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狄龙30集:(人教实验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7:50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

试卷及试卷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共40分,每小题2分)

  1. 决定音调的主要因素是(    )

    A. 声源物体振动的幅度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中的音色             D. 声源物体振动的频率

  2. 用照相机拍照时,被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 大于2倍焦距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射击瞄准时做到“三点一线”      B.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

    C. 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D. 做手影游戏

  4. 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

  5. 以下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

   

   

   

   

  6. 下面是小明所画的关于光现象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B. 在月球上宇航员要用无线电交流,是因为真空不传声

    C.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行人脚步声惊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检查铁轨是否正常,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8.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焦距最小的是(    )

    A. 近视眼        B. 远视眼     C. 正常的眼睛     D. 一样小

  9. 下列关于投影仪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的主要光学元件是凸透镜

    B. 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倒放

    C.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应将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10. 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的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

    B. 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C. 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 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说明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11. 用蜡烛和玻璃板做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的表格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是实像

    B.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2. 打雷下雨了,小芳先看到了闪电,后听到了雷声,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相差约3秒,打雷处距离小芳大约(    )

    A. 50米      B. 100米      C. 500米      D. 1000米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对着挂在墙上的镜子照射,从侧面看去,看到的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墙和镜子都是亮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 墙和镜子都是暗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漫反射

    C. 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 墙是暗的,镜子是亮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14. 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15.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路,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等效法     B. 模型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类比法

  16. 小明在家复习物理时,总结了一些物理知识的应用,但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

    A. 从交响乐曲中区分开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它们的音调不同

    B. 要使长笛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应使劲吹

    C.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的道理

    D.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同一个物体是利用了漫反射的缘故

  17. 将一只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可以看到蜡烛放大的像,你认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下列的哪一个: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18. 下列关于色光与颜色的有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黑色

    B.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C.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D. 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19. 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B. 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

    C. 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

    D. 在大山中会有回声

  20. 下面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不属于有悖文明的现象是(    )

    A. 塞车时,汽车不停地鸣笛

    B. 自习课上,两位同学大声讨论问题

    C. 上课时,教室外楼道中的老师蹑脚走路

    D. 课间,同学们蜂拥进入办公室

 

卷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作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 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仪器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和烛焰的中心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实验,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4.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能传递能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二. 问答题(8分)

  1. 小红在观看“国庆”的游行队伍时,发现远处走来的锣鼓队中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和锣声不大合拍,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小红看到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而锣鼓声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因为_______速远大于________速,所以看到敲锣打鼓的人敲击动作和锣鼓声不大合拍。

  2. 小明在水中抓鱼时,冲着他看到的,为什么抓不到鱼?

    答: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小明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变_____(填“浅”或“深”)了的__________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比看到的要_________(填“浅”或“深”),所以小明抓不到鱼。

 

三. 阅读探究题(10分)

    小雁在学完了光的反射后,又联想起声音,他想到光能发生反射,声音也能发生反射,他想:声音的反射是否也和光的反射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呢?

    小雁心想:应该有规律吧,那规律是什么?

    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硬纸卷两个长纸筒。用支架支撑,使它们等高且保持水平。在一个纸筒的一端放一只声音较响的手表或者一只闹钟,另一端对准墙壁且成一定角度。使另一个纸筒一端对准某一位听众的耳朵,另一端也对准墙壁并成一定角度。在两个纸筒之间(即手表与人之间)竖直放一块足够大的隔音板,板与墙壁垂直,但不与墙壁接触,二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如图所示。调整两个纸筒与墙壁之间的夹角,使听众听到的声音达到最响亮为止。定义两个纸筒与隔音板的夹角分别叫入射角和反射角。

    测量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并填写实验表格如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小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1)小雁得出的结论是:在发生声音的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2)请你用刚才的探究结论,解释问题:为什么电影院的墙壁是凹凸不平的?

    答:这样做是为了让从舞台传过来的声音在发生_______时,不至于都______向一个方向,使这个方向的回声______,而听不清从_______中传过来的声音。

    (3)小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主要经历的探究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 探究设计题(10分)

    在做实验时,老师让各组同学先看好自己用的透镜的焦距,小宇感到奇怪,心想:为什么透镜会有不同的焦距,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用手摸了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发现大小不相同的透镜厚度不同,针对这个发现,小宇提出了“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厚度有什么关系”的课题,你能帮小宇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吗?请说出你的想法和做法。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或说明:

    实验步骤设计:

    进行实验:

    实验表格设计:

    分析论证:假如你的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应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评估: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五. 问题解决题(8分)

    教室里的黑板反光,请你想出两种解决的办法,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解决方法1:                    物理道理1:

    解决方法2:                    物理道理2: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小明在实验中需要一个平行光源,他手中只有一个凸透镜、一个小灯泡电路,还有一个纸筒,请你帮他设计制作一个平行光源,说出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制作方法:

    使用方法:

 

 

 

 

 

 

【试题答案】

卷一

    单项选择题部分(每空2分,共40分)

