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哪个软件高清:插队那会儿的味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4:42

插队那会儿的味儿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原来在农村插队时的插友。她现在也回了上海,住在共富新村,今天来杨浦区办事就顺便来看看我们。于是我们的话头就像纺不完的棉线聊开了。

我的朋友并不多,只是在自己生活、工作的不同阶段结识的一些同学、同事,时间久点便成了朋友。

同样都是朋友,但感觉不一样。插队时结识的朋友,话可以更无遮拦,与家里兄弟姐妹不能说的话,和他们可以倾诉说说。也许是内心里觉得同过命运、共过呼吸,一起吃过苦受过难,相互之间只有同命相怜,而无任何隔阂与利益冲突吧,所以才能这样敞开自己的内心。

师范里的同学现在虽说也是很亲的朋友,但也许是同学,不再为生活、前途而忧愁了,尤其又是青春萌发的绿男红女,在一起似乎就多了一层朦胧的东西,也许是想取悦对方吧。但是都是农村出来的,相互之间也多了几分体贴和关爱。

这两类朋友是我经历中觉得最近的人了。要是能住得不远,经常聚聚,又经常地互相照顾关心一下,那该多好!

和上面两类朋友相比,在学校工作时结交的朋友就显得复杂得多了。有的可能是年龄相差大了,共同的话题可能就少了;有的可能是在工作上的经验积淀互不相同,于是交流的平台就搭不到一起去了;有的可能是由于利益的关系,更不可能在一起交心了。而有的结交你,纯粹就是想从你这儿得到一点他所需要的好处或利益。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看起来多年在一起处下来了,应该是朋友了,可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变了脸的也不是没有。人啊,处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之中,这种所谓的朋友往往就会变质。

反正,就觉得越是物质的现代化,可人之间的关系却是越发复杂化了。是不是朋友,已经不敢断然确定了。相互之间已经没有过去那个年代纯了,净了,这大概也是社会进化、时代发展的必然吧?

说到“纯”与“净”,又不由怀念起农村插队时的一切了。

我插队的地方虽然与黄山同属安徽,可景象是大不同了,那是淮北平原,一马平川,敞敞亮亮,正宗的平原。

那是块贫瘠的土地,可那里的天显得格外的蓝。二八月里,躺在地沟里或背阴向阳的地儿,嘴里嚼着根茅草茎杆儿,鼻子里嗅着土地的香味,瞅着天上各式各样的流云,耳边响着一些说不出名的小鸟的鸣叫声,那真是一种透骨的享受。

那里的水也格外的清。且不说伏天里捧一捧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送进嘴里,泼洒在身上,是多么的凉爽、惬意,就连沟渠里的水都清得叫你不敢相信。记得小学里有篇《桂林山水》,把那儿的水夸得像什么一般,可九几年去看了以后觉得也不过如此,而七十年代我插队那儿的水绝对比书上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河里有几根水草、几条小鱼、几只河蚌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就连老鳖钻在泥里留出透气的两个小窟窿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

穷地方连水都贫得缺乏营养,哪像现在的太湖水营养是如此的过剩。

那里的空气清新得也可以说足够是特级的,带着的那股儿泥土味,那番清新劲儿,足以使你张大鼻孔饱吸个不停。这些年我也去过不少风景如画的地方,可就是觉得再也没有呼吸到这样的空气了,唯一的一处,就是那年去延安送建希望小学的捐赠款时,在延安呼吸过类似的空气,可还是差了点,主要是太干冽了。

那里的空气也绝不是只有土地味儿,随着季节、时间的变换交替,空气中弥漫的味儿也是各不相同。

春天,村庄里飘荡的是洋槐花儿香、泡桐花儿香,走进田野闻到的是鲜草香、麦苗儿香;夏天,田里、场院上、村庄里几乎飘荡的都是新麦香、麦秸香、麦饼香,除此外就是枣花香了,当然也少不了牲口的体味儿和屎尿味儿;到了秋天,那空气中的香味儿就杂了,晒山芋干的甜丝味儿,炒芝麻的爆香味儿,玉米茬的清香味,还有庄稼秸秆味儿,等等,就纷至沓来,一直到秋收罢了,挖沟、整田地,农田建设开始,才又恢复了那股常有的土地味儿。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现在那里怎么样了,不知这些景、这些味儿还有么?也许也变了许多吧。污染,时代的污染,在哪个角落不会留下它的足迹呢?心灵都是这样,更何况自然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