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锦标赛是什么:中新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发展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20:35:09

  今年是中国同新加坡建交20周年。2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值此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委会第七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之际,特刊出相关文章,回顾中新建交2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双边合作的广阔前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人民网国际频道>>

 

 

深化友好合作 合力应对挑战

 

 

 

 
  新加坡是中国友好邻邦,中新两国地缘、文化相近,共同利益广泛。今年是中新两国建交20周年。20年来,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新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强,双边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密切沟通和协调。中新合作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格局。中新友好互利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

  在政治领域,中新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彼此互信不断加强。两国领导人往来密切是中新关系的显著特点,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政治动力。2000年5月,两国发表面向21世纪的双边合作联合声明,将中新关系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4月胡锦涛副主席访新期间,与吴作栋总理就加强两国在高科技、中国西部开发(后调整为新加坡参与中国地方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力资源开发四个重点领域合作达成共识。2003年11月吴作栋总理访华,两国政府成立副总理级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迄今已举行六次会议。2009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新方领导人就中新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新两国相互理解,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合作。双方对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推动“10+1”、“10+3”、东亚峰会等区域合作机制看法一致,在打击海盗、维护海上安全等方面立场相同。中国支持新加坡在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新加坡积极支持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新加坡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台独”,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新经贸合作一直走在中国同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前列。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加强和扩大中新经贸互利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合作的机制逐步健全,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的内容与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日趋紧密。两国间主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等。2009年1月1日,《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这是中新经济关系中的里程碑,标志着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了更为密切、成熟的新阶段。中新地方合作也蓬勃发展。新加坡已经与中国七个省市分别建立合作机制,成为中国很多省市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新加坡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发展战略,丰富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内涵。中新合作始终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有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鲜明特色。从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到天津生态城,无论是合作理念还是合作模式都是首创,拓宽了两国合作的思路。

  人才交流是中新最活跃的合作领域之一。双方高度重视人才交流。主要交流计划有中国赴新研讨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新考察项目、两国外交部互惠培训项目等。2004年5月,双方决定成立“新加坡—中国基金”,支持两国年轻官员的培训与交流。2009年4月,中新“领导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在上海举行。2009年11月,双方签署《关于中新两国中、高级官员交流培训项目的框架协议》(2010年至2014年)。2010年4月,“中新领导力论坛”在新加坡召开。人才培训项目的影响超越了人才培训的范畴,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两国间人员往来、留学生和青少年交流日益扩大,为中新关系发展打下牢固社会基础。两国互为重要入境旅游客源国和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09年,新加坡来华人数达88.95万,中国赴新人数为93.67万。两国教育部签有《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及中国初三学生赴新学习和两国优秀大学生交流等协议。目前,我国15所高等院校在新开办了20个教育合作项目,在新各类留学人员已达4万人,新加坡在华留学生约3200人。2009年11月,两国教育部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新加坡第四所公立大学的谅解备忘录》。

  中方始终把发展中新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中新关系的发展表明,只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互利才能合作,只有共赢才有未来。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对中新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加坡在东盟有重要影响。中新加强合作,有利于两国关系和各自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新关系,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推动各领域合作。我们期待双方以建交20周年为契机,发掘潜力,发挥智慧,共同为中新友好合作关系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外交部提供)

 

 

 

 

 

深化生态环保合作

 

    中国新加坡建交以来,双方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新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探索建设生态城市,共同打造新时期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新期间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签署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合作框架协议,两国有关部门签署了补充协议。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出席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开工仪式,标志着生态城的建设全面启动。

  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盐碱荒滩上,面积约30平方公里。选择在缺水和盐碱荒滩这一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显示了两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示范意义,向国际社会显示两国政府对解决全球资源环境问题采取的负责任的态度。在建设生态城过程中,双方将进行全面合作,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计划的制订等方面交流技术和经验。

  为了加强生态城工作的指导,双方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下,成立了王岐山副总理和新加坡黄根成副总理分别担任双方主席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分别担任双方主席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2008年9月3日,在王岐山和黄根成的共同主持下,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2009年8月24日,王岐山和黄根成在新加坡共同主持召开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目前共召开了五次会议,陆续确定了生态城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设计,以及指标体系分解方案等,推动各方将生态城的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生态城开工以来,中新双方工作团队密切合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动漫园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科技园和产业园实现全面开工,140多家企业进驻,绿色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开始聚集,投融资体系运转良好,城市运营管理同步推进。天津生态城在建设中利用盐碱荒滩搞开发,努力修复严重污染的水体和土地,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推行100%的绿色建筑,这些探索和尝试,已经逐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技术。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也逐步积累经验,提高了参与生态建设的实力。中新双方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城市规划各方面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生态城的复制推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仅是起步,未来的挑战还很多。在两国建交20周年之际,中新双方将继续坚定信心,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建设好天津生态城,把生态环保合作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

