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版一壶老酒mp3:江西及南昌地区发展方向是以昌九工业走廊为主?还是以昌南赣中为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9:28:33

江西及南昌地区发展方向是以昌九工业走廊为主?还是以昌南赣中为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3 22:12     294人阅读  11人回复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发表新贴 回复 ? 返回洪城茶座

  • 发布新贴
/*商品*/.special{border-left:solid 1px #FDD79D; border-right:solid 1px #FDD79D;}.special .f_one{background:#ffffff;}
离线 珥汉貂
  • 1
    关注
  • 4
    粉丝
  • 9
    帖子

发消息 关注TA

威望:

  • 金币:27 枚


楼主
本帖被 西风烈 执行加亮操作(2011-10-24)
        

         很多朋友关注昌九走廊,这也是上个世纪江西省政府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十余年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这条昌九走廊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甚至有人说,昌九走廊让江西人失去了发展的黄金十年,确实如此。
       既然不成功,自然有其原因,很多朋友也一直在探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虽然本人不是全国著名高等院校经济学硕士毕业,也没有可以唬人的各种“MB啊”之类的证书,但也想来凑个热闹,来发表一下个人的不成熟想法,各位朋友如果因文章写得枯燥乏味想要拍砖,希望动作能温柔一些,再温柔一些,最好能象少女的纤纤玉手拂过面颊一般。
       不多说了,进入正文。


      一、工业发展其实基本上等于工业企业的选择

        所谓的发展,在现在的中国,基本上等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很复杂,如果要用专文来写,写几天几夜也写不完,我不是经济学家,因此对无关的事物及现象,我基本忽略不计,只把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简化来思考。
       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你准备在全国范围内选一个城市建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你会选择在哪些地方设工厂?答案一定要客观公正,不能乱说一气。有以下几个答案供选择:一、京畿地区,二、长三角地区,三、珠三角地区,四、华中武汉地区、五、长株潭地区,六、赣中地区,七、昌九工业走廊。我想选择昌九的人应该是最少的。为什么包括你们在内的人都不愿意选择昌九呢,那我们来做大做强昌九是不是有点不切合实际呢?
       大家也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全国知名的企业愿意在昌九一带投资,这是为什么呢?
       顾名思义,工业走廊,一定要有工业才行,如果没有工业,何来的工业走廊。个人认为,真正要分析这个问题,不能从政治的角度,也不能从官员的角度来分析,而应当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工业是由一个个的企业组成的。企业才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只有一个个的企业愿意入驻并且发展壮大了,才会有工业的发展壮大。
       当一个企业准备在一个地方开办工厂,他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成本如何控制、产品销售给谁等等,绝不是拍拍脑袋,开开玩笑就可以决定的,因为他要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其他都可以是假的,但钱却是真的,一旦失败了,也不是说撤就可以撤的。
       所以说,企业的决定才是一个地区适不适合搞工业的风向标。企业没有选择在昌九,只能证明一个道理,就是昌九一带并不适合搞工业,更不要说搞什么工业走廊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今已经脱离短缺经济,所以,只要有企业,就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有两个方案,一:中低端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凭借低成本取胜。二:高端产品靠发展高科技,搞人无我有取胜。而江西的大部分企业属于普通行业,高科技产业还不发达。在这里,我们就不谈高技术产业,只谈普通行业,因为连基础工业都搞不好,更不要奢谈什么高科技了。
       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在以下三个环节想办法降低成本。第一个方法是把企业设在原材料生产地。工厂设在原材料所在地,能够最短时间获得最便宜的原材料,比如钢铁行业,一部分钢铁企业设在铁矿石基地,当地有煤有铁,减少了运输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典型例子如攀枝花钢铁厂。再如鄂尔多斯,其人均GDP比北京上海还要高。
       第二个方法是:为销售考虑,直接把企业建在大型消费市场旁边。比如宝山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可以就近投放到附近的汽车厂、轮船制造厂等需要钢铁的地方。
       第三个方法是:把企业建在上下游配套地区,设在产业成熟地区,能减少产品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如我国的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三大工业基地。

