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颚骨大的男生丑吗:军中第一人——从彭德怀到林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55:59
     林彪这一生,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战争年代,以军事为主,一是和平年代,逐步参与政治并最终走进了文革这个政治大舞台。马虎我就来说说林彪是如何登上文革大舞台的。本人想法难免会有偏差,只好请各位多多包涵。

  我的看法很简单。林彪之登上重量级政治大舞台,并非毛泽东最初的本意,而是历史的偶然与不幸。

  具体说来,在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并没有让林彪当军中第一人的意图,虽然彭德怀多次提出让位给林彪,但毛泽东就是要彭德怀继续当军中第一人。这样一来,若非五九年庐山会议的偶然,彭德怀军中第一人位置至少会保持到六四年底任期满,到那时,毛泽东是否会同意彭德怀下来,恐怕要看后辈人物如罗瑞卿等等培养得如何,反正不可能让常委加党的副主席的林彪接手军中第一人。那样的话,历史将不大可能记载林彪副统帅,因为离开了军中第一人头衔,林彪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而林彪得以登上政治舞台,其过程则是这样的。因历史地位使然,林彪于五六年被众多委员们抬到差半步即可进常委会的政治地位,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林彪在无合适人选时得到军中第一人头衔。到了五八年,林彪当上了常委加党的副主席,但毛泽东无意让林彪当军中第一人,而是要彭德怀继续干下去。但毛泽东没有料到,彭德怀很快就出了事,于是不得不让林彪接位,同时又搭配上贺龙罗荣桓罗瑞卿参与军队工作,并且加紧培养罗瑞卿,让林彪的军中第一人位子打上一半折扣。在近六年时间里,林彪以最稳妥的方式,即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来稳住地位。文革到来之际,林彪主动打破贺龙罗瑞卿占据半边天的平衡,看准机会先下手将未来的国防部长罗瑞卿打倒,从而成为真正的军中第一人,并挟此威风,借常委加党的副主席地位,借刘邓之东风,一举而登上党内第二的地位,从此登上了政治大舞台。

  在林彪登上政治大舞台这个问题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说是毛泽东出于政治及军事的考虑而将林彪拉进政治舞台。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漏洞出在这种说法忽视了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对彭德怀的态度。

  特别是,这种说法忽视了庐山会议之前彭德怀多次提出要让位给林彪,但毛泽东一直不同意这个基本事实。

  一、华飞兄的见解

  我的看法与华飞兄的见解是不同或者说是相反的。如果马虎没有理解错的话,华飞兄的见解是毛泽东将军事林彪变成了政治林彪,是毛泽东发出信号要林彪做政治家,要林彪做军中第一人。而华飞兄的漏洞则在于他似乎对庐山会议之前的彭德怀有不小的误会。鉴于华飞兄《“军事林彪”和“政治林彪”》文中有关这种信号的那段话太重要,在此全段引录出来,希望没有造成断章取义之恶果。华飞兄在文中是这样说的:

  1956年八大后,八届一中全会选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未得全票,他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林彪。也正是在这以后,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这明明白白是毛泽东要他做政治家的信号。彭德怀如果有政治家头脑,他从此时即应明白毛泽东的暗示和警告:军中第一人从现在起是林彪而不是你彭德怀!从而逐步淡出权力中心,最后解甲归田,明哲保身得一善终,绝不会时至1959年还傻到在庐山会议上大发其言并给毛写什么信,往人家枪口上撞。可惜彭德怀也是军人而非政客,事实上从他从朝鲜回来主持军委工作时起,他已经身不由己地做了政治家,但却无政治家的头脑、意识和手腕。正如铁流兄于1999年写的《彭德怀的悲剧探源》中指出的 他本身的个性不是政客,却以这种 个性当了政客,并干了政客的勾当!正所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彭德怀非政客的个性给当了政客的他造成的悲剧,早在庐山会议之前就开始了。林彪是明白政治这柄双刃剑的,对毛的信号不敢忽视,但也绝不积极,当了中央副主席仍然以养病为主要工作,中央全会、政治局开会几乎次次请假,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仍然请假,直到毛泽东把他紧急召上庐山,委以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职务,正式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中心,权力中心。林彪对于这些职务权力是向往多年终于如愿还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干,谁也不敢下肯定断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从这一刻起,军事家林彪已经成为历史,以后的林彪,已经是 政治林彪 了。他的悲剧也就从此开始。

