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原唱是谁:刻录CD经验之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00:53

刻录音乐CD经验之谈

一、刻录数据光盘
1.先将空白的CDR光盘放入刻录机,启动Nero。软件会首先扫描当前的SCSI/IDE总线设备(刻录机及光驱)
,然后弹出"New Compilation"窗口。刻录数据光盘选择CD-ROM(ISO),同时在右边的"Multisession"标签
里选择"No Multisession"。继续选择"File Options"标签,在"File→Directorynames Length"里选择"ISO Level 2",只有选了这一项,才能刻录中文长文件名
2.现在单击"New Compilation"窗口右上角的"New"按钮,出现了Nero的工作主界面:由左、右两大部分组
成--左边,是刻录文件窗口;右边,是文件浏览窗口。现在要做的是从右边的文件浏览窗口把要刻录的文件用鼠标直接拖到左边的刻录文件窗口去。当拖放完成后可以在下方看到用蓝色指示条表示的所选文件的大小。
3.单击工具栏里的"Opens The Write-CD-Dialog"按钮,在弹出的Write CD窗口里选"Burn"标签,然后在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在下面选择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按下右上角的"Write",就开始刻录数据了。
二、刻录多区段数据光盘(Multisession)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CDR光盘放入刻录机,启动Nero,软件会首先扫描当前的刻录机及光驱,然后弹出New Compilation
窗口。选择CD-ROM(ISO),这时在右边的"Multisession"标签里可以看到"Start Multisession"和"Contiune Multisession"。其中"Start Multisession"是表示刻录第一个区段而"Contiune Multisession"则表示续刻的区段。
2.当把准备刻录Mutisession光盘的第一个区段(Session)的数据刻录到光盘时,就在Multisession设置标签里选"Singlesession",其它步骤与上例中的操作完全一样,不再重复。
3.如果准备刻录的光盘原先曾用多区段方式刻录过数据,那么就应该在"Multisession"设置标签里选"Continue Multisession",才能将新数据续刻在原来的数据之后。当在"Multisession"标签中选择"Contiune Multisession"后,在下方的"Options"区域里的设置项将变成可设置状态。其中,当刻录时遇到同名文件,则可以使用的"Replace files on compilation"来解决,它一共有4种选择,分别介绍一下: Archive bit set:Archive是一种文件属性,如果文件曾用BackUP之类的程序备份过,便取消Archive属性,直到文件被修改过才又设定Archive属性,所以这个属性是用来判断文件的新旧。如果选择此项,那么只有在新文件的Archive属性设置了才会覆盖原来的旧文件。 File date or length changed:当文件保存日期或文件长度发生改变时,才用新文件来替换旧文件。 File content changed:选择这项时,Nero会逐字节来比较文件,若发现改变就会以新文件替换旧文件。 Always:无论文件是否有改变,一律用新文件替换。其它的项目使用默认值就可以了。
4.设置好项目之后,单击右上角的"New"按钮,程序开始自动扫描光盘里以前刻过的区段,注意选择当前
准备刻录的区段与前一区段关联即可。
5.完成上述设置后,依照上一例中的步骤,把文件拖放到刻录窗口,执行刻录操作,具体步骤就不再重复了。
三、刻录音乐CD
  Nero 4.0已经可以支持CD音轨刻录了,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先转成WAV文件。刻录音乐CD时,对于录音磁带,可以通过声卡的"Line In"接口输入并录为WAV文件;如果是从多张音乐CD中选歌,那也很方便,直
接用AudioGrabber这样的抓音轨软件就可以得到WAV文件。
  1.先将空白的CDR光盘放入刻录机,启动Nero,选择"Audio-CD"项目。在右侧的Audio标签里可以输入
光盘的名字和歌者(演奏者)的姓名等资料。在"CDA Option"标签下则可以设置光驱的读取速度、刻录前是
否在硬盘里做音轨的缓存的项目。接着选"Burn"标签,然后在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在下面选择
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
  2.单击右上角的"New"按钮,从右边的文件浏览窗口把要刻录的WAV文件(或音轨)用鼠标直接拖到左边
的刻录文件窗口去(需要为源音乐CD取一个名字)。在左边窗口里选择一条音轨,按下"Play"按钮,可以预听。
  3.单击工具栏里的"Opens The Write-CD-Dialog"按钮,在弹出的"Write CD"窗口里选"Burn"标签,
然后在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在下面选择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按下右上角的
Write,就开始刻录音乐CD了。
四、光盘对拷
1.先将空白的CDR光盘和准备刻录的源光盘分别放入刻录机和光驱,启动Nero,选择"CD-Copy"。
2.在右边选择"Copy Options"标签,在光驱下拉列表中选择源光驱及其读取速度。在"Burn"标签的Action
区域里只选择"Write",然后选择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
3.完成上述设置后,单击右上角的"Copy CD",就可以开始对拷光盘了。
五、刻录数据与音轨同在的Mixed mode光盘
1.先将空白的CDR光盘放入刻录机,启动Nero,选择"Mixed mode CD"。
2.在"File Options"标签下,在"File-/Directorynames Length"里选择"ISO Level 2"以刻录中文长文件
名;在"Character Set"标签里选"ISO 9660"。在"Burn"标签里的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在下面选
择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
3.完成上述设置后,单击右上角的"New"按钮。把数据资料拖放到左上方的数据刻录窗口中,把音轨拖放
到左下方的音乐刻录窗口里
4.单击工具栏里的"Opens The Write-CD-Dialog"按钮,在弹出的"Write CD"窗口里选"Burn"标签,然后
在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在下面选择刻录速度和拷贝份数。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按下右上角
的"Write",就开始刻录Mixed mode光盘了。
  如果先将光盘的内容制作成映像文件,然后再把映像文件刻录成光盘的话,就可以大大降低刻录失败
的危险,虽然代价是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但是有的时候这是值得的。操作步骤如下:
六、用映像文件刻录光盘
1. 启动Nero,在New Compilation窗口里选择CD-ROM(ISO),在菜单栏里执行"CD-Recorder→Choose Recorder"命令,接着选"Image Recorder",并按"OK"确认。
2.在Nero主工作界面的工具栏里,单击最左边的"Creates a New Compilation"按钮,选择"CD-ROM(ISO)"后,按右上角的"New"按钮确认。然后将要制作成映像文件的文件用鼠标直接拖到左边的刻录文件窗口去。
3.单击工具栏里的"Opens The Write-CD-Dialog"按钮,在弹出的"Write CD"窗口里选"Burn"标签,然后
在Action区域里只选择"Write",设置完后按下右上角的"Write",就开始制作映像文件了。
4.下面准备将映像文件刻录成光盘。
5.在Nero主界面的工具栏里,单击最左边的"Creates a New Compilation"按钮,在菜单栏执行"File→
Burn Image"命令,找到并打开刚才做好的那个映像文件。在随后出现的"Wite CD"窗口里,单击右上角的
"Write"按钮,就开始用映像文件刻录光盘了。

光盘成功刻录要诀
  使用正品
  要保证刻录的成功率,应尽量使用正品刻录光盘。Acer的金盘价格不贵(8元),口碑不错,值得购买。切勿图便宜而购买劣质的CD-R、CD-RW盘片,劣质盘片很易碎裂,反射率指数不达标、质量无保证。
刻录软件并非最新的就是最好的,随机赠送的刻录软件都与刻录机有良好的兼容性,不必舍近求远。
  电源要有足够的功率
  若你使用劣质的AT、ATX电源来进行刻录,你应马上把它换掉。本人过去曾用一个“号称”250W的杂
牌ATX电源,小容量区段刻录(SAO,Session At Once)一般能顺利进行,但进行大容量整盘刻录(DAO,
Disc At Once)时,竟然屡刻屡败!打开电源盒,里面的电路器件“陋不忍睹”,开机半小时散热片已热
得手不敢触,不得不把电源换成300W的七喜“大水牛”。动手能力强的“烧友”可以把电源中的开关功率
管换成125W/8A以上的大功率管(如BU508A等)、更换一块大的散热片,并适当加大低频滤波电容的容量
,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保证电源不中断
  刻录过程中电源如果中断,盘片及时间都会浪费。因此刻录时不要打开BIOS及Windows中的电源管理
功能,否则刻录时键盘和鼠标如果长时间无信息输入,系统会自动进入节电模式,停止供电。认真检查每
一个电源插头、插座,不要有松脱现象。
  让刻录机独占一个IDE接口
  对IDE接口的内置刻录机而言,应让刻录机独占一个IDE接口。如果必须共用IDE接口,也要把其设定为主设备,以保证刻录机的稳定工作。
  加快数据读入的速度
  光盘刻录时先要把刻录的数据读入缓冲区,如果数据读入的速度较慢,容易造成缓冲区的数据不足或
中断,导致刻录失败。因此对光盘整盘复制时,你最好先把光盘镜像到硬盘中,这样数据传输远比光驱读
入快,刻录的成功率也远远高于由光驱读入的方式。在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中打开硬盘的“DMA”选
项,也可以加快传输速度。缓存的大小往往对刻录成败起关键作用,用缓存大的刻录机进行刻录,成功率
远比缓存小的刻录机要高。Acer 8432A采用8M缓存,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另外,购买最新的支持无缝刻录的新型刻录机是最好的办法,比如Acer 1208A。
  光盘刻录时切勿执行其它任务
  系统多任务工作会造成数据读入光盘缓冲区的速度减慢、中断而导致刻录失败。为了避免电脑突然进
入多任务工作状态,系统负担突然增大,你必须把“计划任务”中的项目关掉或取消。刻录时如果有人访
问你的电脑,也会引起系统负担突然增大,读入缓冲区的数据减慢、中断。你应该在刻录前关闭与外界网
络的联络。另外刻录前要关掉屏幕保护程序和防火墙、病毒扫描等后台运行程序。
  系统的稳定性要保证
  一些DIY“发烧友”喜欢用一些优化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对注册表进行修改或对CPU进行超频,如果
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导致CD-R、CD-RW盘片的格式化时无法终止或刻录时容易出现中途死
机等现象。对经常出现非法操作、停止响应等现象的机器,应先把这些故障排除后再刻录,否则很难保证
刻录的成功。
  尽量不要连续刻录多张盘片
  无论刻录机本身或电源,都存在热不稳定现象。连续刻录就有可能出现后面刻录的盘片失败现象。
  慎防CD-R盘片“暴死”
  以DirectCD 2.5来说,如果要对CD-R盘片进行再写入,一定要预留15M的空间写入相关信息,以建立
新的区段。若不预留空间,光盘有可能会因空间不足而“暴死”。因为对CD-R刻录,每一次再写入操作,
都会重新将已刻录的文件进行组织化操作(与CD-RW的再写入不同),我们最好一次性写入更多的数据,
否则多次再写入不但会造成光盘空间的浪费,还可能出现忘记预留空间、部分数据无法刻完的情况。
  为机箱减震
  如果你的机箱较薄,机身较轻,内置刻录机工作时主轴电机的高速转动就会造成整个机箱的轻微震动
,若震动超过了光头的循迹伺服及聚焦伺服范围,激光点在烧录盘上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刻录失败。
为此你的机箱必须用减震垫垫平,以减少机身的震动。另外光盘在刻录时,人离电脑应远一点,如果一不
小心触动机身,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

