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少年四大名捕吧:是谁割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19:17
天涯杂谈』是谁割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作者:逆行斋主 提交日期:2010-1-12 19:07:00 访问:310 回复:10       是谁割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江心洲街道永定村一间紧挨着江心洲中学的农家小院内,住着一位已经九十岁的老太太,严格地说,应该是院子角落的一个窝棚里住着位老太。离窝棚不到100米,矗立着老太女儿家的两层小楼。老人说,家里实在是没有地方住了,儿子就把她安顿在这里。
  又是这样的的消息。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十分愤怒,我一直再想,中国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一直宣称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孝治国啊。
  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连环画《24孝》,说的是中国历史上24个著名孝子的故事。后来长大了,知道孝和忠是撑起我们民族的两大精神支柱。《诗经》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所谓“千万经典,孝义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父慈子孝,家庭美好”;以及“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等等皆是宣扬孝义的。孔子论“人之行莫大于孝”,主张把“孝”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即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由于孔子重视孝道孝德教育,所以夫子门下多孝子。孔子的学生“曾参心痛感啮指”、“子路养亲远负米”,以及“闵损痛单感后母”之类的故事脍炙人口,悠悠然流传至今。至于中国历史上孝子贤孙的故事就更多了,诸如“24孝史”、“董永卖身葬父”、“香九龄温蓆孝亲”和花木兰代父从军等,都是家喻户晓,孝感动天的故事。这种“孝”文化代代相传,加上历代儒家学者的承传和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孝道”。
  可是,是什么割裂了传统,使我们的孝道中断了?回首过去,稍微讲点实事求是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就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都还记得,在那个疯狂到连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夫子都被唤作“孔老二”的年代,孝早已被当做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腐朽文化,批倒批臭,打入十八层地狱。而在现实生活中,大搞“除四旧”运动,家家刨祖坟,砸祖宗牌位,把上坟烧纸、祭祖拜天当成封建迷信活动。我清楚记得,我大大爷多少年回老家一次,想到爸爸妈妈坟上烧烧纸,祭奠祭奠,白天不敢去,只有大半夜偷偷摸摸去烧烧纸磕磕头了事。在一场接一场的政治运动中,多少家庭破裂,儿子揭发父亲,女儿批斗母亲,酿成人伦惨剧。“黑五类”家庭出身的自不必说,必须要和父母划清界限,以示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就是革命家庭出身的,因为老子被打成了“走资派”,子女也必须挺身而出,大义灭亲。就这个“大义灭亲”,毁了多少华夏亲情。当年最早参加红卫兵的那批人,大多是干部家庭出身,因为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革命教育”,所以造起反来,比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要狠得多,打人、骂人是家常便饭,就是打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而且对他们的父母下手也特别狠(二十世纪的红色革命,有一个最大缺陷,就是否定亲情,否定家庭,这也是它注定失败的根由)。现在他们一般都50多岁了,都是各单位大大小小的头,不知他们内心是如何忏悔这段往事的。
  阶级斗争人为的将社会族群分裂,把原本和谐共处的人群活生生地割裂成对立的两大部分,非此即彼,非白即黑,不给社会留下任何缓冲余地。且人为的夸大社会族群之间的矛盾,将其拔高到不可调和、你死我活的地步。既然存在这样的阶级斗争,后果必然是采取极端的暴力革命,用暴力手段去改造原有的社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这样的暴力革命前,孝道,和人类其他别的美好道德伦理一样,就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小草,被狂风暴雨摧残的奄奄一息。
  恶果终于来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孝”字,上“老”下“小”,老和小组合在一起那便就是孝字。这也就强调了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你今天是小辈,明天便是长辈;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么你怎么指望当你变老的时候你的小辈来孝敬您呢?如果没有孝敬之心,那人类的血缘之环又怎么能够一环一环的传接下去呢?
  是到了重建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接续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时候了。
  

九旬老太住在塑料围成的窝棚里



不远处女儿的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