  二、最基本的事实

  先看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在庐山会议的叁个月之前,五九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叁日的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彭德怀被再次任命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并没有因为是常委加党的副主席而变成军中第一人,期望中的暗示警告信号等等不过是想象。

  我想,仅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在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看中的军中第一人还是彭德怀,而不是林彪。华飞兄的说法,恐怕是对所谓的信号作了过多的政治上的推测与演绎,从而将林彪之步入政治完全归结为毛泽东使之然。不仅如此,华飞兄的说法,彻底开了彭德怀一个历史大玩笑。

  叁、常委加副主席之前的林彪

  五叁年之前,有六位中央局大书记,东北局高岗,西南局邓小平,中南局林彪,西北局彭德怀,华东局饶漱石,华北局薄一波,这些人全是未来之风云人物,特别是高岗,更是颇有未来接班人之架式,威风得很。但到了五四年二月高岗饶漱石问题被正式揭露后,这六位大人物命运各异,高岗饶漱石倒了,邓小平高升了,彭德怀因受高岗牵累而一直在作检查,薄一波则早就被批得一塌糊涂,能保持不靠边站就很不错了。该倒的已经倒了,该上的已经上了,该批判的已经批判过而且还会继续批判,唯一剩下的就是林彪,除了身体不太好加上高饶事件时受到点小风波,并无什么过错。就在高饶倒了之后,五四年九月,林彪当选为副总理,在十位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中,林彪位居第二,仅次于陈云。到了五五年四月七届五中全会,林彪、邓小平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应该说,到此为至,林彪的上升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丝毫没有偏心于林彪。相反,如果跟邓小平彭德怀想比,林彪此时的地位实在太低了,所谓上升其实并不是上升。

  再过一年,林彪的地位开始显示出有点突出了,令军中第一人彭德怀颇有些压力。五六年九月八届一中全会上,林彪被选进政治局,排名于毛刘周朱陈邓六常委之后,而在其他政治局委员之前,仅半步之差就可以进常委会。

  其实,这次林彪的上升,是众望所归,是一千多代表给了林彪这个地位,算是对林彪过去功劳的肯定罢,因为在一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委员选举中,林彪的得票刚好是在毛刘周朱陈邓六巨头及两位德高望重的 党外人士 林伯渠董必武之后,而在其他人之前,更远在彭德怀之前。就是说,到此为止,林彪得到较高的政治地位,靠的是林彪自己的历史地位,靠的是全体委员的认同与选举,而与毛泽东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

  有一种说法,说是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投票选林彪为党主席,以此来说明毛泽东试图发出什么政治信号。我在几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象权延赤的书就提到过。包括华飞兄的说法在内,所有的说法,都是一个特点,即传闻而已无法考证。

  对于这一票,我的看法是,即使有那么回事,也没必要看的太重,更没有必要试图从中演绎出什么政治含义。投票时该投自己却不投的现象很常见,象这次的政治局委员选举,彭德怀就没有选自己。可以想象,毛泽东的这一票投给几位常委是不合适的,投给小人物也不好,最好的选择就是投给不管事的大人物,而林彪恰好是这样的人。不错,如果真有这么一票,可以想象各类政治人物会有些反应,但问题在于毛泽东自己恐怕没有什么意思,大家误会了。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票是要彭德怀让位的信号,那岂不是在说,众多的投票者们在毛泽东之前就向彭德怀发出信号要彭德怀让出军中第一人?滑稽的是,一个月之后彭德怀的确提出让位给林彪,但毛泽东不同意。

  无论怎么说,林彪的常委之后政治局委员之地位,是众望所归,不能归结为毛泽东的态度。其实,林彪的这此上升,还是升得太慢了。比起政治局常委、党的总书记邓小平来,简直是天地之差。跟彭德怀比,也是气死人,人家彭德怀受高饶事件拖累,竟还能稳稳当当地做他的军中第一人,而且也进了政治局。我倒想说,一中全会没有让林彪进常委会,已经有点对林彪不公了。

