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诀顾颜和林楠: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09:24

三、语言教学的艺术

语言教学,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中的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品析与鉴赏的教学。语言教学天然地存在于几乎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语言教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姿。有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每一项内容中都大有文章可作。就拿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来讲,认知、感受、理解、积累、运用、品析、赏鉴、创造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内都包孕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研究。所以,从研究的内容来讲,我们永远有事可做,在语言教学的研究上,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但我们可以重视如下三个方面的“提高”。

1.提高对语言积累教育的关注程度

积累丰富,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累要丰富。

那么,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积累”呢?它含有哪些主要内容呢?

一为知识性积累。这是最直接、最基础的积累,包括字词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等。

二是语言性积累。它包括字、词,短语,句式,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它们是语言运用的“物质基础”和借鉴模式。

三是技能性积累。它讲求训练性,要求对学生进行圈、点、勾、划、点、评的训练,进行分层划段、归纳文意、品味文情、赏析文采的训练。在写作上,它要求对学生进行拟出提纲、构思布局、修改润色等内容的训练。即进行层次不同的阅读技能训练和写作技能训练。

四为情感性积累。它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潜移默化之中,在雅、美、纯、真的语文环境之中受到思想情操的多方面的熏陶、感染与教育,从而增进语感,培养情感,养成气质,提高修养。

五为思维性积累。它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之能去粗取精,能划分归类,能从某一点生发而联想开去,能从芜杂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炼规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吸纳,能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专攻”。

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积累,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

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充足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每个人的一生。

所谓语言积累,就是运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更多更美的语言,它们是语言运用的坚实基础。

所谓语言积累,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会品味、揣摩、感悟语言和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语言积累教育研究,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课题。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没有语言积累教学的科学体系,从大面积的教学看,连科学的理念与先进的作法也比较难以看到;特别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蜂起,但难以看到关于语言积累教学的研究专题。

其实,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很关注、很强调这个问题。

初、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共有约20次提到“积累”二字。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醒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还要求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教学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的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我们应该对此进行一点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为在大面积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2.提高对教材进行语言研究的水平

中学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是精选的语言现象。语言教学研究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是科学的教材分析。

要想有目标地、有层次地、高效率地进行语言教学,语文教师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要把教材读好,读深,读细,读美,要悉心玩赏,为教学设计作好充分有力的铺垫。

科学的教材分析能够让我们知道如何突出重点,聚集精华,它会使我们对全套教材的语言积累教学既有量化指标的大致了解,又有具体内容的显现,更有教学标高与教学层次的把握。

所以,阅读教材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以常用的阅读教材的方法去看待教材,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教材,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在语言教学上都不会有精致的结果,其原因是没有从“量”与“质”这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理智而科学的网络式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语言研究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感知与感受。分析课文的词语、句式、段式、篇式,分析课文中语言组合的特点,分析课文语言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中达意传情的技巧。

(2)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炼与积累。一是对一篇课文进行提炼,二是对多篇课文的提炼加以组合。二者都可以形成语言教学的板块。有了这种板块,语言教学的内容就具体而微了。

(3)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与赏析。一是对语言的浅层品析,二是对语言的深层品析。浅层品析的内容无非是结构、形式、含意、准确、生动、修辞方式、情感特征、感觉角度、语序角度等,深层品析的内容则是表达作用、隐含意义、表达艺术、表达风格、表达的独到之处等等。

3.提高语言教学的分析策划能力

语言教学的研究内涵丰富,所以我们又必须同步地研究语言教学的艺术。所谓语言教学的艺术,就是科学地、生动地、高效地进行语言教学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不是孤立的识字认词的教学,不是枯燥机械的读背教学,不是肢解课文式的讲析教学,它需要我们细心分析,耐心策划,精心运筹,将语言教学融于课文的整体教学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增加积累,学会运用,学到品析与鉴赏的技法。

为此,我们可从如下方面提高语言教学的策划能力:

1.从专项突破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2.从系统训练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欣赏语言优美的句段”“欣赏形式优美的句段”“欣赏手法特别的句段”“欣赏意境优美的句段”“欣赏内涵丰富的句段”……

3.从学法点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教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4.从集聚精华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忆读式美句积累”等。

