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纳瑞之家夫人翻身1:淡水鱼病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13:40

   观赏鱼确实很容易得病,而且治愈的机率不是很高,只有越早发现治疗,治愈的机率才会相对提高。通常水族爱好者没事时就会坐在自己的水族箱前,看看鱼有没有少,观察所有鱼的健康状态。当有鱼在喂食时都不来吃饵料,这种行为异常的举动,就是发现鱼病最重要的征兆。赶快注意检查是否有其它明显的鱼病病征,若是有就需要隔离医治了。  
     治疗生病的鱼只时,最好不要在原来的水族箱中下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另外准备一个小型裸缸专门用来医治患病的鱼只。当发现鱼只有不适病兆时,若能明确判断病因就可选取相应药物即时处理;若是还不太确定时,就应该改善水质,看看是否病情变缓再考虑下药治疗。

1热带鱼病的预防措施有几点

观赏鱼生病的原因

观赏鱼生活在水环境中,好的水环境将会使观赏鱼类不断增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如果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不利于观赏鱼类的生长发育,当观赏鱼的机体适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失去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观赏鱼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鱼体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环境因素:
  影响鱼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底质等。
  1、水温:鱼类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水温变化而发生改变。当水温发生急剧升温时,机体由于适应能力不强而发生病理变化乃至死亡。例如观赏鱼在换水时要求温差低于3℃,苗种阶段的温差低于2℃,否则会因温差过大而导致观赏鱼“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观赏鱼的生长,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有水体的酸碱度(pH)、溶氧(D·O)、有机耗氧量(BOD)、透时度、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这些适宜的范围内,观赏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环境不良,就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死亡。
  3、底质:底质对池塘养殖观赏鱼的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对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水草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同时,有学者指出,在缺氧条件下,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疾病。
  (二)生物因素:
  1、病原体:观赏鱼的病原体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这些病原体是影响观赏鱼健康的罪魁祸首。在鱼体中,病原体数量越多,鱼病的症状就越明显,严重时可直接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鱼病病原体传染力的大小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繁衍以及从宿主体内排出的数量有密切关系。水体条件恶化,有利于寄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其传染能力就较强,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也明显;如果利用药物杀灭或生态学方法抑制病原体活力来降低或消灭病原体,例如定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或投放硝化细菌增加溶氧、净化水质等生态学方法处理水环境,就不利于寄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就明显减轻,鱼病发生机会就降低。因此,切断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根据观赏鱼类的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态防治、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将病原体控制在不危害观赏鱼类的程度以下,减少观赏鱼类疾病的发生。
  2、藻类:一些藻类如卵甲藻、水网藻等对观赏鱼有直接影响。水网藻常常缠绕观赏幼鱼并导致死亡;而嗜酸卵甲藻则能引起观赏鱼发生“打粉病”。
  3、敌害:观赏鱼的敌害主要有鼠、蛇、鸟、蛙、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蛭、青泥苔等,这些天敌一方面直接吞食观赏鱼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它们已成为某些观赏鱼寄生虫的宿主或传播途径,例如复口吸虫病可以通过鸥鸟等传播给其它观赏鱼。
  (三)鱼体自身因素:
  鱼体自身因素的好坏是抵御外来病原菌的重要因素,一尾自体健康的鱼能有效地预防部分鱼病的发生,自身因素与鱼体的生理因素及鱼类免疫能力有关。
  1、鱼体的生理因素:鱼类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大小等的改变而有不同。例如车轮虫病是苗种阶段常见的流行病,而随着鱼体年龄的增长,即使有车轮虫寄生,一般也不会引起疾病的产生。鱼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寄生物侵袭的重要屏障。健康的鱼或体表不受损伤的鱼,病原体就无法进入,像打印病、水霉病等就不会发生。
  2、免疫能力:病原微生物进入鱼体后,常被鱼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吸引白细胞到受伤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表现出炎症反应。如果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难以阻挡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时,局部的病变将随之扩大,超过鱼体的承受力而导致观赏鱼死亡。