  1. D     2. C       3. C          4. B          5. A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A      12. D      13. C      14. D

  15. B       16. A  17. D      18. B      19. D      20. C

 

卷二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画出法线1分,反射光线2分,标出反射角1分,共4分)

  2. (填上凸透镜3分)

  3. (每空0.5分,共9分)

    (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说明器材、步骤、现象、结论,每部分各1分,共4分)

    答: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把可乐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可以将火焰吹得晃动甚至吹灭。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每空各1分,共8分)

  1. 光、声、光、声(4分)

  2. 光的折射、浅、虚、深(4分)

 

三. 阅读研究题(共10分)

  1. 等于(2分)

  2. 答:反射、反射、很强、空气(4分)

  3.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分)

 

四. 探究设计题(共10分)

    探究课题: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的关系(1分)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有关(2分)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1分)

    实验步骤设计:(2分)

    将厚度最薄的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这个透镜的焦距f1

    用同样方法测出厚度居中的个透镜的焦距f2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最厚的个透镜的焦距f3

    进行实验:实验表格设计(2分)

    分析论证:f1>f2>f3(1分)

    评估:(1)能否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1分)

 

五. 问题解决题(共8分)

    解决方法1:(2分)将黑板表面打磨的粗糙一些。

    物理道理1:(2分)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光线反射向各个方向。

    解决方法2:(2分)用黑板漆漆黑。

    物理道理2:(2分)黑色表面将各种光都吸收了,使粉笔字处反射的光突出,从而看得清楚。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制作方法:(2分)先测出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2分)将小灯泡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

 

【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难度比4:4:2,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应用。

    本套试题从能力上综合考察了知识的认知、判断能力、阅读能力、知识归纳能力、探究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较好的检验。

 

(二)试题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卷一考察的主要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容,是同学们检验自己学习基础知识好坏的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措施之一。本套试题从基本概念、实例、知识结构、作图实验、计算现象解释、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等多个方面对前三章知识进行了综合考察。

  1. 声源振动幅度决定响度,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本题应选D。

  2. 当物距在2f之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所以选C。

  3. A、B、D答案明显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而C答案容易引起误判的原因是很多同学不理解“烈日下用伞挡阳光”是为了不让光线沿直线传播,即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应用。所以本题选C。

  4. A、C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只有B是光的折射的应用,所以选B。

  5. 本题中B、C、D都是正确的,有关声音的特性中,频率只是影响音调的一个因素,所以A的正确写法应当是:

   

    本题应选A。

  6. 这是一道识图题,A、B考察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正确的画法应当是:

    而C、D答案考察的是光的反射,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此D是正确的选项。

  7. 笛子发声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因此A选项就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答案选A。

  8. 这道题考察的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远视眼刚好相反,折光能力强的透镜的焦距小,所以本题应选A。

  9. 投影仪的主要原件有凸透镜和平面镜。凸透镜在此的工作原理是当f

  10. 本题考察的是实验。C选项的实验能够证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而不是音调与振幅有关,所以本题选C。

  11. 本题考察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所以本题选A。

  12. 这是一道小计算题,计算打雷处距小芳多远时,由于光速非常快,因此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声速×声音传播时间即可,因为本题为340×3=1020(米),应选择D。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向墙上的镜子照射时,光在镜子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朝向一个方向,在墙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侧面看时,镜面的反射光无法进入眼中而墙面反射光线相对进入眼中较多,所以应选C。

  14. 很明显D关闭所有声源是不可行的,应选D。

  15. 利用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是模型法的一个典型应用,所以应选B。

  16. 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使劲吹笛子,使笛子中空气柱的振动幅度增大,所以笛声才会变响;通过放大镜所观察到放大昆虫的像实际上是昆虫的虚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发生漫反射,所以本题应选A。

  17. 题中表明放大镜是呈现在光屏上的,因此在20cm处所成的像是在f和2f之间,由此可知f<20cm<2f,所以10cm

  1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是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颜色,因此本题应选B。

  19. 本题考察的是想象能力。对于本题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聋子,这样这道题就非常容易判定了没有声音,大山怎么会有回声呢?因此本题应选D。

  20. 本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定,题目中要求挑选属于有文明的现象,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挑选文明现象,所以本题选C。

 

卷二非选择题

    卷二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仍然考察学生的双基知识及其应用,另一部分考察学生的能力,主要考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制作能力。

一. 作图、实验题

  1、2题考察同学们的作图能力,对于第1题,同学们往往会遗漏标明反射角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大家认真读题,这两题答案如下:

  3. 本题考察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8的探究实验,回忆实验,我们就可以填写上正确答案。

    答案:(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本题答案在课本P28,是一个演示实验。

    答案: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对着火焰敲击橡皮膜,可以看到火焰摇动,这就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

  1.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光速大于声速。同学们应注意的是敲击鼓的动作是由于反射光进入眼中造成的,因此敲鼓动作是以光速传入人的眼中,鼓声是以声速传入人的耳中,动作与声音的差别超过了0.1s,所以才会感到不合拍的现象。

