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制开发行业:快乐女孩成长笔记?(15岁考上清华大学)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29:26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1)(1)、多理解、信任,少埋怨、教训
  孩子如果犯了错,最好平心静气地跟他谈心,不要动辙打骂。那样效果很不好
  要耐心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从思想上想通,而不是被迫同意你的观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思想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前面讲到,南南在小学时,由于成绩好,可能无意中取笑了某些同学,曾被同学联合起来“不跟她玩”,她受到了孤立,她感到很难过。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正是南南的弱点,因为她从小只专注于书本,不太关心别人,也不会待人处事。为此,我跟她谈了好几次话。应该说,我当时是心平气和的,以她能接受的语气跟她谈的。而且她当时确实觉得是个大问题,听得很认真。我告诉她,跟同学玩要真心,要虚心,虽然你成绩好,但不能骄傲,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讽刺挖苦别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虽然你有时是无意的,但很可能伤害了别人,别人难以接受。如果有机会,还要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那几次谈话后,南南变了许多,与同学关系也渐渐好了起来,后来再没发生被同学孤立之事。而且,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有同学打电话到家里来问题怎么做,南南都耐心地解答。有时放学后还上同学家一同写作业。从这件事,我们觉得,孩子遇到思想障碍,不要小视,否则就会成为解不开的疙瘩,不仅影响与同学的关系,也将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因为思想上总有一种负担,让他挖空心思去想,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与人相处这一南南的弱项,并没有根本得到改变。下一章《家庭教育的反思》里我们还将提到。过了两年,南南上小学四年级时,去内蒙海拉尔,与大她几岁的一个大哥哥又处不好关系,而且弄得众人皆知。
  我们也有不冷静的时候。当时,我看在眼里,也很生气,曾当着众人的面凶了南南一通。那一次,我对南南的批评很严厉,而且有些话说的很重。但南南并不顾及那么多,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也许正是如此,南南并没接受。后来,我想想,意识到孩子没有接受,可能是方法问题。因为此事,我和南南又谈了几次话。我改变谈话方式,尽量心平气和地跟她摆事实,讲道理,使她慢慢地接受。不过,我们觉得,南南真正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是在少儿班学的,少儿班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班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潜移默化地教孩子们如何与人很好相处。后来,南南上高三,还帮助协调同宿舍俩同学的关系。
  少儿班第三年时,班里开始发展团员了。南南回来跟我们说,老师劝她写入团申请书,有的同学也写了,快要发展入团了,但她觉得没什么意思,不想写。周末回家,我们都劝南南写,但南南一时半会儿想不通。我们耐心地跟她说,共青团是优秀青年的组织,是共产党的后备力量,作为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应该加入。但南南觉得学习第一,入不入没什么关系。我们又进一步跟她说,眼看着你就要上大学了,大学里别的同学都比你大好几岁,他们基本上都是团员,有的甚至入了党。而且,在大学里,许多活动是以团组织的形式组织的,如果你不是团员,你就不能参加集体活动,显得很孤立。和同学无形当中形成一道墙,有一种隔阂,这没必要吧?而且,你若不是团员,同学们可能会猜测你有什么问题,人人在背后议论你,你总不愿意吧?我还举例说,大学时班里有个女同学就不是团员,同学们就在背后议论纷纷,猜测了多种原因。因为当时能够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一般都很优秀,都应该是团员,不是团员的同学就成了另类。通过这几层分析,南南不再那么坚决,但思想上也并未真正想通。
  少儿班第四年下学期,还有两三个月就要高考了,有个周末,南南回家轻描淡写地跟我们说,我入团了啊。我们大吃一惊:你不是没写申请吗?她说:我头天写,老师第二天就发展我了。看来,老师早就把她列入发展对象,只是她自己思想上大大滞后了。同学的榜样作用和老师的帮助教育肯定起了主导作用。当然,我们极力劝她入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我们觉得,没有强迫她入团,是我们比较成功的一次思想教育,跟她讲道理,讲入与不入的差别,可能对她有所触动。还是那个道理:跟孩子讲清道理,比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效果好得多。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2)进入大学后,班里已有几个党员,其中比她仅大一岁多的同宿舍好友也居然才17岁就入了党,她要发展南南入党,但南南还没想好。我们也顺其自然,不要求她非入不可。
  (2)给孩子更多自主权
  不要训斥、打骂,也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给孩子更多自主权
  不要违背孩子意愿,做孩子不愿做的事
  不偷看孩子日记
  时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跟孩子处不好关系,很有感触。有个女生都上大三大四了,上的也是名校,但与母亲关系极为紧张。有时两人的矛盾升级,不能化解,必须由父亲出面来解决。有时父亲出差在外,电话都追过来,要让父亲从中调停。女儿说女儿的道理,妈妈说妈妈的道理。弄得父亲在中间很是为难,直是头痛。