复制音乐光碟对于发烧友来说是件重要的大事!
每一片音乐光碟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烂片是录音师、编曲或演奏者的问题,发烧友决不承认是自己眼光烂…),如果要借人试听、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这时就难免会衷心希望有备份片多好!在电脑普及化与烧录器低价化之后的今日,这个梦想终于垂手可及了…。“遥想”当年Philips 推出第一台商业化单倍速光碟烧录器时,在展览会场上 salesman 从鼻孔哼出十块台币的价格,笔者只好抱着受伤的破碎心灵扭头便走。
而今在众多的烧录器品牌里,挑选出适当的机器后,令人伤脑筋的是要搭配哪个程式来进行烧录呢?
在使用电脑进行复制烧录的范围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是电脑网友们,讨论各种五花八门格式的烧录技巧
、VCD&游戏光碟的复制…。但是真正属于音乐光碟的复制讨论呢?很少。  大多人认为这早就讨论得差不多了,解决 jitter 问题不就成了...;可是实际上
有哪套软体可以真的达到这个“简单”的要求呢?
很多人会直接想到 DAO 这一套软体;或是更进一步地提出 CDRWin 吧?
对于发烧友们来说,玩电脑只是另一种“娱乐休闲”,或者工作需求所致; 如果可以藉由它来产生完美的复制音乐片,才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现今如果还要在 DOS 下记那些参数,或是学习如何写 Cue File(免了,新版 CDRWin已改进),不如努力赚点钱买台Marantz DR700 还比较简单些?DR700在德国市场价位听说是2~2.6万台币左右,数位输出入部份做得是令笔者“羡餍”不已!再加上可以转录 DAT&MD…,啊啊!可惜只能使用专用烧录片,一般的 CD-R & CD-RW 片子又不吃,所以还是放弃了~。 CDRWin 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烧录器,录制出符合使用需求的片子;
好比 Bob Dylan ‘Live 1966’(Sony, 1998/12 喜欢他的人可以到(http:/www.expectingrain.com/看看) 要作一些有趣的音轨配置,就可以用这套程式来烧录。问题是 CDRWin 在抓取音轨的部份,并没有更精确的设定功能,所以未必称得上是 perfect,对于热烈支持CDRWin的人来说,可能不觉得它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笔者会在后文相关地方做解释,请耐心阅读下去~。 既然有这么多能人异士在 VIP 里,好吧!您还能期待什么呢? 果然,某日 James 兄 e-mail 一套软体过来,附注本软体可控制 gap size…云云。
笔者心中嘀咕着这又是什么特殊烧录程式否?乍执行下,呵呵~,可真称得上是 Professional for Audio CD replicater! 这套软体Feurio具有撷取CD音轨、播放CD与Wave档案、编辑Wave档案,以及烧录音乐光碟的等功能。之前的116德文版让人看得很辛苦,不过后来有推出英文版,根据该公司所宣称,具有以下特色: 1. 支援高达8部Teac烧录器,以6倍速进行光碟复制或母片制造。 2. 搭配具硬体Jitter校正的光碟机,可以完整地抓取音乐光碟上的数位资料,据称速度可达15倍速。 3. 程式本身具有优良的多工能力,可在烧录时聆听音轨。在 NT下使用,只要设定正确,几乎不可能有"Buffer-Underrun"的问题。 4. 完整的专案功能,可以将光碟内容完整保存下来备用。 5. 具有超烧功能,可侦测光碟片实际容量、进行超烧。 6. 可烧录 Mix-Mode 光碟。 7. 专业版可同时使用多台不同厂牌烧录器,进行复制或母片烧录工作
(http://www.feurio.de/professional.php)。
8. 可直接将MP3 音乐档案烧录为音乐光碟AudioCD,专业版内附 BladeEncoder 压缩模组。 9. 支援 CD-Text 烧录。 10.具有光碟封面、标签编辑程式。
11.可调整每一轨之间的 Gap 大小(暂停秒数)。
一切看来是这么完美,不是吗?先看看它号称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的能力吧! 在读取方面,目前有些光碟机都有做 jitter correction 的功能,有的是以 buffer 运算处理后输出,有的是在 DAC 做处理,有的是控制读取头到精准的位置。 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红皮书 AudioCD 规格,可以理解到问题是出在 PCM 资料储存在光碟上,并没有 sector mark,所以许多光碟机在读取过程中,如果因为硬碟或烧录器 buffer满载,中断原有读取位置、要再继续读取时,便会抓不到原有的正确位置。而这种中断所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波形的失真,一般称之为 jitter。当年制定这个 Audio CD 规格时,就允许这种读取上的误差,以每秒75frames 来说,漏失掉几个 frame 是可以被允许的。如果您是在家用音响上听,或许根本听不出差异?
不过改用电脑抓音轨时,为什么这个问题反而变得很重要了呢?难道一套数万元的电脑,比不上一台才二
分之一价格不到的 DR700吗?抛开 D/A 与 flat amp 等问题不谈(其实还有很多部份都暂时把它给“忽
略”,不然就不用比了),抓取音轨的部份,就电脑来说是可以做到比一般家用音响更精确的程度;或许比不上专业名器或发烧转盘,但是起码已经可以上得了频谱分析来用“看”的了。 如果说可以抓到这种只能“看”出差异,而“听”不出差异的音轨资料,笔者认为就够了…;更何况笔者也实在借不到很好的转盘来比较…。再看看电脑上抓音轨的问题吧!如果抓取资料的速度是8倍速,那么 8*150=1200(k),这种资料量对于一般硬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是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在于,系统本身占掉CPU与I/O timing的overhead,就造成读取出来的资料无法连续写入硬碟(当然也无法连续直接烧录)。既然资料过多无法连续写入硬碟,读取光碟机的动作也只好稍待硬碟完成写入,再继续读取资料;这种
读取中断,就是一般光碟机读取音轨会形成jitter 的状况。解决之道为何?找一台有做读取头位置校正的光碟机吧! 其次,笔者知道上面写了这么一句“当然也无法连续直接烧录”,一定会有人好。 Why?现今烧录器大多内建某一容量的 buffer,再加上越来越快的烧录速度,理当可以和 CDROM 做同步烧录吧?如果在不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这样玩,一定又是暴音连连!因为要还得考虑作业系统的运作,会占用硬体资源(与上述硬碟写入状况类似),在一比一的对拷模式里,要嘛就是光碟机的读取资料可能过慢,造成 buffer-under-run;要嘛就是光碟机 stand-by造成暴音。通常是前者状况较多,不过这是经验之论,还是得视系统而有不同差异。 另一个问题是:jitter 解决就成了吗?是的,起码在复制上来说是这样就够了。 一般玩音响的网友在讨论的 jitter,和这里所说的 jitter 是有一些“时间”与“位置”的差异。一个正弦波在读取时,可能因为转盘的速度不定,或读取头漂移产生某种程度的 jitter,这个既不可能完全消除,唯有寄望尽量减少至无法听出差异…。再来是 D/A 转换器的波形失真,加上类比放大部分的时序延迟或混乱(导因于Tr 的回转率或其他主被动零件的充放电、震荡等问题),然后是线材与电源的污染…。唉!反正说来就是令发烧友摇头叹气不已的老病了!可能这是个小问题,但在动态范围较高的 CD来说,简单的小瑕疵,会经由播放系统放大到可以“辨识”时,就会令人然难过了起来。 好吧!我们现在也只能在容忍度与荷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毕竟这里讨论的是音源部份的问题,所以在这一部份既然都可以解决令人讨厌的jitter,或者说至少可以做到与原版片听不出差异的程度就可以了。顺带一提的问题是︰不同染料的片子,烧录音乐光碟,会导致不同的声音吗?这个问题有点好玩的是它看起来似是而非,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有的只是不同染料与材质,造成读取不顺畅,形成杂音的现象;并不会因为它是蓝片或白金片,就有么比就甜美的声音云云。 同样的数位资料烧录在不同片子上,是有着固定位置与纠错方法来处理,不过根据经验,较差的片子确实是“不耐用”;同样可以烧录、正常读取,问题是染料成份或接合较差,
导致数月后就无法正常读取。
好吧!这点也容易解决,看在原版片都是2、3百起跳的份上,使用进口金片烧录备份吧!难道还会太贵吗
?那么,Feurio 这套程式真的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吗? 如果您有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来搭配,笔者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没问题(光碟机拼不过一些高
级的转盘,所以只能是“几乎”)。假使没有呢?
它也可以帮助您降低这个问题。您可以在 Feurio 的 Program parameter 里,进行 Test Device(感谢
作者!已经改用英文,当初翻译的快累垮了~),
然后耐心的看看光碟机的能耐,将它建议的’offset’值,填在‘jittercorrection’ 后面那个 ‘
offset’ 栏位。这样以后当您在复制音乐光碟时,就可以大大降低暴音的机会。如果母片刮伤过多,请
您以该片重测的数值为准,切莫每片都用同一数值,然后才写信来骂笔者…。 “可是这种 jitter correction功能在许多抓音轨专用程式里都有啊!”
说得好,不过这样就得手动先抓音轨,再用烧录程式做成光碟;假使不幸要烧live record 类的片子,还
得手动改 gap 大小…,挺麻烦的不是吗?况且那些程式大多不确定告诉您要填多少 offset值,瞎摸乱填
还不如空白算了。既然 Feurio 能一次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将问题复杂化吧!
MP3 转烧录与 CD Text 支援功能都很有趣,可惜笔者没兴趣实验,所以来看看它的超烧能耐吧!
笔者随手找了这几片试验︰
· Schubert:SymphonieNR.9(Wiener Philharmoniker) 现场录音片,ORF.1991,片长78'18。
