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妮亚唐恩:浅谈哥伦比亚大学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7:26

1.哥伦比亚大学模式

 

哥伦比亚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早在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就在全美高校中率先推行“核心课程”教育计划,实施通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里,通过阅读、听课、讨论和辩论等各种手段来了解包括西方文学,西方艺术,西方音乐,西方文化等,这种“核心课程”以研讨的形式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提供充分畅通的渠道。

 

哥伦比亚大学对其核心课程的小班规模和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式引为自豪,强调每一个大学生对理智训练的积极参与和以问题意识为特征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的形成,注重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对学术问题的共同探究,重视基本能力的磨练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而非知识的灌输。“核心课程”教育使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会学科增加了解,同时又使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等加深印象。在对自己兴趣、潜质有了足够清晰的了解以后,第三学年才选择专业,进入专业学院学习具体专业课程。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形式的,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主要文化”、“外语课程”、“大学写作”、“自然科学的前沿”、“自然科学”、“体育”共十门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就保证了哥伦比亚式的教育是全面和严格的。而其中,除“外语课程”、“主要文化”、“体育”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选课自由外,其余课程都是内容基本相同的必修课。在这十门课程里边,有些是一学年的课程,有些则是一学期的课程。但无论课时长短,每门课都具有很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等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2. 哈佛大学模式

 

哈佛大学推行的通识教育也属于“核心课程”模式,但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又有区别——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是属于公共必修课形式,每个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都必须修完这十门课程。而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则依照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核心课程分为若干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里建设有若干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其共同的核心价值和方法论体现。

 

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要求,选修各领域里的某一门课程。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包括7大类11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历史研究B”、“文学和艺术A”、“文学和艺术B”、“文学和艺术C”、“道德辨析”、“量化推理”、“自然科学A”、“自然科学B”和“社会分析”。每个哈佛的本科生必须在离自己主修专业最远8个领域里各选修一门课程。哈佛大学本科生的课程结构是这样的:一学年的课程叫做全课程,一学期的课程称为半课程(占4个学分),本科毕业须修满32门半课程(即128个学分),其分布情况为公共必修课23门、核心课程8门、主修课程16门、自由选修课56门。

 

核心课程实施20多年来,一直在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着调整。最新的改革内容包括:2002年秋季以后入学的学生,必须从上述11个领域中离自己专业最远的7个领域里各选修一门课程,即核心课程的要求从8门减为7门;2005年,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又建议将知识领域重新划分为“科学与技术”、“社会探究”、“艺术与人文”三大领域。近期又着手准备进行新的通识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