    答案:光、声、光、声

  2. 本题考察光的折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图来表示:

    答案:光的折射、浅、虚、深

 

三. 阅读探究

    做为中考的一大类题型,主要考察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等多种能力,是考察同学们综合能力优劣的一道非常有效的题目。

    本题中是类比光反射规律,提出声反射是否有类似规律这一问题,针对所提问题小雁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又进行了实验,最终将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最终的讨论。

    通过探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生声音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运用自学的知识解释电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问题,同学们同样可以以漫反射做为类比,由此可知,这样做是为了让声音遇到墙壁时,反射的声音分散向同一个方向,避免回声干扰原声。

    答案:(1)等于;(2)反射、反射、很强、空气;(3)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四. 探究设计

    探究设计题实际上是一道综合能力考察的题目,与上一题相似,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设计、归纳,自我评价等多种能力。

    针对这一类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的方式一般是一个物理量(y)与另一个物理量(x)的关系,在这里,同学们必须明确x与y各自代表哪一个物理量。x代表自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原因或条件改变的物理量,本题中x就是“透镜的厚度”;y代表因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结果或最终现象的物理量,本题中y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以明确本题的探究课题就是“凸透镜焦距与透镜厚度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关的猜想。如本题中我们就可以提出的猜想是①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厚度有关;②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等猜想。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依次选定测x物理量和测y物理量的器材。本题中,关于x只需准备三只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即可,关于y就需要凸透镜、刻度尺,综合在一起,注意适当的采用控制变量法,就可以获得整个实验中所需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在实验步骤叙述中,一定要注意实验顺序的合理性,交代好x、y的测量方式,有时有些物理量是事先给定的,如本题透镜的厚度,因此就可以不必进行测量。

    表格记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利用表格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使实验结果清晰化、明确化,表格的设计方式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进行:

    如果实验步骤设计中已经给定x的具体内容,表中x应当给于填充。

    分析论证在本题中实际就是针对实验的可能结果进行猜测(预测),但是这种预测是建立在猜想基础上的。

    评估环节实际就是同学们对于实验中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体现,本题中要大家找到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影响因素的寻找方式一般可以从环境干扰因素、实验技巧或控制变量的准确度几个角度去寻找。

    答案:

    探究课题: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厚度最薄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填入表格。

    (2)同样,测出厚度居中的凸透镜的焦距f2,填入表格。

    (3)再同样测出最厚的凸透镜的焦距f3,填入表格。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表格:

    分析论证:假若猜想正确,在实验中应看到的现象是f1>f2>f3

    评估: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准确测量出透镜的焦距f。

 

五. 问题解决题

    黑板反光问题主要是由于镜面反射光太强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答案:(1)方法:将黑板打磨粗糙一些。理由: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

    (2)方法:将黑板表面涂黑。理由:黑色将各种色光吸收,使粉笔字的反射光突出。

    (3)方法:将窗帘拉上。理由:入射的平行光经窗帘后变得分散,使黑板反射光不再朝向同一个方向。

 

六. 设计制作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光路可逆这两个知识点,在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中我们学习到:

    由光路可逆可知:

    答案:

    制作方法: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将小灯泡的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

试卷及试卷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共40分,每小题2分)

  1. 决定音调的主要因素是(    )

    A. 声源物体振动的幅度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中的音色                       D. 声源物体振动的频率

  2. 用照相机拍照时,被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 大于2倍焦距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射击瞄准时做到“三点一线”             B.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

    C. 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D. 做手影游戏

  4. 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

  5. 以下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

   

   

   

   

  6. 下面是小明所画的关于光现象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B. 在月球上宇航员要用无线电交流,是因为真空不传声

    C.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行人脚步声惊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检查铁轨是否正常,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8.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焦距最小的是(    )

    A. 近视眼                    B. 远视眼             C. 正常的眼睛             D. 一样小

  9. 下列关于投影仪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的主要光学元件是凸透镜

    B. 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倒放

    C.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应将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10. 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的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

    B. 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C. 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 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说明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11. 用蜡烛和玻璃板做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的表格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是实像

    B.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2. 打雷下雨了,小芳先看到了闪电,后听到了雷声,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相差约3秒,打雷处距离小芳大约(    )

    A. 50米         B. 100米        C. 500米              D. 1000米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对着挂在墙上的镜子照射,从侧面看去,看到的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墙和镜子都是亮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 墙和镜子都是暗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漫反射

    C. 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 墙是暗的,镜子是亮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14. 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15.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路,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等效法             B. 模型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类比法

  16. 小明在家复习物理时,总结了一些物理知识的应用,但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

    A. 从交响乐曲中区分开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它们的音调不同

    B. 要使长笛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应使劲吹

    C.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的道理

    D.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同一个物体是利用了漫反射的缘故

  17. 将一只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可以看到蜡烛放大的像,你认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下列的哪一个: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18. 下列关于色光与颜色的有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黑色

    B.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C.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D. 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19. 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B. 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

