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区apple id信用卡:高考心理大全 学习及高考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32:06
1、考前紧张怎么办?
考试紧张直接影响到知识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成绩。现介绍克服考试紧张的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1)深呼吸法:考前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3",吸气要深、满,吐气要慢、匀。全身进行放松。另一种方法将全身所有能控制的肌肉从头至脚全部绷紧,然后慢慢吐长气,直至全身全部放松下来。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2)扮怪脸法:找一稍偏僻的地方扮怪脸,歪嘴扭唇、抬鼻斜眼,放松面部肌肉。如能面对小镜子看到自己的古怪神态,一定会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一切牵肠挂肚的念头都消失了。
(3)精神胜利法:心里想,我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发挥超常,考出好成绩。我考不好,别人也不怎么样。反而会降低压力,保持平常心。
(4)临场活动法:由于正常的紧张情绪也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稍稍活动活动,使热量散发。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可以双手握紧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可在考试过程中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5)闭目养神法:闭目,舌抵上腭,经鼻吸气,安定神情。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恬然自得。
(6)凝视法:确定一个距离较远的明朗的物体,凝神并细心地去分析、琢磨其颜色与远近。
(7)漫画消遣法:可翻翻夸张、逗趣的一些漫画作品,促使心情开朗、情绪高涨,重新占据优越感,恢复自信心。
(8)自我暗示法:"我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会考坏的"、"紧张是胆小鬼的行为"。
(9)类比法:"我考试紧张,任何人考试都紧张。"对此自己不妨泰然处之。
(11)联想法:紧张时,想自己曾经做过成功的事,回想成功时的心理体验,想象美好的最开心的事物和情景,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得栩栩如生,把自己最快乐的感觉找到,并陶醉在想象情景之中。可以是蓝天白云,自己在云上飘或是想象在一望无垠的海边,海浪轻轻拍打你的感觉。这样会感到非常满足,从而消除紧张。
(12)系统脱敏法:在平时的考试中,有的考生怕难题、怕考试气氛、怕自己不如别人得的分高……考生把自己在高考上怕的情形全都列出来,然后从最轻的开始打分,按着各项依次往下排至最怕的情形0、2、4、6、8……从最轻的开始想象当时的情形,再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放松,再放松,这样结合多次,一直做到最后最害怕的情形,这样害怕的事物通过放松就会慢慢地消失。这样的放松每天可做1-2次。
2、考前最忌出现哪几种心态?
(1)过于自信
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这主要存在于部分"尖子生"中,重点中学中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更多些。"考大学有什么难,我还能考不上"是这部分人的典型心态。这种思想危害极大,常使人自我满足、裹足不前、歹思进取,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
(2)过度焦虑
在心理学上,过度焦虑是指预期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过度担忧反应。这是大多数高三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高考毕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他们食无滋味,睡不香甜,心里焦急异常,情绪容易激动。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越过度焦虑,学习上越没有进步,心里便越着急。
(3)自我抛弃
这是指一些学生自感成绩很"差",几无考上大学的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不多,但不能因其是"丑小鸭"而不闻不问。如果说对过于自信的同学要多没点冷水以促其清醒,那么,对这些后进生,则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偏爱。要为他们点一把火,以暖其心房,要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上是在考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就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情应考。心情平静,不是漠然,而是不悲观、不亢奋、沉着应战"身经百战"的考生们做到并不难。
3、考前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情?
(1) 首先家长就要消除紧张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管孩子在模拟考试中的成绩如何,教育他胜不骄、败不馁,不能在责备孩子,更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
(2)考生自己要排除外界的干扰,相信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同时又要树立心中的大学目标,胆大心细、从容不迫。在高考前的十几天,是考生心情最不稳定的时候,此时考生应放弃与同学间的竞争思想、放弃名次观念。特别是学校停课后,考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此时如果感到不想复习,不妨松弛一下,精神得到放松,水平更容易发挥。
4、考前应做好哪10件事?
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在临考的几天内,努力做好以下十件事就可能达到调整心态十六个字的要求。
(1)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按计划行事,使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
(2)进入高考时间节奏。按照高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例如按上午高考时间复习语文,有助于进入高考状态,有助于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
(3)每天以高考的心态做卷子。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了。临考前十天八天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抓不住感觉,手生,影响发挥。
(4)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容易在大脑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6)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的、饱满的情绪迎战高考。
(7)临考前,每天挺胸抬头快步走,有助于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迷信。
(8)调整睡眠。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开夜车"了,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7月6日晚上切不可提前上床,否则很容易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使心绪烦躁不安,影响考试。
(9)心平气和,防止烦躁。不想考试后的事,不与人争论问题,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轻度焦虑有助于发掘你的智力潜力。把自己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太重,这才是影响考试的负面心态。
(10)增强信心。从现在开始不再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题目。
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增强信心,每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高考的目标就不一样。只要达到了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标就是高考成功。临考前这几天,每天挺胸抬头快步走,有助于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迷信。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你力所能及的考试目标。
5、考前家长怎样帮助考生管理情绪?
