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斗游戏规则:大雁-三叉螺旋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2:18

三叉螺旋功

[功理浅述]

    三叉螺旋功是用动作导引在全身进行螺旋行气。这套功的行气特点,完全体现了杨梅君老师关于“气功解剖”的理论和应用方法。此功的动作结构可使“内气”沿着人体上下表里交互循环。人体上的经络纵横交错,而且联络表里,贯穿人体脏腑和四肢百骸,是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螺旋行气正是体现了人体经络和脏腑里真气(生物能量)运行的自然规律,使经络真气与脏腑气相济相容,盈满全身,随着动作的变化,内气可以四通八达。练功后,全身气血畅通,使整个机体得到充分的濡养。

整套功的动作结构全面、柔和、优美。人体上主要穴位,上、中、下三焦所有脏腑以及手足阴阳经脉都得到锻炼。在步法上,除按“一字八卦”正反向进退外,还串插“舒肺腑四方转”和“空中捞气走一圈”两节按乾坤八卦方位的动作变化,收功前的最后两节动作“全身经络旋又旋”和“百会涌泉大循环”则达到了真气螺旋运行的高潮,收功后内气还在旋动,达到疏通全身,濡养机体组织的效果。

[口    诀]

    螺旋转——三叉开——至内关——开外关大关节(跨、膝、肘、踝)——小关节(十指、十趾各关节)——神经转———进气得自然——消除病态——走内关

    从口诀可以看出,此功以“螺旋转”、“关节开”、“神经转”、“内外关开”,带动内气循全身螺旋运转,并开通三叉神经区,构成了“三叉”“螺旋”,使真气循行全身脏腑、经络、筋骨和肌肤组织,“三叉螺旋”也就形成整套功动作结构的控制中心。同时,最为关键之点是“进气得自然”,即通过动作传导气功意念(控制信息),绝不能用思维意念干扰内气的循环,这是大雁气功相区别于其它派功法的最突出特点。

根据以上所述,此功的治病效果是:“内掌五脏”(“掌”为掌握、控制、治补之意),“外掌筋骨皮”,对心、肺、肝、脾、肾这五脏及小肠、大肠、胆、心包、膀胱、三焦这六腑,有良好的治补作用,对皮肤病、关节病、肌肉组织损伤也有良好疗效,同时具有优化神经中枢、活动全身、疏经活血的优异作用,对老年人的健身、养生尤其适合。

〔功    法〕

    1.预备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臂稍内屈,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向里,口微闭,舌舔上腭,眼平视前方。

    2.一叉肩

    右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身体向右转45度,双臂微向身体两侧张开,手势不变,眼平视前方。

    3.二叉圆

    左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重心在右脚,身体向左转45度,体朝正前方。同时,两手上提,指尖相对,约一尺,臂微屈,成抱球状置于胸前,距胸1.5尺左右,与膻中穴同高。眼向前平视。

    4.三叉旋

    右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下放,手心朝上从带脉向后划弧转向前,成圆置于小腹前,两手虎口张圆,相对,掌心朝里。眼平视前方。

   

5.三里走内关

    左脚上前一步,左手抬起与肩同高,划弧捞气,同时身体下屈,左手从小腿足三里处向上捞起,身体随之上抬,转向右侧45度,左手手心置于右手腕内关穴之上,眼视左手。然后经右手腕上抹经内关至肘内侧曲泽部,右手向内翻转,左手沿手阳经外关转向右手背,身体向右转45度,右手再从左手背外侧向上抹,经外关到肘,左手臂外翻成手心向上,右手再从左臂内侧经内关至手心,两手相对约三寸,成抱球状,身体再转向右。两手抱球翻转,注意配合左右转腰。

    6.剑指到涌泉

    双手随身体一起转向左侧45度,两手仍抱球,手心翻到右手在上,向前右方出右脚,双手再翻转成左手在上,成一揉球动作待双手转至左侧以后,右手成剑指,指向右足涌泉,体转正,左手放于体侧左带脉处,手心向上。

    7.三里向上贯

    左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屈身45度;两手手心朝上,从腿外侧足三里处捧气经腹前,向上过印堂。

    8.一定要螺旋

    两手翻转手心向下降落,从带脉向后下划弧至胸前,两臂前伸,双臂弯曲。双手收至胸前,手背相贴,再手指向下顺腹部下插,再翻掌划弧,重复上述动作共做三次。

    9.螺旋到百会

    两手捧气从腹前上举过头,手指相对,掌心过头顶后翻转向下,距百会2~3寸。

    10.百会到风池

    两手指相对,从脑后下行移至风池稍停。

    11.风池向下贯

    两手继续从脑后移绕过肩头至胸腹部自然向下垂于两侧。

    12.双手沉脾关   

    左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两手捧气,然后翻掌手心向下,双手重叠,左手在右手外,相距2――3寸,在髀关前逆时针旋转三次,后两手合掌上举,击左肩一次,拍打一次,然后合掌下落、撞击、拍打左大腿各一次。接着出右脚,动作同上,唯左右相反。

