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投资:一次震撼人心的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2:42:51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十六年来最重要读经演讲王财贵教授' j$ Q+ a, x# O# o( N4 h3 }

' ?1 a2 n9 \+ T: b1 R讲于 2010年1月2日
: T- s  y  \9 E8 {! ?3 q1 ]地点:台中教育大学
8 q$ Y( r" E" H" N9 g第一次读经倡导员培训会, x# D  k- W* q$ B+ z  v! I& o

8 Q  b- j$ j6 J同学男(很大声):起立!
4 N7 p8 T  Y+ }* S9 ]8 F! ?8 E(大家笑)敬礼!2 }( z  w+ G1 L; _* M% Y4 m
同学们:老---师---好!请坐!(大家笑)" A# K- {4 b+ [: z+ c: |2 x3 Z
教授: 这是特别礼遇。(笑,大家笑)...... 6 h  s- ]0 p# Z+ `
. f( F" U1 k( Q
    有一个禅师说法,他的讲台上一定要摆一瓶花,后来呀,那个服侍他的小和尚,也听法听多了,有一次小和尚就故意不摆花,禅师一上台说:今天怎么没有花?没有花不说了!小和尚就得到机会了,说师傅不是告诉我们说要不执着吗?师傅怎么那么执着一定要花?师傅就跟他说:你为什么执着于不执着?所以,我一定要有花。(大家笑)。大家不要笑我执着,因为你不可以执着于不执着。
. ~" W, M. g0 ^4 i+ Y! V    好,我很谢谢高教授,他让出时间来让我讲一讲,那我为什么要谢谢他呢?因为我是很喜欢讲的,(大家笑),所以,昨天大家要谢谢我,让出四个小时让大家做自我介绍,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讲......(大家笑),太喜欢讲了,以后你们就来一直讲,乃至于可以讲一辈子噢,推广读经就不遗余力了,好,今天我讲的题目叫做: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6 _3 u% o& n, z( n1 K# C- b* b. n     原理就是基本的意思,所以,原理就是基本原理,那我讲话常常啰里啰嗦的,其实“原理”那个“原”呐,就是“推原其实”,推到那个源头叫做“原”,(教授在板书),这样子是一个峭壁,很高的地方,为什么知道这里是很高的地方呢?因为这里站一个人,这里又站一个人,怎么样?噢,所以,很高的地方是危险的,高高的地方是石头啊,石头里边有裂缝,从裂缝跑出水来,这个叫什么?(大家说:原),中间这个叫什么?(大家说:泉),所以,泉跟原是同一个意思,那后来这个字被引申为“原来”,什么叫原来呢?因为是“最初”,水流的最初,叫“原来”,因为它很高,那高的地方比较有泉水,所以叫做高原,高的地方也有平地,叫平原,等等等等。
* h" G0 n8 ^) X" q; T8 a; `     这个意思就引申出去,引申出去,原头的原就不见了,就被假借,再加一个水,这个叫什么?(大家说:源),所以这是一个错字,错字的意思就是本来不应该这样写,因为没有两个水呀,不必两个水呀,所以这个是后起字,这个叫做转注,所以说“原”就是“源头”,“原理”呢,就是“最原出的道理”,最原出的道理叫做基本的道理,叫基本原理,所以我们这个题目叫做:读经的原理。
% ]: s; r; ~$ N# A4 V9 Y8 I' _$ {    那我刚才说了,这题目叫做读经的基本原理,这就是讲话的啰嗦,但是讲一个原理,一般人也不一定了解这就是最初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就加一个基本原理,这样也没有错。好,今天我们讲一个读经的原理。
  M2 I1 x. |+ X; a) e6 P8 \) h    那读经的原理“原”到什么地方呢?首先我们说读经要“推原”,那怎么推呢?如果说读经是一种教育,我们就要推原这种教育,我们要从教育来思考读经问题,假如不从教育思考读经问题呢,那么读经就不能够成为教育的其中一种理论,如果能够推原教育的意义、从教育的意义中出发,那他就是站在教育的意义当中,他适合于教育的意义,读经就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叫读经教育。$ W: G$ Y7 U9 d3 J9 ~; h: x3 E/ Q; y
     再来,如果他是从教育的最核心处,最根源处,刚才说,就是基本原理了,从教育的基本的原则的那个地方,而开出读经,那读经这种教育,就是切合于教育的一种方式,那么,越从他的核心处出发,就越切中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把握教育的本质,就可以开出良好的教育的模式,就可以开出良好的教育的理论。& I; ~$ U& W4 _/ J
     教育的理论不一定都合乎教育的本质,因为教育展开来是一个广阔的内涵,做教育不一定要合乎教育的本质,但是我们也可以合乎教育的本质,那么如果不合乎教育的本质呢,就是教育的外围,外围也是有效的,外围叫做末,本质叫做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本为先,末为后,本为终,末为始,不是本为始,末为终啊,是本为终,末为始,所以叫做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所以终是配合本的,始是配合末的,那么,假如我们把握到教育的核心的部份,从核心的原则出发,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把握到教育的本质,那把握到教育的本质,这种教育的理论应该就是最高的教育理论。. Z9 _3 T$ R8 O
     那刚才说我们可以去看看人类所发展出来的教育理论,其实说教育理论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如果去读教育的书、教育史、教育哲学,我们说某某人是教育家,他有什么教育观念,有很多的硕士博士论文写某某人的教育学说,其实,真正地被人所研究的,大部份的人都不是为了教育而来建立教育的理论,他也不是为了来建立教育的理论,而被称为教育家,比如说苏格拉底,讲西方的教育史一定讲苏格拉底,甚至从苏格拉底开始,请问苏格拉底他是不是为了建立教育理论来成立他的教育学说?孔子是教育家,释迦牟尼佛也是教育家,所以教育这个东西呀,跟人生非常切近,所以,凡是对人生有体悟的,他必定有一套的教育方法可以让我们去整理出来,去抽取出来。
/ {/ X# J5 j9 F4 q6 K     那这几句话就要来看一看了,就要来看一看所谓的教育本质,应该设定在哪个地方?那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从教育本质出发,来成立一个教育理论,来检查其它的教育理论,或者跟其它的教育理论比较,看看这些所有的教育理论哪些是合乎本质的,哪些是不从本质出发的,不从本质出发,我们刚才说过,我们没有说他是不对,没有说他是不好,没有说它是没有用,但是它是枝微末节,枝微末节也有用,所以,我们要看看现在的教育,然后看看读经是在教育的本质处还是在教育的外围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握读经教育做为一个教育的活动,它的意义所在。5 U; @7 ?' G: z