    C. 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

    D. 在大山中会有回声

  20. 下面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不属于有悖文明的现象是(    )

    A. 塞车时,汽车不停地鸣笛

    B. 自习课上,两位同学大声讨论问题

    C. 上课时,教室外楼道中的老师蹑脚走路

    D. 课间,同学们蜂拥进入办公室

 

卷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作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 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仪器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和烛焰的中心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实验,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4.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能传递能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二. 问答题(8分)

  1. 小红在观看“国庆”的游行队伍时,发现远处走来的锣鼓队中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和锣声不大合拍,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小红看到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而锣鼓声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因为_______速远大于________速,所以看到敲锣打鼓的人敲击动作和锣鼓声不大合拍。

  2. 小明在水中抓鱼时,冲着他看到的,为什么抓不到鱼?

    答: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小明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变_____(填“浅”或“深”)了的__________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比看到的要_________(填“浅”或“深”),所以小明抓不到鱼。

 

三. 阅读探究题(10分)

    小雁在学完了光的反射后,又联想起声音,他想到光能发生反射,声音也能发生反射,他想:声音的反射是否也和光的反射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呢?

    小雁心想:应该有规律吧,那规律是什么?

    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硬纸卷两个长纸筒。用支架支撑,使它们等高且保持水平。在一个纸筒的一端放一只声音较响的手表或者一只闹钟,另一端对准墙壁且成一定角度。使另一个纸筒一端对准某一位听众的耳朵,另一端也对准墙壁并成一定角度。在两个纸筒之间(即手表与人之间)竖直放一块足够大的隔音板,板与墙壁垂直,但不与墙壁接触,二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如图所示。调整两个纸筒与墙壁之间的夹角,使听众听到的声音达到最响亮为止。定义两个纸筒与隔音板的夹角分别叫入射角和反射角。

    测量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并填写实验表格如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小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1)小雁得出的结论是:在发生声音的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2)请你用刚才的探究结论,解释问题:为什么电影院的墙壁是凹凸不平的?

    答:这样做是为了让从舞台传过来的声音在发生_______时,不至于都______向一个方向,使这个方向的回声______,而听不清从_______中传过来的声音。

    (3)小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主要经历的探究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 探究设计题(10分)

    在做实验时,老师让各组同学先看好自己用的透镜的焦距,小宇感到奇怪,心想:为什么透镜会有不同的焦距,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用手摸了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发现大小不相同的透镜厚度不同,针对这个发现,小宇提出了“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厚度有什么关系”的课题,你能帮小宇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吗?请说出你的想法和做法。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或说明:

    实验步骤设计:

    进行实验:

    实验表格设计:

    分析论证:假如你的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应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评估: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五. 问题解决题(8分)

    教室里的黑板反光,请你想出两种解决的办法,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解决方法1:                                    物理道理1:

    解决方法2:                                    物理道理2: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小明在实验中需要一个平行光源,他手中只有一个凸透镜、一个小灯泡电路,还有一个纸筒,请你帮他设计制作一个平行光源,说出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制作方法:

    使用方法:

 

 

 

 

 

 

【试题答案】

卷一

    单项选择题部分(每空2分,共40分)

  1. D           2. C        3. C               4. B               5. A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A              12. D             13. C             14. D

  15. B          16. A       17. D             18. B              19. D             20. C

 

卷二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画出法线1分,反射光线2分,标出反射角1分,共4分)

  2. (填上凸透镜3分)

  3. (每空0.5分,共9分)

    (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说明器材、步骤、现象、结论,每部分各1分,共4分)

    答: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把可乐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可以将火焰吹得晃动甚至吹灭。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每空各1分,共8分)

  1. 光、声、光、声(4分)

  2. 光的折射、浅、虚、深(4分)

 

三. 阅读研究题(共10分)

  1. 等于(2分)

  2. 答:反射、反射、很强、空气(4分)

  3.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分)

 

四. 探究设计题(共10分)

    探究课题: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的关系(1分)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有关(2分)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1分)

    实验步骤设计:(2分)

    将厚度最薄的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这个透镜的焦距f1

    用同样方法测出厚度居中的个透镜的焦距f2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最厚的个透镜的焦距f3

    进行实验:实验表格设计(2分)

    分析论证:f1>f2>f3(1分)

    评估:(1)能否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1分)

 

五. 问题解决题(共8分)

    解决方法1:(2分)将黑板表面打磨的粗糙一些。

    物理道理1:(2分)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光线反射向各个方向。

    解决方法2:(2分)用黑板漆漆黑。

    物理道理2:(2分)黑色表面将各种光都吸收了,使粉笔字处反射的光突出,从而看得清楚。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制作方法:(2分)先测出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2分)将小灯泡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

 

【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难度比4:4:2,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应用。

    本套试题从能力上综合考察了知识的认知、判断能力、阅读能力、知识归纳能力、探究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较好的检验。

 