情绪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影响,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力,而消极低落的情绪则会抑制思维。考生要做的事无非是学习和管理情绪,学习的事要由孩子自己负责,但就管理情绪而言,孩子和家长都能做,而且家长要做得更多。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时,家长要制定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最低目标是至少要维持孩子现有的情绪状态,不能让其情绪变坏。要达到这样一个最低目标,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给孩子的压力有正面压力和反面压力两种,反面压力就是直接批评指责孩子,现在父母一般都很注意不给孩子施加反面压力,但来自正面的压力却很多。比如,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父母故意装成什么事都没有,但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家长越对考生说"你别紧张",反而暗示学生更紧张。这些正面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这段时间,家长要把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纳入正常轨道,考生和家长要说些积极的话,不要说"考不上,来不及了"等泄气话,要用一些积极的语言,使考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暗示。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回忆一下以前孩子刚上高一或以前没有高考压力时是怎么做的。
(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或是"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你向人家学着点",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受打击。
(3)不要低估孩子的应付能力。孩子经过多年的训练,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应试能力,对此,家长应该有信心。例如,有的孩子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题,家长无法接受,但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就不要再去干涉,以免矫枉过正。在考试前夕,家长此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习惯。
(4)对考生本身的态度。包括考生对待自己的态度及家长和老师们对考生的态度。中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在学着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但父母能否无条件接受他们,这对他 们还是十分重要的。每个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他永远是最好的。
(5)在家里关掉所有的娱乐设施,如电视、广播等,这样的气氛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家里还应像往常一样,给考生一个轻松的环境。
6、考前哪些想法是错误的?
(1) 总给自己设立绝对化的目标,比如要求自己必须考全班前5名,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 以偏概全,有些学生因为几个单词背不出就认为自己记忆力下降;
(3) 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完全否定自己的能力。
怎样做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首先每个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劣学科和实际水平,从而定下一个适合自己的大目标---考什么样的大学,再把它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分别突破;其次要合理运用学习方法和安排学习时间,比如记忆性的内容可以分成多次完成,每天晚上文理交叉复习,尽量利用多种感官(眼、手、嘴、耳)学习,以提高效率。每天晚上入睡前不妨做一做"放松练习"---闭上眼睛,想象辽阔的大海边有一片柔软的沙滩,你躺在上面舒服地享受着阳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和肌肉的紧张。
7、临近考期,应避免哪些误区?
每年一度的高考越来越近了,各类考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时此刻,考生眼里全是书本,心里都是试题;家长们更是忙个不停,奔波穿梭于各家商店、药店,为孩子购买强身健脑的各种补品。而考生此时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压力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些又恰恰会影响到考生届时的考试成绩。
(1) 过多的"紧箍咒"。在这段非常时期,考生头上的"箍"被箍得越来越紧,每天的作业、测验题都会出现新"面孔",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层出不穷的试题堆满了考生的视野。考生们凑在一起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谈起同一个话题,全力以赴地应考已成了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再加上老师、家长的督促,这些都形成"紧箍咒",它不仅不利于学生全力应考,反而会成为应考的包袱。
(2) 过大的期望值。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考生对自己的期望,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了考生的头上。诚然,没有期望谈何努力,没有努力又谈何成功;但是,脱离了现实状况、脱离了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过高期望值,常常会造成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
(3) 过强的片面化。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和强调保证考生的学习时间,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他们常常只顾着督促孩子啃书本,剥夺了孩子应有的休息时间。殊不知,劳逸结合才能使大脑充分发挥功能,而一味地苦读则会使大脑因过度疲劳而产生"自我抑制",反而对学习不利。况且,在大脑功能处于低谷时仍拼命苦读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4) 过分的自卑感。有些家长善长"唱低调",在外人面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看似"谦虚"的态度和做法,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尚未"出手"已被先"灭"了几分志气和威风。若是考前的一、两次测验成绩再不理想,更易使考生陷入"宿命"的误区,认定自己没有读大学的"命",并由此对成功失去信心。
上述的种种误区,很容易使考生不堪压力的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考试焦虑症。"轻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兴奋神经,可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中度以上的考试焦虑则会导致精神紧张、睡眠失调、反应迟钝、记忆障碍;重度的考试焦虑会严重影响和损害考生的身心健康。
成功为人人所向往,但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并非只靠"独木桥"。愿家长、老师包括考生自己能够理性、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考试,在健康、宽松、和谐的应考氛围中,努力学习、认真复习、争取成功。
8、"考场病态"是什么?
中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高考期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尤其高。 确实是这样,高考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体力消耗也较大,再加之,每年高考临近,不少家长、老师给学生以及学生自我加压,一部分考生是带着程度不等的神经衰弱的复杂心态进入考场的,因此,在高考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因性机能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常称这些障碍为"考场病态",如突然慌乱,记忆堵塞,书写痉挛和身体疲劳等,就是几种常见的病态现象。 一般说来,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发生考场病态的可能性越小。因为慌乱是由于对考试没有把握或把握不大而产生的。所以,全力以赴地准备考试,复习得越充分、越全面,并能按自己的应考经验事先建立起便于提取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保证良好的睡眠、营养和娱乐,便不会出现考场病态。不过,若在考场上已出现考场病态,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采用一些心理调控技术来尽快消除考场病态的影响。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治疗突然慌乱和其它考场病的最好措施是预防。
9、怎样理解考试焦虑?