    13.环跳旋

    左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双手分别置于臀部两侧,劳宫对环跳,逆时针(或由下向前向上)旋转9次。

    14.命门走关元

    身形不变,左手置于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对下丹田,右手置于命门后,手心向上,合谷对命门。左手下压,右手上托各三次,而后右手置于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对下丹田,左手置于命门外,手心向上,合谷对命门,下压上托各三次。

    15.舒肺腑四方转

    身形不变,双手手心朝里,在小腹部向上提至胸前,然后抬头后仰,两手向两侧分展,手心朝上。随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外旋45度,右手从胸前直臂划大弧与左手合掌,顺左臂内侧拉抹经胸部并向右伸展,眼看右手。然后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外旋45度,左手直臂划大弧与右手合掌,顺右手内侧拉抹经胸部并向左伸展,眼看左手。沿手臂拉抹至胸部时头和身体后仰。之后,身体转向左侧,左脚转45度,右脚跟上一步,两脚平行,手心向里,落于小腹前。重复上述动作,然后再转向后侧,右侧,重回到前侧,每次转90度。重做前述动作,第四次转回原方向,双手回收到小腹前。   

    16 .转身回头心里宽

    退右脚,向右后转身180度。同时,右手从左肘下云手,随着转身而上提至头右前方与额同高,左手降至左肾俞,合谷朝里,然后右手变为剑指,身体向右后转体70度,右手亦外旋划弧,并下落至肾俞,合谷朝里。然后出左脚,手变剑指,做前述同样动作一遍,这样连续左右共走七步,动作同前。

    17. 双手贯气胃、脾、肝

    上右脚,两脚平行,双手回收到小腹前,然后翻掌捧气至胃,再手心朝里,双手从胃移至脾区,并经小腹移至肝区。先后共做三次。

    18.空中捞气走一圈

    出左脚至左前方外旋,身形随着左转,走简易八卦步,同时,左手上提;手形呈荷花形,手心向下捞气旋落至肾俞;再出右脚,脚掌内扣,身形随之再向左转,手势同前。先后共走七步,第七步落至左脚,身形回到原位。

    19.十指相对虎口圆

    右脚向前与左脚平行,双手在小腹前相抱,虎口张圆,两手指尖相对,手心朝里。

    20.七窍三叉神经开

    身形不变,双手上举,两手劳宫对耳尖上率谷穴,而后双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再向下旋转三次,劳宫穴始终对准率谷穴。双手下落到腹前,掌心相对,出左脚两手相对开合三次,而后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并搓掌,左手迅速上提至耳尖上,手心对率谷穴,右手同时下砍落至环跳,手心朝里,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左腿成弓步,然后再上右脚与左脚平行同肩宽,双手上提;对耳尖上率谷穴位旋转三次,方向同前,上右脚,同时双手下落至小腹前,重复上述动作,唯方向相反,共做三次。

    21.剑指双风贯耳塞

    右脚后撤一步,身体右后转180度,右手从左肘下向右体侧展开,身体下屈,腿成歇步。双手臂向体侧平举,手心向下,垂肩坠肘,提肘上飘扇动共七次,身体随之轻微升降,左脚跟提起,双手成剑指,指尖相对。在小腹前开合三次。然后迅速提手上旋,剑指指向耳塞,身体起立出左脚,动作同前。

    22.周身经络旋又旋

    身体站立,右脚向前成双脚平行,双手在小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而后右手内旋向外成螺旋状上转至头顶,再下旋至小腹,身体随之转动,手心始终向上,共旋转三次。而后左手作与右手相同旋转动作,唯方向相反,共做三次。然后,双手同时向右后旋转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螺旋向上向前再回到原处共转三次。而后,双手同时向左后旋转,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螺旋向上向后,而后向前转至原位,共转三次。

    23.  百会涌泉大循环

    双手向前捧气至头顶百会穴,再从身体前方下按至地,身体前屈,而后,双手在腿后提起,手朝里至臀部以上,顺带脉向前置于带脉穴处,双手分开上举至头顶百会穴,十指相对,劳宫对百会,而后,双手再随身体前屈下按至地,重复上述动作共三次。

    24.收气到丹田

    双手从左右体侧抬起。当抬至与肩高时手心朝里,屈肘后,两手举于头额上方,手心向里,向上丹田往下移动贯气至下丹田,略停3、5秒钟后,两手停于身体两侧收功。眼视前方,沉气至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