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2960x 配置实例:郑州大学 李民 《 盘庚研究》(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2:22
郑州大学  李民 《 盘庚研究》(下)  http://202.121.183.55:8089/playvideo.asp?id=5242  现在咱们讲这个《尚书·盘庚》篇研究这一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讲一下就是围绕着这个迁都问题,这个《尚书·盘庚》篇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这一部分要讲清就是《尚书·盘庚》篇它围绕着迁都,在学术界都有哪一些重点问题在探讨。
一个问题就还是说盘庚迁都的原因《尚书·盘庚》篇它讲的这个盘庚迁都的原因,到底他为什么迁都?
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争论是向来有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也可以说从汉代那些经学家们开始,一直经过明清这些经学家们,一直到现在的学术界历来对于《尚书·盘庚》迁都有种种说法,各种各样的意见。
商代商汤以前从契开始就经常迁都。就那个“契约”的“契”,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在数学、地理、绘画、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这个张衡,我们那个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他就在《西京赋》里头他就提出来,
  
殷人屡迁  前八后五
  ——(东汉)张衡《西京赋》 说“殷人迁徙,前八后五”。说前头,就说商汤以前是八次,商汤以后是五次,这个迁都。到盘庚这一回迁都,那应该八五一十三,你总算是八五第十三次迁都。那么如果从商汤算起,他是第五次迁都。
殷人为什么频繁地迁都?这个原因是什么?这个种种说法都有。当然我说的也包括盘庚他为什么要迁都,种种说法都有。
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盘庚迁都他是去奢行俭。就是把那一些奢侈这些东西去掉,进行节俭。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水患说就是因为水患,就是在旧都,在这个都城里头有水患,这个是根据《盘庚》篇本身,由于发水,由于水泄漏,地下泛碱,这个情况就引起迁都了,就这地方不能再住了。
还有一种说法游牧说(游农说)就是游牧说,或者叫游农说还有,游是“旅游”的“游”。
游农说是什么意思呢?游牧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人认为这个商代它是游牧社会,它说为什么是游牧社会?就因为它说迁徙。说你看它这地方把这个水草用竭了,水也不再什么(丰富)了,然后水源不够了,
然后草也不丰富了,然后就得要搬家,所以前八后五,十三次,过几年就要迁,过几年,过一段时间就要迁。他是游牧说。
游农说也是这样,说它这个农业往往那个用到一定的时候,它那个地力不行了就换个地方。这个因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它只要它这个政治中心它一变化,整个的跟着这一大片地方就得要有所变化。所以说随着都
城它要变化。因此他就说,有说是游牧说,有说游农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战争说。
说这个战争当时是频繁的。这个殷人我们知道所谓“殷”,我要讲清楚,殷人、商人,这是一个意思。所以有时候我们就说是殷人,有时候说是商人。这个严格地说,这个殷商怎么说呢?就是说过去一种说法,
说他盘庚搬到这个殷墟以后就称为殷人,在这之前称为商人。现在统统的说法就是说这个殷商也可以不分,也可以说殷人,也可以说商人。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就容易混着讲,我不管讲殷人也好,讲商人也好,
总是一个概念。
这个殷人他这个战争,它比较频繁。他经常是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这个商代它国家的大事,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打仗,“在祀与戎”所以这个战争非常频繁。为什么呢?就是要掠夺土地,掠夺劳动力,掠夺资源。所以这个战争是打来打去。
那么当时盘庚的时候有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西北方向是有土方,有方,西边有羌方,南边就有东夷。所以这样别的族和他之间战争比较多。大概在东边他可能是打了败仗,他就把都城移一下,就是要迁走,
离这个东夷远一点。同时也是为了抵御这个西北,像方。就是一个“工”字底下一个“口”。  方和土方,这是西北, 西边是羌方。这是一种,叫做战争说。就是战争的这个需要他要迁都。阶级矛盾说还有一种说法是阶级矛盾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了。阶级矛盾到了白热化程度,说干脆迁都了。迁都以后你那个贵族你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通过这个削弱他的势力,削弱这个大贵族的势力,增强王权。
那么这就是说的这个阶级矛盾说。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通过迁都去解决这个矛盾。各家的说法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各家的说法都不是凭空的,可是总得要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到底这个是为什么?
