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踩范冰冰gif:杜月:老子解言(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46:17

6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所蕴含的自然规律是生长、养育万物而不恣害众生,所谓"厚德载物"是也;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只施德行而不争功名,而"为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你想与之争的机会都不给你,当你偃旗息鼓下来,依然发现超然淡定的他还是泰然自若的在你面前。

62、《道德经》是修道的经文,不要做剥葱厨子,要做诵经孩子。

这些随意拈来的经文,经过简单的阐释,可见其内涵何其博大,对圣人大道的指引何其恢弘。所以,我们都《道德经》万不可以"实证研究"做唯一的菜刀,更不可只以为读读就完事,这样的薰习手法则无非是虚掷光阴了。

63、《道德经》对于修炼得道的圣人,才显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方方面面的奇功异能。

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德经》系统讲述了圣人道的修炼。《老子》文字昆仑,引领后世开创修养或修炼为根本的子学,为后世修炼文化奠基。也才对真正修炼的道之人展现神髓,使之一通百通。因为圣人大道无所不包,不所不在,区区人间事,自然蕴含其中,习之愈久,则所见愈明。

64、老子的《道德经》是古代人体?宇宙大科学之世界名著。

对 于书中所讲,我们能够领悟到《道德经》已经远远不是一本简单的修身养性之书,其为我们指引的圣人大道通向无边无际的宇宙,通向渺远幽深的生命世界,我们倘 能沿此走下去,宇宙生命的光辉图景亦会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到时,"古代人体?宇宙大科学之世界名著"对《道德经》而言,就更加恰如其分了。

65、兴德须修,道成圣人!

老子给我们引出的圣人大道实际也是一个修炼的法门,圣人之道自然伴随圣人之德,此德乃人间之圣德,欲兴此德莫非修也!任何修炼都一样,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唯 一方法就是持之以恒、身心合一,以正念推动自己不断前行,如此方可真正迈步于"圣人大道"之上,圣人之德自然也就紧随其后了。

66、中华诸子百家是《易经》文化之母跟文化之父《老子》生育出来的文化儿孙。

《易经》乃"群经之首",是我华夏文化的开山总源头。《易经》为我们揭示的宇宙观和世界演化原理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中国的思维,有的甚至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骨 髓血液中,让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了。与《老子》比较,《易经》内容细致庞杂得多,内部的结构也更加严密复杂,用词古淡优雅,宛如慈母娓娓而叙;《老子》则 言简意赅,举重若轻,高远崔嵬,若父道之刚正。两相结合,中华诸子也便从中呱呱坠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子学《孙子》、《论语》、《庄子》、《荀子》、 《管子》、《韩非子》等谈"道"都借用过《老子》的大智慧。

67、老子写《道德经》传出圣人道,讲出得道而有"德功"的秘密,似乎只为将道家修炼的文化思想传播出去,使命完成后便骑青牛西去。

综合来看,我们也能体会到老子传道也是历史之安排。他只讲五千言,可是其大道之深广远远超过后世所有文本,更重要的是在阐述圣人大道的同时告诉了我们德功之 所在,道德二字也从此有了真正的深刻含义。如此神圣使命完成后,老子翩然离去,为后世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引得剥葱厨子们忙活了几千年,现在还在津津有味的忙着。

68、《老子》跟《易经》生了许多儿孙。夏、商、周三代之《易经》乃君王问卜之卦、 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的总称。

《老子》跟《易经》作为华夏文化源头的两座绝世高峰,对后世中华文化的演进产生了质的影响,从诸子开始,这种影响就已经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了。任何中国本土的 思想文化都能在二者中找到影子。《易经》由问卜之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组成,但是其思想内涵却远远不止于问卜,自古就有"好易不占"之说。 其包含之易理就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宇宙相对论和微观量子论,而且在这其中,他更引出了圣人君子的境界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这无异于又是一种圣人道 的阐释途径,和老子相比,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异,只不过在叙述中更体现了"慈母"的细致入微罢了。

69、周朝《易经》卦名、卦序和卦、爻辞等相传至今,其卦、爻辞可谓神话,也可谓王语,构成中华各子学流派的母本。

周朝《易经》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易经》并非源于周朝,夏商均有自己的《易经》,如《连山》、《归藏》,只不过于今早已失传。 《易经》的原始文本由伏羲八卦的卦名、卦序和卦、爻辞组成,后来经过文王、周公的卦象组合和孔子的补充,加入了《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 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也即我们常说的"十翼",才成了我们今天的《周易》。从内容量来看,《易经》之广博无复多言,其中的所有爻辞卦 辞象辞可谓字字珠玑,出神入化,包蕴着无比深刻的大道理。华夏后世的所有思想文化莫不植根于《易》,都有赖于《易经》的最初哺育才得以成形,谓其"中华各 子学流派的母本"当非过誉。

70、《易经》讲道说德颇为驳杂,且跟人事密切纠缠,日日诵读也是修炼,却走在"乡 间"的小道上。
《易经》内容深厚广博,往往微言大义,以象喻理,和《老子》的五千言相比自然要杂芜许多,对易经的深刻领悟也是通向圣境的法门,只不过这可要极高的悟性与极高 的根器,一般人想只通过《易经》来完成修炼以至功德,可就是在走小路了,一来容易迷路,二来费时费力,没有真正的师傅引导,想让小路变为捷径实在太困难了。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