首先两个关于考生及家长的态度问题有必要予以澄清:
(1)对紧张焦虑的态度。设身处地想想,考生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上得考场作 最后的冲刺,兴奋、紧张乃至有些焦虑很自然、很正常,也很必要。大家都知道紧张情绪有利于超常发挥人的能力。试想一个考生上得场 来心如止水、古井不波,恐怕令人难以置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自然出现的情绪。有人把紧张视为洪水猛兽,考试前和考试中 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排除它,搞得自己筋疲力尽,成绩下降。显然以自己有限的精力去对付自然出现的情绪,等于自己跟自己作战,会大大消耗力量,不能全力以赴应试。因此,这种"对紧张的紧张,对紧张的恐惧"才是不利的,很多考试焦虑正处于此种状态。应该让学生明了这些情绪自然出现的道理,即使手有点抖、肚子有点疼或者出现 频繁的便意也没关系。其实,只要做好入场前准备,三四个小时不会有问题。不要去刻意追求轻松,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适感会自动减轻并消失。此时做些诸如深呼吸、冥想放松等练习也有益,但目的不 是为了放松紧张情绪,而是短暂调整,以集中精力。
(2)是对考生本身的态度。包括考生对待自己的态度及家长和老师 们对考生的态度。中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在学着自 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但父母能否无条件接受他们,这对他 们还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若有"你是我生的,考不好我可以治你"的 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家庭不是商场,孩子不是商品,不能以分数论 价值。每个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他永远是最好的。 作为学生本人也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考进大学我是一个好学生, 进社会我是个好人。"作为一个好人的宝贵价值不会因考试成绩好坏 而改变。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评价标准。以这样的态度 对待自己,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降低焦虑程度,还将受益终生。
10、考生如何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
考场犹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要达到这种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确立信心,我一定能考好。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否有自信心,如发现还未产生,应鼓励他们,巧妙地暗示他们,使之产生信心。在具备自信心的状态下,可以使学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一般,考试时常能爆冷门,得高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2)稳定好情绪,避免恶性刺激。考前当夜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殊不知,考试前夜用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精神不振,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到时想控制都很难。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
为了保持孩子稳定的情绪,家庭中绝对不要出现容易使孩子过分激动的事件。如父母之间吵架不和,与邻居之间的激烈冲突等,使孩子因受到精神上的恶性意外刺激,而消耗分散其精力,使绷紧的神经绷得更紧,从而影响考试。
(3)从容进考场,不要放过每个小节。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一直到走进考场,始终要保持从容轻松的心情,必须不放过每个细小情节。
(4)尽量少用脑。如果是下午考试,早上可适当晚些起床。上午不宜用过多时间继续复习,到10点左右必须停止。因为上午若思维活动强度太大,到了下午大脑反而会进入抑制状态,反应迟钝。如果是上午考试,起床后绝对不要再看书解题。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浓咖啡,以助提神,促使考试时大脑达到最理想的兴奋状态。
(5)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15~20分钟为宜。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极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来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拿到考卷后往往会出现急促或慌张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局面。
(6)缓行忌谈。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导致慌乱的感觉,从而使情绪紧张。因为,在讨论交谈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将原来胸有成竹的感觉一扫而光。以一题之小得换心理情绪之大失,是不值得的。
11、考试过程中过度紧张怎么办?
考场如战场,斗智又斗勇。作为一名考生,如果你面临心理危机或精神紧张,你可以用以下办法:
(1)做保健操: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把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轻轻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在左侧。随着大拇指运动深呼吸4秒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4秒钟,放开左侧鼻孔深吸气,然后慢慢出气4秒钟;深吸气,捏住鼻子4秒钟,然后两个鼻孔一起出气4秒钟。如此要重复做4次。危机自会解除,答卷时即可随心应手,理繁入简而且应变不乱。
(2)打开考卷,多数考生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甚至全身发抖,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可紧缩肛门,缓缓地做几次深呼吸,让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在密封线外填好该填的项目,再把考卷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从你最熟悉的、最容易的做起。只要能很快进入了角色,便会发挥自如,成功在望。
(3)试卷答完后,少不了检查这一步骤。一般地说,见到试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比较可靠。但答题前要认真审题,尤其是对选择题、判断题,要有勇气以"一锤定音"为好。检查是查有无笔误,不要为区区一两分的小题犹豫自惑,绞脑耗时,以至因小失大,影响做分数较高的题目。
(4)每场考试,会有少数考生提前交卷,无形中给尚在考试的考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紧张、忙乱,因而容易出错。防止他人提前交卷造成干扰的良策是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按自己的安排行事。尽可能用足考试时间,多争一分之差,有可能使你取得金榜题名的机会。
12、为何考前头脑发"木"
每到高考临近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容易分心;看书头昏脑胀,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其形成原因如下:
(1)思想压力影响。考期的逐步临近,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考虑,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记忆力下降,头脑发"木"。
(2)缺乏自信心。少数考生胸中无把握,对考试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这会使大脑的活动大大降低,以至发呆发愣。
(3)用脑不科学。有些考生只顾拼命复习功课,放弃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时间,长期打"疲劳战",结果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很差。
(4)复习方法单调。如果长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
13、怎样克服头脑发"木"?
(1) 要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是对知识的检验,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成功与失败同样是开始。
(2) 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文、理搭配,阅、听、读、写结合,避免枯燥、单一的复习方法,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4) 要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限",学习和休息巧安排。当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时,要抓紧学习;当头脑疲劳时,可睡觉休息或做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使脑神经细胞恢复正常。那种考前通宵达旦复习的方法,绝非良策,往往会前功尽弃。
14、如何调整考后心理?
高考结束,不少家长、老师都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从考试结束起到成绩公布前后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是考生心理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家长、老师务必引起警觉。
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是虚拟的、假设的,与考完之后明确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一些内向、孤僻的孩子不敢对家长、老师说出实情,心理压力又无处宣泄,这种压力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后总爆发,因此这段时间里的心理疏导就显得相当重要。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有可能高估考分,成绩公布后,因为希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而造成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有三条对策:
(1) 家长要给孩子上"最后一课",向考生宣传既然考完了,再背上沉重精神负担是毫无意义的思想,同时介绍成才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2) 重视"团体心理训练",让考生互相交流来释放压力;
(3) 家长加强和考生的交流沟通,不能以为放任不管就是让孩子轻松了,同时密切注意考生心理状态。
15、为什么说考试心态最重要?
据有关专家进行的20个因素在高考中的作用的调查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
专家认为,考生掌握知识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生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及发挥程度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
可以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与意义愈加突出,愈更关键。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考试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发挥失常。
16、为什么家长是考生的最大压力?