1991年,我在《历史研究》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就是《殷墟的生态环境与盘庚迁殷》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也是通过多年我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我觉得这一次盘庚迁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引起历史上千百年来都讲这一件事,我觉得他这个迁都绝对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很简单的原因。
盘庚迁都是综合原因引起它是一种综合的原因,它是综合引起的。
简单地说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社会矛盾促进了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又加速了社会矛盾。这样就是相互起作用的情况下,那么它就是这个地方就不能再住了,也就是它这个《盘庚》篇里头讲的,就是如果再照旧,
那就我们就没法生活了,这地方就只有我们死路一条。那么从我们现在来看,从上述《盘庚》篇本身,从其他的文献记载,从当前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到,就是社会矛盾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
就更加速了社会矛盾。就在旧都没法呆下去了,如果再呆下去,只有就是走向这个彻底的末路。
古代迁都和选都城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特别是我这个文章里提到,这个古代的迁都和它的选都城,它也非常注意它的生态环境。随着它社会的进步,它逐步逐步就要注意它这个迁都问题了。
那可能在过去,比如说盘庚以前,它社会的发展还没到那个地步,它迁都的时候往往对这个生态环境注意不够。我们说那个时候它肯定逐步也在注意到这个生态环境。当然它没这个词儿,它当时这个词,当时没有
出现。但是我们想古代社会它要发展,它也有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只不过它缺乏一种规律性的总结,缺乏治理。
那么《尚书》的《盘庚》篇所说的盘庚这一次迁都,就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逐步已经看到这个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从当前的考古发掘看,盘庚迁都旧都和新都的生态环境截然不同。
最主要的就是说,从当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盘庚迁都,他的旧都和新都生态环境截然不同。它旧都,我们就是知道,从它自己记载来看就是,有各种各样的灾害,就不能生存下去了。那么新都,也就是我们说的
殷墟,也就是安阳了。现在我们知道安阳这个西北小屯这一带,这是它的这个新都,就是盘庚所迁的都城。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这个殷墟,尤其是前几年又发现了洹北商城,就是殷墟那不是前头有一个洹水嘛,环水的北边发现了一个大的一个都城,一个城。这个城,一般的认为应该是盘庚迁去的一个都城。过去小屯没有城,过去一致的有
人怀疑,说这个殷墟它发现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城?因此这个日本人,像贝冢茂树、宫崎市定这些,甚至于包括现在的松丸道雄先生, 他们都认为是殷墟就不是商代的都城,也不是盘庚迁的那个都城。他们甚至
认为都城在汤阴, 他是根据这个甲骨文它以日程计算的。就说甲骨文里头记载要打猎,那么打猎的话它记载某一天国王去打猎去了,早上去的,晚上回来了。这个路程是从哪到哪,他根据这个路程计算,他认为
应该是在现在的汤阴。是以他这个(日程)。因为它这个他也是主要说这个殷墟这么大的范围,宫殿遗址,比如许许多多的宫殿遗址,墓葬,都那么大的范围,出了那么多东西,那么为什么没有城?
  前几年在洹水以北发现洹北商城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进一步证明盘庚迁殷确实是迁到殷都。
那么前几年我们在洹水以北发现了叫洹北商城。这个是学术界又引起了大的轰动。就进一步地证明盘庚迁殷那他确实是盘庚迁到殷都了。
那么他迁到这,这个环境,我们先不说旧都的环境,因为我们下边才能讲他到底这个旧都在哪,就是从哪迁过来的?咱们现在先讲的就说迁到殷墟了。
那么迁到殷墟了,这个殷墟,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竹书纪年》
自从盘庚迁了以后,
“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是《竹书纪年》说的“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什么意思?