  我们觉得,孩子和母亲可能都有问题,但问题主要出在家长,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尽管也快20岁甚至过了20岁,但毕竟不成熟,而且与母亲的矛盾肯定不是一两天,应该是长期形成的,以至积重难返,积弊难消。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不好冒然打听她们母女到底是怎么了,但我们可以猜想出如下原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限制太多,这不让做,那不让做,或者非要让她做不愿做的。其实,我们女儿南南青春期的那段时间也很“冲”,跟我们说话总是别扭,有时说话还特别噎人,气人。每当这时,我们就不理她,不跟她较真,双方就不会形成对立。现在终于度过了那段危险期。上大学后,南南不愿回家,我们也知道有时并非因为功课忙,而是觉得在家里不如在学校自在,就不要求她回家。我们充分理解她,也相信她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除了给她提供生活费外,不太管她的事情。大二大三以来,她常常是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同在北京城里,跟在外地上学差不多了。她在学校参加了好几项运动队,在比赛季节,我们提出要去看,她不让我们去。其中有两次,我们在周末没什么事,就去清华玩,但还是尊重她的意愿,没有去看她的比赛。这在许多家长看来不可理解:都到了孩子的学校,近在咫尺,不去看有点说不过去。我们觉得,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她,她不愿我们做的事,就不要去做。因此,我们基本不再干涉她的生活。
  比如南南不喜欢我们翻看她的东西,特别是日记一类的,我们就不看。她有时会很得意地主动把自己画的写生的水粉画或建筑设计图或做的模型给我们看,我们会感到很“荣幸”。当然,女儿回家少,和我们交谈的时间也就少,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有时我们也问问,她愿讲我们就听听,不愿讲我们也不深究。
  这样,我们和女儿没什么矛盾。其实我们觉得,孩子不让我们管她的事,还省了不少心,多好!何必非要去管她的事呢?我们自己本身天天都很忙,忙完自己的事就已身心疲惫了。还是省省心吧。何况她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对自己的事情做主了。我们不必干涉她,更不能以我们的理念去教训她。
  (3)教育孩子父母思想要统一
  教育孩子时,父母思想要统一,不能一个骂,一个哄;更不能私下对孩子安抚
  时常有家长问,对孩子严厉些是不是更好?他们认为,孩子太淘气,不严厉点,他就会更淘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根本管不住。我们觉得,这也应有个度。首先大人不能摆出家长的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非要“管住”孩子不可。其实,很多情况下,孩子是不愿被人管住的,他们希望越自由越好。但大人认为,孩子一自由就出格,没个边。最好的办法是,大人该严厉时必须严厉,但多数情况下应该和善,以启发诱导为主,循循善诱为上。板起面孔教训孩子,孩子可能并不知道哪里错了。因此,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上策。不过,很多情况下,大人会因为孩子的所作所为而生气,而不得不严厉。这就需要大人要有涵养,要能忍耐。
  这的确很难做得到。比如前面讲过,南南三岁半时跟我去大连,丢了,终于找到后,我怎么也忍不住,劈头就打了她一耳光;去内蒙古海拉尔,南南和一个大哥哥闹崩了,我也是狠狠教训了南南一顿。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南南并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哪里错了。后来我不得不再次找机会专门平心静气地跟她谈心,南南的思想问题才慢慢得以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单纯的严厉并不好,但单纯的和善也许效果也不佳,最好是两者结合起来。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3)
在家里,我和南南爸爸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多数情况下,爸爸比较严厉,有时候南南做错了事,爸爸会板起面孔凶她,甚至扯起嗓门吼她,吓得南南不敢作声。爸爸从未打过南南,但南南很畏惧爸爸的威严,每到爸爸生气,南南就吓得大气不敢出,常常是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就是不敢哭出来,只好乖乖地听从爸爸的指令。我在旁边看到,觉得南南好可怜,不过,这时候,我一般不会去帮着南南说话,不会去埋怨爸爸;也不会落井下石,趁机指责南南。我一般不作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这给南南一个讯号:自己确实做错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南南不会有恃无恐,不思悔改;也不会使南南觉得,爸爸训她训错了,找妈妈做靠山。等事件过后,我再找机会跟南南谈,刚才错在哪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使南南真正认识到错误,而又不致于让她太难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统一思想,不能一个让孩子这样,一个让孩子那样,更不能你认为这样对,他认为这样不对,或者家长中的一方联合孩子与另一方作对。这种情况在有老人共同生活的家庭里更容易发生,父母教育孩子,老人总会护着孙辈。不仅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明白是非曲直,也容易使孩子助长与大人作对的“歪风”。

  不过,南南一直不怕我。尽管我也训过她,并且有时还十分严厉地训过她,甚至还打过她几次,但南南就是不怕我;爸爸从未打过南南,可南南就怕爸爸那种威严,只要爸爸一生气,南南就大气不敢出。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爸爸对南南还是很和善的,是个慈祥的父亲。特别是每当南南学习上有了进步,两人在一起攻克了数学难题,爸爸会对南南大加赞赏和鼓励。不过,爸爸一般不会跟南南没大没小地疯闹,也不会许诺什么,但南南很敬佩爸爸,也很信任爸爸。
  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严厉,使孩子不得不敬而远之,有什么心里话都不愿跟家长说。本来有很好的想法,但在父母的威严面前,被吓回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心里太受压抑,自信心不强,处处小心谨慎。
  也有些家长对孩子又太顺从,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如果做错了事,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既不纠正,也不讲明道理,使孩子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不管是严厉,还是和善,都要对孩子讲明道理,这至关重要。 