有教育专家指出,学生的高考压力大,其实很大程度是受家长情绪影响。与学生相比,家长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的"意义"。许多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为了这,他们甘愿节衣缩食,付出许多代价,这既是对孩子的关心,又无形中给考生压力,让他们产生感恩图报的心理,生?quot;万一考不好,对不起父母",人为造成考前的心理紧张。有过激的家长临考前甚至采取"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无理"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空间。
专家提出,高考家长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悄然蔓延的"高考家长综合征"是当前考生的最大压力。
17、某科失利后怎么办?
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在7月的心情都不可能太平静。在7月7、8、9这短暂的3天里,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引起考生情绪上的波动,导致某一科发挥失常。那么,应该怎样摆脱高考某一科失利的阴影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当某一科失利以后,家长和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学生自己也应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要对自己近来学习状况,特别是下一科的考试科目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估,预测自己在最佳状况下所能发挥出的最高水平,不要盲坷止郏荒艿凸雷约骸?br>  。?) 对考试过程中的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必须有思想准备;
(3) 清醒地认识和预测自身容量能适应环境的弹性限度,也就是所说的"尽力而为"。振奋士气,树立必胜信心,是考好下一科的有利保证。战略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战术上要认真细致,顽强刻苦,能拿的分数拿到手,不能拿的不可惜(心里想,我不会别人更不会),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去一题一题、一场一场地夺取胜利,就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精神上的愉快。
(4)应加强心理修养,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和心理调节能力。首先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妄自菲薄,自卑怯弱则是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根本原因所在。考生要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加强自我肯定,自我保护,同时动员和调动全部心理因素认真对待下一科的考试,夺取成功。其次是自制。不能控制自己,任凭考试失利的阴影干扰自己的头脑,是没有价值,得不偿失的。学生在高考中应是主人,应有主体意识,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降低对高考的过高期望。因为希望往往伴随失望而产生?quot;事事不能尽如我意,但求无愧我心"。与其捆手束脚,不如泰然处之,顺应考试,以己学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结构顺应考试,调动能动性。特殊情况,不妨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
(5)失利后,提前进入下一科的准备。晚上睡足8个小时,晨来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的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例如是考数学,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把一些基本的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经验表明,"过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转移临考前的恐惧,摆脱上一科失利的阴影,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18、临考三天做什么?
(1) 不宜把前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延伸到这三天里完成。
(2) 主要是进行非系统性复习,即对自己参加应考的知识结构进行拾漏补缺,将你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重点背记。也可以自己模拟高考试卷进行猜题训练,这样可以增强你的应考自信心。
(3)在高考前一、二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熟悉考场包括的内容有: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位置?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荫?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这些问题在临考准备时都应该尽可能弄得一清二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破坏你良好的考试情绪,分散你的注意力。
19、临考前有哪三项基本原则?
(1)考前不要开夜车
考前不要开夜车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考生越是临近考试,越是睡不着觉。这说明考生?quot;考试"的注意力太集中了,考前的起居生活应该有规律,因此注意力必须转移。除了传统的"数数",告诉考生一个"偏方":眼睛不要闭实,眼球正转10遍,倒转10遍,反复做对刺激睡眠神经有好处。
(2)别被模拟考试成绩"罩"住
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验:每到临考前,总会被模拟考试的成绩"罩"住,就像阴影一样总是摆脱不了。模拟终归是模拟,通过考前测试知道自己哪些是长项,哪些还需要"恶补",要把每一次模拟考试看成是发现自己缺点、劣势的机会。把目的认清楚,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3)中等生最有可塑性
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还没有考试就背上心理包袱,总是爱和别人比,比如肯定考不过某某,考不上别人怎么看自己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次要的,在高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面前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以赴地考试,所以中等生最有可塑性,不要背上包袱,了解自己的长处,争取不断地突破。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成功80%靠"情绪智商",学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通常一个人认知很深刻,情绪也会自我疏导,要用自信和自我镇定赢得高考。
20、在考场上发生"突然慌乱"怎么办?
似乎不需要对突然慌乱做任何详细说明,尽管它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易逝的,但是大多数人至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这种心理症状典型地表现在:心跳加速,呼吸率加快,出汗和可能的四肢颤抖。对于考生来说,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当你在考试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恰好碰到钢笔坏了一类的意外情况时,你的脑海里会突然联想到各种悲惨结局或者产生某些消极想法,?quot;我将要考砸了!""这套试卷中我怎么有这么多题无法动笔呢?quot;于是,就大冒冷汗,全身发毛,突然慌乱鹄础V瘟仆蝗换怕业淖詈么胧┦窃し馈H绻谝郧翱际灾心阍呐率墙鼍淮握庵滞蝗换怕业那榭觯敲矗谡獯胃呖记白詈镁图偕枳约嚎赡茉俅尉庵挚汲〔。谝丫娑宰耪庵挚赡苄裕蛘咚狄丫源擞辛怂枷胱急负螅愕娜挝窬褪侨σ愿拔际宰鲎急福员愦竽悦挥惺奔渌伎级钥际晕薨盐盏奈侍狻? 有两个方面可以减少突然慌乱产生的可能性。
(1) 有关你的复习准备--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在考试时信心百倍。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在高考中感到慌乱,是因为在考前他们就对自己的应考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如果你提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复习准备的考试内容掌握得很扎实,很充分,即使遇到难题,你也能冷静地思考答案,而不至于陷入突然的慌乱之中。
(2) 心理控制。如果你能严格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大脑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高考复习的功课准备上,不受周围紧张气氛的侵扰,并能正确对待那些与成功或失败有关的忧虑想法,那么,你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慌乱表现就不会发生。
尽管我们出于善良的愿望,不希望突然慌乱等考场病在高考考场上的任何一位考生身上发生,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在高考考场上、在你身上突然发生,那么,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付呢?