 

 

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互利经贸合作是中国新加坡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推动力。自中新建交以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互利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双边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自2004年开始,中新双边贸易额连续突破200亿、300亿和400亿美元大关,2008年达到524亿美元,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确定的2010年5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2008年10月,中新两国政府签订《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是一份内容全面的自贸协定。2009年1月1日协定实施以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各国出口环境的情况下,2009年中新双边贸易额同比仅下降8.8%,达到478.7亿美元,是1990年两国建交时的17倍,明显好于全球贸易形势。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中新贸易额快速回升。2010年1—6月,双边贸易额达27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相互投资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对新加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46.2亿美元。其中,2009年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12.2亿美元,2010年1—6月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3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新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电力、航运和贸易等领域。新加坡已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10年6月底,新加坡累计在华设立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际对华投资440.5亿美元。其中,2010年1—6月,新加坡在华设立投资企业373家,实际对华投资金额26.2亿美元。新加坡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学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投资地区为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和天津等。

  新加坡参与中国地方发展是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截至目前,新加坡与中国四川、山东、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7省市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深入参与中国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新加坡企业界与中国各省市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成果喜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53.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7.1亿美元。其中,2010年1—6月新签合同额1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新工程承包主要集中在房建、地铁、港口和地产等领域。

  新加坡是中国第二大海外劳务市场。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新加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5.8万人,2010年6月末在新劳务人员8.1万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海员等领域。近年来,在新加坡从事医疗护理、电子加工、酒店服务、销售管理等行业的中国劳务人员逐步增加,劳务合作结构不断优化。

  此外,中新双方在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中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双方在联合向第三国提供培训、两国企业联合“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和尝试。

  今年是中新建交2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第一年。中方愿以此为契机,与新方一道,继续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两国政府间和地方各级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中新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推动中新经贸合作向更深程度、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商务部提供)

 人民日报版面

 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新城

 天津生态城一角。

  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启动以来,中国新加坡双方密切联系沟通、坦诚交换意见、深化务实合作,形成了联动高效的合作局面。建立了以王岐山副总理和新加坡黄根成副总理为主席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和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为主席单位的联合工作委员会。联合协调理事会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确定了生态城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同时,中新双方合资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基础工作层面完善了双方会谈、三方沟通、四方联席会议制度,使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的重要事项能够及时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协商。双方共同完成了国内首个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编制了生态城总体规划。成立了规划设计、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水务、公屋五个联合工作小组,在招商引资、社区管理、公屋建设、教育培训、交通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产业引进和生态住宅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起步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产业园区和生态住宅、公建开工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工程,构建安全、可靠、清洁、优质、高效、互动的可持续能源供应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实质性建设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区域。规划和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产业基地、科技园、产业园和软件园五个产业园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引进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投资类企业160家,协议投资总额2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对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形成了51项核心要素、129项关键环节、275项控制目标、723项具体控制措施以及100项统计方法的指标体系落实方案,为生态城建设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路线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致力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力求做到理念能复制、目标能实行、经验能推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通过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着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和谐宜居新社区等做法,在建设中积极探索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等“城市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建设一座“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新城。

  可以预见,在中新两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宏伟蓝图必将成为美好的现实。到2020年,生态城将基本建成,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绿色GDP达到460亿元,初步实现两国政府确定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建设目标。一座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的宜居生态新城将屹立在滨海新区,成为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详细](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宗国英)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一角。

  苏州工业园区建区16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上交各类税收、实际利用外资、注册内资 “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二。

  近年来,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全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已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先进制造业向基地化升级。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5%和5%,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群化推进。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去年达4.2%,新兴产业产值连续两年增长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3%。

  三是现代服务业向品牌化延伸。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商务旅游示范区”、全国首家内陆型综合保税区、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四是优秀人才向高端化提升。大专以上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硕士以上高端人才保持年均50%以上速度增长,被评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详细](江苏省苏州市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马明龙)

 

CDMA和GSM网络哪个好? 从长远角度来说~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定位和美国的关系 他是不是不想和我长远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未来电脑的发展,是硬件好,还是软件好?(那个更需要人才)? 从艺术发展角度谈谈艺术发展与技术的关系 如何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日关系 从哲学角度讲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怎么的哲学关系? 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请说一说我国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假如我可以和乔丹垂直跳同样的高度,从物理学角度分析…… 谁有《从联系和发展角度看待“循环经济”》的文章 急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从就业和发展角度来看哪个比较好? 三农问题的根源能不能从建设和发展人权角度考虑?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 谁知道什么叫做战略优势和战略关系 从遗传角度讲,孩子的智力和父亲的关系大还是和母亲的关系更大一些呢? 谁能说一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要从遗传学的角度去说哦 组织战略和设计的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你认为影响中国社会长远安定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可能是什么? 为什么说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关的角度,谈谈对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认识和见解? 水柱和水银高度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