· J.S.Bach Orchestral Suites1-4, Decca 发行,片长 77'48。
· J.Brahms Sym No.1 / 5 Hungarian Dances, Sony 发行,片长 70'52。
片子都还很好找,不是顶贵的。在超烧之前,先设定好它的相关选项,以免出现非预期的讯号时,心里不
太舒服。
各种空片的容量都不太一样,目前笔者偏好使用一些大厂牌的金片或绿片,偶而会烧些蓝片送人…,白金
片(水蓝片)就懒得测了。如果您想好好保存这些音乐备份片的话,建议您使用较有信誉的空白片,或许
这些片子多半是MIT,但是他们的品质相对地会比低价竞销的片种来得稳定些。
测试容量是个很有趣的项目,许多低价片往往同样的标签,不同批货就不同容量。 或许您会猜测可能会有好货出现,但是依据笔者的经验,商人做生意在实务上是没有太多道德考虑,只?quot;一分钱一分货"的实用性非道德标准可以勉强参考。从这里您也可以培养一些实务经验,譬如记录下它侦测出的制造商资料,再看看空白片的标签与 Mark,多做比较后就可以累积经验,认知到原来许多片子只是标签的差异,并不值得那个价差…。另一方面,真的烧到容量极限时,又有哪些厂牌的片子依然可以顺利读取,也可以在这样一份追踪记录里看出经验,对于日后挑选生产厂牌与片种,有着相当的帮助。假使受限于经济能力(谁不缺钱呀?),就可以发现这些经验记录是顶重要的资料。 Feurio 在超烧上并无其他重要问题,只要您有确实侦测各片种的容量差异、不塞暴空片容量,大抵可以正常烧录出完美的复制片。 测试时,多在119英文版里使用,虽然它推出了1.21,版本更新History依然是一堆德文(没办法,德佬的英文程度未必比老中好),看看它有什么新功能吧?
· 支援CDPLAYER.INI 资料的互换
· 支援”variable Bitrate” Mp3 档案
· 直接抓取 Audio 为 Track
· 新增 Specail parameter 的 Stop-Command
· 复制资料光碟
· 读取完整的ATIP资讯
· 较完整的CD-Text 烧录功能
现在推出了1.22版,有这些新增功能:
· 支援 CD-Extra 读取能力,复制 CD Extra 功能在下一版才支援
· Writer 可直接烧录 image file(之前需经由 Project 指定位置)
· 支援烧录 Nero 的 image file。
· 修正读取错误,提供中断、略过等选项。
· 正确播放专案内的 index-0 设定。
· 支援烧录一般的 image 档案(需为无档头资讯的 img, bin 档)
这些功能对于要制作 CDExtra 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的发展是由纯音乐光碟的烧录制作,慢慢跨
出到一般资料的烧录(对于使用者来说,红皮书规格是根本之道,由之结合橘皮书、蓝皮书规格,似乎颇
有一套?)。
建议您使用前注意以下这几点:
1.程式执行之初,会询问程式资料路径,这是指处理wave档时,所占用的磁碟机位置。
2.依据经验,如果您不做录音或效果处理,约莫 1GB 空间就可以了。假使有其他需求,可以考虑找颗便
宜的大容量硬碟来搭配,不一定得找 SCSI 硬碟,因为它抓音轨的能力还不错。
3.Feurio 主要包含 Manager, Write, Track Edit 以及 Label 四个模组。除了Track Edit 必须配合
Manager 使用外,其余三者皆可独立执行。
4.\Projects\ 目录会包含有您使用过的各个专案资料,而实际的 wave 档资料,就储存在第1.点里所指
定的资料路径(通常是各磁碟的\wave\里)。
5.程式对话框大多已经改为英文,德文部份不多,如有乱码并不妨碍程式运行。
6.在"Copy Audio Track" 里选取好您要的设定后,就可以开始复制(抓音轨或复制)。这里的 "Copy Setting" 项目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音轨 Gap 的需求? 如果您什么都砍了,抓出来的资料档会小一点点,听得出什么差异吗? 大概听不出来,因为少有人在意各轨之间的空白时间。如果您要复制现场录音的光碟片,也不必这么麻烦,直接以 Write翻版即可。我想了想,大概只有早期使用Sony 2 倍速 CD-R 翻版的片子,因为不支援 DAO,所以有些现场录音的片子,各轨之间的空白令人讨厌,用 Feurio 试了一下倒令人满意。
7.封面编辑程式的文字,是依照您在专案里的设定自动产生,至做出的封面颇有专业水准;可惜无法随意
增减文字(看得出德佬的思惟模式像水管了吧?)。
8. TrackEdit里丰富的选项,只能让您处理一些分轨与相关资讯编辑的工作,笔者对这部份兴趣不大;有
意调整音乐资料“内容”者,应该会喜欢另一套烧录程式︰ DartPro98。它也是一套整合型的音乐光碟烧
录程式,重点在于音乐资料的编辑,而非烧录技巧的详尽; CDRWin 音乐光碟烧录经验谈 Hysk
这套程式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然 ISO-Clubs 不会用它“学术交流”...。究竟它有什么魅力呢?
要“欣赏”这一套程式的迷人之处,必须先了解一些规格问题︰
1.Mix-mode
混合格式的烧录,第一轨为资料轨(占用track1,index0),第二轨为音乐轨(占用 track2,index0),
这就可以让资料与音乐并存在光碟上(Ref. http://www.cinram.com/Enhancde.pdf)。问题在于第一轨是
资料区,一般家用音响无法读取黄皮书规格的资料,会当作是 PCM 资料解码。而这些资料经由放大器传
送到您的高音喇叭时,可能会有相当高的暂态直流...,
于是您的高音单体就可以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焚琴煮鹤之余,此地空余伤心与无奈。
2.Hidden Track(这段算是翻译上述参考资料而来的)
假使我们自己写 CDRWin 的 Cue-File,将资料烧录在 track1,index0、声音烧录在 track1,index1,因
为大部分的 Audio CD 转盘会从 track1,index1 开始读取音乐资料,所以在它之前的资料轨也就相对的
被“忽略”而不会有mix-mode 光碟的困扰。
但是这种光碟也会玩出问题︰假使您听音乐时忍不住“手贱”,喜欢按下'Rew'(回转)按键,当您对第一
首歌回转到“越界”时,类似 mix-mode 的杀手噪音又会出现。不过这得视您的转盘是否愿意配合您的贵
手而定,有的转盘不吃 CD+G 这一类光碟片,就不太会产生这种问题;中、高级转盘的韧体多半为了相容
性问题,是可以这样玩出毛病的...。
3.CD-Extra
既然如此,干脆把 Audio track 搬到前面,资料轨放后面不就成了?
没错,这就是 CD-Extra 规格的目的。可是我们仔细看看它的规格图解,您不会怀疑一片光碟上有两部份
的 lead-in & lead-out,一般的光碟机读得到吗?大多数的 Audio 转盘在应用上当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原本就打算让它只读得到前面的 audio track。但是许多光碟机虽然支援multi-session 的片子,
却不支援多组lead-in & lead-out;解决办法说来单纯,就是修改韧体或驱动程式,只是光碟机贱价,少
有厂商愿意负责支援后续的更新服务。自保之道就是到 http://www2.osta.org/osta/ 去了解一下何谓
MultiRead 规格,看看自己的光碟机是否可以处理 MultiSession的光碟片。
上述各种方式烧录的问题,看来就以 CD-Extra 最有用啰?假使您认同这个概说,请继续看看如何使用
CDRWin 烧录出这种规格的光碟︰
烧录器在设计上有所谓的 disc-at-once 烧录模式,雷射可以因之持续输出,不会造成 track 之间的
gap(也就可以避免掉播放时2秒左右的空白时间);但这种模式是一次写完一整个 session,换句话说,
它无法在 disc-at-once 模式里,帮您烧录出两个 session。
那么 CD-extra 不就玩完了?只要有钱赚,厂商马上会聪明起来!
有的烧录器开始支援 track-at-once 模式,让您可以在以 DAO 模式烧录的片子上,再烧录资料上去;而
因为它可以轨为单位进行 lead-in & lead-out的 close session 动作,所以称之为 track-at-once(这
里的说法有点倒果为因的味道,不过曲从笔者文意,请勿苛责便是...)。
在CDRWin里,您可依照一般烧录音乐片的程序,填写好 Cue-file,然后在烧录画面里勾选 'Open New
Session' 项目(要做 Multi-session),等它烧录完毕后,再烧录第二个资料 session 即可。烧录第二
个资料 session 时,就不用勾选 'Open New Session' 项目,因为就是要利用支援 multi-session 的光
碟机,在读取时会自动去抓取最后一个 session 的特性。所以干脆顺便close disc吧!
“什么?制作 CD-Extra 这么麻烦喔!”
唉~好吧!来看看什么叫做麻烦呢?
假定您使用 Nero 烧录音乐资料,它顶多让您移除音轨的 post-gap、外加中看不中用的'CD-Text' 功能
,然后狠狠地自动帮您一并 close disc,这就玩完了!
假使您勤劳些,找到 Feurio 这类软体来烧音轨,不用 close disc...呵呵~,再来它可没办法帮您烧资
料轨了。
“可是之前您不是说1.21版的 Feurio 可以复制资料光碟吗?”
没错,它是可以“复制”资料光碟,但是无法产生“资料专案”来烧录,还是只能烧录音轨专案。所以还
得回头祭出 Nero 把资料轨烧上去!
虽然它会说这样有模式混淆的问题,不过 CD-Extra 本来就不是那么 stanard 的东西,您要硬烧上去,
Nero 也不会阻挠您的决定。只是依照 Nero 的philosophy,它会认定您是破坏了光碟机对前面 audio
session 的读取能力。
好吧!这样烧出来的片子一样也可以正常在 CD 唱盘里播出,放在光碟机里也
可以正常读取到资料。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CDRWin 可以简单解决的动作,为什么要劳师动众地搬出其他两套程式来挥汗一番?根据笔者的经验,使
用 CDRWin 可以简易地完成一些其他烧录程式的mission impossible,这点确实是其他程式望项莫及之处现今在 3.7B 里,设定
1.jitter->disable
2.select tracks
3.File format->wave(or aif)
4.RAW & CG+G -> Off
抓起音轨确实是比以前的版本稳定多了! 喜好 CDRWin 的使用者,可以再次相信它的能力;只是可怜的
Cue-File 还是得手动慢慢填写。虽然有某个程式可以代劳,但是 Gap 与
Index 的精细修改还是得手动就是了。

