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神器txt网盘下载: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9:12:58
',1)">',2)">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7、暖树:向阳的树。8、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9、没(mò):隐没。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春天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是“早莺”,“燕”是“新燕”。因是“早莺”天气还有些凉意,所以才去“争暖树”。正因为是“新燕”初来乍到,所以才去忙着“啄春泥”构筑新巢。再加上“几处”、“谁家”的进一步渲染,更增加了诗的情韵。它说明出现在诗人眼前的只是“几处”的黄莺鸣叫,而不是处处都有;只是个别人家来了春燕,而不是家家户户都来了。“早”、“新”二字突出了时节为早春,这两句诗句给人以无限的动感,集中体现在“争”、“啄”两个字上。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鸣声清脆婉转、富有韵律、悦耳动听,它们争抢着飞到向阳的树上;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则忙着啄泥筑巢。“几处”、“谁家”虽是数量少,正是以少胜多,好像到处是一派莺歌燕语、春气盎然的景象。“谁家”引出一个疑问句,写出了对燕子的亲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醉于山水,自我忘怀的神态。
世间有一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碧水青山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就像养在深闺的处子,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天才诗人才高八斗,锦心绣肠,但他们涌泉般的才思必须找到一个最佳喷发口。前者一直在默默等待,后者也在苦苦寻觅。一旦他们相遇合,碧水青山将成为激发诗人创作激情和灵感的绝好对象,而天才诗人也将以与世人不同的慧眼灵心和生花妙笔发现并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它的绝世风姿。于是,作为他们美满结合的结晶,璀璨夺目的诗章诞生了。因此,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实在是山水的幸事,诗人的幸事,也是诗坛及后世读者的幸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此诗颔联,描绘的是一幅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图。诗人通过莺歌燕舞的描写,表现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时的活力。上句写莺争暖树。“暖树”,指向阳的树枝。莺争暖树,显见暖树不多,春寒尚浓,是初春的时节。“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下句写燕啄新泥。新春初暖,紫燕翻飞,正忙着衔泥筑巢。在诗人看来,燕子的勤劳与初春所含蓄的无限活力,是如此的和谐一致!这两句诗处处突出一个“早”字。莺而为“早”,燕而为“新”,这是写春季之“早”。因为是“早莺”,所以用“几处”,而非“处处”,如同《早梅》一诗,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就更能突出一个“早”字一样。此外,“几处”也暗示了诗人行吟中顾盼寻觅的神情。因为是“新燕”,所以用“谁家”,而非“家家”,也是突出一个“早”字,同时又暗示了诗人行吟中的张望疑喜的状态。不用“衔”而用“啄”字,不仅在音调上取其仄声,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新归燕子飞抄水面、衔泥筑巢的兴奋状态。诗浓淡疏密,犹如一幅鲜活图画,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花飞草长,浅草泛绿,经过一冬蛰伏,锡城的各类花卉相继盛开,或含苞,或吐艳,或怒放……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春姑娘的脚步近了,让我们载着欢歌笑语,携一路芬芳,踏上春天的赏花之旅!
轻轻地你向我走来,洋溢着乍暖还寒的气息,你就是春天!
匆匆地我向你扑去,满怀着享乐清新的期待,我就是雨燕!
