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与警犬第十七集:风雨行走薛宝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49:50
  


风雨行走薛宝钗

王颖

 

      之前并没有专门为宝钗写过文章,只是昨晚讲座的时候,说到“行走”一词,心中莫名地泛起淡淡的哀伤来。很久以前写过一篇名为《和尚打伞》的小文,我说:

    “只要把那‘伞’换作更具有象征意味的‘烟蓑雨笠’、‘芒鞋破钵’,便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总想试图解释宝钗为什么喜欢这首《寄生草》,那个风雨中踽踽独行的意象,与皇商家未出闺门的女儿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唱这首曲子的鲁智深刚刚吃酒闹事打坏了山门,他离开五台山,走入尘世的漫漫风雨之中。生命力的张扬底下,掩藏着一个孤寂的灵魂。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念着这一句的宝钗,似乎已经参透了人世的悲欢离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谓生活,不过是来人间行走百年,没有立足也没有归宿,惟一相伴左右的只有苍凉风雨,萧瑟的,清冷的。

    宝钗确是看透了的,她在生活中总是淡淡的,如一朵端庄而沉稳牡丹花,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为什么要选择无情?那是因为——纵然有情,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换来一个绵延三生的还泪盟言,结局是缠绵悱恻的泪尽而逝。周遭的世界充塞着无边的凄风苦雨,理想的两两相契,并无一丝一毫的生存空间。

    绿珠死了,杨玉环死了,关盼盼死了,霍小玉死了,苏小小死了。

    崔莺莺悲哀地嫁了。

    只有谭意哥挺了过来。

    所以她只能像谭意哥那样——只要她希望在这无常的世上幸免于难,她便别无选择。

    渺渺真人给的金锁是她的宿命: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此同时,她也得到了冷香丸,为的是抑制体内的热毒,使她不能“凡心偶炽”。

    仙界选中了她做宝玉未来的妻子,渺渺真人要黛玉出家,或者不见外姓亲友,不见眼泪,他要杜绝木石姻缘的可能,把婚姻的机会全部交给宝钗。

    于是从一开始,金玉良缘就意味着拯救,舍弃了两情相悦,只剩下道德、责任、理智。

    ——只有这些东西能确保他们的安全,在世间。

    宝钗终究参透了,她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带着永不改变的淡淡的微笑,迎接着人世的一切无常聚散。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惟有宝钗,是聚也罢散也罢,都无所谓了。

    行走在紫陌红尘,无非一个亦聚亦散的过程。鸿影雪泥,风过无痕,谁非要在谁的生命里留下什么呢?

    人生天地间,本来就注定了孤单和落寞。周遭的一切都是过客,四壁孑影,展眼云烟。

    一直以为宝钗是大观园中最孤独的角色。黛玉虽客寓贾府,宝玉总算个知心人。而宝钗有什么?家里的哥哥嫂子是那个样子,湘云只会向她诉苦,能指望来帮她分担么?宝钗被大家公认作强者,似乎活得如鱼得水,她的忧愁总被不经意地忽视了。自古以来,人们都爱把心里的悲哀诉说给天上的月亮,然而没有人会去想:月亮的悲哀又该诉说给谁呢?

    宝钗只有参透了。她的一生都是不断的行走,前后左右都是滂沱的雨,所以再没有奔跑的必要。苍凉也好,忧伤也罢,都在无边的风雨里联成蒙蒙一片,再也看不分明了。

    黛玉死在春天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直到死的时候,她还拥有她的青春,她的绝代风华。       宝玉始终抗拒着成长,当最终发现无可抗拒的时候,他便以悬崖撒手来逃避。

    只有宝钗长大了,因为宝钗早就做好了成长的一切准备。即使衾枕无缘,即使两鬓成霜,她都坦然地接受了。

    她的金锁终于没有锁住他的宝玉,因为金锁是真,而玉却只是一块顽石的幻象。早在顽石来到世间以前,它就和灵河岸上的绛珠草结下了三生盟誓。

    他终于离开了,只留下她在冰冷的黄叶下念那首菊花诗: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远飞的大雁捎不去她的期望,她的目光落到了九重天外的凄冷月宫——月亮,是她惟一的伴侣,在那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作者简介:

    王颖,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级硕士研究生,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十七岁时已在国家报刊上刊发文学作品百余篇,并在全国及省市各种诗词比赛中多次获奖。自幼熟读《红楼梦》三十余遍,并广泛涉猎相关红学论著,对《红楼梦》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十八岁武汉大学春英诗社创办“红楼论坛”,并接受《楚天都市报》的专访,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武大一女生开坛讲红楼》,此文刊发后被《世界日报》(美国)、《联合早报》(新加坡)、《东方日报》(香港)、《羊城晚报》及中新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等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转载。2004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作为嘉宾赴京参加“小崔说事”节目的录制,央视新闻频道已于2004年12月播出。2005年,她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讲座,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