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曹丽华脱鞋:10岁“神童”高考566分,进退两难说明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5:08
              山东10岁考生苏刘溢,今年参加高考,理科总分566分,人称“神童”,成为今年高考分数揭晓以来的特别新闻。他的考分超过了二本分数线,没有达到一本分数线。据说山东大学招生办对其面试,“感觉还不错”,能否破格录取还不好说,要报教育部批准。(来源,新华网。进入详细》》)

在与山大招办见面前,妈妈刘欣欣曾带着儿子见过中科大、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招办人员,但都因为分数不够提档线而被拒绝。万一山大不能破格录取,那苏刘溢咋办?家人很茫然,决定先报上二本志愿 ,因为“神童”拒绝再高考,说“太累了”,不愿复读。能成为“神童”本是好事,但“神童”竟然进退两难,家人犯难,莫名苦恼。这说明了什么呢?


希望孩子聪明,人之常情;希望孩子进入好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孩子早慧,特别是被称为“神童”,更值得欣喜。欣喜之余,是否应该想想,教育培养孩子的最终为了什么?


培养孩子,主要目标应该是读好书,做好人,后者更重要。读好书,是为了更好的做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服务社会。人们说“书没读好可能是次品,人没做好那就是废品”。超前教育一定好吗?少数儿童即使在智力上超前于一般儿童,但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等因素不一定都会超过同龄人。有网友说:“就算他完全有能力接受大学的知识,但是,大学里只教知识吗?大学里的另外一门重要学科——学会做人,他学得到吗?他能学会怎么谈恋爱?他能学会怎么与同学们相处?他能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按部就班,顺应其自然成长的规律不一定就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会同步增强。如果小苏溢不过快跳级,至少中学阶段按常规学习,高考成绩可能比现在要更好,生活自理能力会更强,考上更好的学校大致不难,发展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家长也不必过多担忧烦恼。


“神童”即使享受了最好的教育,日后成就是不是一定会超过同龄人呢?实际效果看,“神童”虽神,如果对他们期望值过高,教育培养不当,后天的发展不一定强于普通人。大家知道,王安石写过《伤仲永》,宋代神童方仲永几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由于他的父亲不注重教育培养他,每天带着他在众人面前作诗炫耀牟利,10几岁就“泯然众人矣”。高考制度恢复不久,也一度出现过“神童”热。有关部门还专门招收“神童”,办所谓超前培养的“少年科技班”,搞得人们羡慕不已。结果又如何呢?当时传得神而又神的“神童”们,他们享受了常人看来最好的教育——国家特别重视,派最好的老师培养,有最好的物质条件。几十年后怎样?有的就是一般的科技人员,有的甚至连评个高级职称都为难,网上不是说那时的“中国第一神童”成人后反而出家了吗?


人的成才情况复杂,不必盲目崇拜“神童”,更不可揠苗助长的培养神童。少年是天才,青年不一定是人才,壮年之后不一定会是治国之才。毛主席给岸英、岸青的信中写道:“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可见,人要成才,除了自身德才兼备外,环境影响,社会机遇也要重视。


有好的老师引导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刻苦努力不能忽视。成才过程中,顺境固然好,逆境有时也不可少。民谚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智力早慧,但为人处事的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渐渐培养,特别是面对挫折,处置风险的能力,必须亲历历练。百家讲坛播放过《风雨张居正》。张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宰相,曾与唐伯虎、徐渭被称为明代三位少年天才——“神童”。他12岁就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考举人(相当现在的全国高考)反而落榜。实际上,不是他考不取,而是器重他的湖广巡抚(相当现在的省长)顾麟有意商量主考官让张名落孙山。理由是,人生得志过早过顺,对他的成长反而不利,所以有意让小居正遭受落榜打击,以此锻炼其承受失败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此事当然不能用今天的考试纪律去看考官)


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很长,世界复杂多变,学习与工作最好由他们自己做主,过多打乱他们的学习成长规律,不一定好。高考分数陆续揭晓,不以神童状元论英雄,不因二本三本而气馁,即使落榜也不落志。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考生要正确对待分数,满怀信心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