语文,是心灵的天堂。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一句话,描写出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仿佛眼前见到盎然春意,"日月这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了其里"体现出曹操博大胸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出诗人满怀的相思愁绪。语文,用一枝神来之笔,画出世间万物,画出诗人心中缕缕思绪,在一泓清泉中若点若圈,使我心雨飘飞。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西楚霸王项羽,他哀歌一曲,泣下数行,上演了虎账别姬的千古悲剧,在汉军的穷追猛赶的滚滚声浪中自饮乌江,只因未把握时机,纵虎为患,使他自毁前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遭贬,壮志未酬,心有不甘而吟;陈涉虽地位低下,苦难深重,却呼出"王侯将相宁种乎?";屈原因遭奸人陷害,使其忧愁悲思而抒《离骚》……语文,用美妙圆润的歌声鸣出世间不平之音,唱出世人壮志满怀,使一泓清泉泛泛作响,使我思绪翻飞。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道出了人生泛静的选择;"安得广厦千万间,在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难,为天下百姓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写出一个政治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一代伟人对历史的绝唱,语文,用横溢的才情吟诵着壮志情怀,在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用诗化之墨泼洒出跳动的文字。
语文,记载着邈远的历史,激荡着人们深邃的遐思。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装满了诗怀画意,侠骨柔情,却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
四季如画,生命如歌,拥抱生命,拥抱每一个季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春时节,随着冰雪融化成的涓涓细流缓缓流出,滋润山川,大地,荒野,农田,随着那清凉洁净的水渗透了每一寸土壤,万物欣欣然睁开了眼,舒服的沐浴在春风里,伸个懒腰,一丛丛,一簇簇,一群群,成双成对成群结伙的一咕噜冒了出来。不多时,漫山遍野的都是春的气息了。碟呀,虫呀,蜂呀,不知从哪钻出,一齐都簇拥到花丛草木旁,尽情的讴歌,舞蹈。如果你仔细感受了,一定会认为那是天籁之音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初夏时节,观荷赏雨无疑会使人心旷神怡。在炎炎夏日,伴着一两声蛙鸣,漫步在小河池塘边,在蒙蒙细雨中,除却蛙鸣和荷叶上的水珠滑落水声,其他一切都屏避了,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独自品味烟雨濛濛,荷花芳香,驱解心头的彷徨。雨过天晴,便见那鲜亮的荷叶,娇嫩的新蕊在水中荡漾着,更能深刻体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赞美的风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入秋了,在很多人眼中,秋天只不过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落败之景罢了。而在刘禹锡眼中,却看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天高云淡时,一个激昂的场面映入眼帘,一只白鹤一声长啸冲天而起,飞入云霄,这该是一种多么壮丽和引人奋发向上的场景啊!在万物枯萎的时候,诗人独具慧眼,发现了一个奋发的生命,并将激情化作诗篇流传千古。我们何不能在生活中练就这样一双慧眼,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寒冷的冬季,所有的生机都被掩盖在寒冰和积雪下,大地似乎一片死寂。但正是在这片死寂下,孕育着更有生命活力的新生灵。准确地说,生命在升华,期望来年以更精神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季中,生命各有各的风采,丰富着我们的盛世繁华,不禁要拥抱它们,生命如此多娇!
当爱情告别而去,只留下了一个春的记忆,留下了一大串的丁香结。
那曾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日子,那曾经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的岁月,会像一条线一样,牵引着你相思的风筝,在毫无遮拦的晴空里左冲右突,忽上忽下,漂浮不定。人生仿若岩石,爱情犹如浪花,如果有一万次的撞击,便会有一万次的热烈,即使撞得粉身碎骨,化作点点滴滴,也会串成点点滴滴的记忆。每当午夜梦回,月上柳梢头,每当花开花落,似曾相识燕归来,你就会忍不住把这串“记忆”的珠子攥在手心里,一个一个地从头数起,你就会重新品尝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的小女子使性儿的浓浓酸意,你也会从心底泛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怜惜爱惜的隐痛,你还会再次咀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温馨与幸福,你更会重温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无比浪漫。而这一切的一切,编织起来的,就是爱情告别而去后,留下的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相思。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垂泪,那是因为相思让人太苦;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寸还成千万缕,那是因为相思让人心痛。可即便是苦到了极点,即便是痛到了极致,那春蚕吐丝般的相思,仍是世间饮食男女的最爱,这就是爱情的魔力所在,这就是“飞蛾扑火”样相思的唯一理由。
其实,一个人重新上路也无须寂寞,你可朝看大漠孤烟直,晚赏长河落日圆。你可以游杏花春雨的江南,顺路聆听两岸猿声啼不住,你也可以去观冰封雪舞的北国,与柳河东一起独钓寒江雪。也许,你心底深处的硬盘刻记着一张小纸条,让你无法忘记同桌的她,但大可不必碧海青天夜夜心;也许,人面不知何处去,让你寻遍了灯火阑珊处,使你早生华发,相思缕缕,但却用不着望帝春心托杜鹃。借用佛家的偈语就是:缘来缘去,一切随缘。
更因为,人生的四季绚丽如画。
在最是一年春好处里,你可以漫步原野,去浏览几处早莺争暖树,去看看谁家新燕啄春泥;在两人对酌山花开的夏日里,你可以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乐不思蜀,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在天高云淡的秋风送爽中,你可以细细品味那壮思云飞的居高声自远,一览众山小;在雪落无声的缠绵冬夜里,你尽可怀抱绿绮诉心曲,高唱唯愿当歌对酒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如果没有草丛里的点点新绿,如果没有枝头上的朵朵山花,我们如何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石头森林里,听见春姑娘的脚步?或怒放,或含苞,或吐艳……乱花渐欲迷人眼,让我们载着欢歌笑语,携一路芬芳——
