求领取分地岁赐以赈给军站。1337年,元廷专设一总管府掌管术赤后王平阳等处分地岁赐,每年按额发给。

月即伯在位时,汗国达到极盛时期。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与伊利汗国、埃及等国通好,对外贸易兴隆。伊斯兰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广泛传播,此后钦察汗都信奉伊斯兰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兰化。

随着势力的增强,金帐汗国各万户几乎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王国,形成与汗庭相抗衡的力量。14世纪中叶,汗国内部又出现了新的争端,万户们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汗庭权力日渐削弱,从1357至1381年间共更换了20个汗。14世纪末,金帐汗国呈现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同时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到15世纪时,钦察汗国已经分裂成为八个独立的小汗国,相对独立的国家。

喀桑汗国:领地建在卡马河和伏尔加河汇合处,首都设在喀桑城。保加尔人是该汗国的主要居民,由术赤后裔统治。

诺该帐汗国:领地在乌拉尔与伏尔加河之间,蒙古人是当地的主要居民。

克里木汗国:领地在克里木半岛,该国是从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诸汗国中最强大的一个汗国。

西伯利亚汗国:领地在乌拉尔山以东,沿托波尔河一带地区。蒙古人是当地的主要居民,从事牧业、农业和狩猎业。

阿斯特拉罕汗国:领地在伏尔加河下游,居民主要从事牧业,渔业和狩猎业次之。

大帐汗国:占有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吉什特-钦察地区。

钦察汗国的正统汗位由大帐汗国继承,但他的实际地位同于其他汗国。1472年,阿合马汗发动了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战争以阿合马的战败而告终。1480年,阿合马再次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强迫其纳贡。由于阿合马的同盟军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致使阿合马到乌格拉河后撤兵,回到伏尔加河下游时,被诺该帐汗国人杀死。蒙古人对罗斯公国的统治到此结束(统治时间长达240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期,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地区被罗斯公国占领。16世纪50年代,沙皇伊万四世统治时期先后占领了喀桑、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个汗国。金帐汗国领土全部并入罗斯公国领地。

钦察汗国-灭亡

   

钦察汗国在札尼别死后,别儿迪别即位时期极短,死后汗国大乱,他的两兄弟不服他,改宗基督教,汗国大乱。斡儿答与昔班的后裔曾立为汗。换了多位可汗。汗位由马麦掌握。后期,金帐汗分裂。大帐汗国继承对莫斯科公国的统治。大帐汗只剩下萨莱。1472年,莫斯科大公国抗税,大汗阿合马率兵征讨,结果失败。

1480年阿合马再次征讨,再次失败,并死于内乱。至此罗斯公国彻底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此距术赤建立汗国已有二百六十年的时间。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正式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加冕为俄罗斯沙皇。1550年代,沙皇俄国先后攻打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亚三个汗国。其中,克里米亚汗国寿命最长,因为它是当代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封臣。1783年,克里米亚在法国大革命前,中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奥匈帝国有战端,无暇东顾,钦察汗国逐渐被归并于沙俄领内。十四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纪初,汗国先后分裂出西伯利亚、喀山、克里木、那海、阿斯特拉罕等汗国,藩属斡罗斯公国也脱离羁绊,钦察汗国难以维持下去。终在1502年被伊凡三世所灭。十四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纪初,汗国先后分裂出西伯利亚、喀山、克里木、那海、阿斯特拉罕等汗国,藩属斡罗斯公国脱离钦察汗国,钦察汗国难以维持下去。终在1502年被伊凡三世所灭。

钦察汗国-君主世袭表

   

拔都(1227年-1255年)

撒里答(1255年)

乌剌黑赤(1255年-1257年)

别儿哥(1257年-1266年)

忙哥帖木儿(1266年-1280年)

脱脱蒙哥(1280年-1287年)

兀剌不花(1287年-1290年)

脱脱(1290年-1312年)

月即别(乌兹别克汗)(1312-1340年)

札尼别(1340年-1357年)

别儿迪别汗(1357年-1359年)

忽里纳

纳兀鲁斯

乞迪儿

帖木儿火者

乞里迪别

木里汗阿不剌

阿即思汗

扎尼别二世

秃伦别哈纳木汗妃

亦里班汗

阿剌火者

哈只彻尔客思

爱别汗

合里罕

兀鲁斯汗

脱脱乞

帖木儿灭里斡里兰

脱脱迷失

帖木儿忽格鲁特(1391年-1400年)

沙迪别汗(1400年-1407年)

不剌汗(1407年-1412年)

帖木儿汗(1412年-1415年)

扎兰丁汗

乞邻别儿歹

怯别汗

扎巴儿·别儿迪

兀鲁黑·马哈麻 (1423年-1459年)

博剌汗

赛亦得·阿黑麻

阿黑麻汗 (1460年-1481年)

赛克赫阿里 (1481年-15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