      那么要谈到教育,刚才说,教育的本质在哪里呢?谁把握到教育的本质了呢?那么这些所谓的圣贤人物他们都号称为教育家,为什么他们号称为教育家呢?他们不是为教育而教育、建立教育理论,但他们自然会做教育,可见这个教育的本质在哪里呢?所以我们要推原教育,推这个原嘛,我们要往源头溯,追溯教育的源头是什么呢?是人。2 K. z2 Z$ f. d
      我们教育人,为什么要教育人?因为要让他成人,就是因为对于成人的观念的不同,而对于教育有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观念,所以就开出教育的这些实践,所以我今天要讲读经教育的原理,我把我历来所讲的读经教育的这些道理的部份,今天我把它做一个总整理,昨天有人说对我的演讲要做总整理,分成几大块,那我对有关于读经教育的原理的说明,把它分成几个部份,就是:一的二性三原则四标准五特质。 - q5 X, F: u; g# |
     “一的二性”是属于人的,人的什么呢?人性,所以我常说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要把人性开发出来,要了解人性,我用“一的”跟“二性”来了解人性,人性开发出来以后,就有“三原则”,这是从教育上说的,教育的三个原则,依照原则去实际地操作,就有“四法印”,我们不要叫法印,法印不好,法印一般还要解释,就叫“四标准”,操作的标准。实施的原则、操作的标准,就是四标准。然后再讲,这样子做法有几个特性,跟别的教育理论有不同的特性,叫做五特质,我今天用一二三四五来讲读经的原理。
: c" z0 Y; o, F: A     所以“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那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并不是现代人才有,凡是人,默默中都有,有人说出来了,有人说不出来,那么现代人能够说出来的,或许古人也曾经说过,尤其像中国这种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到现在才去吸取西方的人与自然的合谐、人与人的合谐、人与社会的合谐,人与宇宙的和谐?讲得多么美妙,这有什么美妙呢?这本来如此。
, [& X3 y& \# k' x0 y9 e     那中庸讲的比较优美,“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西方人讲人与宇宙的和谐,还不能够讲与天地参,还不能够讲到这里,他还是把天地当做外在的,外在的对象,那么其实中国的智慧是内外相及,物我一体,那么西方人是达不到的。: n: e8 T( o9 e) m, k1 `. h
     好,我们如果讲人性,就是能尽其性,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己尽其性:自我教育;使人人都能尽其性,这是圣人的期待。那我们对教育也要有这种高度的目的,要不然你的教育往哪里走呢?现在各位请你自己问一下,九年一贯的这些计划,你看看有没有这种目的存在?甚至拿我们整个教育部,他们的教育的宗旨来看看,有没有这种目的?是不是倾向于这样的目的?倾向性有多强烈?有多准确?你就可以断定出来,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他的教育能不能办好。如果连这个目的都失去了,你这个“的”,“的”的意思就是箭把,叫“的”,那你射箭一定要射中红心呐,你若射歪了,连箭把都没射到。所以要把握这个“的”。
; `" c* p: N. T) L: j+ ]! @       一的二性,我们一直说人性人性,我们要开发人性,有人会说,人性在哪里?这叫一个大概念,大的概念康德叫做“范畴”,虽然这个范畴还不至于像康德说的那么大,但这确实是含蕴很深很广的一个概念、一个观念、一个词语:人性。一讲人性,没有人敢反对,像这样讲也等于是空话,所以大话常常等于空话,大话要实实在在有你的真实的学问跟你的德性来注入,这个大话才是真实的,要不然大话是空话。大话人人会说,你可以这样讲人性,所以我们怎么了解人性?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0 ]1 y: ^: E7 I  r
      那么对于人性的内容我认为有两个性质,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第一个是我们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你这样规定一个“天命之谓性”叫人性,这也是大话空话,没有意义,就好像人从哪里来?天地从哪里来?上帝造的:这是空话,没有意义。+ _! p* s* s4 f
       那现在我们对人性要有一个了解必须给予一个意义,这个意义不容易给,也可以各人有各人的给法,但是我今天用一个比较不会令人辩论的,这个叫做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这或许是一条路,从人性的内涵不一定尽了人性的全部。人性的内涵从哪里讲呢?从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来说人性的内涵。这样子能够说,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不过也八九不离十了,虽不中不远矣。
  B3 l$ K' R! @* f0 j* T      那怎么把握呢?我们从人类的文化的发展,人类发展到现在,有多少文化成绩?我们把这些文化成绩归属于人性的表现,于是我们从人性的表现来了解人性,那人性的表现有什么呢?我们说文化的全面性,人性表现的全面性,文化的全面性,我们教育不知道人性在哪里,我们或许有一个向往,但是不能准确的,你很难把握的,但是我们把握人类的文化的全面性,大概就可以比较帖近人性,那么人类文化的全面性在哪里呢?这个其实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家长、老师,大概多多少少都能够把握人类文化的全面性,于是我们期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希望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学生、怎么样的孩子呢?我们说是:品学兼优!  {7 g$ F$ T5 V  h1 s! l- I  O' u  n
      品学兼优大概就是一个人性的全面性的表现了,这一个词语非常浅近,但是含义非常深远,我们把它讲得太滑了、太顺了,觉得品学兼优是平常事,这不是平常事啊,你品怎么优,你学怎么优,这个品学要兼优,几乎要达到《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叫品,“在亲民”,这叫学,这个“品”跟“学”都要止于至善,这样叫做兼优,你说“品学兼优”不是就尽了人的之所以“成人”的一切了吗?