春天是多才多艺的天使,她五彩斑斓,仿佛是生活的调色剂,没有她,生活就会毫无色彩。她翠绿欲滴,就如生活的希望,没有她,生活就会坠地;她满腔柔情,尤如生活的爱泉,没有她,生活就会清淡寡味。
春天是一位画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天的“杰作”!风,自由!风,浪漫!春风似水,吹遍了祖国大地,吹醒了春天的使者——燕子。
随着春风的足迹,来到田埂。仰起头,让春风抚摸我们的脸,浸透我的全身;让春风拨乱我们冲动的情绪,随风潇洒!湛蓝的天空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噢,那是燕子,矫健轻盈的燕子你们可回来啦。
明朗的天空中,你们是道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带着春的希望,春的财富,忙碌地洒向世间,万物享受着你们的恩赐,欣欣向荣!看,几户人家的房檐上,你们衔着泥土筑就自己的巢窝,尽管柔软的泥土一次又一次地在途中掉落,你们还是满心欢喜,“再一次吧,定会成功!”这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你们心中播下牢根。当你们在新巢盘旋飞舞欢唱时,你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人类的我们,也应如此啊!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春天是一个永恒的题材。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诗作。而白居易这首《钱塘湖春行》,以西湖胜地的春天为背景,截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据清人俞曲园《虞美人》词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谚语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实,西湖景色,四时皆丽,宋人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道出了这一点。
雨天的西湖,轻烟缭绕,如罩薄纱,远山隐现,若蒙轻绡,无异于一幅绝妙的淡墨山水画,极富朦胧之美。而湖上看云,湖平如镜,云气蒙在水面上,水天相接,更有一种飘忽迷惘的情趣。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即是咏此。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大雨刚过,潮湿的云气尚存,西湖经雨水冲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开阔。于是莺争暖树、燕啄新泥,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也不甘落后,面对如此胜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出来踏青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抓住了早春时节的典型特征,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初春的气息和生机,以此预示着一个繁花竞放的季节即将来临,以此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含蓄蕴藉的美能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你看,暖树上追逐嬉闹的是“早”莺;西湖边啄泥筑巢的是“新”燕;参差凌乱的小花“渐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刚刚长出绿叶,仅能覆盖住马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新”的,“稚嫩”的,刚刚发韧着,而埋藏在这种景象底面的是无穷的力,是发展的源,是未来的主宰。高明的诗人就是运用这种精妙的艺术构思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徘徊于更为丰富的美被发现之前的片刻。不是吗?“马蹄”仿佛也是轻盈的,诗人正在湖东柳荫里往来漫步,或许他以为,绚烂的时刻转眼就到来了呢!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白居易时年五十二,任杭州刺史。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此之前,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湖诗。尽管此前有关西湖的题咏很多,但惟有这一首能够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孤山”,在西湖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突出的标志。“贾亭”,一名贾公亭。《唐语林》卷六云:“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废。”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尚在,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上句的叙述,下句的“水面”自然指的就是西湖湖面了。“水面”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诗人对西湖景物的选择是典型的,用笔亦细致入微。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相互生发,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黄莺啼声清脆悦耳,燕子刚刚越冬归来,它们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来临的象征。诗人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清新明快、骀荡欢悦的感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芳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没过马蹄。“乱花”,显出蓓蕾初绽,并非极盛。“渐欲”,反映了花儿将盛未盛之时、使人欲迷未迷之状。这一句透露出的消息是,这里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春色满湖山。“浅草”,状其细嫩。马踏浅草,舒而不碍,徐徐前行,点出游春之意。唐时,到西湖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不例外。