(1) 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症状,你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6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驰的感觉;你也可以先全身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消除慌乱感觉。
(2) 深呼吸,放慢呼吸率。很多考生发现:当他们在考试过程中碰到难题时,呼吸率就会加快而且呼吸率变得特别短浅。结果,他们更容易忧虑并感到慌乱。你一旦发现了忧虑和慌乱的最初征兆,就要特别注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做到绵长、缓慢、深沉,在呼气时也应达到同样的要求。只要你坚持有规律的呼吸,你一定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平衡状态,正常作答。
(3) 思路中断。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你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再重复命令自己一次,这样你就可以中断原来的思路,有个停顿过程后,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威胁的比较容易的试题,并重新确立自信心。当你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答题
21、在考试中发生"书写痉挛"怎么办?
连续几小时坐在考场上,同时手又在不停地书写,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极疲劳的经历。注意力高度集中,考试时间紧张和对自己书写的字迹是否清晰可辨的担心,所有这一切都可能造成"书写痉挛"。由此可见,"书写痉挛"症有两个组成部分:肌肉紧张和心理压力。 尽管显得过于重复,但是医治"书写痉挛"的最好办法仍是预防。实际上并不能做到完全防止这类现象发生,预防或防止在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个调节和训练过程,就像运动员为了使他的(她的)表演更完美而刻苦训练一样。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发生痉挛现象的考生,在高考前也要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种考试病逐渐减弱并最终得到根除。 训练项目应该包括手臂肌肉调节和心理调节。肌肉训练项目也许是你所期望的--训练时间可以模拟真实考试的时间长度。如挑选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规定自己按高考真实要求作答。在训练或考试过程中,只要你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并让手自然垂到体侧。你可能发现轻柔地摆动手或收缩、放松手都是非常有益的调剂。只有这样,你的手才不至于紧张或疲劳到痉挛的程度。 通过尽可能消除自己对高考的无把握感,你的应考心理压力将会自然减轻一些。要记住,如果你在高考前已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不管你对有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在进入考场后,你除了要知道在考试中应该怎样做以外,其它任何与你将要集中精力应考的无关的情绪,要尽可能地将它们从脑海中挤出来,不给它们以干扰你心理的任何空隙。
22、进考场前你知道如何暗示自己吗?
当你提前到达考场时,你很可能发现:一些三五成群的学生们正聚在一起紧张地交谈着;另外有些考生手里握着一大摞笔记正匆匆忙忙地看着;还有些考生可能装出未考先知的姿态,议论着可能或肯定会考某道题、某个概念,还有些考生可能会故作镇定,一副对高考不以为然的神态……如此等等,这是你提前来到考场时可能会见识到的场面,对此,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 你最好避开他们所有人,考前这几分钟应该自己独处。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在附近找个安静的地方,如大树底下,花园旁边,绿草丛中,坐下来把笔记匆匆浏览一遍。倘若有某个同学过来干扰你,你最好迅速离开他(她),或者避免和他(她)讨论任何需要你动脑筋的问题。
(2) 尽管你想极力回避干扰,但考场外聚集的越来越多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大声议论,你不经意听到他们在谈论某道题或某一公式可能是必考的,而你对此却不知道或不太清楚,你要及时果断地作出反干扰的反应。若时间来得及且不复杂,你可迅速地翻到笔记本的相关处,快速浏览一眼,记住了就放下,再坚持按你事先准备好的思路做你想做的事情;若旁人议论的题目或公式很难很复杂且你的笔记本一时找不到,你完全可以大胆假定,不可能考!记住:千万不要在此时随便去问人家自己不懂的问题,人家也有自己进考场前的时间安排,此时此刻,你唯一可以信赖的真正朋友就是你的自信。
(3) 为了排除周围的干扰,按你自己的预定方针有效地利用考前的宝贵时间,即使你是一贯谦虚的人,此时此刻,我也劝你过一把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瘾,在进考场的铃声敲响以前,你可以面对苍穹在心里痛快地宣称:看苍茫大地我主沉浮!天生我才必有用!
23、备考期间 父母怎样帮助孩子解除压力?
考试季节又来了,孩子面对压力,家长活得也不轻松,每时每刻都守在孩子身边,一会儿担心他们书读不完,一会儿又担心他们营养不够,内心的忐忑,比自己上考场还要恐慌。以下,给大家介绍几个减压法,做父母的可以试试。
第1招:为孩子打气
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父母帮助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要量力而为,设定实际的目标,而不是要求过高,给孩子也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第2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能拥有自己的书房固然很好,但父母也必须留意"功课时间,就是孩子被孤独遗忘在房间里的时间",可以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第3招:给予赞美和肯定
父母平时要多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他的焦虑扩大化而变成压力。
第4招:帮助孩子增强记忆
最佳的记忆方法是把课文在前一晚先记诵第一遍,第二天早晨再温习一次,八九个小时内将所记忆的东西再复习一遍,能在脑袋中留下深刻记忆。尽量劝孩子不要开夜车,对背书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让孩子在上考场时疲惫不堪、紧张失措。
第5招:提供孩子正确的应试方法
父母不妨以过来人的经验,提供一些备考经验给孩子,比如拟定温课的时间表,然后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确认科目的轻重,按部就班地温习;发现孩"读不下去"的时候,就让他们暂时休息等。
第6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
父母的情绪将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24、如何保持高考兴奋点?