(二)试题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卷一考察的主要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容,是同学们检验自己学习基础知识好坏的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措施之一。本套试题从基本概念、实例、知识结构、作图实验、计算现象解释、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等多个方面对前三章知识进行了综合考察。

  1. 声源振动幅度决定响度,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本题应选D。

  2. 当物距在2f之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所以选C。

  3. A、B、D答案明显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而C答案容易引起误判的原因是很多同学不理解“烈日下用伞挡阳光”是为了不让光线沿直线传播,即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应用。所以本题选C。

  4. A、C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只有B是光的折射的应用,所以选B。

  5. 本题中B、C、D都是正确的,有关声音的特性中,频率只是影响音调的一个因素,所以A的正确写法应当是:

   

    本题应选A。

  6. 这是一道识图题,A、B考察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正确的画法应当是:

    而C、D答案考察的是光的反射,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此D是正确的选项。

  7. 笛子发声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因此A选项就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答案选A。

  8. 这道题考察的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远视眼刚好相反,折光能力强的透镜的焦距小,所以本题应选A。

  9. 投影仪的主要原件有凸透镜和平面镜。凸透镜在此的工作原理是当f

  10. 本题考察的是实验。C选项的实验能够证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而不是音调与振幅有关,所以本题选C。

  11. 本题考察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所以本题选A。

  12. 这是一道小计算题,计算打雷处距小芳多远时,由于光速非常快,因此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声速×声音传播时间即可,因为本题为340×3=1020(米),应选择D。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向墙上的镜子照射时,光在镜子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朝向一个方向,在墙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侧面看时,镜面的反射光无法进入眼中而墙面反射光线相对进入眼中较多,所以应选C。

  14. 很明显D关闭所有声源是不可行的,应选D。

  15. 利用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是模型法的一个典型应用,所以应选B。

  16. 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使劲吹笛子,使笛子中空气柱的振动幅度增大,所以笛声才会变响;通过放大镜所观察到放大昆虫的像实际上是昆虫的虚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发生漫反射,所以本题应选A。

  17. 题中表明放大镜是呈现在光屏上的,因此在20cm处所成的像是在f和2f之间,由此可知f<20cm<2f,所以10cm

  1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是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颜色,因此本题应选B。

  19. 本题考察的是想象能力。对于本题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聋子,这样这道题就非常容易判定了没有声音,大山怎么会有回声呢?因此本题应选D。

  20. 本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定,题目中要求挑选属于有文明的现象,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挑选文明现象,所以本题选C。

 

卷二非选择题

    卷二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仍然考察学生的双基知识及其应用,另一部分考察学生的能力,主要考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制作能力。

一. 作图、实验题

  1、2题考察同学们的作图能力,对于第1题,同学们往往会遗漏标明反射角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大家认真读题,这两题答案如下:

  3. 本题考察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8的探究实验,回忆实验,我们就可以填写上正确答案。

    答案:(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本题答案在课本P28,是一个演示实验。

    答案: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对着火焰敲击橡皮膜,可以看到火焰摇动,这就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

  1.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光速大于声速。同学们应注意的是敲击鼓的动作是由于反射光进入眼中造成的,因此敲鼓动作是以光速传入人的眼中,鼓声是以声速传入人的耳中,动作与声音的差别超过了0.1s,所以才会感到不合拍的现象。

    答案:光、声、光、声

  2. 本题考察光的折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图来表示:

    答案:光的折射、浅、虚、深

 

三. 阅读探究

    做为中考的一大类题型,主要考察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等多种能力,是考察同学们综合能力优劣的一道非常有效的题目。

    本题中是类比光反射规律,提出声反射是否有类似规律这一问题,针对所提问题小雁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又进行了实验,最终将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最终的讨论。

    通过探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生声音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运用自学的知识解释电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问题,同学们同样可以以漫反射做为类比,由此可知,这样做是为了让声音遇到墙壁时,反射的声音分散向同一个方向,避免回声干扰原声。

    答案:(1)等于;(2)反射、反射、很强、空气;(3)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四. 探究设计

    探究设计题实际上是一道综合能力考察的题目,与上一题相似,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设计、归纳,自我评价等多种能力。

    针对这一类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的方式一般是一个物理量(y)与另一个物理量(x)的关系,在这里,同学们必须明确x与y各自代表哪一个物理量。x代表自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原因或条件改变的物理量,本题中x就是“透镜的厚度”;y代表因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结果或最终现象的物理量,本题中y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以明确本题的探究课题就是“凸透镜焦距与透镜厚度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关的猜想。如本题中我们就可以提出的猜想是①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厚度有关;②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等猜想。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依次选定测x物理量和测y物理量的器材。本题中,关于x只需准备三只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即可,关于y就需要凸透镜、刻度尺,综合在一起,注意适当的采用控制变量法,就可以获得整个实验中所需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在实验步骤叙述中,一定要注意实验顺序的合理性,交代好x、y的测量方式,有时有些物理量是事先给定的,如本题透镜的厚度,因此就可以不必进行测量。

    表格记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利用表格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使实验结果清晰化、明确化,表格的设计方式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进行:

