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密兑换:金刚经浅解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28:54

金刚经浅解7

(2007-05-02 00:11:29)转载标签:

金刚经

分类: 经文  

好,现在让我们看经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复次,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其次。为什么说是其次呢?其次就是次一等的。因为第一等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听懂。有人说是须菩提听不懂。所以佛才又给他说了这次一等的。错也,不是“须菩提”听不懂啊!而是尊者怕我们听不懂。所以才又为我们问了这次一等的。

大家还记得不记得,佛在上等的也就是第一等的法中怎么说来着?当时,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老人家告诉他说:就是这样住,这样降服其心啊!是不是这样说的啊?这是第一义,也是圣义。是不可言说的。就如同当年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历尽了千辛万苦,到了西天,见到了佛祖。当时佛祖说:他们太辛苦,太不容易了,来,请把最上等的拿给他们。于是大弟子迦舍就给他们拿了第一等的无字真经。但是,唐僧他们看不懂、没有字啊!怎么看?注意呀:孙悟空可是神通广大啊!结果连他也看不懂。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神通和智慧是不能等同的。是没有关系的。你本事再大没有智慧也是不行的。请记住:佛法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所以师徒几人面对着无字真经与迦舍尊者大吵大闹的折腾起来。佛陀听闻后将迦舍尊者叫到跟前问其缘由?“迦舍”尊者答曰:按照释尊的嘱咐,拿给他们的是上品的无字真经.正因如此。“释尊”,他们才吵闹着说我在欺骗他们。佛听迦舍如是之说后,摇头叹息说看来是看不懂啊!既然看不懂那些没有文字的经。那就求其次吧!于是迦舍尊者只好又拿给他们差一点的,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有文字的经典啊!

复次,就是这个差一点的。既然不懂得如何降服其心,做不到第一义,听不懂圣义。那么复次,只好再求其次,再讲差一点的给他们听吧!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这个无所住是无形、无相、无我、不可琢磨的。因何如是说?因为我们的好坏善恶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这种众生本空之下,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这样说大家能动吗?也就是:无垢、无净、无善、无恶、无智亦无德!用直截了当话说,就是身为菩萨你应该做到“无我”。既然连我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你、我、好、坏的区别呢?注意啊!这是佛陀老人家在教诲虚菩提,同时也是说给我们这些后人听。虽然前辈们取回的是有文字的经典。但是,佛陀无时无刻不在这字里行间埋下伏笔。其目的就是为那些末世后人中的大乘者说啊!这就是智慧者佛陀!既然如此。就我们大家追随着圣哲的脚步把我们自己透视的分析一下吧。请注意:倘若你把看还给色,把听还给音,把想还给思,也就是念。把气还给天,把血液还给水,把毛发、皮肉、骨骼还给大地。当把这一切该还的都还了时你再看看自己究竟还剩下什么?

你会发现,那个会哭、会笑、会恨、会爱、知冷、知热、知痛的我,哈哈,被拆扯的荡然无存!而剩下的只是一个荡然无存透明而赤裸裸的空体。注意啊!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不住。就像我们的世界,今天留不住明天,后一分钟留不住前一分钟是一个道理。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但却什么都没有恒久的留下来。仅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中不难理解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有而不住的“空体”.而我们,当我们把该还的都换回本原之后,你会发现一个连我都没有了的人,哪里还会有爱恨区别生存的处所?

我们之所以闻学佛法修行,其目的就是为了真正的了解、真实的进入并体会到这个“空有”的一切。懂得了吧?这是多么真实而有意义的事情啊!怎么能说修学佛法只是没有知识的老太太们的事情呢?可见说这些话的人其本人的境界太低、太无知了。不是么?

看到嘛?随时来,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随时随地的无所住!

一起来啊!荡漾在浩瀚的“法”海里,去体会“法性”归于本原的任运自在。这就是法的魅力!