  四、五八年晋级常委加副主席的林彪

  五八年五月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常委加中央副主席,使得林彪得以步入最高领导人行列。林彪的这次升迁,影响颇大,有必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下。

  可以肯定地说,林彪的升迁,谈不上军中第一人的信号。关于这一点,后面再接着谈。那么,为什么会有林彪的升迁?我想,这得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得从五八年意味着什么说起。

  五八年到六零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经济建设的“大跃进”运动,运动发动者毛泽东试图使中国的经济迅速赶超英美等国。就在林彪当上常委加中央副主席的几天之前,召开了标志“大跃进”运动正式发动的八大二次会议。这次会议,对反冒进正式作出了否定的结论,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在大会上作了检讨。会议还批判了“观潮派”和“秋后算账派”,号召“拔白旗”、“插红旗”,制定了总路线,强调建设速度是摆在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并认为已经进入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

  还有一件事得交代一下,五八年十二月十日,八届六中全会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的建议。其实毛泽东早就提出过不当国家主席,我个人认为毛泽东是烦外事活动,衣冠楚楚繁文缛节,这与毛泽东不拘小节的性格不合。

  在这么一场全民“大跃进”运动来临之际,往中央最高层添加人马,是很自然的,不加才是怪事一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林彪顺势进入常委会,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进政治局,李富春李先念进书记处。如果再具体分析一下,明显看得出这次人事变动,主要是在加强跃进派的力量,就拿谭老板来说,当时他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的,柯庆施更是人所共知的激进加大左人物。此外,这次人事变动,也是在加强地方人士及实干家的力量,当时的十七位政治局委员中,元帅就有七位,这显然与经济建设“大跃进”现实不合拍。

  既然有较大的人事变动,那么往常委会里面加人,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这么说,在政治局委员排名榜上,处于常委之后而在其他人之前的那位,无论他是谁,无论他有没有军事背景,是不是名字叫林彪,只要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激进想法,只要他不是 党外人士 ,只要他不是军中第一人,他就会晋升为常委加副主席。

  说实话,谁也不知道当时的毛泽东到底是怎么想的,甚至有可能毛泽东只是想给林彪这位老部下一个安慰,挂牌而已,毕竟人家在高岗事件时隐隐约约表现过参与政治的兴趣或者说不满意于没有合适工作安排。

  即使是要追究有什么政治意义,在我看来,五八年时毛泽东对林彪的唯一期望,不过是希望林彪必要时在常委会上支持毛泽东的大跃进想法而已,谈不上要林彪参与更多的政治及军事活动。当时常委里面保守人物居多,刘周陈是典型的保守,朱德不大讲话,邓因为主管党务,态度一时不明朗。毛泽东想干点事情,但总免不了要费一番口舌,拿着鞭子催人上路。自从毛泽东于五七年十一月在莫斯科夸下海口之后,中央会议一个接着一个,毛泽东对保守思想的批评从不间断。为了反反冒进,毛泽东很花了一番功夫,批反冒进批了长达半年之久,有机会就讲,甚至讲周恩来陈云等人离右派只有五十米,搞得周恩来提出要辞去总理职务。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人事上作点安排,让别人去主动为毛泽东说话。有了林彪在常委会,再让几位激进派列席会议,那就免了毛泽东许多的麻烦,无须毛泽东自己番口舌,方便多了。这样一来,毛泽东就轻松不少,大可呆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看点书,研究些问题,或者找几位秀才探讨为什么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但主要矛盾却是无产阶级与否,等等。

  常看到这样的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之提升林彪,是为自己让出国家主席退到二线所作的埋伏以控制大局或军队。这种说法其实跟华飞的观点类似,权谋罢了。

  我最难认同的就是这种权谋说。五八年时的毛泽东,真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一天等于二十年,总的说来对最高领导层非常满意,对刘少奇还是极为信任,让人家当国家主席,对邓小平更是欣赏至极,甚至不久后说过,权力集中常委和书记处,我为正帅,邓小平为副帅。同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还是很满意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搞什么权谋?

