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福贵人物形象分析:走访“沙家浜”——最美就是芦苇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2:32:18

                          茗彦文/摄

 

(这美女,给沙家浜增色无限。在外交际,见着我这常熟女子,第一疑惑怎不是阿庆嫂这般美丽,二怎不如阿庆嫂那般能干。忘了,阿庆嫂,常熟城就一个。还有,许晴,也忒漂亮了点。芦苇荡的水乡女子,那有这般细皮白肉?瞧瞧摇橹的,呵,那我可是美女了。)

 

 “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去沙家浜,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这芦苇荡了。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遐迩。从此,这芦苇荡也成了沙家浜的代名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想到颇多水泽的横泾百姓,还是靠这芦苇成就了名声。

第一次去沙家浜,就有很多芦苇了,朋友们都说有些是野生的,但更多是景点逐渐人为打造的。

当代阿庆嫂,最美的该是电视剧《沙家浜》主角许晴。因为她,我心里面承认了阿庆嫂的美女地位。周旋于各色纷争,如此八面玲珑,想必定是美女。

“最美就是芦苇荡”。许晴的大型广告招引我们尽快钻进芦苇。有人说,沙家浜是水做的。清水,阔水,远水,没了芦苇这个意象,恐怕沙家浜减了一半的好景致。

这里的水上,密密匝匝全是芦苇。一人多高的芦苇,遍布水间,将湖水分隔得纵横交错。芦苇深处,是突然出现的摇橹船娘,咿呀过来,一幅动态美景。芦苇拐角处,是农家茅舍,垂钓、野炊,江南的静美尽入眼帘。芦苇的衔接处,是桥,木制的,水泥打造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感慨景点打造师们的精心,没有了这逶迤的褐色美桥,这满篇的绿色还总是单调单调。

重重复复,变化万端,沙家浜整个是在水中摇曳,江南的柔软也尽显其中。

“转水墩”、“活络圩”,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这真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我么,端个相机,就在岸上快走了。

天依然很热,茂密的芦苇寸风不进,拔开芦苇,见着船只悠闲横卧水面,总想跳上前去。哎,有个伤病员救救,那多好!一路想象,仿佛见着弥漫的硝烟,倍增革命的斗志。

穿行芦苇荡,到处是熟悉的京剧声,侧耳细听,原来景区里太多的喇叭低声传送,亲切,温暖。要是那时的沙家浜也如此信息畅通,那历史得改写改写。

 

                             茗彦摄                       

    这密密芦苇下,水域面积视觉上小了,船只进去,依然开阔。

 

                               茗彦摄 

         这儿水域开阔,但河网交叉,易守难攻,不过玩包围,肯定带劲。

 

                               茗彦摄 

            我不能坐船,那么多游客也不坐船,哎,这芦苇荡总少了什么。 

 

 

                         双莲桥        茗彦摄

 

 

                          芦苇中的小桥    茗彦摄

 

                        古街木桥          茗彦摄  

 

                           芦苇长桥         茗彦摄 

 

                                 茗彦摄

           船和河,水和苇,静与动,和谐成就一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