人人都能掌握的刻录软件——Nero-Burning Rom
  德国Ahead软件公司出品的Nero-Burning Rom (以下简称Nero)是一个比较好用的刻录软件(图1)。它
可以完成光盘对拷、数据和音乐的混合刻录。同时它还具有比较特别的Bootable CD(可引导光盘)刻录和
Hybird CD的刻录。
  现在,就它的基本功能进行介绍。刻录音乐CD经验之谈

各个碟片生产厂家的市面常见品牌碟片的环码信息,

如无特殊说明,X代表任意英文字母,Y代表任意阿拉伯数字:
Ritek.Co(莱德):RXD(A) 74(80)M-YYYYY 74(80)DA,其中X代表的英文字母为碟片的染料类型,
D代表数据专用碟,A代表音乐专用碟,只有音乐专用碟由后面的DA字母,常见的有:
RFD 超高速白金 RAD 高速白金 RJD中速白金
RSD 低速白金 RVD 高速水兰 RED 中速水兰
RGD 视觉黄金 RKA 音乐燃料 RAA 音乐燃料
RTD 大于700M的超大容量白金盘 RWD 可重复写入。
莱德是台湾最大的CD-R/RW和DVD刻录碟片生产厂家,其生产的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著名品牌碟片有莱德自有
品牌RITEK和RICOH、TDK。另外莱德在国内的分厂如重庆新华只生产RFD环码的白金盘和环码为CDRLSS80M
-YYYYY的白金盘,RFD的碟片和台产的碟片区别在于没有图中的喷码,常见的第一种环码的碟片如清华同
方,第二种环码的如新华光盘,不是上述环码的可以肯定是假货。
CMC(中环):CD-R 80 XXLHXYYYY YYYY或CD-R 80 XXLHXYYYYY,其生产的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著名品牌碟
片有PHILIPS白金、水兰、视觉黄金碟片、AUDIO碟片和使用Mitsubishi技术和染料生产的Mitsubishi系列
碟片,Mitsubishi碟片有着不同于CMC的环码,将在后面介绍。
Prodisc(精碟):R(W)0YY-YYYY-YYYY,R表示一次性写入碟片,W表示可重复写入碟片,其中第一组中
常见的有R008、R020、R043、R046、R049、R052等,数字越大代表所能达到的刻录速度也越高,其生产的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著名品牌碟片有精碟自有品牌SMARTBUY和Mitsubishi52倍速白金碟片
PRINCO(巨擎):台湾老四,不过大陆市场并不常见,环码为:
79.50XX SHR-00YY。
Mitsubishi(三菱):ZA/B/CYYYY-CDR/RW-XYYX M/P/Q/74/80 AZO/AUDIO,其中A、B、C代表生产的年代
,字母越往后出厂的日期就越晚,CDR代表一次性写入碟片,CDRW代表可重复写入碟片,M、P代表最高4倍
速的低速可重复写入碟片,Q代表高倍速可重复写入碟片,AZO代表是高速浅蓝碟片,AUDIO代表这是音乐
染料碟片。
另外有着三菱环码的一次性写入碟片都是使用AZO染料的蓝盘,精碟给三菱代工的白金碟片的环码为精碟
环码。
WILTECH(荣利):香港厂家,SONY指定的专供大陆市场的OEM厂商之一,所以荣利的环码有自有环码CD-R
80min WL21-YYY和SONY环码U5-00YY,一般搞婚庆的朋友比较喜欢使用荣利碟片。
LEADDATA(利碟):X80HD D00YYY Y,SONY指定的专供大陆市场的OEM厂商之一,SONY水兰居多。
PLASMON(大自然):杭州大自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环码为CD-R UG 80或CD-R UG80 E,现在市场上非常
常见的碟片生产厂家。
ACER Media(明基):环码有两种MAX80UG35YYY和AMC80UG3502B27001或AMC80UG3502B27001YYYY。
SAST(先科):CDR-74/80/90/97s NDTYYYYYYY,其中74指650M盘,80指700M碟片,90指800M碟片,97指
870M碟片,市场上时常会有标明700M实际是800M的盘,买盘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专供国内市场销售的甲
克虫数据王都是先科OEM的。
NANYA(南亚):CD-R 80MIN G001,水兰居多。
Multi Media Masters(KingPro):环码类似南亚,CD-R 80MIN A001-1,水兰居多。
Mr.Platinum POSTECH(博新): CD-R 80MIN MHPEARL B00Y-Y,水兰居多。
(暂时省略生产厂家环码N个)
看完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识别碟片的生产厂家有了一定的了解,顺便再谈一下笔者在购买过N种
品牌的垃圾碟片后的一点小经验。一般碟片在最终摆到柜台上销售时会有三种包装形式:1.散装,一般是
50片或100片上下各加一至三片保护卡用塑料薄膜包起来;2.圆形塑料布丁桶装,一般有5片、10片、25片
、50片、100片包装等;3.塑料盒装,一般有单片或双片装等。同一厂家生产的碟片在质量上一般是盒装
优于桶装,桶装优于散装,盒装碟片价格较贵所以假货也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个人用户来说经济承受能
力是个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优先考虑购买桶装碟片。桶装碟片也不是没有假货让人百分
之百放心的,购买时尽量不要相信商家的花言巧语,一定要打开桶子看一下盘,看碟片的印刷层(注:碟
片从下往上为盘基层、染料层、反射层、保护层和印刷层)是否精美,字迹是否清晰不粗糙模糊,还要看
一下这一桶里面有几种环码,一般正品碟片标注的环码数字会有一至两种,如果有三种以上的,那可要小
心了,不建议购买这一桶碟片。笔者见过有25片桶装的碟片里面居然有不下十种环码,再看印刷层模糊且
字迹粗糙,很明显这桶碟片是JS利用次品裸盘(注:裸盘就是没有印刷层的盘,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碟片都
是裸盘,符合厂家的质量检验标准的就是正品碟片,又根据更细致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如A级、B
级、C级、D级等,其中A级质量最好)私自利用光盘印刷机印的假冒伪劣碟片,购买这样的碟片质量是得
不到任何保障的。购买盒装碟片在不打开包装得情况下应首先查看包装盒上的商标是否印刷精美,字迹是
否模糊粗糙,如果商标就印刷得很差那碟片也好不到哪里去,其次看盒子做工,正品碟片的盒子是用上好
的塑料制成,非一般市场上卖的几毛钱的使用再生塑料制成的盒子可比,用左右手分别拿住盒子两端向相
反方向轻轻拧一下,正品碟片的盒子一般很有质感且不易变形,假盘所使用的盒子感觉就像硬纸片,上面
两项均过关的话最后还是要打开盒子看一下碟片验明正身方可购买,毕竟我们买的是碟片而不是盒子^_^
。但是有的商家会以打开不好再卖为由不会让你打开看碟片,那么只好使用最后一招,投石问路了,直接
问商家这盘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碟片JS一般是不会理直气壮拍着胸脯说绝对是真的,此时JS的表情和眼
神也不是那么很自然。不过有些商家也很糊涂,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卖的碟片是真是假,可以先买一张探
探路,如果是假的可以要求商家退货。对于市场上已经停产的比较经典的盒装碟片如HP的C7999A、KODAK
的真黄金碟片也可以通过商家的报价来简单判断真伪,如果价格较其它的商家报价普遍要低不少且货源充
足的话则很有可能是假货,真品商家是不会轻易以低价出手的,卖不了他们宁可自己用:(。最后再谈一
下散装碟片的购买经验,散装碟片价格实惠量又足,只要选择得当是我等穷苦百姓不错的选择,购买散装
碟片按照桶装碟片的购买方法选择即可。散装盘因为包装和运输的原因,其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几张一般会
有变形,购买时建议上下的各五张碟片不要购买。还有的散装碟片会出现标注容量、刻录速度和实际容量
、刻录速度不符的情况,一种情况如标记74MIN,4速的CD-RW碟片,实际是80MIN或是12X的,标注为80MIN
的碟片,实际容量是90MIN的(常见于SAST生产的碟片),符合上述情况的碟片一般都是JS使用光盘印刷
机私自印刷的次品裸盘。另一种情况为标注容量为80MIN730M(或74MIN680M)实际容量为80MIN700M(或
74MIN650M),这是因为厂家是把1000000认为是1M,而计算机是把1048576认为是1M,所以碟片标注的
730M=计算机识别的700M。另外正品CD-RW碟片是没有散装或桶装的,刻录机随机碟片除外刻录碟片选购

