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玲整容失败:故乡的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29:57
身在故乡时,并不觉得故乡的秋天有什么特别,典型的北方的秋天。如今远离故乡很多年,每每看着金黄的落叶,走过细碎作响的绿荫小道,感受风从南风变成北风,凉意扑面而来,会不自觉地想到故乡的秋天。同样是在北方,家乡的秋味似乎更浓,更深,更绵密。没有前奏,缺乏过渡,像性格直爽的青年人,说一不二,能奔跑绝不缓步前行,能一下子完成的事情绝不会分成两下子。 故乡的秋天来得很快,立秋刚过,很多地方还在体验三伏天的酷热结尾,家乡的早晚便透出丝丝细微的凉风,爽朗的、清亮的,像光洁的皮肤披上一层晶莹剔透的薄纱。软如丝绸般的风拂过脸庞,如同喝过冰镇的凉茶,沁人心脾。蝉鸣一下子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再不比盛夏时分的歇斯底里般鸣叫,似乎这凉意也感染了蝉自身的感官,开始不那么烦躁,取而代之的是驯服和顺从,更享受自然地呼吸,所以叫的频率也迅速下跌,直到变得有气无力。稍微抬头观察周围,风不仅吹凉了空气,还吹净了山路,吹黄了山坡,吹熟了山果。不知什么时候,眼前郁郁葱葱的山开始换上金黄的外衣,像一个褪掉包裹着青涩心灵的衣裳的少女,逐渐走向成长和成熟。需要这样的装扮,在合适的时候成为内心的陪衬,明媚鲜妍了那么久,终于等来了成熟的信息。见证这一切的只有那漫山的鸟鸣。啄木鸟一刻不停地检查着飘落黄叶的树干,尖长的嘴巴在努力地敲打,似乎必须让人听到这份认真的劳动。喜鹊喜欢在林间少来绕去,最擅长的却是站在人家院里的果树上,喜喳喳地要讨得主人的欢喜。更多的鸟儿因为怕人,藏身在林间,看不到,听得着,用叫声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却谨慎地隐藏起来不被发现。当黄叶缠满林间,整座山散发着沉甸甸的满足感时,山果陆续熟了。但是不进入深林,不独辟蹊径去费尽心力去寻找,所有的果实便只能选择自生自灭了。它们静悄悄地长,静悄悄地落,了无声息,却又是无法拒绝的命运,像很多卑微细小的人生。故乡的秋天一旦来临,秋意很浓烈,从来不留给人们适应的时间。都说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里的秋天刚一到来,天一下子就高起来了,把人的视觉拉到很高很深;小河里的水也一下子就回落了,河床变窄,河面也低了不少,水流也开始稀缓。“水至清则无鱼”,说的正是这样的境况。温度也很快就掉下好几度,似乎是突然间就从短袖加上了外套,风在这时候变得相当敏捷,几乎是无缝不入,窜进脖子里,钻进裤管里,然后打着卷地飞入院子里,树叶身不由己地在院子中央盘桓,凝聚成一堆,对抗着风的力量。秋天的山上很干,等着一片片发黄的树叶落下来,抬头望去,仿佛人的脸上皴裂了一样,那缤纷的红晕点缀其间,像可爱的高原红。一阵风吹过,山上顿时抖擞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人走在山中,那种肃飒、宁谧,被突如其来的沙沙声一举破坏,会让人头发上指,心中恐慌,这其中的心理因素莫可名状。山永远坚守在那里,深沉的没有一丝言语。任凭这样明亮有清朗的金属般的季节的渲染,仍然傲立在世人眼中,无忧亦无惧。也许可以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吧,亦能看到“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也许是能感受到“天阶月色凉如水“吧,也能感受到“万里霜天竞寂寥”,处处是凉飕飕,凄清清的秋意,密匝匝像母亲的手织布,没有一丝缝隙。这种感觉早晚更强烈一些,到了中午,太阳依然是红灿灿地照射着,不吝惜一丝热度,没有蝉噪,没有骤雨,暖洋洋的中午让一切触感都刚刚好,像心情的和谐状态,没有哀叹,没有怨怒,只是一片碧海蓝天,一派风平浪静。小时候的我,经常坐在自家的大门口,默然地望着家对面的山,那是红黄绿相间的丰富又美丽的山,这是家乡最为出彩的秋景之一。年少的我也许是对雄奇却又沉默的山产生了对话的兴趣,就那么“相看两不厌”地坐着。可是现在,经常有去家乡避暑度假的人们,也会时不时地面对眼前的大山沉默,来到这里,只是面对着山水和农家,大踏步奔腾的欲望被小心地抽离,深秋正给了这种顿悟最有力的回声。很多人笔下的秋天都是用来释愁的,家乡的秋天是用来静心的。在这里再多的愁绪会自然地像云烟般淡去,在这里依山傍水,心无旁骛。有很多人觉得心灵的家园似乎总是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秋景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那里能抵御城市的冷漠,能阻挡外面的喧嚣,能与我的心底零距离地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