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面的骨头上硬包:防醉解酒秘方49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6:55

一、解酒毒
1解一切酒毒方———活命金丹
[组成]贯众、甘草、板蓝根、葛根、芒硝各30克,大黄45克,牛黄、珍珠、生犀角、薄荷各15克,朱砂(一半为衣)12克,麝香、桂枝、青黛各9克,冰片6克。
[用法]为细末,蜜水浸蒸饼为丸,每丸3克,金箔、朱砂为衣,每服1丸,新汲水化下。
[适应证]一切酒毒、药毒,发热腹胀,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满,上实下虚,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解及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痰涎上潮,咽嗌不利,牙关紧闭。
[出处]《卫生宝鉴》卷八。
[按语]本方适用范围较广,对解酒毒及药毒之疗效较为可靠。
2治宿酲留滞方———挝脾汤
[组成]麻油12克,高良姜450克,炒茴香225克,甘草353克。
[用法]用炒盐500克同炒,为细末,每服3克,白汤点下。
[适应证]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
[出处]《和剂局方》卷十。
[按语]宿酲留滞乃酒蓄毒留未解,凡饮过酒后出现腹部胀痛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者,可用本方治疗。
3解酒毒方———夺命抽刀散
[组成]干姜(以巴豆15克同炒,至黑色,去巴豆)、高良姜(入斑蝥100个同炒,去斑蝥)各600克,炒糯米750克,石菖蒲660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6克,用盐水少许,空腹食前点服。
[适应证]中酒毒等。
[出处]《和剂局方》卷三。
4解酒毒方———避瘟散
[组成]绿豆粉、生石膏各2400克,滑石、白芷各240克。
[用法]为细末,每180克细粉兑入麝香1.8克,冰片180克,薄荷150克,甘油360克。共研匀,每服0.6克,凉开水送下。或每用少许,闻入鼻窍。
[适应证]饮酒过度。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
[按语]本方有清暑散风,通窍解毒之功效,对于夏令暑热、头目眩晕、呕吐恶心,饮酒过度,晕车晕船,蝎螫虫咬等症,均有良效。需要注意的是,本药散制作加工后要避光密封保存。
5治饮食中毒方———化漏汤
[组成]大黄、山楂、厚朴各9克,白芷、麦芽各6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饮食物中毒。
[出处]《疡医大全》卷三十九。
[按语]本方对各种饮食物中毒均有疗效。
6解一切饮食药毒方———紫金锭
[组成]山慈姑(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60克,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30克,麝香、朱砂、雄黄各9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每9克一锭,每服1锭,或遵医嘱。
[适应证]一切饮食药毒均可使用。
[出处]《百一选方》。
[按语]本方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玉枢丹,神仙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等,本方可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是一张解毒良方。本方有市售成药。
7治中酒不醒方———香薷汤
[组成]炒扁豆、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30克,香薷6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6克,沸汤点服。
[适应证]中酒不醒,或胸腔胀满,吐泻不止。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中酒不醒症尤似急性酒精中毒昏迷不醒状,可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宽中和气,调营卫,对急性酒精中毒所出现的诸胃肠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8解酒毒方———枳癥子丸
[组成]枳椇子60克,麝香3克。
[用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盐汤吞下。
[适应证]中酒毒及饮酒后口渴、多饮等。
[出处]《世医得效方》。
[按语]本方不仅可以有效地解除酒毒,对于缓解饮酒后口渴与饮水无度也有良效。
9解酒毒方———绿豆甘草饮
[组成]绿豆100克,甘草粉6克。
[用法]加水煎煮,取汁500耀800毫升,频频饮服。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本草纲目》。
[按语]本方不仅可以解酒毒,对各种食物中毒并有良效。
10解酒毒粥疗方———万寿果粥
[组成]万寿果15耀20克,粳米50克。
[用法]将万寿果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入粳米,再加水400毫升,煮成稀粥,分2次温服。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后及醉酒后翌日中毒症状不解者。
[出处]《常见病食补大全》
[按语]万寿果即番木瓜,具有健脾胃,助消化,解酒毒,祛烦渴之功效。对于解除酒精中毒后之恶心呕吐、头目作眩,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口渴而粘等症确有一定疗效。
11解酒毒效方———老菱角汤
[组成]老菱角及鲜菱角草茎共150克。
[用法]水煎取汁液300耀500毫升,一次饮下。
[适应证]饮酒过量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者。
[出处]《偏方大全》。
[按语]本方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醒酒解醉疗效。
12解急性酒精中毒方———橘味醒酒汤
[组成]橘子罐头、莲子罐头各半瓶,青梅25克,红枣50克,白糖300克,白醋30毫升,桂花少许。
[用法]将红枣洗净去核,置小碗中加水蒸熟;青梅切丁;橘子与莲子罐头一起倒入锅中,加入青梅、红枣、白糖、白醋、桂花、清水,烧开。冷后频频饮之。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滋补保健药膳食谱》。
[按语]本方为食疗方,安全有效,凡酒精急性中毒者饮用此汤对于加速醒酒确有良效。
13解酒开胃方———荸荠豆豉青豆
[组成]荸荠500克,豆豉、青豆、姜末、植物油、清汤、料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将荸荠去皮,锅中放植物油烧热,煸炒姜末,先炒豆豉、青豆,然后放入荸荠、料酒、精盐、清汤,烧10分钟左右放入味精即可。佐餐食用。
[适应证]酒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口干咽痛,大便不爽,小便不利。
[出处]《蔬菜食谱》。
[按语]本方具有解酒消积,开胃消食,清热化痰等功效,是一张有效的解酒开胃方。
14解酒毒效方———姜汁猪血菠菜
[组成]菠菜300克,生姜25克,猪血100克,酱油15毫升,香油3毫升,精盐2克,醋、味精、花椒油各少许。
[用法]将菠菜带根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于滚开水中焯2分钟后捞出,沥去水分,装盘抖散。猪血洗净切片后,先入热油锅爆炒,熟后取出,与菠菜混匀。生姜去皮,洗净后捣烂取汁。待菠菜、猪血凉后加入姜汁和其他调料即成。佐餐食用。
[适应证]饮酒过量有酒精中毒症状者。
[出处]《中国药膳宝典》。
[按语]本方具有解酒毒、生津液、润肠道等功效。不仅能治疗酒精中毒,对于老年便秘、痔疮及高血压病也有一定疗效。
15治醉酒不醒方———松菜子饮
[组成]松菜子140克。
[用法]将松菜子研细,以水一盏调匀,分2耀3次服下。
[适应证]醉酒不醒。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名为笔者所加。醉酒不醒,头晕嗜睡者服用具有一定疗效。
16治醉酒不醒方———豆豉葱白饮
[组成]豆豉70克,葱白30克。
[用法]将葱白洗净、切碎,与豆豉加水2盏,煎至1盏,去渣即成。涓涓饮服。
[适应证]醉酒不醒。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方名为笔者所加。
17治饮馔中毒方———甘草黑豆汁
[组成]甘草10耀15克,黑豆30克。
[用法]加水煎煮,取汁不拘时服。
[适应证]专解饮馔中毒,对中砒毒也有一定疗效。
[出处]《本草蒙筌》。
[按语]本方对解酒毒疗效可靠,原书中曾指出:服用此药汁后,可以“恣饮无虞”。
18解酒效方———绿豆花汤
[组成]绿豆花10克(鲜品30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民间方。
[按语]绿豆花有较好的解酒醒醉作用。经临床验证,确有效验。
19解酒醒醉方———二葛枳癥子汤
[组成]葛根20克,葛花10克,枳椇子15克。
[用法]水煎2遍,取液600耀800毫升,于2小时内分3耀5次饮下。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经验方。
[按语]此方已在临证中使用多年,屡用屡验,对于急性酒精中毒者有很好的解酒醒醉作用。
20解酒毒方———草豆蔻饮
[组成]草豆蔻10克。
[用法]水煎服,或以此汤加入其他菜肴并用。
[适应证]轻度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本草原始》。
[按语]草豆蔻是味行气燥湿,温中祛寒的中药,对于解酒毒也是其专功。《本草原始》中论述本品时指出:“补脾胃,不能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21解酒毒方———绿豆汤
[组成]绿豆100克。
[用法]水煎后频服。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民间方。
[按语]绿豆可解一切饮食中毒,还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凡饮酒过量后,喝些绿豆汤颇有益处。
22解酒饮料———白糖水
[组成]白糖30耀50克。
[用法]用温开水300耀400毫升溶解后频饮。
[适应证]饮酒过多。
[出处]《本草纲目》。
[按语]白糖具有润肺生津,解酒醒酲作用,在民间用白糖水解酒已为众酒民熟知,其作用也确实很好。《本草纲目》在论述白糖时说道:本品可“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暖肝气”。
23醒酒饮料———咖啡
[组成]咖啡适量。
[用法]水冲服。
[适应证]醉酒。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按语]咖啡可醒脑提神,解酲消酒。我国药学老前辈叶桔泉教授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指出:“酒醉不醒,浓咖啡茶频频饮服”。
24解酒调味品———米醋
[组成]米醋适量。
[用法]取醋15耀30毫升,直接或兑入适量温开水,徐徐饮入。
[适应证]饮酒过多后出现酒醉者。
[出处]《医海拾零》。
[按语]喝酒过多以后用米醋解酒,在民间广为流传。醋,的确具有解酒毒的作用,只要无胃酸过多的人,凡饮酒超量以后,都可以饮用适量的米醋来帮助解酒。《医海拾零》指出:“饮酒过多,酌饮醋有解酒作用”。
25解酒水果———西瓜
[组成]西瓜。
[用法]去籽后食下。
[适应证]轻度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按语]西瓜有较好的生津止渴、解酒除烦作用。古人有“天生白虎汤”之誉。《现代实用中药》认为,“西瓜……能解酒毒”。事实上,饮酒以后,适量吃些西瓜,对于解酒有一定帮助。
26解酒止渴果品———橄榄
[组成]橄榄1枚。
[用法]随意食用。
[适应证]轻度醉酒及饮酒后口渴。
[出处]《本草求真》。
[按语]橄榄是解酒止渴的上乘果品,《本草求真》一书中曾说:“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
27消酒水果———猕猴桃
[组成]猕猴桃2耀3枚。
[用法]去皮后食下。
[适应证]轻度酒醉。
[出处]《食经》。
[按语]猕猴桃被人们称为“水果皇后”,是一种保健果品,在饮酒后适量食用,可有效地帮助消酒。《食经》一书当中曾说本品可“和中安肝,主黄疸,消酒”。
28解酒消酲果汁———橙子汁
[组成]橙子数枚。
[用法]将橙子带皮绞汁兑入适量温开水后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胸膈满闷,恶心欲吐,或醉酒。
[出处]《玉楸药解》。
[按语]橙子,俗称黄橙、金球、蟹橙等,具有宽胸膈,止呕恶,解酒消酲等功效。《玉楸药解》中说:“橙子,宽胸利气解酒”。经观察后得知,本品连皮绞汁的疗效优于去皮者。
29解酒消酲果汁———天生甘露饮
[组成]大鸭梨2个。
[用法]将鸭梨绞为梨汁,分2次饮下。
[适应证]饮酒过量及酒后烦渴。
[出处]《本草通玄》。
[按语]梨为百果之宗,绞为梨汁,名为“天生甘露饮”,对于解酒醒醉确有效验。
30解酒果品———梨
[组成]梨不拘多少。
[用法]洗净去皮后食下。
[适应证]饮酒过量及酒后烦渴。
[出处]《本草衍义》。
[按语]《本草衍义》中说:“惟病酒烦渴之人,食之甚佳”。体验表明饮酒后吃1耀2个梨,确实能加速醒酒或能解除烦渴。
31解酒果品———香蕉
[组成]香蕉3耀4只。
[用法]酒后食下。
[适应证]饮酒较多者。
[出处]《本草求原》。
[按语]《本草求原》中说:“香蕉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润肠”。
32解酒果汁———芦柑汁
[组成]芦柑100克。
[用法]压榨取汁,令饮酒者饮下。若果汁过稠或偏酸时,可兑入适量温开水饮入。
[适应证]饮酒过量,宿酲未解。
[出处]《医林纂要》。
[按语]《医林纂要》一书介绍“柑”时明确说本品有“除烦,醒酒”作用,业经验证,确有良效。
33防醉解酒茶疗方———槟榔茶
[组成]槟榔片10克。
[用法]代茶饮,若在饮酒的同时饮用此茶更好。
[适应证]所有饮酒者均可使用。
[出处]经验方。
[按语]槟榔有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吐的作用。饮酒的同时喝槟榔茶,既解酒又消食,一举两得。曾向饮酒者推荐介绍此方后,多数人反映效果良好。
34解酒醒醉方———醒醉汤
[组成]青橄榄(色黄或已有损坏者勿用)适量。
[用法]将青橄榄在瓦上磨去粗皮,去核,切成细丝。每500克橄榄丝用60克粉草末,60克炒盐,拌匀,放入瓷罐密封,用滚开水点服。
[适应证]酒醉后口渴及饮酒太过。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橄榄是众人喜食的果品,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功能,在《本草纲目》、《滇南本草》等本草书中记载了本品的解酒毒功效。凡饮酒之后,不论醉否,适量服些橄榄均大有裨益。
35解酒效方———樟叶葛花散
[组成]樟树枝上嫩叶,葛花各等份。
[用法]研为细末,每服9克,白开水调服。
[适应证]过量饮酒后大醉不醒。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龚廷贤氏论此方时指出:一人饮酒太过,大醉不醒,一家人都很惊慌,无计可施,即时服用该药末三钱(约9克)后,病人立即醒来。原著无方名,现名乃笔者所加。
36解酒效方———解酒仁丹
[组成]白果仁、葡萄各240克,薄荷叶、侧柏叶、砂仁、甘松各34克,细茶120克,当归15克,丁香、官桂、细辛、潮脑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细嚼,清茶送服。
[适应证]酒醉。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本方具有一定解酒作用,经常饮酒者可试用。
37专解酒毒方———葛根散
[组成]甘草、葛花、葛根、砂仁、贯众各等份。
[用法]捣为粗末,每取9耀15克药粉,水煎去渣后服用。
[适应证]凡饮酒过量,出现乙醇中毒症状者均可饮用。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解酒毒有可靠疗效,笔者曾屡试此方,对于醒醉解酒毒效果明显,曾将此方介绍给平日善饮酒者,用后多数反映效果良好。
38解酒毒方———葛花饮
[组成]葛花15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解酒毒。凡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闷、胸膈饱胀,呕吐酸水者均可服用。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方名为笔者所加。葛花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木植物葛之未开放的花蕾。味甘性平,功主解酒醒脾,是安全有效的解酒毒药物。
39解酒醒醉方———葛花丸
[组成]葛花15克,砂仁5克,木香30克,沉香1克,豆蔻1克,荜澄茄1克,陈皮30克,乌梅14个,半夏21枚,山果5克,茯苓1克,炒炽实30克,葛粉末15克,炙甘草1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取1丸,噙化。
[适应证]具有醒酒,解毒,消痰之功,可治饮酒大醉。
[出处]《普济方》。
[按语]经临床观察本方解除酒毒作用明显可靠。
40解酒效方———柑皮解酒散
[组成]柑子皮100克。
[用法]洗净后焙干,研细末贮瓶备用,每于过量或酒醉昏闷烦满时,用白开水冲服6耀9克。
[适应证]醉酒后昏闷烦渴与大醉不醒。
[出处]《普济方》。
[按语]柑子具有解酒醒醉之功效,早在本草书中即已明言,用柑子皮解酒既安全又有效,经常饮酒者,不妨在酒后食用适量柑子,或照此方法使用。
41醉酒速醒方———神仙醒酒丹
[组成]葛花15克,赤小豆花、绿豆花各60克,葛根(捣碎、水澄粉)240克,真柿霜120克,白豆蔻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生藕汁捣和作丸,如弹子大,每用1丸,嚼而咽之,立醒。
[适应证]酒醉。
[出处]《寿世保元》卷二。
[按语]方中葛花、葛根解肌发表,使酒湿之邪从肌表而出,赤小豆花、绿豆花淡渗,使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去,白豆蔻调气温中,醒脾消湿。柿霜清热、燥湿、化痰。全方共奏解酒祛湿之功,在临床上曾试用过数10例病人,应用者普遍反映本方良好,并有个别人经常索取此药,以备酒后应用。
42解醉醒酲方———石膏汤
[组成]石膏15克,葛根90克,生姜90克。
[用法]水煎后去渣取汁,不拘时徐徐灌服。
[适应证]饮酒太过,大醉不醒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大醉不醒者,确有醒酲之效。
43专能醒酒方———五灵脂丸
[组成]五灵脂(为末)30克,麝香(研)少许。
[用法]上药研匀,饭和为如小豆大。每服10丸,米汤送服,不拘时。
[适应证]醉酒不醒。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麝香药源紧缺,价格昂贵,时下鲜少有用作醒酒者。
44专解酒毒方———千钟酒
[组成]枳椇子(研为膏)60克,白附子末30克,砂仁30克,白姜(细末)30克。
[用法]枳椇子、白附子,研和作饼,悬于风中,阴干作曲。与砂仁、白姜稀糊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粒,热盐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过量后不省人事。
[出处]《魏氏家藏方》。
[按语]方中枳椇子为解酒要药,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居士,虽然和历史上众多的英雄豪杰一样多善饮酒,但是他很少烂醉如泥,其原因就是受益于“枳椇子”这味药。白附子虽非解酒正药,但祛风痰之力甚捷,可有效地配合醉酒者醒酒。砂仁、白姜行气开胃,化湿止呕,并可助诸药解酒功效。全方虽药味简少,但功专力宏。笔者于数载前曾在临床上进行过观察,凡饮酒超量后服此药丸3克,可有效地减缓因饮酒而造成的不适,尤其对于缓解口渴的作用更为明显。
二、防酒醉
45饮酒前防醉方———葛花白药子散
[组成]葛花15克,白药子12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饮酒前1小时用白开水冲服6克。
[适应证]防醉。
[出处]经验方。
[按语]将此方推荐给许多人于饮酒前服用,均反应有较好的防醉作用。
46饮酒前防醉方———白蔻丁香散
[组成]白豆蔻仁10克,丁香2克。
[用法]研为细末,饮酒前1小时用水送服3克。
[适应证]防醉。
[出处]经验方。
[按语]用此方不仅有防醉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酒后恶心呕吐及胃脘不适。
47防醉酒效方———枳癥子茶
[组成]枳椇子20克。
[用法]饮酒的同时以枳椇子代茶饮。
[适应证]防醉。
[出处]经验方。
[按语]大多数人在饮酒的同时饮用此茶,可使小便次数增多,防醉作用较为满意。
48防醉酒效方———葛花茶
[组成]葛花10克。
[用法]在饮酒的同时用此药代茶饮。
[适应证]防醉。
[出处]经验方。
[按语]防醉作用比较可靠。
49解酒醒醉效方———螺蚌葱豉汤
[组成]田螺、河蚌、大葱、豆豉各适量。
[用法]将田螺捣碎,河蚌取肉,一同与大葱、豆豉共煮。饮汁液。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
[出处]《偏方大全》。
[按语]本方为醒酒解醉食疗方。对饮酒过量,醉而不醒人事者有加速醒醉功效。
50令人饮酒不醉方———八仙锉散
[组成]丁香、砂仁、白豆蔻各9克,葛根粉30克,百药煎7.5克,木瓜、炒盐各30克,甘草7.5克。
[用法]将上药细锉,只需舀取3克细嚼,温水送下,即可饮酒不醉。
[适应证]预防醉酒。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虽原著龚廷贤氏言及本方可使人饮酒不醉,但饮酒者也不可贪杯。况且本方只可偶尔服用,若服之过量可伤人元气,不可不慎。
51令饮酒后无酒气方———芜菁根散
[组成]干芜菁根27枚。
[用法]蒸后晒干研末,饮酒后服3耀6克。
[适应证]可使饮酒人无明显酒气。
[出处]《千金方》。
[按语]本方方名为笔者所加。芜菁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块根,又称为蔓菁、大头菜等。味辛、甘、苦,性平。具有温中下气,利湿解毒,利五脏,止消渴之功效。《医林纂要》指出:芜菁可“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在临证中曾令饮酒者于酒后生吃萝卜50耀100克(带皮),确有一定解除酒气的作用。
52防治酒癖方———济生百杯丸
[组成]橘皮90克,木香9克,广茂9克,干姜90克,白丁香50个,炙甘草6克,茴香9克,京三棱(炮)9克,砂仁30个,白豆蔻30个,生姜30克。
[用法]诸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底,每服6克,日服2次,生姜煎汤送服。
[适应证]酒停腹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成癖病,饮食不进,日渐羸瘦。另外本方还有防醉酒作用。故名“百杯丸”。《济生拔萃》中谓:“如饮酒先服此丸,百杯不醉,亦无诸疾”。
[出处]《济生拔萃》。
[按语]明·《御药院方》也有“百杯丸”方,其药物组成与适应范围与本方有一定出入。
三、酒源性呼吸系统病证
(一)伤酒咳嗽多痰
53治伤酒咳痰过多方———清气化痰丸
[组成]胆星、半夏、陈皮、枳实、杏仁、黄芩、瓜蒌各10克,茯苓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吐痰量多,色黄粘稠者。
[出处]《医方考》。
[按语]本方对于饮酒后翌日起或对长期饮酒者,在无发烧等症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咳嗽吐痰,量多且粘稠而色黄者具有较好疗效。对于吐痰时间较长者,为丸药缓图,更方便有效。
54治伤酒咳嗽方———止嗽散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000克,陈皮(去白)500克,甘草(炒)36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开水调服。
[适应证]饮酒后咳嗽多痰。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饮酒后咳嗽多痰又兼外受风寒袭击者宜用本方。方中紫菀、百部、陈皮、白前,理气化痰止嗽;荆芥、桔梗疏风宣肺;甘草调和诸药,又与桔梗配伍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化痰止嗽之力甚佳。对酒后咳嗽尤为实用。
55治伤酒咳嗽多痰方———金沸草散
[组成]旋复花、前胡、细辛各3克,荆芥5克,半夏1.5克,炙甘草1克,赤茯苓2克,生姜5片,大枣1枚。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温服,不拘时。
[适应证]治饮酒后咳嗽多痰,痰多而稀,胸膈胀满。
[出处]《类证活人书》。
[按语]本方对饮酒后咳嗽多痰,胸膈胀满,又感风寒所伤者效果较佳。
56治酒嗽方———蜂姜丸
[组成]香附(童便制)、僵蚕、蛤粉、瓜蒌仁、蜂房、杏仁、神曲各等份(一方无香附,有茜根)。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竹沥加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酒嗽,日久渐伤胃脘,致成湿痰作嗽。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论述本方云:“酒嗽,伤酒而成也。盖酒大热有毒,或冷热兼饮,日久渐伤胃脘,其气结聚不流,致成湿痰作嗽”。适宜用蜂姜丸治疗。凡长期饮酒,酒渐渐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成湿痰作嗽。即可用本方消酒化痰,宁肺止嗽,实为治疗酒嗽的要方。
57治酒嗽方———瓜蒌青黛丸
[组成]瓜蒌仁30克,青黛9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不拘时,含化。
[适应证]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云:“酒嗽,伤酒而成也。盖酒大热有毒,或冷热兼饮,日久渐伤胃脘,其气结聚不流,致成痰湿作嗽”。宜选用本方治疗。
58治酒嗽方———瓜蒌杏连丸
[组成]瓜蒌仁、杏仁、黄连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竹沥、姜汁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胸闷痰多。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
[按语]嗜酒过度,酒湿内停,化生痰浊,内阻于肺,而致咳嗽,多痰者,宜用本方治疗。
59治酒痰方———大萝皂丸
[组成]天南星、半夏、杏仁、瓜蒌仁、香附、青黛、陈皮各15克,莱菔子60克,皂角(烧灰)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神曲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咳嗽多痰。
[出处]《医学入门》。
[按语]酒湿内侵,化生痰浊,停积于肺则咳嗽多痰。选用本方化痰行气,开窍止嗽,为治疗酒痰之要方,值得临床应用。
60治伤酒咳痰方———百部橘皮饮
[组成]百部10克,橘皮10克。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证]伤酒咳嗽,吐痰。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嗜酒者咳嗽、吐痰有较好的疗效,若在饮酒的同时以此方代茶饮之,其效益佳。
(二)伤酒咳嗽无痰
61治饮酒咳嗽方———润肺止嗽汤
[组成]松子仁9克,贝母、紫菀各4.5克,知母、牛膝各3克,枇杷叶、菊花各1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咳嗽,喉干声哑。
[出处]《不居集》。
[按语]长期饮酒、酒热灼伤肺金而致病。本方能润肺止咳,清热生津,为治疗饮酒干咳的常用方药。
62治伤酒咳嗽方———清金化痰汤
[组成]黄芩、桑白皮、瓜蒌仁、橘红各12克,山栀子、桔梗、麦门冬、川贝母、知母各10克,茯苓、甘草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咳嗽,连声不止,痰少而粘,口干咽燥。
[出处]《统旨方》。
[按语]长期饮酒,酒热内伏于肺,灼伤肺金而咳嗽不止。选用本方清肺润燥,化痰止嗽,具有良好效果。
63治饮酒咳嗽方———玄妙散
[组成]党参、麦门冬(朱砂拌)各4.5克,丹参、杏仁各9克,沙参12克,茯神、柏子仁、贝母、夜合花各6克,桔梗3克,淡竹叶10片,灯心3尺。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咳嗽,痰少而粘,或干咳,或咳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出处]《医醇义》。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灼伤肺阴,而致咳嗽者,宜选用本方以滋阴养肺,宁嗽止咳。临证时若咳嗽剧烈者可加百部、紫菀、前胡;口干咽燥,潮热盗汗重者加地骨皮、知母;咳血者加茜草、白芨、白茅根。
64治酒后咳嗽方———人参润肺丸
[组成]知母30克,桔梗25克,官桂25克,人参、款冬花、杏仁、细辛、甘草各20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细嚼,姜汤送下。
[适应证]长期饮酒而致的咳嗽气喘,日久不止,每次饮酒后加剧者。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酒后咳嗽是由于长期饮酒,燥热内生,灼伤肺金而致。本方以丸药缓图,以清肺内邪热而又可固护肺气,标本兼治,对于饮酒所致咳嗽,日久不止,痰少或带有血丝者较佳,颇值得临床应用。
65治饮酒干咳方———栀连清肺饮
[组成]山栀子10克,黄连6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杏仁12克,天花粉12克,黄芩10克,薄荷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酒后咳嗽频作、无痰,口干咽痛,面赤发热等。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热内积于肺,可致咳嗽频发,肺热上炎,则咽干而痛,面赤发热。本方既能清泻肺热,又能生津止咳,是治疗饮酒后干咳频作的良方。
66治饮酒干咳方———琼玉膏
[组成]生地黄1000克,人参90克,茯苓180克,白蜜500克。
[用法]先将生地黄捣汁,人参、茯苓为细末,与蜜和匀,装瓷器封好,隔水煮成膏,每次用开水冲服2汤匙。
[适应证]长期饮酒干咳。
[出处]《洪氏集验方》。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热损伤脾肺,致燥热内生,肺气不足之气阴两伤而干咳不止者,宜用本方治疗。本方疗效可靠,不妨自试。
67治饮酒干咳方———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麦冬各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桑叶、白扁豆、天花粉各4.5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干咳。
[出处]《温病条辨》。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而致干咳不止,少痰,或痰粘不宜咳出,咽干、口渴、舌燥。证属肺阴亏虚,阴津不布者,宜服用本方,以润燥生津,养肺止咳,轻宣燥热。
68治酒毒所伤致咳嗽方———荠汁丸
[组成]杏仁7枚,巴豆1枚,朱砂适量。
[用法]将前二味药捣成膏,制成黄米粒大小丸,朱砂滚衣。每服3耀5粒,以淡薤汤送下,临卧服。
[适应证]酒热伤肺之咳嗽。
[出处]《本草纲目》。
[按语]方中巴豆大毒,过量可致腹泻不止,务须谨慎用之。一旦用之过剂,可用绿豆(90克)甘草(10克)汤服之解毒。方中所言薤汤即姜、蒜或韭菜的细末煎汤。
(三)伤酒哮喘
69治伤酒哮喘发作方———酒哮方
[组成]麦冬90克,桔梗9克,甘草6克,柞木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哮喘发作。
[出处]《类证治裁》。
[按语]《类证治裁》云:“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酒哮加柞木三钱”。本方无方名,方名系作者所加。
70治伤酒哮喘发作方———哮喘通用方
[组成]炙麻黄、杏仁、旋复花各9克,生地、熟地、山萸肉各6克,五味子、干姜、甘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哮喘发作,及素有哮喘饮酒后加重者。
[出处]《临床方剂手册》。
[按语]本方适应于平素有哮喘宿疾,饮酒后引起哮喘发作者。现代医学所谓过敏性哮喘均可选用本方治疗,其病史较长者,效果更好。
71治饮酒哮喘发作方———清金丹
[组成]莱菔子(蒸熟为末)30克,皂角9克。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每服3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哮喘发作。
[出处]《杂病源流犀浊》。
[按语]许多哮喘患者,每当饮酒后易致喘息发作,本方对于缓解饮酒后哮喘发作,有较好平喘作用。如能在饮酒前防范用药,则疗效更好。此疾患者,不妨一试。
72治酒后哮喘发作方———射干麻黄汤
[组成]射干、麻黄、紫菀、冬花、半夏各10克,五味子、大枣4枚,细辛3克,生姜12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哮喘发作,伴见痰多色白而清稀。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饮酒后哮喘发作为临床上的多见病。但其发作时表现各异。本方适用于哮喘发作,痰多且稀,症状偏于寒者。尤其是在冬季饮酒以后导致哮喘发作者,较为适宜使用本方。
73治饮酒后哮喘发作方———定喘汤
[组成]麻黄、白果、桑皮、冬花、半夏、苏子、杏仁、黄芩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哮喘发作,痰稠色黄胶粘,咯吐不利,心中烦闷,口渴喜饮者。