好,接着让我们一起来跳跃于这“开佛知见”的大智慧海。随着智慧者佛陀进入“法性”的洗涤和净化。佛告诉须菩提说:“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应于法无所住。”什么叫无所住?就是对什么都不要滞留。(事实上我们什么也滞留不住。)是人为的想滞留。倘若不信?不妨你去试一试,如果你真想滞留什么的话,你真的什么也留不住。无论时间、思想、还是声音,你什么也留不住。就像时光分分秒秒的在运转,你却不能将它停下来一样。就像我们的思想与念头,它分分秒秒都在运动。但你却不能将自我的思想和念头凝固在某一点上让它不去改变。倘若谁要不信,去试一试吧!看一看你是否能够做的到,让欢乐或是悲哀、让痛苦或是幸福停留下来而不使它改变?你会发现我们真的做不到。

啊!如果将其来之来还之于去之去。就如同将云还于天,将河归于海,将我们肉体回还于大地一样,让时光、声音、思想自由自在的运转、飘扬和流动的话,那么这个自由自在的运转、飘扬和流动就叫无所住!而我们却恰恰相反的人为的想把他们束缚在某一个时刻上。这个束缚就叫住!正是因为住,所以才有了负和正的分别。有了你与我、好与坏、多与少、亲与疏、公与私的区别。才有了喜怒哀乐、情绪烦恼的变化。就如同你因某些事情产生了烦恼,这烦恼或许会影响你一连几天情绪都不舒畅。这种由烦恼影响的不舒畅,无疑就是住。只要你“住在烦恼”上除了烦恼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除非你从这种烦恼中跳出来。似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同样如此,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件高兴的事,它同样会使你一连几天都高兴不已。但这种高兴和兴奋也是住。

就这样一件件高兴而烦恼的事情,一年又一年重复积压在一起形成了坐在我们大家身边的你、我、他。也就是我们这些停留、住在喜、怒、哀、乐上的人!这样说大家是否能够理解了呢?

而今,我们追随佛学,就是要将其颠倒了的还回原貌。也就是将有所住的我们重新归回到无所住的本来中去。成为佛陀所说的于法应无所住的人。那么什么是于法应无所住呢?概括起来那就是此心随时随地无所住,好的坏的都不住。注意啊!往往一些人道理明白了但生活中却做不到。随时随地就是生活中的每一天为什么?原因则在于,他(她)只用这个道理去衡量别人而不去校正自己。所以尽管闻法修行懂得了道理。但常人具有的他(她)一样也去不掉。注意啊!这个道理一定要运用于生活哦。是随时随地啊!不要人家给你几句不中听的,你就乱了方寸。更不能为孩子不上进、先生、太太打麻将,就整天怨声哀道的失眠睡不好觉。那你就是有所住。就是被烦心的事所转了懂吗?你会说我懂。而我却说你不懂!信不信?就在此刻、在你和我谈话的此时,倘若有人瞪着你,而你分明感到他目光中有着一种就你爱出风头的轻视。就人家看你的这一眼,你心里会怎么想?会什么都不想么?会吗?然,当你后来才得知她是严重的斜视,她看你时其实瞪着的确是别人时你又有何感想呢?

唉,我们啊。真的是有所住而放不下啊!不要以为我这是在红口白牙的随便说给你听,你也听过即过,听过不住。听了当没听一样,不住嘛!左耳听右耳就让他跑了。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无所得而有所失的正是你自己哦。

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行于布施?行于就是去做。布施有三种,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为布施。财布施就是身外的物质,象金钱、物品等布施,也叫外布施。法布施就是精神上的。如讲经说法,启发你的智慧,让你从心灵上得到解脱。这就是法布施,是心性上的所以也叫内布施。无为布施就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布施。(就是大乘菩萨行的布施。)在这三种布施中,法布施为最殊胜的布施。

注意噢:不管你做那一种布施,都要以无相的心态去布施。不要心存:寺里开法会,我家里拿了好几百。建大殿拿了好几千。我给谁布施过钱、给过谁衣物、帮过谁的忙等等。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无论你帮过谁、拿过多少都没用,都白拿,拿多少都起不到修福的作用。

或许有人很看不起修福、甚至会说,我不想修福,我缺少慧。还是多修点慧吧!往往许多人特别是修行人都喜欢修慧。是不是?知识越多,越容易偏重这一点。不是吗?那么请大家告诉我什么是慧?许多人以为将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把经讲的口若悬河,这就是修慧。甚至无明的众生把某些人说成智慧与佛陀等同。搞搞清楚,怎么可能?真实不虚地说,这样的人就不存在。即便是有也绝不是尔等!口无遮拦,真是对智慧者的辱没啊!若那个不服。请先来过过我这颗小萝卜头这一关再说!岂不知,无论你怎样了解众生本空,你有了病还是会苦,受了伤还是会疼。要知道即便你心性觉悟、了解了众生本空也就是自性本空。但是,你减轻的只是精神上的痛苦,而肉体上的痛苦是不会消除的。会么?因为我修行我念佛,因此做手术就不用麻醉了是吗?因为我修得好、所以与普通人相比痛苦、悲伤、以及面对失去亲人之痛时就应该无所谓是么?因为我是“乘愿”再来所以一切除了人以外的生命体来到我这里来,我会没感觉会不痛苦是么?只要有了智慧,身体就像金刚一样无毒不侵是么?