  其实,这种权谋说,本身就自相矛盾,因为这个埋伏不是一般的埋伏,那将会是常委加党的副主席加军中第一人的大埋伏,其本身就是权术之大忌讳。真要搞埋伏,只需一句让林彪多过问军队事物就行了,没必要还要加常委加党的副主席,因为林彪在政治局排名远在彭德怀之上。即使要加头衔,加个常委也行,没必要加副主席。所以说,权谋之理解讲不通。从权谋说出发,我反而认为,五八年林彪的高升,意味着毛泽东无意让林彪当军中第一人。

  再退一步讲,假如这次没有让林彪晋级,是不是就说庐山会议后林彪就不能当国防部长?不能这么说吧。庐山会议彭德怀的退出,势必会由林彪接位,因为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这与林彪常委加中央副主席的头衔没有任何关系。

  林彪是典型的军人,他的升迁自然会导致他对军队事物多了些参与,毛泽东不可能不明白这点。但多参与些军事工作,与做军中第一人毕竟是两码子事。事实上,林彪升迁后,虽然稍多了些活动,如参与过反教条主义,但当时的常委中,参与军队事物较多的反而是邓小平,而且给人的印象是,邓小平的参与,好象是毛泽东的替身。林彪这位常委加副主席,大致上与以前的林彪没有什么不一样。假如没有庐山会议上的偶然,林彪的养病,恐怕会一直继续下去。高高在上却长期养病的人不是没有,陈云就是这样的嘛,朱德长期在最高层,但却一直不管事,所以没有必要对林彪的升迁大惊小怪。

  五、五九年之前毛泽东心目中的军中第一人彭德怀不难想象,林彪的升迁,势必会对军中第一人彭德怀产生压力,毛泽东肯定也明白这一点。但是,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却一直是彭德怀,而不是地位不断上升的林彪。

  就在林彪得到排名常委之后第一位置的一个月之后,五六年十月的临时军委会议上,彭德怀提出自己可以只担任国防部长以对付外事活动,不担任军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请另一个委员来主持军委工作;或者自己只搞军委日常工作,不当国防部长。这次会议,林彪等几位元帅都参加了。年底的军委会议上,彭德怀提出交班、退休问题,要求大家做思想准备。

  就在林彪当上常委加副主席的叁个月之前,五八年二月的中央会议上,彭德怀提出不担任国防部长,毛泽东回答说,现在备案,以后不准再提。

  就在林彪当上常委加副主席的十个月之后,五九年叁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一日于上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向毛泽东提出不再担任下一届国防部长,毛泽东不采纳彭德怀的意见。几天之后,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彭德怀再次被任命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五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庐山会议期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质问彭德怀:

  你对林彪当中央副主席是否有不满呢?彭德怀回答说从未想过这种事。曾希圣离开后,彭德怀在笔记中写道:"我觉得奇怪。林为中央副主席,对党内团结是有好处的;我曾经总想林任国防部长,较为适当,对于团结也有利。此事同聂荣臻同志谈过多次,并且同毛主席当面谈过此事。毛主席说,现在林有病。我以后没同毛主席再谈了。"

  再来说一件事,从中看得出,在彭德怀再次当军中第一人之前,毛泽东早就想好了由彭德怀继续当下去。五八年七月十二日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肖向荣给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一个报告,就东欧各国国防部长邀请彭德怀回访作出安排。彭德怀将这个报告送给毛泽东和总书记邓小平审定。邓小平在报告上批道:请主席批示,主要是彭总访东欧各国问题。五八年七月十七日,也就是林彪当上常委加中央副主席的两个月之后,毛泽东批道:如时局许可,可以去,谈时可将时局许可与否商量一下。后来因为中东局势紧张未作安排。到了五八年一月八日,军委会议上再次谈论回访问题,决定五一节以后,由彭德怀率领一个军事代表团回访。彭德怀原拟把这次回访推迟到十月,以便在第二届人代会上辞去国防部长,由别人率团去访问,但多数人意见由彭德怀率团出访。由此可以看出,从林彪升迁到五九年四月彭德怀再次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毛泽东根本就无意让林彪当国防部长。那时的国防部长就是军中第一人,台面上的几位元帅,只有加上国防部长头衔,才可以脱颖而出,而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当时已不大可能让元帅级别人物担任。