[出处]《证治准绳》。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哮喘发作,而证属热者,临证时可加地龙、白芥子、知母、石膏等品,以增强泻热平喘之效。
74治酒后哮喘发作方———地龙芥末糊
[组成]活地龙2条,白芥子末3克。
[用法]将2药共捣为糊状,敷双足心处,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
[适应证]饮酒所致哮喘发作。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是在民间收集的治疗哮喘经验方。方名为笔者所加。用于治疗酒后引起的哮喘发作,具有满意效果,可在临证中试用。
75治酒伤痰嗽喘急方———瓜连丸
[组成]瓜蒌仁、杏仁、黄连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竹沥、韭汁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紫苏煎汤送下。
[适应证]酒伤痰嗽喘急。
[出处]《医学入门》卷六。
[按语]本方系原著为酒伤痰嗽喘急而创设。酒湿内伏于肺,日久化生痰浊,肺气不利而见咳嗽、吐痰,呼吸喘急。本方既能开胸理气、化痰止嗽,又能解除酒毒,对酒伤痰嗽喘急症尤为适宜。
76治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卧方———葶苈散
[组成]炒葶苈子、桔梗、瓜蒌仁、升麻、薏苡仁、桑白皮、葛根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12克,加生姜5片,水煎去渣服。
[适应证]过食煎,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
[出处]《济生方》卷二。
[按语]本方对由于饮酒太过与过食燥热食品引起的咳嗽、喘息有较好的疗效。
(四)伤酒咳血
77治伤酒咳血方———养阴清肺汤
[组成]生地12克,元参、丹皮、白芍各10克,薄荷、川贝母各6克,甘草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伤酒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咳出满口鲜血者。
[出处]《重楼玉钥》。
[按语]酒性燥热,对于素有肺阴亏损,内热灼伤的患者,在酒热的损伤之下易于加剧肺部的损伤而引起咳血。本方以养肺阴、清内热为主,在临证时酌配白茅根20克、三七粉1.5克(冲服)、仙鹤草10克,则更能切中病机,取得满意效果。
78治酒伤各种出血方———化血丹
[组成]煅花蕊石9克,三七6克、血余炭3克。
[用法]共为细末,分2次水送服。
[适应证]饮酒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及妇女子宫出血。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饮酒后引起的咳血、吐血、便血等各种出血均可以本方进行治疗,经临床运用,具有很好的效果。经临床观察,本方对饮酒后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79治伤酒咳血方———生地黄散
[组成]生地黄、阿胶、甘草各2份,黄芩、犀角屑、侧柏叶、大小蓟各1份。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日服2次,以竹叶9克,煮水送服。
[适应证]伤酒咳血,量多,色鲜红,口干渴,咽干尿黄。
[出处]《千金方》。
[按语]本方对酒热内伏,灼伤肺络而致咳血症有较好疗效。我们在使用本方时用茅芦根煎汤送药,其疗效则更好。每次用量为茅根30克,芦根15克,用水煎煮15分钟后,以此汤送服药末。
80治伤酒咳血方———百合固金丸
[组成]生地12克,熟地15克,麦冬12克,贝母10克,百合30克,当归10克,炒芍药12克,甘草6克,玄参12克,桔梗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伤酒咳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咳嗽少痰。
[出处]《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
[按语]本方适用于伤酒咳嗽之肺阴受损,燥热内生,灼伤血络而为病者。临症时可根据阴亏与火旺之偏颇再适当配用凉血止血之品,以提高治疗效果。
81治伤酒咳血方———咳血方
[组成]青黛(水飞)12克,诃子10克,海浮石30克,瓜蒌仁(去油)30克,炒山栀子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白蜜和生姜汁为丸,放口中噙化。
[适应证]饮酒咳血伴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出处]朱丹溪方。
[按语]长期饮酒而致肝火上逆,熏灼肺脏,燥热内炽,络破血出者宜用本方。
82治伤酒发咳、痰中带血方———紫菀茸汤
[组成]紫菀茸9克,薇衔、白术、泽泻各3克,牡丹皮、麦门冬各4.5克,犀角2.4克,炙甘草1克,生甘草0.6克,藕汁1小杯。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伤酒凑肺,发咳,痰中见血。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三。
[按语]此方为专治伤酒后咳嗽,痰中带血而设立方。原著中介绍:若阴虚多火,去白术,加白芍药4.5克;兼伤肉食,胸膈膨胀,去犀角,加焦山楂9克,炒炽实3克。
83治饮酒伤肺咳血方———四黄丸
[组成]黄连、大黄、黄芩、山栀子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含服,每日可再重复使用。
[适应证]专治酒毒肺热咳红,凡饮酒伤肺,咯血或痰中带血均可使用。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药物具有凉血止血,引热下行之功,对上焦有热之咳血疗效肯定。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一
(一)伤酒呕吐
84治伤酒呕吐方———栀连正气散
[组成]山栀子12克,黄连10克,藿香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甘草6克,苍术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食入即吐,口干渴,五心烦热,夜卧不安,二便阻涩。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停于胃,胃不受纳而致本症。以本方清胃热,除逆气,化酒毒,可使本症很快康复。即使无上述症状,在饮酒过量后服用本方,能缓解酒毒,预防胃肠疾病发生。
85治伤酒呕吐方———小半夏汤
[组成]清半夏10克,生姜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100毫升,一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呕吐不止,反复发作,或进食即呕吐者。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饮酒后呕吐者,用本方急煎取汁,含于口中慢慢咽下,勿使吐出,等药效发挥作用后,可再多服用,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86治中酒吐酒方———大七香丸
[组成]炒香附192克,炒麦芽100克,丁香皮330克,肉桂(去粗皮)、陈皮、炒甘草、砂仁、藿香叶各250克,甘松、乌药各64克。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克,细嚼,盐酒或盐汤送下。
[适应证]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湿泻利,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
[出处]《和剂局方》卷三。
[按语]本方对伤酒呕吐、泄泻均有疗效,尤其对呕吐疗效更佳。
87治中酒吐酒方———新半夏汤
[组成]陈皮、炒神曲、炮姜各120克,草果(煨、去皮)、炒半夏曲各70克,丁香皮、木香、茯苓各23克,甘草13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3克,用盐汤点服。
[适应证]中酒吐酒等。
[出处]《和剂局方》卷三。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破痰,开胃健脾之功效。对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中酒吐酒,哕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均有治疗作用。
88治中酒呕吐方———感应丸
[组成]百草霜60克,杏仁(汤浸一宿,去皮,研烂如膏)140个,木香75克,丁香45克,干姜(炮制)30克,肉豆蔻仁20个,巴豆(破皮、研、出尽油、如粉)70个。
[用法]除巴豆、百草霜、杏仁外,余四味捣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细,用黄蜡180克,溶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渣,再以酒500毫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春夏修合,用清油30克,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120克,同化成汁,就铫内趁热拌和前项药末,秋令修和,用清油45克同前,和前药末,分作小锭,油纸裹放,旋为丸,每服3克,空腹姜汤送下。
[适应证]中气虚冷,不能运化,饮食积滞,胸胁满痛,脐腹绞痛,霍乱吐泻,大便频数,久痢赤白,米谷不化,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眩,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出处]《和剂局方》卷三。
[按语]感应丸一方组方合理,疗效彰著,大凡伤酒所致以上所述诸症候,用之均有疗效。
89治伤酒呕吐方———镇逆汤
[组成]代赭石18克,清半夏、龙胆草各9克,党参、青黛、生姜各6克,生白药12克,吴茱萸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呕吐,口干而苦,胁肋部胀痛不舒。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过量饮酒,酒热内伏,胆胃火气上逆而致呕吐者,宜用本方治疗。
90治饮酒后恶心呕吐方———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10克,甘草3克,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各6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15克,用姜、枣煎液送服。或用市售藿香正气水10毫升,口服,每日3次。
[适应证]饮酒过量后恶心呕吐,持续多日不解者。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饮酒过量后恶心呕吐,若时间很短即自行解除者不必治疗,此为生理性反应。如果持续多日不解又影响饮食及正常生活者,则需进行治疗。应用本方药,对于缓解症状,改善机体不适,具有很好疗效,但应注意检查机体有无病理改变,以防不测。
91治饮酒腹痛呕吐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当归9克,生姜15克,羊肉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调味,食肉喝汤。
[适应证]饮酒后腹痛不适,恶心呕吐。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温中补血,降逆止呕。对饮酒过度而致的胃脘部疼痛,并见恶心呕吐者尤为适宜。发病后急煎服此方,可使本症很快缓解,值得临证应用。
92治伤酒呕吐方———清膈饮
[组成]枇杷叶6克,竹茹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生姜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不拘时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呕吐,胸膈满闷,或呕吐痰逆。
[出处]《产科发蒙》。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化生痰涎,阻膈中焦而发病,证属痰热内阻者宜用本方治疗,诸药相合,能清热化痰,降逆止呕,使中焦疏畅,呕吐自愈。
93治伤酒呕吐方———人参丁香散
[组成]人参15克,丁香1.5克,藿香叶1.5克。
[用法]用水煎1小时,去渣取汁,不拘时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呕吐。
[出处]《妇人良方》。
[按语]素体脾胃亏虚,又加酒食所伤而致频频呕吐,汤水不进者,可用此方治疗。本方能益气和胃,化湿止呕,标本兼治,取效迅速。
94治酒后吐逆喘急方———豆蔻丸
[组成]草豆蔻(去皮)0.6克,丁香、小豆、人参、木香、高良姜、槟榔、陈皮(炮去白,焙)各15克。
[用法]共捣为粗末,用时取9克,以水一盏,入生姜3片,煎汤服下。
[适应证]饮酒太过,心闷腹满,吐逆喘急。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药性温和,制作简便,对于缓解酒源性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心悸气喘等确有一定效果。
95治酒后呕吐不止方———草蔻散
[组成]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1克,人参30克,白茯苓60克,青皮1克。
[用法]捣为细末,过120目筛,每服10克,或以少许水煎煮,取汁液服用。
[适应证]因饮酒过度致呕吐频作,心腹胀满者宜服此方。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确有解除因饮酒过度所致呕吐不止的作用,在使用时方中加入适量生姜,收效会更佳。
96治酒精中毒后呕吐厌食方———橘皮汤
[组成]橘皮、葛根、炙甘草、石膏各30克。
[用法]共捣成粗粒,每取9克,水煎后服下,可重复服用。
[适应证]饮酒过量后酒毒积在肠胃,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均可应用。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确有一定的解酒功效,而且是安全方便,易于配制。
97解酒止吐方———鲜生姜汁
[组成]鲜生姜适量。
[用法]将生姜洗净捣后取汁,顿服。
[适应证]饮酒过量后恶心、呕吐。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生姜是一味止呕良药,且能养胃护肝,凡饮酒较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者,均可用此方止呕吐,或将生姜片放嘴中咀噙亦有效。
98解酒止呕方———甘蔗萝卜粥
[组成]甘蔗、萝卜各250克,陈皮6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甘蔗、萝卜切碎,捣烂,搅取汁液;陈皮切成小颗粒,与粳米和甘蔗、萝卜汁液,加入适量清水煮粥。分2次服用。
[适应证]急性酒精中毒之恶心呕吐及口渴等症。
[出处]《中国药粥大全》。
[按语]本方具有理气和胃,清热生津之效。对于解除饮酒过量后恶心呕吐疗效可靠。
99治闻酒后呕吐不止方———伏龙肝姜连汤
[组成]伏龙肝60克,生姜片30克,黄连10克。
[用法]将伏龙肝置水内溶开煮沸,澄清后去除沉淀,以上清液煮姜片与黄连,徐徐饮下。
[适应证]饮酒后呕吐不止。
[出处]经验方。
[按语]疗效可靠,经济方便。
(二)酒食停滞
100治酒食停积方———保和丸
[组成]连翘、莱菔子、陈皮各30克,神曲60克,制半夏、茯苓各90克,山楂18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耀9克,麦芽汤送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饮酒过度,脘腹胀满,吞酸嗳腐,不思进食。
[出处]《丹溪心法》。
[按语]饮酒过度,停积于胃,胃纳失常而见胸腹胀闷,嗳腐吞酸,不思进食者服用此药,可有效地化解酒食,消导积滞,使脾健胃和,诸症悉除。
101治酒食停积方———理脾汤
[组成]苍术(米泔浸,炒)3克,厚朴(姜炒)4.5克,炒砂仁1.5克,炒神曲3克,山楂肉3克,炒麦芽3克,陈皮3克,黑干姜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6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胸膈满闷而痛,不思饮食。
[出处]《古今医鉴》。
[按语]酒食停积,脾胃气滞,消导不利者宜服此方。本方药能理脾和胃,消食导滞,对于胸膈满闷重者宜用此方,临证时可加用枳壳、莪术。
102治酒食不化方———九味资生丸
[组成]人参、白术各90克,茯苓45克,炙甘草15克,橘红、山楂肉、神曲各60克,黄连、白豆蔻各1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日服3次,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酒食内积,腹胀肠鸣,大便溏泻,食欲减退,呕恶食臭。
[出处]《张氏医通》。
[按语]长期嗜酒,内损脾胃,运纳失职,酒食内积不化而诸证峰起。运用九味资生丸,健脾化湿,消食行滞,开胃止泻,可有效地缓解症状。经临床验证,对长期嗜酒,病史迁延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103治酒食不消、脘痞作痛方———家秘消滞汤
[组成]陈皮、茯苓、半夏、甘草、莱菔子、枳实、山楂、麦芽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食太过,食积呕吐,胸前满闷、嗳气作痛,痛则呕吐,得食愈痛,按之亦痛。
[出处]《症因脉治》卷二。
[按语]方中所列药物,多属消导之品,对于酒食不消所致以上症状确有良效。在临床上治疗偶因酒食太过而致胃脘痞痛呕恶频作的病人,多宗此方用药,一般用药1耀3贴即愈。
104治食积酒毒方———利气丸
[组成]生大黄、黑牵牛子末各180克,炒香附120克,黄柏90克,木香、槟榔、枳壳(麸炒)、青皮、陈皮、煨莪术、黄连各30克。
[用法]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睡前淡姜汤送下,以利为度。
[适应证]食积酒毒及气滞等症。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按语]原拟订此方者谓本方治气滞,心腹饱闷疼痛,胁肋胀满,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昏眩及食积酒毒,或下利脓血。在使用此方时需注意,不可长期服用,以出现大便稀薄为度,亦即原著中所谓“以利为度”。
105治酒食伤脾胃方———大养胃汤
[组成]厚朴(去皮)、生姜各30克,大枣(,同上药炒)90克,白术、炒山药、人参、川芎、橘皮、当归、五味子、藿香、炙甘草、枇杷叶(刷毛,姜炙)、黄芪各30克。
[用法]为末,每服12克,米汤调下;或取15耀30克药末,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腹服。
[适应证]酒食伤脾胃,宿谷不化,呕不得食。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按语]凡因酒食所伤,食入不化,食入即吐,呕不能食者均可使用此方治疗。
106治酒食损伤方———三棱散
[组成]蓬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青皮(去白)各60克,白茯苓(焙)120克,甘草()9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大枣1枚,盐少许,水煎服,不拘时。
[适应证]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腹痛。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酒食积滞,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而致诸症,宜用本方治疗。尤以脘腹胀闷为主者适宜。
107治酒食积滞方———枳壳化滞汤
[组成]枳壳12克,厚朴15克,神曲10克,陈皮10克,麦芽10克,莱菔子10克,砂仁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酒食积滞,脘腹胀满,呕恶不止,泛酸或食臭,不思进食。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过食及过量饮酒,损伤脾胃,运纳失职,酒食停滞不行,可选用本方行气导滞,消食开胃,缓解症状。
108治酒食伤方———雄黄圣饼子
[组成]雄黄15克,巴豆(去油、心膜)100个,炒白面10两。
[用法]共为细末,和匀,水和作饼,如手大,以浆水再煮,候浮于水上,漉出,控去水作丸,梧桐子大,捏作饼子,每服5至7个,渐加至15个,食前清茶或温酒送下。
[适应证]一切酒食所伤,心腹满而不快。
[出处]《脾胃论》。
[按语]本方与煮黄丸药味相同,只是应用方法不同与药味剂量有别,临症应区别不同而服用,方能充分发挥其药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09治酒后饮食内停方———百杯散
[组成]甘遂、陈皮、葛花各等量。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1耀3克,以温酒调后临睡时服。
[适应证]凡酒食后胸膈痞闷,饮食不快,尤其是饮食内停者均宜服之。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甘遂药性峻猛,切勿过剂。一般在临睡前服过药物后,当夜可泻下积食而愈。若过剂后易发生腹痛腹泻不止,宜慎用之。服本药丸期间,不宜服用有甘草的药剂。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二
110治宿酒不消方———沉檀聚香饼子
[组成]香附子150克,丁香60克,檀香120克,三棱60克,白茯苓60克,甘松60克,沉香45克,白豆蔻60克,砂仁60克,甘草150克,木香45克,葛花90克,干葛120克,麝香9克,南硼砂30克。
[用法]除方中甘草外,其余诸药共研为细末,将甘草熬为膏子,炒飞罗面适量,与药末混合后,捏成小饼,每饼2耀3克。需用时不计时噙化药饼,一日可连用3耀5次。
[适应证]消化宿酒,辟口气,助脾胃,和饮食。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是专门消化宿酒的方子。方中诸药协同,对于宿酒不消者确有较好疗效。
111治酒食太过伤脾胃方———仙方内消丸
[组成]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莪术(煨)、干漆(炒出烟)、芫花(醋煮)、百草霜、附子、破故纸(炒)、牙皂各90克,黑牵牛子(半生半熟)15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随汤下。
[适应证]酒食太过伤脾胃。
[出处]《普济方》。
[按语]酒食损伤脾胃,存在两种病理变化,一是气血瘀滞,秽浊不去;二是脾胃虚损,甚至由后天而及先天。本方重在祛瘀逐秽。方中以芫花、牵牛峻下逐秽,以三棱、莪术、干漆逐瘀血,百草霜消积,皂角祛痰积,青皮、陈皮理气,苍术祛湿,更以肉桂、附子、破故纸温脾肾,即祛积又扶正,重在祛积,故名仙方内消丸。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其一是本方药性温热,对酒食损伤脾胃之属于湿热者不宜使用;其二是由于本方药性猛烈,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切不可贸然自行选用。总之,本方宜用于以瘀滞为主之实证患者。
(三)伤酒嗳气
112治伤酒嗳气方———香附散
[组成]香附12克,山栀子12克,黄连10克,橘红10克,半夏1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6克,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嗳气频作。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嗳气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其声深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饮酒后出现嗳气者十分多见,服用本方疗效比较满意,一般服药2耀3次即可缓解。
113治饮酒嗳气方———星夏汤
[组成]半夏10克,天南星12克,香附12克,石膏15克,山栀子10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嗳气频作,口干而粘,或伴痰多,咳吐不爽。
[出处]《类证治裁》卷三。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湿内滞,化生痰火,阻碍胃气和降,而致嗳气频作者宜用本方治疗。
114治饮酒嗳气方———曲术丸
[组成]炒神曲90克,苍术(泔浸炒)45克,陈皮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生姜煮神曲糊为丸,每服6耀9克,姜汤送下。
[适应证]酒饮停留胃脘,脘胀作痛,嗳气频频,口流清水,或吞酸嘈杂。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按语]酒饮宿食而致的嗳气宜以本方治疗,能消食化积,和胃止嗳。
115治伤酒嗳气方———养胃汤
[组成]陈皮(汤浸,去白)10克,炙甘草、厚朴(姜制),半夏(泡)各9克,人参、草果各6克,茯苓2克,藿香21克,苍术、乌梅各15克。
[用法]为末,每取10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嗳气频发,脘胀呕恶,口吐清水。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集九。
[按语]酒湿寒化,内伤脾胃,中脘虚冷而发嗳气者宜以本方治疗。
(四)伤酒呃逆
116治伤酒呃逆频作方———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10克,石膏30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粳米3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呃逆频作,持续不止。口渴多饮,心烦意乱。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能清胃热,降逆气而止呃。凡饮酒之后,酒气未消,气逆欲呕,纳呆少食,烦渴多饮,饮入复吐者,服用本方有较好疗效。如在方中加入枳椇子、葛花各10克,对于醒酒解毒,降逆止呕疗效更佳。
117治伤酒呃逆方———旋复代赭汤
[组成]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人参6克,生姜12克,炙甘草6克,半夏(洗)10克,大枣12枚。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再煎,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呃逆不止。
[出处]《伤寒论》。
[按语]长期嗜酒,痰湿内阻,胃气亏损,而发呃逆者宜用之。本方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而止呃。发病后水煎本方,慢慢饮服,取效甚佳。
118治伤酒呃逆方———安胃饮
[组成]陈皮12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黄芩12克,石斛15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食前服。
[适应证]呃逆不止。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素有胃热,再加酒热损伤,引动胃火上冲则呃逆不止。以本方清胃泻火,和胃降逆,具有很好止呃效果,如胃火过盛者可再加用石膏30克。
119治伤酒呃逆方———参赭镇气汤
[组成]党参、白芍药各12克,生芡实、生山药各15克,山萸肉、龙骨、代赭石、牡蛎各18克,炒苏子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频频饮服。
[适应证]饮酒后呃逆不止,胸腹满闷,体乏少力,腰膝酸软。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饮酒后呃逆,证属脾肾不足,胃气上逆者适宜本方治疗。
120治暴伤酒食、酒呃方———三一承气汤
[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各15克,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粗末,加生姜3片,水煎服。
[适应证]暴伤酒食,酒呃。
[出处]《宣明论方》卷六。
[按语]原著中介绍本方时讲道:“新病卒暴心痛,风痰酒呃,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心烦闷乱,脉数沉实”为其适应证。
(五)伤酒泛酸嘈杂
121治伤酒呕酸嘈杂方———三圣散
[组成]半夏、陈皮、黄连各等份。
[用法]共为末,曲糊为丸,生姜煎汤送服,每服6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后呕酸、嘈杂,心悬如饥。
[出处]《类症治裁》卷二。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之适应证时讲道:“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为其主治病证。本方系临证惯用方,疗效可靠。
122治酒伤泛酸嘈杂方———左金丸
[组成]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水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因饮酒所致胃炎或旧有胃病,饮酒后复发。凡饮酒后出现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咽干等症者,均可服用。
[出处]《丹溪心法》。
[按语]本方屡用屡验,疗效确切。
123治伤酒吐酸方———甘楞散
[组成]瓦楞子(焙)60克,生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克,日服3次,宜饭前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频频口吐酸水。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药简力专,专治呕恶吐酸,频繁发作,经临床应用,收效颇佳。
124治伤酒泛酸方———乌贼骨蛋壳粉
[组成]乌贼骨、鸡蛋壳各30克。
[用法]二药同炒黄,研末,每服3克,日服2耀3次,白开水送服。
[适应证]胃酸过多。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消化道溃疡也有较好疗效。
125治伤酒泛酸方———左金鸡蛋壳粉
[组成]黄连10克,吴茱萸10克,炒鸡蛋壳1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
[适应证]饮酒后反酸,或伴有胃脘痛。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疗效显著。
126治酒毒不散方———百杯丸
[组成]沉香(细切)、红豆、甘葛、陈皮(去白)、炙甘草各15克,丁香18克,砂仁45克,白豆蔻60克,干生姜(捣碎)30克。
[用法]上九味为末,炼蜜为丸,每丸1.5克,每服1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适应证]专治酒不散,胸膈滞闷,呕吐酸水,心腹疼痛。
[出处]《御药院方》。
[按语]酒滞留胃脘不散者选用本方治疗,既能消除临床症状,又能解酒毒,保护胃粘膜,是临床上常用的良方。
(六)伤酒食
127治酒胀方———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清半夏、陈皮各3克,炒砂仁、藿香各2.4克,甘草2克,生姜三片。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胀。脘腹胀满,恶心不适,纳少作呕。
[出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按语]《张氏医通·腹满》云:“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前后溲便俱有血,用利药转加,其脉数而涩。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选用本方健脾行气,降逆止呕,可有效地改善酒胀之症。临证时可配用养阴养血之剂,以综合调治为妙。
128治酒食太过方———食郁汤
[组成]苍术12克,厚朴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山栀子12克,枳壳12克,炙甘草6克,香附10克,炒仁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酒食郁积不化,酸嗳腹满,不能食,或黄疸膨胀痞块。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理气,消食化积之功,对于酒食太多,积滞不化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因酒食太过,引起嗳腐脘痞,不能进食者,服用本方2耀3贴即可痊愈。另外,本方对酒源性肝脏病变也有一定疗效。
129治酒食所伤,心腹满闷不快方———煮黄丸
[组成]雄黄(研)30克,巴豆(去皮,研烂)15克。
[用法]入白面150克,同研匀为水丸,如梧桐子大,服用时先煎浆水令沸,下24丸,煮20沸,漉入冷浆水内,沉冷,每一小时服2丸,用浸药生浆水送下,日尽24丸,至微利为度,得利,不尽剂。
[适应证]酒食所伤,心腹满闷不快;并治胁下痃癖,气块痛。
[出处]《卫生保鉴》卷四。
[按语]本方剧毒,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我随意用药。慎之!再慎!