告诉大家,不是的!

修福,是对你向善的验证。因此说一个智慧的修学者也一定会是丰衣足食的有福之人!除非你有而舍去。其代表如释迦佛陀!同样一个智慧者除了精神与境界之外其肉体与普通人并无区别。其代表如释迦佛陀及所有成就者亦复如是!我们有些修行人非常不理解,而且疑。疑什么呢?疑我都信佛、归依佛,都觉悟了,为什么还会生病、还会不顺、还会有这么多烦心的事来找我呢?佛老人家为什么不保佑我呢?为什么呢?告诉大家,就是因为了知了众生本空,也就是见性开悟,你只是在修慧啊!而要减除现世的不顺,及未来生的不顺,也就是消除现世的及未来的不顺、痛苦和业力,你就必须要消除以往的业力。就必须要修福。这叫因果不昧!欠了人家的,你就要还、就要了。众生平等,没有谁可以破这个例的。谁想消业?你如果想消业!你就必须要将你的业暴露和展现出来。换句话说,只有业现前了,摆在你这了,你承受并经住了这个考验了,你才能消业。所以我们大家要知道,业是在承受和经历中去消除的。而不是靠除了你以外的别的什么东西。不要一遇到一点痛苦的事、烦心的事和违缘的事你就沮丧的不得了,就觉得这不是好事情。告诉你,越在这时,你越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让负面的情绪把自己给转了。那样,就不是消旧业而是添新秧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违缘、痛苦和悲伤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福报不够啊!所以要想消业,必须修福。或者说唯有修福才能消业。

重点一:心灵的解脱,修慧。二、肉体的业力解脱,修福。福慧双修,最终方能得大自在解脱矣。切记切记呀!

现在让我们转回来再谈行于布施,那么什么是行于布施呢?简单地说,行于布施就是处处做好事,做完即完,心中不存。不存我做了好事、做了善事这样的想法。要做到随时随地的做随时随地的无所住。做了和没做一样。不要做一点事,就恨不得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其实这道理谁都懂,就是做不到。不是吗?为什么?因为真的去做,也就是真的能做到应无所住的去布施时,可以说很难很难。

有人或许要说:布施一点也不难。我每次去寺庙时,都要上点布施。注意啊,你说的每次去寺庙里都要上点布施,让人听着这很不错。但是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上这点布施呢?你说我什么都不为。我要说:恐怕你还没有这样高的境界吧?不可能什么都不为吧?因何如是说?因为倘若你真的懂得二者的道理了。你就会懂得其实去寺庙和去医院时等同、没有什么区别的啊!可你并没有去医院。说明你真的是没有懂啊!否则,你为什么不把布施,把瓜果梨桃、香蕉桔子苹果鲜花送去医院呢?或许那里的人们更需要这些不是么?那么为什么你不去医院?非要去寺庙呢?为什么?因为你要吉祥、要平安、要保佑、要加持、要这要那,你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有所求、就是住相布施,是有所住。而行于布施,是处处行布施处处施而无布施住。只有这样的布施才会福德不可思量!

