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判官: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34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1:54:41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3-16 09:52  
  (使命的召唤-115)
  
  1657年正月二十五日,总制行军司马兼水师前军指挥官张英被指派为北征军的统帅,万礼为副统帅,辖左先锋镇、右先锋镇、前锋镇等北上,目的是到温州、福宁州、牙城、潋寨等地筹集粮饷。
  二月七日,张英、万礼的北征军抵达温州地界,随后进攻金乡卫。金乡卫的清军游击翟永寿、守备王虎等人见势不妙,放弃抵抗,献城投降。张英首战告捷,他在金乡卫征筹大量的米粟,还有三百担丝,装上船运回福建。
  自从舟山失守后,郑军在浙江的据点遭到严重的破坏,对郑成功而言,浙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北进长江、攻略金陵的一块跳板,必须要牢牢掌控制海权,并且在浙东建立起几个军事据点,为日后大举反攻提供战略支撑点。
  张英在金乡卫的胜利,使郑成功对攻略浙江更加充满信心,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事必亲躬的统帅,虽然在郑、清的实力对比上,郑军无论在军队数量上还是资源的控制上,都处于下风,但郑成功却一直积极主动地进攻,以此来维护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
  在亲征浙江之前,郑成功还有一件事情要做,他担心厦门岛基地的驻军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纪律出现松弛,战斗力下降。所以他返回厦门岛后,对岛内各镇部队进行一番突袭大检查。
  
  这次检查内容包括:部队中是否是老弱不堪用的士兵?部队的旗帜是否鲜明?盔甲、火箭、铳器、被牌、火龙、弹子、斧头、船只是否齐备?
  这次检查的结果,令郑成功基本上对驻岛部队的表现还算满意。
  援剿左镇、护卫左镇、后劲镇等皆军容整齐,武器装备良好,士气高昂。但是也有一些部队存在问题,礼武镇军容不够整齐,陈辉的水师在军容、器械上都存在问题,洪旭的水师右军有一些船只只适合于内港运兵运粮,不适于远洋航行等等。
  除了检查军队的情况外,郑成功还是各财政也做了一番彻底的清查。
  户官郑泰、裕国库官员张恢、利民库官员林义等人,全面核算东洋贸易与西洋贸易的船只物品的本息,以及各商行的出入银两。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郑成功的商业情况。
  
  郑氏政权,不独是全国最强大的抗清力量,亦是东亚最强大的商贸集团。
  这个庞大的海商集团的贸易范围,东达日本、琉球,西达南洋诸岛,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这里有一个疑问就出来了:郑成功只控制东南沿海地区,那么他庞大的贸易商品从何而来呢?
  这就得追溯到郑芝龙所创建立的贸易帝国。当年郑芝龙既是明朝的官员,同时也是海商巨头,利用其种种关系,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贸易网络。后来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但民间的贸易并没有因此而断绝,郑成功控制了中国长江以南到广东的海域,郑氏商船更是垄断了海上贸易,清政府控制区的商品货物要出口到国外,仍然必须与郑成功合作,当然,这种合作是非官方性质的,而是民间走私性质。
  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光环过于耀眼,以致于经常被忽视他的另一面,他实际上是一名伟大的商人,他控制的商行不仅仅局限于厦门、泉州一带,而且延伸到中国的内地,甚至是清政府的所在地北京。
  郑氏旗下拥有十大商行,分为山海两路。
  山路五大商行分别是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估计是分布于北京、苏州、杭州、山东数地(参见黄梧的“平海五策”),而总部大约是设在杭州。海路五大商行分别是仁行、义行、礼行、智行、信行,主要分布在郑成功控制的泉、厦一带,其中海商五商领袖有泉州人曾定老、伍乞娘、龚孙观、龚妹娘等,这里可以看出泉州人之善于经营,不独今日,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矣,而且从姓名上看,似乎五商领袖中有两个是女人。
  后来由于黄梧的告密,使郑成功在内地的商行遭到很大的破坏,给郑氏的商业贸易带来重大的损失。不过郑成功似乎通过种种努力,保护住了一部分内地的商行,特别是在杭州一地的商行,仍然顽强地存在,躲开清政府的查抄,这也许与浙江反清力量比较强大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3-17 09:49  
  (使命的召唤-116)
  