(1)高考开始后,考生中午休息时,千万不要睡午觉。因为上午的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兴奋点已启动,如果午睡,兴奋点到下午就要重新启动。这和机器的启动道理是一样的,起起停停,总是有个进入状态的过程,大大影响考生答题速度。以后的几天也不能睡午觉,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
(2)最重要的是保证睡眠质量,减少因紧张造成的兴奋、失眠,但千万不要突然改变生物钟。由于考生长期以来已形成晚睡早起习惯,一下子突然改变,很难适应。考生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经过高中3年的知识储备,有足够能力应付高考。
(3)结束一科考试后,不要盲目对答案,因为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会影响到情绪,而应该尽快从前一科考试题目中脱离出来,积极准备迎接下一科。等到所有科目考试都结束了,得到标准答案再对题也不迟。
(4)如果家离考场较远,尽量选择在考场附近休息,避免中午回家引起疲劳。家长可根据考生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陪考。
25、高考时,如何克服"情绪涣散"?
我们说焦虑对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很大的危害,但过份松驰,对高考抱着一种听其自然的无所谓态度,同样对提高成绩有着很大的危害作用,古人云:"过尤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适度紧张"才是最佳心理状态。
在高考来临之际,如果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取得考试成功的可能性恐怕不大。导致情绪焕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或动机水平不强、心境不佳、生理低潮和疾病等。那么采取何种方式克服这种情绪涣散呢?
(1)制订复习时间表
制订复习时间表是个很好的办法。它能起到唤起紧张情绪、保证系统复习的双重作用。你可将每月、每周、每天需要完成的复习任务细致、合理地安排、填写在一张进度表上。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增加负荷,人为地提前考试时间,时间表的制订并不难,关键是要强迫自己严格按照时间表规定的进度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以往焕散的情绪已经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而紧张的复习生活。当然,时间表中也要安排适当的文体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2)利用从众效应
如果你站在人行道上往天上看,不一会儿就会有不少人跟着你一起抬首张望。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quot;从众效应",是群体对个体的一种无形的影响和压力。当你情绪低落、神情焕散的时候,不妨人为地"从众" 一次,到图书馆或教室中去复习。看到大家都在那里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已地投入到集体的行列中去。别人影响了你,你也会影响别人。在紧张的复习空气中,大家相互作用,共同提高。
(3)运用联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运用联想的办法也可以帮助你重新振奋精神。如果是动力不足或心灰意懒,你可以设想一下自己落榜的处境。想得越具体、越逼真越好;也可以设想考上大学后的情境,也是越具体、越逼真越好。如有可能,也可以到你希望报考的大学做一次实地考察,提前领略一下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
克服情绪焕散或考试焦虑是为了进入适度的情绪状态。高考毕竟是一种复杂而紧张的智力活动,需要灵活的思维、积极的联想、畅通的记忆。因此,考生的情绪状态必须唤醒到一定程度,比较紧张又不过分紧张,维持一种高昂的兴奋状态,这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26、家长如何不给考生帮倒忙?
建议1:把学习权交给孩子。
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因为孩子在家中的复习,是紧张学习了一日、一周后的调整性、补充性学习。这种业余性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应该是放松的,应该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习心态、知识优劣的自我感受程度而进行自主安排的。如果他(她)此时倍感疲倦,休息便是他(她)的第一需要;如果他(她)延续着学习欲望,抓紧复习就是自觉的行为;如果清楚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那他(她)就会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家庭学习的这一特点,在孩子复习过程中过多进行干涉,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那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权利将会被剥夺,家庭又变为进行学习控制的学校。学生没有了缓冲的时间,其结果便是张弛无度。家长越帮,孩子越忙;忙而无序,忙中就会出错。
建议2:后勤服务要讲适度。
孩子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具有的服务意识。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母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正在那冥恩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说,"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家长的这种?quot;眼力见儿",这种干扰性的关心,需要防止,需要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其实,面对坐在书桌旁的孩子,父亲不问也罢;看着孩子专心学习,母亲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孩子吃不好,影响了学习,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孩子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孩子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实效性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
建议3:提倡接受现实心理。
孩子参加高考,家长对此人生大考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值则是不正确的。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孩子施加不当压力。家长此时的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退缩逃避;家长此时的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孩子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如果考前的弦绷得过紧,考时一旦出现闪失,考后孩子就会难以承受。积考前复习、考后调整的经验教训,我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现实表现、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其实,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在终身教育的社会中,终身成才的机会也将会很多,此考未必就能决定终生。
27、如何正确对待复习阶段?
在紧张的总复习阶段,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心理调节。
(1) 要注意克服总复习时出现的厌烦心理。随着总复习的越来越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考试、模拟不断,心理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
(2) 总复习时要经受住挫折。在总复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和考试,不可避免地有一两次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总复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偶尔没考好的因素很多,要经受住这样的挫折,总结经验教训。
(3) 同学们在总复习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似乎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这正说明你已找到各个环节中的漏洞了。在这时候你千万别打退堂鼓,以后再复习就感到比较自如了。
28、考试时"身心疲劳"怎么办?
在考试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坐定不动,为了赶时间答完试卷,不仅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手肌肉乃至全身都长时间地忙于答题的劳作之中,在考场上就有可能发生身心疲劳现象。据了解,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过头晕乏力、四肢酸痛的考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不得不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做好必要的预防。
那么,解除身心疲劳的调节措施有那些呢?