佛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在说大乘道的修行方法。什么是大乘道的修行方法呢?就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啊!换句话说:大乘道的修行方法就是修无所住!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得下。以无所住去行布施,这才是菩萨果的修行啊!无论你念什么还是修什么。你是在这样做么?不是。你就是白忙活。这样说能懂吗?能懂还是不懂,能懂,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无所住而行于布施?告诉大家就是做了好事、善事不挂在心上,就是做了和没做一个样的去工作、去生活去与人相处。这个道理看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光明白还不行,关健的是你要去做,一定要去做!只有去做、做到了。你才会有所收获。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哦。不然的话,你听经和不听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更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我为什么要反复的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在讲《圆觉经》时,也曾这样反反复复的对大家讲过。记得当时许多人也都这样回答我。我说:懂了吗?下面回答:懂了。我说:明白吗?下面就答:明白了。结果怎样?结果又有几人真的明白和懂了呢?哈哈,甚至有的人听完经之后,变得狂的不得了。并说自己可以如何冒光,说自己觉悟了。更有人以为我是在以自己的思想意识讲经说法,所以说我是邪魔。其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以为我的每一句话只是在和大家随便说说而已,所以根本不会认真的去对待。第一种人的狂妄之语,让明白人一听,他就是在胡说八道。这样下去的话,其结果不是我而只能是他自己堕入邪魔。他这种邪知邪见的修行不会对他有丁点的好处。第二种人,丝毫不冤枉的说,《圆觉经》不但白听了,而且你真的是在谤佛谤法啊!有人可能会说:别听他的问题哪会有这么严重?实话告诉大家:问题真的很严重啊!或许真的死到眼前时才会明白啊!不要到那时你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是磕头又是哀求的再喊自己如何不听话,喊自己知错了等等。你们说,倘若到死时你才明白这样的道理,哪有活着时就心明自知的好呢是不是?可是人哪,活着时又有几个不疑? 死了死了。真的到了死了时,方知道自己真是不明了呵。到那时就真的死也了不了啦!有许多人就是这个样子啊!活着时疑神疑鬼的。真到中阴期时,又反过来死求死求的,求着人家找解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死了之后,比活着时有本事有神通。他知道谁最能帮助他。“在生时了解死”中有详细解释,你们可以看,在此就不多说了。

诸位啊!你们知不知道,阴性生命附在阳性肉体上,那种滋味有多痛苦?如果大家现在不力求解脱,非要到死了才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再附在我们的肉体上求得解脱,那我岂不是天天要在地狱般的生活中渡过了吗?你们知道吗?我最长一次时间曾一天一宿在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中煎熬。整个人一下来,两眼眶都是黑的,虚弱的不行。我身边的护法,心疼的不得了。非要来一个灭一个不可。我记得当时告诉他们说:“我身体的所有状况都是一种展现。诸佛菩萨不会眼看着不管的。之所以这样,一:是示显给你们看。二:说明我还缺少这种痛苦的亲证。还需要饱尝这种痛苦的冶炼。同时,说明我的慈悲心还不够,为众生付出的还不够。所以只能用这种能帮助他们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的确。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切身体会和经受了他们的痛苦。这对增长我的慈悲心来说是最直接的体受。这道理就如同你若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就要懂得将痛者之痛为己痛。同样一个合格的心灵引导者,你就要亲证到和他们一样的痛和苦。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早日解脱。正是在体会和经受了这种无法言语的疼痛之后,我才深深体会到无形众生真是太苦了。才使我发起要帮助他们和提前为他们做超度的心愿来。那就是每年从农历六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要为他们做一个月的超度。其它特殊情况另说。就这样,超度的时间越来越延长。特别是在我体会和懂得了这些众生父母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后还要等吗?不!一天也不能等了。现在、马上、立刻就开始。就这样,今年的超度提前到了农历三月。诸位不要一听我这样,你也去发这样的心!也去做超度哦!千万千万不要噢。否则会出人命的。切记切记!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为布施。大家也懂得了财布施就是将钱财拿出去为众生做奉献。这个做贡献不仅仅指大家把钱财物布施给寺院。其中还包括,给孤儿院、养老院、医院、教堂、学校、希望工程、灾区等等。这些都为财布施。法布施就是把经论、佛法的道理讲给众生听,使他们听后有所收获。注意,这个法布施,也不仅仅指将佛法的道理讲给众生听。其中还包括老师教育学生,监狱的劳改人员将做人的道理讲给受死刑人听。还有那些社会调解服务者,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宁,这些都为法布施。无为布施就是众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以大悲心去帮助其他的生命。这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国防保卫者等,都是在做无为的布施。记住我们大家学习佛法,一定不要脱离了生活。不要搞得拿起佛经来是一套,放下经文到生活中去做的是又一套。要记住,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践行的佛法。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追随佛学的弟子。懂吗?