  还有,在五九年之前,毛泽东多次严厉批评过彭德怀。彭德怀受高饶事件牵连这件事,毛泽东显然没有忘记,后来说成是彭高联盟,以彭为主。反教条主义的事,毛泽东也对彭德怀不满意,大概是认为彭德怀拖了两年之久,力度不够。炮击金门时,为宣传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对彭德怀很不满意。就在彭德怀被再次任命为国防部长的几天之前,彭德怀对大跃进提出了批评,而毛泽东也反过来猛批彭德怀,甚至说:“彭德怀你恨死我了,因为我批评过你。”

  彭德怀受到这么多的严厉批评,同时林彪地位却在上升,彭德怀也反复提出让位给林彪,但毛泽东就要让彭德怀做军中第一人,彭德怀的军中第一人位置稳如泰山,连彭德怀的搭档也是坚定地与彭德怀共生死同患难的最好朋友黄克诚大将,这是怎么回事?如何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不让林彪做军中第一人?

  我敢说,毛泽东对彭德怀这么信任,让彭德怀继续当军中第一人,那是因为彭德怀做事向来光明正大让人放心,即使是在做错事,错也错得光明正大。就拿彭德怀受高饶牵连这件事来说,彭德怀就非常光明正大,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毛泽东当面谈。比较而言,林彪就能那么让人放心?我看不见得吧。毫无疑问毛泽东是非常欣赏林彪的,但我认为林彪在高岗一事上的躲躲闪闪不够坦率,以至于得由毛泽东派陈云去杭州做林彪工作,不能不让毛泽东产生一些看法。同样是军中第一人位子,彭德怀坐时毛泽东可以放手让彭德怀去干,但林彪坐时恐怕就没有那么放手吧。此外,林彪的孤僻性格,有时让人琢磨不透,不能说不是一个因素。

  林彪身体不好算得上是一种解释,但身体不好,总不至于妨碍林彪当个挂名的军中第一人吧。彭德怀早就提出过几种选择方案,但毛泽东全不接受,连军中第一人虚名的位子都不给林彪。

  六、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里讲一件彭大将军的往事,从中看得出彭大将军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书籍都不提这件事,老聂的回忆录也只是含含糊糊地提一下。

  众所周知,长征时期的会理会议上,彭德怀因林彪的那封信以及其它问题,遭到无端牵累而受到严厉批判。但几乎所有书籍都不说这之后的一点曲折,即会师前后彭德怀有两次被贬为林彪的下级,虽然大致还只是停留在名义上。头一次是在叁五年六月八日,中央及军委电示林彪聂荣臻董振堂李卓然罗炳辉何长工并各分送彭德怀杨尚昆,称一、叁两军团统归林、聂指挥,称传达到每一中下级首长。

  朱德也发过类似的电令,但没说传达到每一中下级首长之类的话。同日,彭德怀率叁军团开到芦山、始阳一线。当时叁军团已经有一半兵力由林聂直接指挥。两天之后,六月十日,因发现敌有向芦山进攻迂回的企图,中革军委又命令叁军团主力,实际上只剩下一半兵力即两个团在彭身边,及九军团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从八日到十六日大会师,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战斗,主要是抢时间赶在敌人前面以及翻雪山。多少大风大浪都过去了,从未有过这等安排,这次让人难以理解。后来一次是会师之后,六月二十九日,中革军委关于松潘战役的计划规定的左中右叁路军中,左路军由林为司令员聂为政委,彭杨为副。此时,张国焘还不是总政委,无权过问一方面军内部的军事职务变动。直到七月二十一日,一军团改叫一军,叁军团改叫叁军,彭德怀才回到原位置当军长。可想而知,这两次不公正的安排,对曾经当过军委副主席长期居军队最高层而又心高气傲的彭德怀来说,无疑是不妥的。但彭德怀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当张国焘特别注重对彭德怀进行拉拢并利用会理会议进行挑拨时,彭德怀说没有什么那是自己仗没打好有点右倾。同张国焘的斗争到紧要关头时,彭德怀暗中派兵保护毛泽东与中央,在最后时刻甚至提出扣留陈昌浩等以脱身。如果说有什么叫做大智大忠大勇,彭德怀的作为才是大智大忠大勇。正是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的非常人之举,才让毛泽东真正认识了彭德怀,从而一反会师前几天那种安排,而让彭德怀统帅一、叁两军团,并且在一年之后让彭德怀代毛泽东统帅除西路军外的全部红军,由此奠定毛泽东彭德怀二十多年的合作。真正是老彭的叁军过后尽开颜,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七、历史的偶然与不幸:庐山会议