预防原则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的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还是那句话,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我们大家饲养的热带鱼生长的更好。
   增强热带鱼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热带鱼患病的重要措施。只要热带鱼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了,它们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减少鱼儿患病的机会。因此,我们大家在饲养和繁殖热带鱼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如果偏差过大,要及时调整,全国各地的水质不尽相同,但是城市的自来水的硬度一般为7,是中性水,酸碱度大多也是弱酸性的。但是有时也会例外,所以要多注意。一段时间最好进行一次检测,以防万一。同时要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同样这对养殖水草的鱼友们也是好的,因为大多数水草也是喜欢弱酸性的软水的,但是长期不换水,容易使水质变酸。水草变会停止生长。
      同时要使热带鱼身体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喂好热带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给热带鱼喂食要做到定时、适量,一般我们以观赏为目的的爱好者一般每天喂食1~2次即可。第一次可安排在每天上班之前大概7~8点吧!第二次一般为晚上6:30~7点吧!这样可以使热带鱼吃饱吃好,增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在喂食卵生幼鱼时要做到少时多餐,而一些灯类鱼的幼鱼由于活动能力较差,所以应保持饲养缸内有活食存在,以便幼鱼觅食。鱼食在投喂之前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将一些有害的物质和一些病原体带入缸内。在饲养龙鱼和地图等一些大型肉食型热带鱼时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变质的鱼食喂鱼,因为这类热带鱼一般身体强壮,是不太容易得病的,因此鱼食的新鲜就变的相当重要了。
     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预防热带鱼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鱼儿游动缓慢,体色减退,食欲不振等现象,便是患病的前兆,应及时将这些有患病前兆的鱼捞出另养,以防疾病传染和蔓延。而对这些病鱼要及时进行消毒,让它们多接受光照,同时喂给小量鲜活饵料,待其彻底恢复后,才可防回原缸。如果发现病鱼和死鱼,则应立即捞出,进行治疗和处理,如果病鱼患的是传染病,而且病情较重的话,则应将其处理掉。同缸其他鱼也应进行消毒。

2如何用目检法判断观赏鱼生病

观赏鱼生病后,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应,通过肉眼观察观赏鱼的行为、体色及其它部位的异常症状,就可以判断是何种疾病。
  1、行为的异常表现
  ①浮于水面或游动缓慢。人走近池边,观赏鱼仍浮在水面,靠池壁。这是气泡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都具有的现象。
  ②食欲减退,离群独游,背鳍不挺,尾鳍无力下垂,饲料吞进口里又吐出,严重时长时间绝食。患锚头鳋病、瘦弱病都有此症状。
③游动不安、急窜、上浮下游,狂动打转不止,有时腹部朝上,有时沉入池底,鱼体失去平衡,可能患中毒症和水霉病。
④鱼体感觉难受,不断用身体擦水草、池壁,可能是体表寄生虫寄生,如中华鳋、日本新鳋。
2、体色的异常表现
①观赏鱼体色暗淡而无光泽,身体消瘦,这是烂鳃病、感冒病的症状。
②皮肤变成灰白色或白色,体表覆盖一层棉絮状白毛,肌肉糜烂,这是水霉病的症状。
3、其他异常表现
①观赏鱼皮肤充血,体表黏液增多,鱼鳞部分竖起或脱落,鱼鳞间或局部红肿发炎、溢血点或溃疡点,鳍条充血,周身鳞片竖立,尾鳍末端有腐烂现象,这是竖鳞病、鳍腐烂病的症状。
②鳃部有充血、苍白、灰绿色或灰白色等异常现象,甚至出现米粒样的颗粒,鳃有糜烂、缺损现象,这是烂鳃病的症状。
③病鱼腹部肿胀,粪便白色黏球状,水肿病有这种症状。
④病鱼肛门拖着一条黄色或白色的长而细的粪便,游动时甩不掉,严重时肛门红肿,腹部出现红斑,轻压腹部肛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这是出血病的症状。
⑤观赏鱼额头和口周围变成白色还时有充血现象,例如白头白嘴病。
⑥把健康鱼放在手上,眼球会在水平方向来回转动,而病鱼反应较迟钝或无反应。