就是盘庚迁到殷墟以后,往后还有273年,这273年就没再迁过。就是从盘庚以后不再迁都。那么这就说明殷墟这个环境是相当好。
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它北边它是有洹水, 再往北是漳河,它是在地处一个慢山坡下面,就太行山,西边是太行山。那么北边是有这个漳河,再靠近一点就是洹水。南边就是大的一个平原,也就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东边是古代的黄河,我们知道古代的黄河是应该,特别春秋以前的黄河它这个流向是从郑州过来,往东北方向走了。然后直接从安阳的东边,就是现在的内黄附近,一直地到了这个往东北方向,它是从天津的南边
入的渤海。
所以这个整个你看殷墟这个环境,西边是太行山,北边是漳河,是洹水。东边是大河,也就是黄河,南边是平原,这么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就是说物产丰富、生态环境好。另外就是它的气候好。竺可桢我们,就是那个自然科学家、天文学家竺可桢先生,他曾经说过:殷墟时候平均温度比现在高两、三度。
这个殷墟的时候,平均温度比现在要高上两三度。所以当时的一些竹子,一些大象,属于南方的这个植物、动物在这个殷墟这都有。那么同时它那个有洹水,如果发水的时候,它这个洹水还可以接着疏导。
所以它这个生态环境是比较好的。这个生态环境适于做新的王都。物产也比较丰富,能够养活大量的人口。从殷墟的生态环境可以看出盘庚迁都是经过选择的。绝对是选择的,绝对不是盲目地从哪迁到哪。
这点我觉得,我是通过大量的资料,通过当前的考古发掘,我是自信这个说法。
所以我在《历史研究》写的《殷墟的生态环境与盘庚迁殷》这个还是有不少学者觉得还是应该从这个角度有所考虑。
  盘庚迁都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加速社会矛盾使得不得不迁都,这次迁都是有意识、有规划的。
这就是说盘庚迁都它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矛盾,这个从《尚书·盘庚》篇本身可以看出来。促进了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加速了社会矛盾,使得不得不迁都。而这次迁都是有意识、有规划的一种
迁都。
所以他迁到一个地方以后,迁到殷墟以后,二百七十三年再不徙都,不再迁了。前八后五十三迁,迁到他这一次就不再迁了。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我在讲的这一部分的,他的迁都的这个原因。
那么下边再说说第二个小问题,盘庚迁都的地方,就是迁都的地方,地方就是地点。他到底从什么地方迁到什么地方的?他到底是从哪迁来的?这个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术界的大部分意见自奄迁殷,就是“自奄迁殷”这是根据《竹书纪年》说的,就是“自奄”,“奄”,就是曲阜,那就现在的这个曲阜,自奄迁到这个殷地。这个相距大概就千把里地华里就是一千多里。
还有一种意见就是自邢迁到殷墟“自邢”就“邢台”这个“邢”,或者叫“耿”。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的,就姓“耿”的“耿”。那么邢,从“邢台”这个“邢”迁到殷墟的,
这也是有一种这样的意见。还有其他几个意见,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反正就是过去大部分的说法说“自奄迁殷”。“自奄迁殷”的疑虑。现在我们也看“自奄迁殷”有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这个说法有靠不住的地方。它靠不住的地方在哪呢?一个就是从现实的考古发掘来看,在这个奄地,也就现在的曲阜。目前没有发现商代的大规模的遗址,大规模的遗迹。那就是在曲阜没有见到商代人集中在
这活动。这个考古发掘对于文献的互证,二重证据法:将发现的史料与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王国维不是讲二重证据法嘛?这个考古学和文献学是相互可以互证的。
那么从我们现在说文献上后世确实有人说是从奄迁到殷的。但是在奄地,也就是在曲阜,我们现在没有看到商代的文化遗存。或者我们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存。你既然是做都城嘛?你当然得有大规模的文
化遗存,这个在殷墟,在这个奄,在曲阜我们没有看到。所以说这个曲阜的这个说法有点靠不住。
再一个,《尚书·盘庚》篇本身就说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
——《尚书·盘庚》“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盘庚作”,这个“作”是作为,或者行动了,说他要涉大河来迁这个老百姓。
那我们想了,如果说从奄,从曲阜要是迁到这个殷墟,它是一千多华里。这个中间怎么?就是光说这个“惟涉河以民迁”这个中间恐怕是种种困难都有,怎么就光讲“惟涉河以民迁”?这是它存在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就没有采用这个说法。
觉得是什么呢?通过目前的考古发掘,我们推断盘庚迁都应该是从邢迁到殷。通过目前的考古发掘,我们觉得这个还是应该从邢迁到这个奄(殷)的,邢就是“邢台”的“邢”。这个邢它距离这个殷墟大概也就
是二百多华里,距离很近。那么中间它确实涉及到一个河,这个河是什么河?是漳河。这个河应该是漳河。有人说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一说到河就(特指),特别先秦文献,汉代以前的文献,一说到河那就是指