    如果实验步骤设计中已经给定x的具体内容,表中x应当给于填充。

    分析论证在本题中实际就是针对实验的可能结果进行猜测(预测),但是这种预测是建立在猜想基础上的。

    评估环节实际就是同学们对于实验中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体现,本题中要大家找到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影响因素的寻找方式一般可以从环境干扰因素、实验技巧或控制变量的准确度几个角度去寻找。

    答案:

    探究课题: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厚度最薄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填入表格。

    (2)同样,测出厚度居中的凸透镜的焦距f2,填入表格。

    (3)再同样测出最厚的凸透镜的焦距f3,填入表格。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表格:

    分析论证:假若猜想正确,在实验中应看到的现象是f1>f2>f3

    评估: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准确测量出透镜的焦距f。

 

五. 问题解决题

    黑板反光问题主要是由于镜面反射光太强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答案:(1)方法:将黑板打磨粗糙一些。理由: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

    (2)方法:将黑板表面涂黑。理由:黑色将各种色光吸收,使粉笔字的反射光突出。

    (3)方法:将窗帘拉上。理由:入射的平行光经窗帘后变得分散,使黑板反射光不再朝向同一个方向。

 

六. 设计制作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光路可逆这两个知识点,在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中我们学习到:

    由光路可逆可知:

    答案:

    制作方法: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将小灯泡的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

试卷及试卷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共40分,每小题2分)

  1. 决定音调的主要因素是(    )

    A. 声源物体振动的幅度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中的音色                       D. 声源物体振动的频率

  2. 用照相机拍照时,被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 大于2倍焦距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射击瞄准时做到“三点一线”             B.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

    C. 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D. 做手影游戏

  4. 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

  5. 以下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

   

   

   

   

  6. 下面是小明所画的关于光现象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B. 在月球上宇航员要用无线电交流,是因为真空不传声

    C.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行人脚步声惊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检查铁轨是否正常,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8.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焦距最小的是(    )

    A. 近视眼                    B. 远视眼             C. 正常的眼睛             D. 一样小

  9. 下列关于投影仪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的主要光学元件是凸透镜

    B. 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倒放

    C.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应将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10. 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的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

    B. 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C. 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 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说明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11. 用蜡烛和玻璃板做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的表格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是实像

    B.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2. 打雷下雨了,小芳先看到了闪电,后听到了雷声,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相差约3秒,打雷处距离小芳大约(    )

    A. 50米         B. 100米        C. 500米              D. 1000米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对着挂在墙上的镜子照射,从侧面看去,看到的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墙和镜子都是亮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 墙和镜子都是暗的,因为墙和镜子发生的是漫反射

    C. 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 墙是暗的,镜子是亮的,因为墙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14. 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15.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路,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等效法             B. 模型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类比法

  16. 小明在家复习物理时,总结了一些物理知识的应用,但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

    A. 从交响乐曲中区分开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它们的音调不同

    B. 要使长笛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应使劲吹

    C.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的道理

    D.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同一个物体是利用了漫反射的缘故

  17. 将一只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可以看到蜡烛放大的像,你认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下列的哪一个: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18. 下列关于色光与颜色的有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黑色

    B.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C.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D. 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19. 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B. 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

    C. 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

    D. 在大山中会有回声

  20. 下面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不属于有悖文明的现象是(    )

    A. 塞车时,汽车不停地鸣笛

    B. 自习课上,两位同学大声讨论问题

    C. 上课时,教室外楼道中的老师蹑脚走路

    D. 课间,同学们蜂拥进入办公室

 

卷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作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 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仪器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和烛焰的中心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实验,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4.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能传递能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二. 问答题(8分)

  1. 小红在观看“国庆”的游行队伍时,发现远处走来的锣鼓队中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和锣声不大合拍,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小红看到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而锣鼓声是以________速传递的,因为_______速远大于________速,所以看到敲锣打鼓的人敲击动作和锣鼓声不大合拍。

  2. 小明在水中抓鱼时,冲着他看到的,为什么抓不到鱼?

    答: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小明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变_____(填“浅”或“深”)了的__________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比看到的要_________(填“浅”或“深”),所以小明抓不到鱼。

 

三. 阅读探究题(10分)

    小雁在学完了光的反射后,又联想起声音,他想到光能发生反射,声音也能发生反射,他想:声音的反射是否也和光的反射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呢?

    小雁心想:应该有规律吧,那规律是什么?

    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硬纸卷两个长纸筒。用支架支撑,使它们等高且保持水平。在一个纸筒的一端放一只声音较响的手表或者一只闹钟,另一端对准墙壁且成一定角度。使另一个纸筒一端对准某一位听众的耳朵,另一端也对准墙壁并成一定角度。在两个纸筒之间(即手表与人之间)竖直放一块足够大的隔音板,板与墙壁垂直,但不与墙壁接触,二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如图所示。调整两个纸筒与墙壁之间的夹角,使听众听到的声音达到最响亮为止。定义两个纸筒与隔音板的夹角分别叫入射角和反射角。

    测量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并填写实验表格如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小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1)小雁得出的结论是:在发生声音的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2)请你用刚才的探究结论,解释问题:为什么电影院的墙壁是凹凸不平的?