         二、南昌和九江之间没有稀有资源,不能走靠资源发展的道路

       我们以前面说的降低成本的第一个方法来看昌九地区,结论让我们很失望。第一,南昌和九江两地及两地之间没有蕴藏量丰富的矿山或者油田,也不是什么著名的原材料基地。根本吸收不了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工业公司入驻。
       虽然南昌、九江以及两地之间的城市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宣称自己矿产资源丰富,但这只是一种宣传而已,我们承认,确实有那些矿产,但要么贮存量少,要么品位很低,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开采。也有人会说,两地之间有秀美的山川和浩瀚的湖泊,吸引人们流连忘返。但这种景色是很普遍的,并没有什么特色,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算工业的,也不是我们想要发展的那种工业。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江西有自己的乳制品企业——英雄乳业,但为什么他倒下了,有人归结为企业管理不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南方是不适合大规模养殖奶牛的,百姓也没有成片的奶牛养殖习惯,没有了规模优势,就没有了成本优势,在北方优质奶粉的强势竞争下,只能被一点一点蚕食。即使与乳业巨头光明乳业牵手合作,还是挽救不了它的穷途末路。
       实践证明,那种靠资源发展的模式,是不适合昌九地区的,也是不现实的。

       三、昌九走廊之间人口数量的稀少,导致市场容量不大,本身自己就没有市场来支撑工业的发展,又何来的发展。

       根据前文说的第二个方法,很多有眼光的企业把自己的工厂设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附近,因为这大量的人口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市场,能够直接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迅速运往市场中,使自己的产品有销路,同样也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支出。
       观察一下国际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地区为主,一个地方,没了人口,何来的发展。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都是人口稀少的国家,即使他再有钱,面积再大,在国际上也不能算国际大国。
       要在南昌和九江之间建一个工业走廊,这个工业走廊也必须要有一个市场来销售他生产的产品,当然这个市场首先必须以南昌和九江一带为主。
       我们来分析一下昌九地区这个市场是一个怎么样的市场。先来看一下昌九的地形特点,他的左边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右边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只有中间的狭长地带可以适合发展,西边的高山和东边的大湖,都无法聚集大量的人口。这样的地形,也导致了当地人口不多。我从百度百科查到的数据表明,当地人口相对稀少,就是因为这个地形的原因。其中:永修县2010年人口为38万,德安县2010年人口19万,星子县2010年26万,九江县2010年人口34万,抛却南昌市和九江市区人口,南昌和九江两地之间有130公里之长,两点之间总人口却只有117万。
117万的人口数量,也就是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全国很多县级市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他。这么点人,能消费多少的工业产品?能有多大的购买力?
        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人口优势密切相关,大量的适龄产业工人及准工人,为中国参与低层次的产业分工竞争提供了人力保证,尤其是要搞大型工业,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产业工人,例如有的工厂,一个厂子就有几万人,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人。
       而仅仅117万的人口数量昌九中间带,又能提供多少的产业工人,他能支撑起大型的工业产业带吗?
       我们把目光转到人口繁华的赣中地区。南昌到新余大致是140公里,不光中间是一条象昌九一样的走廊,而且还可以向两侧延伸。中间隔着南昌县(人口110万,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以下皆同),丰城市(人口131万),樟树市(人口54万),此外,高安市(人口80万)也是算在其中。加起来大概是365万,这里还没有计算新建县人口。
       有了人口,即使没有政府的主导,这些人要吃,要穿,要用,只要不是人为的打压,民间的工业同样会迅速发展起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现在把赣中地区的所有工业项目,工业企业摧毁,用不了几年,这些企业又会发展起来的。
       我们以前的政策抛弃人口是昌九三倍多的赣中地区,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错误。但愿决策者能看到这一点。