  历史有时就是喜欢开点玩笑,就在彭德怀再次当上军中第一人的叁个月之后,却因为谁也没有料到的偶然而下台。毛泽东固然英明极了,但恐怕也没有那种先见之明,在提升林彪时,会料到彭德怀会在庐山会议上出事。假如毛泽东能料到彭德怀会在神仙会上出事,恐怕当初就不会让林彪晋级为常委加副主席了。军中第一人加常委加党的副主席,毕竟不是好玩的事。

  说彭德怀的下台是很偶然的,不妨看看当时的一点情况。彭德怀出访东欧回来后,六月中旬回到北京,因为感到很疲劳,就想让黄克诚去参加,还说因为你黄克诚是书记处书记。但黄克诚说,庐山会议还是你自己去的好,我愿留在军委管家。就这样彭德怀只好自己去,够偶然了吧。上山后,彭德怀十叁日晨去毛泽东处,想当面反映看法,但不幸工作人员说主席刚睡,这样彭德怀于当天晚上开始写那封信,够偶然了吧。还有很多偶然事情。刚好张闻天住在附近,常聊点看法。

  张闻天长篇大论,登高望远批极左。几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瞎说话,斯大林晚年之类,导致毛泽东大发雷霆。这几位后辈乱串门,又刚好被人看到。加上国际环境,小人物信件,等等。所有事件全都集中到一起,来了个反大跃进的大合唱。在此次会议之后,直到文革前夕,可以说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即使有,也不致于让毛泽东大发雷霆,想想毛泽东不久就意识到庐山会议批彭德怀等人批错了就明白。

  可以设想,假如没有庐山会议上的偶然事件,彭德怀的位置大致保持到六四年底任期满,是不成问题的,到那时,假如彭德怀退位,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对毛泽东忠心耿耿的罗瑞卿大将了,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物。林彪接位的可能性小得不能再小,否则早在庐山会议之前就接位了。这样一来,高高在上的政治局常委党的副主席林彪元帅就永远没有机会成为军中第一人了。

  八、林彪悲剧的开始:打倒罗瑞卿

  林彪得以登上军中第一人的位置,不过是历史的偶然,得益于庐山上发生的偶然事件。这么个偶然,显然给了毛泽东一个措手不及,没有理想的军中第一人的人选。林彪拈了个大便宜,在罗瑞卿得以磨练出来之前,就得到了彭德怀出事的好机会。

  彭德怀退出之后,毛泽东之选中林彪,是有犹豫的。就在林彪高升之后,贺龙也得以晋级,后来参与军委日常工作,老聂也得以晋级,一年之后与林彪不合的罗荣桓元帅当上总政治部主任,这些都说明林彪不是理想的选择,说明了毛泽东对林彪是有看法的。再后来罗瑞卿横空出世,横跨党政军红得发紫,并胆敢不大听林彪话时,这才显示出罗瑞卿比林彪更有希望成为毛泽东心目中军中第一人之人选,只是在五九年庐山会议时罗瑞卿还不够超一流,还需要几年的磨练,于是,搭配上贺龙罗荣桓罗瑞卿,让林彪的军中第一人位子打上一半折扣。因此可以说,尽管五九年林彪侥幸当上了军中第一人,但实际上那是个临时的位子,毛泽东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让林彪过渡一下,以便理想的人物磨练出来。

  林彪当上军中第一人后,就提出来让罗瑞卿任总参谋长。无论林彪出发点如何,应该说,林彪的选择的对的。象林彪后来的那种做法,让心腹黄永胜这类人上来,那就是摊牌了。

  不妨看看罗瑞卿后来有多红火。五九年时,罗瑞卿就有了这些头衔,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到六二年,又当上书记处书记,六五年一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如果仔细算一下,罗瑞卿竟有十多个头衔。从六一年开始,罗瑞卿就开始跟林彪唱对台戏了。到了六五年,在人们眼里,恐怕只有罗瑞卿没有林彪。六四年林彪号召学空军时,罗瑞卿发现空军有形式主义倾向,说了几句批评的话,吴法宪立马印出来在办公室中张贴。刘亚楼这样大的人物,在给罗瑞卿写信时,恭敬之极,说接到首长的指示,说顺便报告首长。总之,那时候,罗瑞卿红得发紫,大权在握拿走了林彪的半边天,又深得毛泽东喜欢,毛泽东走到哪就跟到哪。难怪会有传闻,刘少奇在六五年公开说罗瑞卿是我们未来的国防部长。

