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屎会挖到耳膜吗:优化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57:38
优化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王 微

(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内容摘要: 对优化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五能”的培养。改革主
  要先从教材入手,强调选编教材应具有“师范性”,打破以往只重技能、轻理论的做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使
  学生学习不只是接受知识,而是要强调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教 学形式的改革,实现了对学生“
  五能”的培养。 通过对考试制度的改革等,加强了理论学习的环节,同时突出了实践环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从教
  能力。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改革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1999 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
  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高师教学肩负着中华民族音乐素质提高的重任,任何一
  个音乐专业的高师毕业生应成为:能讲、能唱、能奏、能写、能跳的全能型人才,这五项全能是高师教育的总目标,
  围绕总目标的实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有其深刻的意义。我国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很薄弱,其原因是个方面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与高师声乐教学有关。因此,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我国
  现行的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是以唱歌为主,其它音乐知识的教学为辅。
     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展重要时期,从嗓音的变化来看,童声期——变声期——变声后近似成人期。
  童声期及变声期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上中、小学音乐课时应注重因材施教。要爱护学生的嗓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使他们通过上音乐课懂得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歌唱,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嗓子。由此可见教师不懂
  根据儿童特点,盲目进行教学,其后果是严重的。所以我认为一定不能因为教师的无知,毁坏孩子的嗓子,以至一
  生都不能唱歌,这样会给孩子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通过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就可以使师范生的学习内容更加
  系统、具体,使他们的教学更具科学性。孩子们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看,高师声乐教学目的不只是能唱就可以了,究其内涵也同样是要具备“五能”,
  那就是:能唱、能教、能讲、能导、能演。我们知道高师教育目标不只是培养专业尖子,而使他们通过声乐学习丰
  富与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做一名音乐教师必备的修养。事实上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声乐理论及教学法
  大多数从零开始,基础起步的一致性,为声乐集体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因此,高师音
  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正确而有效地采用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行的。那么集体课究竟讲哪些内容,
  通过编写教材,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条理性、科学性、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及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使高师声乐教学更具趣味性,
  也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活动积累宝贵的经验。这些年通过实践总结与借鉴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理论方面,
  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办法。兹述如后,与同仁切磋。

  一、教材改革

    依据目标确立后,改革首先从教材入手,声乐教材多种多样,但究竟哪些适合作为高师声乐教材,说法不一。
  目前,高师声乐教学还没有专门体系的教材,大多采用演唱专业的声乐曲选为教材,任课教师有很大的随意性。针
  对教材改革,我认为可以从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进行研究,对于理论篇,应从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理论两方面研
  究。

    理论篇具体内容包括: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与歌唱姿势;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发声的原理;歌唱共鸣的
  原理;歌唱咬字吐字的规律;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三种唱法的研究;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童声教学方法的研
  究,声乐作品的研究;变声期如何保护嗓子等研究内容。对于以上声乐理论的进入课堂,可能刚开始不太适应,有
  些人可能认为学声乐就是唱,不必研究理论,学也是多余的;也有些学生在理论学习上很困难,学也学不明白,又
  怕别人笑话,所以干脆就不学了。教师要针对以上不同情况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当教师不同于当歌唱演员,
  只能唱不能讲是不行的,那么怎样讲才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是要靠在学校期间的系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丰富自己
  的艺术视野,为了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做为每个师范生都要充实自己的头脑,加强理论学习。