130治饮酒饱胀方———栀连二陈汤
[组成]半夏、黄连、陈皮各10克,甘草6克,茯苓、山栀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胸满饱胀,懊!烦闷,或呕呃不适。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酒湿之邪阻隔胸脘,久而化热,是本方的主要适应证。临证时可再加葛根、竹茹,更能提高疗效。
131治饮酒后脘腹胀满方———四逆散
[组成]柴胡6克,白芍药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3克,白开水调服,或用水煎煮取汁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脘腹胀痛,满闷不适。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能疏肝气,调脾胃。对于酒后所致肝胃气滞,腹部胀满不适者尤宜选用。
132治饮食太过致腹部胀满方———香砂枳术丸
[组成]木香、砂仁各15克,白术60克,麸炒枳实30克。
[用法]上药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食太过后出现腹胀满闷,食欲不振或呕恶不适者。
[出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
[按语]素有脾气不足,又加酒食所伤而致腹部胀闷不适,影响正常进食,或见呕恶吞酸者,选用本方以破气滞,消宿食,醒脾开胃,可有效地解除酒后的不适症状而增强食欲。
133治饮酒腹胀方———枳朴香砂汤
[组成]枳壳12克,厚朴15克,香附12克,砂仁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胀难忍,甚则疼痛。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饮酒后腹胀,为临床常见病,曾选用本方治疗,收效明显,值得临证运用。
134治饮酒脘腹痞满方———三脘痞气丸
[组成]沉香、大腹子、槟榔、砂仁各15克,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木香、白豆蔻、三棱(炮)各30克,半夏(汤泡七次)60克。
[用法]共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食后温水或陈皮煎汤送下。
[适应证]脘腹痞满,时有刺疼,大便不畅。
[出处]《御药院方》。
[按语]酒食过量,损伤胃肠,水饮停滞,不得流行,气不升降而致三焦痞滞,脘腹胀满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通行三焦,顺气消滞,利水化饮而令胃肠通顺,腹满自消。
135治伤酒胸脘痞闷方———糖渍金橘
[组成]金橘、白糖各500克。
[用法]将金橘洗净,放置锅内,用小勺将每个金橘压扁,去核。加白糖250克腌渍1日,待金橘浸透糖,以文火煨熬至汁液干,停火待冷,再拌入白糖250克,放盘中风干数日,装瓶备用。令伤酒者每日吃金橘5耀10枚。
[适应证]伤酒诸症,如酒后胸脘痞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按语]本方具有化痰醒酒、理气解郁之功效,对伤酒者确显良效。
136治酒食后胸膈痞闷方———谷神丸
[组成]木香15克,砂仁60克,檀香30克,甘松30克,白豆蔻60克,姜黄15克,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甘草汁为丸,每丸重3克,细嚼,热水送下。
[适应证]凡酒食之后胸闷腹胀者均可服用。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诸药既可理气健脾,又能解酒开胃,对酒食之后胃脘胸膈及腹部痞满作胀,确有一定疗效。
137治饮酒后诸疾效方———高良姜散
[组成]高良姜()90克,人参(去芦)30克,草豆蔻(去皮)1克,白术15克,沉香1克,干紫苏15克,陈皮(去白,焙)15克。
[用法]捣为粗末,每用时取药末9克,水煎服。
[适应证]专治饮酒后脾虚,心胸腹胀满,不能消化,头痛心闷。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素体脾虚,酒从寒化,而致脾胃虚寒证者宜用本方治疗,对消除腹胀,增进食欲具有很好效果。
138治酒食后肚腹胀满痞急方———益智子散
[组成]益智子(去皮)1克,砂仁(去沙)1克,茅根0.6克,草豆蔻(去皮)0.6克,丁香15克,干木瓜1克,陈皮(去白,焙)15克。
[用法]捣为粗粉,每服取药3克,加入生姜3片,水煎去渣,微温呷之。
[适应证]专治饮酒过多,肚腹胀满,不消。心下痞急满闷。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酒后肚胀腹满,恶心欲吐,证偏于寒者有效,临证当辨证运用。
139治酒食后胸满气痞方———木香分气丸
[组成]香附子50克,三棱、广茂、丁皮、甘松、檀香各12克,甘草50克,豆粉30克(炒黄),姜黄9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以砂仁12克,杵碎取仁作母,水为丸,如鸡头大,每服3耀5丸,细嚼后水送服。宜常服。
[适应证]治酒食后胸满气痞。
[出处]《普济方》。
[按语]过量饮酒,滞留脾胃,气机逆乱而胸闷气痞者屡用屡效。对胃炎胃溃疡也具有很好效果。
140治酒食过伤致胸膈痞闷方———全真丸
[组成]黑牵牛头末90克,大黄15克,南木香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皂角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米醋为丸,每服3耀4.5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对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胸膈痞闷,酒精性肝脏疾病等较为合适。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诸药共奏理气行滞,祛痰荡浊之功,属实证者可较长时间应用,但体质虚弱者应慎用。
(七)酒积
141治酒积方———曲蘖丸
[组成]炒神曲、炒麦芽各30克,黄连(同巴豆七粒炒,去巴豆)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食前姜汤送下。
[适应证]酒积成癖,腹胁满痛,后便积沫。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按语]《医碥》云:“酒积,目黄口干,肚腹胀痛,少食”。有似现代医学所称酒精性胃炎,肝硬变等。本方是专治酒积病方,若酒积下白沫,加炮姜6克;下鲜血倍黄连;下瘀血加红曲30克。
142治酒积方———酒积丸
[组成]黄连(酒浸)、乌梅肉各30克,半夏曲21克,枳实,砂仁各15克,杏仁9克,巴豆霜3克。
[用法]共为细末,蒸饼为丸,每服3耀6克。
[适应证]饮酒受伤成积,面黄黑,腹胀,时呕痰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
[按语]本方最早见于《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但无方名。本方安全无毒,服用方便,凡饮酒受伤成积者,可较长时间服用。
143治酒积方———连萝丸(又名白芥丸,消积丸)
[组成]黄连(一半以吴茱萸15克同炒,去吴茱萸;一半以益智仁15克同炒,去益智仁),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各45克,山栀子、川芎、三棱、莪术、桃仁、香附、山楂肉、神曲各30克,青皮15克。
[用法]共为细末,蒸饼和丸,每服6克,白汤送下。
[适应证]酒积成痞。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酒积成痞证,尤如肝硬化,胃部肿瘤等。本方能消酒积解酒毒,活血化瘀,改善饮食,临证时可辨证应用。
144治酒积方———沉香化滞丸
[组成]沉香15克,莪术(醋炒)90克,炒香附、陈皮、木香、砂仁、藿香、炒麦芽、炒神曲、炙甘草各60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糊为丸,绿豆大,每服50丸,空腹开水送下。
[适应证]酒积,中满呕哕恶心。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
[按语]酒积不化,中满呕哕恶心,以本方消食化积,行气开胃,以解酒毒,可有效地改善酒积症状,使机体不适得以康复。
145治酒积方———乌白丸
[组成]乌梅肉、生姜各120克,白矾、半夏各60克(捣匀,以新瓦夹定,火焙三昼夜),神曲、麦芽、青皮、陈皮、莪术、丁香皮、大腹子各30克。
[用法]为末,酒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姜汤送下。
[适应证]酒积。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
[按语]乌白丸系专为酒积而设的一张处方,本方药性较为平和,可大胆使用。
146治酒积中满呕哕恶心方———沉香化滞丸
[组成]沉香15克,莪术(醋炒)90克,炒香附、陈皮、木香、砂仁、藿香、炒麦芽、炒神曲、炙甘草各60克。
[用法]为细末,酒糊为丸,绿豆大,每服50丸,空腹开水送下。
[适应证]酒积,证见中满呕哕恶心者。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卷二。
[按语]本方具有消积滞,化痰饮,去恶气,解酒积功效,对于治疗中满呕哕恶心有良效。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三
147治酒积、化酒毒方———天南星丸
[组成]天南星(端正者)500克。
[用法]于平地上掘一窟,阔五寸,深一尺五寸,仍略扌寿窟中,次用刚灰于窟内簇起,烧过大半,除火去灰令净,以煮酒一斗浇之,将南星放其中,复以瓦盆,用原土泥封固盆缝,勿令吐气,一宿早取出,用酒水各二升和洗,切作片,焙干碾末,入飞过辰砂30克,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又以朱砂为衣。每次服50丸至10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
[适应证]本药能祛痰,可治酒积,化酒毒。
[出处]《普济方》。
[按语]酒积乃指因过量饮酒而导致的积块,表现为积块明显,或伴痛胀,固定不移。天南星温化寒痰,有消除积滞之功,况照法加工又减少了毒副作用,酒积患者不妨试服。
148治酒积方———家秘川连枳壳汤
[组成]黄连、枳壳、木通、厚朴、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积及五更泄泻。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按语]本方药简力专,平和无毒,安全有效,值得试用。
(八)酒癖
149治酒癖方———消癖方
[组成]三棱(醋炒)、莪术(醋炒)、陈皮、炒枳壳、姜厚朴、山茱萸、使君子、夜明砂、炒黄连、木香、炒干姜各60克,海藻15克,神曲、麦芽、半夏曲各6克,炙干蟾、鳖甲(醋炒)各9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麻子大,米饮送下,每服3克。
[适应证]酒癖。
[出处]《幼科发挥》。
[按语]《圣济总录》云:“胃弱之人,因饮酒过多,酒性辛热,善渴而引饮,遇气道否塞,酒与饮俱不化,停在胁肋,结聚成癖,其状按之有形,或按之有声,胁下弦急,胀满,或致痛闷,肌瘦不能食,但因酒得之,故谓之酒癖”。治宜消癖化饮。选用消癖丸能治食痰癖,及停饮停酒成癖。从现代医学分析,《圣济总录》所谓酒癖,尤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选用本方缓图,能改善肝硬化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150治酒癖方———海藻丸
[组成]海藻、川芎、当归、官桂、白芷、细辛、藿香、白蔹、昆布、枯矾各30克,煅海蛤粉、菘萝各21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丸,食后含咽下。
[适应证]酒癖。
[出处]《证治准绳》。
[按语]长期饮酒成癖,胁下结块,胀满不适,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软坚散结消酒开窍,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变的常用方药。
151治酒癖方———大七气汤
[组成]炒香附192克,炒麦芽100克,丁香皮330克,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白)、炒甘草、砂仁、藿香叶各250克,甘松、乌药各64克。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细嚼,盐汤送下或醋汤送下。
[适应证]酒癖。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不思饮食,心膈噎塞。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外台秘要》云:“酒癖,饮酒停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视,耳聋,腹中水声”。《诸病源候论·酒癖候》中也说:“夫酒癖者,因大饮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在于胁肋下,结聚成癖,时时而痛,因即呼为酒癖,其状胁下气急而痛”。选用大七气汤消癖止呕,行气止痛,开胃消食,可有效消除以酒为浆之病症,恢复机体健康。
152治酒癖及饮酒冒寒方———倍术丸
[组成]炮姜、肉桂各250克、白术50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2次,食前米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冒寒,饮水过多而致的五饮,酒癖。
[出处]《和剂局方》卷四。
[按语]本方专为饮酒冒寒与酒癖而设。其方中药物皆属药食通用之品,安全无毒,可大胆使用。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方中药物辛热,在盛夏应减量服用。
153治酒癖、痰饮方———姜桂丸
[组成]白术500克,炮姜、肉桂各240克。
[用法]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癖、痰饮。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
[按语]本方对酒癖确有良效。
154治酒积成癖方———曲蘖丸
[组成]炒神曲、炒麦芽各30克,黄连(同巴豆7粒炒,去巴豆)15克。
[用法]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耀6克,日服2次,食前姜汤送下。
[适应证]酒积成癖等症。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三。
[按语]原著在介绍本方时指出:本方治酒积成癖,腹满痛,后便积沫。若酒下白沫,加炮姜二钱(即6克);下鲜血倍黄连;下瘀血加红曲一两(即30克)。
155治食积酒癖方———小棱煎丸
[组成]三棱、莪术各120克,芫花30克。
[用法]同入瓷器中,用米醋5升,浸满,封口,以灰煨令干,取出三棱、莪术,将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同前二味焙干为末,醋糊为丸,绿豆大,每服15丸,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食积酒癖。
[出处]《济阴纲目》卷五。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的主治为:“食积酒癖,血症气块,时发刺痛,不思饮食,及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饮呕哕噫酸,胁肋刺痛,脾气横泄”。以上病证,均可用此方治疗。
156治酒癖方———酒症丸
[组成]雄黄(如皂角大)6块,巴豆(不去皮油)、蝎尾各15个。
[用法]共为细末,入白面165克,水泛为丸,豌豆大,候稍干,入麸内炒香,将1粒放水中,如浮于水上即去麸,每服2粒,温酒或茶水送下。
[适应证]饮酒过度,头旋恶心,呕吐不止,及酒积停于胃间,遇饮即吐,久而成癖。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按语]本方药有毒,应用时要注意安全,防患于未然。
(九)酒臌
157治酒臌方———决水汤
[组成]车前子30克,茯苓60克,王不留行子15克,肉桂3克,赤小豆10克。
[用法]用水煮30分钟,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臌,水肿日久,手足面目俱浮,口不渴。
[出处]《辨证录》。
[按语]《不居集·酒臌》云:“少年纵酒不节,多成酒臌。……其有积渐日久,而成酒臌者,则尤多也。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著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以酒为水,而气血既衰,亦皆随酒悉化为水矣”。说明酒臌的形成过程。当酒臌形成之后,可选用本方利水消臌。
158治酒臌方———决流汤
[组成]牵牛子、甘遂各6克,肉桂1克,车前子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源性肝硬化腹水。
[出处]《石室秘录》。
[按语]长期嗜酒而造成的肝脏损害,日久可演变成肝硬化腹水。证见周身水肿,按之如泥者,均可选用本方利水消肿。但在临证时应分清虚实,病之缓急。辨证应用,中病即止,以防损伤正气,妨碍疾病康复。
(十)伤酒肝脾肿大
159治饮酒致肝脾肿大方———鳖甲饮
[组成]醋炙鳖甲、土炒白术、川芎、酒炒白芍、槟榔、厚朴、陈皮、甘草、炙黄芪各9克,生姜3片,大枣1枚,乌梅少许。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长期饮酒致肝脾肿大日久不消,伴面色晦暗,食欲减退,胁腹胀痛不适。
[出处]《医方集解》引严氏。
[按语]本方治疗肝脾肿大,虚实兼顾,消补并行,消而不伤正,补而不留邪。既能使肝脾肿大得以改善,又能扶助正气促进机体康复,实为治疗饮酒造成肝脾肿大的有效方药。
160治酒源性肝脾肿大方———血府逐瘀汤
[组成]赤芍10克,桃仁1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柴胡6克,川芎6克,桔梗6克,川牛膝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下。
[适应证]长期嗜酒而致的肝脾肿大,质较硬,病程长,形瘦纳差,胁肋隐痛。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的肝损害或急性肝损害治疗不利,迁延日久,而易形成本症。即所谓肝硬化、脂肪肝等。选用本方能行气活血,化痞消积,促进肝损害的修复。但本症治疗不易速效,应坚持长期治疗方能收到满意效果。在临证时还要根据不同表现进行加减化裁。可适当加用鳖甲、郁金、丹参、马鞭草、鸡内金等药,方能充分发挥药效,缩短治疗过程,在制定出适宜方药后,还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以缓图取疗效。
(十一)伤酒吐血
161治伤酒吐血方———保元清降汤
[组成]生赭石24克,党参15克,生芡实、生山药、生白芍药各18克,炒牛蒡子6克,甘草4.5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频频冷服。
[适应证]饮酒后致吐血,反复发作。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饮酒过量后呕吐频作,吐出物中带血,这是常见的一种酒源性病证。凡饮酒后吐出物中带血者,可用本方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吐出物中血量较多者,应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有关检查,以防有器质性病变存在。方中加白芨15克,三七5克(冲服)其疗效更佳。
162治饮酒吐血方———清热凉血方
[组成]石膏、白茅根各30克,水牛角20克,生地15克,知母12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吐血,色红质稠。面红目赤,口干而臭,大便干,尿短赤。
[出处]《千家妙方》。
[按语]过量饮酒,酒热损伤胃络而见吐血,可选用本方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临证时可再加血余炭、侧柏叶、小蓟各10克,以增强止血效果,伴有吐酸者加乌贼骨30克。
163治伤酒吐血方———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子、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克,白开水送服。每日2耀3次。或各取药10克,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冷凉,分2耀3次服下。
[适应证]酒后吐血,色鲜红或紫暗,脘腹胀闷,口臭。
[出处]《十药神书》。
[按语]酒热灼伤胃络而致的吐血,是本方的适应证。本方凉血止血,又能化瘀行血,止血而不留瘀。并配以大黄、山栀子、清泻胃中实火,标本兼治,相互为用,效果颇佳。
164治饮酒吐血方———泻心汤
[组成]大黄6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
[用法]用水煎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凉服。
[适应证]饮酒吐血,色鲜红。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饮酒吐血,多是在过量饮酒诱发了溃疡病出血或胃炎出血,及酒后呕吐所致贲门撕裂伤出血。中医学认为,酒热可致胃火炽盛而灼伤血络引起出血。本方黄芩、黄连能清胃热,大黄泻胃火又为治疗胃部出血的要药,“能推陈致新,以损阳和阴,……既速下降之势,又无遗留之邪”。可见配伍之妙,是治疗胃热出血要方。临症再配白芨、乌贼骨,更能提高药效。
165治饮酒吐血方———寒降汤
[组成]生赭石18克,炒瓜蒌仁、白芍药各12克,清半夏、竹茹、炒牛蒡子各9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吐血、衄血。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酒热内伏、胃气不降而致的吐血、衄血诸症,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166治酒积呕血方———葛黄丸
[组成]黄连120克,葛花90克。
[用法]用大黄末水熬成膏,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积呕血。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按语]凡酒积吐血者均属危重大病,一旦出现呕吐征象,应先进一步明确原因,从速救治,切勿贻误病情。本方乃原著专为治疗酒积呕血而设,这里提出,仅供参考。
(十二)酒疸发黄
167治酒疸方———栀子大黄汤
[组成]山栀子14枚,大黄30克,枳实5枚,豆豉1升。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疸,湿已化热,小便不利,心中懊!,热痛。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寓意草·沦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云:“热淫于内……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说明过食酒浆,酒热内伏,致胆汁外溢是酒疸发生的主要机制。选用本方清泻内积之热而去酒毒,并能疏肝利胆而退黄,是治疗酒疸的有效方药。
168治酒疸方———茵陈术附汤
[组成]茵陈30克,白术12克,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
[适应证]酒疸日久不退,色暗晦不泽,尤如烟熏者。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酒疸持续不退,色泽暗晦不鲜,如同烟熏一般者选用本方治疗。中医认为是酒疸迁延不已,湿伤阳气,脾阳不振,寒湿内阻。胆汁排泄被寒湿所阻,外溢于皮肤,寒湿为阴邪,故色晦暗不泽而如同烟熏。可选用本方健脾温中,利湿退黄,以消除黄疸,使机体康健。
169治酒疸方———旺胆消酒汤
[组成]柞木枝、山栀子、桑白皮、茯苓各9克,白芍药30克,竹叶100片,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酒疸,心中时时懊!,热而不能食,尝欲呕吐,胸腹作满。
[出处]《辨证录》卷七。
[按语]本方专为酒疸症而设,是治疗酒疸的常用方剂。
170治酒疸方———葛根汤
[组成]葛根60克,枳实(麸炒)、豆豉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12克,水煎去渣服,每日2次。
[适应证]酒疸。
[出处]《济生方》卷三。
[按语]本方解除酒毒之功较强,对饮酒太过所致酒疸也有一定疗效。
171治酒疸发黄方———当归白术汤
[组成]白术、茯苓各90克,当归、黄芩、茵陈各30克,前胡、枳实(麸炒)各60克,半夏(汤洗七次)60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12克,加生姜7片,水煎食前服。
[适应证]酒疸发黄,结饮癖在心胸间,心下纵横坚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小便赤黄。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按语]本方对因过度饮酒所致黄疸,确有较好疗效。
172治酒疸方———加味柴胡汤
[组成]茵陈3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豆豉14克,葛根15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后胃热,醉卧当风而致的黄疸,症见身目俱黄,腹如水状,心中懊!不食,时欲吐,足胫满,小便黄赤,面黄而有赤斑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
[按语]本方是治疗胆热胃火熏蒸而致黄疸的有效方药,对长期嗜酒,酒热内伏而病黄疸者具有良好效验。
173治酒疸方———犀角散
[组成]犀角15克,黄连6克,升麻6克,山栀子10,茵陈30克。
[用法]将犀角单独煎煮取汁,再煎其他药物取汁,将两种药汁混合后,分2次服下。由于犀角被禁用,可用水牛角30克代替。
[适应证]酒疸之病急,身目呈深黄色,伴见烦躁不安,高热口渴或神昏谵语者。
[出处]《千金方》。
[按语]酒疸之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小便深黄,伴见高热口渴,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嗜睡昏迷,或见有出血倾向者。如同现代医学所谓急性肝坏死。应用本方时宜再配用双花、连翘、生地、元参、丹皮等药,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在治疗本型酒疸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174治酒疸方———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60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6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所致黄疸。
[出处]《伤寒论》。
[按语]酒疸是指由于长期饮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之邪内蕴,肝失疏泄,阻遏郁蒸,使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渗肌肤而成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酒精损伤肝细胞,以致代谢失常,肝功能受损而致,表现为目黄、尿黄、身黄。查肝功能异常。选用本方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除,以利酒疸之消退,肝功能恢复。临证时可再加土茯苓、白茅根、马鞭草、车前子等药,以提高疗效。
175治酒疸方———茵陈散
[组成]茵陈、木通、炒大黄、山栀子各30克,石膏60克,瓜蒌1个,炙甘草15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片,葱白1茎。水煎,去渣,不拘时服。
[适应证]酒疸,遍身发黄,恶寒发热,食已即饥,小便色黄。
[出处]《奇效良方》。
[按语]酒食过度,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而致酒疸,宜选用本方治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者,可加枳实、赤茯苓、葶苈子等。
176治酒疸方———茵陈玉露饮
[组成]茵陈、玉竹、石斛各10克,天花粉、茯苓、萆"、葛根各6克,山栀子4.5克,陈皮、半夏各3克,薏苡仁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酒疸,面目发黄,黄甚则黑,心中嘈杂,小便赤涩。
[出处]《医醇义》。
[按语]平素嗜酒,湿火熏蒸而致酒疸宜选用本方治疗,以清利湿热,解除酒毒,而消退黄疸。本方是治疗酒疸的要药,经验证,值得应用。
177治酒疸方———茯苓半夏汤
[组成]茯苓120克,半夏(汤洗)7.5克,旋复花9克,炒甘遂3克。
[用法]为粗末,水煎前三味取汁,调甘遂末1.5克口服,以利为度。
[适应证]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胫肿,小便黄,面发赤斑。
[出处]《全生指迷方》卷三。
[按语]本方系原著者针对“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而致酒疸者”设立。临证中若遇此病状可照方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方中甘遂有大毒,不可过剂,即方中所强调之“以利为度”,以防不虞。
178治酒疸方———化疸汤
[组成]茵陈30克,苍术15克,木通12克,山栀子12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薏苡仁15克。
[用法]用水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证]酒疸。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按语]本方在治疗酒疸时可再加入葛根15克,苜蓿15克,若有食滞者加用焦三仙,伴血瘀者加红花、丹皮、元胡、蒲黄等品。
179治酒疸方———紫金丸
[组成]血竭、青皮、陈皮,姜厚朴、干漆(炒)、槟榔、黄矾各60克,沉香、百草霜、香附、针砂(醋炒)、秦艽各30克,枳壳(麸炒)75克,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90克,皂矾(醋煮)120克,甘草15克。(一方加苍术,白术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枣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2耀3次。米饮送下。
[适应证]酒疸、食疸、积聚症瘕,心腹疼痛,潮热。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按语]本方是治疗酒疸,并见症瘕的方药,也即肝硬化而见黄疸者。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四
180治饮酒致肉疸方———寒水石散
[组成]寒水石、白石脂、瓜蒌各5份,菟丝子(酒渍)、知母、桂心各3份。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耀6克,麦粥送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致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
[出处]《外台秘要》卷四引《古今录验方》方。
[按语]肉疸为九疸之一。症见身面发黄,饮少,小便多而色如泔。多因醉酒劳伤,脾胃瘀热所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发于脾,则为肉疸”。寒水石散是治疗肉疸的主要方药。
181治酒疸方———枳实大黄汤
[组成]枳实9枚,大黄60克,豆豉半升,山栀子10枚。
[用法]上药以水6升,煎取2升,分3次服。
[适应证]治饮酒食少,多饮,澹结,发黄疸,心中懊!而不甚热,或干呕。
[出处]《千金方》。
[按语]酒疸是由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溢、浸淫肌肤而引起的黄疸。《圣济总录·黄疸门》中指出:“大率多因酒食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相搏,热气郁蒸,所以发黄为疸”。对酒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从枳实大黄汤组方来看,本方恰合病机,只要患者身体壮盛,服之多数可收良效。但本方药宏力专,性猛烈,服之切勿过剂。
182治酒黄方———泽泻汤
[组成]泽泻、黄芩、白鲜皮、茵陈、阿胶(炒燥)各30克,炙甘草1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空腹米饮送下。
[适应证]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妄言妄语,昏沉错乱,目中黄色。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按语]本方系原方创制者专为酒黄而设。
183治酒黄方———导黄汤
[组成]葛根、木通、萆"、茯苓、车前子、天花粉各6克,山栀子、泽泻、连翘各4.5克,薏苡仁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嗜酒者面目发黄,口燥而渴,小便赤涩。
[出处]《医醇义》。
[按语]酒黄证属胃火盛者可选用本方治疗,以清胃降火,解酒毒而退黄。
(十三)伤酒胃痛
184治伤酒胃痛方———丹参饮
[组成]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胃脘部疼痛。
[出处]《时方歌括》卷下。
[按语]本方有通畅气血的作用,通则不痛,故对于所有因气血欠畅而导致的胸腹部疼痛,都有一定疗效。对于心绞痛发作也有良效。
185治伤酒胃痛方———金铃子散
[组成]元胡、金铃子各1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9克水冲服,日服3次。或用水煎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胃部疼痛及两胁疼痛者。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本方能行气活血止痛,药仅两味而止痛效果较强。对胃痛患者急煎服用,多数能收到迅速止痛作用。
186治伤酒胃痛方———加味左金汤
[组成]黄连、木香、佛手各1.5克,吴茱萸1克,煅瓦楞子10克,毕澄茄、青皮、柴胡(醋炒)、延胡索、陈皮、砂仁各3克,蒺藜1克,郁金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胃脘疼痛,连及胁肋,泛酸水不止,胃中灼热。
[出处]《医醇义》。
[按语]本方对饮酒后胃痛、泛酸,证属肝火犯胃,气滞不行者,具有可靠疗效,颇值得临证应用。
(十四)伤酒腹痛
187治伤酒腹痛方———缩砂香附汤
[组成]炒香附30克,芍药15克,炒甘草、砂仁各6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3克,加紫苏叶3片,盐少许,沸汤调服。
[适应证]饮酒后脘腹刺痛难忍。
[出处]《世医得效方》。
[按语]酒毒损伤胃肠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在治疗时当急则治其标,首选本方行气止痛,具有很好疗效。
188治饮酒腹痛方———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3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口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部绞痛,反复发作不止。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是由张仲景的黄芩汤衍变而来,方中只取芍药、甘草两味,以和营散逆舒挛止痛。对于胃肠道绞痛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方用于治疗饮酒后腹部疼痛也有同样疗效,但在临症时要排除因其他致病原因所引起的腹痛,以防止延误病情。
(十五)酒积腹痛
189治酒积腹痛方———干葛清胃汤
[组成]升麻6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2克,甘草6克,葛根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口苦咽干,酒入即泻痢。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本方是为治疗酒食积于胃肠而引起的腹痛,腹泻而设立,临床应用具有良好效果。
190治酒积腹痛方———栀连平胃散
[组成]栀子、黄连、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各6耀9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利下黄沫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按语]酒积有腹痛者甚多,伴见大便有黄沫者亦较多,凡有是证即可用本方治之,简便有效,安全可靠。
191治酒积腹痛方———枳壳大黄汤
[组成]枳壳、大黄、陈皮、木通、葛根、厚朴、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痛而欲利、脉沉数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按语]本方系专为酒积腹痛而设,凡酒积腹痛、频频大便者均可用此方治疗。