                              后  由于没有整块的时间,这本并不太厚的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同时,由于一开始女儿坚决反对写,至今也并不太同意,因此,我也没什么写作的动力。
  但是,许多朋友听说我们要写这本书,都认为很好,有的多次问我何时写完。他们希望越快越好,使他们能早点看到,早点用到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的甚至说,你写一段就给我们发电子邮件过来,我们好尽早照着做。有的还开玩笑说,你要是出书晚了,我们孩子长大了,就学不到了。正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和鼓励,才使我得以写完本书。
  女儿反对写这本书,主要是担心把她过分“吹嘘”,给她树碑立传。她认为自己还不是太成功,与有的同学比起来,也不是最好的。为此,我在本书里只好用她自己起的化名(南南),请读者见谅。
  女儿是误解了。有个别朋友听说我要写这本书也有相同的误解。在此,有必要向女儿和个别朋友作一个解释,同时说明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其实,我写这本书,并不是想吹嘘自己的女儿有多么优秀,多么聪明,多么了不起,应该说,我基本没有这样的炫耀的成份。到现在,我和南南爸爸也不认为女儿就已很成功了,她今后能不能成才,成大才还是成小才,还靠她今后的努力。女儿能够在这么小的年龄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我们觉得她只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只能说她站到了较高的起点上。只能说明,我们前期对她的启蒙教育是较为成功的。我们不希望她像有的所谓“天才”一样,早早成名,却也早早夭折。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把她从一只“丑小丫”或“小毛鸡”变成了一只能够振翅高飞的凤凰,至于她今后能飞多高、飞多远,就要看她的造化了,看她自己怎么努力了。她今后的路还很长。
  我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想以我们的切身体会,告诉年轻的或已届中年的家长,以及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还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大多数孩子是可以培养得很好的,关键是要教育得法。因此,在写作中,我完全用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实实在在的实例,用的几乎完全是白描式的笔法,一如我平常工作中所用的新闻写作的笔法,纪实性的记录,实事求是,客观地叙述,完全没有任何夸张和不实的成份,更没有丝毫编造。我想通过我们的具体实践,和有些孩子的成长作一些比较,得到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能让其他家长和孩子得到一些启示。
  说实在的,过去我们对女儿的教育并没作过什么总结,甚至也很少思考。直到女儿14岁时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605分,许多人开始觉得我们对女儿的教育很成功,要我们介绍经验。渐渐地,我们觉得,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子女的成长感兴趣。我对此有很深切的感受:多次出差或外出采访,凡是有几个人聚集的场合,只要有人问起我孩子多大、上几年级,我如实告诉他们,并谈及教育方法,结果周围的人全都竖起耳朵听,并频频发问。当时我只有38、39岁,作为一个较为年轻的妈妈,就有了上清华大学的女儿,这很让一些父母羡慕不已,也增添了他们的好奇。
  后来我们渐渐意识到,我们的确很幸运,因为女儿的成长总体说来一是相当省心,二是相当省钱。女儿免去了小学考初中,省掉了初中考高中,而直接进入了重点中学,最后又进入了国内的好大学;女儿的教育可以说没有花一分冤枉钱:既没上过贵族学校,也没请过家教,更没花高价择校。而我们身边有不少同事、朋友为了孩子上个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每次都要花费数万元……幼儿园3万,小学5万,初中3万,高中3万,甚至8—10万,有的没考上大学,还要花3、5万。如果每次都择校,加起来就是10多万元甚至20万元了。而且,说实在的,花了这些钱未必就真管用,有的孩子成绩照样不好。
  我们女儿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就近入学,从来没有择校。当然,好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但我们当时没这个条件,一是没钱,二是麻烦,若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好学校上学,早晚接送都是大问题。同时,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关系。现在,看到周围许多同事、朋友,整天为孩子的学业操心,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找门子,托关系,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巴不得人家收下他的择校费,我们觉得,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他们的挚诚确实令人感动,但他们太累了,不值得。每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很欣慰,我们几乎没有为此操过一点心。此外,由于女儿锻炼得好,也没得过什么大病,从没住过医院,不像有的家长,就怕半夜孩子发高烧,跑医院。前面讲过,南南的眼睛没有问题,省却了许多烦恼;而且南南的牙齿没得过蛀牙,也没有因为异形而校正。因此,我们觉得把女儿养大,送进清华,没有费太多心思,挺轻松的。这样说来,我们还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其实,学校好是一个方面,关键要孩子肯学、爱学。我们家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培养了孩子爱学习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别的家长和孩子,我们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俗话说三岁看大,确实,从小养成的爱学习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终身,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好胜心。
