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怎么念诵大悲咒:心存志远stand high and aim far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9:59:35
        志存高远的意思为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如,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一艘战舰就被命名为“致远”号,特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奔向远方的意思。

[编辑本段]有关故事:

  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秦王[这个不用抄上去,解释上说的是苏秦自己错,但是我们老师觉得是秦王的错,你如果想用苏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成了六国的相印。

[编辑本段]有关名言:

  永不满足是我向上的动力。
  ——孙炜
  做强者,战自卑;攀高峰,胜逆境;增才干,永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
  ——龚超
  人生,要的就是惊涛骇浪,这波涛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伟大的,最后汇成闪着金光的海洋。
  ——裴颖
  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
  ——多吉平措
  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王菁
  短暂的一生会有许多坎坷和波折,我把它视为前进的阶梯,去获得“学问之趣味”。
  ——郑颉
  在我的生命中,从未遭受过失败,我所遇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罢了。
  ——姜表
  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继续奋斗,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张亮
  不幸对于弱者来说是痛苦、迷茫、恐惧;不幸对于强者来说是磨练、积累、动力。我,将永远是那个压不垮、折不断的“强者”。
  ——俞雯倩

[编辑本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象》。
  【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
  【提示】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天体的运行很有规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以天道为榜样,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周易》这句名言,自古以来激励着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而流血牺牲、奋斗不已。正是这种自强意识,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

[编辑本段]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提示】老子思想中有许多辩证法。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在战斗中、在竞争中遇到强有力的对手,不要先被对方的强大声势吓倒,而应当增强自己的信心。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就是强调首先要自强起来,充分研究敌我的优劣形势,才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扬优势,百战不殆。

[编辑本段]不怨天,不尤人。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不怨恨天,不责怪人。
  【提示】一些人遇到挫折,经常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别人没有善待自己。实际上,应该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自己主观不努力,仅仅从客观找借口,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
  【提示】这里所谓的天,实际指的就是时代。这些话是强调,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遭受宫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他几次想自杀,但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发奋著述,最终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编辑本段]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安乐之中反而会灭亡。
  【提示】孟子在这句话的前文中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这句话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它进一步警示人们:忧患常常促使人发愤图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而过分安乐的环境,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则容易使人安于现状,甚至导致家破国亡。隋朝的快速灭亡,唐朝由盛而衰,都与统治者过分追求享乐、丧失忧患意识有关。

[编辑本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离骚》。
  【大意】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提示】屈原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联齐抗秦而两次被放逐。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主要抒发了去国离乡的忧愤愁思。这两句诗是《离骚》中的名句,表现了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像的世界中,诗人乘着龙车凤车,遨游宇宙,向古帝陈情,向上苍发问,不知疲倦地追寻。这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为追求真理,为正义事业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编辑本段]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提示】修身是儒家传统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严格按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荀子对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体,以至于一言一行,甚至服饰、饮食、居处、容貌、态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则。他认为做到这些,就与尧、禹差不多了,实际上是强调修身可以成为自强的一种途径。

[编辑本段]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出处】《商君书·画策》。
  【大意】能战胜强大敌人的人,首先应当是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提示】这句话是关于对敌战略战术的见解,与老子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相近。强调与强敌战斗的人,必先要战胜自己,就是说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面对强敌先自气馁,则必败无疑。这一思想也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做事情应该首先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首先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无往而不胜。

[编辑本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曹操《龟虽寿》。
  【大意】千里马虽然老了,呆在马棚里,但它还是想着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不会消失。
  【提示】人生理年龄的增长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心理年龄却因人而异。有些人到了老年,意志消沉,特别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有些人到了老年,善于适应环境,保持与年轻人一样的激情,积极进取,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开创出新的事业。可见,只要自强不息,正确认识自己,老年人也可以再创辉煌。

[编辑本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大意】不要叹息落日余晖照在桑树榆树上,它依然可发出满天红霞。
  【提示】因为夕阳照在桑榆树端,“桑榆”在古代就成了日暮和老年的代名词。这是刘禹锡答好友白居易诗中的两句。他俩年岁相近,写此诗时都已进入老年。刘禹锡说,走向老年是人的一种自然趋势,但仍应保持一种进取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夕阳红”精神。

[编辑本段]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出处】李咸用《送人》。
  【大意】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
  【提示】离别是人生的悲歌,怅惘而无奈。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想要表达的情义自然很多。山河路远,世道坎坷,功业难成,相聚无多。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临歧嗟叹!但这两句诗却抛开悲伤,抒发了豪迈的情感。它激励人们:面对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丧失信心。哪怕千难万难,也要勇敢面对。自强自立,才能提升人格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大有所为,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编辑本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李清照《乌江》。
  【大意】活着就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豪杰。
  【提示】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项羽冲出重围,退到乌江时,有人预备了船只,让项羽返回江东。项羽不肯,他说:“当年我带着八千兄弟渡江西征,而今就我一个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仍然拥护我,可我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于是,项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而亡。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写下《乌江》一诗,赞美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也暗讽南宋懦弱的政权。后来,人们多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诗的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就是上面那段故事。

[编辑本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出处】朱熹《答巩仲至》。
  【大意】即使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也还要继续努力向上。
  【提示】“百尺竿头”比喻已经取得的成就,“更进一步”是昭示人们不能满足现状,还应争取更大的进步。一个人不论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能超越别人,而且能超越自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十分认真,每当他写完一篇,就贴在墙上,仔细检查,直到觉得无可挑剔以后,才拿出来给别人看。有了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一个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