  从庐山会议到文革之前打倒罗瑞卿,在近六年时间里,林彪以最稳妥最不会出麻烦的方式,即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来稳住地位。与此同时,贺龙罗荣桓罗瑞卿参与军队工作,让林彪的军中第一人位子打上一半折扣。在两大对立中,林彪以独特方式宣传毛泽东思想,叶剑英贺龙罗瑞卿则搞了个轰轰烈烈的大比武。两种做法,毛泽东都大力支持,都极为欣赏。固然林彪侥幸得到军中第一人位置,但当局势变成贺龙罗瑞卿等人可以左右一半时,毛泽东还是满意的。

  当问题就出在林彪主动出击打破了这种平衡。在文革到来之际,林彪看准机会先下手将未来的国防部长罗瑞卿打翻在地,再进一步将贺龙赶走,从而成为真正的军中第一人。林彪十分明白,只要罗瑞卿还在那儿,他林彪的位子就坐不稳。为此,林彪很花了一番功夫,搞出罗瑞卿的黑材料。林彪之对付罗瑞卿,最厉害的一招就是用刘亚楼的话。死无对证没关系,将罗瑞卿问题挂起来就已经达到初步目的。管你罗长子有多红多发紫多得领袖信任,看准时机在太岁头上动土,这才是林彪的厉害。罗瑞卿对毛泽东的忠心耿耿,那是没说的,但就是脑子迟钝了一点,没有及早意识到大祸来临。毛泽东这次被搞了个措手不及,没法子为罗瑞卿说话,那招刘亚楼的四点太厉害,毛泽东只能说说将问题挂起来的话。

  早在彭德怀在位时,毛泽东因某种看法而不让林彪当军中第一人,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到后来,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平衡,竟被林彪主动打破,这只会印证毛泽东过去的看法。从这之后,毛泽东理所当然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只是毛泽东此时正全力于文革,没功夫而且没有正当理由来处理军队的事物,毕竟林彪搞出了罗瑞卿的黑材料,而林彪自己则一贯正确。所以到目前为止,只能说,林彪之打倒罗瑞卿,不过是林彪最终悲剧的开始。

  九、林彪的支持对毛泽东到底有多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之能发动文革,离不开林彪的支持,离不开林彪六年多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力宣传。这种说法,其实是对毛泽东至高无上领袖地位不了解。毛泽东根本就不需要林彪的支持,也不需要罗瑞卿的支持,几位秀才加康生之类的人就足以闹个翻天覆地,至于军队嘛只要别跳出来造反就行。追究一下文革的发动过程,就看得出,整个六五年,全是几位秀才类的人物在忙乎。

  有些书籍文章,大写而特写刘少奇在六五年之前声望有多高。实际上刘少奇的那点声望是虚的,一旦毛泽东发点信号,那些吹捧刘少奇的人,大都会立马反向。

  毛泽东的好学生多的是,省委第一书记中遍地开花,随便挑出几位就可以挑战这位自建国以来就与毛泽东有严重路线分歧的刘少奇,更不用说稍加点化后就可以铁面无私挑大梁的罗瑞卿大将了,解放军报登载姚文元的文章,就是罗瑞卿主动安排的。毛泽东一句话顶一万句,此话并非林彪瞎说。即使是在叁年灾难时期,大家还是在认真揣摩毛泽东的意思,都在紧跟毛泽东的路线,不敢随便越雷池。

  毛泽东随便一句话,就会令声望正隆的刘少奇赶紧检讨。毛泽东说不同意包产到户分田到户,那就得给停下,尽管毛泽东先同意过试验一下。就在刘少奇声望最高时,六五年一月,毛泽东一拿出党章要发言,大伙立马要刘少奇认错,刘少奇赶紧检讨。敢于不听话的人也有,那只好靠边站去了。

