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魔道全文阅读免费:入静和做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7:41
基础练习

入静,不需专门去做,只需结合入睡和早晨似睡似醒时可也。躺在床上,闭眼。此时目光自然没有了,但你还能在意念中看到房顶所在的位置,我们不妨将这种``看到"称为``神光",以与平常的目光相区别。对此神光,任其自由活动(固定其于一处即为平常所说的凝视或曰意守)。这种自由,本身就是对白天注意力过于凝视的一种``反动"。如果可能,勿忘勿助于神光焦点球的这种自由运动。时间久了,这种勿忘勿助的水平自然就越来越高,这就是功夫和智慧。在太极拳里这叫做``不丢不顶"。熟练久了,当心中杂念纷纭之时,神光不去追它们(即它们所发生的位置--物理的、心理的),而仍是自然放松地呆在那儿,这样就好像落叶虽多,但无风,叶子还是要平稳和缓地落在地上。熟练再熟练,神光焦点球不断放松,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白天那种小小的局部,做到此时,房子里的你仿佛睡在露天的野外,与宇宙同大。

要问,这些做法有什么用,先不管它有没有什么具体之用,起码你可以看到,它是人类心理学中的基本现象, 所以这些做法如果有用的话,最大的作用是让人自省这些基本现象后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而不是一上来就``意守丹田",或者更好一点像陈撄宁、胡海牙提倡的``听呼吸"、``皮肤呼吸"之类。 这里的方法,是提倡先去体会``自然",体会够了,也就懂得,也就会偶尔地主动一下,弄出点``用处"来。其中最基本的现象或道理仍然是``测不准原理",即眼停频率×焦点球体积=常数
也就是说,当焦点球越小之时,眼停频率越高,如此自然不会心里安详了。反之,若想心理安详,必然是应该往眼停频率变低、焦点球变大的方向上发展。由此可知,一般所谓的``意守丹田",眼睛凝视于身体中极小的区域,一是不能让在白天已经凝视工作了很长时间的精神返还自由,二是不符合心里安详之原理。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应该往精神与宇宙同大那个方向上练,即睡觉时感觉上不是睡到狭窄的房间里,而是睡到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但对于练习有素者,丹田小小的区域,其实在其视界中
是无穷大,正是所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境界。那个时候当然也能够符合心里安详之理。


练好了以后,有了相当的经验,这应该是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然后可以开始两种练习,一为晨醒之时,一为白天之时,比如练太极之时。


二、晨醒之时

上面所说的,可能更适合在入睡前做,下面增加些内容,以更适合在早晨似睡似醒时练习,当然这些做法也适合于已经比较入静,杂念比较少时来作。

在这些时候,内心在似醒非醒之间,心中乃至微醒的梦中可能自动地出现一些声音或图像,以前人们将其称为``杂念"。此时与前面作法不同,要心鸣洛音心意诀以应之。即当一个杂念产生时,内心就能敏锐地察觉,同时念洛音心意诀以应之,就好像一个人当树叶落下时,就敲一下木鱼一样。过一些时候,下一个杂念再生时,又以洛音心意诀中下一个字应之,如此循环往复无穷。练习日久,自然敲木鱼的时机,掌握的就越来越敏锐。洛音心意诀有36×2种,较繁,初期可以用十二字诀(信:敬容真;趣:险奇美;恒:慢匀平)循环往复。这样就慢慢地将杂念的无序化能量转化为心意诀中的良性有序能量。

微醒更透之时,可以开始练习``顶皱趾扣双拍脐息法",即顶松呼→顶皱吸→趾松呼→趾扣吸,如此叫双拍,往复循环无穷。同时肚脐在中间始终呼放、吸缩,同步此双拍节奏。需要注意的是,是顶皱趾扣脐缩配合呼吸,而不是呼吸配合它们,初学者可能往往不自觉地搞成后者,反而弄的呼吸不自然。但熟练以后,这种不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并且就会像人走路或骑自行车一般,成为自动动作。当更为清醒时,人往往会不自觉地突然眼睛张开,此时就可以继续练习``睁眼提桃双拍踵息法"。即眼皮开合,与脚尖压抬相对应,成为双拍呼吸,做了一会儿,若眼皮仍想闭合时,则以眼球和睾丸的落、提,为双拍呼吸。如此交替循环往复,至完全清醒起床之时,可以使用易经筋。

最后注释:(略).....这种凝视本身也给自己积攒了很多精神中的能量或曰金钱。


三、高阶锻炼(白天训练)

基础练习好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静坐时将眼睛张开,练两个球: 一个还是原来的神光焦点球,再一个是睁开眼后的目光焦点球。 两球在空间位置上最好分开。可凝可自由,共有三种组合: 两个都自由,一个凝动一个自由,两个都凝动。在练习过程中,也要找出其基本的规律。这种训练,当然如果能找个视野开阔、风景名胜之地是最好了。

(注意年轻人静坐时,如果采取盘坐的话,要经常换腿,以免始终一腿在下,从而影响骨骼发育,切切注意。)也可以在太极拳盘架子过程中练习,即让目光焦点球在前,神光焦点球在身后,并且目光焦点球、重心、神光焦点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两球关于重心对称。为便于理解这种做法,大家回忆一下站在悬崖之上的经历。即使让人站上后一动不动,一般人虽然理智上知道其完全安全,但还是会有不太舒服之感,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此时身体之前悬崖以外存在极大的空间,目光焦点球自然是不得不在身体前方极远处、且偏下很大程度。但是神光焦点球,却还未适应这种变化,仍然靠近身体,两者不对称,好像天平,自然有倾斜不适甚至害怕之感。如果神光也能做到,在身体之后延伸到无穷远处,甚至往地下延伸,则此时,即使再高的悬崖,目光焦点球、神光焦点球只要关于身体对称,就不会有倾斜不适之蔽,心里也就不会那么害怕。当然一般人,没那么好的条件在悬崖上练功,但盘架子时还是要保持这个直线两端延伸的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