    答:这样做是为了让从舞台传过来的声音在发生_______时,不至于都______向一个方向,使这个方向的回声______,而听不清从_______中传过来的声音。

    (3)小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主要经历的探究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 探究设计题(10分)

    在做实验时,老师让各组同学先看好自己用的透镜的焦距,小宇感到奇怪,心想:为什么透镜会有不同的焦距,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用手摸了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发现大小不相同的透镜厚度不同,针对这个发现,小宇提出了“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厚度有什么关系”的课题,你能帮小宇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吗?请说出你的想法和做法。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或说明:

    实验步骤设计:

    进行实验:

    实验表格设计:

    分析论证:假如你的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应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评估: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五. 问题解决题(8分)

    教室里的黑板反光,请你想出两种解决的办法,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解决方法1:                                    物理道理1:

    解决方法2:                                    物理道理2: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小明在实验中需要一个平行光源,他手中只有一个凸透镜、一个小灯泡电路,还有一个纸筒,请你帮他设计制作一个平行光源,说出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制作方法:

    使用方法:

 

 

 

 

 

 

【试题答案】

卷一

    单项选择题部分(每空2分,共40分)

  1. D           2. C        3. C               4. B               5. A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A              12. D             13. C             14. D

  15. B          16. A       17. D             18. B              19. D             20. C

 

卷二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各4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9分,共20分)

  1. (画出法线1分,反射光线2分,标出反射角1分,共4分)

  2. (填上凸透镜3分)

  3. (每空0.5分,共9分)

    (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说明器材、步骤、现象、结论,每部分各1分,共4分)

    答: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把可乐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可以将火焰吹得晃动甚至吹灭。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每空各1分,共8分)

  1. 光、声、光、声(4分)

  2. 光的折射、浅、虚、深(4分)

 

三. 阅读研究题(共10分)

  1. 等于(2分)

  2. 答:反射、反射、很强、空气(4分)

  3.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分)

 

四. 探究设计题(共10分)

    探究课题: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的关系(1分)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厚度有关(2分)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1分)

    实验步骤设计:(2分)

    将厚度最薄的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这个透镜的焦距f1

    用同样方法测出厚度居中的个透镜的焦距f2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最厚的个透镜的焦距f3

    进行实验:实验表格设计(2分)

    分析论证:f1>f2>f3(1分)

    评估:(1)能否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1分)

 

五. 问题解决题(共8分)

    解决方法1:(2分)将黑板表面打磨的粗糙一些。

    物理道理1:(2分)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光线反射向各个方向。

    解决方法2:(2分)用黑板漆漆黑。

    物理道理2:(2分)黑色表面将各种光都吸收了,使粉笔字处反射的光突出,从而看得清楚。

 

六. 设计制作题(4分)

    制作方法:(2分)先测出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2分)将小灯泡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

 

【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难度比4:4:2,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应用。

    本套试题从能力上综合考察了知识的认知、判断能力、阅读能力、知识归纳能力、探究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较好的检验。

 

(二)试题分析

卷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卷一考察的主要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容,是同学们检验自己学习基础知识好坏的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措施之一。本套试题从基本概念、实例、知识结构、作图实验、计算现象解释、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等多个方面对前三章知识进行了综合考察。

  1. 声源振动幅度决定响度,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本题应选D。

  2. 当物距在2f之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所以选C。

  3. A、B、D答案明显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而C答案容易引起误判的原因是很多同学不理解“烈日下用伞挡阳光”是为了不让光线沿直线传播,即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应用。所以本题选C。

  4. A、C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只有B是光的折射的应用,所以选B。

  5. 本题中B、C、D都是正确的,有关声音的特性中,频率只是影响音调的一个因素,所以A的正确写法应当是:

   

    本题应选A。

  6. 这是一道识图题,A、B考察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正确的画法应当是:

    而C、D答案考察的是光的反射,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此D是正确的选项。

  7. 笛子发声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因此A选项就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答案选A。

  8. 这道题考察的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远视眼刚好相反,折光能力强的透镜的焦距小,所以本题应选A。

  9. 投影仪的主要原件有凸透镜和平面镜。凸透镜在此的工作原理是当f

  10. 本题考察的是实验。C选项的实验能够证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而不是音调与振幅有关,所以本题选C。

  11. 本题考察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所以本题选A。

  12. 这是一道小计算题,计算打雷处距小芳多远时,由于光速非常快,因此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声速×声音传播时间即可,因为本题为340×3=1020(米),应选择D。

  13. 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向墙上的镜子照射时,光在镜子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朝向一个方向,在墙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侧面看时,镜面的反射光无法进入眼中而墙面反射光线相对进入眼中较多,所以应选C。