以上讲的都是佛教所提倡的三种基本布施。但是这三种布施都是有相的布施。还有一种布施是无相的布施,也就是内布施。注意,什么为内布施呢?内布施是属于我们自己内在的布施。也就是看的破、放得下的自在布施。我们大家要知道,一个伟人能够领导自己的国家不被欺辱而去战胜另一个国家这很容易。但是倘若让这样一个人去战胜自己却很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最难的就是放不下自己。因为放不下,所以永远无法战胜自我。由于无法战胜自我,所以也就看不破放不下。由于看不破放不下,也就永远不会自在。不自在就会很烦、很苦、很累、很没有生活兴趣。这就是在坐的诸位我们啊!是不是这样啊?你们觉得累不累?很累!不是吗?为什么累?因为你什么都放不下。不是吗?人家给你点颜色你就受不了。譬如妻子叨叨两句,一生气心里就想:外面看人脸色行事,回来还得听你叨叨。真烦。妻子也是一样啊,在家里,里里外外的忙了一天,你回来不但连句顺气的话没有反而不是喝酒抽烟就去打牌于是心里就会委屈。倘若此人邻里关系、工作环境、人事关系再相处不好。你们说这人活得累不累、烦不烦?苦不苦?但是,这些都是自己可以调整的。倘若你把这些都放下,不去计较。你就按着怎么乐怎么活的活法活一次给自己看看。你们试试看能不能做到?有人说: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所以说人生最难的就是放下啊!而我们修行,就是要学会放下。放下做什么呢?放下得自在!

注意啊,不要我这里一说放下得自在,又一说给自己找个活法,找个乐的活法,你就去吃喝嫖赌抽,这下好了什么都敢做了。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有两花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整天不回家。那可不是自在啊!那叫放任、叫逃避、叫造业。懂吗?我这里说的放下是由理解、原谅、不计较,然后去做到包容。这样说大家能不能懂啊?这个放下是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你放多少,就自在多少。放的少就得的少,放的多就得的多。如果你彻底的放下,你就彻底的得到了。这个彻底的放下彻底的得到的过程,就是内布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布施。诸位,放下,放下吧!放下就是内布施。换句话说,谁做到了内布施,谁就可以得解脱。这样说明不明白呢?好了,下面让我们看经文。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什么是色,简单的说,我们这个身体就是色,所以叫色身。这个色身是由地、水、风、火四大而组成的。譬如肉体骨骼由地而生,所以归于地。血液归于水。呼吸归于风。体温归于火。你看看这个色身归来归去还剩下什么呢?了无可得了不是吗?而将这一些聚在一起就为色。而有色就有相。就要住于声香味触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就是色,色就是相。

譬如有些人生病做手术,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身体、肉身、也就是这个色身出了毛病了别管他。放下,放下他,别去想他。但结果会怎么?结果伤口疼的受不了。为什么疼的受不了呢?因为住在色身上。越怕疼越想着疼,越想着疼就越疼。为什么?因为你念念都住在疼上了懂不懂?他不疼才怪!

再譬如,你想打会儿坐。平常家里电视也这样开着,但是由于你不住于这个电视的声音所以打坐时坐得很自在。但是倘若有人提醒你说:这电视的声音不会影响你吧?哇哈哈!这下子你再上坐看看,怎么坐怎么觉得这个电视的声音真烦人。越想不听,声音越往耳朵里钻。为什么?因为又住上了。又住在这声音上了。不是吗?还有许多人,一上坐,坐着坐着,忽然闻到香味了,于是这心里就想:天哪,这打坐可真神奇啊!我都能闻到香的气味了,看来真的是佛菩萨显灵了,这是不是说明我于佛相应了呢等等。你们看,这不又住在了香味上了不是?

告诉大家,有这些想法都不对,都为住。怎么办?赶快放下,应无所住。不要再去想它了懂吗?

触,这个触普通人是很难感受到的。这个触是内住妙乐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内住妙乐呢?譬如有一些人,一开始念佛的时候,心里很不清静、很烦,很莫名其妙,不是这有事,就是那有事。你不念佛时吧,什么事都没有。只要你一想念佛,只要你一念佛,那事就都来了。刚刚一跪在那里,串门的就上门来了,又不好意思撵人家,可是陪着人家坐在那里又不情愿,于是这心里这个烦啊!但是随着念佛时间一长,那感觉就不一样了,由刚刚开始时跪在那里的那种膝盖酸疼、腿不舒服,跪十几分钟就受不了的那种滋味,变的不仅能跪,而且一跪就是几个小时了。不仅能念,一念就是几小时了。而且越念心里越亮堂。越念心里越快乐。一天不念心里就不舒服,于是就特想念,特别愿意进入那种心里美的状态中去。

注意啊,这个心里美的感受就为内触。同样,喜欢打坐的人亦复如是。刚一上坐时,不是这里麻就是那里疼,很不舒服。但是坐的时间长了,两条腿不但不麻不疼了,而且变得好轻松好舒服啊。于是由起初上坐时的疼痛,又变成贪图起打坐时的那个坐中的舒服和快乐了。注意,这个舒服和快乐就是内触妙乐。

所以在菩萨的戒律中是不准入这种定的。为什么?因为你一旦贪图这种禅定之后,就什么都不愿意去做了。若修来修去连做都不愿意去做了,谁还去渡众生啊?

