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生中医骨伤科诊所:中国藏书票彰显文人意趣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26:36

作者 杨忠义

作者 陆放

作者 白逸如

作者 易阳

作者 倪建明

作者 白逸如

作者 张家瑞

作者 张扬

作者 关祖章

作者 张家瑞
□文/图 崔文川
(作者系陕西省藏书票研究会秘书长)
作为贴在书的扉页或书尾的装饰,中国传统的藏书章、收藏印与西方藏书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人们不仅大量使用藏书票,而且一直热衷使用藏书印。因为中国古代印章篆刻技艺十分发达,加上传统宣纸柔软透薄富于涩感,因而使用印章雅致含蓄,别具东方美感。
关祖章拥有中国首枚藏书票
关于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藏书票是“关祖章藏书票”。这枚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古代书生在书房中搜寻夜读的情景,满地都是线装书,还有宝剑等饰物,具有浓厚的书香之气和中国古典文化神韵,是一枚构思巧妙,并与藏书主题紧扣契合的书票。该书票图画工致精美,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同样的“关祖章藏书票”还出现在1913年出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为台湾出版人吴兴文发现并收藏。关祖章为广西赴美留学人士,归国后曾在交通部任职,他热爱西方文化并制作这枚藏书票供自己使用。据分析,关祖章可能是中国最早制作和使用藏书票的人。
鲁迅等大家均有自己的藏书票
上世纪30年代,藏书票逐渐传入中国,并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风格。由鲁迅提倡,李桦等一批版画家开始尝试制作和传播藏书票。当时作家郁达夫、叶灵凤、郑振铎、孙大雨、唐英伟等都有自己的藏书票。1933年,叶灵凤为自己设计“灵凤藏书”书票;另一枚“饮水思源”书票则是民国时期金陵大学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制作的,画面上一位僧人在专心致志地抄写经卷,图案古朴自然,气氛肃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枚书票晚于“关祖章藏书票”,早于叶灵凤的“凤凰票”和李桦的书票,弥足珍贵。1935年,李桦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并出版《藏书票特辑》,这是中国版画家创作藏书票的最早记录。“罗工柳藏书票”,则是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版画家罗工柳先生的作品,是木刻画:两个八路军战士的头像、一面红旗和一把横置的大刀,组成了一个简洁凝练的画面,表现了抗战中八路军的风采,是一枚很有价值的革命题材藏书票。
藏书票被誉为“纸上宝石”,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蓬勃发展、久盛不衰的新局面。1984年3月,“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在北京成立,积极开展藏书票的创作和国际交流活动。我国版画家们则继承了中国版画的优良传统,在传统题材上不断创新、开掘,创作出一大批含蓄、典雅、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藏书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别具东方韵味彰显文人意趣
中国的藏书票品种繁多,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石版、铜版、丝网版、塑料板、布贴版、橡胶版等等,票面构图形式不拘,创意内容包罗万象,有宇宙、大地、花草、动物、飞禽、走兽、人体等。有的以粗犷奔放见长,有的以精细秀美取胜,有的以质朴古拙著称。其中,不少书票都撷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皮影、面塑、蜡染、刺绣等艺术的精华元素,充满中国民间艺术情趣。有的书票还借鉴融合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并巧妙糅进现代意识,使书票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中国藏书票注重东方神韵的营造,强调彰显文人意趣和个性。其以黑白木刻居多,图案简明概括,既有版画刀凿之力度美,又具简洁朴实之装饰美。现当代的藏书票则讲究构图风格丰富多变:风格上现代抽象与古朴典雅并存,追求套印色彩的丰富细腻以及线条之灵活变化。老版画家李桦设计的藏书票,是传统藏书票的代表,其风格质朴厚重,大巧如拙。“李桦藏书”四个阴文汉字上方,刻一匹骆驼目光坚毅,顿首注视前方。票面雕刻层次鲜明,黑白对比强烈,风格粗犷豪迈,烘托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付恒学的藏书票风格严谨,形象质朴,寓意深刻;陈雅丹的书票体现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曹文汉的人物肖像藏书票,以黑白色单纯线条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独具意趣之美;白逸如的藏书票构思新巧,古色古香;何柳生的则色彩艳丽,极富装饰性;倪建明的藏书票风格幽雅抒情,水乡古镇跃然纸上。浏览这些争奇斗妍、各具匠心的藏书票,无疑让人赏心悦目,开阔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