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奶头变黑是男宝吗?:常用中草药附图(续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9:07:46

常用中草药(续二)  

川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主产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已引种成功。  
【采制】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茎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须根。  
【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性味】性温,味辛。 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量3~9g。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根、山烟、山白菜。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葶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性味】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用量鲜生地黄12~30g,生、熟的黄9~15g。

覆盆子

【别 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竻藨子

【处方名】:覆盆子、复盆子、酒蒸覆盆子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实。

【功 效】: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

【主 治】: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5~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党参

 

 【别名】 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有白色乳汁,具浓臭。叶卵形,长1~6.5cm,宽0.5~5cm,先端
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齿,两面被疏或密的伏毛。花单生于枝端;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上部5裂;花冠阔钟状,黄绿色,内面有紫斑,先端5浅裂;雄蕊5,花丝花药近等长。雌蕊柱状有白色刺毛。蒴果短圆锥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边及灌丛中。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内蒙古及东北;现大量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反复揉搓、晾晒至干。  
【性味】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用
量9~30g。 

  冬虫草

 

【别名】虫草
    冬虫夏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怎么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阳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
    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平喘作用。
    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南瓜子

【别名】 番撤、北瓜、金瓜。
【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短刚毛,卷须3~4裂。叶片稍柔软,宽卵形或卵圆形,5浅裂,两面密生粗糙毛,边缘有细齿。花雌雄同株,单生,黄色;雄花花萼裂片线形,花冠钟状,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显著叶状,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果实常有数条纵沟,开头因品种而不同。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我国各地广泛种植。
【采制】 采收老熟的果实,切开取其种子,晒干。
【性状】种子扁椭圆形,一端较长,外表面黄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0cm,宽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胚乳,内有两枚黄色肥厚子叶。气香,味微甘。
【性味】 性平,味甘。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驱虫,消肿。用于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桔梗

  

 【别名】 铃当花、白药、土人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茎上部稍分枝,微被白粉。茎中下部叶对生或轮生,上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2.5cm,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下面微被白粉。花大,花萼钟状,5裂;花冠阔钟状,先端5裂,紫蓝色或蓝白色;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有短柔毛。蒴果倒卵形,成熟后顶端5瓣裂,具宿萼。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沟旁。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刮去或不刮去栓皮,晒干。  
【性味】 性平,味苦。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用量3~9g。

金 银 花 

 

 【别名】银花、双花、二宝花。
【植物形态】 缠绕半灌木,常绿。幼枝密被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呈条状剥离,中空。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5~4cm,初时两面有毛,后则上面无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及花均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外被柔行和腺毛,花冠筒细长;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夏这妆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磺熏后干燥。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应用 】
1,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温热及疮痈。
a.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b.热入气分,壮热烦渴或血分实热,高热发斑。
c.热毒疮疖及肺痈,肠痈,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2,凉血止痢:可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
【用量用法】 10-15g 凉血止痢宜炒炭用。
附注 同属多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作金银花药用。忍冬的茎枝亦作药用,称“忍冬藤”,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黄柏

  

【别 名】:檗木(《本经》)、檗皮(《伤寒论》)、黄檗(《本草经集注》)。①黄柏,又名:黄波罗、黄伯栗。②黄皮树.,又名:灰皮柏、华黄柏。药材 :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
【处方名】:黄柏、川柏、柏皮、川黄柏、盐黄柏、盐水炒黄柏、酒黄柏、黄柏炭、盐柏、炒黄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 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渍。
【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干漆”②《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荆芥

 

 【别 名】: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荆芥穗、芥穗、炒荆芥、炒芥穗、荆芥炭、黑荆芥、芥穗炭、黑芥穗、荆芥穗炭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功 效】:祛风解表,理血止血。
【主 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药物配伍】: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配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配大黄,清热通便。

厚朴

【别 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幻》)、原植物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
【处方名】:厚朴、川朴、姜朴、川厚朴、制厚朴、姜厚朴、姜苏朴、姜苏制厚朴等
【功 效】:燥湿散满,消食散痞,降气平喘,霍乱及腹痛。
【主 治】: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孕妇慎用。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②《药性论》: “忌豆,食之者动气。”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菊花

【别名】 滁菊、毫菊、杭菊、怀菊、贡菊。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花期9~11月。 我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  
【采制】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 熏、蒸后晒干。  
【性状】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用量4.5~9g。 

