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joy 三姓家奴:【友谊珍藏】诗与思的吟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5:37:09

诗与思的吟哦

——读《思乡的马车》

作者:山清水秀

      

        初读蓝灯初照的诗《思乡的马车》,耳畔就响起了急促的鞭子声清脆的马蹄声飞奔的车轮声……

        人的心路最长,可以延伸得很远很远,直至天涯海角。即是千里万里,也走在亲人的目光里。人的心路也最短,到达的终点总在心里和家乡的原点重合。特别在夜静星稀的时候,思念沿着回家的路返归故乡。所以,一首唐诗《静夜思》(作者:李白),妇孺皆知,万家吟唱,久传不衰。

        然而,李白的《静夜思》只是写出游子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容易想家,想家的滋味是痛楚的,洒在地上皎洁的月光,在诗人眼里变成冷酷的寒霜。诗人想家又是无奈的,只能是“举头”望望照耀家乡的圆月,最后“低头”苦苦思念而已……

        而蓝灯初照这首思乡诗,有继承有创新。构思奇特,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段,诗人(即诗中的你)思念家乡之情和任何游子一样,然而别具一格。 她在诗中写道:“而在你生活中不肯丢弃的/是那奋蹄的马鞭”。马鞭,是她的精神寄托,借物抒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期盼早日返回故里和亲人团聚的意象。诗中“不肯”二字用得十分精准,越是思念家乡,那根马鞭就握的越紧,活龙活现地描写出诗人思乡之情更浓更重更深。

        第二段,写诗人想家的时候的表情。她想家的眼神是“沉静”的、“停滞”的,她穿越时光的隧道,“寻望”当年“离乡的目光”,读者可以想象到,诗人充满离情别绪的目光,是难舍难分的,或是泪水模糊,或是热泪盈眶,或是和母亲抱头大哭……

        第三段,写诗人想家的时候的习惯。为了感受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爱心,每每都“摆弄”“来时的服饰”,然而她“捡拾到”的却是“一份孤苦“。笔触之细腻,情感之真挚,令人折服。诗人离开家乡,不一定是春季,可能是夏是秋是冬。然而诗人使用了“春姑娘”一词,一个“春”字绝妙地刻画了诗人不管什么季节离开家,都感觉家四季如春,家乡在她心里是永远的春天!感到服饰里有春姑娘撒落的五彩缤纷四溢的芳芬。诗人没有用“想家”一词,然而让读者更能读出无穷的缠绵无期的思念……

        第四段,诗人写的想家的季节,是在“绽放云朵”,“槐香”飘逸的初夏。她看到到盛开的槐花,想到自己家乡的槐花也开了,谈雅的清香把她带回到幸福美好的童年……这一天,外面下着绵绵细雨。那雨丝是她不尽的思绪,是她遥念的泪滴。她情不自禁地问细雨,是否飘过了大山,飘过了小河,飘到了自己的家乡,父老乡亲是否看到了这场细雨?那雨就是她啊,“能否把雨水的牵挂传达”?那雨或多或少是对诗人的一点安慰,“我正用思念冲沏着心情”。

        第五段,虽然只有两行,“期待思乡的马车/ 飞驰在归来的路上”。但显示出了诗人的才华和笔力,结构严谨,想象大胆,意境深邃。 契诃夫讲剧本创作时提到的一种观念,即: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诗人在前面提到马鞭,结尾一定要呼应。可见文字之完美。那么诗人是骑马还是乘车而归?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文学与生俱有的根本性特质,是文学飞翔的羽翼,没有想象力,作品就会枯燥无味。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诗人“期待”的正是“思乡的马车”。这里的“待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时空,再创作的“留白”。诗人一旦等来了“思乡的马车”,你瞧,诗人坐在飞奔的马车上,载着归心似箭的急切和笑容,奔驰在宽阔的原野上……

附: 思乡的马车

文/蓝灯初照

 

出门久了

总会有想家的时侯

而在你生活中不肯丢弃的

是那奋蹄的马鞭

 

寻望你离乡的目光

沉静的眼神里

透射出的

一种不舍的停滞

 

春姑娘把花瓣

丢落在来时的服饰里

我在整理过程中

捡拾到一份孤苦

 

绽放云朵的初夏

抱着绸缪的槐香

躬身俯品

能否把雨水的牵挂传达

我正用思念冲沏着心情

 

期待思乡的马车

飞驰在归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