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游戏:[转载]梁漱溟晚年为何去韶山向毛泽东忏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27:27
转载]梁漱溟晚年为何去韶山向毛泽东忏悔 (2010-12-08 09:35:50) 转载原文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梁漱溟晚年为何去韶山向毛泽东忏悔作者:普拉昌德

 梁漱溟晚年为何去韶山向毛泽东忏悔

作者:正义之剑  

 

梁漱溟晚年一直不提当年自己跟毛泽东的争执,他对毛泽东的评价,往往出乎于采访者的预料。

他说毛泽东的功劳最大,所以才有可能会犯最大的错误。没有那个功劳,谁也搞不了文化大革命。

也有人当面夸梁漱溟是硬骨头、有骨气。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很有骨气。

在他一生最后的岁月里,梁漱溟始终对“否定文革第一人”,“中国的脊梁”,“最后的儒家”这些称呼敬而远之。他说:知识分子有学术中人,有问题中人;他自己恰恰是一个问题中人。自己一生所做的不过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而已。

一九八三年的时候,他去了一趟韶山。站在毛泽东的旧居面前,梁漱溟突然感悟到是自己首先没有一种首先让别人批评的“雅量”;没有站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高度,全盘布局的“雅量”,而在大庭广众之上,再三用话语“逼迫”毛泽东“自我批评”,也太目中无人、意气用事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有血有肉的汉子。自己是“士可杀不可辱”。站在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自己咄咄逼人的话语,是不是也带有一种挑衅呢?毛泽东能在自己顶撞的情况下,同意自己一再发表不同意见,还是有很大的雅量的。梁漱溟主动对陪同人员谈起当年和毛泽东争论的事情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说话不讲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与事实不大符合,我的言语也是与事实有很大的不符合之处的,这些在争吵时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的——”

说到这里时,他伤心不已,眼圈儿都红了,他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又说:“由于我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全不顾毛主席作为领袖任务的面子,当中与他顶撞,促使他在气头上说了若干过头的话。如果说他当时是意气用事、言语失控,那么也是我的顶撞在先,才有毛主席对我的严厉批评在后。这件事要是发生在蒋介石身上,他低下的特务早就叫梁漱溟拿人头来了。”

他最后感叹着说:“毛主席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是可学不可及的。”

  高卧故园:梁漱溟眼中的毛泽东

梁漱溟眼中的毛泽东: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

这个世上的人,两面三刀的多,一在你时得势的时候,山呼万岁的是这些人,在你一时失势之后落井下石的也是这样的人。梁漱溟就不同了,比之那些出尔反尔的某某大师、某某大家真不知高明其几何。

1988年4月出版的《梁漱溟问答录》中,梁漱溟回忆他与毛泽东的谈话:“他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蒋介石的讲话、文告,我听过、看过多次,个别交谈也有若干次了,却没有像这一次毛泽东那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

网文:90岁高龄的梁漱溟谈及此事,曾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那件事后,我的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理,我知道那是毛泽东的意思。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何谓君子,此之谓也!相形之下,似那等反复无常,悲情伤痕,标榜一贯正确的,唯有惹人嗤之以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