     四、昌九并不是处在全国性的交通要道之上。

       当改革开放来临时,中国向全世界打开了大门,因此,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人力成本是非常低廉的,中国相比其它竞争国家在人力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要运往世界各地,而海运是价格最便宜的运输方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把工厂建在沿海地区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沿海地区在这第一波的发展大潮中,占据地利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内陆城市没有沿海的优势,当然不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所以在第一波发展大潮中,只能捡一点沿海地区的剩菜剩饭吃。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陆城市就没有发展机会,因为地处内陆,可以发展内向型经济。尤其是地处交通要道城市,更是如此。
       在古代,内陆城市以水道运输为主,因此,水路交通要道城市,一般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最有名的当属扬州城,我们在各大古装电视剧中,多次听到戏里的人物提及扬州这个繁华之地,只因为在古代,它是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点,得益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通优势。东西南北各方的货物交流都要经过这个城市,因此,扬州城虽历经朝代更迭,仍旧顽强地繁华了几千年,直到近代才没落。在古代,如今繁华的淞江府(那时候还没有上海)是根本无法与扬州府相比的。再例如,樟树能成为药都,也是得益于赣江和袁水的交汇,东西南北的药材都要经过这里。
       如今,中国内陆不再以水路为主,而是以铁路运输为主,五纵三横的铁道交通格局,造就了许多铁道线交汇点,这些交汇点依托铁路,迅速发展起来,典型例子为:郑州、石家庄、株洲等地。当然,南昌也算是一个这样的城市,但他交汇的地点在向塘,南昌却选择性的失明,根本不重视向塘的发展,错过了一个最好的发展之地。
       南昌和九江一带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并不是交通最好的地方。只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货运铁道线。东西方向却被大湖和俊岭所阻隔,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
       虽然南昌处在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但昌九走廊的发展思路却抛弃了这一点,不去发展交通条件最好的向塘地区,却来建设一个两城相距一百三十多公里,东西方向没有道路和昌九,完全是错误的。虽然有京九线和浙赣线经过南昌,但我们知道,其实京九线对江西的发展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这条线不是主要的南北干线,并且经过的地方除了南昌外,没有一个省会城市,过往人员并不多。企业如果要在南昌开公司,如果他以全国为自己的市场,那么南昌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种企业应该设在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如郑州,武汉等地。
       有人说,昌北有机场,但真正的工厂并不是依托机场来建的,因为航空运输是最昂贵的一种运输方式,没有哪个工厂会SB到用飞机去运送打火机、肥皂等日常用品的。有无机场对制造业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莞可以算是一个制造之都,但是他也没有机场,这就证明,有无机场并是一个地方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有人说,昌北有铁路穿境而过,其实这条也并不占优势,这条铁路不是全国最主要铁路干线,与京广、京沪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而且这一带没有最好的货运编组,也不是火车的始发地,而向塘才是很多火车的始发地,如果要建工厂,建在向塘也要比昌北要强。
       又有人说,昌北有高速,但其它地方也有高速,而且高速公路对物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长途运输中,还是铁路占优。
       还有人说,昌九一带有鄱阳湖,有长江,有大量的港口,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港口的作用主要是能把工业产品运送出去,要知道江西的工业发展还比较落后,连自己人口最多的是昌南地区都不去发展,还妄想辐射全国,这是行不通的。
       此外,南昌和九江之间是一条线,从数学原理上来说,要使各点之间的联系最便捷,圆形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圆形才是最省力省时。全国其它很多地区的人民都深知这个道理,都在打造三角形的发展模式,如长三角,闽三角,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角,而如此聪明智慧的江西人民却选择了线条式的发展,我实在是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五、江西经济模式应该以省内为主,以内向型经济为主