这一联描绘精细生动,是构成全诗清新明快风格的主要一笔。写的虽是一般春景,却和下一联的“白沙堤”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荫。徜徉其间,总让人留连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够。尾联即景抒情,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最爱”,潜台词是所有的景物都很可爱。“白沙堤”,即通常所说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此堤并非白居易倡导修筑。白居易在杭州时,曾在钱塘门之北修堤蓄水,灌溉民田,后人常常误以西湖白堤为白氏所筑。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律。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正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所说那样,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评价说:“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这首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不仅写出了西湖早春景物之美,而且传达出内在的生机与意态,写出了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的美好、愉悦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渐欲”、“才能”等字眼的运用非常讲究,因为花只有到了盛春,群芳争研,万紫干红的时候,才会感到乱而迷人眼,而此时钱塘湖畔的百花,只是蓓蕾初绽,含包待放;“渐欲”二字,一方面点明初春时节,花未盛开,同时还将花拟人化,显示它们茁壮成长日新月异的无限生命力。在早春天气,和花比较起来,草就长得慢一些,如今还是“浅草”,刚能够“没马蹄”。“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从具体概念讲只不过说明初春天气,草还长得不高。但诗人不说明他们到底有多高,说它“才能没马蹄”。这就不仅表明了草的高低程度,而且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试想,在青青的草地上,一匹高大的骏马缓步而过,绿茸茸的小草随风摆动,将马蹄掩盖的无影无踪。这是一幅多么清新、幽雅的画面,它远比用具体的尺寸表现草的高低,给人以多得多的美感享受。
花草是静止不动的,而诗人仍不肯作静止的描写。他反客为主,让自身动起来,走马观花,于是不动的花草也动了起来。不了解诗人与景物之间这一动与不动位置的变化,就不能理解花为何是“乱花”,花怎能迷人眼;为何是“浅草”来“没”、“马蹄”,而不是“马蹄”踏“浅草”。其实花并不“乱”,也没有有意来迷人眼,这只是诗人骑马一路穿行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前四句画面中的景物都是动的,但整个画面本身没有动。这一联则画面中的景物基本不动,而整个画面快速切换,构成一种动静交错之致。同时,“渐欲”、“才能”与“初平”等相呼应,再次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特点。
自然是“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高雅之景;
自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勃勃之景;
自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纯朴清新之景;
自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观之景……
自然包罗万象,孕育万物,蕴含着美。走进自然,便能体验到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回望中国的环保风云,脑海里忽然跳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
行进了30多年的环保航船,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航向,竖起了鼓涨的风帆,开始积聚劈波斩浪的能量;而环顾伤痕累累的神州大地,我们也没有理由盲目乐观:发达国家在数百年间逐步暴露、渐次解决的污染问题,正伴随着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集结汇聚,不仅考验着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能力,也考验着广大民众的素质与品格。
满载着13亿人口的诺亚方舟,正在保护与破坏的较量、污染与治理的博弈中,寻找平衡的支点,校正前行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力量,每个人都能改变。站在新年的门槛上,您是袖手旁观、依然故我,还是伸出援手、改弦更张?是一味伸手索取、密于物欲,还是适当节俭、亲爱自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谐社会、美好中国的未来,期待着您的选择与行动!
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常常翻阅古典诗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体会出爱国者那追求真理的情怀;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欣赏到了早春的美景;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懂得了离别友人时的那种深情劝慰;在“大江东去,浪滔尽……”中领略到了古人的悲壮豪迈;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想象到了词中主人公那种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
这些女人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精美、清新、别致、优雅的诗。
爱读书的女人绝不会沾染任何的俗气,她们也不人云亦云,更不口是心非。
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会让你保持永恒的美丽!
烟雨江南,忘了世间所有的纷争,我们来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季节刚过,江南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江南,现在是花的世界。在如酥的细雨里,牧童的笛声里,杏花绽开,争春的桃也夭夭。走下去,漫山的油菜花,遍野的嫩黄,在氤氲的雾气里,格外娇艳。“海棠铺秀,梨花飘雪”,馥郁的栀子,幽香的玉兰,清雅的蔷薇,让人薰薰欲醉的丁香、、也不必费买花钱,那香早已熏了衣,入了肺。
牵着手,湖边散步,柳舞动着曼妙的腰肢,画舫里琵琶响,吴侬软语唱着千古风流。黄鹤楼上看东逝水。看看江花是怎样的红似火,江水怎样的绿如蓝。
握你的手,看着天上的点点繁星,听响了千年的钟声。那一刻一定有泪落下,感叹时间的永恒,我们拥有的生之短暂,古老的寒山寺外,我们都是过客,我们最后拥有的,或许只是那亘古不变的虚空。能这样的牵着你的手,又是几世修来的缘分?
想,就这样与你走一遍,我们两个人的江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花无善恶,惟心是用。“迷人眼”者,非花之过,乃贪花之过也。
贪为三毒之首,亦为烦恼之根,烦恼如杂草。“才能没马蹄”时应连根拔起,否则,听之任之,以为这样才是顺其自然,等到荒草没顶时才思铲除,恐怕就很难了,非花大力气不可。
只要是花园,就会滋生杂草,四处蔓延。对此我们不能放任,要及时除去这些占用花木营养的野草。而最好的除去杂草的方法,就是积极播下真理和爱的种子。心灵花园也是如此。
⊙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