在碟片工厂中制造好的碟片成品称为裸片(没印字那种),成品碟片通常被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A级片
、B级片、C级片、D级片.

碟片经过厂家自己的测试标准,鉴定测试后划分不同的等级: 通过检测标准的初步A级片成为最后的A级
片,没通过的成为B级;通过检测标准的初步B级片成为最后的B级片,没通过的成为C级; 通过检测标准
的初步C级片成为最后的C级片,没通过的成为D级。 而每一批A级片还会进行抽测检验所有的测试数据,
以这些数据判定每一批货的好坏。这些不同等级碟片的品质通常在价格上被反应出来。通常,销售商在超
大批量向工厂采购的时候就有很大幅度的利益差额。 一般实力雄厚的销售商在国内有庞大的分销队伍,
同时为了提高自有品牌的口碑,大多实力较强的销售商都会选择质量较高的A级碟片,并且通过超大量订
货来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而实力弱的品牌销售商则与此相反。◎碟片制造商常见的有,Ritek(铼德)、
Acer(BENQ明基)、Prodisc(精碟)、CMC(中环)、Princo(巨擘)、gigastorage(国硕)、Taiyo Yuden(日本
太阳锈电)、KODAK(据说已经关闭碟片制造部门,并且国内市面上的95%以上均为假货)等等。

一般情况下,一张刻录碟片由5层组成,由下至上分别为,最下面的盘基层、染料层、反射层、保护层、
印刷层。在工厂刚做好的
成品盘片即为裸盘,这种盘片只有前四层,之后被加上用于印刷品牌和图案等文字的印刷层(目前大家在
市场上见到的)。还有的一种是有6层的盘片,就是在印刷层之上再加一层与原来的图案不同的印刷层,
这种盘片称为二印盘,通常是不法商人为谋取暴露,把低速改高速或者杂牌改名牌的盘片,其品质一般不
好。
我们选购碟片的时候,首先需要观察碟片的反射层.可以拿在手里借助光线的反射,看反射层是否平滑如
境,即没有任何的哪怕是轻微地起皱状,然后再仔细观察发射层是否有冒泡或者其他灰尘微小的颗粒夹杂
在里面了(这种通常为D等级的);其次是看碟片的保护层上面的那层印刷面,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印刷
面,不同的印刷面对碟片的好坏有一定影响,如果希望能较好地在这层上写字,建议使用油性笔,因为油
性笔在CDR上写字后有不易退色的特点。一般在有磨砂手感的印刷面上写字较容易些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最底下的盘基,这层在用于碟片制造之前就是我们见到的那种两面透明的白片。在刻
录CD/VCD的时候,较厚的
盘基对刻录出来的碟片品质有较好的表现。如果仅仅是刻录普通数据的碟片,这种区别不明显。以前,我
们在选购碟片的时候都会考虑碟片能否跟上自己的刻录机,但在刻录机推出24X之后,仅从碟片的标称速
度上去看这个问题是不太可靠的。特别是国内市场的碟片价格日渐下滑,不法商人(JS)有可能把只能上
16X的裸片印上高速字样进行销售,这种场合就要看刻录机的技术,如果碟片品质本来就不错,通过机器
的设计,完全可以进行高速刻录,例如使用Smart-Burn系列的刻录机——只要碟片品质好就能稳定进行超
速刻录,如果碟片本身不好而去强行超速刻录,就会写坏碟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大规模生产能降低
成本的缘故,厂家使用了高速的染料制造碟片,然后按低速销售的情况——这种情况的碟片是值得我们大
家注意的。

那么我怎选购适合机器速度的碟片呢?方法很简单,到市面上找些自己喜欢的碟片,每种一张即可,然后
拿到自己的机器上利用NERO CDSPEED工具进行模拟刻录,看看模拟刻录曲线是否能完好跑出机器标称的最
高速度,如果曲线平滑且达到机器的最高速度,则证明该款碟片是能发挥你机器的最佳性能的。

碟片的兼容性,
就是碟片适应不同机器的能力。在某方面还代表了碟片的其中一个品质特性。一般大碟片制造商的历史悠
久,规模庞大,并与刻录机制造商有密切的技术交流,因此大厂制造的碟片会有不错的兼容性,例如前面
提到的Ritek(铼德)、Acer(BENQ明基)、Prodisc(精碟)、CMC(中环)等。 除此之外,碟片的兼容性还与刻
录机的固件(Firmware)内部中关于刻录碟片的兼容信息库有密切关系——如果Firmware中保存的碟片信息
丰富则会对碟片有不错的兼容性。大多数情况下,反射层颜色为水蓝的盘片有不错的兼容性能。

稳定性
碟片刻录后还会遇到一个保存的问题,即保存稳定性。根据日本某CDR专业网站的一个大型的光照测试结
果,KODAK白金碟片能很好的长期保存。但据说KODAK已经关闭了CDR制造部门——假货给他的冲击太大而
导致的。目前市面上大多都是假货(软件检测的信息也可以假的)。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除了
KODAK碟片外,其他的白金盘片也是可以考虑的,例如RITEK的白金碟片。如果你一定要很长的保存期,最
好的方法就是用不同品牌的碟片各做一个备份,并防止在一个湿度和温度都合适的地方保存。其实只要能
坚持几年就可以转到DVD刻录盘啦!这点普通碟片完全能够胜任,而不必强求KODAK的碟片。


说到容量,通常大家常见的有74Min和80Min两种,而74MIN碟片有650MB和680MB两种容量标识,对应的
80Min也有700MB和730MB两种容量标识。实际上这两种容量标识的碟片其物理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后
者比前者多出30MB呢?那是因为刻录模式通常分为用于刻录数据的有纠错功能(占用部分空间)的Mode1
和用于刻录VCD/CD的Mode2,其中MODE2没有纠错功能,因此能节省出MODE1才用到的纠错空间,能比MODE1多
放一些数据。 因此,以80Min碟片为例,700MB和730MB两种容量标识,分别指刻录数据格式(MODE1)的时
候能放700MB的数据,而在刻录VCD/CD的时候(Mode2)则可以存放730MB的数据。现在我们就应该明白80MIN
碟片在刻录数据的时候的刻录标准了。