  14. 很明显D关闭所有声源是不可行的,应选D。

  15. 利用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是模型法的一个典型应用,所以应选B。

  16. 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使劲吹笛子,使笛子中空气柱的振动幅度增大,所以笛声才会变响;通过放大镜所观察到放大昆虫的像实际上是昆虫的虚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发生漫反射,所以本题应选A。

  17. 题中表明放大镜是呈现在光屏上的,因此在20cm处所成的像是在f和2f之间,由此可知f<20cm<2f,所以10cm

  1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是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颜色,因此本题应选B。

  19. 本题考察的是想象能力。对于本题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聋子,这样这道题就非常容易判定了没有声音,大山怎么会有回声呢?因此本题应选D。

  20. 本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定,题目中要求挑选属于有文明的现象,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挑选文明现象,所以本题选C。

 

卷二非选择题

    卷二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仍然考察学生的双基知识及其应用,另一部分考察学生的能力,主要考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制作能力。

一. 作图、实验题

  1、2题考察同学们的作图能力,对于第1题,同学们往往会遗漏标明反射角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大家认真读题,这两题答案如下:

  3. 本题考察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8的探究实验,回忆实验,我们就可以填写上正确答案。

    答案:(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

    (2)

  4. 本题答案在课本P28,是一个演示实验。

    答案: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点燃蜡烛,对着火焰敲击橡皮膜,可以看到火焰摇动,这就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二. 问答题

  1.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光速大于声速。同学们应注意的是敲击鼓的动作是由于反射光进入眼中造成的,因此敲鼓动作是以光速传入人的眼中,鼓声是以声速传入人的耳中,动作与声音的差别超过了0.1s,所以才会感到不合拍的现象。

    答案:光、声、光、声

  2. 本题考察光的折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图来表示:

    答案:光的折射、浅、虚、深

 

三. 阅读探究

    做为中考的一大类题型,主要考察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等多种能力,是考察同学们综合能力优劣的一道非常有效的题目。

    本题中是类比光反射规律,提出声反射是否有类似规律这一问题,针对所提问题小雁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又进行了实验,最终将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最终的讨论。

    通过探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生声音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运用自学的知识解释电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问题,同学们同样可以以漫反射做为类比,由此可知,这样做是为了让声音遇到墙壁时,反射的声音分散向同一个方向,避免回声干扰原声。

    答案:(1)等于;(2)反射、反射、很强、空气;(3)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四. 探究设计

    探究设计题实际上是一道综合能力考察的题目,与上一题相似,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设计、归纳,自我评价等多种能力。

    针对这一类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的方式一般是一个物理量(y)与另一个物理量(x)的关系,在这里,同学们必须明确x与y各自代表哪一个物理量。x代表自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原因或条件改变的物理量,本题中x就是“透镜的厚度”;y代表因变量,即题目表述中的结果或最终现象的物理量,本题中y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以明确本题的探究课题就是“凸透镜焦距与透镜厚度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关的猜想。如本题中我们就可以提出的猜想是①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厚度有关;②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等猜想。

    依据课题,我们就可以依次选定测x物理量和测y物理量的器材。本题中,关于x只需准备三只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即可,关于y就需要凸透镜、刻度尺,综合在一起,注意适当的采用控制变量法,就可以获得整个实验中所需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在实验步骤叙述中,一定要注意实验顺序的合理性,交代好x、y的测量方式,有时有些物理量是事先给定的,如本题透镜的厚度,因此就可以不必进行测量。

    表格记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利用表格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使实验结果清晰化、明确化,表格的设计方式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进行:

    如果实验步骤设计中已经给定x的具体内容,表中x应当给于填充。

    分析论证在本题中实际就是针对实验的可能结果进行猜测(预测),但是这种预测是建立在猜想基础上的。

    评估环节实际就是同学们对于实验中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体现,本题中要大家找到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影响因素的寻找方式一般可以从环境干扰因素、实验技巧或控制变量的准确度几个角度去寻找。

    答案:

    探究课题: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玻璃凸透镜,一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厚度最薄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并移动至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填入表格。

    (2)同样,测出厚度居中的凸透镜的焦距f2,填入表格。

    (3)再同样测出最厚的凸透镜的焦距f3,填入表格。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表格:

    分析论证:假若猜想正确,在实验中应看到的现象是f1>f2>f3

    评估: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准确测量出透镜的焦距f。

 

五. 问题解决题

    黑板反光问题主要是由于镜面反射光太强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答案:(1)方法:将黑板打磨粗糙一些。理由:变镜面反射为漫反射,使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

    (2)方法:将黑板表面涂黑。理由:黑色将各种色光吸收,使粉笔字的反射光突出。

    (3)方法:将窗帘拉上。理由:入射的平行光经窗帘后变得分散,使黑板反射光不再朝向同一个方向。

 

六. 设计制作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光路可逆这两个知识点,在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中我们学习到:

    由光路可逆可知:

    答案:

    制作方法: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把透镜固定在纸筒中,将小灯泡固定在透镜的焦距处。

使用方法:将小灯泡的电路接通,从纸筒前口射出平行光线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