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消除每周宝箱密码:浅论学习环境的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1:52:44

教学设计视野中的学习环境初探

彭  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上海 200062)

 

[摘 要] 该文从学习的理解和学习环境概念的探讨入手,阐释了学习环境的内涵与外延,进而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学习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设计视野中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构成和模型。

[关键词] 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学习环境设计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影响的深入,教学也从以教为中心的理念过渡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在形式和内容上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中,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和设计的变化体现的更为明显,而且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推动着教学模式的变化。从基于多媒体课堂环境中的教学模式到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学习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教学的实践操作中,而且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模式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边缘的参与”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任何学习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环境由于其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质上说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设计体现出对“学习”的理解,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反映。本文试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进行探讨。

一、学习与学习环境

“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问题的探究始终没有停止过。20世纪前50年,行为主义观成为解释学习的主流观点。华生、桑代克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主要看作“反应的获得和强化”[1]。行为主义力求用外显的行为解释学习,而避免涉及心智活动。

这种回避受到50年代后认知科学的挑战。认知科学“目的是发现和正规的描述人类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形成的意义,并提出意义形成过程的假设。”[1]认知科学认为外部世界中人类行为是由内部过程和机制解释的。由此解释学习是外部的教学条件和认知结构的互动过程。进入90年代建构注意观点受到极大的关注。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既包含教学理论又包含教学理论,它把学习解释为通过协商、对话,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建构意义的过程。这既非纯心智的过程也非绝对的外部行为。现今情意认知的提出从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角度弥补了认知和意义建构观点中学习发生机理认识的不足。

受学习理论变化的影响,学习环境的认识也发生变化。环境原意为在某个范围内绕圈,学习环境的理解被局限于对“范围”的理解,被定义成“场所”。学习环境一度成为教学环境的代名词。美国教育技术学家Knirb.F.G认为“学习环境是由学校的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作组成的学习场所。”[2]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中物理环境是主题。有些人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2]在这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情景中有许多学习者共同合作来完成的,学习环境不仅提供共享信息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外部条件,还提供文化背景和活动支持,这将有效的促使默会知识的形成和建构。

学习环境可以用抽象的、概括性强的语言来描述。如果我们把环境理解为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学习环境可以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3]这种概括描述的概念,易于理解却不利于实践操作。教学设计视野中的学习环境需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环境的变量应该是具体的,至少能用规则描述。学习环境的概念较多的依附对“环境”的理解,而“环境”一词在引入教育中的时候及舍去了一些含义,也就是说环境的一些内涵在使用学习环境时候已经部分的忽略而同时又扩充了一些。基于此,教学设计视野中的学习环境概念减弱了对光线、座位、教室等物理因素,而对教学中的硬、软件媒体资源、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活动、教学策略和模式等因素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影响学习发生的内在和外部条件给与更多地关注,因此把教学环境重点理解为学习的条件则顺理成章。在教学设计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如果把学习环境的设计的概念与学习条件概念相融合,那么则会使学习环境的设计更明晰和可操作性。

二、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背景下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环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流时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设计形成能引起刺激—反应的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刺激主要包括外部文本、语言、图片等信息资源,当然也包括实践。学习环境被设计成学生动手亲自操作的现实场所,通过实践亲身体验,是学习发生在“做”中。这种直接的感知显然对于具体经验知识的获得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材料提倡小步子分化,把复杂的材料分化呈现,是学习任务更容易实现,而且成功的经验能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能激发学习继续发生的动机;学习环境中的目标具体化和任务分化;强化和反馈是行为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中非物质因素,可以理解为手段、方法和策略。另外学习材料、反馈等的重复性设计是环境设计中强调的策略。为了保证知识、技能的迁移,相似的或真实的练习情景设计也是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对比行为主义下学习环境的设计,认知主义理论则注重了影响信息加工的内部思维过程的学习条件创设。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增加了新的事物或变化,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这种对期望因素的考虑能够影响学习过程中的知觉。与行为主义学习环境不同的教学材料因素中注重了材料组织的结构和呈现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相匹配原则,这种环境的创设有效的使得材料和知识之间能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反思建立联系。动机策略设计是学习者能够有效的自我效验,而非行为主义的激励和强化。

基于以上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因素和作用可作以下归纳:

①教学材料、信息资源。资源其本身作为教学或者说学习内容,它们的组织、呈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义、感知、提取、保持和迁移。这些因素在设计中主要考虑的事这些因素能否提供给学生有效的感知材料,这些外部材料的加工和呈现是否与信息加工过程有效的配合。

②工具。工具是引起刺激,促进感知的工具,工具媒体它们本身并不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而强调的是媒体工具本身的教学功能。

③动机、练习、强化、反馈等因素。这些因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这些手段的使用,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和迁移。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既包含学习的理论又包含教学理论的成分。建构主义派别林立,但是总结有以下共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不仅是个性化行为还是社会性的,学习需要对话和合作;强调情境的重要性。[4]

建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提出学习环境的CLE模型,如图1[1]

此模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6个要素,六个要素从外到内逐级包含。学习者的学习是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在这个大的环境中学习者借助认知工具、信息资源并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来完成意义建构。在意义建构过程中问题、实例构成学习环境的焦点,也就是学习的目标。此模型为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模块化、逐级设计的思想,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要素给出了描述。但此模型对于学习环境的描述侧重了学习的外在因素认知工具、信息资源、协作会话等,而对学习环境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和学习活动等并没有提供明确的设计指导。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环境理论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提供设计的处方性方案。

四、教学设计视野中学习环境构成和设计模型

学习任务/问题

学习资源设计

 

认知工具设计

学习活动策略

人际关系情境设计

问题/任务情境设计

 

教学组织策略

学习内容/目标

学习者分析

评价修改

学习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在具体学习理论指导下学习环境设计时有差异的,侧重点和因素均有差别,而教学设计理论需要是宏观的适应性强的理论,因此要求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适应不同学习理论的观点。据此笔者设计了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

 

 

 

 

 

 

 

 

 

 

 

 

 

 

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用学习条件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各种外部因素的整合体,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物理条件(如教室光线等)因素,由于是一些外在的、教学设计者只能适应而不能人为创造的客观因素,所以可以将这些因素置于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之外,而出现在整个课程安排环节中。此模型中学习环境的设计基于学习目标的分析和教学内容、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任务/问题为中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教学组织、认知工具、问题/交流协作情境分析设计构成学习环境设计的因素。

五、结束语

当前学习环境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们对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一直是方兴未艾。教育学视野中学习环境概念重在学习氛围与情境,学习氛围和情境因素的设计在实践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非笼统的、含糊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环境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将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笔者以上的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同仁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5)

[4]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