(十六)伤酒泄泻
192治伤酒泄泻方———九癮丹
[组成]熟地黄24克,制附子120克,肉豆蔻(酒炒)、炮姜、山萸肉、补骨脂(酒炒)、荜拨、五味子各60克,炒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或山药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开水送下。
[适应证]伤酒泄泻。
[出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按语]酒湿损伤脾肾阳气,以致寒湿积于胃肠而致的脾肾阳虚泄泻,症见五更作泻或飧泄鹜溏者,为本方的适应证。
193治饮酒后五更泻方———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五味子60克,肉豆蔻60克。
[用法]为末,用大枣40枚,生姜120克,与水同煮,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之后,每于清晨作泻,泻后则安。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所致清晨作泻或黎明作泻,泻则得舒的一种类型。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虚而致。本药丸有市售,可按说明服用。
194饮酒后腹泻方———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炙甘草6克,炒扁豆12克,炒莲肉12克,砂仁6克,薏苡仁24克,桔梗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每日一剂。或用市售丸剂,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每日3耀5次不等,大便溏稀,腹满不适,体倦乏力。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所致的大便溏稀,水谷不化为主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虚湿邪内阻所为。选用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扁豆、苡仁、莲子健脾渗湿;砂仁、桔梗以行浊气、升清阳、共凑健脾利湿止泻之效。
195治酒湿泻方———平胃散
[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500克,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320克,炒甘草6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6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一捻沸汤冲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不居集·酒伤》云:“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纵酒而阳气虚弱者,酒湿从寒化,症见饮食渐少,形体渐瘦,困倦畏寒,泄泻日久,或五更作泻,或秋冬加剧,脉多弦细者,属酒湿作泻。治宜培补脾肾,温化寒湿。可选用平胃散加减治疗,以燥湿健脾,行气止泄。
196治酒湿泄泻方———胃关煎
[组成]熟地黄10耀30克,炒白术、炒干姜各3耀10克,制吴茱萸1耀2克,炙甘草3耀6克,炒扁豆、炒山药各6克。
[用法]水煎,远食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日久不止,或五更作泻。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饮酒、损伤脾肾、虚寒内生而泻者,宜选用本方健脾补肾而止泄。若泻甚者可加炒肉豆蔻或补骨脂3耀6克,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枚或五味子20粒,能明显提高疗效。
197治纵酒湿热泻方———大分清饮
[组成]茯苓、泽泻、木通各10克,猪苓、山栀子(或倍量)、枳壳、车前子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远食服。
[适应证]纵酒后腹泻,下坠不止,时有腹痛。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纵酒过度,湿热内滞胃肠致的湿热腹泻,腹痛、下坠者宜选用本方。内热甚者可加黄芩、黄连。
198治酒积五更泄泻方———家秘川连枳壳汤
[组成]黄连12克,枳壳12克,木通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五更泄泻,腹中作痛,泄下黄沫。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酒积五更泄泻是由于饮酒过多,损伤脾胃,酿成湿热所致的晨泄。当于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泻相区别。本症宜清化湿热,可选用本方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更泻宜健脾补肾,温阳止泻,宜选用四神丸合理中汤治疗。
199治饮酒腹泻方———术苓固脾饮
[组成]白术30克,云苓15克,人参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肉桂3克,肉豆蔻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腹泻,完谷不化。
[出处]《辨证录》。
[按语]酒湿内侵,脾虚失运,水谷不化,大便溏稀,证属脾虚湿盛者宜用此方。
200治饮酒腹泻方———葛根芩连汤
[组成]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作泻,粪色黄褐,气秽,肛门灼热。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腹泻而见肛门灼热,便粘而气秽,尤如下痢状的一类病症。证属湿热,宜选用本方清热利湿,使酒之湿热分消而腹泻自止。临证时可适当配用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之品以增加疗效。
201治饮酒后腹痛腹泻方———痛泻要方
[组成]白芍1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防风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制作丸剂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腹痛而胀,既而腹泻,呈汤水状,泻后则舒,反复发作。
[出处]《刘草窗》。
[按语]饮酒后腹痛腹泻者发生率很高,我们在临证中应用此方治疗收效颇佳,经得起临床验证。
202治饮酒滑泻方———固肠散
[组成]罂粟壳(蜜炙)、炒陈皮各30克,炮姜、炙甘草各7.5克,肉豆蔻6克,木香3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姜枣,水煎取汁,食前服。
[适应证]饮酒后滑泻不止。
[出处]《仁斋直指方论》。
[按语]饮酒后出现大便滑泻不止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方中诸药相合,能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调和脾胃,是治疗滑泻的重要方药,经临床运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203治饮酒腹泻方———诃子散
[组成]煨诃子(去核)2.1克,炮姜1.8克,橘红1.5克,罂粟壳(蜜炙)1.5克。
[用法]共研为末,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不止,肠鸣腹痛,水谷不化。
[出处]《兰室秘藏·泻痢门》。
[按语]长期嗜酒或素体亏损而造成的脾肾阳气不足,滑泻不止者宜用本方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从而使酒后腹泻症自愈。
204治饮酒腹痛作泻方———五德丸
[组成]补骨脂(酒炒),炒干姜各120克,制吴茱萸、木香、五味子(或用面炒肉豆蔻、或用乌药代替)各60克。
[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至70丸,甚者百余丸,白开水或人参煎汤或米汤送服。
[适应证]酒湿伤脾、腹痛作泻、呕恶不适。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湿伤脾,脾运失职,水湿内滞,则肠鸣作泻,腹痛阵作,呕恶不止。五德丸能温补脾肾,燥湿行滞,是治疗酒湿伤脾,腹痛作泻的有效良药。
205治酒毒便血及酒泻酒痢方———纯阳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18克,肉豆蔻(面裹煨)15克,肉桂、炙甘草各24克,白芍48克,木香42克,诃子肉36克,罂粟壳108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6克,水煎去渣,食前服。
[适应证]酒毒便血,久泻久痢,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脾胃虚寒,脐腹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滑脱不禁,甚至脱肛,腹痛喜温喜按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出处]《和剂局方》卷六。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之功,对酒泻、酒痢、酒毒便血确有良效。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五
(十七)酒痢
206治酒痢方———葛根汤
[组成]葛根、枳壳、半夏、生地黄、杏仁、茯苓各7.5克,黄芩3.6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加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食前服。
[适应证]酒痢。
[出处]《奇效良方》卷十三。
[按语]本方具有解酒毒、行气滞、健脾胃、止下痢之功,对酒痢疗效肯定。
207治饮酒下痢方———芍药汤
[组成]芍药30克,当归、黄芩、黄连各15克,大黄10克,肉桂7.5克,槟榔、木香、炙甘草各6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15克,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大便脓白,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饮酒后下痢,多与酒热灼伤肠胃有关,表现为脓血便,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宜选用本方以清解酒毒,调和气血,使毒清血调,下痢自除。
208治酒痢方———黄连丸
[组成]黄连120克(作四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晒、研),黄芩、防风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9克,米泔水浸枳壳水送下。
[适应证]嗜酒者大便脓血,腹痛作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因酒毒而导致胃肠积热、大便脓血者是本方的主治病症。
209治酒痢方———樗白皮散
[组成]樗白皮、人参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米汤送下。
[适应证]大肠素虚挟风,又饮酒过度挟湿,下痢脓血且痛。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按语]本方为治疗脾虚气弱,酒湿损伤胃肠而下痢脓血者设立。
210治酒痢方———斗门散
[组成]葛根15克,地榆、炙甘草各60克,炮姜、当归各30克,炒黑豆、蜜炙罂粟壳各120克。
[用法]为末,每取6克,水煎服,日服2耀3次。
[适应证]各种痢疾。
[出处]《和剂局方》卷六方。
[按语]本方之适应范围较广,原著中介绍,本方对“毒痢,脓血赤白,或五色相夹,日夜频作,兼治禁口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痢,脏毒,不能进食”等均可用该方治疗。
211治饮酒太过下痢脓血方———乌梅丸
[组成]乌梅90克。
[用法]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6耀9克,日服3次,空腹米汤送下。
[适应证]大肠素虚挟风,又饮酒过度挟热,下痢脓血,且痛甚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按语]本方系专为大肠素虚,饮酒过度而致下痢脓血者而设,其疗效可靠,屡试屡验。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在乌梅的加工时一定要做到“烧存性”,要把乌梅烧至外部枯黑,里面并没有炭化,用嘴品尝时还能尝出乌梅原有的味道。
212治酒痢方———中和汤
[组成]神曲、生莱菔子、黄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苍术、黄连(酒炒)各4.5克,葛根3克,紫金锭(冲)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出处]《医方简义》卷三。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时指出,若属“醉饱受邪,加葛根一钱,紫金锭(冲入)二分”。方中所指紫金锭,原名太乙紫金锭,又叫神仙万病解毒丸、解毒万病丹等,具有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之功效。由山慈姑、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朱砂、雄黄等组成,凡一切饮食药毒均可用此方解之。本药有市售。
213治酒入即泻痢方———干葛清胃汤
[组成]黄连、升麻、山栀子、葛根、生地、丹皮、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膏粱厚味太过,使肠胃积热,酒入即泻痢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一。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之适应证时讲道:“治膏粱积热,及肠胃积热,酒入即泻痢者”。凡饮酒后出现泻痢之属热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214治酒积腹痛利下黄沫方———栀连平胃散
[组成]山栀子12克,黄连10克,厚朴15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枳壳12克,桔梗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利下黄沫。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长期饮酒,酒湿内浸,久而化热,灼伤胃肠而导致腹痛阵作,利下黄沫。选用本方清热化湿,行气止痛,可使上述症状缓解。
(十八)伤酒便血
215治酒毒大便下血方———聚金丸
[组成]黄连(分4等份,分别水浸、炒、炮、生用)120克,防风、黄芩各30克。
[用法]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米汤送下。
[适应证]酒毒致大便下血者。
[出处]《济生方》卷四。
[按语]凡属于大肠蓄热之便血,均可用聚金丸治疗。长期嗜酒,以致大肠有热之大便下血者,尤宜使用此方治疗。
216治酒毒便血方———酒蒸黄连丸
[组成]黄连120克。
[用法]酒浸一宿,晒干为末,酒糊为丸,每服5耀9克。
[适应证]肠胃积热,酒毒便血,腹痛作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按语]凡属肠胃积热的病症,均可用此方治疗。
217治饮酒便血方———黄土汤
[组成]灶心黄土60克(煎汤代水),阿胶6克(冲服),黄芩3克,白术9克,附子(炮)4.5克,甘草3克,干地黄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量少色暗。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长期饮酒,致脾气亏损者,亦可引起大便下血,伴见肢冷体弱,面黄乏力等。选用本方温阳益气以止血,可标本兼顾,在扶正的基础上使血止病愈。对于胃火炽盛造成的便血者忌用本方治疗。
218治饮酒便血方———约营煎
[组成]生地12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川断9克、地榆9克、黄芩9克、槐花6克、荆芥穗(炒焦)6克、乌梅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空腹时用,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肿痛。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于肠,可致大便出血。约营煎能清热祛风,凉血止血,是治疗大便出血的有效方药,无论是痔疮、肛裂、肛瘘等症,均可变通应用。
219治饮酒便血方———乌梅丸
[组成]乌梅100克。
[用法]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6克,空腹米饮送下,日3次。
[适应证]饮酒过度大便下血或下痢脓血,腹痛甚。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饮酒过度,酒热下迫大肠而为病,宜选用本方治疗。
220治饮酒便血方———济生乌梅丸
[组成]乌梅肉45克,僵蚕(炒)3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时用醋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大便下血,淋漓不止。
[出处]《济生方》
[按语]大便下血多是由于痔疮、肛裂、肛瘘等引起。选用本方治疗大便出血,既能涩肠止血,又不留瘀。是一张简便有效的妙方。
221治饮酒便血方———地榆散
[组成]地榆12克,茜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或共为细末,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每日2耀3次。
[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灼热。
[出处]经验方。
[按语]长期饮酒可致酒湿蕴结于肠,蕴久化热,湿热互结,灼伤肠道而致大便下血。选用本方既能清化肠道湿热,又能凉血止血,是治疗饮酒便血的要方。然而在临症时还要分清虚实。对于长期饮酒,损伤脾胃,脾失摄血而致的便血,不宜用本方治疗。
222治酒后便血方———百药煎散
[组成]百药煎60克。
[用法]将百药煎一半烧存性,一半炒香,共为细末,每服9克,米汤送下。
[适应证]酒后大便带血。
[出处]《普济方》。
[按语]百药煎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味酸性平,具有润肺化痰,涩肠止泻,清热解毒之功效。此药治疗饮酒所致的大便下血十分合拍,安全有效。
(十九)酒痔
223治酒痔方———赤小豆散
[组成]赤小豆(炒熟)、生地黄、黄芪各30克,赤芍药、白蔹、桂心各15克,当归(微炒)、黄芩各22.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槐子煎汤调下。
[适应证]酒痔。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
[按语]本方系专为酒痔而设,因饮酒而致痔者可用之。
224治酒食太过致痔方———三神丸
[组成]枳壳、煅皂角、炒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温水送下,每服3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食太过与久坐而致痔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
[按语]本方对痔确有一定疗效。
225治饮酒痔疮方———黑地黄丸
[组成]熟地、苍术各500克,五味子250克,干姜30克,(春季20克,夏季15克,秋20克,冬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痔疮发作,大便下血。
[出处](刘河间方)。
[按语]本方对久痔便血,脾胃亏虚,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者尤其适用。
226治饮酒痔疮方———止痛如神汤
[组成]秦艽、桃仁(去皮尖)、皂角(烧存性)各3克,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2.1克,黄柏(酒炒)1.5克,当归尾(酒冼)、泽泻各1克,槟榔0.3克,熟大黄3.6克。
[用法]将桃仁、皂角、槟榔后入,水煎,空腹热服,少时进食,不使犯胃。
[适应证]痔疮初起,结肿胀痛,灼热作痒,及肛门裂,便秘等。
[出处]《外科启玄》。
[按语]饮酒致痔疮发作者宜用本方治疗。若肿而有脓,加白葵花(去芯心)5朵,青皮1.5克,木香1克;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黄芩;痛甚,加羌活、郁李仁;痒甚,倍防风,加黄芪、羌活、麻黄、藁本、甘草;下血,倍黄柏,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小便涩数不通,加赤茯苓、车前子、灯芯、#蓄。
227治酒痔便血方———地榆槐花饮
[组成]地榆30克,槐花30克。
[用法]水煎服,也可以此药渣煎汤后洗浴。
[适应证]酒痔便血。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于痔疮出血有一定疗效。
228治酒痔便血方———槐角丸
[组成]槐角10克,地榆10克,黄芩10克,当归6克,炒枳壳6克,防风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耀3次服下。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色鲜红,肛门灼热肿痛。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可致湿热之邪蕴积肛门周围之血络而形成痔。当痔破裂后可致大便下血。本方为治疗痔破裂出血的有效方药,可预防出血,当患有痔疮后,可坚持服用本药,能使痔核软化而避免引起便血。
229治饮酒痔疮肿痛方———消痔丸
[组成]生地黄12克,黄芩6克,金银花3克,炒枳壳3克,秦艽3克,防风6克,制大黄6克,当归6克,地龙6克,炒苍术6克,炒槐花6克,赤芍药6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3次,空腹饮。
[适应证]酒后痔疮发作,红肿疼痛,大便干结。
[出处]《疡医大全》。
[按语]患有痔漏,又加饮酒之后,酒湿之邪下犯于肛周,而引起痔疮;或漏疮肿痛,大便干结,宜服用本方治疗。经临床验证,确有良效。
(二十)酒痰
230治酒痰停滞胃脘方———化痰丸(又名顺气消食化痰丸)
[组成]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生姜各500克,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炒紫苏子、炒莱菔子,炒杏仁(去皮尖)、葛根、炒神曲、炒麦芽、山楂、炒香附各24克。
[用法]前五味水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去皂角不用,晒干火焙,后入余药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耀9克,临卧食后茶汤送下。
[适应证]嗜酒者脘腹胀闷,呕吐痰涎,不思进食等酒痰诸证。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六气为病》云:“酒痰,因饮酒不消,或酒后多饮茶水,但得酒,次日即吐,饮食不美,呕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可见化痰丸是治疗酒痰停滞胃脘的主要方药。
231治酒痰呕吐方———栀连二陈汤
[组成]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胸满饱胀,懊!烦闷,呕吐痰涎。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症因脉治》卷二:“痰饮呕吐,呕而肠鸣,漉漉有声,眼黑眩晕,时时恶心”。酒热内伏,化生痰热,阻于胃肠者宜以本方治疗,并可加入葛根、竹茹以增强药效。《经验医库》中也载有栀连二陈汤,药用黄连、连翘、葛根、山栀子、厚朴、麦芽、枳壳、山楂、瞿麦、青皮、陈皮、槟榔,对酒痰化热而致呕吐也具有很好效果,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用。
232治酒痰胃脘痛方———三花神!丸
[组成]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15克,牵牛子60克,大黄30克,轻粉3克。
[用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5丸,以后每服加5丸,温开水送下,日3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
[适应证]酒积食积,痰饮呕逆,中满腹胀而疼痛。
[出处]《宣明论方》卷八。
[按语]《东医宝鉴·外形篇》云:“痰饮胃脘痛。胃中若有流饮清痰作痛,腹中漉漉有声,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背胁抽掣作痛。宜用小胃丹,控涎丹、三花神$丸,芎夏汤,加味二陈汤,加味枳术丸。”可见本方是治疗酒痰胃脘作痛的效方。但本方有毒,运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防不虞。
233治酒后脘腹胀满方———诃黎勒散
[组成]诃黎勒皮30克,草豆蔻15克,人参15克,木瓜15克,桔梗15克,桂心15克,炙甘草15克,木香3克。
[用法]捣为粗粉备用。使用时每取上方药粉10克,用清水100毫升,煎煮片刻后加入姜汁3耀5毫升,去渣饮服,每日1次。
[适应证]治酒后痰滞,心隔不利,脘腹胀满等症。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方中药物偏于温热,对于急性酒精中毒者,不宜酒后立即服用,以防酒藉药势而致“酒恶”表现加剧。
(二十一)伤酒饮病
234治酒饮停积方———海藏五饮汤
[组成]旋复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芍药、甘草各等份。
[用法],每两分四服,水二盏,加生姜10片,同煎至七分,取汁,温饮,不拘时,忌食肉,生冷滋腻等物。
[适应证]酒后伤寒饮冷过多所致的饮病。
[出处]《医垒元戎》。
[按语]饮病包括留饮心下,僻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临证时均可选用本方治疗。对于因饮酒而有饮者,宜加入葛根花、砂仁治疗。
235治酒饮内积方———温中化痰丸
[组成]青皮、炒高良姜、炒干姜、陈皮各150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汤饮送下。
[适应证]痰涎并多,呕哕恶心。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饮酒过多,而致酒饮内积不化发生的痰涎俱多,呕吐恶心症,宜选用本方温中化饮,行气开胃治疗。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六
(二十二)伤酒口疮
236治伤酒口疮方———清胃泻火汤
[组成]连翘、黄连、黄芩、山栀子、元参、升麻、生地各10克,桔梗、葛根、甘草各6克,薄荷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干臭。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口舌生疮者临床十分常见。本方是治疗由于嗜酒而致心胃火盛而发病者。能清泻心胃之火,又能生肌敛疮,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237治伤酒口疮方———泻心导赤散
[组成]生地15克,竹叶、黄连各10克,木通、甘草各6克,莲子心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口舌生疮,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不止,舌红无苔。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耗伤阴津,虚火内炽而为病者,宜选用本方以滋阴降火,解酒毒。临证时可再配用枳椇子、元参、麦冬、丹皮,更能提高疗效。
238治伤酒口疮方———泻黄散
[组成]甘草10克,防风12克,石膏15克,山栀子3克,藿香2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耀6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后口燥唇干,口臭生疮,心烦口渴等。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热伏脾胃,胃热上蒸而致口舌生疮。宜用本方清脾胃之伏热而促进口疮愈合。
239治伤酒口疮方———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15克,熟地黄9克,麦门冬、知母、牛膝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口干生疮,糜烂疼痛。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胃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发口疮者宜服此方。以滋阴降火,促使口舌之疮自愈。
(二十三)伤酒噎膈
240治伤酒噎膈方———五汁安中饮
[组成]韭汁10毫升,牛乳3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梨汁30毫升,藕汁30毫升。
[用法]将五种汁液混合煮沸慢慢服用。
[适应证]长期饮酒所致的噎膈。吞咽时食道干涩而痛,进干食硬食困难,但汤水可下。
[出处]《内科学》(上海中医学院)。
[按语]长期过饮酒浆,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积,阻碍气机升降;酒热耗津,食管干涩,则进食不畅,渐生噎膈。方中用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津,生姜汁和胃降逆,韭汁活血行瘀。共奏滋养津液,改善食道干涩,使噎膈症得以改善。
241治伤酒噎塞方———通幽汤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桃仁泥、红花各0.3克,当归、炙甘草、升麻各3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去渣,调入槟榔细末1.5克,食前服。
[适应证]饮酒噎塞,气不得上下,大便难。
[出处]《兰室秘藏》。
[按语]长期嗜酒而引发的噎塞症,可选用本方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症是由于长期嗜酒,酒热内犯,造成胃中有热而干燥,于是浊气不得下降,清气不得升腾,反而浊气上逆而造成噎塞。因之选用本方舒畅胃肠气机而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幽门得通,噎塞便秘,自然清除。
242治伤酒噎膈方———启膈散
[组成]沙参、丹参各9克,茯苓3克,川贝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服。
[适应证]长期嗜酒,咽食梗噎不顺,时发噎气,或疼痛,或食入反出。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长期嗜酒,是引发噎膈症(食道肿瘤)的原因之一。当发病之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防延误病情。服用本方治疗,能改善症状,对延长生存时间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作用。
(二十四)伤酒便秘
243治伤酒便秘方———更衣丸
[组成]朱砂15克,芦荟21克。
[用法]共为细末,好酒少许为丸,每服3.6克。
[适应证]饮酒后大便干结不通。
[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引张选卿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耗伤阴津,胃肠燥热,大便干结不通。更衣丸能泻火通便,改善胃肠燥热而使大便自调。
244治伤酒便秘方———润肠丸
[组成]桃仁、麻仁各30克,当归尾、煨大黄、羌活各3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耀6克,空腹服。
[适应证]脾胃伏火,大便秘结,不思饮食。
[出处]《脾胃论》。
[按语]《医学正传·秘结论》:“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宜用润肠丸治之。

(二十五)酒精性食道炎
245治酒精性食道炎方———白芨元胡粉
[组成]白芨15克,元胡1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耀5克,日服3耀4次。
[适应证]饮酒致食道炎。
[出处]经验方。
[按语]若有胃酸者方内加入乌贼骨10克,炒鸡蛋壳10克。
246治酒精性食道炎方———一口钟茶
[组成]一口钟10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饮酒后出现胸骨后烧灼痛,吞咽刺激性食物时尤痛。
[出处]经验方。
[按语]屡用有效,安全可靠。
(二十六)伤酒胆囊炎发作
247治酒后胆囊炎发作方———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12克,山栀子12克,黄芩15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2克,柴胡6克,生地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而致胆囊炎发作,右上腹部胀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见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或见黄疸者。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素患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量或长期饮酒时易引起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而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拒按,莫非氏征阳性,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或见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纳差,黄疸等症。此时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选用本方加减,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常加用的药物有金钱草、茵陈、虎杖、郁金、车前草、川楝子、蒲公英、大黄等。
248治饮酒胆胀痛方———柴胡清肝饮
[组成]柴胡、山栀子、苏梗各10克,白芍药、钩藤、牡丹皮、青皮各12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胆区胀痛,口苦。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饮酒引发的胆囊炎发作,胆区胀痛,口干而苦宜用本方治疗。若肝胆热盛者可加龙胆草、青黛、蒲公英等药,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
249治饮酒胆囊炎发作方———清胆泻火汤
[组成]柴胡、黄芩各15克,茵陈30克,半夏、山栀子、龙胆草、木香、郁金、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9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致胆囊炎发作,右肋持续胀痛,口苦咽干,发热恶寒,腹胀而满。
[出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
[按语]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对于慢性胆囊炎因饮酒过度而引起的急性发作者,也有较好疗效。
250饮酒后胆囊炎发作方———合欢枳壳汤
[组成]合欢皮、枳壳、元胡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早有胆囊炎宿疾,饮酒后发作。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胆囊炎发作之右胁肋胀痛有较好疗效。
(二十七)酒精性胰腺炎
251治酒源性胰腺炎方———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各15克,半夏10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生姜6克,大枣7枚。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胰腺炎发作。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过量饮酒是导致胰腺炎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上腹部阵阵作痛,胸胁苦满,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可选用大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应用。方中可再加蒲公英、山栀子、车前子、连翘等药,以增强其清热解毒之功力。诸药合用,共凑疏肝利湿,清热通下之效,是治疗胰腺炎的有效方药,值得临证中应用。