若大家在刻录某些流体数据格式的时候,例如含字幕的DVD Rip DivX的AVI文件,希望多放些数据,可以
有两个办法:
第一,可以在刻录数据的时候选MODE2, 但由于没有纠错功能,万一碟片刮花的之后就有可能无法读取那
部分被弄花的数据
第二,希望实现纠错功能,可以选MODE1进行刻录,但需要进行超刻。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见到21Min的3寸小盘(通常不满200MB)和近期比较流行的90MIN/99MIN碟片,最高能
上870MB。一般适合刻录超长度的VCD/CD 和刻录某些DVD Rip 的AVI文件。这种大容量碟片一般被软件检
测仅有703MB,要使用这种超大容量的碟片,一般情况下,必须激活刻录机的超刻功能才能写入超过703MB以
上的数据,否则只能当80MIN来使用。一般的刻录机都能支持到90MIN的碟片。而99MIN碟片则相对少些,
主要有使用MediaTeK(联发科技)的控制芯片的LITEON全系列刻录机和LG 32X以上的刻录机等机器方可刻到
870MB.由于超大容量碟片刻录的密度比一般碟片大得多,除非碟片本身质量非常好,否则为了保证刻录品
质,建议使用16X或以下速度进行刻录。
除了平时大家见到的3寸和5寸盘片外,还有一些和名片般大小的名片刻录盘、心型刻录盘,方形刻录盘等
等。由于这些盘片的质量分布比环形的一般盘片质量分部均匀性要差,在刻录机内转动的时候会产生较大
的振动等可能,甚至会弄坏刻录机,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用途,大家请使用这些特殊外形的盘片的时候要三
思而行。
彩盘和黑盘由于盘基使用了有色染料,因此在刻录的时候,刻录发激光束的定位将受到一定的干扰,可能
会导致写入错误等情况,因此兼容性不是很好,不过还要要看具体刻录机的对碟片得适应性,如果不是有
特殊需要,则不建议大家选用。
我们在购买散装碟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软件检测碟片的制造商(用来分辩同品牌不同制造商)。要检测碟片
制造商的这些软件一般必须使用刻录机,而普通光驱是不能读取碟片制造商信息的。
一、A&M 的CDR Identifier(http://www.gum.de/cdrid/);
二、Ahead 的Nero Burning Rom附带的Nero CD Speed中的OverBurn test...子工具 ;
三、Feurio! CD-Writer;
四、LITEONit 出品的Smart-Burn检测软件等等刻录音乐CD经验之谈
刻录机,大家都不会陌生,但也许你对刻录机的认识只停留在“用来刻刻盘,备份数据”上。那么,如何
才能让刻出来的光盘被更多的光驱流畅读取?如何避免刻出来的光盘存在数据坏区?如何才能每次都刻出
没有爆音的音乐光盘或者没有马赛克的VCD呢?以上
这些问题都涉及刻录品质方面的知识,今天我就为大家作一番详细的讲解。
 
 一、什么是刻录品质
  简单地说,刻录品质决定着刻录的光盘是否能在任何支持该格式的光驱上被流畅读取而具有良好的兼
容性,是否能长期正常使用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为刻录品质不佳,往往出现在自己的机器上刻录的
CD-R盘片在其它机器上不能读取或读取困难,或者CD-R盘片过了一两个月就无法正常读取等现象。
文章导读
·一、什么是刻录品质
·二、影响刻录品质的因素
·三、如何测试刻录品质
 刻录品质的测试方法
 测试刻录品质的软件
 测试实战
 通过刻录品质区分优质和劣质CD-R光盘
 如何才能刻出最好的品质
  

二、影响刻录品质的因素
  1.CD-R盘片的刻录过程
  CD-R盘片的刻录是依赖刻录机内的读写激光头将激光聚焦在光盘的染料层上,由于激光束的高温作用
,该位置的染料产生化学变化而形成Pit(凹点),使该处反射率变低,与没有被激光束照射的地带
(Land,反射率高)组合,高与低不同的反射率信息就可以代表数字信息0与1,从而形成信息的记录。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刻录品质与CR-R盘片自身的品质、刻录机读写激光头的写入功率的控制技术,
还与写入速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这些影响刻录品质的因素。
  2.CD-R盘片自身的因素
  CD-R盘片的品质对刻录后的最终品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高倍速刻录的时更是如此如12倍速
或更高的速度 。例如,在刻录过程中,激光束刻写之处的染料都应充分反应,然而 如果CD-R盘片质
量不佳,染料层反应不充分,这将使刻入的信号点Pit与Land长度出现偏差,超过标准从而造成以后资
料读取时出现错误。绝大部份刻录失败或烧出来的CD-R盘片读取不良都可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随着CD-R盘片的需求暴增,各大CD-R盘片生产厂都在不断加大产能,使CD-R产品很快变得如生活中的
日用品一样,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当然,这样的快速增长而价格下跌,也有其负面的影响。因为某些光
盘生产厂为了进行低价竞争,其生产的光CD-R盘片品质已不符合橘皮书“Orange Book,CD-R光盘标准”
所规范的全球标准了。我们通常在市面上看到的许多便宜的CD-R光盘,有不少都是属于不符规格的次等级
产品。可是不少使用者却忽略了因为CD-R光盘品质而造成的刻录问题,在购买CD-R盘片时也很少注意其品
质,往往首先考虑的还是CD-R盘片的价格。
3.刻录机本身的因素
  不同刻录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不同,也会对刻录品质产生影响。
  (1)转速控制
  转速控制,是指在对CD-R盘片从内圈到外圈的刻录过程中,刻录机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方法。通常使用
低速能刻录出较高质量的CD-R盘片,但不能一概而论。严格地说只有使用与CD-R盘片本身的染料相适合的
刻录速度,才能刻出较好品质的盘片。例如,当我们使用低倍速去刻录采用高速染料的CD-R盘片时就不见
得能刻出好品质的盘片了。
  CLV(恒定线速度)。早期的低速刻录机多为这个刻录模式。当此模式的速度超过16×之后,对电机
的技术要求就开始高起来。使用这个转速控制的时候CD-R盘片转速较低,震动较少,容易刻录出较高品质
的CD-R盘片。
  Z-CLV(区域内等线速度)。在该模式下,刻录速度逐级提升,每个区域采用了不同的刻录功率,CD
-R盘片染料的化学反应不同,自然刻录品质也不同,一般是内圈的颜色较外圈深,内圈品质要高些。并且
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断点产生,只不过现在的刻录机都有防刻死技术,仍然可以保证整个刻录完成。这种刻
录方式不适合刻录CD音乐光盘。
  P-CAV(部分等角速)。在该模式下刻录的品质有一定的保证,因为电机转动过程相对稳定。
  CAV(恒定角速度)。主要应用在40×~54×的刻录机上。该模式对CD-R盘片的染料和外圈的制造工艺
有较高要求。同时在刻录外圈的时候,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较高。
  (2)Firmware与刻录方式
  Firmware,即固件。Firmware里面存放着控制刻录机内部各个单元的指令,以及对各种刻录CD-R盘片
的最佳刻录速度和应采取相应功率控制的信息,并且这个信息库越详细,刻录出来的CD-R盘片品质就越高
。通常我们可以从刻录机制造商的网站上下载最新的Firmware对刻录机进行刷新,以提高对CD-R盘片的兼
容性和刻录品质。
  对于刻录机来说,首先需要对各种CD-R盘片使用的染料进行判别,然后自动采用最适合这种CD-R盘片
的刻录方法来刻录,所以刻录机的激光强度是不能固定的。简单地说就是对于使用对激光照射反应敏感染
料的CD-R盘片使用的激光强度就低,反之则使用的激光强度就高。而这种刻录时调整激光强度的技术就是
刻录机厂商的技术所在,通常我们称其为“刻录方式”。
  (3)温度因素
  温度对刻录品质是有一定影响的。通常刻录机内部的温度在15℃~30℃之间时有较好的刻录质量。但
由于激光头和电机以及控制芯片等部件都会发出许多热量,并且随着连续刻录时间的提高而猛增。当刻录
机内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非常容易刻坏CD-R盘片。因此,要得到较好的刻录品质必须控制好刻录
机内部的温度。对于厂商来说,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加以考虑,如有厂商采用全黑物料的机器内胆,包括黑
色的塑料机架、黑色的托盘等。因为黑色物料对于吸热和散热的速度较一般奶白色物料要快,比较容易控
制在理想的温度下进行刻录。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则不要长时间连续刻录,刻录一段时间后最好让机器
休息一下,以保证刻录品质。
(4)电机因素
  一台良好的刻录机,其电机应该有稳定的性能和较高的寿命,适合长时间连续工作。而一般的电机则
会在长时间工作后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在刻录过程中出现飞盘等现象。
  (5)刻录速度与写入功率的因素
  一般在进行低速刻录的时候,激光照射时间较长,CD-R盘片染料层的化学反应较充分,烧痕的形状比
较好;而在高速刻录的时候,激光照射时间短,为了保证品质,在高速下刻录机会提高每时间单位内的写
入功率,这时候对电机和激光头写入功率的控制要求都很高,对CD-R盘片的品质要求更高。因此染料和制
造工艺不好的CD-R盘片,在这种环境下的化学反应会不均匀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分 而导致很高的错误
率,甚至容易飞盘。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刻录品质的好坏与CD-R盘片本身的品质还有刻录机的设计都有
关系,而CD-R盘片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
  当我们使用相同的刻录机而染料和做工都不同的CD-R盘片时,CD-R盘片本身品质较差,刻录后的品质
就差。当CD-R盘片品质一样的时候,不同设计和做工的刻录机产生的刻录品质也会不同。其中,刻录机的
电路设计、电机的性能、光头的品质、相关电路的设计,还有Firmware的设计都会对刻录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如果希望实现高品质刻录(尤其是音响发烧友),就必须从影响刻录品质的CD-R盘片和刻录机这两
个方面同时着手加以完善。
  由于刻录机制造商远比国内大家见到的刻录机品牌少,因此要选择一款公认的高品质刻录是很容易的
事情。国内出售的常见高品质刻录机有刻录品质之王Plextor(科浦特) PX4012TA/PX4824TA,以及即将
于5月上市的PX5232TA,还有专门刻录音乐CD的YAMAHA F1系列。至于CD-R盘片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CD-R
盘片进行测试从而找到高质量的产品。
  