观赏鱼病的生态预防是“治本”,而积极、正确、科学地利用药物治疗鱼病则是“治标”,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对观赏鱼病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或延缓鱼病的蔓延、减少损失的必要措施。
3、观赏鱼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随时检测、及早发现、科学诊断、正确用药、积极治疗、标本兼治”是观赏鱼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4、观赏鱼病治疗的用药原则
(1) 对症下药
在防治观赏鱼病时,首先要认真进行检疫,对病鱼作出正确诊断,针对观赏鱼所患的疾病,确定使用药物及施药方法、剂量,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不但达不到防治效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严重的是可能耽误了病情,致使疾病加剧,造成巨大损失。在观赏鱼养殖中,往往几种鱼病并发,尤其是部分寄生虫感染后,会继发性传染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方针,即先确定危害严重的疾病,首先施用药物,当这种疾病好转后,再着手治疗次要疾病。如果治疗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施用几种药物,有可能毒害观赏鱼类而造成死亡,尤其是个体较小、对水质比较敏感的热带鱼所受危害更大。另外,几种药物同时使用,相互之间可能发生理化作用,对治疗疾病失去效果。
(2) 了解药物性能
用于治疗观赏鱼病的药物很多,有外用消毒药、内服驱虫药、氧化性药物,还有部分农药及染料类的药物。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对鱼病的治疗效果及施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药物的基本情况。在治疗观赏鱼病中,即使能对症下药,用法也比较正确,但是如果忽视药物的特性,也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漂白粉放置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其有效氯的含量会降低,甚至失效,因此要进行必要的测定后方能使用,否则,其治疗效果可能会让你失望;高锰酸钾是强氧化性药物,在强光的照射下3分钟左右即失效,因此需避光保存,使用时要现配现用;硫酸亚铁若变成土黄色或红褐色则会失去效果;敌百虫和石灰同时使用时,就会产生部分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对观赏鱼类有极强的毒害作用。
(3) 准确计算药量
防治观赏鱼病,必须根据诊断结果,正确地测量养殖水体的面积和水深,计算出水体体积,准确地估算观赏鱼的重量,从而计算出用药量,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其次,养殖环境的变化,如水质的好坏等因素,对药物的作用和施药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少或增加用药量。另外,在遍洒药物时,最好在喂食后下药,同时要将药物完全溶解后施用,以免因饥饿而吞食溶解不完全的药物颗粒,造成观赏鱼类误食后中毒死亡。
(4) 观察疗效、总结经验
在施用药物后,要认真观察、记录,注意观赏鱼类的活动情况及病鱼死亡情况。在施药的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观赏鱼类的动态,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严重时,应立即换水抢救;如果一切正常,则需观察并记录患病观赏鱼类的死亡情况,以利分析和总结防治鱼病的经验,不断提高防治技术;如果在用药后7天内鱼停止死亡,则表明药物疗效显著;如果死亡数比用药前减少,表明有疗效;如果死亡数不减或增加,表明无效。另一方面,口服药物饲料仅能治疗或预防病情较轻的观赏鱼,对已丧失食欲的观赏鱼则没有效果;全池泼洒药物治疗时,病情严重的观赏鱼,可能在用药后1~2天内死亡数量明显增加,这属正常现象,是药物刺激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仅在用药1~2天后见到观赏鱼还在死亡,就判断药物无效而改换其它药物,也不能一天施一种药,天天换药,或者急于求成,乱加1~5倍药量,致使观赏鱼病情更加严重,损失更大。