252治酒源性胰腺炎方———治胰腺炎经验方
[组成]双花15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枳壳12克,元胡15克,郁金12克,芒硝10克(冲服),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大黄6克,青皮12克,茵陈30克,芍药15克,木香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上腹胀闷疼痛,按之坚硬,口干舌燥。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是治疗肝胃实热型胰腺炎之效方,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均可应用。
(二十八)酒精性肝损害
253治酒源性慢性肝功能损害方———逍遥散
[组成]柴胡10克,芍药12克,当归12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薄荷6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3耀6克,大枣煎水送服,或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长期饮酒而致肝功能异常,伴见右胁疼痛,脘闷腹胀,体倦乏力。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饮酒者,易致慢性肝细胞损害而致肝功能异常,且迟迟不愈。选用本方舒肝柔肝,健脾行滞,以促进肝功能的康复。临证时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配用丹参、香附、郁金、党参、山药、鸡内金等,以增强逍遥散之药力。
254治酒精性肝损害方———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12克,黄柏、黄芩各10克,山栀子14枚。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酒源性肝功能损害。
[出处]《外台秘要》。
[按语]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降低中毒性肝炎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我们用于治疗酒精性肝功能损伤,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取得明显效果。
255治酒后转氨酶升高方———清肝降酶饮
[组成]茅根、马鞭草、丹参、茵陈、益母草、板蓝根各30克,枳椇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耀15天后复查肝功。
[适应证]酒精性肝炎。
[出处]经验方。
[按语]一般用药10耀15剂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256治酒精性肝硬化方———香棱丸
[组成]三棱、槟榔各90克,山楂肉60克,莱菔子、香附、枳实、枳壳、青皮、陈皮、莪术各30克,黄连、神曲、麦芽、干漆、鳖甲、桃仁、硇砂、砂仁、当归尾、木香、甘草各3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耀50丸,白开水送下。
[适应证]酒精性肝硬化。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按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右胁下刺痛不适,面黑色暗者宜服用本方。因本病病程迤逦,宜长期服用本丸剂,对于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质有一定疗效。
257治酒源性肝硬化方———化痞丸
[组成]莪术(醋炒)、煅海浮石、煅瓦楞子、三棱(醋炒)、干漆、大茴香、山楂、穿山甲、丁香、五灵脂、白芷、陈皮、延胡索、木香、牡丹皮、青皮、桔梗、枳壳、胡椒、神曲、蒲黄、香附、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厚朴、砂仁、鳖甲(醋炙)、朴硝各10克,阿魏15克,小茴香、赤芍药、使君子、桂皮、天花粉各12克,水红花子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皂角煎汤泛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症状重者可加至40至50丸。日服3次。
[适应证]酒源性肝硬化,肋下痞块。
[出处]《疡医大全》。
[按语]本方治疗酒源性肝硬化,证以血瘀为主,气滞不行者最为适宜,临证时宜辨证应用。
258治饮酒太过致面黑肚饱方———加味败毒散
[组成]人参败毒散1贴,斑蝥1个,枇杷叶10片。
[用法]后二味同炒至色黄,去斑蝥,将枇杷叶入人参败毒散中,水煎服。
[适应证]专治饮酒过度,面黑肚饱。
[出处]宋·《海上方》。
[按语]方中所言之人参败毒散,系《小儿药证直诀》中所载的一张处方,由羌活、独活、桔梗、川芎、元胡、枳壳、党参、茯苓各10克,甘草3克组成。主治体虚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疼无汗,肢体酸痛,咳嗽有痰等症。方中斑蝥有大毒,使用时需慎之又慎。
四、酒源性消化系统病证 七
(二十九)伤酒发热
259治酒食伤脾胃致火郁发热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柴胡45克,炙甘草、黄芪、苍术(米泔水浸,炒)、羌活各30克,升麻24克,人参、黄芩各21克,黄连(酒炒)15克,石膏(长夏用)少许。
[用法]研末,每取9克,水煎去渣服。
[适应证]饮食损胃,劳倦伤脾等致火郁发热。
[出处]《脾胃论》卷上。
[按语]方中石膏仅限于夏季使用,其他季节不宜使用。
(三十)酒后发渴而又欲饮酒
260治饮酒发渴又欲饮酒方———瓜蒌汤
[组成]瓜蒌根90根,麦门冬(去心、焙)30克,葛根60克,桑根白皮(细切)90克。
[用法]捣为粗末,每取9克,水煎服下。
[适应证]治饮酒发渴而又欲饮酒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既能解酒毒,又能消除酒后口干多饮。在饮酒时以此方代茶饮效果更确切肯定。
(三十一)伤酒欲吐不思饮食
261治伤酒欲吐不思饮食方———太仓丸
[组成]白豆蔻、砂仁各60克,丁香30克,陈仓米(土炒)500克。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所致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反胃呕吐等。
[出处]《证治准绳》。
[按语]本方不仅对饮酒所致纳呆,恶心,呕吐等有效,而且解酒作用也令人满意。大凡有饮酒偏多引起的消化道不适,均可用此方缓解。
(三十二)伤酒欲吐不得
262治饮酒太过、欲吐不得方———瓜蒂散
[组成]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份。
[用法]研末,和匀,每服一钱匕,以豆豉30克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和散顿服,药后即得吐。
[适应证]饮酒过多后,欲吐而又不能吐出。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系传统催吐方,对于饮酒太过欲吐而又不能吐者,服之可使之涌吐,从而有利于减轻酒精对机体的危害。
五、酒源性循环系统病证
(一)酒源性高血压
263治伤酒高血压方———脑立清丸
[组成]磁石、代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酒曲、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
[用法]水丸。每10粒重1.1克。每服10粒,日服2次。
[适应证]酒源性高血压等。
[出处]《新编中成药手册》。
[按语]本丸有市售中成药,对于饮酒导致的高血压或其他因素所致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不眠者均可选用。
264治伤酒高血压、高血脂方———三黄丸
[组成]黄连、黄芩、大黄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熟水吞下。
[适应证]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症。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嗜酒,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而造成的高血脂症、肥胖症、高血压患者均可选用本方治疗。实验研究证明,本方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抑制神经兴奋和降低血中总脂质,中性脂质和胆固醇作用。
265治伤酒高血压方———牛黄降压丸
[组成]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雄黄、草决明、党参、黄芪、芍药、川芎、黄芩、甘松、薄荷、郁金。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6克。每服1耀2次。
[适应证]酒源性高血压病。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按语]本方有市售成药,可购而服之。对中医辨证属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或痰火壅盛俱有很好疗效。是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的有效方药。
266治饮酒后血压增高方———决明子菊花茶
[组成]决明子10克,菊花10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酒后血压增高。
[出处]经验方。
[按语]一般情况下,饮酒后当时血压可稍有降低,但过数小时或1耀2天后会使血压增高。凡饮酒后血压比平时增高者,均可饮用此药茶。
267饮酒后血压增高方———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代赭石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药、玄参、天门冬各15克,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翌日血压明显升高,头目晕眩,目胀耳鸣,心中烦热,面色如醉。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对于过量饮酒后出现血压明显升高,有发生脑血管意外征兆者,尤为适用此方。
(二)伤酒心悸
268治饮酒心悸方———平补镇心丹
[组成]炒酸枣仁、龙齿各15克,党参、山药各12克,天冬、生地、熟地、茯神、茯苓、车前子各10克,五味子6克,肉桂3克,朱砂0.5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心悸不止,善惊易恐,少寝多梦,坐卧不安。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心悸是饮酒后常可出现的一种症状,若酒后心悸必发,或持续不解时,则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服用本方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或缓解因饮酒而出现的心悸症状。
269治饮酒心悸方———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6克,玄参12克,丹参12克,茯苓12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桔梗6克,当归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30克,生地15克,辰砂(冲服)0.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用市售丸剂服用。
[适应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
[出处]《摄生秘剂》。
[按语]本方适用于酒后心悸之心神不安,烦躁少寐之气阴两虚者。
270治饮酒心悸方———朱砂安神丸
[组成]黄连20克,朱砂15克,生地6克,当归9克,炙甘草18克。
[用法]除朱砂外,余药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朱砂为衣。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
[适应证]酒后心悸怔忡,失眠心烦,多梦易惊。
[出处]《医学发明》。
[按语]本方适用于酒后心悸之多梦易惊,怔忡不止,证属心火旺者。
271治饮酒心悸方———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18克,生姜、桂枝各6克,生地24克,人参、阿胶(烊化)各6克,麦门冬、火麻仁各10克,大枣6枚。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烊化阿胶,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心悸不安,心律不齐。
[出处]《伤寒论》。
[按语]饮酒后心悸怔忡,脉律不齐,证属阴血亏虚,气亏不运者宜用本方。益气补血,滋阴复脉而平心悸。
272治饮酒心悸方———生脉饮
[组成]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心悸不安,气短懒言,多汗口渴。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按语]饮酒后心悸,证属气阴两亏者宜用之。本方能益气养阴,敛汗生津而平心悸,改善肌体不适状态。
273治饮酒心悸方———养心汤
[组成]炙黄芪、茯神、茯苓、半夏曲、当归、川芎各4.5克,炒远志、炒酸枣仁、肉桂、柏子仁、五味子、人参各3克,炙甘草1.5克,生姜5片,大枣2枚。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或用市售柏子养心丸,每服1丸,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心悸不安怔忡,心神不宁。
[出处]《仁斋直指方论》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的心血虚少而发心悸者宜用本方。能补心气,养心血,安心神。从而使神气安定,心悸怔忡自然平静。
(三)伤酒胸闷
274治饮酒胸闷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瓜蒌12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胸闷作痛,咳嗽呕恶,食欲不振,头晕眼花,体胖多痰。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本症即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指长期嗜酒,酒湿内停,化生痰浊,痹阻胸络而为病。选用本方宽胸理气,豁痰化浊通阳,可明显地改善冠心病之症状。临证时可再加入枳壳、远志、丹参等品,能明显提高疗效。
275治伤酒胸闷方———宽胸丸
[组成]高良姜、元胡、檀香各45克,荜拨90克,细辛15克,冰片24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
[适应证]酒后胸闷气短,心悸不适。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适应于脾虚痰聚,阻遏心络而致的胸闷,即冠心病。
(四)饮酒后心绞痛发作
276治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方———细辛散
[组成]细辛、桂心、茯苓、甘草各60克,枳实、生姜、白术、瓜蒌仁、干地黄各9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耀6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胸痛连背痛,气短喘憋。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按语]饮酒后诱发的心绞痛,证属寒凝气滞者,宜选用本方治疗。
277治饮酒心绞痛发作方———四逆汤
[组成]炙甘草30克,干姜20克(体壮者45克),生附子1枚(体壮者大附子1枚)。
[用法]用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心绞痛发作,大汗淋漓,四肢厥逆。
[出处]《伤寒论》。
[按语]本方为回阳救逆之效方,经临床验证,对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具有良好效果。实验研究也证明,对心源性休克有显著对抗作用,并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并能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此外,还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之功能,又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78治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方———葛根丹参饮
[组成]葛根30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或代茶饮。
[适应证]饮酒后心绞痛发作加重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既可缓解平日心绞痛发作,对饮酒后心绞痛发作加重尤为适宜。
六、酒源性神经精神病证
(一)伤酒头痛
279治饮酒后头痛方———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10克,钩藤12克,石决明3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12克,朱茯神12克,夜交藤20克。
[用法]先煎石决明30分钟,再入其他药味,共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头痛且胀,或偏头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口苦。
[出处]《杂病诊治新义》。
[按语]本方治疗头痛症以头痛且胀或偏头痛为主者,中医辨证属肝火偏亢之头痛症。
280.治伤酒头痛方———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麝香0.3克,老葱3根,鲜姜10克,大枣7枚。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400毫升,再入麝香微煎,分2次服下。
[适应证]酒后头痛如裂,痛处固定,或如针刺。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头痛症偏于血瘀气滞者,头痛如裂,或如针刺或钝痛不止,痛处固定不移。
281治伤酒头痛方———白僵蚕丸
[组成]炒白僵蚕、炒白附子、炒地龙、炒铅丹各30克,人中白(煅)15克。
[用法]共为细末,葱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荆芥汤送下,不拘时服。
[适应证]饮酒后头痛如裂。
[出处]《圣惠方》。
[按语]伤酒头痛,证属风痰阻络者宜用之。本方能化痰息风,解痉通络止痛。尤其对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最为适宜。
282治伤酒头痛方———藁本菊花茶
[组成]藁本10克,菊花10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饮酒后头痛。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于饮酒后头痛者服用可收一定疗效,若在饮酒前服下,多数取效更佳。
283治伤酒头痛方———竹茹蛋清饮
[组成]竹茹15克,鸡蛋清3枚。
[用法]水煎竹茹后去渣令冷,搅入鸡蛋清,分3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头痛。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方名乃笔者所加。业经临证使用,其疗效比较可靠。
(二)伤酒眩晕
284治伤酒眩晕方———解酲消眩汤
[组成]龙骨、牡蛎、葛根、珍珠母、枸杞、菊花、山药各30克,山萸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素日嗜酒,头晕目眩。
[出处]经验方。
[按语]伤酒眩晕系由于平日饮酒太过而致。我们用此方治疗伤酒眩晕数十例,只要患者能节制饮酒,多数用药3剂后即眩晕解除。
285治伤酒眩晕方———五德饮
[组成]熟地60克,麦冬30克,元参30克,川芎15克,肉桂1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眩晕头痛。
[出处]《辨证录》。
[按语]对于长期嗜酒而致的阴血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眩晕、头痛等症,宜用本方治疗。
286治伤酒眩晕方———半夏天麻白术汤
[组成]半夏10克,天麻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7枚。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眩晕,头重如蒙。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本方适用于酒后眩晕之头重如蒙,昏昏欲睡,证属痰浊中阻者。
287治伤酒眩晕方———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代赭石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当归、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5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酒后眩晕之头痛且胀,烦躁易怒,血压增高。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本方适用于酒后眩晕之头痛且胀,心烦易怒,证属肝火偏旺者,多伴见血压增高。本方能镇肝熄风,泻火育阴,清心除烦,而使病证清除,血压平稳,眩晕自愈。
288治伤酒眩晕方———守中丸(又名五芝地仙金髓丸)
[组成]人参、白术、菊花、枸杞子、山药各60克,茯苓120克,麦门冬90克,生地黄(绞取汁)1000克。
[用法]前七味为细末,先用地黄汁加稣、白蜜各90克同煎,拌炒诸药末,候干再入白蜜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头眩脑转。目系急,或忽然倒仆。
[出处]《圣济总录》。
[按语]饮酒后一过性眩晕不必治疗,但经久不愈或影响正常生活者则必须治疗。本方对证属脾虚肝火旺者具有很好效果,临证时可辨证应用。
289治伤酒眩晕方———白附子丸
[组成]炒全蝎15克,炮白附子、炮天南星、半夏、旋复花、菊花、天麻、川芎、橘红、炒僵蚕、干姜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生姜250克取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荆芥煎汤送下。
[适应证]眩晕欲仆,头痛时作。
[出处]《丹溪心法附余》。
[按语]酒湿内浸,与肝风相挟上攻,而致眩晕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消除眩晕之症。
290治饮酒后眩晕食疗方———天麻白蔻鸡
[组成]天麻10克,白蔻6克,肉食鸡250克。
[用法]将天麻砸成碎块,白蔻去皮,肉食鸡切块,一同入锅加水煮熟,加入调味品,食肉喝汤。
[适应证]饮酒后出现眩晕。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由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也有一定疗效。
(三)伤酒晕厥
291治饮酒晕厥方———通瘀煎
[组成]当归、桃仁、乌药各12克,山楂、红花、青皮各10克,木香、泽泻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突然晕倒,面白肢冷,汗出息微,不省人事。
[出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按语]饮酒后扰乱气机,血随气行,闭阻清窍,神明不展而发生晕厥。选用本方行气开闭,活血通络,使气血运行正常而病愈。在临证时可适当配用石菖蒲、远志、合欢花、山栀子等,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292治饮酒晕厥方———大醒风汤
[组成]生南星24克,生防风12克,生独活、生附子(去皮脐)、炒全蝎、生甘草各6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12克,加生姜若干片,水煎,不拘时服,日用2次。
[适应证]饮酒晕厥,不省人事,四肢抽动,筋脉挛急。
[出处]《和剂局方》卷一。
[按语]饮酒过量,而致痰浊内闭者易于引发晕厥,可急用本方化痰熄风,温经开窍。临证时还可根据不同病证,适当加减服用。伴有热象者去附子,加黄芩10克,秦艽10克;四肢抽动者加蜈蚣1条;头晕重者加钩藤15克,天麻10克;全身乏力者加白术10克,茯苓10克。
293治饮酒晕厥方———钩藤汤
[组成]钩藤(后下)、茯神(去木)、人参、炒当归、桑寄生各30克,炒桔梗6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10克,水煎去渣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突然晕倒,昏不知人。
[出处]《圣济总录》。
[按语]饮酒后晕倒有多种原因,本方对素体气血不足,又加酒热所伤,引动肝风上逆的晕厥症具有较好疗效。方中钩藤平肝熄风;茯神养心安神;人参、当归补益气血;桑寄生能滋肾通络熄风;桔梗开提气机,促使晕厥清醒。
294治饮酒晕厥方———牛黄清心丸
[组成]牛黄0.75克,黄连15克,黄芩、山栀子各9克,郁金6克,朱砂5克。
[用法]共为细末,腊月雪水调神曲为丸。每服1.5克,灯心草煎汤送服。
[适应证]饮酒晕厥。
[出处]《痘疹世医心法》。
[按语]酒毒内侵,痰热内伏,蒙闭清窍而晕厥者宜服用此方治疗。本方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促进晕厥康复。
295治酒厥方———二陈加青皮葛根汤
[组成]陈皮10克,半夏12克,云苓15克,甘草6克,青皮10克,葛根12克,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大醉后战栗,手足厥冷,不省人事。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诸厥源流》中云“因酒而得,亦名酒厥。宜二陈汤加青皮、葛根。”可见本方在历史上就已被用作治疗酒厥。
296治酒厥方———竹沥水
[组成]竹沥30毫升。
[用法]出现酒厥后立即饮入。
[适应证]饮酒后晕厥。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有加速复醒的作用。
(四)伤酒烦躁
297治伤酒烦躁方———生铁落饮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贝母各9克,胆南星、橘红、远志、石菖蒲、连翘、茯苓、茯神各3克,元参、钩藤、丹参各4.5克,朱砂0.9克。
[用法]用生铁落煎汤,取汁煎前药,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烦躁、失眠多梦,甚至狂躁不安。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按语]酒热内伏,灼伤阴津,化生痰浊,内扰心神可导致烦躁不安。本方具有清心火,化痰浊,安心神等功效。方中之生铁落为煅铁时在砧上打落之铁屑,本品体重而沉,能平肝镇惊,下气急速,本方用生铁落,系取其重镇平肝之力,肝平则火降,火得降其烦躁自能解除。凡饮酒后出现烦躁不安者,可大胆服用此方,一般用药1剂即可见效,连用3耀5剂后自能心平气和,情绪平稳。
298治伤酒心烦不寐方———除烦汤
[组成]白芍、生地各18克,当归、川芎各10克,黄连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伤酒心烦不寐,潮热盗汗。
[出处]《嵩崖尊生全书》。
[按语]长期饮酒,酒热内侵,耗伤阴血,虚热内生,出现心烦不寐,潮热盗汗等,宜用本方治疗。本方能清热凉血,养血安神,临证时可再加用酸枣仁、远志、合欢花等,以增强疗效。盗汗多者加五味子,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
299治伤酒烦躁方———人参酸枣汤
[组成]人参、炒酸枣仁,炒黑山栀子、生地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等份,炙甘草减半。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15耀20克,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
[适应证]伤酒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胸中烦躁。
[出处]《张氏医通》。
[按语]长期过量嗜酒,酒热内伏胸膈,热扰心神而致烦热躁动,失眠不寐。选用本方以清内热,安心神,可使诸症缓解而体安和。
300治伤酒烦躁不寐方———合欢茯苓茶
[组成]合欢皮10克,合欢花10克,茯苓10克。
[用法]代茶饮,午后开始服,每日1剂。
[适应证]伤酒烦躁不寐,心绪烦乱,周身紧楚。
[出处]经验方。
[按语]我们用此方治疗伤酒烦躁、失眠病数例,疗效均比较满意。使用时应注意,饮用时间应安排在下午3点钟之后。
(五)伤酒失眠
301治伤酒失眠方———滋阴安神汤
[组成]酸枣仁30克,生地、白芍药、茯神各12克,当归、远志各10克,川芎、白术、胆南星、甘草各6克,黄连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早服150毫升,晚服250毫升,每日1剂。
[适应证]伤酒失眠,心烦、口干、五心烦热,盗汗不止。
[出处]《类证治裁》。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灼阴,阴亏火旺,内扰心神而失眠者,宜用本方治疗。临证时可适当配用五味子、麦冬、葛根等,以增强疗效。
302治饮酒失眠方———安神丸
[组成]合欢花、女贞子各500克,生地黄、玄参各250克,合欢皮、夜交藤各1000克,丹参1500克,桑椹子1200克。
[用法]先将前四味研为细末,再将后四味水煎浓缩为膏,后入药粉制为丸,再以胭脂红包糖衣。每服6耀9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出处]《中药制剂手册》。
[按语]本方治疗饮酒后失眠证,伴见虚热内生者效佳。本方能宁心安神,滋阴退热,对酒后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303治饮酒失眠方———温胆汤
[组成]陈皮12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枳实12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心烦不寐,胸闷口苦,睡则易惊。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犯,郁生痰热,扰及心神而致的心烦不寐,尤宜选用本方治疗。方中诸药,能燥湿化痰,理气开郁,清热宁心,可有效地改善睡眠状态。在临证时还可适当配用酸枣仁、远志、山栀子、黄芩等药,以增其药效。
(六)伤酒健忘
304治伤酒健忘方———桑螵蛸散
[组成]桑螵蛸(盐水炒)、人参、茯苓、龙骨(煅)、龟壳(酥炙)、石菖蒲(盐水炒)、远志、当归各等份。
[用法]共研为细末,临卧时用人参汤送下6克。
[适应证]饮酒后记忆力减退。
[出处]《本草衍义》。
[按语]中医学认为,记忆力减退是由于心肾两虚所致,桑螵蛸散选用诸药,共凑补肾宁心,开窍醒神,是治疗伤酒健忘证的有效方药。
305治伤酒失眠健忘方———琥珀多寐丸
[组成]琥珀、羚羊角、人参、茯神、远志、甘草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为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1丸,灯心草煎汤嚼下。
[适应证]伤酒健忘失眠,精神恍惚。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饮酒过量后出现焦躁、失眠者为数甚众,翌日则不能回忆酒后之所作所为,日久则渐成健忘。大凡存有这些表现者,服用此药丸多数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提醒一句的是,饮酒者万勿摄入酒精类饮料过量,务宜慎之。
(七)伤酒中风
306治伤酒中风方———大秦艽汤
[组成]独活、黄芩、秦艽、甘草、羌活、川芎、防风各6克,石膏15克,当归、白芷、芍药、熟地、茯苓、生地、白术各10克,细辛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麻木,肌肤不仁等。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伤酒中风是指饮酒后诱发的脑血管意外。在早期可选用本方治疗,若病情严重,并出现闭证或脱证的情况应由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307治伤酒半身不遂方———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药4.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饮酒后脑血管意外者可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本方治疗,能有效的促进肢体偏瘫的康复。
308治饮酒脑中风后遗证方———养脑利肢汤
[组成]党参、生白芍药各12克,代赭石、牛膝、天花粉各18克,玄参15克,乳香、没药各9克,威灵仙3克,虫(大者)4枚,制马钱子末0.6克。
[用法]前十味煎汤,送服马钱子末。
[适应证]伤酒脑中风后遗证,肢体痿废不用。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饮酒而诱发的脑血管意外,而遗留之后遗证,肢体痿废不用,活动不利者,可服用本方治疗。经临床验证,坚持治疗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验证。
309治饮酒半身不遂方———葛花平胃散
[组成]葛花、苍术、半夏、陈皮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为粗末,水煎服。
[适应证]酒湿内伏而致半身不遂。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本方适宜于以湿为主者,如有热象加山栀子10克,黄连6克。
310治饮酒舌强不语方———资寿解语汤
[组成]附子、防风、天麻、酸枣仁各1克,官桂、羚羊角各3克,甘草、羌活各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兑入竹沥水10毫升调服。
[适应证]饮酒后舌强不语或见半身不遂。
[出处]《医方类聚》引《资寿方》
[按语]饮酒后舌强不语多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临证时要细心辨别,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可给予本方服用,对改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八)伤酒痴呆
311治伤酒痴呆方———转呆丹
[组成]人参、当归、半夏、生酸枣仁、石菖蒲、茯神各30克,白芍药90克,柴胡24克,附子3克,神曲、柏子仁各15克,天花粉9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3天服。重证呆病可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精神痴呆,抑郁,或自言自语,闭户独居。
[出处]《辨证录》卷四。
[按语]因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痴呆者颇为多发,但是这一问题又较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当嗜酒者发生有痴呆症状时,除及时戒酒或节制饮酒外,可每周服用本方2耀3剂。
312治伤酒痴呆方———河车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1具(米泔水洗净,少加酒捣膏,以山药末收烘干;或洗净新瓦上焙干),龟板(稣炙)60克,黄柏(盐酒炒),杜仲(稣炙)各45克,牛膝(酒洗)、天门冬、麦门冬各36克,熟地黄75克(用砂仁末18克,茯苓60克,绢包酒煮7次,去茯苓不用)。
[用法]除熟地黄外,余药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黄捣丸,梧桐子大,或作蜜丸,每服6克,空腹临卧盐汤或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痴呆,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动作缓慢,头晕耳鸣,腰酸腿软。
[出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按语]长期嗜酒,暗耗精血而致脑神经失养而致痴呆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补肾强肝,益精填髓,促进脑神经康复,是治疗痴呆证的有效方药。
