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衍炼道txt下载: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5)(6)(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4:40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5)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考试内容: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例题·单选题】(2007年)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答案]B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
1.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2.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例题·多选题】经济社会中,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 )。
A.信息是完全的
B.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C.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E.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答案]ABCE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例题·多选题】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
A.垄断  B.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信息不对称  E.价格波动
[答案]ABCD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例题1·单选题】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 )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不完全竞争市场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将会出现( )。
A.生产者只能接受价格
B.资源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C.生产者的产量不是最大产量
D.市场价格达到最低
E.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
[答案]BCE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正外部性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例题1·单选题】(2007年)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B.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C.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答案]ACDE
【例题3·单选题】(2008年)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答案]D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公共物品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1.公共物品的含义
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2.公共物品的特点
(1)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2)非排他性。
3.公共物品的分类
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2)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4.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即价格方向)相加得到的;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即数量)方向相加得到的。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例题1·多选题】公共物品的特点包括(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E.效用的可分割性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B.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C.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D.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E.一个人不进行购买也可以消费该物品
[答案]ACD
【例题3·多选题】下列公共物品中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
A.国防  B.治安  C.医疗卫生  D.教育  E.收费公路
[答案]CDE
(四)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例题·单选题】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 )。
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
[答案]B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1.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此外,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可以引伸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例题1·多选题】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是( )。
A.为了克服市场失灵  B.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C.优化资源配置    D.控制生产产品的总量
E.控制市场价格
[答案]ABC
【例题2·多选题】为了消除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税收和补贴  B.规定限价  C.合并相关企业
D.公共管制   E.明晰产权
[答案]ACE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6)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例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 )。
A.价值形态
B.收入形态
C.产品形态
D.支出形态
E.实物形态
『正确答案』ABC
2.国内生产总值是用( )来计量的。
A.半成品
B.最终产品
C.中间产品
D.在产品
『正确答案』B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掌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例题: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 )。
A.支出法
B.生产法
C.市场价格法
D.不变价格法
E.收入法
『正确答案』ABE
1.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 (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如果用字母C表示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例题:
1.(2007年、2008年)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十I十G十X
B.GDP=C十I十G—M
C.GDP=C十I十G十(X十M)
D.GDP=C十I十G十(X—M)
『正确答案』D
2.(2007年)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消费支出
B.固定资产投资
C.净出口
D.营业盈余
E.政府购买
『正确答案』ABCE
2.收入法——也称为要素成本法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的收入。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例题:
1.(2007年)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正确答案』D
2.(2008年)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属于非生产要素收入的项目是( )。
A.工资
B.利息收入
C.租金收入
D.企业间接税
『正确答案』D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考试内容: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
从支出角度看GDP
从收入角度看GDP
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储蓄
GDP=Y=C+S。
I=S
三部门经济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GDP=Y=C+I+G
T表示政府净收入
国民收入Y=C+S+T。
I=S+(T-G)
(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四部门经济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GDP=C+I+G+(X-M)
Y=C+S+T
I+G+(X-M)= S+T
简化为:I= S+(T-G)+(M-X)
其中,(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例题:
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 )。
A.企业
B.国外部门
C.消费者(居民)
D.地方部门
E.政府部门
『正确答案』ACE
2.(2009年)如果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I=S+(T-G)+(M-X)
B.I=S+T-G+M
C.I=S+(T-G)
D.I=S+(M-X)
『正确答案』A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例题:
1.(2009年)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正确答案』ABC
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
A.等于l B.可能小于、等于l
C.可能大于、等于l 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
『正确答案』D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
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
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
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

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APC+APS=1;MPC+MPS=1
例题:
1.有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B.储蓄与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D.消费函数公式为:   
『正确答案』B
2.(2008年)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A.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互补关系
B.消费函数大于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小于储蓄函数
D.消费函数恒等于储蓄函数
『正确答案』A

例题:
1.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其投资乘数k为( )。
A.1.67
B.2.5
C.4
D.5
『正确答案』B
2.(2009年)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 )。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投资乘数k=1/(1-β)=1/(1-0.75)=4。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7)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
1.(2006年)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正确答案』BDE
2.(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正确答案』B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掌握)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
『正确答案』CD

例题:
1.(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
『正确答案』D
2.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

『正确答案』C
3.某国经济增长率为10%,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均为4%,劳动产出弹性为0.7,资本产出弹性为0.3,则该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 )。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D。
4.(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A.2.0%
B.2.5%
C.5.5%
D.1.0%
『正确答案』C。
(四)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1.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熟悉)
(1)经济周期的含义
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2)经济周期的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例题: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量表现为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正确答案』A
2.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熟悉)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例题: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二、价格总水平
(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
掌握价格总水平的含义: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掌握)
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以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2.总需求和总供给
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例题:
1.(2007年)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货币供给量
B.货币流通速度
C.总需求和总供给
D.产业结构
E.总产出
『正确答案』ABCE
2.下列关于价格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
B.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
C.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D.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反比
E.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正确答案』ABCE
(三)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熟悉)
(1)对工资的影响
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
(2)对利息率的影响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实际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书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价格总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3)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到汇率的变动,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并进而影响到净出口和总供求关系。
(4)间接效应
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例题: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 )。
A.下降
B.不变
C.增加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少
『正确答案』A
三、就业和失业
(一)就业和失业的一般含义
就业的含义: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就业进行界定,即就业者条件;收入条件;时间条件。
失业的含义: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例题: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
A.没有工作
B.当前可以工作
C.正在寻找工作
D.每天工作半天
E.在自己家中从事家务劳动
『正确答案』ABC
(二)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统计口径
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段内(16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三)就业与失业水平的统计
失业率是失业总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l00%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即: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国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在进行国际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
例题:(2007、2008年)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是( )。
A.城镇实际失业率
B.城镇预期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乡登记失业率
『正确答案』C
(四)失业的类型(掌握)
1.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2.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
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需求不足型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例题:
1.(2009年)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
A.需求不足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隐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正确答案』B
2.(2005年、2006年)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 )引起的失业。
A.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
B.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
C.产业结构变动
D.季节变化
『正确答案』A
3.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正确答案』D
(五)失业的经济影响(熟悉)
失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说潜在的增长率。
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政策含义: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注意书上61页的说法是错误的),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62页图l-2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六)我国就业和失业问题的特点
由于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矛盾比较严重。所谓二元结构,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该理论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我国需要通过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强教育,以及提倡新的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的目的。
例题: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 )。
A.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B.基础产业部门
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D.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E.制造加工业部门
『正确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