5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
观赏鱼是人们普遍饲养的水生观赏动物之一,其五彩缤纷的色彩和艳丽活泼的舞姿,深受人们的喜爱。发展观赏鱼的养殖,是一条新兴致富之路,但观赏鱼饲养不当,易患疾病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观赏鱼主要疾病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一、小瓜虫病
  1、病因: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肤而得病。
  2、症状:病鱼周身布满白点,如撒了白粉一样,严重时整个鱼身都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粘膜。
  3、防治:小瓜虫在10℃以下或28℃以上水温环境中,会停止发育以至死亡,故可将养鱼水温控制在28℃以上,杀死病原;用0.1ppm硝酸亚汞溶液浸泡病鱼,连续3天。
  二、竖鳞病
  1、病因:因细菌感染导致鱼体内脏循环系统病变。
  2、症状:病鱼身体两边侧鳞竖起,腹部膨胀、鳞片以下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充血。该病一般侵袭两龄以上的鱼种,易致鱼死亡。
  3、防治:用70%浓度的人造海水浸泡鱼体连续3天;用紫外线照射病鱼,每次30分钟。
  三、烂鳃病
  1、病因:因粘球菌及三代虫等血吸虫类寄生在鱼体鳃部而患病。
  2、症状:病鱼鳃部开合无力,鳃呈粉红色或苍白色,有时可见充血点,若治疗不及时,易使病鱼组织腐烂,造成死亡。
  3、防治:加强养殖用水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洁净;经常巡查鱼的活动情况,发现有单独游水的病鱼时,应及早治疗;病鱼用每立方米水放1公斤食盐溶液浸洗30分钟。
  四、烂鳍病
  1、病因:因外伤、细菌入侵伤口处感染。
  2、症状:病鱼的尾鳍、背鳍腐烂,治疗不及时,鱼易消瘦而死亡。
  3、防治:此病多因换水时,碰伤鱼体而引起细菌感染,因此换水时动作要轻,尽量不碰伤鱼体;及时隔离病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30分钟,反复治疗至痊愈;经常对养鱼用具进行消毒。
  五、水霉病
  1、病因: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
  2、症状:病鱼伤口处长有白毛,鳞片腐烂脱落。
  3、防治:此病主要是由于换水或投饵、捕捞时操作不当,碰伤鱼体,使霉菌入侵伤口处而发病,因此必须小心操作,不能碰伤鱼体;用高锰酸钾对养鱼容器进行消毒,用1%孔雀石绿沫抹患处,3~4天后再用药一次。
  六、鱼鳔失调病
  1、病因:主要由于养鱼容器有限,饵料不多而导致营养不良,以及水温低,引起鱼鳔失调。
  2、症状:病鱼侧卧于水底,用手碰一下,才会游水,不久又卧于水底。
  3、防治:加强投喂精细饲料,增加营养,将病鱼集中一处,提高水温,增强鱼体抗病力。
  七、锚头鳋病
  1、病因:锚头鳋寄生在鱼体表或鳞片部位引起病变。
  2、症状:锚头鳋寄生于鱼体上后,吸收其营养,使病鱼呈惊恐状态,不爱吃食。被感染部位易发炎红肿,病鱼慢慢消瘦而死亡。
  3、防治:对饵料生物必须过滤,除去有害的寄生虫等物;将病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直至痊愈为止。

    购买鱼时最好能自己挑,仔细的观察鱼只是否带有病兆,不要挑选购买体型过瘦、过胖,体表色彩发黑或过于鲜艳的鱼只。只有健康的鱼只才不容易得病。有一个观念很重要,新购入的鱼只不要直接放入水族箱中混养。最好能先准备个小水缸单独饲养一阵子,观察有没有病状,顺便下一些抗生素,帮鱼消毒。检疫一段时间确定鱼只健康,再放入水族箱中。

   八车轮虫病
鱼病症状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 寄生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主要危害 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 能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 养,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的软 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死亡. 每年5-8月之间, 常发生车轮虫病,使鱼大批死亡,此病一般 在面积小,水浅,水质较脏,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 容易发生。

6易混淆鱼病的区别与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如果诊断错误便不能对症下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肠出血型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

  1.症状和诊断发病后期区别明显,较易鉴别,而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剖开鱼肚,两者均肠壁充血。不同之处在于活检时前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镜检可见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镜检发现肠腔内红细胞较少,有部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2.防治方法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预防主要有腹腔注射疫苗、疫苗液夏花浸浴等免疫途径,效果较好。一般免疫力可保持10个月~14个月,鱼种成活率低者70%~80%,高者达90%以上。

  到目前为止,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季节,每月使用下列药物一个疗程,有一定效果。外泼0.02×10-6~0.03×10-6的二氧化氯或0.3×10-6的二氧化氯或0.3×10-6~0.4×10-6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同时每100公斤鱼每天用0.5公斤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0.5公斤食盐拌入饲料投喂,连喂7天。

  细菌性肠炎病该病一直以来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鱼病之一,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临床上一般采取综合预防,做好“四定”投饲工作,不投喂变质饲料。发病期间每月投喂中草约1个~2个疗程,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大蒜头500克或穿心莲2公斤,粉碎后加盐200克,拌饲投喂,连喂三天为1个疗程。治疗该病应外泼含氯消毒药,同时将呋喃西林拌饲投喂,每100公斤鱼,第1天10克,第2天~6天减半。