(九)伤酒精神疲惫
313治伤酒精神疲惫方———养神汤
[组成]木香、橘皮、柴胡各1克,酒黄芩2克,人参、黄柏、白术、川芎各3克,升麻4克,苍术、麦芽、当归身、黄连各5克,甘草、半夏各7克,黄芪1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15克,水煎去渣,不拘时服。
[适应证]伤酒精神短少,疲乏困倦,但不得睡。
[出处]《兰室秘藏·头痛门》。
[按语]酒湿内浸,清阳不升,则诸证而生。选用本方升清降浊,除湿解毒,能提高精神,消除疲惫,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314治伤酒神疲体倦方———十全大补汤
[组成]人参、肉桂(去粗皮)、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药各等份。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9克,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不拘时服。
[适应证]神疲体倦,眩晕失眠,少气懒言,心悸不安。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伤气血,神失所养而为病,十全大补汤能补气养血,提神醒脑,消除疲惫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特殊性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兴奋作用。
(十)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315治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方———助阳起痿汤
[组成]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肉苁蓉10克,补骨脂10克,川断30克,巴戟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手足麻木,伴有腰酸冷痛,畏寒怕冷,性功能低下等证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经过临床观察,本方对缓解症状疗效比较满意。我们曾治一患者,戒酒后用药1个多月即症状全部消失。
316治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方———健步虎潜丸
[组成]酒炒黄柏250克,酒炙龟板120克,陈皮、酒炒知母、熟地、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炙虎骨30克,干姜15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糊为丸,亦可粥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自觉手足麻木,并有感觉障碍,常有肢体疼痛,渐次出现肢体乏力,以下肢为重,肌肉消瘦,腰膝酸软等。
[出处]《丹溪心法》卷三。
[按语]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是慢性酒精中毒者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病证。有研究资料显示,慢性酒精中毒病例中3%耀20%有严重神经炎。本病患者用虎潜丸治疗其疗效比较可靠,但很难在短期内治愈,需以此丸缓图。
(十一)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
317治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方———葛花清解汤
[组成]粉葛花、白蔻仁各20克,阳春砂6克,白芍、枳椇子、酸枣仁各15克,牡丹皮、苦远志、五味子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渐次出现孤僻、自私、不修边幅、情绪不稳、嗜酒为命,置家庭生活于不顾,工作责任心丧失,不守劳动纪律,生活无节律,甚至连日狂饮等现象。并存在不同程度智能减退,综合判断分析能力降低,或存在幻听或妄想等。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期。
[按语]报告者以此方为主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30例。两周内治愈者10例,3周内治愈者13例,5周内治愈者5例,超过5周者5例,全部治愈。
(十二)酒后言行失控
318治恶酒方———生葛根汁
[组成]生葛根适量。
[用法]捣后取汁,每服20毫升。
[适应证]解酒毒、治恶酒。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恶酒为酒后情绪激动,不能自控言行。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给“恶酒”订了一个概念,说道:“酒者……其气忄票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酒胀气逆,上逆于胸,内熏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怒,失于常理,故云恶酒也。”葛根为解酒圣药。本方以生葛根汁解酒尤妙,
319治酒后言行失控及房劳伤方———人参汤
[组成]人参60克,芍药、瓜蒌仁、枳实、茯神、生地黄、甘草、葛根、酸枣仁各30克。
[用法]将上药打碎成粗颗粒,需用时取药9克,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服。
[适应证]专治饮酒过多,大热烦躁,言语错谬及房劳伤等。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按语]经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七、酒源性新陈代谢病证
(一)酒源性脂肪肝
320治酒源性脂肪肝方———大黄虫丸
[组成]大黄(蒸)24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杏仁、虻虫、蛴螬各30克,芍药120克,干地黄300克,干漆30克,水蛭100枚,虫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克,日服3次。
[适应证]脂肪肝、肋下胀痛不适。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长期嗜酒,损伤肝细胞之功能,造成脂质代谢异常,脂肪组织积聚于肝而发病。中医辨证属血瘀阻滞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有市售成药,可购用。
321治酒源性脂肪肝方———膈下逐瘀汤
[组成]炒五灵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牡丹皮6克,赤芍药6克,乌药6克,元胡3克,甘草9克,红花9克,香附子4.5克,枳壳4.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脂肪肝,肋下饱满刺痛,舌暗瘀斑。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脂肪肝属于血瘀者宜选用本方治疗。
322治酒源性脂肪肝方———加味导痰饮
[组成]制半夏9克,茯苓9克,陈皮6克,甘草3克,鳖甲60克,枳实4.5克,川芎4.5克,生姜2片,青皮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
[适应证]脂肪肝。肋下饱满不适,体倦乏力,食欲不振。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按语]脂肪肝属痰湿内积、肝脾受损而为病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化痰导滞,软坚散结,消除脂肪沉积。
323治酒源性脂肪肝方———化坚汤
[组成]白术、炒香附、山楂、陈皮、半夏(姜炒)各6克,茯苓(去皮)、当归各9克,川芎4.5克,枳实、莪术各3克,桃仁(去皮尖)10粒,红花、甘草各2.4克。
[用法]共为粗末,加生姜3片,水煎服。
[适应证]脂肪肝,肥胖症。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长期嗜酒,影响脂肪代谢,脂质积聚于肝而形成脂肪肝,积聚于皮下则形成肥胖症。选用本方消食化积,行气活血,能促进脂质代谢,对脂肪肝、肥胖症等属于痰湿积聚,气血瘀滞者具有良好疗效。
324治酒精性脂肪肝方———山楂茯苓茶
[组成]山楂30克,茯苓15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酒精性脂肪肝及血脂较高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高血脂、高血压病也有较好治疗效果。
325治酒精性脂肪肝方———荷叶茶
[组成]荷叶10克(鲜品25克)。
[用法]代茶饮,每日1次。
[适应证]酒精性脂肪肝及过度肥胖之嗜酒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的祛脂减肥作用明显。
(二)酒源性高血脂
326治酒源性高脂血症方———导痰汤
[组成]制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制南星12克,枳实12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形体肥胖,身体困重,脘痞纳呆,口粘多痰,胸闷头晕。血浆脂质浓度高出正常范围。
[出处]《济生方》。
[按语]长期嗜酒,可致膏脂沉积,凝阻血脉而引起本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嗜酒可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质代谢而引起本症。对于高脂血症属于痰湿阻滞者,宜选用本方治疗。
327治酒源性高脂血症方———决明山楂茶
[组成]决明子10克,山楂15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证]头晕耳鸣,手足振颤,肢体麻木。血浆脂质浓度高出正常范围。
[出处]经验方。
[按语]坚持长期服用,对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具有显著疗效。我们临床应用近百例患者,均反应良好,并且推荐给同事服用。
328治酒源性高脂血症方———七味白术散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木香1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藿香12克,葛根18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神疲体倦,少气懒言,体胖纳呆,腹胀不适。血浆脂质浓度高出正常范围。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按语]酒源性高脂血症,属于脾虚失运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临证时可适当配入麦芽、山楂、半夏、砂仁等药。
329治酒源性高脂血症方———大神效活络丹
[组成]白花蛇(酒浸)、乌梢蛇(酒浸)、麻黄、防风、炙甘草、官桂、草豆蔻、羌活、元参、天麻、大黄、两头尖、川芎各60克,细辛、赤芍药、朱砂、没药、乳香、炒僵蚕、天竺黄、龟板(酥炙)、丁香、虎胫骨(酥炙)、乌药、青皮、附子、炒白豆蔻仁、骨碎补、茯苓、白术(土炒)、当归(酒洗)、沉香各30克,全蝎、葛根、威灵仙(酒浸)各75克,血蝎、犀角各7.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金箔为衣,每服3克,日服3次。
[适应证]头痛胸闷,心悸肢麻,面黑唇青,皮肤丝状红缕,手足拘挛,血浆脂质浓度高出正常范围。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酒源性高脂血症均可选用本方治疗,尤宜用于气血阻滞型。方中虎骨、犀角已禁用,在此提出,是为了体现原方本义,临证时可弃之不用,对治疗高脂血症亦无影响。
330治酒源性高脂血症方———延寿丹(首乌延寿丹)
[组成]何首乌(米泔水浸,每斤加黑豆二升,蒸熟,去豆,晒干再换豆,反复九次)72克,豨莶草(蜜、酒蒸制)、桑椹子、黑芝麻、金樱子、旱莲草(熬膏)、酒菟丝子各30克,杜仲(蜜炙或盐制)、牛膝、女贞子、桑叶各10克,金银藤、生地黄各6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高脂血症。头晕目花,耳鸣,肢麻,乏力。
[出处]《世补斋医书》。
[按语]长期嗜酒,酒湿内停,损伤肝肾,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而产生的高脂血症可选用本方治疗。实验研究也表明,本方能降低实验性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我们通过临床运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31治饮酒高脂血症方———三补枳术丸
[组成]白术(土炒)60克,陈皮(去白)、枳实(麸炒)、黄柏(盐炒)各30克,黄连(姜炒)、黄芩(酒炒)、茯苓、炒神曲、山楂肉、香附(醋炒)各15克,贝母(去心)24克,炒麦芽、炙甘草各9克,砂仁3克,连翘、桔梗各6克。
[用法]共为细末,荷叶煮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姜汤送下。
[适应证]高脂血症。
[出处]《古今医鉴》。
[按语]长期嗜酒,酒湿内滞,体胖肢倦。或致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症,证属痰热内伏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清热化痰,健脾开胃,消食顺气,而使病体康复。
(三)伤酒口渴
332治伤酒口渴便秘方———增液汤
[组成]麦冬24克,元参30克,生地24克。
[用法]水煎两遍,取液600毫升,分早、午、晚3次服下,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口渴,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大便干燥。
[出处]《温病条辨》。
[按语]酒热内伏,灼伤阴津,阴津不足,则口干、心烦、便结等症出现。方中元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冬清热增液,润燥除烦;生地养阴除热,滋液润肠。全方虽仅三味药物组成,但药宏力专,具有很强的增液润燥、止渴祛烦之功效。若长期嗜酒,又难以节制饮酒者,在方中加入枳椇子30克,既可增强疗效,又能解除酒毒。
333治伤酒口渴方———生津丸
[组成]白糖、乌梅、薄荷、柿霜、硼砂各等份。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噙化。每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9克。
[适应证]饮酒口干渴不止,尤其在暑季饮酒口渴更为适宜。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
[按语]本方原为暑天发渴而设,事实上凡属热之口渴均可使用本方。因酒性淫热,因此酒渴也适宜噙化此丸。在使用时请注意口渴得减轻或缓解后即停药,不宜久服。
334治酒渴方———麦味地黄丸
[组成]生地黄(酒洗净入沙锅内蒸黑为度,如病弱畏滞,再加生姜汁拌匀,再蒸半晌,取出,手掐断入后药,同捣成饼)240克,山茱萸(酒蒸去核,取肉晒干)、山药各120克,茯苓(去皮)、牡丹皮、泽泻各90克,五味子、麦门冬(去心)各6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白开水送下。
[适应证]酒渴,小便频数量多,形体消瘦,头晕乏力,腰酸。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本症即消渴症中之下消症。是由于阴虚燥热合肾气不固所致。选用麦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生津止渴。临床可配用覆盆子、党参等药更能提高疗效。
335治酒渴方———人参石膏汤
[组成]人参15克,石膏36克,知母21克,甘草12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15耀20克,水煎煮,取汁,食后服。
[适应证]酒渴,口渴多饮,心中烦热。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本症是指消渴症中之上消。由上焦热盛,损伤阴津所致。在临床运用本方治疗上消时,可再加入天花粉、元参、葛根、乌梅等品,以提高疗效。
336治酒渴方———五液汤
[组成]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天花粉各9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酒渴。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本症即指消渴症,现代医学所谓糖尿病。是指长期饮酒,酒热内侵损伤阴津所致。本方能清热生津,固护脾胃,对中消症尤为适宜。
337治酒渴方———玉泉丸
[组成]天花粉、葛根各45克,麦门冬、人参、茯苓、乌梅、甘草各30克,生黄芪、炙黄芪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温水嚼下。
[适应证]酒渴。
[出处]《仁斋直指方论》。
[按语]长期嗜酒,致脏腑气馁,阴虚内热,外消肌肉,而发为酒渴。即消渴症中之消瘅。选用本方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可治消瘅症。
338治酒渴方———滋癰饮
[组成]黄芪、山茱萸各15克,生地黄、山药各30克,生猪胰子(切碎)9克。
[用法]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一半,煎渣时再送服另一半。
[适应证]酒渴。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本方是治疗消渴症的常用方药,当中上二焦积有实热者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实热消除之后再服用本方,坚持服用,具有较好疗效。
339治酒渴方———乌梅木瓜汤
[组成]乌梅(不去核)、木瓜、炒麦芽、草果仁、甘草各15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12克,加生姜5片,水煎取汁,不拘时服。
[适应证]口渴不止,小便量多,肌肉消铄,嗜食冷物。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
[按语]嗜酒积热,熏蒸五脏,津枯血燥,而为病者。犹如糖尿病。宜选用本方治疗,能清热生津,化酒毒以消除口渴症。正如《类证治裁·三消》所说:“有酒渴,由嗜酒积热烦渴,专嗜冷物,乌梅木瓜汤”。
340治酒渴方———干葛调五苓散
[组成]干葛30克,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口渴不止。
[出处]《证治要诀》。
[按语]饮酒过多而致口渴不止。《证治要诀·拾遗门》指出:“酒渴者,干葛调五苓散”。可见我国古人早已用本方治疗酒渴,值得临证试用。
341治饮酒口渴方———二冬汤
[组成]天冬、麦冬、天花粉各12克,黄芩、知母各10克,甘草、人参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频频饮用。
[适应证]饮酒后口渴不止,频频饮水。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饮酒后口渴多饮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有的则是饮酒后口干而渴,频频多饮水而渴不解,且持续多日不止。对于此种现象,可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清酒热,滋阴津,健脾助运可有效地缓解口渴现象,又能保肝护胃,对于长期饮酒者,即使没有口渴病症者,也可适当应用。
342治饮酒口渴方———望梅丸
[组成]盐制梅肉120克,紫苏叶15克,薄荷叶、柿饼霜、细茶叶、麦冬(去心)各3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白糖120克,共捣作丸,如芡实子大。每日1丸,含口中。
[适应证]饮酒口渴而干。
[出处](汪瞗庵方)。
[按语]古有望梅止渴之典故。此方名即由此而来。方中选用了乌梅肉为主药制成药丸含化,能够生津止渴,又能提神。对于患有饮酒口渴者宜备此药,每在饮酒前后含化,能够收到很好效果。
343治饮酒口渴方———地黄饮子
[组成]人参、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炙枇杷叶、石斛、泽泻、炒枳壳各等份。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9克,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口渴,多饮而口干,心烦面赤。
[出处]《医方集解》引《易简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耗损阴津而致阴虚火旺而病者宜用本方。方中二冬二地滋阴养血以润燥,参、芪、甘草补气以生血化津,石斛养胃阴,杷叶清肺火,泽泻疏利膀胱,引热自小便出,枳壳疏利大肠。诸药合用,能生精补血,润燥止渴。是治疗阴血亏虚,虚火煎熬而致口渴的有效方药。
344治中酒烦渴畏食方———六和汤
[组成]砂仁、半夏、杏仁、人参、炙甘草各30克,茯苓、藿香叶、白扁豆(姜汁略炒)各60克,香薷、厚朴(姜汁制)各12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取汁,不拘时服。
[适应证]中酒烦渴畏食,或伴吐泻胸满,痰喘咳嗽。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酒湿损伤胃肠,阻遏阴津之输布是本证形成的主要因素。临证选用本方治疗,能开胃醒脾,化痰开胸,助阴津之运行,能有效地缓解中酒烦渴及吐泻胸满之主症。
345治饮酒过多发为消渴方———朱砂黄连丸
[组成]朱砂(研)30克,黄连90克,生地60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每服3耀6克,日服2次。灯心枣汤送下。
[适应证]因饮酒过多,发为消渴。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七。
[按语]饮酒过多是导致消渴的常见病因,凡因饮酒过多所引起的消渴症,用本方治疗均为适应证。
346解酒后口渴水果———草莓
[组成]草莓若干枚。
[用法]洗净后食下。
[适应证]饮酒后口渴,及吐酒后咽干而痛或频频干咳。
[出处]经验方。
[按语]草莓对缓解饮酒后口渴确有良效,对吐酒后咽干而痛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347治饮酒后口渴水果———李子
[组成]李子若干枚。
[用法]酒后吃2耀3枚。
[适应证]饮酒后口渴。
[出处]民间方。
[按语]李子,俗称嘉庆子。具有清热、生津、止渴、利水功能,当饮酒稍事过量后吃2耀3枚,可有效地防治酒后口渴,并能帮助解酒。
348专解酒毒、止烦渴方———五豆汤
[组成]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5升,干姜1斤,甘草1斤。
[用法]水煎后于酒后发渴时随意饮之。
[适应证]专能解酒毒,止烦渴,凡饮酒过量或酒后发渴者均可饮用。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系明·《普济方》引德生堂方,书中要求用水五斗五升,于腊月八日用大锅熬至豆熟为度,滤取汁顿冷,以大磁器盛之,用苦叶纸重封,春夏月开用。
349治饮酒烦渴方———六和汤
[组成]人参、赤茯苓、厚朴、白扁豆、木瓜、半夏、白术、藿香、砂仁、杏仁、甘草、香薷各9克,生姜3片,红枣1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经常过量饮酒而出现烦渴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脾虚湿困,津液输布失常致的烦渴、口粘等证有效。经临床验证,对酒伤烦渴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50治酒后口渴方———橙香饼
[组成]陈皮30克,白豆蔻30克,木香15克,橘红15克,白檀15克,甘松15克,荜澄茄9克,沉香9克,龙脑3克,姜黄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适量熬膏,和作药饼。每服6耀9克,白水送下。或将药饼置酒杯中,可增酒味,以津化,自逼人香。
[适应证]本方温脾益肺,降气宽中,生津液,止烦渴、消痰,及治中酒不散。适应于酒后腹不适,口烦渴为主者。
[出处]《御药院方》。
[按语]本方对痰湿中阻所致的口渴心烦,腹胀不适证大有裨益,业经验证,值得应用。
351治酒后饮水无度方———麝香丸
[组成]麝香不拘多少,枳椇子适量。
[用法]将麝香研细,以好酒濡之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以枳椇子煎汤送服。每日1次,以不渴为度。
[适应证]治饮酒稍多,及伤食瓜果,虚热在脾,饮水无度,状似消渴,而实非消渴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麝香价格昂贵,况天然品稀少,若单独以枳椇子水煎服,也同样有效。
[适应证]经常过量饮酒而出现烦渴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脾虚湿困,津液输布失常致的烦渴、口粘等证有效。经临床验证,对酒伤烦渴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50治酒后口渴方———橙香饼
[组成]陈皮30克,白豆蔻30克,木香15克,橘红15克,白檀15克,甘松15克,荜澄茄9克,沉香9克,龙脑3克,姜黄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适量熬膏,和作药饼。每服6耀9克,白水送下。或将药饼置酒杯中,可增酒味,以津化,自逼人香。
[适应证]本方温脾益肺,降气宽中,生津液,止烦渴、消痰,及治中酒不散。适应于酒后腹不适,口烦渴为主者。
[出处]《御药院方》。
[按语]本方对痰湿中阻所致的口渴心烦,腹胀不适证大有裨益,业经验证,值得应用。
351治酒后饮水无度方———麝香丸
[组成]麝香不拘多少,枳椇子适量。
[用法]将麝香研细,以好酒濡之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以枳椇子煎汤送服。每日1次,以不渴为度。
[适应证]治饮酒稍多,及伤食瓜果,虚热在脾,饮水无度,状似消渴,而实非消渴者。
[出处]《普济方》。
[按语]方中麝香价格昂贵,况天然品稀少,若单独以枳椇子水煎服,也同样有效。
八、酒源性生殖系统病证
(一)伤酒不育
352治伤酒男性不育方———生髓育麟丹
[组成]人参、麦门冬、肉苁蓉各180克,山茱萸、山药各300克,熟地黄、桑椹各500克,鹿茸1对,龟板胶、枸杞子各240克,鱼鳔、菟丝子各120克,当归150克,北五味子90克,紫河车2具,柏子仁6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耀15克,日服2次。
[适应证]男子长期饮酒,致精子稀少、死精、畸形而不育者。
[出处]《辨证录》卷十。
[按语]凡长期嗜酒,往往会严重影响生殖机能。有人曾作过实验观察,凡连续饮酒达4周以上者,血液当中的睾丸酮含量则会明显降低。睾丸酮的降低则会严重影响睾丸的生精能力。因长期嗜酒而导致精子数目减少、动力低下者,坚持服用生髓育麟丹,可有效改善精液质量。在这里我们还想讲两句题外的话,凡处在生育年龄阶段,尚未生育子女者,请嘴下留情,切莫贪嗜“杯中之物”。酒对生育来讲,既没有安全期,也没有安全量,万全之策就是滴酒不沾。
353治伤酒不育症方———五味子丸
[组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肉苁蓉各12克,巴戟天10克,茯苓15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嗜酒者不育证。
[出处]《中国基本中成药》。
[按语]本方适应于精子过少而不育者。
354治伤酒不育方———五子衍宗丸
[组成]枸杞子240克,菟丝子240克,五味子30克,覆盆子120克,车前子6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嗜酒不育证。
[出处]《摄生众妙方》。
[按语]本方适应于精子过少而不育者。
355治伤酒不育症方———滋阴除湿汤
[组成]川芎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2克,陈皮6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地骨皮10克,知母10克,泽泻6克,贝母6克,甘草6克,生姜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嗜酒不育。
[出处]《外科正宗》。
[按语]本方适应于长期饮酒而致湿热为患,精浊、死精、不液化等而引起的不育证。
356治酒湿太过不能生子方———炼真丸
[组成]槟榔(童便浸)210克,苍术(去皮、泔浸、麻油炒)、川楝子(酒煮、去皮、核)、人参、茯苓、黄柏(童便、乳汁、盐水各制30克)各90克,鹿茸(酥炙)1对,大茴香、淫羊藿(去刺、羊脂炒)、泽泻、蛇床子(酒炒)、白莲须(酒洗)、沉香(另为末,勿见火)、五味子、凤眼草(如无可用樗根皮代替)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干山药末调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高年体丰痰盛,饱食肥甘,恣情房事,上盛下虚,酒湿素盛,精气不纯等致不能生子者。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五。
[按语]本方对平日饮酒太频,过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之婚后不育症有良好的疗效。
(二)伤酒不孕
357治伤酒不孕方———清骨滋肾汤
[组成]地骨皮30克,丹皮、沙参、麦冬、元参各15克,五味子1.5克,白术9克,石斛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妇女长期饮酒,久婚不孕,遍体火焦,口干舌燥,骨蒸夜热,五心烦热。
[出处]《傅青主女科》。
[按语]妇女长期嗜酒,酒热内灼真阴,阴不敛阳,虚热内炽,而不孕者,可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清热除蒸,益精助孕。医书注云:连服30剂则骨蒸解,再服60剂,自受孕。
临床观察发现,妇女经常饮酒,月经先期,经量偏多,基础体温双相,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之不孕症患者,服用本方有较好疗效。可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药6耀9帖,翌月不孕时再重复服用。
358治伤酒不孕方———长春宁嗣丹
[组成]人参、天门冬、当归、泽泻、山萸肉、石菖蒲、赤石脂、五味子、覆盆子、白茯苓、车前子、广木香、柏子仁各30克,姜汁炒山药、巴戟肉、川椒、川牛膝、生地黄、地骨皮、杜仲各60克,远志、肉苁蓉、枸杞子各90克,菟丝子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嗜酒妇女不孕。
[出处]《医方考》。
[按语]妇女长期嗜酒而致肾虚精亏,冲任失调不孕者,可以本方治疗。本方阴阳双调,补肾益精。既能祛除酒毒为害,又可助孕广嗣,为治疗不孕证的有效方药。
359治伤酒不孕方———必孕汤
[组成]川断、沙参、杜仲、当归、香附、益母草各6克,川芎、陈皮各9克,砂仁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不孕,且月经周期正常,而无所苦者。
[出处]《仙拈集》。
[按语]本方适用于妇女长期嗜酒,月经正常,身无所苦,查无明显不孕原因的不孕症患者,可于月经周期第6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用6耀9剂,等月经来潮后再重复服用。
360治伤酒不孕方———启宫丸
[组成]川芎、白术、半夏曲、香附各30克,茯苓、神曲各15克,橘红、甘草各3克。
[用法]共为细末,以粥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嗜酒与饮食肥甘过多,身体比较肥胖的不孕症者。
[出处]《医方集解》。
[按语]长期嗜酒,过食肥甘厚味,酒湿内停,化生痰浊,阻滞胞脉而不孕者,可以本方治疗。本方能燥湿化痰,消除酒毒,启宫助孕。为临床治疗痰湿为患之妇科要方。
361治伤酒不孕方———少腹逐瘀汤
[组成]炒小茴香7粒,炒干姜0.6克,元胡索3克,官桂3克,赤芍6克,生蒲黄9克,炒五灵脂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妇女长期情绪不快而素饮酒解闷之不孕症。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长期嗜酒,而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冲任胞脉而不孕者,可以本方治疗。据《医林改错》记载: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治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可见本方治疗瘀血内阻之不孕疗效确切。
(三)伤酒阳痿
362治伤酒阳痿方———赞育丹
[组成]熟地24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巴戟天12克,肉苁蓉122克,淫羊藿12克,蛇床子30克,肉桂6克,白术12克,枸杞子24克,鹿茸6克,仙茅10克,山茱萸12克,韭菜子30克,附子6克,人参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将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服用。
[适应证]饮酒阳痿不起,或举而不坚。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阳痿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长期饮酒者实为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可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导致阳痿的发生。本方能补肾益精,提高机体性激素水平,从而可改善属肾阳亏虚型性功能低下状态,使阳痿自愈。
363治伤酒阳痿方———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10克,山药15克,熟地24克,杜仲15克,枸杞子24克,当归10克,山茱萸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阳痿,或举而不坚。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本方能补肾气益肾精。对于长期饮酒造成肾虚精亏,阳痿不起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证时并可根据不同表现,进行灵活加减配伍,以便取得明显疗效。
364.治伤酒阳痿方———三仁汤
[组成]白豆蔻10克,厚朴12克,通草6克,杏仁6克,半夏10克,竹叶6克,苡仁12克,滑石1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出现性欲淡漠,阳痿不举,口干而苦,或口粘,四肢困重。
[出处]《温病条辨》。
[按语]过食醇酒厚味,湿浊内蕴化热,而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失宣,阳明气血不达宗筋而致病。三仁汤能宣散湿浊,清利湿热,疏理气机,上下分消。切中湿热为患之病机,是治疗本症之要方。
365治伤酒阳痿方———龟灵集丹
[组成]石燕1对,破故纸12克,大青盐12克,附子9克,海马1对,枸杞子9克,炒莱菔子9克,麻雀脑9克,炒槐角7.5克,急性子7.5克,黑芝麻30克,红人参30克,当归15克,牛膝12克,肉苁蓉27克,锁阳27克,穿山甲30克,炒莲肉18克,生熟地18克,鹿茸30克,巴戟天12克,天冬12克,丁香7.5克,地骨皮12克,炙甘草1.8克,蜻蜓10对,朱砂7.5克,细辛3克,淫羊藿3克,砂仁12克,菊花4.5克,杜仲7.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
[适应证]嗜酒者阳痿不举。
[出处]《集验良方》。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性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阳痿、性欲低下、早泄、不育等症,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366治伤酒阳痿方———鹿角胶丸
[组成]鹿角胶10克,鹿角霜15克,牛膝15克,菟丝子1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杜仲10克,龟板15克,人参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嗜酒者阳痿不举,性欲淡漠。
[出处]《医学正传》。
[按语]本方适用于肾虚精亏之阳痿不兴起者。
(四)饮酒阳强
367治饮酒阳强方———三才封髓丹
[组成]天门冬、地黄各12克,人参、砂仁、甘草各6克,黄柏10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酒后阴茎勃起不倒,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出处]《卫生宝鉴》。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热内侵,耗损真阴,相火妄动而致阳强不衰。选用本方滋肾阴,泻相火,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则阴茎挺举可收。