三、如何测试刻录品质
  由于CD光盘的格式已经被标准化,大家可以通过标准中的规范参数来保证光盘的品质。任何按照这个
规范制作的光盘,都能在任何光驱中读取,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标准规范”中定义了50多种不同的
参数,如果去逐一测量这些参数将需要使用百万级美元的测试仪器和专业人士来进行。对于一般用户,用
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那么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测试刻录品质有什么途径呢?
  刻录品质的测试方法
  方法一:最基本的方法
  把刻录好的CD-R上的数据Copy回硬盘上去,看是否能流畅而完整地读取全部数据。
方法二:CD Speed的ScanDisc
  普通用户一般可以用Nero CD Speed的ScanDisc来对自己刻录的CD-R盘片进行测试。
  优点:免费,快速,高效!
  缺点:如果不同CD-R盘片测试结果都为全绿,则不能区分不同CD-R盘片之间的品质差异。误差大,品
质测试不太可靠。因为测试依赖光驱的纠错性能,性能强的错误率低;相同的CD-R盘片在不同的机器上检
测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如图1和图2所示)。


  如果使用这个软件检测CD-R盘片品质只能达到普通数据的备份检验,即数据被写到CD-R盘片上了。
  当我们希望了解在ScanDisc下结果为全绿的不同CD-R盘片之间刻录品质有无区别时,就需要借助更高
级的测试工具。
方法三:C1/C2/CU检测
  CD的读取方式是非接触式光学读取,从原理上来说读取出错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基础上只能加
强光驱的纠错功能了。实际上现在的CD纠错功能(CIRC)已非常强劲。
  CD的纠错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C1阶段)中完成的纠错部分称为C1出错(基本上的出错都在此时
被纠正)。C1出错后纠正不了的部分会在第二阶段(C2阶段)被纠正,此部分称为C2出错。在C2阶段也纠
正不了的部分就成为CU出错Uncorrectable Error),如果是音乐CD-R盘片就会出现杂音。发生C2出错
的原因,一般为CD-R盘片的刻录品质不好,刻录机的读取性能差。
  虽然C1出错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发生次数总是越低越好。所以对刻录机来说,在对CD-R盘片进行刻
录时采用最佳刻录激光强度就可以减少C1出错。
  如果C1/C2出错纠正的次数在一定范围以内,对音乐CD-R盘片的音质来说影响不大,但如果是数据CD
-R盘片的话,就会影响CD-R盘片的读取容易度(即会发生用CD-ROM的最高速度无法读取数据的现象)。
  并且,对于C1出错的纠正,即使用同一台CD-RW刻录机来刻录也会因CD-R盘片的制造商不同而有不同
结果。
  因此,即使在ScanDisk测试中为全绿的CD-R盘片,可能在C1/C2的测试中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别。我们
可以通过C1/C2的测试来分辨出更高品质的CD-R盘片。可以说,ScanDisk是数据备份完整性级的检测,而
C1/C2则是刻录品质级的检测。
  一般C1值越低越好,需要看最大值(波动特性)和平均值(相对特性)。按照橘皮书的标准,C1平均
值应在7以下;如果平均值在5以下,刻录VCD效果会不错;平均值在2以下刻录CD会有不错的品质。而C2一
般为零,超过0,则不好。
  目前国内大多散装CD-R盘片的质量都是不敢恭维的,要从这些CD-R盘片中挑出品质好的,在没有专业
人员和百万元级设备的情况下,使用C1/C2的测试是一个折衷的办法。如图3所示,该软件就是Plextor(
浦科特)刻录机使用的C1/C2品质检测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很直观地了解CD-R盘片的刻录品质。


方法四:时基抖动(Jitter)检测
  对于CD音乐光盘的回放品质有更高敏感度的场合,通常使用Jitter的大小来衡量读取的品质。Jitter
即由于电机不稳或CD-R盘片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引起震动,导致刻录凹坑和刻录槽的不规范而产生的读取偏
差。当Jitter较大的时候容易发生爆音和声音的失真。简单理解Jitter,就是刻录中Pit、Land长度的偏
差程度。某种CD-R盘片的最佳刻录方式,是要经过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复试验并找出最适合条件后得到的。
如达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对其它各种CD-R盘片也能使用最适合它们的刻录方式来达到高精度刻录。而代表
这个高精度的数值就是Jitter值。
  当我们希望检测刻录的CD音乐光盘的品质时,就需要对CD-R盘片的Jitter特性进行测试。以前只有价
格昂贵的专用仪器可以测试。但最近出了一款刻录机可以进行Jitter的测试,这点值得大家关注。
  测试刻录品质的软件
  Check on CD-R Tester(工业版,不零售)
  能检测CD-R光盘的C1/C2的密度等,Cu、TE、FE等参数。
  优点:专业测试仪器,准确度高。
  缺点:是专门的品质测试仪器的终端控制软件,和普通用户无缘。

  LITEON 的WSES工业软件 :
  能测试C1/C2的曲线和C1/C2的平均值(如图4)。
[img WSES]
  优点:可以配合使用MTK芯片的建兴系列刻录机进行C1/C2曲线测试,如果要测试C1/C2平均值,则需
要使用建兴的CD-ROM/DVD-ROM。
  缺点:只能在DOS系统下运行,操作不方便!测试准确性视刻录机器的读取性能而变化。
SANYO的UM DOCTOR/UM DOCTOR PRO商业软件 
  这是三洋电子出品的测试刻录品质的软件,需要配合特定型号的三洋及其OEM的刻录机方可运行。同
样可以测试C1/C2的曲线和最大值以及平均值。
  优点:基于Windows 98/2000/XP系统界面,C1/C2平均值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容易操作,峰值能
随机变大,软件内置针对测试刻录机的读取能力自动调整功能,测试准确度远高于其他非工业软件。适合
非工业级的专业测试。
  缺点:价格昂贵;需要专用型号的三洋刻录机,并且国内很难买到这些特定型号的三洋刻录机。


  CD Doctor (大众化的测试软件)
  在出现WSES和UM DOCTOR Pro之后,日本软件玩家把UM的界面和WSES的内核合并,重新编写了一个基
于WSES内核但运行于Windows 9X/2000/XP界面下的软件,命名为CD Doctor。
  优点:操作方便,基本上3个步骤就可以完成测试。
  缺点:由于是基于建兴的测试内核,因此只限于建兴以及建兴OEM的刻录机(某些三洋刻录机也可以
使用)。测试坐标限制在100,曲线图的自由度不高。

  CD/DVD Probe(大众化的测试软件)
  这是建兴测试部门的一位工程师开发的测试软件,结合了CDSpeed的测试功能和WSES的C1C2刻录品质
测试(如图5)。

  优点:基于Windows下的测试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升级速度快,完全是针对刻录玩家开发的。
  缺点:处于开发过程中,测试的数值还不是十分准确。
既然可以测试读时候出现的错误率那么C1错码会对光盘的文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者严重到什么程度
才会使文件无法使用?下面就用SANYO UM Doctor来说明一下。该软件根据C1/C2的测试值,将测试的结果
分为6个等级,代表盘片的不同质量:
  1.C1<50,C2 = 0
  读取流畅度高。读取数据的时候,没有数据错误和噪声的问题。
  2.C1>50,C2 = 0
  读取流畅度稍成问题。读取数据的时候,没有数据错误和噪声的问题。
  3.C1>250,C2 = 0
  读取流畅度有重大问题。读取数据的时候,没有数据错误和噪声的问题。
  4.C1>1000,C2 = 0
  读取流畅度有非常严重的问题。读取数据的时候,有发生数据错误和噪声的可能。
  5.-(错误数据太大),C2 < 10
  难读取数据,发生数据错误和噪声;
  6.-(错误数据太大),C2 > 10
  极难读取数据,发生数据错误和噪声。
  测试实战
  下面就用目前国内玩家普遍使用的CD Doctor V1.4汉化版来向大家介绍如何测试刻录品质吧。
  由于软件是基于ASPI驱动 V4.6版开发的,安装其他版本的ASPI将会影响软件的运行。因此,要稳定
使用CD Doctor必须先安装ASPI V4.6。安装ASPI驱动以后,运行CD Doctor出现主界面(如图6)。

然后我们把一张已经刻录好的CD-R光盘放进建兴刻录机里面,点击“刷新信息”按钮即可看见CD-R光盘的
基本信息。然后点击“开始测试”按钮就进入测试状态了。稍等片刻之后出现测试结果图(如图7)。