二、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

  1.两者外观症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发病晚期两者易区别,前者有"开天窗",后者无。如果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少且不占优势,则基本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反之,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2.防治方法

  细菌性烂鳃病

  预防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2次,保持池水pH=8左右。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治疗全池泼洒含氯消毒药。内服药饵4天~6天,每100千克鱼每天用1克~2克痢特灵拌饲投喂,第一天用量加倍。

  寄生虫性烂鳃病

  预防同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及时捞出病鱼,用5%食盐水或1.0×10-6的漂白粉进行消毒,一般消毒时间尽可能长些。

三、细菌性白头白嘴病与车轮虫病

  1.症状和诊断前者病鱼体色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常发生于鱼苗期和初期夏花阶段。后者,有三种特例,症状与前者极为相似:一为孵化桶或孵化缸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嘴状;二为饲养10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三为黑仔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对于这两种疾病,要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加以区别和确诊。

  2.防治方法

  细菌性白头白嘴病

  预防鱼苗放养的密度应合理、科学。药物预防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全池泼洒红霉素,使池水成0.3×10-6~0.5×10-6浓度。

  车轮虫病

  预防鱼种放养前用1×10-5~2×10-5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分钟~30分钟,每100平方米水面放楝树或枫杨树新鲜枝叶2.5千克~3千克沤水(扎成小捆),隔天翻一下,每隔7天~10天换1次新鲜枝叶。

  治疗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一般使池水成0.7×10-6浓度。

四、竖鳞病与鱼波豆虫病

  1.症状和诊断前者,病鱼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后者发病是因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鳞囊内可引起竖鳞症状,这需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才可区别,前者有大量短杆菌,后者有大量鱼波豆虫。

  2.防治方法

  竖鳞病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严防鱼体受伤,尽量缩短越冬停食期。

  治疗同细菌性烂鳃病。亲鱼患病,每千克鱼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15毫克~20毫克。

  鱼波豆虫病

  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在冬季,水温2℃~8℃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合剂(5∶2)0.3×10-6~0.4×10-6,治疗效果较好。

 