  十、林彪的结局

  如果说,文革的前两年,即六六年到六七年是文革的高潮,那么这段时间也是林彪争夺权力的的高潮,彻底解决罗瑞卿,彻底打倒贺龙,让叶剑英这位军委秘书长军委日常工作主持人靠边站。六七年中旬毛泽东在武汉遇到所谓兵变的麻烦,让周恩来出面来解决,给周恩来以调兵遣将的军事大权,而不是让林彪出来解围,最是意味深长。到了六八年,即毛泽东原先打算结束文革的年头,林彪再接再厉,打倒不大听话的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形成以总参谋长黄永胜等为基础的权力核心。到了这个地步,丝毫遮掩都不要了,过去用的人都还与毛泽东本人有极好的关系,现在则干脆全用上自己的心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以军委办事组来代替中央军委。可以说,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凭实力说话了,所以,再过一年,六九年四月的“九大”,林彪作为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被写进党章,也就不足为怪了。接下来,就是下坡路了,为国家主席一事矛盾公开化,直至林彪最后出逃。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些问题挺有意思,值得想上一想。

  六六年五月十八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大念了一通政变经。政变,现在成为了一种风气,世界政变成风,改变政权,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是人民革命,从底下起来,造反,如陈胜、吴广、太平天国、我们共产党都是这样。一种是反革命政变。反革命政变,大多数是宫廷政变。内部搞起来的,有的是上下结合,有的和外围敌人颠覆活动或者武装进攻相结合。有的和天灾相结合。大轰、大乱、大闹,历史上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林彪这次讲话,用了相当篇幅讲政变,古今中外,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直让人听得毛骨耸然,胆战心惊。

  毛泽东对林彪的这一讲话感觉不安,因此给江青写了那封着名的信,表达了对林彪的强烈不满。我的朋友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象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毛泽东致江青的信,写成后给周恩来、王任重看过。

  其实,从旁观者角度,不难看出林彪讲话会引起的麻烦,因为讲话本身就说明林彪本人对政变颇有一番研究,对如何搞政变颇有心得。在打倒罗瑞卿时,林彪用了点地下手段去病房收集黑材料然后搞突然袭击,这个做法称得上是个小政变。

  后来林彪出逃之前,果真搞起了政变。事情就是那么滑稽。此外,整天在那里琢磨政变的事,再联想到林彪在中央会上竟为老婆出示证明的事,我想这个时候的林彪,恐怕已经有点不正常,大概是自己将自己搞得晕头转向了吧。

  在国家主席一事上的纠纷,林彪的态度挺有意思,一方面说建议由毛主席兼任,同时又说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在不少人眼里,似乎国家主席一职只是个摆设,中看不中用。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权力加上名份,那就是合法,大可随意施号发令。毛泽东自己在红军时期就当过国家元首,刚到陕北时,毛泽东只要威信,没有合适头衔,只好用元首这个头衔了。譬如,毛泽东就以苏维埃主席名义发布命令,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一变相军委机构,并任命自己为这个军委的主席,再以这个军委主席的名义指挥当时在陕北的全部红军。对外宣传如发表宣言时,更是动用苏维埃主席的名义,国家元首嘛。再说个例子。当年的李宗仁代总统,去了美国后,坚持不退位,还一个劲指责蒋先生再次当总统一事是非法的。所以,一旦到了国家主席之争论时,那就不能再退让了。

  写进党章的接班人位置算不了什么,接班人位置再威风,也是在毛泽东之下,总不能以此名义来合法地解散政府各部门吧。但国家主席一职就不得了,谁大谁小扯不清,而且,一旦要摊牌,则可以随意更换政府各部门,连总理职务都可以调换掉,而且是合法的。

  对于毛泽东林彪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问题很难说清楚,那就是,当局势演变到林彪为党内第二时,毛泽东是否曾经承认继承事实而真心让林彪当接班人。或许毛泽东真的有过承认事实的想法,或许根本就没有过。但我想,有一点很肯定,毛泽东认为林彪不适合当接班人,从而毛泽东势必会在适当时机让林彪下来,为其他理想的接班人排忧解难。很自然,林彪的性格决定了林彪势必要反抗,从而导致最终的摊牌,导致林彪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