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算法错误率:熊培云:警惕你我的故乡在权力与资本合谋中沦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50:27
熊培云:警惕你我的故乡在权力与资本合谋中沦陷 2011-01-13 22:16 (分类:默认分类)

 

核心提示:“当我看到故乡沦陷的种种,并且为此伤感时,我总是同样忍不住去想--笼罩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最真实的黑暗与无奈,不是遥远非洲的某场屠杀,不是地中海东岸的冤冤相报,甚至也不是外国势力对本土势力的觊觎,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不受约束的掌权者与谋利者,无论其权力与胃口大小,只要不被约束,他们就会不断地践踏与蚕食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沦陷每个人的故乡。”

--熊培云《谁人故乡不沦陷?》

 

警惕你我的故乡在权力与资本合谋中沦陷

 

陈 芳 2011-01-13 15:48

 

  熊培云


  嘉宾简介:
  熊培云,资深评论员。著有《重新发现社会》、《中国之觉醒》、《思想国》等书,并在报纸撰写《谁人故乡不沦陷?》、《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等十几万字的《乡村记事》专栏文章。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撰文:陈芳


  一、回不去的是故乡


  “我们之所以怀念故乡,有时候不是简单的怀念那片土地、那些人,而是怀念自己走过的那段时光”——熊培云
  江西永修县的一个村子,土地、古树、人,常常在熊培云的笔下出现,那是一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熊培云在那里生活成长了十七年,有些记忆是抹不去的:烈日炎炎下,跟着父母在田间忙“双抢”;过节时,与伙伴们去看地方戏、舞龙灯、狮子灯;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万般诗意里,手捧一本《雪莱抒情诗选》;跟着母亲到县城的新华书店买课外书,识字不多的母亲请教店里的读书人;十六岁第一次独自远行,夏日的清晨,带着几个馒头和自己装订的诗集,去百公里外的《九江日报》投稿,正午时分,车停在甘棠湖边,突然传来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生命的激情,梦想的催促,标刻时代的情歌,久违的怦然心动,都在那一刻交错、缠绕”……(引自熊培云《1980,在路上的美好年代》)


  1991年,收到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带着对外面的世界的憧憬,十七岁的熊培云辞别双亲、故土,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远行。目的地是北方的天津,却要先向南走到九江、南昌;再往西走萍乡、株洲;一路北上,一条“鱼钩状”的路线,在列车与铁轨撞击的声音中颠簸三十多个小时,才最终到达天津。
  毕业,工作,留学……路越走越长,故乡渐行渐远,还有过去的旧时光。在天津、在北京、在巴黎,乡愁满怀。
  现在,父母依旧住在永修的村庄,守着那片土地,“他们到城里就像连根拔起来一样,更愿意在老家呆着,身体好一些,心情也好一些。”熊培云每年也会抽出时间重回那片故土,多则一个月,少则几个星期。再回去,已不再是十七年前的时光与感觉。此时的熊培云,再谈起故乡已是豁达的心,“故乡逝去是必然的。我们之所以怀念故乡,有时候不是简单的怀念那片土地、那些人,而是怀念自己走过的那段时光。我们想要通过故乡找回原来的时光,渴望在不变的故乡与自己的旧时光重逢,但故乡也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在一点点流逝。”
  时光回不去的伤感虽已释怀,然而有一种痛却挥之不去,这种痛来自那片土地和那些人的变化与被变化,熊培云用过一个词叫“沦陷”。


  二、故乡“沦陷”之痛


  “我才刚刚离开摇篮,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


  在夏多布里昂的故乡,熊培云没有体会到这种哀伤,想到自己梦中的家园,或许还有一种甜丝丝的滋味。但当满怀乡愁的熊培云游学归来,回到十七岁离开时的村庄,梦中的家园早已荡然无存,那一瞬间,心头袭来的是哀伤、痛、甚至还有一种耻辱:
  山地被莫名其妙地卖掉70年,山川变色,河流与道路一样被野草淹没;
  长了一两百年的古树被村干部与树贩子连根拔走,廉价卖到城市;
  一栋栋的老房子,被拆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子,竟像是一间间的大厂房;
  曾经的学校因生源减少变得无比萧条,度过美好学生时代的图书室如今空无一书,像是被洗劫过……
  变得不只是物,还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那里的人:
  曾经在房前屋后种菜的村民,不再种菜吃,也像城里人一样学着花钱买菜;
  简陋的房屋里,却也和城市人家一样,摆上了饮水机,甘泉不再,改喝纯净水;
  农历新年,以往热热闹闹的舞龙灯、狮子灯、地方戏已成为记忆,有的只是春晚和麻将;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越来越少;


  当古树卖掉,无人敢站出来反对,“如果我反对村长卖树,那我就和村长结了私仇,因为我的反对是针对村长个人;而村长卖树不会和我结私仇,因为他得罪的是大家,而不是针对我个人”……(引自熊培云《谁人故乡不沦陷》)
  当听到一个农民这样的话语,能怪这些依然淳朴却弱势的村民吗?迫于最基本的生存,他们的命运被轰隆隆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车轮裹挟而去,背井离乡,连根拔起,涌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跌跌撞撞。当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又怎能守住这故乡的一栋屋、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河?当财产集体所有与同宗同族的文化都不足以阻挡这沦陷,又凭什么去指责这些淳朴的农民不去守住自己的底线?