(1)关键性预防措施是保证充足或适当的休息时间。一般说来,处于青春年少的考生朋友,精力充沛,对身体疲劳的恢复比较快,即使是再紧张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要好好地休息一下,其体力和精神就会恢复如初。问题是出现在考试场上这种身心疲劳症的由来,不单单是高考三天的紧张作答,它是考生在长时间的高考复习中,牺牲必要的睡眠时间,心理持续绷紧的后遗症。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失眠或睡眠不足的结果。因此,要预防身心疲劳症发生在你身上,至少在考前几天内要自觉地将补足睡眠作为应考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考场上斗志昂扬,奋笔作答,考出最高水平。
(2)除了要保证充足的,有规律的睡眠以外,还要特别注意你的饮食。如果有条件,不妨从考前的几天开始,改善伙食,加强些营养,以保证身体能应付这种用脑强度极大的考试所必需。避免服用兴奋剂--无论是咖啡因饮料还是其它没有说明的药物。也许考试这件事本身将极大地刺激你的新陈代谢,而并不需要来自食物或药物的另外刺激。有的考生没有经验在考试前喝了含有强兴奋剂的饮料等,在一段时间内显得特别亢奋,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脑抑制,身心疲劳现象,很显然,这样做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会自食苦果。
(3)为了防止考试中的身心疲劳现象发生,你应该坚持每天做适当的身体锻炼,从而使自己身体肌肉发达。有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说,就是在高考的前一天下午他还和同学们到足球场上踢了一会儿足球,在考场上,什么"身体疲劳"的感觉都没有。这也许不失为成功的经验之谈。
(4)应急处理法。在考试过程中要偶尔停歇一会儿,在这短暂时间里,你不妨伸展胳膊、脖子和后背,然后再伸展双腿。如果你感到精神紧张而且这种感觉正妨碍你顺利地进行考试,那么,你最好问监考老师能否允许你走出考场到洗手间。如果批准这样做,要利用这个机会在脸上撒些冷水,并再做些伸展活动,当你几分钟后返回考场,又会精神抖擞。
29、高考前一天晚上如何度过?
有一些同学在考前往往会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尤其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这种感觉尤为厉害。不过在经过了一年的练习和模拟之后,想必这种情绪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缓风那么,把高考本身也当作一次模拟来看待好了。
(1)没有必要再看课本或参考书了,如果实在想看可以翻讨语文课文和文学常识(按惯例第一天第一科总是考语文的人"事实上此时"磨枪"所获得的完全是一种心理效果。
(2)可以听听音乐或看看闲书。不过在选材方面要注意,乐曲应以轻松明快为宜,书籍以消遣性读物杂志画报或者唐诗宋词之类为好,不要选择那些挂骼劲曲或令人激动的乐曲和作品,因为那样会刺激大脑皮层,使本已相对稳定的兴奋灶转移。如果看电视,在选择节目时也应注意这些。要特别注意防止将弓弦绷得过紧,但也不提倡彻底放松大吃大闹,更应反对长久的棋、牌、麻将等类活动,因为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前的记忆。
(3)考试所需要的文具应该在白天或几天前就已准备完毕了,今天晚上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归拢到一块(比如一块干净的桌面上),以便明天快捷利落地顺利带齐。然后,便是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了。上床不应过晚,但也没必要太早,免得早早躺下却在床上辗转反侧。只要不与考试时间冲突,尽量仍旧保持以前原有的作息习惯。睡前用温水洗洗脚,可以有助于睡眠。
(4)在临近高考时因紧张焦虑会出现休息不好,甚至睡不着觉的情形,于是有的考生便服用一定量的安眠药。事实表明:考前服用安眠药,特别是在高考前几天服用,并不能使考生在考场上具备最佳的精神状态湘反,考生因服从安眠药,反而使大脑皮层处于一定的抑制状态,在考场上兴奋不起来,对于考生答卷并未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高考前一天晚上服用,其消极影响更大。能够使考生在考前休息好的关键是不要使考生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更重要的是此时家长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只要这个晚上能够顺科度过,后两天晚上就不会有过多的兴奋和紧张了。
30、考试中突然忘了怎么办?
高考是严肃认真、规模宏大的考试。虽然每个考生都久经沙场,考前也接受过若干次模拟考试,但真正到了考场,社会的关注程度、考生的紧张程度、考场的气氛与平时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所以当拿到试卷开始答题时,可能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可用下面方法:
(1)你可以先放下手头这道题,稍微调整一下情绪,对自己说:"不要紧张,没关系,过一会儿我就会想起来",然后可以平静 地开始做下一道题。也许在做其他题目时,由于知识间的联系,有关信息可能给你一些提示,使你猛然起到前一道题的答案。
(2)如果你把后面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那道题的答案仍然没有回忆起来,这时也不要过于焦虑。可以检查其它题目的答案,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最后,你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那道题,努力回想有关的知 识信息,甚至可以回忆一下当时讲到这部分知识时的课堂情景,也许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会给你有效的提示。
(3)最后即使你仍未回忆出题目答案,也不要丧失信心,因为考试每一道题都能答出来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你要想到其它的题目你都作答了,这一题答不出来不会对全局有太大影响,而且也许因为没有在这道题上花费多少时间,利用这些时间解出了更有价值的题目。
迎考阶段,家庭如何做好分工?
临近高考,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有些焦虑,但"急"要有个急法,"忙"要讲个忙的内容。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家庭中各成员不妨作个分工。毕业生此时应安下心来,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本人的计划认真复习,准备应考;家长可多留意收集各种招生的信息,为孩子做好填报志愿的高参。
向孩子和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意图和特长,然后家人分头到咨询会上去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回家后,结合平时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分类、精选,把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信息摘录出来与孩子交流、探讨。只有在十分必要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带孩子前往面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家庭成员各有分工,既节约孩子时间和精力,使之把主要精力用于复习,还可避免因家长对孩子复习过程的过度干预而引发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更能防止家长、孩子因赌气而实施家庭暴力,或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31、什么样的考生易产生考试焦虑?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考试焦虑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在中学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考试焦虑程度却是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样的人易产生考试焦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微观方面,即个体身心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宏观方面,即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焦虑水平的影响。
(1)遗传方面。有些考生因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而使神经类型强弱不同,使一些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一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
(2)成熟水平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成熟水平对个体考试焦虑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生因心理开始成熟,而且开始面临前途的选择,因此,最易产生焦虑。
(3)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与否,也影响考试焦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面对考试;而身体健康不好的人,对将要面对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心理焦虑。
32、怎样在复习阶段加深记忆?