' H" T0 m# x( j3 a      所以从这些浅近的话就可以了解,假如浅近的话我们了解的不过瘾,那我们就可更深一点,我们从哪里了解呢?我们这个时代是大时代,至少是文化的大时代,也是人类命运的大时代,因为文化在这个时候,全人类的文化在这个时候产生一种汇合的现象,相遇了,相见了,万物皆相见,产生相见的现象,从人类的命运来讲也是大时代,是人类要存要亡的一个关键处,所以这是老天的一种秘密,给你机会,全人类的文化在你眼前展现出来,一方面你要抉择人类是要活下去呢?还是灭亡?! C# d& L! M2 ]
      这是这个大时代,那么人类的文化都相见,请问人类的文化在哪里?你能不能把握到?这近代的中国人是最差劲的,其实某些人不需要太多的精神力气,不需要太多的学问,你就能知道人类文化在哪里,大家都讲中西文化,中西文化就代表有东方的,有西方的,那么东方的文化就汇集在中国,东方文化只不过两支嘛,就中国的跟印度的,那么印度最高发展到佛学嘛,佛学最高发展就大乘嘛,大乘佛学已经全部被中国所吸收,乃至被中国人所发扬,(教授电话铃声响),这个大概是印度人打来的,(大家笑),不好意思,那么我们说中西文化就是东西文化,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种感受,说东西文化有不同,虽然他不知道不同在哪里,不能够很细微地分辨、很精到的把握,但是多多少少都知道,那么我们也可从这条路来了解,人类文化的全面性。
& D  d3 M; K4 ^! p0 T3 ^' E2 z1 ?/ w      那么像牟宗三先生,他就给我们指出很方便地了解的入路,他说,中国文化是属于生命的学问,西方文化是属于知识的学问,生命的学问用另外一个词语来代替,更容易跟知识相比对,就是智慧的学问,这个智慧有儒家的道德的智慧,有道家的玄的智慧,有佛家的空的智慧,这都是智慧。 " C+ }' s4 S5 W" {% C" @1 ~
     所谓智慧就是人类高度的超越的心灵的表现,这叫智慧。西方的学问属于知识的学问,知识的学问是属于现实的,依照人类的认知的心灵,也可以说这是比较低等的心灵所表现的学问,这个所谓低等,我们并不是轻视西方文化、轻视西方人,而这是人类心灵的两个面向,这两个面向应该讲两个层次,人类心灵有两个层次的开发,一个层次是比较高层次的,属于智慧,一个层次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属于知识的,用佛教的词语来讲,属于知识的是由于人类的识心、认识心所开出来的学问,开出来的文化;属于智慧的,是佛教的所谓智心,智慧心所开出来的学问,佛教是要转识成智的,所以可见为什么要转?为什么要成?可见它有高低之分。 ! D4 ?; S6 o1 ^4 d
    不仅是中国人对于知识的学问与智慧的学问有高低之分,就是西方人,我们现在更进一步用哲学的方法来讲,人类的文化的表现,用康德的词语来讲,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辩的使用,一种是实践的使用,思辩的使用成就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德行的学问,那么这个德行的学问,康德讲是道德的学问,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德不知道还有道家的玄智,还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们把这个智慧的学问,把康德的对于所谓实践的学问,扩充为儒释道三家。, A, g4 G) _* {4 q5 }( @
     康德也说人类理性的两层运用,他说人类理性的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性这个词语,就让这两种运用不是左右的摆列,不是横的排列,而是竖的排列,纵贯排列,纵贯排列就是有高低层次,所以这不只是中国人这样看,连西方人都这样看,我就说近代的中国人他就不知道中国的传统,也不知道西方的传统,就乱说一通,所以假如我们要了解人性,不要说了解人性,要吸收西方文化,或者要面对这个大时代,甚至我们说要开出教育的道理,开出教育理论,如果连这点都不认识,你怎么能够开出教育的道理而教出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X# }: v& I; N1 M      假如整个教育你没有反省到这种深度的认识,那么整个教育你怎么努力,都是无效的,都是效果很少的,落实在外围上做功夫,你不能从本质上开发所谓人类的本质,这岂不是耽误了我们的下一代吗?我们被耽误了,我们不可以再耽误我们的下一代。 所以重新反省教育问题,要从人类的文化反省起,人类文化更根于人性,或者说人类文化它可以代表人性,所以人性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内容,但是人类的文化已经表现的这些都是很可贵的,都是所谓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理性的开发,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追求?你不追求怎么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的全幅内涵?所以我们说用文化的全面性来了解人性其中一性。
3 Q. A% w. v! h5 Z     另外这个文化的全面性,请问你怎么去完成?这必须靠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非常重要叫教育,所以开发人性的工程就是教育。不管你是自我开发还是你受别人的开发,像我们的孩子就必须是给予教育,我们长大了必须自我教育,反正这开发人性的工程叫教育,那我们必须用教育的手段来把人性或是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交付给他,那我们就要讨论到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方式?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或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你要把握,所以人生发展历程,这文化的全面性、全幅的发展历程你要把握。 我特别提出这个发展历程来,因为它对于开发人性是一个很基本的很重要的很核心的一个法则、一个方法或是一个规则,所以我认为人性要得到开发,首先要了解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二方面要了解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这样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人性开展出来,这是我对于什么叫人性、怎么开发人性的两个提法,叫做二性。 2 |. v% a- Z2 Z: j2 M
      再来,我们就从人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讲到教育了,教育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教育的时机,这个是所谓的人生的全幅发展历程,我们要能够把握,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点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点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
6 I- Q; _4 |$ ]* Q7 L     内容跟方法这两面是一般人比较能够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师范学校都有一个科目:教材、教法。教材叫内容,教法叫方法,教学的方法,这是大家容易把握的,只是你把握的准确不准确。对于教育的时机是不容易把握的,因为教材、教法是在教育的实践上面,实际做工作,这是实际的工作。对于时机呢?它是在做实际工作里面的一个线索,它是比较抽像的,比较虚的,所以实在的东西我们能把握:教材、教法;这个历程是所谓的时机性,比较难把握,而把历程耽误了,没有按照人生发展的历程来做教育,你教材、教法再好,你错过时机,你将耽误这个人,尤其所谓的时机,它有发展的历程,而发展的历程,我们都知道,凡是有发展历程的,凡是有时间历程的,尤其一个生命在时间中发展的,那个生命的前期所有,它可以供后期的所有做依据,这叫基础,所以打定基础,将来就顺里成章,水到渠成,基础没有打好,往往将来往往就事倍功半,乃至于一去不复返,错过时机,永不再来。 ; ~' T& w- L. N/ Y) ~9 x1 a3 U* K) ?