  三、权力与资本的合谋


  “当我看到故乡沦陷的种种,并且为此伤感时,我总是同样忍不住去想——笼罩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最真实的黑暗与无奈,不是遥远非洲的某场屠杀,不是地中海东岸的冤冤相报,甚至也不是外国势力对本土势力的觊觎,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不受约束的掌权者与谋利者,无论其权力与胃口大小,只要不被约束,他们就会不断地践踏与蚕食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沦陷每个人的故乡。”——《谁人故乡不沦陷?》
  是谁在让你我的故乡沦陷?是农民自己吗?显然不是。费孝通曾说农村最大的危险在于权力与资本的合谋。熊培云认为今日中国之部分乡村,也正陷入这危险之中。
  最突出的当属不断扩张的城市化对农村土地的不断侵蚀。过去叫“攻城掠地”,熊培云认为现在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攻乡掠地”,“让农民上楼,有些农民不想城市化,政府却要通过暴力一定要城市化,向农村扩张,将农民的地分走,这就是‘攻乡掠地’。”过去虽然比较落后,但农村人的生活可能比城里的下岗工人还舒服一点,毕竟还有自己的土地。但假如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农民的生活将会很悲惨,断了路,“因为他们既不适应大城市,又不能留在乡村”。熊培云甚至认为如果只是将农民赶上楼,“不比英国的羊吃人运动差。在农村,即便很多人贫苦,但有一个生活共同体,大家彼此能够慰藉,如果将这个共同体冲散,将他们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成为所谓新市民,实际上他们会很失落的。”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又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熊培云认为中国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设防,“不仅有制度设计的原因,另一方面农民几乎没有自己的代言人、没有太多的渠道表达诉求。”在强大的政府公器这堵墙面前,农民只是一个个易碎的鸡蛋,即使有一两只顽固的鸡蛋,不是被撞得头破血流,也是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当农民举起汽油点燃打火机、以弱小的身躯阻挡前进的车轮、集体下跪时,何谈保护与尊严?


  三农问题学者温铁军曾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走偏了,仅靠发展大城市,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唯有城镇化才是出路。在京打工十余年的河南籍农民刘永学和他的上万老乡就困在这大城市化的迷途中,十几年辛辛苦苦,在北京挣不了钱,福利享受不到,回农村却又是死路一条,没有机会。刘永学曾感慨,“这背后就是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不均。现在我们都在给城市做贡献,如果家乡有一些资源和机会,都能留在家乡,我们的家乡也早建设好了。”
  对于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熊培云认为背后其实依旧隐藏着“革命思维”。1949年以后,不断革命的字眼常出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主要体现在政治上;1978年以后,革命字眼使用的频率大大降低,大家以为革命结束了,其实还是在不断革命。“这一次的革命是经济上的,思维还是革命思维,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顾其他任何东西。”攻城掠地、攻乡掠地,在熊培云看来,就是一种革命行为,“只争朝夕,为了一个结果,可以什么都不顾,整个思路就出了大问题。一提发展,就是GDP要达到多少,超过了哪些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几……我们将太多的钱花在了根本就不能增进民众福祉的事情上。”
  正是这样的思路作祟,导致农民的福利与权利被剥夺,好比熊培云故乡的那几棵古树,那一座山,那些古屋。对于城市人来说,不过是几个钱;但对农民来说,那是家园和生存的根基。“这片土地上的不受约束的掌权者与谋利者,无论其权力与胃口大小,只要不被约束,他们就会不断地践踏与蚕食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沦陷每个人的故乡。”熊培云曾在《谁人故乡不沦陷》中痛心疾呼。


  四、民情在悄然改变


  “再慢也是快的,尽管有些人会很悲观,但越是悲观的时候越要做事。”——熊培云


  故乡沦陷,历史的车轮依然向前。
  刘永学,在北京打工数十年,尽管依然在底层,当他说出“资源与机会的不均等”,隐含的是对公平的渴望与争取;

  当东南沿海静寂不景气,一批批农民返乡,在乡下创业并带动当地人致富,已经在用行动改变着城市化的路径,并拯救着被忽视的故乡;
  当一些人联名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给外地人反税,权利意识已经在觉醒;
  当懵懂的农民看到同乡遭遇不公、向人咨询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寻求公正时,通过法治寻求正义的种子已经发芽;
  当一些村庄的村民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当一些民选的官员开始真正为底下的人着想办事时,民主已经不只是口号;
  ……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要回自己的权利,这是全国性的运动,不光城里人要争取公平,乡下人也已意识到了。”熊培云视之为中国最大的变化,如果套用托克维尔的词,就是民情的变化。尽管缓慢,尽管矛盾重重,熊培云依然乐观,“再慢也是快的,尽管有些人会很悲观,但越是悲观的时候越要做事。”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