  郑成功决心再度攻略浙江,除了夺取兵进长江的战略支撑点之外,很可能也是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之后的几年里,郑成功在内地的主要商行(山五路),全部转移到浙江。
  七月,郑成功将厦门的事务交给忠振伯洪旭之后,亲自率军北上。
  北征大军首先在兴化的涵头、黄石一带取粮,清军不敢轻举妄动,只任得郑军大肆掠取,各船均满载粮食,然后在凤埔驻扎数日后,于七月二十九日扬帆北上。
  八月十二日,郑成功的海军舰队进抵台州的海门港。海门在台州东南九十里,是进入台州的门户,海门西岸清军守将张捷、前所守将刘崇贤以大炮还击,但是射程有限,并不能伤及郑军的船只。
  郑成功决定绕开海门,乘风逼进黄岩县内港。诸位将领纷纷结郑成功说,海门卫所还没有攻下,怎么就进逼内地呢?郑成功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海门,台州门户,若先得台州堂奥,门户岂暇掩辟耶?”下令在黄岩附近登陆,先攻打黄岩县,然后直接进攻台州。
  
  郑军登陆后,马上向黄岩县发起进攻,黄岩守将王戎率兵马迎战,结果哪里是郑军的对手,才一交锋,便被斩杀数十人,赶紧溜回城内固守。
  郑军追击到城下,将县城团团围住。王戎一看郑军的架式,是非攻下县城不可了,想来想去,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便在西门竖起降旗,郑成功派遣张英率军纳降,然后大部队进城。
  在黄岩战役中,出了一个小意外,围困南门的援剿后镇指挥官林明,不知道守城的清军已经在西门投降,他见城头上没有敌军,在没有得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就下令登上城头,自以为立了大功,派人驰报郑成功。结果郑成功大怒,下令逮捕林明,以“无令登城”为罪名,重责六十棍。
  拿下黄岩城后,郑成功大军直逼台州府城。
  八月十八日,郑军包围台州。台州大为恐慌,清军镇将李必见郑成功人多势众,阵容整齐强大,心生畏惧。他上任之时,就听说前任台州守将马信慕名归降郑军,而且受到了郑成功的重用,所以内心颇为动摇。
  郑成功望见城头上清军的旗帜参差不齐,而且官兵乱成一麻,笑道对诸将领说:“我观城上情形,虏将非走即降,断无有死守之兵当此时对垒而参错如是。马提督你前年守此,有旧属者可遣招之,必断然来归也。”
  郑成功说的马提督,就是反清归明的前台州守将马信,马信便派人进城,对城内守将李必进行劝降。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李必果然无心抗战,率部献城来降。
  
  在郑军夺取台州府城后,清军大为震动,台州所属的县邑更是闻风丧胆。太平县守将高绵祖献城投降,之后,天台县守将韩文盛也率军来降,仙居县的清军守将弃城而逃。
  九月八日,郑成功转而进攻进入台州的海上门户海门卫所。后提督万礼率军进逼海门卫,但是海门卫的地形非常险要,西北一带都是高山峻岭,南面环海,而且清军驻兵不少,这给郑军的进攻增加了许多麻烦。
  万礼准备在东南角架设大炮轰击,郑成功前往视察阵地,发现海门卫恃险而守,强攻的话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于是派人进城招降。由于台州府及诸县邑均落入郑军之手,海门卫虽然地险兵多,但是绝难以抵挡郑军的强攻,守将张捷思虑再三后,接受了郑成功的招降,率守军出城迎附。几天后,清军的另一座堡垒海门前所也被郑成功招降,守将刘崇贤也反清归明。
  郑成功攻城掠地,进展非常顺利。正当浙江形势一片大好时,福建闽安的形势开始岌岌可危了,清军利用郑军主力北上之际,加紧布署,准备夺回闽安城。
  
  
  
  
  (注:以上两节为《六、进取台州》,忘了注明标题,下节《闽安之失》)
  
  
  
  
作者:patriot4 回复日期:2009-03-17 17:19:26 
    继续赞助,好贴不能沉
    好像香港或是台湾拍过一本 郑成功的电影,赵文卓演的
  ----------
  说到这片影片,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特发于下:
  
  
  