  测试结果图中有两行数据:C1 Min、Max、Avg和C2 Min、Max、Avg。分别是C1和C2的最小值、最大值
和平均值。C1 Avg代表平均值,即相对特性;C1 Max代表波动特性。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小代表读取品质
越好,也就是刻录的品质越好。
  最顶部是测试结果的标注,可以通过菜单输入。软件还有一个使用最高读取速度的测试选项,这个选
项选中后,测试速度会提高,同时错误率也相应提高!如果两种情况下的测试结果相近,说明CD-R光盘品
质稳定!最后通过软件的文件菜单,可以将测试结果保存为PNG格式的图片。
  C1 Avg在30以下,适合备份普通数据,例如网络下载的软件、歌曲、电影等等。C1 Avg在10以下刻录
的VCD播放流畅,但一般刻录的VCD其C1 Avg在10到50之间也可以流畅播放,这取决于机器的纠错能力。C2
错误代表不可纠正的错误,如果出现C2错误,CD-R光盘数据可能已经发生不可读取的严重错误(和刻录失
败效果相当)。如果你是刻录普通数据(软件、歌曲、游戏、电影等),C1 Avg在10以内就很不错了(记
住使用MODE1进行刻录)。
  通过刻录品质区分优质和劣质CD-R光盘
  这是刻录玩家使用刻录品质测试软件的初衷。大家在电脑市场上买CD-R光盘,JS最常说的口头禅就是
:我这CD-R光盘是最好的,某某厂生产的,是A+级的……JS在欺骗人吗?现在有了C1C2测试软件就好办了
。我们可以在市场上先购买一点点样品,回家进行刻录品质测试,觉得好再大量购买。并且可以在网上和
大家交流测试心得,让更多的人受益。
  注意:同种染料的CD-R光盘,不同的批次,其品质也是不同的。有的批次好,有的批次差。对所购的
CD-R光盘进行C1C2测试后,应尽量购买与测试样品为同一批货的光盘。
如何才能刻出最好的品质
  这个问题其实在前面已经讲了不少,要刻录出好品质,必须有两大前提。第一是要有高质量的录CD-R
光盘,第二就是要有高品质的刻录机。实际上,光有这两个条件还是不能刻出最好的品质的。那么,我们
要怎样才能刻出最好的品质呢?我们还必须注意刻录速度与染料对刻录品质的影响。
  大家必须明白,CD-R光盘的染料是基于一定配方的化学染料,对不同的刻录速度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情况:针对低速刻录的染料,在低速刻录的时候化学反应比较理想。而在高速刻录的时候则会
反应过快而导致刻录品质下降,此时,我们可以使用降低刻录速度来提高刻录品质。通常市面上有很多散
装CD-R光盘是采用的低速染料,但都私自标上高速记号进行销售,这种情况只有降回适合的低速才会有较
好的刻录品质。
  第二种情况:针对高速刻录的染料。由于高速刻录机刻录的模式多为Z-CLV或者CAV方式,在刻录外圈
的时候CD-R光盘转速大大提升,激光打在某个点上的时间大为缩短,为了保证刻录品质,必须在CD-R光盘
外圈上的某个点上能打出足够能量的激光。通常的做法是在外圈刻录的时候,刻录机会自动提高光头的功
率,让染料反应更充分些。为了让染料在高速转动下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反应,许多高速CD-R光盘的染
料在外圈的厚度均比内圈要薄。这时候,如果使用较低速度去刻录高速染料CD-R光盘的外圈,则会由于染
料反应不佳而导致刻录品质下降。
  第三种情况:针对不同刻录机的同种染料。一般情况下,相同染料的CD-R光盘在相同速度下,对不同
刻录机有或多或少的最终刻录品质差异。这个差异取决于刻录机的对刻录品质的设计工艺。有的机器在某
个速度下刻录某种染料的CD-R光盘会有较高的品质,但在另外一台机器上则需要用另外一种刻录速度才会
有较好的刻录品质。
  如果用户想知道自己的刻录机在什么速度下对某种CD-R光盘能刻出最好的刻录品质,则需要借助品质
测试软件,对不同速度下刻录的CD-R光盘进行品质测试,通过比较C1/C2的数值,找出适合自己刻录机的
最佳刻录速度。
  



小知识
  C1C2读取/纠错原理:光驱在读出高频信号后,放入EFM解调。然后检查有否C1和C2错码,如无错码,
就假定数据完好,不用处理。如有C1错码就送给C1解码器(C1 Decoder)去“修理”好数据;如有C2错码
,就送给C2解码器去看看还能不能修理,能修理就修,不能修的情况,对于数据盘,就报错;如是音乐盘
,就把信号送到外推插值电路去补一补。C1 Decoder可以修理1帧中仅出现1Byte字节,8 bits的错码。如
1帧中有多于 1 Byte 出错,就把整帧28 Bytes(数据和检验码)送给C2 Decoder修理。C2 Decoder 可以
修好多达4Bytes错码(每一帧)。因此,如果编写的软件能读出刻录机控制芯片中出现的C1和C2错码的多
少,就能估测所写的CD-R光盘C1/C2分布。由于各种刻录机所用的控制芯片不同,线路设计、软件
(firmware)等也不相同同,还有的不能进行C2校正。因此,C1/C2测试软件要认定某种刻录机,有的刻
录机可能根本就没有提供外读C1/C2参数的途径。




黄金盘、白金盘、蓝盘、还是绿盘?


CD-R盘片使用有机染料(organic dye)作为记录层的主要材质,这种有机染料是几百万个相同分子连接在
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结构,目前比较常用的有机染料有Cyanine(花青素,绿盘)、Phthalocyanine(钛菁,金
盘)、苯二甲蓝染料(蓝盘)等等,盘片染料的不同在抗光性、耐用性方面还是有点区别,通常情况下,金
盘的刻录数据质量是最好的,不仅兼容性最好,而且保存时间最长。
金盘又分为黄金盘,和白金盘,前者采用黄金作为激光反射层,后者采用的是白银,两者除了成本上有轻
微的差别之外,性能、质量上没有任何差别,目前主流盘片通常采用银作为反射层,也就是通常将的白金
盘。
E-MARK特A级白金盘,采用先进的钛菁(Phthalocyanine)染料,独有的黄金记录层配方。不但可以保存资
料达一百年以上,而且高感度(Wide Power Margin)的特性更可让光学读写头在任何速度下,皆可轻松地
写入资料。在这个高速刻录的时代,高感度的特性显得益加重要。如果记录层的感度不高,在高倍速刻录
时会造成光学读写头输出功率过大,而造成耗损。所以黄金记录层高感度的特性,可以让光学读写头轻松
的工作,进而延长读写头的使用寿命。
基板质量不可忽视
盘片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塑料基板。如果基板的质量不好,在刻录机里的旋转之下,会有不平衡的问题,这
会对刻录机的马达轴承造成伤害。在高速烧录中此问题会特别严重。比如48倍速的刻录,刻录机的伺服马
达每分钟会转到10000次以上(10000rpm)。基板品质不好的盘片在刻录机高速旋转下甚至会发生破裂的情
况。
E-MARK盘片基板采用进口优质PC胶料,真空包装,进入无尘车间,以确保盘片良好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由于透光率佳,光学读写头的镭射光可以顺利到达记录层读写。而均匀的结构可以确保盘片在高速旋转
下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保护刻录机的马达轴承。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下,高张力的特性也可以确
保盘片不易变形。这不只保护储存的资料,也可以保护刻录机的镭射读写头与马达轴承。
超刻的误区
眼下,国内的很多刻录机品牌和盘片的厂家,纷纷炒作超刻,其实,盘片超刻是一种误导。
根据Philips & SONY的桔皮书规定,标准12cm CD-R的存储容量为650M,也就是说一张CD-R在650M容量的
状态下,存储表现最佳。后来,经过实验论证,盘片存储容量到达700M也就是80分钟,是一个临界点,因
为光头的波长是一定的,加大容量意味着刻录盘的烧痕(用于储存数据)变得紧密这样很容易受到干扰,
大于700M将出现各种不良状况,如马赛克、音爆、数据丢失等等问题。为两全兼顾,目前除了像TDK,三
菱等盘片还继续保持650M外,包括SONY、E-MARK等主流的品牌盘片都是700M,虽然大家都有一定的余量可
供超刻,但大家都不赞成超刻。
盘片质量A、B、C
大家都知道,盘片根据质量,有分A、B、C级,但是大家对A、B、C是如何定义的还是不很明了。其实,目
前对于盘片,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通常大家讲的A、B、C级,都是厂家各自的品质标准。
在裸盘下生产线的时候,通过外观检验、几何检验、刻录兼容性和刻录品质检验等工序,分出A、B、C级
盘片,一般厂商的A级片用来给重大的OEM客户和自有品牌交货,B、C级片用来出给小OEM,或者做白标处
理。所以,通常情况下,品牌、口碑,就代表了品质,如市场上SONY、E-MARK等品牌,品质就相当的出众

目前,由于受到优质PC进口高关税10.3%的影响,不少国内生产的光盘基板采用国产,甚至是回收PC,导
致盘片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现不佳,甚至通过肉眼就可以直接区分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