黄河说的,说大河也是指黄河说的。其他的河统统就冠名字,或者你叫漳河,或者是你叫做什么这个淮河,就是你不再统称河。那么凡一说写河,就是指黄河。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不可改动的一个理
论。实际是我在文章里头也找出了几条依据。就是有的河也可以在先秦时期叫河。这个是我探索的一个问题。你比如简单地说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个“河”指什么?这个“河”能说指黄河?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这玩意儿指黄河说的,这恐怕也不一定。
这个有好多这样的记载。另外从,《史记》的也好,《汉书》的也好,它有时候把那个漳河也叫河。所以说这个漳河它是在横亘在邢和殷墟中间的一条大河。
如果说是“惟涉河以民迁”那它中间最困难的就这一条河。这是我们今天所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河”可能是就指的是漳河。
我们说漳河在甲骨文里头,河水、漳水,洹水等等有几个水,在当时都是很有名的,在甲骨文里头可以看出来。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河水来看当时,来看当时。我们知道现在的河你看起来到那,水源很不足,水流也
不是那么很急,河面不宽。但是在古代它不一样,在古代的河,它绝对不是这样,它绝对不是这样。漳河在古代是很大的、浪涛滚滚的一条河。漳河在古代你看我们各种各样的文献都可以说明,那是很大的一条河,
肯定是浪涛滚滚这么一条河。那么所以它这个“惟涉河以民迁”,它就在《盘庚》篇里头显得非常重要。那么现在又要说到考古发掘。这个考古发掘是一个比较有力的证明。邢台出土文物就是在邢台发现了大量的中
商时期的遗址,中商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商时期就是什么?就盘庚以前,盘庚以前。因为这个商代的分期是这样,朝代分期方法
 
早期   后期
早期 中期 晚期你也可以给它分成早期和后期
这两种分法。
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早期、中期、晚期。那么中商时期那就是盘庚以前,就仲丁以后盘庚以前,也可以这样分的话叫中商时期。正好就是在邢台,特别什么曹演庄什么这几个遗址,它确实发现了不少中商时期的文化遗存。
而中商时期正好和这个安阳殷墟这个洹北商城,从文化序列方面它正好接上了。那就是那边早一点这边稍晚一点。那正好就应该是盘庚迁殷,“从耿”,就是从邢渡过漳河,迁到了这个殷墟。庚迁都的社会影响下边我们说第三个小问题,就是盘庚迁都的社会影响,或者叫做社会意义。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从历代的文献当中,有不少文献都提到盘庚迁都。可见这么一个迁都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都城的迁徙问题,它涉及面还是比较大的。对这历史它有重要的启迪。
启迪是什么?就是说当一个比较大的一个统治集团感到他的统治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要采取种种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那么盘庚迁殷就是采取了一个用迁都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矛盾。当然了,他也有他的这个对于社会
发展,对于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光说解决这个社会矛盾。那么实践证明他迁都以后,这个社会矛盾确确实实地是有了缓解。
原来我们讲比九世乱:
 商朝自仲丁后,王朝中衰,连续发生王位纷争的中期王室动乱。盘庚以前不是“比九世乱”嘛?
“比九世乱”,就是九世很乱,盘庚以后逐步就走向了一种稳定的局面。那么特别是盘庚下边经过小辛、小乙、再下边就是经过武丁,我们知道“武丁中兴”,这个武丁是商代很有作为的国王,那么他的活动的范围,
他的活动的基地也就是在殷墟。这是武丁,咱们大家都知道就那个妇好墓,他发掘这个妇好墓,那就是武丁的配偶。那妇好墓确实出了大量的商代的青铜器、玉器等等,反映了商代的社会的全貌。
说明从盘庚迁殷之后,商代社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有了大的一个改变。不管是从农业上,从手工业上,从商业上,从一种整个贸易的交流方面,都引起了一个大的变化。
这说明,就是盘庚迁殷对于商代的社会是起了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这个推动作用,不能小视它,不能小看它。
我们可以说,
  
从盘庚以后,商代社会逐步进入了一个经济上、文化上以及同各个方国的交流上的繁荣阶段。
所以大家都说,说这个商代是中国文明的,最早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
当然它往后,它们有逐步逐步有各个阶段。但是在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和盘庚迁殷是有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们对盘庚迁殷这一篇文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将来有时间,我们也可以逐步逐段地,逐句逐段地分析一下它的本文。
我们今天所讲的主要是从它的盘庚所处的时代。《盘庚》篇的制作时代,以及盘庚迁殷的对于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今天我们主要从社会意义上来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