  观影片《郑成功》后书
  
  
  国产影片我看得少,之所以看《郑成功》,实在出于对心中之大英雄的向往,所以抱着一丝侥幸之心,希望能看到一部真正体现英雄年代的电影史诗,既然期望值太高了,不免在观看影片之过程中,愈陷于失望之中,平心而论,此部电影离我心中之期望,相去十万八千里,我认为此片中有如下之败笔,乃未来有志于重拍郑成功传奇故事者不可不参考之建议。
  败笔之一是取材,既然电影之制作者以“郑成功”三字为影片名,究其初衷,势必也想展示郑成功波澜壮阔之人生历程,夫郑成功之为英雄,以人格精神为经,以惊天伟业为纬,惊天伟业是什么?郑成功之事业,起于抗清,终于复台,然一败一成,后人乐道于收复台湾之历史伟业,事成固然是豪杰,而事败更能体现其英雄本色。其抗清始于隆武帝被杀,父亲郑芝龙降清,母亲被杀,国破家亡国仇家恨,人称其为“逆子孤臣”,且不说此时心境之苍凉,当时境况亦极度恶劣,福建基本上被清兵扫平,仅余南方数个县城,郑成功以区区数千人开始其长达十七年的抗清战争,临危受命、浴血奠基、死地求生,卒能在闽南弹丸之地树起抗击清兵之旗帜,以致有未来之北伐,克复江浙,进逼金陵,事虽不成,然以当时之局势论之,称之为“惊天动地”,有何不可!而电影制作者仅热衷于拍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业,竟然根本没有展现这十七年的抗清斗争,连北伐金陵之事业亦无片语,非败笔而何?欲论收复台湾之功业是一回事,欲论郑成功之丰功伟绩日另一回事,收复台湾只是郑成功功绩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说只是其抗清斗争之延续。须知郑成功抗清,是与百万强大的清军作战,而收复台湾,不过是与区区数百人的荷夷较量,以此相较,则事业之轻重,当本是清清楚楚的。笔者常思忖,为何心中诸多历史英雄中,裒然首座者就是郑成功,正是因为其处于境界危恶、层见错出之年代,犹然以铁血和决心捍卫着民族之尊严,事虽成少败多,然其精神数百年后,依然凛凛有气、掷地有声。克伦威尔有言:“画我当画如我者”,则拍郑成功,亦当拍如郑成功者,此建议之一也。
  败笔之二是失实,本来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为情节需要,适当失实,固然不能轻责,而《郑成功》一片中,不仅多处严重违背史实,而且也使观众有莫名其妙之感受,今举其荦荦大者:其一,根据明史史实,隆武帝被杀在前,郑芝龙降清在后;而电影将隆武帝被杀之事,放在郑芝龙降敌之后,最令人惊讶的是,在郑成功前往仙霞关之前,隆武帝已经怀疑郑芝龙与清庭有密使往来,所以派出皇家卫队封锁了郑芝龙之家,而郑成功返回后,郑芝龙已经公然要北上清庭“谢恩”去了,封锁郑家的皇家卫队也不见了,令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其二,郑芝龙降清之事,也不是如电影所映,拍拍屁股,就去北京向清朝的皇上谢恩去了,以常理而论,一不交出兵权,二不交出隆武帝,他去北京谢什么恩?希望得到什么赏赐?这是平常的人也能想到的事情,郑芝龙亦一代枭雄,电影制作者未免将他看作一个笨蛋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是,郑芝龙携二子兼500人到福州向博洛贝勒投降,郑芝龙原本想凭借自己在闽粤的军事实力,换取高官厚爵,不料郑成功等人拒绝交出兵权降清,这使郑芝龙的计划全盘落空,博洛贝勒感到郑芝龙已经无法控制手中的军队,所以索性将郑芝龙送往北京,以作为胁迫郑成功的一张王牌。现今之影视制作,总冠以“戏说”之名,戏说固然可列艺术手段之一,而其底线以不损大义为限,越其底线,是名亵渎历史也。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3-18 10:20
  
  (使命的召唤-117)
  