      所以我们用“基础”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相当有意思,但是还不能尽“教育的基础”的意义,“基”是地基,建筑物的墙面、墙壁,在土以下的,叫“基”,在土以上的,叫“墙”,所以“基”是土字旁,这个础是柱子,柱子是撑起建筑物很重要的部份,古代的柱子都是木头做的,柱子的下面有一块石头撑着,这块石头叫“础”,所以础是石头,所以没有基、础,或是基础不稳定,你的房子就盖不起来,至少不能够盖高楼,所以,我们说基础要打定、基础要深厚,那么基础如果不好呢?这个房子可以拆掉嘛、重建嘛,或者可以加强啊,现在有很多技术啊,但是人生是活的,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你还可以改造,人生这一辈子就只有一次,你基础打不好,将来的发展就受限制,而且永远受限制。
% U& j7 |2 Z2 K      可见教育要把握时机,可见这个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时机是在它打基础的时候,什么叫打基础的时候?每一个人认识就不一样,所以还要了解人生的发展,西方人有所谓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不是儿童,不要加儿童,就是发展心理学了,其实人类发展的脚步,进度最快、改变最明显的就只有儿童,13岁以上人类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了,就没有所谓发展了,发展就只是量的增加了,没有质的改变了,但是人生最大的改变虽然号称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统统是讲儿童的发展,我们现在教育理论都从西方来,那我们现在这样子不就了解儿童了吗? 所以这里就要有大的反省,尤其中国人,台湾,政府要有大的反省,我们是不是真的把握了教育的时机了?在我看来,我们是最浪费教育时机的一个时代,因为西方人是6岁才开始所谓义务教育,这个义务教育普及的结果让民众久而久之,也都认为6岁才是教育开始的时机,那么6岁之前叫学前,学前就是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让他玩就好了,这样一玩两玩,玩到了六岁,这辈子就成废人了,就废掉了,你再大成就,只是比一般人好些,因为一般人都已经是废人了,从废人中挑出一些较好的,(大家笑),你能够对于人类的所谓全面性,你能够有所开发吗?所以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8 t' x" T2 ?4 `: Q
     那我们推广读经就一步一步的深入,深入到,教育的时机是要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从胎儿开始,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那么至于教育的内容呢?要配合时机,不仅配合时机,我们还要配合全程的发展,还要配合全幅的发展,全幅就是他的内容,全程就是从小到大到老,我们要对整个人生负责,这样来选定教材,所以一方面配合时机,一方面配合全幅跟全程来选择教材。
& F% c+ Z! P" Z1 }* {+ |      请问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没有依照全幅、全程来选择教材?没有!所以,他的教材是无效的,或者效果是很少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教材呢?选择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因为有深度意义的教材才能对人性的全幅性、全程,(教授在板书),这个叫全幅,这个叫全程,全幅就是广度的,就是内容,全程呢,就是纵贯的深度的,就是时间的历程,所以全幅、全程我们有没有注意呢?没有注意,因为他对人性发展的历程不了解,所以时机就没有把握,内容也没有把握,那他对人类的全程的发展不了解,那他的发展心理学其实只有一种意义,西方的发展心理学或者各种的教育心理学,你去看看好了,近一两百年的心理学,西方的心理学都是属于认知的,认知的心理学,认知的儿童发展历程。 他只能做个认知,所以要对认知的能力加以比较好的教学,要到六岁,是没错,所以从认知方面来讲,到六岁,才比较能够有认知的能力,才比较能够接受认知的教育,那么请问人类是不是只有认知的?所以可见西方的教育学者并没有全幅的观念,没有全幅的观念于是就没有全程的观念,于是就没有把握到教授的最好的时机,就不能够打下人生的基础,不能打下人生的学问的基础,所以就不出人才,出人才出的是什么?出的是认知的人才,但人类不只是认知,因为现在整个人类的文化我们都看到了,为什么这个文化都被我们看到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警觉呢?因为西方只偏一面,而西方人不尊重东方,而东方人也不尊重自己,他放弃了东方,中国人放弃了中国,中国人就跟着东方走,这个就是整个文化心灵的败坏,乃至于结果让我们的教育变成无效的教育,总的理由在这个地方。: i8 c% b. L: ~/ c/ O
      好,现在我们时机把握、内容把握,现在我们方法要把握,方法顺乎他的发展,顺乎人性啊,或者说顺乎人的自然的状况,顺科人的自然的学习状况,我们来把握方法,那么我们考查方法,考查的结果呢?跟现在的教育是不一样,甚至相反,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随着年龄成正比,这叫学习能力递增,所以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递增,而人类还有另外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直觉的能力、吸收的能力、酝酿的能力,像这种能力跟认知能力不一样,认知是什么呢?认知是理解的能力、表现的能力、乃至于所谓批判的能力,这叫认知的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是随着生命成长越来越高,但人类的直觉能力、吸收能力乃至于储藏能力也就是记忆能力,还有内在的力量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学习能力递减。 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生命的全部内涵,不是文化的内涵而已,而是对人类的学习能力的各方面都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各个能力在什么时期,他是最恰当的时候,他是所谓的发展的关键期,你就能够把握它,把握发展的关键期,按照发展的关键给予教育,他就是最自然的方法,他是效果最大的,得到最大效果的你的工作的效率,所以方法要越自然越好,于是就凝聚出这三个原则,我们用一句话讲完: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3 E1 O: g6 S1 x0 Z# j     这样我们就把握了教育的三个原则,原则就是基本法则,而以教育的时机做为一个线索,其实教材跟方法是附属在时机上的,所以我们要把教育时机特别提出来,在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教材?可以让他的整个人性得到最良好的开发,乃至于可以奠定最良好的人生基础,你要在这个时机用这个教材,你必须用一种方法,什么方法?最合乎他学习的方法,于是我们用这三个教育的原则,凝聚出所谓的读经的教育,所以读经的教育先不说,我们做一种最恰当的教育,在恰当的时机,什么时候?越小越好,所以及早,越早越好;恰当的内容,什么内容?对人生乃至于对整个天地宇宙最有意义的内容,让他的人性能够在最短的期间之内达到最高的效果,这种内容叫做什么?叫经典内容。经典是最切合人性的,这些思想的著作,最切合人性的著作,我们教给他,叫他好好地开发人性,所以我们的教材就是经典。' n; x8 i! p0 i+ _. V3 b6 ?