  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我们的女儿天资较高,是超常儿童,自己的孩子是一般人,比不了,自然也就学不了。其实,所谓的天才,大都是后天培养的,如果启蒙不好,再好的天才也会被埋没,天才的天资得不到挖掘,也将沦为庸才。
  也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再怎么教,都不喜欢认字、读书;或说,让他(她)玩够了,他也累了,困了,学不进了;还有的说,我们家的男孩不比你们的女孩,要淘气很多,更坐不住,谈何学习!其实,我们觉得,这有个方法问题。也许是家长太着急,非要孩子学什么,或者定个什么目标,达不到就很恼火,甚至打骂孩子。
  我们认为,教孩子要慢慢来,同时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不要在他(她)累、困、乏的时候教,跟他讲道理、培养好习惯也一样。在他感兴趣的时候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并把道理(原理)讲透。许多情况下,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跟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就可不经意地教给他一些东西,慢慢积累,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了许多东西。并非一定要正襟危坐才能教和学。在此,我们希望家长们结合自身情况综合理解书中所谈及的方法,不要盲目套用。
  我们愿意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如果这本书使家长、老师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教育有一点点启示作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将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也欢迎家长、老师和读者同我们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联系方法:E-mail:jialing@vip.sohu.net
  本书有关少儿班的章节,得到北京八中少儿班、特别是王竹颖老师的大力支持,相关照片也由少儿班提供,在此向王老师和北京八中致谢!

  彭嘉陵
                     南南感想(代后记)这篇后记很难写。可能是因为它需要我提取回忆,还要求归纳总结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我并不太具备,就随便写点感受吧。
  “超常教育”现在成了个热门话题,当然社会上的评论和它刚产生时一样,褒贬不一。可喜的是,褒扬和认可的一面似乎在逐渐增多。从我的角度来讲,应该算是它的受益者,当然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比大多数人少上了两年学,而是幸运地在某个时段内找到了比较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已。我想这个事实已经能构成这本书产生的理由。因为我的理解是,虽然不可能对每个人因材施教,但在一定范围和规模上,具有可选择的教育模式却是教育成熟化的标志。我想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的妈妈才不辞辛劳地坚持了三年把这本书完成,因为它的目的既不是吹捧某种教育,也不是一味夸赞自己的女儿,而是比较客观地介绍一种教育模式,可以算是一种信息共享吧。
  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而不可复制的,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方面。不过依我看,本书的侧重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早期,如何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个兴趣是各方面的,而且应该是比较自发的而非强加的;二是在学龄期间,家庭教育如何配合、补充学校的教育。就这两点来说,有很多地方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讨论。
  我的成长过程,如同书名所说,大体上来说是快乐的。因此我觉得,我更大程度上是“快乐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我感觉到学习快乐,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因为感觉到快乐,我在许多时候觉得生活得幸福。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从小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几乎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我很少被强迫去做某一件事。从这点来说,我可能比许多孩子幸福。此外,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爸爸,总是竭尽全力抽时间陪我学习。爸爸给我念艰深的奥数题的情景,至今让我回想但起来,都觉得温馨和感动。爸爸给了我赶超别人的力量。即使是那段“打数学翻身仗”的艰难时光,我也觉得挺快乐的,特别是当我在爸爸的陪伴下一次次地解答对了奥数难题的时候。
  前一阵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还说起,我的人生理想并没有多么远大,只是希望过快乐的生活。我并不认为这浅薄,然而快乐的含义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千差万别:小时候每天放学可以玩一阵子就是快乐;中学的时候由于对英语的兴趣,听听英语磁带也很快乐;现在的我,可以没有烦心事地看一下午的书或赢一场球赛,就是快乐;我也时常想起未来,我猜想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件作品的问世也一定会给我快乐感。因此我想,本书的意义在于,在目前中国的教育背景下,在大多数学生、家长质疑孩子“快乐成长”的可能性的时候,分享一种观点,提供一种思路——即使有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孩子也可以快乐地成长。
  本书终于即将付梓,我的妈妈当然是最辛苦的。我觉得如果书中的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的话,将是她最大的欣慰。

  南南