连翘

 【别名】 黄花条、落翘。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枝条下垂,有四棱,髓中空。叶对生,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lOcm,宽2—5cm,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一部分形成羽状三出复叶。花先叶开放,单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冠金黄色,4裂,内有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蒴果卵圆形,表面散生瘤点。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野荒坡或栽培。主产山西、河南、陕西。  
【采制】 秋季果实初熟略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性味】 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 痛、痈肿疮疖、瘰疬。用量6-15g。

枸杞子

 【别 名】:苟起子(《本草经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把子(《藏府药式补正》)、红青椒、拘蹄子(《河南中药手册》)、狗奶子(《江苏植药志》)、枸杞果(《河北药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药志》)、红耳坠、血枸子(《中药材手册》)、枸地芽子(《四川中药志》)、枸杞豆、血杞子(《药材学》)。原植物枸杞(《本经》)又名:杞(《诗经》)、枸檵(《毛诗传》)、枸忌(《本经》)、羊乳(《吴普本草》)、苦杞、苟乳、地筋(《广雅》)、象柴、纯卢、仙人杖、却老、天精(《抱朴子》)、却暑(《别录》)、地仙(《日华子本草》)、枸棘 (《本草衍义》)、狗地芽(《草木便方》)、红榴榴科、石寿树
【处方名】:枸杞、枸杞子、甘杞子、枸杞果、杞果、杞子、西枸杞、北枸杞、甘枸杞、宁枸杞、宁夏枸杞、宁夏杞子
【功 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主 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  “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②《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③《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④《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茯苓

 【植物形态】菌核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常生于松树等根上。新鲜时软,干后变硬。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体伞形。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如五苓散。
健脾宁心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如参苓白术散。
【药用时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合欢

【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灰褐色,小枝带棱角。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状长圆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宽1—4mm,先端急尖, 基部楔形。花序头状,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漏头状,5裂,淡红色;雄蕊多数而细长,花丝基部连合。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9—15cm。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旁、林边及山坡上。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  
【采制】 夏季花开放时择睛天采收,及时晒干。  
【性状】 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O.7-1cm,淡黄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 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性味】 性平,味甘。入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 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用量4.5—9g。 [附注] 树皮(合欢皮)含皂甙、鞣质,有解郁安神、活血消 肿的功能;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打伤痛。叶含鞣质、槲皮甙。

红豆蔻

 【别名】 山姜子、红扣。  
【来源】 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m,叶2列,狭长椭圆形, 长30-60cm,宽8一14cm,先端急尖,两面无毛或背面有长柔毛;叶柄细短;叶鞘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短毛;花 绿白色,花萼筒状,长4—8mm,3裂;花冠筒长6—10mm,裂片矩圆形,长12-l6mm,先端呈兜状;唇瓣倒卵状匙形,先端 深2裂,边缘具缺刻,白色,具浅粉红色条纹。蒴果椭圆形,肉质,熟时橘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谷草丛或林下、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  
【采制】 秋季采收果实,晒干。用时去其果皮。  
【性状】 果实长圆形,长O.7-1.2cm,直径4-8mm;表面 黄棕色或红棕色,顶端有淡黄色宿萼,基部有呈凹点状的果柄痕;果皮易碎。种子6粒,呈多面形,种皮暗棕色,微有光泽。有 香气,味辛辣。  
【性味】 性温,味辛。 入胃、大肠经。《纲目》:“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用量3—6g。 

广藿香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30—100c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形;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柔毛。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长2—10cm,宽2.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脉上尤多;叶柄长1—6cm,有毛。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花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丝中部有长须毛,花药1室。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采制】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 性微温,味辛。 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用量3—9g。  

 雷丸

【别名】 刺蕊草、藿香。
【别 名】: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
【处方名】:雷丸、雷丸粉、来丸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
【功 效】:消积,杀虫。
【主 治】:治虫积腹痛,疳积,风痫。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①《本草汇言》:  “入手、足阳明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肺、脾、胃三经。”③《玉揪药解》:  “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山药 

【别名】 淮山药、怀山药、山菇。  
【植物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茎通常带紫红色。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或戟状,变异大,基部深心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外面有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或溪边、路旁灌丛中或杂草中。主产河南。  
【采制】 秋季或冬季挖取根茎,除去泥土、须根,切去芦头,洗净,用水浸后刮皮,反复用硫磺熏后,晒干。有的在硫磺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形,切段,晒干,打光。   
【性味】 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用量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