      那么教法呢?就是他能够怎么学,我们就给他怎么学,所以在最早期,人类是听觉神经先发展,所以在胎儿期就能够听,所以能听的时候就给他听,就这么简单!出生以后能看,能看就给他看。听什么呢?听最高最好的声音,就包括古典音乐跟经典诵读;能够看,看什么呢?看人类最高明的美术作品,因为天地间的鬼斧神工我们就不要再谈了,你的居住的地方如果不恰当,像现在的都市就没有美感,只有在野外、在乡间、在山林中有美感,那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只讲人类可以做到的,偏重文化这方面,所以偏重人类的美术作品,所以三岁之内听尽世界名曲,听尽经典诵读,看尽世界名画,看尽世界有名的雕塑、建筑、舞蹈、戏曲,这就是方法!能看的时候给他看,能念的时候给他念,一两岁就给他念,念什么呢?念一般日常语言达不到的这些语言:高度语言,就念经典。 ! e6 O7 y+ Z1 |" n9 F  J
        这样子我们从教育的三原则处才讲读经教育,为什么?因为我们讲的是“儿童读经”教育,“儿童”就是时机,读经的“经”就是内容,读经的“读“就是方法,所以叫儿童读经......
$ i: }$ W3 Q# O* }    (中间断了一些)四标准,我们要保护一个人,从他还是一个孩子就开始保护他,所以要老实读经,老实读经第一个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个,只管读,就是方法,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这个大家都知道。 # H+ p- ~. k: ~* G3 e
     大量读经,越大量越好,为什么越大量越好,因为你只有十三年的输入时间,这是老天规定的,十三年输入的时间,而这个输入期酝酿的力量最强,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个时期,假如他酝酿能力很强,而你没有输入东西让他酝酿,他就空着,所以我们心灵往往在那里空着,于是到了十三岁以上就是满肚子草包,苍白人生,一辈子永远建构不起来,所以只有十三年时间,而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人类的智慧比古人还多,古人一个民族只要面对一个民族的智慧,现在我们一个民族要面对全人类的智慧,你怎么还有时间去做别的学习呢?你赶快把这个人类智慧全部学进来,这样才能让你的人性全量的开发,所以,我们要大量读经。 这个大量读经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说尽其可能,因为人类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要成圣成贤,但是我们立一个标准,让所有人来跟从,这是壁立千仞,能者从之,那不能者呢?不能者也是中道而废,中道而废就是我走起步,走不下去了,走几步也有用,所以,我们立的标准叫做一天读十个小时读十年。
% K$ F* a' R1 U7 [; i5 B9 L            及早读经,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有些人把握并不一定很准确,就尽量的早,有些人是听到读经的教育,听到这个教育的道理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长到相当年龄了,所以及早只能及早到他所知道的那个时刻,这个叫做标准,你有没有达到标准?但是他第一个标准在哪里?就是从胎儿开始叫及早,不行,从出生,从两岁,从五岁,从十岁,你从十二岁,十五岁也可以,也叫及早,二十岁的人也可以及早,现在开始嘛,挽救一下嘛,八十岁的人也可以读嘛,以免将来见阎王不好见,阎王爷会问“你是哪一国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有一本书很重要,你有没有读?”,“我没有”“你是什么学历?”,“我是研究所毕业的”,“《论语》读过没有?”“没有”,“你不辈子不要做人了”,(大家笑),大家知道,他还能做人吗?不可能的嘛,所以没智慧你就墮入三恶道,有智慧就三善道嘛,这是天理昭章啊,自求的,所以叫自求多福,所以及早读经,八十岁也叫及早,从你知道那一天开始。
' n/ P& |8 n% U' T. k) B     老实读经,选择最重要的,所以从《论语》开始,只有读,其它的不管,就是大人读,也会渐渐读出味道,何况小孩?何况一群小孩?所以渐渐读出味道,老实就可以。因为你只要这样读下去,天下就没有什么难倒你的学习了,因为所有的学习都比读经这样子的单调、这样子的乏味,他还要好点,那么你认为读经单调乏味,其实他正合人性,只是不合人的动物性,但是合人的人性,所以老实读经的孩子将来他学任何事物,由于他的笼罩性固然好,但是更由于他的好学的热诚更好。所以我们用老实读经让一个孩子养成自已学习的能力跟自己学习的兴趣,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跟兴趣,我们的教育就好办了,就几乎不用教了。所以老实非常重要,而大量是让及早跟老实达到最高效果的一个方法。 你能不能大量,那也是要看每一个人的福份,所以我常说,一个孩子福气大,读的经就可以多,福气小,你是读不多的,没有福气,是读不到经的,那我也常常听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不喜欢读了该怎么办?我就跟那个人说:一个人能够读多少经,那是他福气所注定的,但是人可以造自己的福气,所以假如哪一天你不想读经了,你的福气就到这里为止,你如果想要增加福气,增多你的福气,你再读下去,请问你的福气到这里就了结吗?有一些孩子居然还想一想说:我还是要多一些福气。(大家笑)。- Q: W/ e/ |. N; c) _
     大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我们以字来算,我初步的标准是,能够十三岁之前学完中文二十万字,外文十万字,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数目,古人背百万字的是很多的,所以我们的字数只要求三十万字,在现在这个时代里面,三十万字已经是了不起了,这是大量的量,字数大量。 2 ?/ @$ X" y$ F# n% ^) F# _
    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我是提倡一百遍,一百遍其实还不能够终身不忘,所以现在有很多地方就二百遍三百遍,那二百遍三百遍你不必要太过提倡,你只要提倡“包本”,这是(福智?)的学校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词,叫“包本”。什么叫“包本”?这一本全包了,叫“包本”呐,就是读《论语》就从《论语》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读《孟子》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这叫包本。你要包本,非得二三百遍不行,除非你是天纵英明,所以包本就只能遍数大量,二百遍三百遍五百遍,当然一百遍已经不错了,如果能够念二三遍那也有长进,所以大量是随个人的福份,