所以我时常听一些老修行们这样说:初闻法时都非常热情助人、非常踊跃的为他人跑前跑后、非常喜欢为道场做事情。但时间一长。这些人变成了。“我现在哪也不跑了,一个人在家念佛、打打坐,挺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探讨之后,他们找出了,确切地说找到了、体会出了打坐的甜头。所以就自顾自的躲在家里独享起内触妙乐来。

注意啊!这个内触妙乐,这个身体上快乐的感受,就是触。这个触是非常害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这种内触妙乐的人,即便是修到了、或有了一定的禅定境界了,但是这个境界却是唯我的自了汉境界。也就是自享其乐的境界。但正是这样一个境界,会轻而易举的断送掉修者的大乘菩萨行愿。会使他成为不为别人、只为自己的小乘罗汉坯子。而正是这个小乘罗汉的妙乐,会使他远离大乘佛法的修行。我们大家必须明白:一个修学佛法的人,如果不学大乘,不走大乘的菩萨行,是永远无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一点你们一定要切记切记啊!

不要以为你自己美不滋滋的就算完了,告诉你那样你就把自己给断送了。为什么?因为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啊。而你恰恰住在了妙乐上。所以有些人说:我不跟着你的时候,一上坐可好了。一坐下来可舒服了。而现在,怎么那种感觉没有了呢?言外之意是在问,是在怀疑:是不是跟了你,我退步了呢?告诉你,你没感觉了那就对了。否则你就毁了。为什么?在禅宗里有这样一个公案。

说有一天,四祖道信登山远望,发现牛头山那面气相非凡,知道山中定有奇人。于是便亲自到山中造访。他来到一处寺庙,问寺中的僧人:山中可有道人。那个僧人听四祖这样一问,心中很不受用,于是就反问了一句说:出家人哪个又不是道人呢?言外之意,你明明看到我是个出家人,还这样问,分明是目中没有我。可四祖机锋不让的又追问了一句,他说:那么哪个又是道人呢?问的那个出家人无言以对。这时过来另一个出家人解围到:算了算了,你往山里走吧,那里有一位外号叫懒融的人,他见了谁都不起来,也不合掌。你找的道人莫非就是他?其实,这个僧人之所以对四祖这样说,也有着对四祖不满意的地方。意思是说,我们再不行,起码我们还守在寺里,闻鸡而起修,日暮而禅坐。总比那个懒人什么都不干要强的多吧。四祖沿着山路来到石屋,见到有一位和尚端坐在那里,眼也不睬的,就象没看见他来一样。周围有一些虎狼猛兽围在他的身边。四祖问他:你坐在这里干什么呢?那和尚眼也不睁的答了两个字:观心。就是这样一个目中无人的人,当在四祖的引导之下,明白了修行的意义之后,顿时由一个只顾自己,连看人一眼都觉的多余的人成为一个一天往返一百多里路,每次都背回一十八斗的米来,早出晚归,三百人吃饭,从没让寺里断过粮食。你们看这就是由小乘转大乘的过程。也就是从自了汉到菩萨行的过程。后来法融禅师在牛头山传教弘法,法喜大盛,再后来法融禅师无病而终。据说当时连鸟兽都哀嚎不止。好了,我之所以为大家说这个故事,是想让大家明白,无论你有多么高的功夫,只为自己就永远无法得到解脱。明白吗?可能有人会说,我也念佛,也打坐,可是你上边说有那种感应,那种感觉,我怎么一点都没有呢?告诉你,没有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因为倘若你不是踏踏实实而虔诚的念了十年、几十年的佛的话,不是已经有了多年的打坐功夫的话,你是不会尝到内触妙乐的。换句话说,一般人念佛打坐一两年是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那种感受的。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法”。法是代表思想、意识、观念方面等。前面我们说了不住声香味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住于法呢?首先,我们明白什么是住于法。譬如:你说我悟了、空了。一上坐什么都没有了心里觉得空洞洞清静静什么都没有了。注意!当你觉得心里空洞洞、清静静时,你的这个空与静就是住于法。也就是你心里还有个空与静时,你就已经住落在法上了。

经常有人问:“我一打坐,就把自己坐空把这个身体坐没了。这个是不是?”于是我问:你怎么知道你这个身体没有了?答:我心里感觉着是没有了。我说:那什么时候把你那个心里感觉也丢下了再说。