  七、闽安之失
  
  闽安距离福州八十里,直接威胁到福建的省会。驻守闽安的郑军以前提督黄廷为总督,王秀奇为总制,其中陈斌的护卫前镇守卫罗星塔一带,陈泽的护卫中镇作为水师,守卫闽江河道。
  郑成功占领浙江的台州之后,考虑到闽安的防御力量过于薄弱,便调拔护卫左镇杜辉、援剿后镇林明协守闽安镇。
  虽然闽安的防御力量得到部分的增强,但是郑成功仍然低估了清军收复闽安镇的决心,因为闽安控制闽江的出海口,是省会福州的门户,只要郑军控制闽安,福州始终在郑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新上任的清闽浙总督李率泰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此人是汉军正蓝旗,身经百战,早年追随皇太极征察哈尔、朝鲜、锦州,清军入关后,参加过平李自成及平定江南的战争,他对浙闽一带相当熟悉,曾追随博洛征浙江、福建,后来又在广东与李定国交过手,挫败过李定国的进攻。据史料纪载,李率泰“有方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
  
  郑成功兵出浙江后,李率泰认为这是拔除闽安的最佳时机。
  他制定了一个水陆合击的战略,他先收集船只,以清将土赖为水师指挥官,这支水师并非以水战擅长,而是以陆战擅长,其目的是通过水路进攻罗星塔一带的郑军驻兵,这支部队全副铁甲装备,又称为“铁兵”,与护国岭中被郑军重创的阿格商的军队一样。
  在陆师上,以清宁海将军郎赛为指挥,为了稳操胜券,李率泰制订了一个虽然耗时缓慢,却极有效的方法,他调集了一万多名民夫,在八月中旬时,从福州城东的鼓山开始,开筑新路,目的是为了将火炮运抵前线。由于开路进展比较慢,从八月中旬到九月十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推进到距福州仅有八十里的闽安镇。
  
  在这一段时间里,郑成功对闽安的安全仍然十分忧虑,除了增派两镇的兵力协防闽安之外,他还指示一股由林忠指挥的泉州一带抗清义勇军,进袭永福县(位于福州的西南),以牵制福州方向的清军向东面的闽安发动攻击。
  林忠攻破永福县上,杀死城内的县官与守将。李率泰派军前往救援,当时调派郑军降将黄梧的军队,但是黄梧的军队并没有如期赶到,这不禁引起李率泰的怀疑,因此将黄梧的部队尽编入八旗军下,黄梧成为一个光杆司令。黄梧此时那是后悔了,便想着重新投奔郑成功,可是最后这位建议掘郑成功祖坟的人,被郑成功拒之门外了。
  不过林忠对永福的进攻,并没有改变李率泰向东进攻的决心。
  郑成功派出负责传递文书的官员徐日彩到闽安镇,与镇守闽安的军事长官黄廷商议机宜,并且交待徐日彩,如果清军有进攻的动向,必须立即上报,以便及时派遣增援部队。
  
  黄廷与诸将商议,认为在陆路上,闽安的防守据点最重要的有两处,分别是烟炖寨与镇后寨。烟炖寨四面险峻,清军的火炮在此难以施展威力,只有山寨北部山腰处有一条路,可容一百多号人,若果敌军从这里进犯,我军既在此布下地雷阵,又安排余程的右镇守卫,所以烟炖寨可保无虞。与烟纯寨相邻的镇后寨,也同时是四面险阻,只有寨西有一条山路可通,可容三五百人,这里的守御比较弱,已经调遣神威营协助防守。
  黄廷等人判断,如果清军攻击烟炖寨,那余程的右镇便可以支援,如果清军攻击镇后寨,那么神威营可以增援。
  至于水路方面,黄廷等人认为,在闽安镇的河口处,水流较急,且涡流多,清军的舰只不能列阵通过,而且郑军水师处于东北上风向,占据有地理上的优势。综上所述,黄廷认为无论是陆战与水战,郑军都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似乎用不着郑成功南下增援。
  
  徐日彩将黄廷等将领的分析写成一份报告,驰送郑成功。
  郑成功看到这份报告后,大惊失色,马上召集高级军事将领讨论,郑成功说道:“以此方案提调,闽安镇危矣。李率泰颇能知兵,陆上开路,水上调集梢船,必定将水陆全力协攻。闽安镇数个山寨,李率泰必分兵齐出,使山寨间首尾不能相应,岂有只攻击一个山寨,让我得以全力堵御的道理呢?且我军没有游兵作为机动应援,而是使用守兵移动往来,军心容易惊惶失措。清虏探得我虚实后,必采取声东击西,使我奔驰不暇,坐受其困。”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