) F: a3 [2 q3 a, f$ O( \     第三个呢,就是由于第一个跟第二个字数多遍数多,第三个时间要长,叫大量,所以第三个是虚的,但是我们把它列出来:时间大量,你不得不时间大量嘛,那么时间大量就要投入很多时间,就是现在我所能够定到的最高的标准,或是说现在有人实践出的最高的标准,就是一天读十个小时,至于是不是能读十年,现在还没有人读十年,其实一个普通资质的孩子,一天读十个小时,只要三年,就可以把这个基本的量,中文二十万,英文十文读完,三年的时间读完,甚至聪明的孩子二年就可以读完三十万字,因为一年读十五万字很简单嘛,一年读十万字是普通孩子嘛,其实一天读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一年要读十万字都是很简单的,普通资质就可以,所以我定的标准是很低的,五十万定十年呐,这是很笨的人呐,很笨他才需要读十年呐,所以一个普通资质的,不用说聪明的,中等资质以上,只要他一天读十个小时,读十年,他所背诵的字量可能将近一百万,不是三十万,这叫大量读经,这是第三个标准。
' T" S1 P* O/ {: W& @     第四个标准就是快乐读经,这个也很重要,我们衡量读经教育成功不成功,要看看这个孩子快乐不快乐,假如我们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那么什么叫人为干扰?大部份都是急切,急切就是比较,你为什么这样?他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还背不起来?他没有依照人性,依照人性就是他反复反复反复,他就印象深,印象深再反复反复反复就记忆,记忆再反复就终身不忘。你就是只有反复啊,我们只是提读经,没有提到背经嘛,那为什么一定要背呢?为什么要逼迫呢?我们大量是要尽量地大量,所以,及早是尽量及早,老实是尽量老实,大量是尽量大量,你只要尽其可能,尽其性,你不要用人为的一种功利心去要求,这样子才使大家都快乐。所以快乐读经可以检验你有没有加入你自己的私心私意,所以教读经的人不可以有私心,尤其不可以有功利心,那这一点也很困难,所以要用这个标准来检查。
/ {* V- B# _, F      五个特质,假如能够按照“一个目的两种性质三个原则四个标准”,那就会有“五种特质”出现,“五个特质”,第一个就是我们读经理论的原理性或理论的深刻性,我们理论是从原理而来,从原则而来,服从原则,最基本的法则。我们一步一步地推,读经教育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育的本质是从哪里呢?从文化的全面性出发,文化的全面性从人性出发,所以从人性推到文化,从文化推到教育,而从教育推到读经,所以读经,它有理论的原则性、理论的深刻性。
! R$ [/ }, R9 ?. J' R& M/ c     第二个特质就是,读经理论的内容的完整性、扩展性。读经他所读的范围,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各种的人生的经典,包括美术、音乐乃至体育,体育读经是什么?就是对身体最有好处的运动,对身体有教育性的运动,所以体育不是运动,体育比运动更深一层,对身体做教育,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所以我们有体育读经,那你就看什么运动是对身体最好的教育?所以我选择两种,一种是中国武术,一种是印度瑜珈,这叫体育,这叫体育读经; 我们数理怎么教?数学跟科学怎么教?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而教就是不必教,人性自然而有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随着生命的成长与日俱增,所谓的学习能力递增,既然学习能力递增,你就等待着他,他到这个时候学什么样的数理,学什么样的科技,就依照他现在的理解能力,每个孩子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数理是不可以教的,数理是不可以整班教的,数理更不可以全国一起教,这个道理也很明显呐,所以数理要自己学,所以数理要因材施教,乃至于数理是不必教,因为人自然有数理的能力,所以数理是最容易的,数理应该最放松的,数理应该是无所谓的,因为你有所谓也没有用,因为他还不够聪明,他聪明还没发展起来,你打死他也没有用,所以数理不要教的,这完全相反于现代的教育,因为现代教育不懂人性。 所以说我们的理论的内容的完整性,内容是很完整的,这个内容完整不是只有读经,只有读文字的书,各种的人性应该开发的所有生命内涵,我们都以经典的方式来学习,都依照最自然的方法来教他,都在他恰当的时机来教完,比如说欣赏音乐跟美术都在三岁教完,那怎么教他欣赏呢?欣赏就不应该教的嘛,你怎么可以教一个人欣赏美术呢?你就给他看很多有美感的东西,有美的意义的东西,他的美感就养成了,这是老天给他的能力嘛,你不是人给他的嘛,人给他的只有知识嘛,那么你只所以能够有知识,也是老天给你有逻辑能力嘛,你没有逻辑能力你哪有知识呢?所以这个还是要靠老天,还是要顺天应人,所以内容的完整性包括各种的读经。
" T$ v6 Z+ [5 Y# }6 L            第三我们讲操作的简易性,这个操作是非常简便的,为什么?合乎人性,合乎人生的发展,所以操作是很简易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你看老实读经就好了嘛,大量读经就好了嘛,他就快乐了嘛,所以这是操作的简易性。理论的原则性,内容的完整性,操作的简易性。3 `+ n# n: ]4 w9 ]/ b1 N; ]
