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元神出窍口诀:富豪自杀,源于“求证精神”的冲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06:22
富豪自杀,源于“求证精神”的冲动!

吴逢旭 2011-06-07 12:40:31

归档在 时事点评 | 浏览 450 次 | 评论 1 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果引用1949年诗人臧克家悼念鲁迅的这首著名的短诗《有的人》来界定今天纷纷自杀的中国富豪的话,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山东高庆昌、浙江卢立强、北京魏东、安徽裘祖贻、河南乔金岭、广东张树鸿、山西赵恩龙、陕西徐凯、黑龙江赵庆斌等富豪相继自杀,实际上,这些富豪不是被现实的重重泰山压弯了腰;而是他们一贯来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的求证精神,使他们无力承受现实之痛、企业之痛、生命之痛后,经过长时间的艰难选择后,最后断然以离开人世,维护“真理”的存续。

 

中国人向来对自杀抱着一种谴责多于理解、批判多于赞美、怀疑多于信赖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不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劣根性,有待于大家一起讨论。

 

毋庸置疑,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所遭遇的各种压力,非一般人所能预见、所能想象。在表面风光的背后,民营企业家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天”有多高,“地”有多广,“人”有多险恶,有时候,这些身经百战的企业家真是一片茫然。在与政府官员、职能部门的周旋中,他们明白“任何一位有权有势的官员或者办事员,都可以决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生死存亡”,难怪企业家们经常说:谁的政府公关能力强,谁就能在混沌的的经济转型中,分到更多的“羹”;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与同行竞争,与国内市场斗智斗勇;还要将一只手伸向深不可测的国际市场;当银行的银根抽紧时,办实业的老板便过上了生不如死的日子。上述九位自杀的老板,鲜见做房地产的、鲜见炒楼的、鲜见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老老实实做实业的卢立强们今天选择自杀,他们死得比泰山还重啊!

 

多少年来,在各种天灾尤其是人祸面前,我们没有看到哪位官员以自杀谢国人。1979年11月25日,“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被认为是“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史上少见的事故”,有没有官员为此自杀?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剧院里大火熊熊而起,造成325人死亡,“被认为是建国来最恶性的一次火灾事故”,“死难的大多是小学生”,有没有官员为此而自杀?1999年11月24日,烟台大舜号“带着事故隐患出航”,结果致死282条生命,“举国震惊”,有没有哪位官员自杀?2007年4月18日,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1500度的钢水包整体脱落,将32名工人化为烟尘,有没有官员为此自杀?

 

如今,身家上亿的富豪们,或是在经营上遭遇困难,或是在处理人事问题上遭遇困境,或是在个人身体上遭遇病痛,或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义无反顾地选择自杀,这种较真精神,这种为真理而献身精神,这种以死换来清白的求索精神,这种以“一人死赢得万人更好地活着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好好敬重、好好敬仰、好好尊崇。

 

事实上,国外有很多企业家,也是通过“死”而获得另一种“生”的。同是亚洲人,同样奉行儒家文化的韩国人、日本人,在这一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开发、好好研究。

 

不错,我们爱护生命,爱惜生命,珍惜美好生活;我们同样尊重每个个体对生与死的理性选择。当一个人活着,别人就不能更好地活着的人,他们即使“活着”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同样道理,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去死,即使死了,他们仍然长久的活在我们心中。

 

在战争年代,刘胡兰、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在迈向市场经济的漫漫征途上,山东的高庆昌、浙江的卢立强、北京的魏东、安徽的裘祖贻、河南的乔金岭、广东的张树鸿、山西的赵恩龙、陕西的徐凯、黑龙江的赵庆斌也应该一视同仁:他们以自己的死,或者呼唤某些政府部门制定的潜规则理当死去;或者警醒世人:财富有时候是人生的一种累赘;或者干脆就是一种昭示:让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活得更加轻松一些,这样,中国的经济是不是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