7观赏鱼常见的敌害

甲虫:甲虫种类较多,其中较大型的体长达40mm,常在水边泥土内筑巢栖息,白天隐居于巢内,夜晚或黄昏活动觅食,常捕食大量鱼苗。其防治方法是:
1、生石灰清塘,以水深1m计667m2水面施生石灰75—100kg,溶水全池泼洒;
2、每m3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5g溶水全池泼洒。
龙虾:龙虾是一种分布很广、繁殖极快的杂食性虾类,在鱼苗池中大量繁殖时既伤害鱼苗又吞食大量鱼苗,危害特别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1、 生石灰清塘,方法同上;2、发生危害时用速灭杀丁杀灭,以水深1m计每667m2水面用20%速灭杀丁2支溶水稀释,再加少量洗衣粉于溶液中充分搅匀,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水斧:水斧扁平细长,体长35—45mm,全身黄褐色。它以口吻刺入鱼体吸食血液为生而致鱼苗死亡。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池;2、 用西维因粉剂溶水全池均匀泼洒;
3、 每m3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5g溶水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水螅:水螅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腔肠动物,一般附着于池底石头、水草、树根或其他物体上,在其繁殖旺期大量吞食鱼苗,对渔业生产危害极大,防治方法是:
1、清除池水中水草、树根、石头及其他杂物,不让水螅有栖息场所无法生存;
2、 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溶液,剂量同上。
水蜈蚣:水蜈蚣又叫马夹子,是龙虱的幼虫,5—6月份大量繁殖时,对鱼苗危害很大1只水蜈蚣一夜间能夹食鱼苗10多尾,危害极大。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池;2、灯光诱杀:用竹木木搭或方形或三角形框架,框内放置少量煤油,天黑时点燃油灯或电灯,水蜈蚣则趋光而至,接触煤油后会窒息而亡;
3、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溶液,使池水呈0.5g/ m3浓度,杀灭效果很好。
  剑水蚤:这是鱼菌生长期的主要敌害之一,当水温在18℃以上时,水质较肥的鱼池中剑水蚤较易繁殖,既会咬死鱼苗,又消耗池中溶氧,影响鱼苗生长。直接而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每亩池塘每米水深用90%的晶体敌百虫0.3-0.4公斤兑水溶解后全塘泼洒。
 红娘华:虫体长35mm,黄褐色。常伤害30mm以下鱼苗。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池;2、 90%晶体敌百虫溶液泼洒,用量同上。
 田鳖虫:虫体扁平而大,黄褐色。田鳖虫前肢极发达强健,常用有力的脚爪增夹持鱼苗而吸其血,致鱼苗死亡。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塘;2、 90%晶体敌百虫溶液泼洒; 
松藻虫:虫体船形,黄褐色,游泳时腹部朝上,常用口吻刺入鱼苗体内致其死亡后再食之。防治方法:1、 生石灰清塘;2、 90%晶体敌百虫溶液泼洒;
青泥苔:青泥苔属丝状绿藻,消耗池中的大量养分使水质变瘦,影响浮游生物的正常繁殖。而当青泥苔大量繁殖时严重影响鱼苗活动,常被乱丝缠绕致死。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池;2、 全池泼洒0.7—1g/ m3硫酸酮溶液;3、投放鱼苗前每667 m2水面用50kg草木灰撒在青泥苔上使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也可按每立米水体用生石膏粉80克分三次均匀全池泼洒,每次间隔时间3-4天,若青苔严重时用量可增加20克,放药在下午喂鱼后进行,放药后注水10-20厘米效果更好。此法不会使池水变瘦,也不会造成缺氧,半月内可全杀灭青苔。
水网藻:常生长于有机物丰富的肥水中的一种绿藻,在春夏大量繁殖时既消耗池中大量的养分,又常缠住鱼苗,危害极大。防治方法是:
1、 生石灰清塘;2、 大量繁殖时全池泼洒0.7—1g/ m2硫酸铜溶液。,也可按每立米水体用生石膏粉80克分三次均匀全池泼洒,每次间隔时间3-4天,若青苔严重时用量可增加20克,放药在下午喂鱼后进行,放药后注水10-20厘米效果更好。此法不会使池水变瘦,也不会造成缺氧,半月内可全杀灭青苔。
小三毛金藻:此系冷水性藻类,其大量繁殖时会产生毒素,使鱼苗出现似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常在12小时内造成鱼苗大量死亡。1、 生石灰清池;2、 全池泼洒0.7—1g/ m3硫酸酮溶液;
淀粉卵甲藻寄生
症状: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离群游动,吻部出血,鳃部粘液增多,颜色变淡并有白色斑点。镜检可发现鳃部、鳍及皮肤表面生有大量黑色的淀粉卵甲藻营养体。此病可引起鱼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每天用硫酸铜、硫酸亚铁0.7ppm浸泡30分钟,连用3天,或用淡水浸泡30分钟,隔天洗一次。

8常用的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鱼儿就会容易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观赏鱼患病后,首先应对其进行正确地诊断,确定有效的药物;其次是选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效能,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
  1·浸洗和全水体施药 这是目前治疗鱼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浸洗是将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浴一定的时间,而后捞出,放回水中。具体方法是:先用面盆等容器,盛入一定量的清水,一次放入所需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将药液搅匀,再用温度计测试水温,以确定浸洗时间,然后即可将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洗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水温高低和鱼体耐药程度而定。寄生虫病一般浸洗1~2小时即可奏效;传染性鱼病,需浸洗多次才能痊愈,重复浸洗要间隔一二天。注意药液要现用现配。

  全水体施药在大规模养鱼中为全池施药,在家庭养鱼中则为在养鱼容器的水中施药。这样做法的目的是杀灭鱼体上和水体中的病原体,从而使病鱼痊愈。方法是采用低浓度的、对鱼体既安全又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均匀地遍洒于水体中,要计算好用药量,如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停止治疗。治疗前病鱼要停喂12~48小时,减少耗氧量,水中溶氧要充足,避免温度波动太大。

  2·内服药饵 此法是将药物拌入病鱼的铒料中投喂,主要防治内脏器官的病变及体内寄生虫病。

  3·注射法 通常采用腹腔、胸腔和肌肉注射,主要治疗一些传染性疾病。个体小的鱼很难采用此法。

  4·局部处理 根据需要,如摘除寄生虫,对外伤和局部炎症涂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