368治饮酒阳强方———引火两安汤
[组成]元参15克,麦冬、丹皮、沙参、黄连各10克,肉桂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酒后阴挺不收,疼痛不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头晕耳鸣。
[出处]《辨证录》。
[按语]酒热内侵,引动相火而致病者,可以本方治疗。方中元参、麦冬、沙参能滋阴清热,以制酒之燥热,黄连清心火以制相火,丹皮活血凉血,以解茎痛,少许肉桂可引火归元,使相火得安而病愈。
369治饮酒阳强方———清肝汤
[组成]柴胡、白芍各12克,丹皮、赤芍各15克,川芎、山栀子各1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阳强疼痛,急躁易怒,头晕而胀,口苦咽干,胁热胀闷。
[出处]《类证治裁》。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侵,引动肝火,循经犯阴器而阴挺者,可选用本方治疗。
(五)伤酒早泄
370治伤酒早泄方———当归龙荟丸
[组成]当归6克,龙胆草12克,芦荟6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6克,大黄6克,木香6克,麝香0.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送下,日服3次。或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伤酒早泄,性急易怒,胸胁胀满,阴囊湿汗或湿痒。
[出处]《丹溪心法》。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肝经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而发早泄者,可以本方治疗,以清肝经湿热。临证时并可加入五味子、诃子等品以涩精止泄,增强疗效。
371治伤酒早泄方———蜂房枳癥子汤
[组成]露蜂房、枳椇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嗜酒者早泄。
[出处]经验方。
[按语]笔者用本方治疗伤酒早泄多人,疗效肯定,一般服药7耀10天后即明显见效。我们在临症使用本方时常加入合欢皮15克、知母6克。
(六)酒后房劳伤
372治酒后房劳伤方———内补鹿茸丸
[组成]鹿茸(酥炙)、菟丝子(酒浸)、炒蒺藜、紫菀、白蒺藜、肉苁蓉、官桂、炮附子、阳起石、蛇床子(酒浸)、桑螵蛸、黄芪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6耀9克,食前服,日服3次。
[适应证]体乏疲困,阳痿遗精、白淫。
[出处]《卫生宝鉴》。
[按语]酒后房劳,造成阴阳气虚,机体疲乏无力,或见阳痿遗精、白淫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调补阴阳,益气强身,为治疗房劳损伤的有效方药。
373治酒色过度致胁痛不止方———补肝散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地黄、防风、羌活各等份。
[用法]为末,每服9克,日服2次,白开水冲服。
[适应证]酒色过度致胁痛不止。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
[按语]酒后色欲过度者出现胁肋作痛,适宜用本方治疗。
374治酒后房劳伤方———人参散
[组成]人参、赤芍、栝楼根、白薇、枳实、知母、生干地黄、酸枣仁、炙甘草各30克,茯神20克。
[用法]上药共捣为粗粉,每服时取药粉10耀15克,水煎去渣后饮用,每日2耀3次。
[适应证]治饮酒房劳,虚热,饮酒不已,酒入百脉,心气盛,令人错谬失常。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本方系《太平圣惠方》收载的一张专门治疗酒后房劳伤的方子。从处方组成分析,适宜于阴虚有热之酒后房劳伤及有典型阴虚表现者服用。
(七)伤酒性欲低下
375治伤酒性欲低下方———春温汤
[组成]菟丝子、人参、巴戟天、白术、杜仲各15克,破故纸9克,肉桂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伤酒性欲低下,或性高潮缺乏。
[出处]《辨证录》。
[按语]过量饮酒,损伤脾肾而致性欲低下,性高潮缺乏者宜选本方。女性伤酒性欲低下者尤宜使用本方治疗。
376治伤酒性欲低下方———紫石英助阳方
[组成]紫石英30克,淫羊藿15克,川断15克,川椒1.5克,巴戟天10克,葫芦巴10克,菟丝子10克,肉桂6克,九香虫6克,桑螵蛸12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伤酒后性欲低下,或阳痿不起。
[出处]《中国传统性医学》。
[按语]长期嗜酒而发生的性欲低下,或阳痿不起,性高潮缺乏等证,可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提高性激素水平,增强性欲,是治疗多种性低下病症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重视与应用。
(八)伤酒血精
377治伤酒后血精方———二至丸
[组成]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或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出现血精。
[出处]《医方集解》。
[按语]血精多由精囊炎引起,饮酒是导致本病形成的常见原因,以二至丸治疗比较满意。我们以此方加入鹿含草15克,知母6克,水煎服,治疗血精数例,均在15耀25天内治愈。
378治伤酒后血精方———花蕊石大黄散
[组成]花蕊石30克,酒大黄10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服3粒,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血精,牙齿出血、鼻腔出血、月经过多等。
[出处]经验方。
[按语]此方对各种出血症均有一定疗效,对血精与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尤佳。
(九)伤酒遗精
379治伤酒遗精方———秘精丸
[组成]菟丝子12克,韭菜子10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茯苓10克,五味子12克,桑螵蛸12克,赤石脂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遗精频作,头昏头晕,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出处]《济生方》。
[按语]长期饮酒、耗伤肾气,精管不固而遗精或滑精频作者宜用本方补肾固精,促进元阳恢复。
380治伤酒遗精方———斑龙丸
[组成]柏子仁、鹿角胶、菟丝子各10克,熟地20克,茯苓12克,补骨子15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梦遗频作,心神不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出处]《医统》。
[按语]在临证应用本方时,可以鹿角霜10克替代鹿角胶,其效更好。
381治伤酒遗精方———启阳娱心丹
[组成]人参3克,菟丝子10克,山药12克,酸枣仁15克,茯神12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当归6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砂仁6克,神曲10克,橘红6克,佛手6克,柴胡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心动不安,夜卧不宁,遗精频发,闻声则惊。阳痿不举,性欲淡漠。
[出处]《辨证录》。
[按语]本方对由心虚胆怯,心神不宁而致遗精、阳痿等证具有较好疗效,临证可酌情应用。
382治伤酒滑精方———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各15克,龙骨、牡蛎各24克,莲肉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遗精。
[出处]《医方集解》。
[按语]饮酒后遗精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梦而遗谓之遗精。另一类为无梦而遗,为之滑精,是由于肾虚失固所致。本方常用于治疗滑精症。
383治伤酒遗精方———桑螵蛸散
[组成]龟板、桑螵蛸各12克,远志、茯神、石菖蒲各10克,龙骨30克,人参、当归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遗精,多梦。
[出处]《本草衍义》。
[按语]本方适用于治疗梦遗。梦遗多由阴虚火旺,精管不固所致。本方能安心神,涩肾精,退相火,为治疗梦遗的有效方药。
384治饮酒遗精失眠方———清心丸
[组成]生地120克,山药、茯苓、茯神、麦冬、牡蛎、酸枣仁各45克,丹参60克,黄柏15克,五味子、车前子、远志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以金樱子膏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后遗精、失眠。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按语]饮酒后出现遗精者屡见不鲜,同时还有一些人同时伴有失眠。大凡长期嗜酒,酒后易出现遗精现象者,服用此方有着十分理想的疗效,若同时伴有失眠者疗效更佳。我们屡用屡验,疗效可靠。
(十)伤酒精液不液化
385治伤酒精液不液化方———大补阴丸
[组成]熟地黄、知母各15克,龟板20克,猪脊髓1条,黄柏12克。
[用法]共为细末,与猪脊髓、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嗜酒者精液不液化。
[出处]《丹溪心法》。
[按语]本方以滋肾阴清相火见长,是治疗阴虚火旺症的要方。对于酒热引起的精液不液化症具有可靠疗效。
386治伤酒精液不液化方———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各6克,生地12克,山萸肉、山药、泽泻、云苓、丹皮各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或用市售丸剂,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伤酒精液不液化。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侵,引动相火,煎熬精液可致精液不液化。以本方滋肾阴,清相火,可改善精液不液化病。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精液液化时间过长或不液化的病人,以素有嗜酒者居多,服用本方治疗,并嘱患者彻底戒酒,多数在1耀2个月内可痊愈。
387治伤酒精液液化不良方———虎杖枸杞茶
[组成]虎杖15克,枸杞15克。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证]嗜酒人精液液化不良。
[出处]经验方。
[按语]凡患此症者多为年轻人,他们忙于工作学习,服用中药煎剂每多不便,于是我们开始采用代茶饮的方法令病人饮用,通过临床观察,本方不仅对精液液化不良有良效,并且还能明显改善精液质量。
(十一)伤酒月经过多
388治伤酒月经过多方———清经汤
[组成]生地、白芍、地骨皮各15克,茯苓、丹皮各12克,青蒿10克,黄柏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月经量多,经行先期,色深红,质稠。心烦面红,口渴喜饮。
[出处]《傅青主女科》。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热内迫血室,迫血妄行而致月经过多。临证选用本方清热凉血调经,并可适当配用茜草根、白茅根、元参等品,以增强疗效。
389治伤酒月经过多方———先期汤
[组成]生地、白芍各15克,当归、黄柏、知母、黄芩、香附各10克,阿胶(烊化)10克,黄连、川芎、艾叶、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月经过多,色深红。心烦面赤,口干渴,大便干燥,或伴痛经。
[出处]《证治准绳》。
[按语]酒热内迫冲任,则迫血妄行而不归经。邪热煎熬则色深红或见瘀块。选用本方治疗,能清热凉血止血,行气化瘀止痛调经。是治疗实热型月经过多的重要方药。
390治饮酒月经过多方———两地汤
[组成]生地、元参各30克,麦冬、白芍各15克,地骨皮、阿胶(冲服)各10克。
[用法]用水煎熬,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月经先期量多,质稠。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出处]《傅青主女科》。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煎熬阴津,而致阴虚内热,冲任失调,月经过多。两地汤能养阴生津,清热凉血而止血,是治疗阴虚内热型月经过多的要方。值得临证运用。
391治饮酒月经过多方———安冲调经汤
[组成]山药15克,白术、石莲肉、川断、椿根白皮各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地黄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月经先期量多,或淋漓不止。面黄乏力,腰膝酸软。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按语]长期饮酒,损伤脾肾,致冲任不固,经血妄行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平补脾肾,调经固冲,对脾肾亏虚所致月经过多具有良好疗效。
392治饮酒后月经量多方———花蕊石三七粉
[组成]花蕊石10克,三七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后月经量过多,甚则沿腿下流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可明显使月经量减少,而且不致形成血瘀为患。屡经验证,疗效彰著。
(十二)伤酒崩漏
393治伤酒崩漏方———清热固经汤
[组成]黄芩、焦山栀、阿胶(烊化)各30克,生地15克,地骨皮、藕节、陈棕炭、炙龟板各12克,牡蛎3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月经过多,淋漓不尽,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尿黄便干。
[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
[按语]长期饮酒,酒热灼伤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而致月经淋漓不止。选用本方清热凉血固冲,为治疗实热型崩漏证的重要方药,经临床验证具有明显效果。临证时可根据不同病证灵活加减,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394治饮酒崩漏方———固经丸
[组成]炙龟板60克,炒黄柏、炒黄芩、炒白芍各30克,炒香附、炒樗皮各2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白开水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
[出处]《医学入门》。
[按语]妇女因长期饮酒而致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者多见。是由于酒热侵犯胞宫而致血热妄行为病。固经丸选用龟板滋阴清热,配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芍药敛阴益营,香附调气和血,樗皮固涩止血。于是使阴血受到滋益,虚热得以平清,血不妄行,而月经正常。
395治饮酒崩漏方———如圣散
[组成]乌梅、棕榈各30克,干姜45克。
[用法]共煅成炭,研为细末,每服6克,乌梅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血下量多。
[出处]《圣济总录》。
[按语]本方对于因经期饮酒或过量饮酒而致崩漏急症,下血量多者宜急用之。对于止血具有良好的效果,血止后可根据病证之不同再灵活遣药。
396治伤酒崩漏方———固冲汤
[组成]炒白术30克,生黄芪18克,煅龙骨24克,煅牡蛎24克,山萸肉24克,生白芍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棕榈炭6克,五倍子1.5克(研末冲服)。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崩漏,或月经过多过频。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本方以补气固脱,收敛止血为主组方,对于饮酒后妇女突然下血不止,或血如泉涌,脉微弱之血崩证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397治饮酒致子宫出血方———鱼鳔花蕊石粉
[组成]鱼鳔(炒)10克,花蕊石10克。
[用法]共为细末,装入“0”号胶囊,每次服3耀4粒,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所致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出处]经验方。
[按语]屡经验证,疗效明显。
(十三)伤酒经行臭秽
398治伤酒经行臭秽方———解毒四物汤
[组成]黄芩、生地、熟地各12克,白芍、当归、黄连、川芎、山栀子各10克,黄柏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经行味臭难闻,月经量多且提前,质粘色黯,平素带多色黄味臭。
[出处]《妇科玉尺》。
[按语]长期嗜酒,酒湿下注,内迫冲任久而化热,湿热互结,与气血相搏而致病。本方能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活血调经,是治疗湿热下注而致经行味臭的有效方药。
399治伤酒经行味臭方———清肝渗湿汤
[组成]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山栀子、龙胆草、黄连、连翘各6克,银柴胡、泽泻、木通各5克,滑石10克,芦荟、防风、竹叶、灯心草、甘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5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伤酒经来味臭秽难闻,月经先期,质粘稠,色黯红,小腹坠胀而痛。
[出处]《外科正宗》。
[按语]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者,用本方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400治伤酒行经味臭秽方———活血解毒除臭汤
[组成]土茯苓、地丁、红藤各30克,赤白芍各15克,川芎、黄柏各10克,白茅根、车前草各24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伤酒经行量多味臭秽,或见瘀血块,小腹胀痛,或阴部瘙痒。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对阴部瘙痒,行经味臭,证属湿毒者屡用屡效。
(十四)伤酒胎动
401治伤酒胎动方———胶艾汤
[组成]川芎、阿胶、甘草各6克,当归、艾叶各10克,白芍药、干地黄各12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耀3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之后胎动不安,甚则漏血。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妊娠妇女是不宜用酒的,然而有的妇女无视怀有身孕而饮酒,可致胎动不安或见胎漏,此时若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本方对于此种病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中选用四物养血,阿胶益阴,艾叶补阳,甘草和胃,共奏养血安胎止血之效。在临床上我们常向病人强调,在整个怀孕过程中,要绝对禁止饮酒。并告戒:酒对生育来讲,既没有安全期,又没有安全量,万全之策就是滴酒不沾。
402治伤酒胎动方———当归散
[组成]当归、芍药各12克,川芎6克,黄芩、白术各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或共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胎动不安。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饮酒后胎动不安而表现为血虚有热者宜用本方。具有养血清热去湿安胎之效,是治疗因酒而致胎动不安的有效方药。
403治伤酒胎动方———泰山磐石饮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断、黄芩各3克,川芎、白芍、熟地各2.4克,白术6克,炙甘草、砂仁各1.5克,糯米1撮。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因饮酒而致胎动不安。
[出处]《古今医统大全》。
[按语]对于素有流产病史,在怀孕之后不加注意保护,又致胎动不安者,宜选用本方治疗。坚持服用,对于防止流产与饮酒而致胎动不安具有明显疗效。
九、伤酒全身症状
(一)酒禁(饮酒后战栗)
404治饮酒后寒冷战栗方———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芍药各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饴糖30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溶入饴糖,分2耀3次服。
[适应证]酒禁。即饮酒后自觉寒冷战栗。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云:“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讲明了酒禁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在治疗时我们不以清心火为主,而以黄芪建中汤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405治饮酒恶冷战栗方———参芪益气汤
[组成]黄芪18克,白术12克,五味子、麦门冬、陈皮、炮附子、炙甘草、人参各10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恶冷,战栗不止。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素体气虚,卫表不固,再加酒热内伏,则外寒内热,表现为恶寒战栗,本方能益气固表,育阴清热。对表虚不固之酒禁具有一定疗效。
(二)伤酒身热
406治伤酒身热恶寒方———导饮丸
[组成]青皮、陈皮、炮三棱、炮莪术、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炒香附、黑牵牛子各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耀6克,食后生姜煎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发热,恶寒、战栗,头痛。
[出处]《儒门事亲》。
[按语]《儒门事亲·酒食不消散》云:“宿酒不散,亦同伤寒,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及两手脉沉。不可用双解,止可用导饮丸五六十丸,量虚实加减”。
407治伤酒发热方———青黛瓜蒌汤
[组成]青黛6克,瓜蒌仁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兑入姜汁12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发热。
[出处]《丹溪心法》。
[按语]原方无方名,方名系笔者所加。原著中介绍本方云:“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寓。
(三)伤酒潮热
408治伤酒潮热方———黄芪鳖甲散
[组成]人参、肉桂、桔梗各18克,清半夏、紫菀、知母、赤芍、黄芪、甘草、桑白皮各75克,天门冬、炙鳖甲各150克,秦艽、茯苓、地骨皮、干地黄、柴胡各10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6克,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潮热不止,或见盗汗。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灼伤阴津,而见潮热时发,或伴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者,可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补阴阳,益气血,清虚热,为治疗潮热之要方,我们经临床验证,效果明显。
(四)伤酒身痛
409治伤酒周身疼痛方———定痛丸
[组成]威灵仙15克,炒川楝子、炮川乌、八角茴香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盐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周身酸痛。
[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按语]饮酒引起周身酸痛为常见症,多认为于酒后受凉有关。服用本药,具有良好的温经止痛效果,还可以有效地消解酒毒。我们曾观察过八角茴香对昆明小白鼠的醒酒解毒作用。观察表明,由八角茴香等药组成的解酒方可有效防范小鼠肝损害。
410治伤酒身痛方———起痛汤
[组成]当归6克,白术、牛膝、独活、薤白各10克,甘草、肉桂各30克,生姜3片。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酸痛,乏力。
[出处]《嵩崖尊生全书》。
[按语]饮酒后周身酸痛,困倦乏力,证属寒邪闭阻,经脉瘀滞者用之,具有较好疗效。
411治饮酒周身酸痛方———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6克,桑寄生12克,秦艽6克,防风6克,细辛3克,川芎3克,当归9克,熟地9克,白芍9克,肉桂3克,茯苓6克,杜仲9克,牛膝9克,人参3克,甘草3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500毫升,分3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酸痛不适,持续不解。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按语]饮酒后周身持续酸痛,多日不解,心烦意乱者可用本方治疗。本方能通络脉,益气血。对于酒后受凉所致者尤为适宜。
412治伤酒身痛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3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生姜6克,大枣7枚。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酸痛。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饮酒身痛,证偏气虚寒凝,营卫不和者宜用本方。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芍桂枝调和营卫而温通经络,生姜大枣调和诸药,共奏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
413治伤酒身痛方———身痛逐瘀汤
[组成]川牛膝、桃仁、红花、当归各9克,没药、川芎、炒五灵脂、地龙、秦艽、甘草各6克,香附、羌活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疼痛。
[出处]《医林改错》。
[按语]饮酒后周身刺痛,证属瘀血为患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五)伤酒乏力
414治伤酒乏力方———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60克,人参30克,半夏30克,陈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术9克,白芍1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柴胡9克,黄连6克,炙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取9耀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次。
[适应证]嗜酒者周身困倦乏力,周身不适,体胖纳差。
[出处]《脾胃论》卷上。
[按语]长期饮酒,酒湿内困脾胃,运化失职,水湿稽留,清阳被困,则四肢乏力。选用升阳益胃汤,能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对于因嗜酒所致之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体重乏力,饮食无味,惨惨不乐者,有较好疗效。
415治饮酒后肢体无力方———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24克,炙甘草、人参各10克,白术12克,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远食稍热服。
[适应证]酒后周身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饮食无味,喜卧欲睡。
[出处]《脾胃论》。
[按语]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长期或过量饮酒,损伤脾胃,而致脾气不足,不能输送精微于四肢肌肉而发生本证。选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补气,升清降浊,以促进机体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方为增强肌肉的兴奋剂,能提高肌体细胞的活性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使肢体无力症得以改善。
416治伤酒乏力方———行健汤
[组成]黄芪、人参、茯苓、当归各6克,白术、炒白芍、陈皮、砂仁各3克,甘草、木香各1.5克,青蒿梗45克,料豆9克,大枣2枚,生姜3片。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四肢倦怠乏力,困倦不适,饮食不调。
[出处]《医醇义》。
[按语]过食酒浆,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则肢体乏力,困倦不适,饮食不调。选用本方益气健脾,理气调胃,解除酒毒,可以促进机体康复。临证时可再加入枳椇子、葛根等品,以增强解毒的功效。
417治伤酒疲乏无力方———三肾丸
[组成]鹿肾、驴肾、狗肾各1具,生黄芪、人参、当归、熟地黄、龟板(醋炙)、茯苓(去皮)、枸杞子各60克,生白术、生阿胶、山茱萸(酒蒸)、制附子、淫羊藿(羊油炒)、蒺藜(盐炒)、补骨脂(盐炒)、菟丝子、鱼鳔(滑石烫),杜仲(盐炒)、鹿茸(去毛)各30克,肉桂(去粗皮)24克。
[用法]先将五肾用水煮烂,连原汤与群药共串一处(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次1丸,白开水送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周身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倦怠少食。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按语]长期嗜酒,酒湿内侵,脾肾受损,气虚精亏,而致体乏无力,身倦纳呆。本方能补肾健脾,强阴补阳,益气填精,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机体正气康复,而使体乏肢倦症缓解。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张处方。
十、伤酒五官症候
(一)伤酒目赤肿痛
418治饮酒目赤肿胀方———开壅汤
[组成]红花9克、当归尾6克,牛膝6克,桃仁6克,柴胡6克,元胡3克,丹皮9克,大黄3克,香附3克,郁金9克,天花粉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双目红肿,疼痛不适。
[出处]《辨证录》。
[按语]长期或过量饮酒而引动肝火,循经上炎,闭阻两目而致的目赤肿胀,疼痛如刺者宜用本方。本方能清肝泻火,凉血止痛,是治疗肝火目赤肿痛的有效方药。
419治饮酒目赤涩痛方———洗心汤
[组成]黄连、生地黄各4.5克,木通、炒山栀子各3克,甘草1克,当归尾、菊花各4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双目充血,涩痛难忍。
[出处]《审视瑶函》。
[按语]长期或过量饮酒,酒热内伏,心经积热,上犯于目而致本症,服用本方清心泻火,以解酒毒,能使目赤涩痛症很快治愈。
420治饮酒目赤肿痛方———龙胆饮
[组成]龙胆草、山栀子仁各6克,防风、茵陈、川芎、玄参、荆芥穗、菊花、楮实、甘草各3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5克,食后茶汤调下。
[适应证]饮酒后目赤肿痛,干涩难忍。
[出处]《银海精微》。
[按语]过量饮酒,酒热引动肝火,循经上炎,灼伤双目,则目赤肿痛,干涩难忍。选用龙胆饮,清泻肝胆实热,则目赤肿痛痊愈。经我们临床运用,本方确有疗效。
421.治饮酒目赤肿胀方———散热饮子
[组成]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15克,水煎服。
[适应证]过量饮酒后目赤肿胀疼痛。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过量暴饮,酒热上攻两目而发病者宜选用本方治疗。如果大便秘涩加大黄30克,痛甚加当归、地黄各15克,烦躁不得眠加山栀子30克。
(二)酒后多眵目涩
422治酒后多眵目涩方———芍药清肝散
[组成]白术、川芎、防风、桔梗、羌活、滑石、石膏各6克,白芍药、炙甘草、荆芥、前胡、薄荷、黄芩各4克,山栀子、知母、柴胡各2克,大黄8克,芒硝7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煎,食后服。
[适应证]饮酒后眵多模糊,干涩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出处]《原机启微》。
[按语]饮酒后眼角长眵,双目发涩是常见的酒后反应。酒热引动肝火,上攻于目是本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选用本方能清肝火而明目,可有效地治疗多眵目涩之症。
(三)伤酒眼睑湿烂
423治伤酒眼睑湿烂方———清上明目丸
[组成]当归尾、川芎各18克,生地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酒炒)、连翘、桔梗、薄荷、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菊花、草决明、木贼、甘草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6耀9克,早晚各1次。
[适应证]眼睑湿烂。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
[按语]对于眼睑湿烂、疖疮等证,属于因长期嗜酒,酒热损伤而为病者,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四)伤酒睛黄视渺
424治伤酒睛黄视渺方———葛花解毒饮
[组成]炒黄连、玄参、当归、炒龙胆花、茵陈、甘草、葛花、熟地黄、茯苓、山栀子、连翘、车前子各6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睛黄视渺。
[出处]《审视瑶函》。
[按语]过量饮酒白睛色黄,视物不清,是由于酒毒上蒙于目所致,选用本方清解酒毒,降火明目,可使本症很快康复。
(五)伤酒眼热
425治酒太过眼热、口疮方———枳术黄连丸
[组成]枳实、半夏、白术、白茯苓、黄皮、黄连、南星、陈皮、青皮各10克,大黄100克。
[用法]共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耀70丸,临睡温水送下。
[适应证]治饮酒太过致眼热,口疮,有痰。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酒热上攻所致诸证均有良好效果,能消除酒毒,引热下行,化痰宽中。
(六)伤酒目衄
426治伤酒目衄方———滋阴降火汤
[组成]白芍、生地、元参各12克,当归10克,黄柏、知母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过量饮酒后目衄。白睛溢血,心烦不寐,口干喜饮。
[出处]《医方集解》。
[按语]伤酒目衄是指饮酒者酒后眼睛出血,表现为眼白有片状发红,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酒源性疾病。本病系由于酒热引动肝火,上灼目络而致。选用本方清热凉血止血,临证时可再配用大小蓟、白茅根、丹皮等品,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427治伤酒目衄方———凉心清肝汤
[组成]生地黄、牡丹皮、侧柏叶各12克,当归、白芍药、炒山栀子、丹参各10克,黄连、甘草、灯心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贴。
[适应证]伤酒目睛出血。
[出处]《疡医大全》。
[按语]酒热内伏,导致心肝火旺,循经上炎,灼伤血络而目睛出血者宜选用本方清泻心肝之火,凉血止血。
(七)伤酒鼻衄
428治伤酒鼻衄方———玉女煎
[组成]石膏30克,熟地12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鼻出血,反复发作。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或过量饮酒,酒热犯胃,损伤胃津,胃火循经上炎,灼伤鼻部血络而致鼻衄发作,本方清胃热,养胃阴,凉血止血,从而使鼻部出血停止。临证时可配入茅根30克,大小蓟各12克,粉丹皮10克,以提高疗效。