面临高考,许多学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就一些成功的经验看,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加工后的"作品",有助于加深记忆。
所谓"自己的作品",是将需要复习背诵的要点整理成笔记和录音。现在,随着办公条件越来越现代化,很多人更多地依赖传真、复印等快捷的手段。比如,有的同学几个人分工,分别将书上的要点复印下来,再通过传真汇集到一个同学那里总集成后再传给每个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合作,省时省力,但不利的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分析、加工、整理,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条条概念,反而不容易记牢或加深理解。不少同学在考试时答此类题最容易犯的毛病"只有骨头没有肉",或者是将同类题目的要点混淆,就是因为在复习时图省力,没有付出自己整理消化的努力造成的。如果通过自己理解加工出来的要点,答起题来就会游刃有余、融汇贯通。
(1)把自己整理出来的复习要点制成自己的录音,反复去倾听,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因为平时在对话时,你只注意了对方说话的声态和语调,面对自己的话语并没有太多在意。如果你将自己的话语录下来再放送出来听,肯定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似曾相识的新鲜感。有人试过,听电台广播员播送的录音,由于语调过于正规、流畅,引不起你太多的刺激和感受。但如果听你自己的录音,会发觉自己讲话时的许多平时察觉不到的细微特点。比如那话语间短促的喘息、有点共鸣的鼻音、沙沙的底蕴、偶尔的迟疑与口吃,甚而不慎读错时的窃笑和自责,都会下意识地留下一些印象。有的考生,记得最清楚的复习要点就是听自己录音时,自己口吃或念错的那一部分,这些"小插曲",反而在无形中刺激和加深了他的记忆。
(2)将自己整理的复习要点录入电脑,录入时可动脑子搞一些小花样。比如每一个要点都用不同的字体录入,考试时一想起此要点就会联想到此种字体,也就不会出错。再有,将某些要点点缀一些奇形怪状的小花边或小标注,一想到这些小标注便会联想到这些要点。有的电脑谜还将这些复习要点编上一些电脑游戏的名字,在趣味盎然中轻松记忆。这些自己动手加工过?quot;作品",会使考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单调模式,提高复习记忆的功效,客观上会起到"自己给自己减负"的作用。
33、备考阶段,考生分为哪几种类型?
考生的心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兴奋型,对高考的自信心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内心深处往往有明确的竞争对手,或者有明确的竞争目标,斗志旺盛、感觉较佳;
(2)平稳型,对高考表现出临阵不慌,心情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分放松,感觉和平时的大型考试没有太大的区别,对高考的思想准备很充分,感觉心中有底;
(3)紧张型,感觉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患得患失,焦虑不安;4、放松型,情绪松散低落,出现心理低潮,委靡不振,对考试悲观失望。
上述这些不同心态类型的考生应针对自己的真实心态做好心理调整。
(1)兴奋型的同学,要争取使良好的竞争意识持续下去并且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要产生骄傲心理。
(2)平稳型的同学要注意不要使情绪过于放松,应该持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以利于考场上知识水平的发挥。
(3)紧张型的同学,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减缓对考试的紧张情绪。例如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对高考有太高的要求,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郭晓然
34、高考前15天如何保持好心态?
高考前15天左右一般是考生自我备考阶段,也是考生心理最为紧张的时刻,直接导致考生在这段时间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来自于自身。例如,在临近高考时大量做题会使自己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造成自我压力过大,心理上不能承受,产生紧张。
(2)来自于学校与教师。例如,感觉到老师和学校人为施加的高考氛围过重;对某些模拟题不加分析地与高考挂钩,一但考得不好,就产生心理负担。此外,对老师的经常表扬也会感到有压力,害怕达不到这个程度会被别人耻笑。
(3)来自于家庭。例如,许多同学会感觉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对这些变化有时感觉到不能接受,父母的笑脸越多,自己越怕辜负父母之心。如果家里人总是强调要对考试达到什么样的期望,更会加重思想上的负担。因此在这段时间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全体考生来说,调整心态要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调整好复习的方法。不要耗费时间做大块成套的试题,因为这时候自己掌握的知识就像临近饱和的溶液,不可能会有太多的增加。应该多做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例如查看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公式,看读书笔记,翻阅以往的试卷,对前后知识进行穿线;要多熟悉历年考试的题型,要反复看,对这些题做到熟悉掌握,题型会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平静下来;应该重点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看过去一些大型考试的错题记录,强化对知识进行回顾,找出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是错在知识型还是能力型,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还应该学会转变思维方法,过去出现的重点错误和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思维定式造成的,只有在思维方法上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错误。
(2)要选好复习的场所。自我备考最好的场所是教室,因为教室环境是自己最熟悉、最习惯的。同学们在一起复习,能有助于相互鼓励,减轻压力。但也不要约几个同学在校园等室外环境中备考,这样容易分散精力,导致心理过分放松,缺少适当的紧张度。
(3)要调整好生活节律。此时,除了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之外,还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晚上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这样才能调整好、准备好临考的精神状态。
(4)要主动适应高考的气氛。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做是一种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当做是一种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做是一种支持。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之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