   实践篇主要内容包括:歌唱状态的训练;歌唱呼吸的训练;歌唱共鸣的训练;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童声训练
  等等。通过实践篇具体指导下的教学,更具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教材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更是不容忽视的。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十分个
  性化的,它需要个人的感悟,它直接受到个体自身经验的影响,所以对于高师声乐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地也是在于此。
    具体做法如下:
    1 、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予认真分析,如:学生声音条件的差异;学生受教育
  程度的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等等。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声乐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
  注重特殊性(即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走上适合自己成长与提高之路。
    2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塑造优质乐器。人体发声如同乐器发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乐器,就不能发出
  美妙的声音,声乐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塑造优质乐器的过程。因为人体这一特殊乐器,是靠大脑不断调整各个器
  官逐步完善的。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多年科学、系统规范的训练,才能获得优质的乐器。在
  训练过程中,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①气息的控制能力。主要指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能力。开始可强调单纯的呼吸练
  习,如:闻花式吸气、惊喜式吸气、狗喘气、弹唇练呼吸、哼鸣等。这些气吸练习,都可使腹肌更有力,横隔膜更
  有弹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持声音。②声音共鸣能力。要想得到有充分共鸣的声音,必须先做打开腔体练习,如:
  用抬头的方法张嘴、鼻腔打开练习、喉咙打开练习、胸腔打开练习等。然后引导学生声音如何走向,使有气息支持
  的声音在头部放出,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共鸣的声音。③咬字、吐字的能力。有了很好气息支持的声音,下一步
  解决的就是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能力。一般我们把汉字分为三个部分,字头、字腹、字尾。歌唱时应做到,字头干
  净利落、字腹要饱满、字尾要轻收。根据学生出现不同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如“船”字应该拼成 chuan, 有些学
  生唱成了 chua, 没有收字尾 n, 听起来非常不舒服。所以一首歌唱得好与坏,字音正确与否是关键。
    3 、追求美好的声音。声乐演唱除了应具备人体这一优质乐器,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情感上做有效的调控,
  歌唱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生理状态。要想得到优美的声音,演唱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
  要在平时声乐课上就应强调。如:歌唱注意力的集中;歌唱时要有健康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因素对歌唱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歌唱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充分调动各部分肌肉。没有一种积极的状态,就不可能得到优美的
  声音。歌唱时如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就是成功演唱的前提,否则诸如怯场、自傲等不健康的歌唱心里会导致歌唱
  的失败。

  三、教学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既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对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 1 、集
  中上理论大课,每学期 14 学时,主要以声乐理论及声乐教法课程为主; 2 、小组课:每周 1 — 2 学时,主要解
  决演唱中技能技巧训练问题,童声训练也在这一环节体现; 3 、观摩课:每学期 4次,主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培养健康的歌唱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 期末考试制度的改革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省高师声乐专业期末考试大多还是只考演
  唱,从这一点上看,缺少了“师范性”,高师的培养目标不是声乐演员,而是具有“双师型”的人才。基于这一点,
  我们将考试制度进行改革:①期末唱 1 — 2 首歌曲,成绩为总成绩 55% 。②本学期学习声乐理论考查占总成绩
  25% 。③平时观摩成绩 20% 。通过期末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了理论学习的环节,并突出了实践环节,从而培养了
  学生的从教能力。

    综上所述:这种以目标模式理论为依据的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研究,体现了以目标为依据,围绕着这一目标的实
  现进行一系改革研究,首先是高师声乐课究竟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样上等等。为了进一步优化高师声乐教学体
  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究。教材选编是教改的一个根本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的教材大多是声乐曲选,主要供声乐表演系使用,作为高师声乐教材的特点,首先就应具有“师范性”
  ,打破以往只重技、轻理论的做法,在我们编写的教材中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分。有了教材这一理论依据,我
  们对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又进行深刻研究,声乐小组课是训练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发声技巧及学唱歌曲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师声乐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小组课一般为 3 — 5 人,这种上课形式,既不同上集体理论大课,又不同
  上观摩课,它是实施与贯彻声乐教学理论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上课中要用多种教学
  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各种演唱技巧,使学生不但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加强声乐的基础训练,使他们不但要
  唱得好,还要教得好。由此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以目标模式理论为依据的声乐教学体系改革,
  以培养学生掌握声乐理论提高演唱水平为目的,使他们成为具有从事初等音乐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人才。通过理
  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观摩演唱会,见习实习,加强实践环节,落实了音乐教学、
  技能训练的要求。因此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方法,对我们优化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通
  过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高师“五能”的培养,使更多的高师毕业生成为具备“五能”的“双师
  型”人才,服务于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参考书目 :

  1 、《教学论》 李秉德主编 2005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陈秉义编 2002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3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尹爱青 2002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4 、《论高师声乐专业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李泉 2002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微, 1963 年出生,辽宁辽阳人。 1985 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教育系, 2002 年在沈阳音乐学院进修音乐
  学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曾统稿编写辽宁省中师音乐专业教材,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辽宁民族音
  乐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现任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