429治酒食衄方(伤酒鼻衄)———泻心加葛花枳癥子汤
[组成]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6克,葛花15克,枳椇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酒食衄,即伤酒鼻衄。
[出处]《中医大辞典》。
[按语]酒食衄,又名伤酒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饮酒过多,及啖炙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宜选用本方泻热止血。
430治饮酒鼻衄方———藕节茅根汤
[组成]藕节30克,白茅根30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适应证]饮酒后易发鼻腔出血者。
[出处]家传经验方。
[按语]此方系笔者家父郑长松主任中医师临证治疗各种鼻腔出血的经验方。对因饮酒所致的鼻腔出血也有显著疗效。
431治饮酒鼻衄方———二根汤
[组成]白茅根60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耀5剂。
[适应证]每于过量饮酒后出现鼻腔出血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鼻腔出血数以百计,连用3耀5剂以后,可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不再复发。对因饮酒而导致的鼻腔出血同样有较好疗效。
(八)饮酒口臭
432治酒毒所致口臭方———除热祛臭液
[组成]知母、地骨皮、桑白皮、山栀子、麦门冬、甘草各等份(以各10克为宜)。
[用法]水煎取汁,反复漱口。也可在药液中加入食盐少许。
[适应证]治酒毒,口中如胶而臭。凡长期饮酒,口臭难闻者均可以此方施治。
[出处]《本草纲目》。
[按语]本方方名乃笔者所加。本方原著者虽仅言之漱口用,事实上若水煎服下,其效力更好。
(九)伤酒齿衄
433治伤酒齿衄方———加味清胃散
[组成]生地15克,丹皮12克,当归10克,黄连10克,连翘10克,犀角6克,升麻6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齿衄,出血鲜红,牙龈红肿,口臭。
[出处]《张氏医通》。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可致酒热犯胃,胃火炽盛,循经上蒸,络破血溢,齿衄发作。本方以清胃热,凉血止血为主,从而改善胃火上蒸状态而使齿衄病愈。方中犀角已被禁用,可用水牛角30克代之。
(十)伤酒牙痛
434治伤酒牙痛方———清胃散
[组成]升麻3克,黄连1克,当归身1克,生地黄1克,丹皮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水煎煮后冷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牙痛,痛连及头脑或牙龈溃烂等。
[出处]《脾胃论》。
[按语]饮酒后牙龈肿痛溃烂或牙龈疼痛,是由于酒热犯胃,胃火炽盛,循经上炎而致。选用本方清胃火,凉血热,能使胃火降而痛自止。
435治伤酒牙龈肿痛方———滋阴抑火汤
[组成]当归10克,生地黄12克,荆芥10克,防风6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牡丹皮12克,甘草6克,灯心草6克,白蒺藜12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牙龈肿痛。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饮酒过度,胃热内炽,循经上炎,故牙龈肿痛。本方能清胃热,凉血止痛,又能滋阴生津,引火下行。是治疗牙龈肿痛的有效方药,经临床应用,效果颇佳。
436治伤酒牙痛方———滋阴清胃丸
[组成]酒当归、生地黄、牡丹皮、山栀子(盐水炒)各30克,煅石膏60克,酒黄连、知母、葛根、防风各21克,升麻、白芷各15克,甘草节12克。
[用法]共为细末,汤泡蒸饼搅糊为丸,绿豆大,每服9克,日服2次,米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牙痛,龈肿溃烂。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
[按语]对于伤酒牙痛迤逦,长期作痛不止者,以丸药缓图,既方便又经济,易于被人们接受。本方恰好具备这些优点,并且疗效也比较肯定。
(十一)酒毒喉痹
437治酒毒喉痹方———粘子解毒汤
[组成]牛蒡子、天花粉、白术、炒栀子、葛根各3克,甘草、升麻各1.5克,生地黄6克,连翘、黄芩、青皮、防风各2.4克,黄连1.2克,桔梗3.6克,玄参4.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酒食热毒郁于喉间,嚏塞肿闭诸症。
[出处]《喉证全科紫珍集》。
[按语]《焦氏喉科枕秘》云:“此症上焦心脾二经之火,因酒伤而起。形如鸡卵,其色鲜红,其光如镜,壅塞喉中,发热恶寒,头痛项肿。”将喉痹的病因病机讲的很清楚,选用粘子解毒汤以解毒泻热,消除喉痹。
(十二)伤酒咽喉烂
438治频饮酒致咽喉烂,舌生疮方———麻仁丸
[组成]大麻仁1升(约合100克),黄芩(《肘后方》作黄柏)60克。
[用法]研为细末,蜜为丸,含之。
[适应证]专治连日饮酒咽喉烂、舌生疮。
[出处]《普济方》。
[按语]本方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口舌生疮均有良效。
(十三)伤酒声音嘶哑
439治伤酒后声音嘶哑方———清咽宁肺汤
[组成]桔梗、知母、川贝母、山栀子、黄芩各10克,前胡、桑白皮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出现声音嘶哑而重浊不扬,咽干而疼痛不适者。
[出处]《统旨方》。
[按语]饮酒后声音嘶哑是由于酒热之邪灼伤肺金,而影响声门所为。本方再配用蝉衣、木蝴蝶各10克以清肺开音,可明显提高疗效。
440治饮酒后咽燥声嘶方———养金汤
[组成]生地18克,阿胶(烊化)、杏仁、知母、沙参、麦冬、桑白皮各10克,白蜜30克(冲服)。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兑入白蜜,分2耀3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咽喉燥痛,声音嘶哑长期不愈,不能高声发音。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
[按语]对于长期饮酒,酒热灼伤肺金而致的声音嘶哑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或不能高声讲话,口干燥者,宜服用本方。本方以沙参、麦冬滋养肺阴;生地、阿胶、白蜜育阴润燥;知母、杏仁、桑皮宣肺清热。共奏育肺润燥,清热开音之效。
441治饮酒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方———清音丸
[组成]元参、桔梗、山豆根、胖大海、薄荷、硼砂、金果榄、射干、黄连各30克,双花、麦冬各45克,诃子肉60克,黄芩、山栀子、绵灯笼、川贝母、甘草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克,含口中徐徐咽下,日服2耀3次。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按语]本方对于长期或过量饮酒后所引发的咽喉肿痛,音哑声嘶,口干舌燥,咽下不利者具有明显疗效,经得起临床验证。
442治伤酒音哑方———养阴清肺汤
[组成]白芍、生地、元参、麦冬各9克,甘草、贝母、丹皮各6克,薄荷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声音嘶哑,发声不爽。
[出处]《重楼玉钥》。
[按语]酒热耗伤肺阴,虚热内生,循经上炎而致音哑不鸣者可用此方治疗。
443治伤酒失音方———润肺丸
[组成]诃子、五倍子、五味子、黄芩、甘草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不拘时噙化。
[适应证]伤酒后咳嗽失音。
[出处]《医学入门》。
[按语]本方组方合理,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安全有效,值得试用。
444治伤酒音哑方———咽喉甘露饮
[组成]天冬、麦冬各12克,生地、熟地、白芍、赤芍、石斛、炙枇杷各9克,元参、黄芩、甘草、木蝴蝶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声哑,咽喉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出处]《千家妙方》。
[按语]长期饮酒,酒热内伏,损伤阴津而致肾阴不足,相火妄动,肺失津润,而音哑者,宜选用本方滋阴生津,利咽开音。潮热盗汗重者可再加知母、丹皮、生地骨皮、银柴胡等以清退虚热。
445治伤酒音哑方———清肝利咽汤
[组成]柴胡、白芍、山栀子、枳实、射干、半夏各12克,当归、桔梗、前胡、甘草各10克,蝉衣、白芥子各9克,炒苏子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音哑不鸣,面红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
[出处]《千家妙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引动肝火,上灼肺金而致音哑者,宜选用本方清肝利咽开音。
(十四)酒源性咽炎
446治伤酒咽痛方———养金汤
[组成]沙参、生地黄各12克,阿胶(烊化)、杏仁、知母、麦门冬、桑白皮各10克,蜜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兑入蜂蜜并烊化阿胶,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咽干而痛,喉痒干咳。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本方对长期饮酒而致的慢性咽炎具有较好疗效,经临床应用效果颇佳,值得运用。
447治饮酒咽喉肿痛方———清咽汤
[组成]升麻6克,元参10克,射干12克,连翘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石膏15克,当归尾10克,麦门冬10克,生地黄12克,薄荷6克,大黄6克,金银花15克,甘草节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咽喉红肿疼痛。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酒热损伤,咽喉红肿疼痛,音哑口渴者,选用本方以清热泻火,育阴凉血,可使肿痛止而病愈。
448治饮酒咽痛方———清咽散
[组成]荆芥穗、薄荷各9克,炒僵蚕、桔梗、生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各6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去渣,徐徐漱咽。
[适应证]饮酒后咽痛,咽痒不适,音哑。
[出处]《喉科指掌》。
[按语]本方是治疗一切咽喉诸症的方剂。我们试用于治疗饮酒所致的咽痛、咽部不适等慢性咽喉病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49治酒精性咽炎方———银花桔梗茶
[组成]银花10克,桔梗5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酒精性咽炎,证见咽痛而且干咳频繁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若咽部异物感明显者加入青果5克,木蝴蝶3克。
450治酒精性咽炎方———桑叶二冬茶
[组成]桑叶5克、天冬5克、麦冬5克。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酒精性咽炎及有咽炎每于饮酒后加重者。
[出处]经验方。
[按语]本方简便有效,对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咽干、咽痒、干咳等有一定疗效。
451治酒精性咽炎方———加味甘露饮
[组成]熟地、茵陈、黄芩、枇杷叶、石斛、生地、百合、天冬、沙参各10克,木蝴蝶、桔梗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咽部干燥,似有异物感,不能连续较长时间讲话,或讲话时有“吭”、“喀”清嗓子的习惯。
[出处]经验方。
[按语]在服用本方的同时需节制饮酒,并少吃辛辣。
(十五)耳鸣耳聋
452治酒食太过耳聋失聪方———清聪化痰丸
[组成]橘红(盐水洗)、蔓荆子、赤茯苓各30克,酒黄芩、酒黄连、白芍药(酒浸、煨)、酒生地、姜半夏曲、柴胡各21克,人参18克、醋青皮15克,生甘草12克。
[用法]共为细末,葱汤浸蒸饼为丸,每服9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因酒醇厚味,阳明火盛,以致耳聋失聪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
[按语]耳聋是指自己主观感觉或客观检查,均示听力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酒源性病证。凡素多饮酒,易动肝火,性急易怒之人饮酒后出现听力障碍,即可用本方治疗。
453治饮酒耳鸣耳聋方———聪耳芦荟丸
[组成]芦荟、熟大黄、青黛、柴胡各15克,龙胆草、当归、青皮、山栀子、黄芩各30克,木香、天南星各6克,麝香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耳鸣如蝉,渐至耳聋。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酒热内侵,肝胆火盛,循经上攻而发耳鸣耳聋。本方能化酒毒,泻肝胆之火而使耳鸣耳聋症者康复。
454治饮酒耳鸣方———润胆汤
[组成]当归、白芍药、玄参各30克,焦栀子6克,柴胡3克,天花粉9克,石菖蒲2.4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耳鸣作响。
[出处]《辨证录》。
[按语]本方对平日饮酒频繁,肝火素旺,脾气暴躁的酒源性耳鸣有良好效果,可每服3剂后停药一天,连服15耀18剂。
455治酒后耳鸣耳聋方———耳聋左慈丸
[组成]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6克,云苓10克,泽泻6克,柴胡6克,磁石30克。
[用法]先煎磁石,再加入余药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耳鸣如蝉叫,伴见听力下降,腰酸腿软。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按语]本方适用于长期饮酒,损伤肝肾真精而致的耳鸣、耳聋证。其特点为耳鸣如蝉叫,伴见腰酸腿软等肝肾精亏之表现。选用本方补益肝肾,降火敛精以治疗耳鸣。临证时并可配入龟板、女贞子、枸杞、龙骨、牡蛎等药以提高疗效。
456治酒后耳鸣耳聋方———黄连温胆汤
[组成]半夏12克,陈皮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黄连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大枣7枚。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酒后耳鸣耳聋,如物塞耳,翁翁作响。伴见胸闷口苦。
[出处]《千金方》。
[按语]长期或过量饮酒后所致耳鸣作响,如物闭塞为其特点。证属痰火为患。在应用本方时可适当加入清泻肝火之品,如山栀子、黄芩、夏枯草、胆星、海浮石等。
457治饮酒耳聋方———益气聪明汤
[组成]白芍、黄芪、人参各6克,蔓荆子、酒炒黄柏、炙甘草、升麻各3克,葛根12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耳鸣耳聋,眩晕头胀。
[出处]《东垣试效方》。
[按语]长期或过量嗜酒,损伤中阳,清气不升,而见耳鸣耳聋或眩晕头胀,视物不清者宜选用本方,益气升阳,清退酒热,聪耳明目。
458治饮酒耳聋方———通鸣散
[组成]九节菖蒲、远志各30克,柴胡、麦门冬、防风各15克,细辛、甜葶苈、磁石(淬、淘赤汁)各0.3克,杏仁27个。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1.5克,食后葱白煎汤调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后耳聋。
[出处]《幼幼新书》。
[按语]本方对平素嗜酒,过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头时作晕,血压偏高,耳聋失聪者有较为满意疗效。
459治饮酒耳鸣方———耳鸣丸
[组成]大黄、制山茱萸、茯苓、泽泻各240克,黄连、黄柏、龙胆草、炒山栀子、黄芩、当归、炙龟板、熟地黄、山药各300克,炙五味子、芦荟、煅磁石各60克,木香90克,青黛150克,麝香15克。
[用法]共为细末,冷开水泛为小丸,每500克,用朱砂、代赭石各半,共105克为衣闯亮,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适应证]耳鸣重听,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引动肝火上攻于耳则见耳鸣重听。选用本方育阴清热,引火下行,是治疗耳鸣的有效方药。由于方中麝香资源短缺,价格昂贵,可用白芷60克代之。
十一、酒源性皮肤病
(一)酒渣鼻
460治酒渣鼻方———凉血四物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黄芩(酒炒)、赤茯苓、陈皮、红花(酒洗)、甘草各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调五灵脂末6克,热服。
[适应证]酒渣鼻。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按语]酒渣鼻又名赤鼻,多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证见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至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疣。此病之初期服用本方疗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酒渣鼻患者应禁止饮酒,辛辣食物也应少吃。
461治酒渣鼻、粉刺方———颠倒散
[组成]大黄、硫黄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用凉水调糊状,涂患处。
[适应证]酒渣鼻、粉刺。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按语]本方对酒渣鼻及肺风粉刺确有良效。用药期间须彻底戒酒,并忌食辛辣食物。
(二)酒刺、痤疮
462治酒刺方———枇杷清肺饮
[组成]人参、甘草各3克,枇杷叶(蜜炙)、桑白皮(鲜者为佳)各6克,黄连、黄柏各3克。
[用法]水煎煮,取汁,远食服。
[适应证]长期嗜酒面部起碎疙瘩,色赤肿痛,溃破出白粉汁,日久结成形如黍米白屑。即俗称粉刺。
[出处]《外科大成》。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侵,肺经血热,郁而不行而生粉刺者,可用本方治疗。即使没有嗜好,对于青春期男女所生粉刺,亦可用本方治疗,并且具有良好效果。
463治酒刺方———枇杷叶丸
[组成]枇杷叶(去毛刺)240克,黄芩(酒炒)120克,甘草30克,天花粉120克。
[用法]共为细末,新安酒为丸,梧桐子大,每服4.5克,食后并临睡白滚汤或茶汤送下。
[适应证]酒刺,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出处]《外科正宗》。
[按语]本方适用于粉刺红肿,即合并细菌感染者用之。临证时可再配用山栀子、蒲公英、双花等清热解毒之品。
464治饮酒致面部痤疮方———清热泻脾散
[组成]煅石膏30克,炒山栀子12克,姜黄连6克,生地黄12克,黄芩10克,赤茯苓10克,灯心草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面部痤疮,饮酒后发作或加重。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饮酒而致面部痤疮,红肿疼痛,反复发作者宜用本方清泻心脾之火,促进痤疮消退。
465治酒刺方———玉肌散
[组成]白附子、白芷、滑石各6克,绿豆粉3小匙。
[用法]水煎,早晚洗面。
[适应证]酒刺。
[出处]《疡医大全》卷十二。
[按语]从本方原著介绍的适应证看,除可治疗酒刺外,还能治疗风湿雀斑、白屑风、皮肤作痒等症。
466治酒刺方———真君妙帖散
[组成]硫黄末500克,荞麦面、白面各250克。
[用法]以清水微拌,干湿得宜,作成薄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皮破血流湿烂者,麻油调敷;天泡、火丹、酒刺,以靛汁调擦。
[适应证]酒刺、痈疽诸毒,顽硬恶疮、天泡、火丹等。
[出处]《外科正宗》卷一。
[按语]方中所指靛汁即青黛汁,亦可用板蓝根煮汁调擦。
467治饮酒面部痤疮方———凉血消疮饮
[组成]桑叶20克,石膏40克,丹皮、生地、赤芍、黄芩、菊花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面部痤疮。
[出处](《杏林中医药》1983,1)。
[按语]因饮酒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证属肺胃积热,血热生疮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据报道本方具有良好效果。
468治饮酒面部痤疮方———清金散
[组成]天花粉、山栀子、黄芩、麦冬、枇杷叶、玄参、桔梗各10克,连翘15克,生地12克,薄荷、甘草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面部痤疮,色赤痒痛,口鼻气热,鼻咽干燥。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嗜酒而引起面部痤疮,证属肺经郁热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清肺润燥,滋阴凉血。临证血热明显者,再加丹皮、赤芍,痒痛者加丹参、白鲜皮等,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三)荨麻疹
469治饮酒荨麻疹方———乌蛇驱风汤
[组成]乌蛇15克,荆芥、双花各12克,蝉衣、防风、羌活、白芷、黄芩、黄连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荨麻疹发作。
[出处]饮酒是荨麻疹发作的常见原因,若饮酒后荨麻疹发作,瘙痒难忍,遇风更甚,证属风邪偏重者,宜服用本方治疗。本方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470治饮酒荨麻疹方———消风散
[组成]当归、生地、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荨麻疹,瘙痒难忍。口干喜饮,尿黄便干。
[出处]《外科正宗》卷四。
[按语]过敏体质,饮酒后而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发生风疹团块,证属风热型者宜选用本方治疗,以祛风清热,消除过敏反应。本方药量虽轻,但疗效可靠,不仅可快速止痒、消除荨麻疹,并且可有效消除酒毒。
471治饮酒荨麻疹方———当归饮子
[组成]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白蒺藜(炒)、防风、荆芥各4.5克,何首乌、黄芪、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两遍,共取液250毫升,每早晚2次服。
[适应证]荨麻疹发作,瘙痒不止。
[出处]《证治准绳·疡医》。
[按语]饮酒后荨麻疹反复发作不止,证属血虚风动,燥热内生者宜用本方治疗。本方之适应证为平素多体质偏弱,面色无华,肌肤枯燥,每当饮入酒精类饮料后则起荨麻疹,瘙痒难忍。患者可守此方服药,每日1剂,连服7耀10天。
472治饮酒荨麻疹方———防风散
[组成]防风、当归、赤芍、炒牛蒡子各30克,荆芥穗36克,蝉蜕24克,生地、白芷、甘草、白附子、白僵蚕(炒去丝)、何首乌、乌蛇肉(酒浸、去皮、去骨、焙干)各15克,紫丹参24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以蜜汤调下,每日2~3次。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反复出现荨麻疹,瘙痒难忍。
[出处]《朱氏集验方》。
[按语]饮酒后周身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紫红成片,瘙痒难忍,证属气血壅滞,肺有风热者宜用此方。本方可疏通气血,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473治饮酒荨麻疹方———五灵脂丸
[组成]炒五灵脂30克,乌头(炮裂,去皮,脐)、芍药、海桐皮、生地黄(焙)、红花子、牡丹皮、防风、川芎、当归(焙)、凌霄花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荨麻疹。
[出处]《圣济总录》。
[按语]饮酒后荨麻疹,证属血络不通,风邪闭阻者宜用本方。本方能活血通络,祛风止痒,对瘾疹丹起,麻木瘙痒者具有较好疗效。
474治饮酒荨麻疹方———四物消风汤
[组成]当归9克,川芎、防风、荆芥穗各6克,赤芍药12克,生地黄、白鲜皮各15克,薏苡仁18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荨麻疹及牛皮癣发作者。
[出处]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
[按语]本方能养血祛风,对于饮酒后引起的荨麻疹、牛皮癣发作,神经性皮炎作痒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四)出汗异常
475治饮酒后自汗、盗汗方———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黄芪加倍。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用15克,水煎温服。
[适应证]饮酒后自汗、盗汗不止。
[出处]《兰室秘藏·自汗门》。
[按语]醒时汗出叫自汗,睡着了汗出叫盗汗。本方选用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黄柏、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黄芪益气固表,诸药合用,能治血中有热,表气不固之自汗盗汗。对于长期饮酒所致的邪热内伏,肌表不固之症尤为适宜。或再配伍麻黄根,引诸药走肌表而固腠理,功效则更好。
476治饮酒自汗方———牡蛎散
[组成]牡蛎(用米泔水浸后再煅,取粉)、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各30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醒时自汗,久而不止,短气烦倦者。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的阳虚不能固表,心热蒸液外越而引起的自汗症宜选用本方治疗。本方能益气走肌表而固卫,清热除烦而止汗。经我们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477.治饮酒盗汗方———柏子仁丸
[组成]柏子仁60克(炒研去油),人参、白术、牡蛎(醋淬)、炙麻黄根、半夏曲、五味子各30克,炒麦麸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枣肉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汤送下9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后夜晚盗汗不止。
[出处]《普济本事方》。
[按语]长期嗜酒而造成的阴虚内热,盗汗不止者宜选用本方。方中柏子仁养心清热安神,牡蛎、麦麸清热收敛,五味子酸敛心气,半夏和胃燥湿,共作止汗之用,更用人参、白术补气,与麻黄根合用,走肌表而固卫气,枣肉补养脾胃。于是使盗汗自止。
478治饮酒手足汗出方———清脾散
[组成]炒白术、苍术、茯苓、半夏各6克,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3克,灯心草1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手足汗出不止。
[出处]《古今医统大全》。
[按语]酒湿之邪内伏于脾,脾主四肢肌肤,可致手足汗出不止。本方能健脾燥湿又能升发脾阳,又配用了滑石、灯心草之品引湿自小便而出,从而使脾健湿化,而手足汗出止。
479治饮酒后出汗方———人参健中汤
[组成]炙甘草、桂枝、生姜各10克,大枣12枚,芍药、饴糖各30克,人参6克。
[用法]用水煎去渣,取汁400毫升,纳饴糖微火稍煎,分3次服下,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汗出不止,周身疲乏无力,肢体颤动者。
[出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按语]本方适用于长期饮酒成瘾,每在饮酒后即出现大汗淋漓,证见欲脱状,平素周身乏力,时有肢体颤动,饮食不佳者。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
(五)瘙痒
480治饮酒周身瘙痒方———三黄散
[组成]大黄、黄芩、黄芪各30克,芍药15克,玄参、丹参各27克,吴茱萸4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耀9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瘙痒难忍。
[出处]《千金方》。
[按语]本方原无方名,据《普济方》补。对饮酒后周身瘙痒,证属血虚有热者宜用之。
481治饮酒周身瘙痒方———化痒汤
[组成]炒栀子9克,甘草6克,天花粉9克,白芍12克,柴胡9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周身瘙痒难忍。
[出处]《石室秘录》。
[按语]饮酒后周身瘙痒,证属阴虚血燥者宜用之,尤其对会阴部瘙痒症更为适合。
十二、其他
(一)酒风
482治酒风方———泽术麋衔散
[组成]泽泻、白术各10分,麋衔5分。
[用法]共为末,每服3指摄,食前冲服。
[适应证]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
[按语]酒风一名出自《素问·病能论》,书中指出:“有病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摄为后饭。”意思是说,有周身发热,四肢倦怠,汗出得像洗浴一样多,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么病?岐伯回答说:这叫做酒风。黄帝又问:如何治疗?岐伯又回答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配合研末,每次服三指摄,在饭前服下。本方中的“麋衔”,一名薇啣,味苦平,微寒。医家张景岳解释本药说:“一名无心草,南人呼为吴风草”。方中所说的“三指摄”,是用三指摄合,以约其数,也就是用三个指头摄药末,以计药量。
(二)解鸩酒毒
483解鸩酒中毒方———加味连草汤
[组成]黄连、贝母各9克,生甘草30克,菖蒲3克,生姜汁、竹沥各半茶盅。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鸩酒中毒。
[出处]《辨证录》卷十。
[按语]本方取自资料记载未经实践,尚难加以评价。
(三)酒精依赖
484治酒精依赖症方———葛根戒酒汤
[组成]葛根30克,枳椇子15克,党参、茯苓、白术各12克,白豆蔻、砂仁各5克,泽泻、猪苓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酒精依赖症。
[出处]经验方。
[按语]我们在临床上以此方治疗酒精依赖症两例,均获得成功。其中有一例长期借酒的力量保持着较好的精神状态和舒适的自我感觉达10年之久,用此方5剂后即可在停止饮酒的情况下有比较充沛的精力与体力。
(四)慢性酒精中毒
485治急、慢性酒精中毒方———葛花解酲汤
[组成]木香1.5克,人参、橘皮、猪苓、茯苓各4.5克,炒神曲、泽泻、干姜、白术各6克,青皮9克,白豆蔻仁、砂仁、葛花各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以3钱匕(约10克),白汤送下。药后取微汗。
[适应证]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出处]《济生拔萃》。
[按语]本方是专门治疗因饮酒太过而导致的一些病症。本方在《脾胃论》一书中命名为“葛花解酲汤”,其方名中即明确指出了具有“解酲”的作用。“酲”就是指喝醉了酒而神志不清的样子。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屡用此方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其疗效令人十分满意。
486治慢性酒精中毒方———地瓜拌白糖
[组成]地瓜250克,白糖30克。
[用法]将地瓜蒸熟后拌入白糖。
[适应证]慢性酒精中毒。
[出处]《四川中药志》。
[按语]地瓜有生津、止渴、降血压、解酒毒功效,对急性慢性酒精中毒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四川中药志》中指出:“治慢性酒精中毒,地瓜拌白糖服”。
(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87治酒源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补肾活血生骨方
[组成]鹿角胶、川芎、当归、乌梢蛇、全虫各10克,淫羊藿、骨碎补、穿山甲、鹿衔草、龟板各12克,枸杞子、丹参、赤芍、川断各15克,黄芪30克,虫、血竭各6克,蜈蚣2条。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见髋关节疼痛,跛行,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受限。
[出处]经验方。见《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第8期。
[按语]中医学认为,长期过量饮酒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脉络受损。肾主骨生髓,肝柔润筋脉之功能不足而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饮酒是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大野和山冈分析了1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与236名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后发现,每周饮酒400毫升的人就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危险性。还有人对家兔进行了试验。在家兔灌酒后,股骨头髓脂肪物质增多,股骨头软骨下骨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物质沉积,骨小梁变细并稀疏,面积分数降低。因此,以补肾活血生骨方进行治疗,可改变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又能增强肾主骨生髓之功能,以利病体康复。
488治饮酒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30克,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姜炭、麻黄各1.5克,肉桂、生甘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长期嗜酒者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见髋部疼痛,活动不利,得热则舒,四肢虚浮。
[出处]《外科全生集》。
[按语]长期饮酒,燥热之邪内侵,亦致痰瘀内生,阻塞脉络,髀杵血行受阻而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河南医科大学王义生等通过给家兔灌酒后观察,家兔可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细胞严重损伤,小动脉发生纤维变性和粥样硬化,导致局部缺血。同时,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使处于缺血缺氧下的骨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脂肪变性,坏死,空骨陷窝增多。选用阳和汤祛瘀化痰,温通血脉,能够改善脂质代谢及局部血运,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药。临症再结合具体病症,灵活变通,可充分发挥其功效。
(六)伤酒疮疡
489治酒毒致淋巴结炎、腮腺炎方———连翘消毒饮
[组成]连翘、陈皮、桔梗、元参、黄芩、赤芍药、当归、山栀子、葛根、射干、天花粉、红花各3克,甘草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食前服,每日1剂。
[适应证]因过食炙、醇酒膏粱而致的热毒瘰疬,腮项成核,或天行元热,湿热作肿,不能转侧者。
[出处]《外科正宗》卷二。
[按语]本方对因饮酒所致颌下淋巴结炎、腮腺炎及疮疡肿毒有效。
490治酒毒致手心(劳宫)毒方———定痛消毒饮
[组成]苏叶、芍药、川芎、桔梗、枳壳、乌药、白芷、羌活、独活、连翘、防风、白术、桂枝、甘草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因心火炽盛,血热妄行,肝风鼓舞,毒散四肢,加以酒色交并,忧思过度,毒流手心,浸于劳宫而致的手心毒,痛楚彻心者。”(引原著语)。
[出处]《外科活人定本》卷二。
[按语]本方不仅对劳宫毒有效,对于由酒毒所致其他部位之肿毒也有治疗作用。

来源防醉解酒秘方4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