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高清模板下载:文化多元是「全球化」的最佳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48:52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七六年,在她创办之初,我就结识了方志勇、陈松龄诸先生。三十年来,亲眼看到她从惨淡经营到不断壮大,为图书的出版、发行、传播以及文化积累,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作出卓越的成绩;如今「天地图书」已成为海内外读者瞩目的「文化品牌」了。

图书出版工作虽然清苦,却是一个光荣的行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图书出版就没有文化积累。一个不重视图书出版的民族,肯定是一个不文明的民族。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家,因而也是世界上保存古代图书最多的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是靠长期的文化积累形成的,而图书出版则是积累文化最有效的工具,这即使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也是如此。所以,从事图书出版、流通的工作者,是很值得公众爱戴和尊敬的。

为了纪念天地图书公司的「三十而立」,我除了表示衷心的祝贺之外,还想谈谈对「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思考。

随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文化全球化」也日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看到,不只可口可乐、麦当劳之类的食物在全球各个角落倾销,而且美国电影、音乐、图书、杂志等等文化产品也是铺天盖地而来。年轻人喜欢讲美国式的英语,日以继夜地使用因特尔网络。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近年已大有压过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之势。

人们还看到,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一些财团通过大收购、大兼并,建立起一批跨国的文化传媒机构,例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沃尔特斯尼集团、通用电器集团等等;五大电视网:ABC、NBC、CBS、CNN、FOX;以及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这些超级跨国机构,已经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的传播媒体,主宰著世界舆论。由于美国有著庞大的技术、人力、财力的支持,因而在推行「文化全球化」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同她比拟。

「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英国学者查尔斯.洛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化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另一名称」。美国国际政治学家摩根索写道:「帝国主义有三种形式,即军事帝国主义、经济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不在于领土的占领,也不在于控制经济命脉,而在于征服和控制人们的心灵,以此改变国家间的权利关系」。另一学者认为:当美国的产品在外国宣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资本主义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传播到当地公众中去。

面对美国文化霸权的严重挑战,法国和北欧各国不得不制订一些措施,限制美国电影和麦当劳在国内扩展,但收效不大。各国的学者则普遍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五种:

第一种是「无奈论」,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必然使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沦落成为美国文化的附庸。「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只好如此。

第二种是「灾难论」,以法国一批哲学家组成的「新右派」为代表,创办了《欧洲文明研究》杂志,从哲学理论的角度对全球化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美国文化进入欧洲的结果,正在导致欧洲文明的衰落。所以,美国文化全球化对其它文化来说,无异是一场「灭顶之灾」。

第三种是「战争论」,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代表,认为「美国化」必然会引发文明冲突(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最终会导致战争,损害各国人民的利益。

第四种是「杂交论」,认为「文化全球化」不是单向的运动,而是双向的互动。美国文化的合理成分会为其它国家的公众所接受,促进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另一方面,美国文化也同样会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为后者所同化。澳大利亚的马克.罗尔夫教授基本上就是持这个观点。

第五种是「不怕论」,认为「美国化」并不可怕,任何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在与其它文化接触过程中,都能显现出一种「过滤」功能,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成分而淘汰掉那些有害的渣滓。这种看法在中国学者中也有共鸣,王晓德教授在《对全球「美国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写道:「『美国化』并不足惧,它不可能『化』去支撑中国文化的本质成分,中国文化反倒会把美国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化』入其内,而且也会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意见莫衷一是。由于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文化问题,它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密切,所以早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到了二○○五年十月二十日,终于冲破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公约》。这就表明,「文化一体化」的主张不能取得共识,「文化多样性」已被提到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高度,并且为进一步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事情是不会一帆风顺的,美国的文化霸权战略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此,如何应对美国文化包括它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如何保护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就像一个银币的两面,应当引起我国文化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这篇短文里,我只能简要地阐述三个基本观点:

首先,必须指出:文化是民族性的,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在创造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产品,从而创造出表明人类开化和进步状态的文明,诸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每一种民族文化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中,总是注意保卫自己民族文化的灿烂成果,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补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足。但这决不能理解为「优胜劣汰」,更不能据此而主张「文化单极化」、「全球美国化」。只有在文化多元化的原则下和平共处,互相尊重,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图景。

其次,关于对待美国文化的态度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早已告别了「闭关锁国」,再不应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了。所以,正确的态度,一是欢迎,二是鉴别,三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文化改革。不只是要求文化产业创新,而且要从政府管理层面上,大大解放文化生产力,构建文化市场的新格局,使得我们的文化产品得以走向世界。据官方统计,我国文化产品在对外交流方面是严重「入超」的。二○○四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的版权多达四千零六十八种,而向美输出的版权只有十四种,进出对比为二百九十比一。二○○五年对美的版权贸易对比也只有一千零六比六。电影方面,二○○五年我国进口电影四千九百部,出口的电影则只有十部。这种进出口的「文化赤字」,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显然应该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才能有效地传播中国的声音,正确地塑造中国的形象,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为庆祝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成立三十周年而作,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