     第四个是例证、验证的广大性,广大,我们说广是指他的例证很多,我们说大是说,他是可大可久,或是多样也可以,验证的例子、例证的广大性。因为有人还说,你们把我们孩子当白老鼠啊,我们怎么可以让你去实验呢?你这个理论还没有成功啊,你刚刚兴起理论才十几年呐,我们孩子怎么可以随便送去给你做读经教育呢?我跟他说,你孩子来读经不是白老鼠啊,是黑老鼠啊。(大家笑),白老鼠在哪里你知道吗?白老鼠是在体制的教育,为什么?因为体制的教育是在实验嘛,不是实验为什么还改革?每一个改革都是十年以后再看看,不是吗?现在十几年了,已经看出失败了,不能改,为什么不能改?因为西方还没有改,所以我们就不能改,你哪有黑老鼠呢?只有读经是黑老鼠,为什么?实验两千多年,而且全人类都在实验,中国就两千多年,西方也两千多年呐,所以例证的广大性,又广又大,多而且是涵盖的空间大,全人类都在实验,所以你为什么还要说这是白老鼠呢?那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体制的教育,纵使不是叫做实验,他就一直是正式的操作,不是实验,他这个正式操作背后有没有理论根据呢?这个理论根据站得稳不稳呢?都不问,就只有说西方人这么做,所以我们跟着这么做,从来不考虑西方人对不对?也不看西方人成功不成功?对不对是属于理论的问题,成功不成功是属于实际的问题,实际已经失败了也不看,那理论更没有去考查,有没有合乎所谓的根源性? 那中国的教育跟着西方已经一百年了,一百年来证明是失败的,所以一百年来的体制教育已经证明是失败了,你就不可以再问:你们读经能成功吗?因为史可法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你自己失败了你还说我很勇敢,你辜负了国家你还说你很忠心,你自己都失败了你还问:你会成功吗?至少我还有成功的希望,你已经失败了。这个叫做验证的广大性。
$ E" I) w# S3 `     还有一个,第五个特质:读经教育的涵盖性。这个涵盖性是说教育的效率,这个也很重要,人说只有读经够吗?也可以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所谓不够,只有读经怎么够呢?人间有那么多的学问让人追求,所以不够,所谓够就是他是一个笼罩性的学问,笼罩性的方法,他一笼罩下来就可以助长、帮助所有的功课的成长,所以从这里说,有他的涵盖性。 , ?! P8 H6 p4 N# j' p4 ~
    牟宗三先生曾经说依照人类的理性来讲来运用,成就东西两大文化,我们可以说在一个人来讲成就他的德性跟他的学问,这个学问是指他的才华,那么牟先生说,仿照康德说的实践理性具有优先性,牟先生说人的德性有优先性,为什么?因为一个有德者,他必定会追求他的知识,一个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会反省到他要有德,所以道德世界必包涵知识世界,这一句话很重要,道德宇宙必包涵知识宇宙,世界用宇宙来讲,这是牟先生说的,道德宇宙必包涵知识宇宙,所以我们教育是以道德为重呢?还是以知识为重?一定要想清楚。 乃至于依照人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发展的就是记忆力,然后发展的是理解力,而记忆力发展的同时,我们如果给他资讯的刺激,又可以建构脑神经系统,建构好的脑神经系统就可以供理解使用,所以凡是读经的孩子就聪明,聪明的孩子就思考力强,或者说语文能力好的孩子他就喜欢阅读,阅读多的孩子他知识量丰富,知识量丰富的孩子思考力越强,所以,总之读经就是一个全面性的,或者说笼罩性的,他的效用是笼罩性的,从语文笼罩所有的学科,从记忆笼罩了理解,那么这样子全幅地人性就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这个孩子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这就是所谓的读经教育的基本的原理。
: x* t& o' c7 y8 `0 V7 V     今天用这样很简短的时间,我都想跟高教授再借一个小时,(大家笑),简短的时间,把教育的基本原理,这几年来所用的一些模型啊,把它整理出一套,整个讲完了,如果大家以后要讲课取用,随意取用,你从哪个方面讲都能透悟到所有方面,你从最深的讲,比如说你所面对的都是学者,你就从人性开始讲,那如果面对一般人,大概要讲四个标准跟五种特质就差不多了、就可以了。所以虽小道必有可观,所以我们的师范生去研究他们的理论,乃至于我们的大学生去研究他们的理论,考硕士博士的时候还在考这些理论,虽小道必有可观嘛,但必竟是小道嘛,那小道要在小道的位置,你安于小道,我会称赞你,你泛滥了,你笼罩其它一切,你没有笼罩性就不可以笼罩,只有读经可以笼罩,你懂吗?(鼓掌)。 为什么读经可以笼罩?因为他有源有头有本,你一定要了解的透彻,怎么了解?一些开读经班的人、教读经的家长、乃至于有些去做读经的演讲、宣导的人,不一定认识这么清楚,但是有一股热诚,热诚就能动人,但是最好都能够有些深度,有深度你才能够呑吐,你想要放的时候就可放的低一点,想要收进来你就有高度,这样子你随时才能够运用自如。 这些读经理论我在《说明手册》,最早期是八十三年(1994年)写的,十六年前写的《说明手册》,那里只是比较浅层地讲,当然它背后也是这种精神,今天讲的是我十六年来讲的最深的,(鼓掌)。最深的也不过如些嘛,但是要达到这个深度,而且你是念兹在兹,你是左右逢源,就不容易,所以我请大家把我们这次研习的资料多看,都在里面,我今天讲过的统统在里面都有,那你多看多看,可以让自己融会贯通,这样子就好办了,其他就大概比较容易。比如说怎么去鼓舞人呐,怎么去给他说实际的做法,刚才说了例证,大家可以随时收集,应该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宣导员。 还要说一下,我们在座有许多宗教徒,宗教是人类很重要的一个活动,他们还把宗教与艺术摆在人生最高的追求,所以人生比较低的追求:生理的、心理的就不说了,他们认为:一般的知识的学问、科技的学问,是低层,科技的学问之上,还有伦理道德的学问,那之上还有宗教艺术的学问,因为宗教艺术通于天,伦理道德只在人间,那么知识是归我们人间所用,所以知识技能,就科技是最低的学问,然后再就是伦理道德,他们认为宗教与艺术是最高,所以宗教是一个很高的人生的活动,但是中国人呐,道德即是宗教,像孔子道德即是宗教,所以“知我者其天乎,”“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在这里就有天人贯通的一个情操,这就是宗教情操,所以中国有这样子的一条路,是西方人所不知道的,那么所以宗教是一个很高的情操,但是我们刚才说,我们推广读经是从人性,从整个文化的全面性,那所以我们要做宣导的时候,尽量在文化的层面上说,因为把人性培养了,把人培养了,这样可以出宗门的龙象,不管是哪一个教,你有基础了以后,你有机缘再信这个教,他成为一个教的一个支柱,这是很可能的。 所以我们读经教育并没有说人才将要到哪里去,但是都成为各个部门的大才,从事企业,是企业的大才;从事政治,政治的大才;从事宗教,宗教的大才;从事艺术,艺术的大才;等等,成为各方面的大才。那在宣导的时候,宗教的气氛尽量不要太浓厚,让人家觉得教育就是要为宗教服务,或是讲读经就是要吸纳教徒,像这种印象是不大好的,我知道,很多我们朋友其实没有这个心,但是在有些地方做也会有这个做法,这个是不大好的。 比如在读经班里面让孩子学礼仪、学威仪,像有一个佛教团体,知道读经班要读经了,读经读得不错,从《论语》读起,后来有一个和尚来观礼,说你们怎么读《论语》?读佛经,所以就把这个内容全部改成佛经,所以一般的孩子都离开了,所以像这样子,好像是他很热诚于担负、肩负释迦的事业,担负释迦家业,那么其实他是败坏,所以,所有和尚都是释迦的罪人,所以牧师都是耶酥的罪人,当然,所有秀才都是孔子的罪人,(大家笑)。 