为什么要和他这样说呢?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做到不住声香味触法啊!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说在学佛。经我这样一说,可能有人觉得成佛远不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了。同时也会有人想:我也没想着一下子就成佛啊!我念佛只是为了想去西方,到了西方就好了。没有这么多的痛苦、业力……然后再从那里开始修行、在那里花开见佛等等。搞没搞错啊?知不知道虚空法界中如同“西方”一样的罗汉、菩萨的国土有多少?当然不知道!好!先不说这些,请你在你去西方之前告诉我,什么境界去一禅天、什么境界去二禅、三禅、四禅天?换句话说你认为自己与玄奘与弘一与夏莲居这些有血有肉的修者比如何呢?再说了。你了解多少身处于那种境界的感受呢?另外,到了那样清静的地方如何发无上菩提及如何行菩萨行呢?岂不知,这正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呀!请记住啊!无论你到哪里,不发大乘心,不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不行菩萨行都成不了!只要你发大心、发无上菩提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你就要去行。行?上哪去行啊?上佛菩萨堆里吗?用不着。那么到哪去呢?自然是哪里最需要到那里去。那里需要啊?人世间!对,这里,也只有这里最需要。你看!转了一个大圈你还得回来。还得从这里开始去行去利益众生。才能成就你的无上菩提心!哈哈哈!

有人说:“我懂,那叫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总比这样当人好修多了”。你先等等。什么是乘愿再来啊?有多少?请所有修学佛法的人告诉我:谁?哪一个是发着无上菩提心及大乘菩萨行愿而来的再来人?告诉你就没有!为什么不问一问、那么多的人因修学佛法而成就。怎么就没有人发着这样的心再来呢?要问哦!每一个修学者都应该问?这个问题弄不清楚你还学个什么呀?要问?别人成就了都没来,就你能来?即便你来了。不发无上菩提及达成行愿的心又有什么用?再说了乘愿再来受不受人身报啊?做不做人啊?只要受人身报,只要做人,他就要去承受,就要去品尝人所具有的一切酸甜苦辣。就如同释迦佛陀,你们说他成佛的那一生算不算乘愿再来啊?他受不受人生报啊?生老病死苦集灭道。他哪一样没有经历过啊?诸位仁者,如果转这么大一个圈子,过上个千百万年你再回来,那还不如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就在这里修他个大乘菩萨,你看行不行?我看行!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大乘修行者呢?只念佛、只诵经那是不行的。怎样才行啊?佛陀老人家在这个谈空论有的《金刚经》中已为我们说的非常清楚明白了。他老人家说修大乘就是不住相。所以紧接着佛老人家告诉须菩提说: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你们看这是佛说的,不要以为我罗哩罗嗦了半天是在骗你们啊!是佛老人家这样说的。菩萨也就是一个大乘修行者,一个发大乘愿力的人,应该是这样子来布施来修行的。怎么样布施、怎么样修行啊?应该不住相。一点点相都不留,有一点点,你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佛老人家为须菩提讲着讲着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然后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告诉你。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不住相的去修行去布施!为什么呢?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说,如果一个修大乘菩萨道的人能够不住相的去布施,那么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那么大呀!什么是不可思量啊?不可思量就是没有办法说。没有办法去想的那么大!这里提到了两个字:福德。往往一提到福德,人们就想到了功德。甚至觉得福德就是功德。这个概念是非常错误的。福德不是功德,大家记不记得当年达摩祖师东渡中国时,梁武帝问他说:我建了那么多的寺庙,安住了那么多的僧众,有没有功德啊?答:无。就是说你没有什么功德。当时的梁武帝听后很不高兴。那么为什么达磨祖师说他没有功德呢?因为建寺、安僧那只是福德。也就是福报而不是功德。那么二者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功德是走出世间,在清净心中证得的。当然如果你有本事,在滚滚红尘中,身于尘而不染,同样也可以证得的。换句话说,功德是积功累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象我们随佛修行,一点一点的把“我”去掉。在去掉我的同时,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我们的功德。功力也就是你为众生心甘情愿所做的事情到了所得的结果就是德。功德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那要看你是不是无条件的在付出。