5.从语言实践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表情演读”“智能练习”“句段读写”“课文集美”“编制卡片”等。

6.从课中活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整理性语言学习活动”“读背性语言学习活动”“练习性语言学习活动”“品析性语言学习活动”“鉴赏性语言学习活动”等。

将上述策划变为教学行为,要讲究突出重点,咀嚼英华,自然灵活,优美实惠,也就是要科学而又艺术,要有一定的教学品位。

下面请见两例——语言集美教学。

例一:《杜甫诗三首》语言积累教学片断——集美式忆读。

创意说明:就课文内容进行迁移,联想,回忆,积累文言诗词中的写景美联。

活动角度:寻找诗词中的“景点”。

活动成果:同学们进行写景美句的联想与回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用“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来形容这种收获,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活动启示:第一,还可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提炼整理;第二,还可以变换角度,就这些语言材料再次深化学习活动;第三,还可以扩展内容,对现代文课文中的此类语言材料进行联想、回忆与积累。

例二:《紫藤萝瀑布》语言教学方案——集美式品读。

创意说明:美文美教。

教学视点:课文集美。

教材处理: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实践活动:1.朗读美文,2.品味美点,3.聚集美句。

预期目标:1.学生活动充分,2.课堂积累丰富。

预期效果:1.进行美感熏陶,2.进行情感熏陶,3.进行语感熏陶,4.积累与学用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美文需要美读。今天我们从“美”的角度来学习课文《紫藤萝瀑布》,用探求的眼光来发现课文中的美……

第一个教学板块:语言感受活动

1.播放课文CAI课件,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

2.播放课文CAI课件,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3.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美文,还要识美词,学美句,背美段,品美意。下面请同学们从“美词、美句、美段”的角度,自由选择内容,并出声地朗读。

4.同学们活动。

第二个教学板块:语言梳理活动

1.请说一说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课中美词:

瀑布迸溅伫立依傍伶仃蜂围蝶阵忍俊不禁仙露琼浆察颜观色盘虬卧龙播放课件,课件上有如上美词,同学们朗读。

2.请说一说你喜欢的课中美句: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3.请同学们推选课文中的美段: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教师略作点拨:这个段落可称人生感悟抒情段。

播放课件,同学们自由朗读。

第三个教学板块:语言欣赏活动

1.请同学们自选内容,从课文语言的角度品味课文美点。

2.同学们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开始课堂发言,老师的评点穿插其间。

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美好地应接学生的发言,如:

·美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

·美在“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

·美在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

·美在“瀑布”的四次运用,这带有夸张的比喻写出了高下,写出了曲线,写出了动感,还写出了光彩、欢快、生动与热烈。

·美在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意和深意。

·美在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震撼着“我”的心,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一个“流”字,它贯串全文,虚实相随。

·美在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写出了花的美感与动感。

·美在“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写出了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

·美在“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写出了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

·美在“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

·美在“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写出了花朵的光彩与层次。

·美在“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写出了花朵的茂密与生动。

·美在“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这两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之可爱,生命之可爱,奋进之可爱。

·美在“瀑布”“流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反复照应,形成节奏。

·美在“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相照应。

·美在文中有俊美的主体形象——那流动的“瀑布”。

·美在文中有秀美的细部线条——那美丽的“小花”。

·美在文中有醇美的意蕴表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抒情段,这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

……

4.教师评价学生的活动。

第四个教学板块:语言积累活动,语言实践活动

1.教师交代活动目的:用聚集美句的方式,将全文内容浓缩为一篇两百字以上的“描写+点题”的短文。

2.学生用“勾画”的方式在书上作记号。

3.各人朗读自己“创作”的短文。如: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背诵这篇短文。

……

教学启示:

课文集美,就是将课文中美的内容集聚起来,形成一个一个语言的、知识的、技法的、情感的、哲理的等资料的板块。

课文集美,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美好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使学生学习到语言的精华。

课文集美,可以在单课之内进行,也可以用“课文联读”的方式进行。可以有统一的教学要求,也可以有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的有个性的活动。学习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到趣、美、乐,而且收获多多。

课文集美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高雅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进行着审美教育、语言教育、学习技能教育以及思维训练。

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

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一词出现了近30次,可见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