       说这句话,很多江西人会非常不理解,包括我自己在内也不是很理解。但现实就是如此。一切企业的行为都要从实际出发,不得好高骛远,否则裁跟头是必然的事。
       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是,我这个工厂面对的是什么市场。关于消费市场,要看这家企业是搞外向型经济还是内向型经济,如果是外向型经济,因为他是面向全世界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海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能够减少运输环节的成本支出。选择沿海地区建工厂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省了许多公路运输的费用。如果是内向型的经济,当然是选择交通要道上,比如郑州,武汉、南京之类的铁路主干线和高速交汇的城市。翻开中国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南北两条大干线——京广线,京沪线都与江西无缘,南北之间的人流、物流都不经过江西,这种地理与交通条件,决定了江西的经济模式只能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并且以本省为主。
       中国有三条主要的东西铁路干线:滨州——滨绥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而江西幸运的就处在第三条线上。真正给江西省带来发展希望的就是沪昆这条东西干线。西南地区到长三角,长三角要到西南地区,都要经过这条线路。大量的人流、物流都要经过这里,这决定了江西真正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浙赣线沿线地区。
       正因为江西地区并不处在南北的交通要道上,也不沿海,所以江西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本省的市场为发展方向,以内向型经济为主,而且是以省内经济为主,所以能在南昌设厂的,一般以江西市场为主的,这个我们自己要承认,不须多争论。既然以江西市场为主,我们就不要怪江西发展慢,这是有其地理和交通原因的。
       也有人以温州为例,来说明其也并不是交通要道,但人家同样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温州的发展是有两个先天因素与我们江西不同,一是沿海地区,适宜搞外向型经济,二是地少人多,逼着当地人一定要从农业上走出来,从事其它行业。江西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例如江西丰城的荣塘镇,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例子,如今荣塘人在许多行业上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暂且说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谈。

       六、江西发展不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思想保守

       说实在说,我们必须承认,江西相比兄弟省份,还是有很大不足的,有人归结为江西人思想保守上来,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有其道理,但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其实原因不在江西人,而在于江西现在的地理条件造成的。
       江西发展慢,问题的关键不在所谓的江西人思想保守上,诸位看看,很多江西人在外地做老板做得风生水起,干得很不错,这也说明江西人思想其实并不保守,主要是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人,全部被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招安了,再不济的也被二线城市给招安了,留下的人,当然不敢放开手脚来做大事。如果那批能人能回江西,自然能带动江西人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江西人的思想,只要有人来洗一洗,就可以转变观念的,为什么传销会搞得这么多人下水,而且让他们一直执迷不悟呢?这就证明,脑子经常洗一洗还是有用的。
       当地思想保不保守还与人口流动频不频繁有很大的关系。一湖清水如果经常不流动,就会变腐变臭,其实人也是一样。江西没有处在两条主要的南北干线上(京广、京沪线),自然要比其它中部城市人口流动机会要少,流动机会少了,自然容易变保守的。
       其实从京广线绕开江西后,就注定了江西的落后。一个地方交通便利,自然就会人气聚集,各方的人才全部会自动聚集到这个地方来。比如上海的淞江府,在古代还是一个乡下地方,也没有出过多少大人物,但现在呢,却聚集了全国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哭着喊着流着泪也要死皮赖脸的留在上海。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上海,是南北东西交通的交汇点,这么多的机会,想不发展都不行。除非有人为的打压。所以现在上海的发展风头已经超过香港,连两岸三地的明星要发布新闻发布会,都会选择在上海,很少选择在香港。香港人自己也感受到了上海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

     七、红谷滩的发展能不能更快一些

       红谷滩的发展,顺应了南昌城市的扩张,因为南昌老城区人口密集,天然地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但为什么当初提出建红谷滩时,很多人不愿意到红谷滩来呢,即使是现在,也一样,很多人在红谷滩买了房子,却不来这里居住,使得红谷滩仅仅成为一个卧城、睡觉之城。
       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因为赣江的阻隔,使得从老城区进入新区,最少要花费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距离最近的两座赣江大桥(八一大桥、南昌大桥),也满足不了人们过桥的需要,人们经常堵在两座大桥之上,使得人们不愿过江。
       其次,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红谷滩面积狭小,只是发展了房地产业,没有工业,没有制造业,没有为居住在这里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果你想在红谷滩想找一份工作,相比老城区要难得多。自然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红谷滩了。
       十年看下来,红谷滩的发展也算是成功的,但这个成功来得不容易,因为它只是顺应了城市扩张的需要,当初随便在南昌的东西南北某个地方设个地方建新城,一样能发展。当然,既然前任领导选择了红谷滩,我们还是要继续把它发展下去的。如今它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各种先天不足导致它的发展没有底气,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自己的腹地,纯粹搞房地产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因此,将红角洲、九龙湖等地区收纳下来,向生米地区进军将是他的发展方向。