而福德就不同了。福德是世间法,是人世间的福德。不管修不修行,是人人都可以有的。什么叫福德呢?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不缺吃喝、不缺穿、身体好、有份好工作、有钱用就叫有福德。比如我们说谁谁是老板、是经理、是总统,我们可以说他是在享受福报。尽管他有福报,但却逃离不了富贵功名这下的痛苦与烦恼。所以他这个福报是有烦恼和痛苦的。因此福德又分人世间的福德和享清福的福德两种。第一种也就是世间的福报,此报为世间法。人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第二种清福,为出世间法人们接受起来比较难。譬如说某某人发了大财,开了厂子做了大买卖。钱财有了。于是紧接着车有了、楼也有了。这就是世间的福报。但福报有了并不说明他没有烦恼。其实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在富裕之后承受着金钱带给他的种种烦恼。尽管这样,但是,只要你赞叹他,他还是会表现出红光满面、洋洋得意的样子来。这就是世间的人。这种福报承受起来比较容易。同样倘若还是这个人,由于年龄大了,把产业和事业都交给后人去做了,按说他该坐在家里,不缺吃喝的当当老太爷了。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却偏偏享不了这个清福。享受不了这份冷清和寂寞。是不是这样?岂不知这个享受不了的冷清和寂寞也就是清福,也就是真正的福报啊!我们大家要懂得,当你清闲的最无事、最无聊的时候,正是你享受福报的时刻。

为什么这样说呢?譬如一个人正为筹集几百万而发愁时,他肯定不清闲。再譬如,一个人当他忍受病疼折磨时,肯定不会觉得闲得无聊。别外一个人正想着为孩子的工作四处奔跑,东奔西忙时他也不会觉得清闲。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显得无聊和清闲呢?有吃、有穿、有钱、无病、无烦、无恼、无愁,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享清福。但是,往往人到了这样的时候会因闲而生出许多事端来。一句话那真是清福不会享闲想出来的啊!不是吗?可是知不知道,这个闲得没事的时候,证说明你正处于一切都很顺心的时候哦!而这个没事和很顺心正是许许多多缺衣少穿和重病不健康的人用金钱买都买不来的福报啊!

我时常听一些人这样说:我念佛、烧香、供养、行善、积德,怎么还是过的这样穷呢?而有些人不信佛、不烧香、为人很恶,可他为什么偏偏又有权又有势呢?为什么?告诉大家,这就是因果不昧!要知道,福报是讲因果的噢。也就是先有因然后才有结果的。

记得佛经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佛过世百年之后,印度有一个很有名的阿育王。他的王位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佛陀住世时,有一次在化缘的路上遇到两个在路边玩沙子的小孩。他们看到了佛,又见佛的手中托着钵。其中一个孩子就把手中的沙子很恭敬的放在了佛的碗里。并说:这个,供养你吧!佛说:善哉、善哉,于是,就预言说:以此功德,百年之后你可以转生为帝王。阿育王就是以一把沙子的供养而成为帝王的。

可能有人心生怀疑:怎么可能?为什么一把沙子也能成为帝王呢?我供养了那么多,布施了那么多,为什么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呢?告诉你,尽管那只是一把沙子。但他那是无心供养啊!而你却是在有心,也就是有相、有目的的在供养这就是区别懂了吗?

如有人所说这个世界真不公平呵。善人很穷而恶人却很富。你们只知道他这一生恶,可你们知不知道人家在过去生并不见得也是恶人啊!或许不但不恶,而且还种下了这辈子享受富贵的善因啊!但是,尽管他这辈子很富有,但未必他下一辈子还会富有哦。为什么?因为他这一生所作的恶,将会在下一生之后得到受报的。这样说能懂吗?所以穷者你也不要委屈。富者也不要张狂。既然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积累下世的福报因缘。使下一生自己过得好一些。

注意啊,我前面讲过,在这里再强调一遍:之所以有些学佛的人很穷,有些不信佛不行善的人富,是因为福慧过偏。也就是不圆融造成的。换句话说,这种两极分化的不平等,是要以你的福慧修的多少来决定的。譬如倘若你只修福德,不修智慧那么早晚你是会掉下去的。同样如此,如果你只修慧,而不修福。那么你的下一生、下下生恐怕还是会受穷的。原因就是福慧过偏造成的。而修行就是为了突破这个两极分化。让注重修慧的人,增长福报。让偏于修福报者,增长智慧。这个福慧双修的结果就是获得佛的境界和圆满。听懂吗?所以我们在学佛归依时会把佛称为两足尊。两足尊就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的意思。《金刚经》也正是教给我们福慧怎么修的经典。明白了吗?所以佛说:假使能够不住相布施,这个人的福德不可思量。太大了。大到想都想不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