那么他怎么担负释迦的家业?心胸要开放,所有宗教都是劝人为善,都是心胸要开放,最开放的心,他才能够有最大的发展,为了整个世界,放出去他是多元的,收起来就是人性,每一个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达到人性的开发的机缘不同,他就有各种不同的人生的方向,有的人是宗教,世界有各种宗教,宗教也是将来世界的一个大问题,一定要用文化来解决,要不然的话宗教要冲突下去,所以我们希望,假如你有宗教信仰,不管是佛家或其它的,像有人信基督教,他说,这个书我们不要读,像这样也是太小气了,所以我们只问对人生有没有意义,从这个地方讲起,而且做宣导也是要对广大的群众做宣导,一定要站在文化的立场做宣导,这是我最后讲读经理论,算作一个建议、一个交待,好。 问:王老师,对不起,我可以请问一个问题? 教授:你问高教授,可不可以问?(大家笑)请问请问。 问:王老师,如果有人问说,明清时代的科举制度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们读了很多古文经典,可是也出了很多贪官污吏,那我们要怎么回答? 教授: 这个问题我们这个里面有,谁看到了?应该有,这个问题是常常回答的,因为稍微有思想的人很快就会想到这个问题,没有思想的人想不到这个题,他只问我的孩子读经以后功课会不会好一点啊。(大家笑)他不会关心到所谓的时代啊,国家民族,人性的忠奸。有思想的人他会关心这个大问题、这些人性的大问题,但是问这个问题都是思想不成熟的人,所以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知道他思想不成熟,为什么?因为他有一种对比的能力,逻辑的相当的能力,但是他没有全面观照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全面观照,你不可以走一偏,然后再看某一偏产生问题,所以你只要把你的位置站高,或者你只要站在中间,你就可以自己解消这个问题,那怎么样调高一层?或者站在中间来看问题呢?我们就可以这样看:哪个时代没有奸臣?哪个民族没有奸臣?哪个国家没有奸臣?所以这是人类普遍的问题,不是读经的问题,那么读经正是要化解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作奸犯科是来自于人的劣根性、人的动物性、人的魔性,所以人有人性,有光明性,有神性,但是人一方面也有堕落性、黑暗性、劣根性、魔性,那经典正是要转魔为圣,化黑暗为光明,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可以化掉,所以我们教育只能够做一种期待,有最高的期待,就是我们最要追求的,最高的期待不代表人人都成圣成贤,所以纵使教育了、纵使读经了,有些人还是作奸犯科,而且读经的人作起奸犯起科啊,那是更加严重,那么这个问题不能归咎读经,是归咎于人性,读经已经是尽量地化解,这是我们站在比较高一层看,再来,我们站在比较中正一点看,假如你说读经还有奸臣,时代还会乱,那么请问:不读经就没有奸臣了吗?时代就太平了吗?你要问这个问题,你要反面来问,那我们可以很快的自己有一个答案,假如中国从早两千年来不读经,中华民族肯定亡了!因为没有智慧,就一定要走向灭亡,那为什么还有奸臣呢?你为什么不想一想,用一个忠臣的思想来想,有奸臣才有忠臣呐,而且一定忠臣比奸臣多嘛,善人比不善人多嘛,这个世界才可以流传下来嘛,还有,时代乱了,因为人心坏了,奸臣多了,那些出来所谓赴汤蹈火来拯救万民的,那些忠臣,从哪里来?读经来,所以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也是读圣贤书的啊,你没有读圣贤书有这种志气吗?你能够救国救民吗?所以这些人呐,思想都是太偏颇了,他们有思想,而他的思想不成熟,所以不要随便问我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问题都是由于自己思想的不恰当,我不是说你的,我说那些人的,(大家笑),这样可以解决你的疑惑吗?OK。 凡是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我都已经解决,那你要多看资料,网络上有人收集我的回答,当然是也有我的演讲,也有我对问题的回答,还有互相间的讨论,还有别的人回答的也相当有意义的,都收在里面的,有这里的三倍多,一千多页,印出来,两大本,这么厚,而且都已经分类了,分了二三十类,叫做季谦网路答复集,很小的类,比如:自闭症怎么办?我们孩子都不念出来怎么办?这样子,他一直想要把经典关掉怎么办?他一直想要听儿歌怎么办?像这些都有分类,分成几十个类,所以你要查哪一类都已经很清楚......如果能够把那一千多页看完,大概更好,那你说,这三百多页都看不完呢,那实在太差劲了,三百多页要看几天?你还要多回去收罗一些问题,还好,以后我把这些烧成光碟给大家。(热烈鼓掌) 一的、二性、三原则、四标准、五特质 一的: 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 二性: 一是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用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了解。 二是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 三原则: 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四标准(四法印): 老实读经:第一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是只管读,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就是方法。 及早读经:第一是从胎儿开始,第二是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就尽量的早,从你知道那一天开始。 大量读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第三个时间大量。 快乐读经:假如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 五个特质: 第一个:读经理论的原理性或理论的深刻性。 第二个:读经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扩展性。 第三个:操作的简易性。 第四个:例证、验证的广大性。 第五个:读经教育的涵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