        八、南昌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向南

       南昌北部,左边是梅岭,右边是赣江,还有一个昌北机场,这样的地段,是不适合搞大型的工业基地的。南昌西部,是梅岭,阻隔了城市的扩张。南昌东部,是浩瀚的鄱阳湖,并且河汊众多,路网铺设代价相当高,也不适合发展为大型工业基地。而南昌南部,则是大面积并且连成块的赣抚平原,这才是发展大型工业的最好发展方向。
       一个地方是否有发展,不光要看当地有没有成片的企业,上下游的配套发展是否均衡,还要看当地是否有源源不断工人后备军,因为企业尤其是中低端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
       昌南尤其是小兰,得到的省内政策比昌北要少得多,但发展得却更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进入,这些企业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因为相对昌北来说,小兰工业园的工业基础良好,上下游的配套比较完善,有江铃、江中、有汇仁公司等大型知名本土企业。
       同时昌南又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再往南也是江西人口第二的丰城市和同样人口密集的抚州市,前面说的丰城、樟树、高安、南昌县、新建县共有人口435万,如果再把广义上的昌南范围内的进贤(人口80万)和抚州(临川区人口110万)计算在内,昌南的人口可以达到625万。再加南昌市区的200万人口,总数达到了825万,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这批人口对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当地有密集人口,满足了人们在当地就业的需求,又不需要远离家乡,一举两得。
       在昌北建厂,还有一个过江的问题,如果供应南昌市场为主,每日的货物过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堵车,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迅速运达。比如如果把煌上煌工厂总部设在昌北,一旦大桥堵车,各大销售网点就会断货,这个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昌南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一条路不通,马上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影响不是很大。

     九、要循序渐进的扩张,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南昌有没有必要要扩张?这是一个论坛上争论相当多的话题。但认为应该扩张的占绝大多数。
       为什么要扩张,一,相比中部其它城市,南昌是最小的一个,经济的总量不足,人口的聚集效应不明显,在参与中部的竞争中明显占劣势。现在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马太效应”,其基本意思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不要以为小就好,如果小,很有可能会在马太效应的推动下,失去发展的机会,处处处于劣势。只有大而强,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才会更有发展活力。最近看到一篇新闻:北京十二五期间东城区拟疏解10万人 以缓解拥挤,为什么北京这么挤了,人们还不要命似的向北京奔去,因为那里有发展机会啊。
       其实有点头脑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来说,就好象是一个黑洞,不但吸收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而且吸收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这个是有事实依据的。首先,江西有大量的人才去了发达地区,这些人才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其次,江西这些人才所掌握的新技术也被这些人才带到了发达地区,没有多少回到家乡来造福桑梓。最后,江西有许多人赚了钱之后,跑到发达地区购置房产,这些人买一套房动则上百万,加起来也应该有几十上百亿吧,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民间财富,却被发达地区吸过去了,而且没有给江西带来一丁点的好处。再问一句,如果江西,尤其是南昌不发达,会有多少发达地区的人跑到江西来购置房产,(当然不是用来炒房,而是以居住为主的)。
       要想让江西与周边的经济黑洞相抗衡,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核心,这个核心当然是以南昌为主,把自己的人才、资金、技术留住,江西的工业发展才不会空心化,江西才能有能力参与全国的产业竞争。
       南昌如果要做大做强,首先应该把哪些县市收下来,很多人说要把永修争取过来,但鄙人认为,如果从广义上的大南昌来说,永修应该算是大南昌的孩子,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南昌可以考虑收回象孩子一样的永修城。但如果是为了让自己能做大做强,那么收回永修不是最好的选择,收回丰樟高才是最好的选择。南昌目前缺的是什么?是自己的母爱无处释放吗?不是,南昌缺的是发展强有力的左膀右臂。而丰樟高完全可以肩负起这个重任。
       当然,在扩张的过程中,要注意搞好与相邻地地级市的关系,扩张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为了和邻近城市制造矛盾,如果天天内斗,哪会有精力搞建设呢?
       同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要贪心,先把最有利的事情办好。因此在向丰樟高扩张的过程中,要与宜春市协调好关系,这要考验南昌领导的政治智慧了。相信新一套领导班子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